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派小说
猴岛论坛
用户登录
注册账号
登录后才能发帖
0
写作素材
为何汉朝与匈奴和亲时只嫁公主却不娶公主?是因为匈奴女人丑吗?
[野史八卦]
为何汉朝与匈奴和亲时只嫁公主却不娶公主?是因为匈奴女人丑吗?
刷新数据
阅读:
48
回复:
1
2076160738
回复楼主
发消息
举报
使用道具
加好友
引用
收藏本帖
sarahyu00
(书友联盟成员)
楼主
2024-12-30
中原王朝的和亲制度始于汉高祖刘邦时期,是刘邦为了安抚游牧民族政权匈奴人制定的国策。但是纵观史料却会发现,在汉朝与匈奴和亲的过程中,一直都是汉朝把公主嫁给匈奴,却从未看到匈奴把公主嫁给汉朝皇帝。
要知道和亲政策一直流行到清朝时期,而清朝推行的满蒙和亲是既把清朝公主嫁给蒙古王公贵族,同样清朝这头也会娶蒙古公主过来,都是两边相互嫁娶。那么为何汉朝就不能娶匈奴公主呢?是因为匈奴的女人不好看吗?
是汉朝被迫向匈奴和亲
在古代中原地区称为华夏大地,中原人也被称为华夏族,而华夏人对于中原地区周围的其他少数民族则分称为西戎、北狄、南蛮、东夷,西戎和北狄被统称为戎狄,南蛮和东夷被统称为蛮夷。
匈奴的前身即为西北戎狄,专指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大约在战国时期,戎狄各部互相融合统一,才被中原政权称之为匈奴。
大概在战国中后期匈奴人开始崛起,匈奴人本身就是游牧民族,擅长骑射且骁勇善战,兵种更是以骑兵为主,单兵作战能力非常强悍,所以对中原王朝威胁很大。
正是由于匈奴人的威胁日益强大,所以在战国时期,中原政权的秦国、燕国、赵国都为了抵御匈奴修建了长城。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匈奴在杰出的首领冒顿单于的带领下崛起并统一,当时冒顿单于带领匈奴骑兵征服了东胡、月氏、楼兰等国,建立起了以蒙古高原为中心,东至现今内蒙古东部一带,南沿长城与中原政权相邻,并一度控制了河套及鄂尔多斯一带,向西跨过阿尔泰山,直到葱岭和费尔干纳盆地,北达贝加尔湖一带幅员辽阔的匈奴帝国。
当冒顿单于带领匈奴人崛起后,这时候中原地区则处在乱世之中,秦始皇驾崩,天下大乱,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随即秦朝灭亡进入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天下的楚汉争霸时期。
刘邦击败项羽统一天下后,此刻的中原大地已经被战火洗礼的十分脆弱,而冒顿单于正是看准了这个时机,在西汉刚刚建立不久就率兵南下入侵。
冒顿单于多次率领匈奴铁骑侵犯汉朝边境,最后刘邦派韩王信(此韩王信并非打败项羽的韩信,其本是韩襄王的孙子,本名叫韩信,为了区分于击败项羽的韩信,故此后世称其为韩王信)去抵御冒顿单于。
可是韩王信对阵冒顿单于屡战屡败,面对强大的匈奴骑兵,韩王信害怕了,他私下与冒顿单于议和,结果被刘邦知道,刘邦很生气,认为韩王信与冒顿单于私通,因此公开谴责韩王信。这使得韩王信害怕,韩王信担心将来刘邦会杀了他,于是公开向冒顿单于投降,引匈奴骑兵进犯汉朝。
