前言
自隋唐设科举取士以来,中国在一千余年之间逐渐形成了向学的风气,为了能让自己的人生通过科举迎来巨大的转变,不管是世家大族的子弟们还是寒门的学子们纷纷埋头苦读,只为金榜题名的那一瞬间。
然而有机遇就有失落,在面对全国学子共同竞争时,自然有大部分人是要被刷下来的,明朝中后期的时候,浙江就出了这样一个人,虽然在民间是有名的大才子,然而科举却屡试不第受尽了挫败,这个人就是徐渭。
而徐渭不仅在才学方面出名,他所做的一副对联也因为极其新颖的内容成为了流传至今的经典名作,十分发人深思。
一、少年天才
正德十六年,徐渭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大家族,是徐家老爷徐鏓(cōng)所纳小妾生的庶子,然而徐家说是大家族,到了正德年间也不过是强撑门面罢了,其实内里早就已经衰落。
徐渭出生那年,父亲徐鏓年事已高,甚至是在徐渭出生后仅仅百日就去世了,而年幼的徐渭在出生之后也不是由亲生母亲抚养的,而是由嫡母苗氏养大的,因此苗氏的养育成为了从小没有父爱母爱的徐渭幼年最重要的东西。
然而徐渭无忧无虑的生活却没有持续多久,十四岁那年,苗氏去世,年幼的徐渭本就在家没有什么存在感,两个哥哥都比他大了三十岁,当他爹都足够,更不要说什么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了,因此在苗氏离世之后,徐渭更像一个徐家的客人。
但是徐渭满腹惆怅也不是没有寄托,他从小就对文学表现出了惊人的才能,在小时候接受开蒙教育之后,徐渭年仅十岁就能创作诗词文章,并且行文流畅词句讲究,完全不像一个幼童的水平,因此从小就以“神童”在家乡扬名。
这样一位难得一见的神童自然被寄托了科举的厚望,徐家自从老爷徐鏓入朝为官过之后就再也没出过官老爷,因此家中情况自然是一年不如一年,因此复兴家族的希望寄托在了徐渭身上。
刚开始参加科举的时候,徐渭果然不负众望,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二十岁的时候就考到了秀才,哪怕在文风兴盛的江南也是少见的好苗子,因此徐渭便被正在给女儿相看亲事的大户人家看中了。
嘉靖二十年的时候,绍兴本地的一个大户人家潘家找了媒婆登门来到了徐家说亲,说想让徐渭当潘家的上门女婿。
即使在现代,当上门女婿对一个男人来说都是挺丢脸的事,更别说在礼制严明的古代了,徐渭对这件事感到抵触,然而古话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亲事不是徐渭自己不想就能拒绝的。
在父亲去世之后,长兄就替代了父亲的地位,长兄徐淮看到了潘家为表诚意列出的一系列礼单,再想想自家日渐困顿的条件,没有犹豫多久就选择了卖掉自己这个不亲近的幺弟,换取攀附潘家的机会。
就这样,徐渭成为了潘家的上门女婿,原本就因为在家中没有地位而心中郁结的徐渭从此之后更加闷闷不乐。
二、科举不得志
不知道和心中郁结有没有关系,在结婚之后,徐渭的科举之途反而动荡不安了起来,自从二十岁考中了秀才,在之后的二十年间,徐渭陆续参加了八次乡试,然而没有一次考中,在秀才的位置卡到了四十一岁也没有迈过这个坎。
这二十年间,徐渭可以说是正式开始品尝到了人生的艰苦,原本的生活对于许外来说虽然不不得志但是也算过得下去,然而在二十五岁那年,苦苦支撑了许久的徐家终于树倒猢狲散,家产也都被当地豪强侵占。
但是在本家失去了容身之所的徐渭至少还有妻子能够相依为命,在徐家倒了之后,徐渭突然意识到了妻子潘氏的好,于是开始想和潘氏好好过日子,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徐渭就迎来了另一个打击,那就是潘氏的病故。
这两个变故接连降临之后,徐渭胸中愤懑痛苦之情更加难以抒发,为了活下去,徐渭不得不开始找一些谋生的火活计,然而在外晃荡一圈,不仅没找到谋生活计,反而让时间全都浪费在了奔波上,参加了科举更加考不中。
眼看着人生逐渐走进死局,然而就在三十三岁那年,徐渭却迎来了人生的一个转折,这一年,因为浙江沿海地区频频收到倭寇的侵袭,因此平时对兵书有所涉猎的徐渭便参加了沿海的抗倭战役。
在指点几次战斗大获成功之后,徐渭的军事才能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就是当时同样在抗倭的浙直总督的胡宗宪胡宗宪。
嘉靖三十七年,胡宗宪诚恳地对徐渭发起了数次邀请,起先的时候,徐渭因为胡宗宪攀附朝中奸佞严嵩不愿和他同流合污,但是在胡宗宪坚持不懈的邀请之下,徐渭看到了胡宗宪抗击倭寇的决心,最终答应了下来,成为了他的入幕之宾。
在此之后,徐渭凭借自己在军事上的才能帮助胡宗宪在抗倭事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也更被胡宗宪所尊敬和倚仗,两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三、晚年颠沛流离
然而这样的好日子并不长久,嘉靖四十一年,随着严嵩被徐阶被斗下台,之前攀附严嵩的胡宗宪也受到了弹劾,不仅被罢免官职逮捕,几年后甚至死在了狱中,而失去了容身之所的徐渭又重新回到了流离失所的生活。
胡宗宪的死给徐渭造成了严重的精神打击,让徐渭在之后的一年间开始进行自残,并反复自杀九次之多,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自杀成功。
四十六岁的时候,徐渭在精神病发的时候误以为妻子出轨,一怒之下竟然直接将妻子张氏杀死,因此犯了杀人罪被逮捕入狱,在监狱中度过了七年的时光,等到出狱的时候已经是五十三岁的老叟了。
在徐渭入狱期间,生母去世,儿子疏远,出狱之后的徐渭可以说成为了真正穷困潦倒的孤家寡人,自此之后,徐渭彻底看清了官场的倾轧和黑暗,再也不执着于科举入仕,而是任凭自己狂放不羁的性情尽情放纵,反而在书画上有了更加精深的造诣,成就了我们如今看到的那些令人惊叹的作品。
到了晚年的时候,徐渭早已身无长物,为了活下去,徐渭不得不将自己这一生中积攒下来的书籍等东西卖掉换钱,但是这还不够,于是徐渭便将自己攒下来的作品卖了换钱,用换得的钱财支撑自己潇洒的性情。
直到生命进入垂暮,因为流离失所多年,徐渭的精神病也越来越严重,他的二儿子不得不将父亲接到家中赡养,这个时候的徐渭仿佛预见到了自己命不久矣,在难得的清醒时间痛哭流涕呜呼哀哉地写下了一副对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下联完全相同,但是通过一字多音,徐渭将自己源于读书和科举导致的一生苦难和颠沛流离跃然纸上,叫人看完之后不禁喟叹人世的无常。
而这幅对联也成为了徐渭的绝唱,在此之后不久,徐渭就永远闭上了自己的眼睛,实现了自己离开这个污浊不堪让他从生到死都不得安宁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