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八珍”之说,在人们的印象中,“八珍”所指代的,是八种稀有而珍贵的烹饪原料。但八珍到底是哪八种食材,多年来却一直存在争议,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事实上,历史上的八珍,根据时代和地域的不同,指代的内容各不相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历史上诡异的“八珍”。
1、周代八珍
八珍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周代《周礼·天官》:“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根据注文,这里的“八珍”指的是:淳熬(肉酱油浇饭)、淳母(肉酱油浇黄米饭)、炮豚(煨烤炸炖乳猪)、炮牂(煨烤炸炖羔羊)、捣珍(烧牛、羊、鹿里脊)、渍珍(酒糖牛羊肉)、熬珍(类似五香牛肉干)和肝膋(网油烤狗肝)。因为这几种食物所使用的食材是“牛、羊、麋、鹿、马、豕(猪)、狗、狼”八种,所以,这八种牲畜也被叫作“八珍”。
2、元代八珍
元代有“迤北八珍”,又称蒙古八珍或北八珍。根据陶宗仪《辍耕录》的说法,迤北八珍是醍醐(精制奶酪)、沆(有人认为是马奶酒,也有的人认为是獐)、野驼蹄、鹿唇、驼乳糜(驼奶粥)、天鹅炙(烤天鹅)、紫玉浆(可能是紫羊的奶汁)和玄玉浆(马奶汁)。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他们的饮食以牛羊肉和奶酪食品为主,是一种与汉族饮食八珍完全不同的食品种类。如醍醐,就是一种精制奶酪,佛经上说: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稣,从生稣出熟稣,从熟稣出醍醐。各奶制品中,醍醐最珍贵,是游牧民族最喜爱的饮料,佛教徒也经常用“醍醐灌顶”来形容精神的满足。此外如驼乳糜、紫玉浆、玄玉浆都是乳制品。
野驼蹄、鹿唇、烤天鹅这些食物即使是放到现在都觉得是极其不可思议的食材。驼蹄是骆驼躯体中最活跃的组织,故其肉质异常细腻富有弹性,似筋而更柔软,自古被视为珍馐。《欢迎关注抖音号:调皮的小土豆(xiaotudou2003710) 看更多精彩内容》。陕西菜中有一品”驼蹄羹“,据说原来起源于唐宫之御菜,杜甫有“劝客驼蹄羹”的诗句,苏东坡也曾写过“腊糟红曲寄驼蹄”,在这些流传下来的有限资料中,驼蹄都是作为一种珍稀的美味而出现。
至于鹿唇,古人以鹿肉为上乘肉类,尤重鹿的唇部和尾部,其中以梅花鹿之尾、驼鹿之唇享誉最高,号称珍品。鹿唇柔而滑嫩,可以浓汤煨入味,就成了一道名菜“浓汁鹿唇”,味道极其鲜美。
3、明代八珍
到了明代,又有新的八珍出现:龙肝(一说是白马肝,但古人以为马肝有毒,又有可能是穿山甲的肝或者蛇肝)、凤髓(锦鸡的脑髓)、豹胎(或作“兔胎”)、鲤尾(因穿山甲又名“鲮鲤”,推测可能是穿山甲的尾巴)、鸮炙(烤猫头鹰)、猩唇(《吕氏春秋》曾说过“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熊掌、酥酪蝉(用羊脂做成形状像“蝉腹”的酥酪)。
古人多以龙肝凤髓来比喻珍奇美味,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里曰:“龙肝凤髓,豹胎麟脯,世不可得,徒寓言耳。”但龙凤本是传说中的神物,世间哪能得见其踪?故而这龙肝、凤髓其实都是以它物代之。
而猩唇也需要着重一提,很多人误以为猩唇就是猩猩的嘴唇,其实非也。真的猩唇没有美食价值,含水分高,加热过程中收缩很大。八珍中的猩唇,实际上是晒干的麋鹿前嘴上下的嘴鼻,晒干后非常像猩猩嘴唇,猩唇由此得名。乾隆四十年,曾有人送给纪晓岚二枚猩唇,纪晓岚记载说:“乃自额至颏,全剥而腊之,口鼻眉目,一一宛然,如戏场面具”。自明而清,权贵均以食用猩唇为荣,导致麋鹿身价百倍。高昂的价钱使得猎人们纷纷猎杀麋鹿,到了乾隆年间,曾经遍布华夏大地的麋鹿在野外已经极为罕见了。
4、清代八珍
到了清代,由于种类繁多,花样新奇,简单八种食物已经很难将其总体概括。于是,人们将其细分为山八珍、河八珍、禽八珍、草八珍、海八珍、兽八珍,体现了中国饮食多样化、地方化的发展趋势。
参翅八珍:指参(海参)、翅(鱼翅)、骨(鱼明骨,也称鱼脆)、肚(鱼肚)、窝(燕窝)、掌(熊掌)、筋(鹿筋)、蟆(蛤士蟆)。
山八珍:驼峰、熊掌、猴脑、猩唇、象拔、豹胎、犀尾、鹿筋。需注意这里的象拔并非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象拔蚌,而是象鼻。唐代的《岭表录异》记载了广东人吃象拔的记录:“广之属潮、循州,多野象。潮循人或捕得象,争食其鼻,云肥脆,尤堪作炙。”
也有一说象拔应为犴鼻,即驼鹿的鼻子。驼鹿是鹿类中最大型一种,体长二米多,身重可达三四百斤。犴鼻的构造很特殊,其软骨膜联着一层薄薄的肌肉,烹食具有一种特殊的清香。营养价值极高,同熊掌、鹿尾并称为大兴安岭地区的三大佳肴珍品。据说因驼鹿冬天在雪地中行走,全靠鼻子拨开积雪分路,所以鼻子特别耐寒,鼻皮有小棘刺似海参, 肉质鲜嫩,味颇美。但有如肥肉,不宜多用,多吃则腻。
水八珍:鱼翅、鲍鱼、鱼唇、海参、裙边(鳖的甲壳外围裙状软肉)、干贝、鱼脆、蛤士蟆。
河八珍:河豚、鲥鱼、刀鱼、河虾、娃娃鱼、鳜鱼、鲈鱼、狗鱼。
1、周代八珍
八珍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周代《周礼·天官》:“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根据注文,这里的“八珍”指的是:淳熬(肉酱油浇饭)、淳母(肉酱油浇黄米饭)、炮豚(煨烤炸炖乳猪)、炮牂(煨烤炸炖羔羊)、捣珍(烧牛、羊、鹿里脊)、渍珍(酒糖牛羊肉)、熬珍(类似五香牛肉干)和肝膋(网油烤狗肝)。因为这几种食物所使用的食材是“牛、羊、麋、鹿、马、豕(猪)、狗、狼”八种,所以,这八种牲畜也被叫作“八珍”。
2、元代八珍
元代有“迤北八珍”,又称蒙古八珍或北八珍。根据陶宗仪《辍耕录》的说法,迤北八珍是醍醐(精制奶酪)、沆(有人认为是马奶酒,也有的人认为是獐)、野驼蹄、鹿唇、驼乳糜(驼奶粥)、天鹅炙(烤天鹅)、紫玉浆(可能是紫羊的奶汁)和玄玉浆(马奶汁)。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他们的饮食以牛羊肉和奶酪食品为主,是一种与汉族饮食八珍完全不同的食品种类。如醍醐,就是一种精制奶酪,佛经上说: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稣,从生稣出熟稣,从熟稣出醍醐。各奶制品中,醍醐最珍贵,是游牧民族最喜爱的饮料,佛教徒也经常用“醍醐灌顶”来形容精神的满足。此外如驼乳糜、紫玉浆、玄玉浆都是乳制品。
野驼蹄、鹿唇、烤天鹅这些食物即使是放到现在都觉得是极其不可思议的食材。驼蹄是骆驼躯体中最活跃的组织,故其肉质异常细腻富有弹性,似筋而更柔软,自古被视为珍馐。《欢迎关注抖音号:调皮的小土豆(xiaotudou2003710) 看更多精彩内容》。陕西菜中有一品”驼蹄羹“,据说原来起源于唐宫之御菜,杜甫有“劝客驼蹄羹”的诗句,苏东坡也曾写过“腊糟红曲寄驼蹄”,在这些流传下来的有限资料中,驼蹄都是作为一种珍稀的美味而出现。
至于鹿唇,古人以鹿肉为上乘肉类,尤重鹿的唇部和尾部,其中以梅花鹿之尾、驼鹿之唇享誉最高,号称珍品。鹿唇柔而滑嫩,可以浓汤煨入味,就成了一道名菜“浓汁鹿唇”,味道极其鲜美。
3、明代八珍
到了明代,又有新的八珍出现:龙肝(一说是白马肝,但古人以为马肝有毒,又有可能是穿山甲的肝或者蛇肝)、凤髓(锦鸡的脑髓)、豹胎(或作“兔胎”)、鲤尾(因穿山甲又名“鲮鲤”,推测可能是穿山甲的尾巴)、鸮炙(烤猫头鹰)、猩唇(《吕氏春秋》曾说过“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熊掌、酥酪蝉(用羊脂做成形状像“蝉腹”的酥酪)。
古人多以龙肝凤髓来比喻珍奇美味,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里曰:“龙肝凤髓,豹胎麟脯,世不可得,徒寓言耳。”但龙凤本是传说中的神物,世间哪能得见其踪?故而这龙肝、凤髓其实都是以它物代之。
而猩唇也需要着重一提,很多人误以为猩唇就是猩猩的嘴唇,其实非也。真的猩唇没有美食价值,含水分高,加热过程中收缩很大。八珍中的猩唇,实际上是晒干的麋鹿前嘴上下的嘴鼻,晒干后非常像猩猩嘴唇,猩唇由此得名。乾隆四十年,曾有人送给纪晓岚二枚猩唇,纪晓岚记载说:“乃自额至颏,全剥而腊之,口鼻眉目,一一宛然,如戏场面具”。自明而清,权贵均以食用猩唇为荣,导致麋鹿身价百倍。高昂的价钱使得猎人们纷纷猎杀麋鹿,到了乾隆年间,曾经遍布华夏大地的麋鹿在野外已经极为罕见了。
4、清代八珍
到了清代,由于种类繁多,花样新奇,简单八种食物已经很难将其总体概括。于是,人们将其细分为山八珍、河八珍、禽八珍、草八珍、海八珍、兽八珍,体现了中国饮食多样化、地方化的发展趋势。
参翅八珍:指参(海参)、翅(鱼翅)、骨(鱼明骨,也称鱼脆)、肚(鱼肚)、窝(燕窝)、掌(熊掌)、筋(鹿筋)、蟆(蛤士蟆)。
山八珍:驼峰、熊掌、猴脑、猩唇、象拔、豹胎、犀尾、鹿筋。需注意这里的象拔并非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象拔蚌,而是象鼻。唐代的《岭表录异》记载了广东人吃象拔的记录:“广之属潮、循州,多野象。潮循人或捕得象,争食其鼻,云肥脆,尤堪作炙。”
也有一说象拔应为犴鼻,即驼鹿的鼻子。驼鹿是鹿类中最大型一种,体长二米多,身重可达三四百斤。犴鼻的构造很特殊,其软骨膜联着一层薄薄的肌肉,烹食具有一种特殊的清香。营养价值极高,同熊掌、鹿尾并称为大兴安岭地区的三大佳肴珍品。据说因驼鹿冬天在雪地中行走,全靠鼻子拨开积雪分路,所以鼻子特别耐寒,鼻皮有小棘刺似海参, 肉质鲜嫩,味颇美。但有如肥肉,不宜多用,多吃则腻。
水八珍:鱼翅、鲍鱼、鱼唇、海参、裙边(鳖的甲壳外围裙状软肉)、干贝、鱼脆、蛤士蟆。
河八珍:河豚、鲥鱼、刀鱼、河虾、娃娃鱼、鳜鱼、鲈鱼、狗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