韩王信公开反叛后刘邦大怒,刘邦亲率大军征讨韩王信和冒顿单于,在大战初期,刘邦的军队屡战屡胜,不仅韩王信的军队被轻松击溃,连冒顿单于也被打的节节败退。
这让刘邦开始轻敌大意,刘邦认为匈奴不过如此,冒顿单于利用刘邦轻敌之心,使用诱敌深入之计将刘邦围困于白登山上,史称“白登之围”。
最后刘邦听了谋士陈平的计谋,派人暗中用重金贿赂冒顿单于的王妃,让其吹枕边风,再加上当时天气苦寒,匈奴军队也受不了了,最终冒顿单于放刘邦离开了白登山。
在“白登之围”后,匈奴又多次犯边,让刘邦十分头疼,刘邦这才明白匈奴战斗力很强,因此刘邦为了解决匈奴对汉朝的犯边问题,他听从了建信侯娄敬的提议,决定对匈奴采取和亲之策来怀柔安抚,以此换取边境和平来休养生息。
就这样从刘邦之后,汉朝对匈奴的和亲之策成为基本外交国策,汉朝的和亲之策只在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期,名将卫青和霍去病多次远征匈奴,打的匈奴不敢南下牧马,才短暂中止。但是在汉武帝的曾孙汉宣帝刘询在位时期,汉宣帝为了分化瓦解匈奴各部,又恢复了和亲的国策,这才有了汉宣帝的儿子汉元帝刘奭将王昭君嫁到匈奴和亲的昭君出塞典故。
在汉元帝之后,匈奴被汉朝分裂为南北匈奴,实力早已大不如前,西汉末年时,匈奴甚至内讧而四分五裂,政权也随之瓦解,从此对汉朝基本构不成威胁,因此东汉时期就基本不再与匈奴和亲。
这就是汉朝与匈奴和亲的历史渊源,要知道汉朝与匈奴和亲是为了换取边境和平来休养生息,而且虽然汉朝表面上是把公主嫁给匈奴王,汉朝皇帝算是匈奴王的岳父,面子上说着好听,但实际上汉朝要给匈奴好多丰厚嫁妆,所以汉朝的和亲实际上好听了叫和亲,不好听就是向匈奴送钱送女人买和平。
因此在需求关系上属于是汉朝求着匈奴,上赶子送上金钱和女人,那么匈奴自然不会把女人嫁到汉朝来了。况且,匈奴人尚武,是十分崇拜强者的,而汉朝给匈奴人一种弱者感觉,估计就算是汉朝求娶匈奴公主,匈奴王都未必会嫁过来。
四种因素注定了汉朝皇帝不能娶匈奴公主
除了匈奴人不想把公主嫁给汉朝之外,再有就是自尊、面子、血统、政治这四种因素注定了汉朝皇帝也不能娶匈奴公主。
汉朝皇帝的自尊心和面子:
其实汉朝皇帝不娶匈奴公主与自尊心有很大关系,因为在刘邦制定和亲之策的初衷就是以糊弄匈奴人为主。
刘邦制定和亲之策时,他本没想糊弄冒顿单于,他本来是想把自己与吕后所生的女儿鲁元公主嫁给冒顿单于,但是吕后不同意女儿远嫁匈奴,日夜在刘邦面前哭泣,最终使得刘邦也不舍得把亲闺女嫁过去,于是刘邦就随便找了个宫女冒充公主嫁给了冒顿单于。
由于刘邦开启了先河,因此后世汉朝皇帝和亲时大多都是把宫女封为公主嫁到匈奴,比如像王昭君就是宫女出身和亲到匈奴,还有一些就是像解忧公主和细君公主这样的宗室女子,通常都是她们父辈发动叛乱被灭门抄家,她们代表汉朝和亲匈奴属于是戴罪立功的行为。因此汉朝派去和亲匈奴的公主基本都是假的,纯粹是在糊弄匈奴人。
而汉朝皇帝抱着以己度人的心态,觉得自己糊弄匈奴王,如果汉朝求娶匈奴公主,匈奴王会不会也像汉朝皇帝似的糊弄,随便找个丫环嫁给汉朝皇帝,那样一来汉朝皇帝不就成了匈奴人的笑料了。
因此出于自尊心担心被匈奴糊弄,汉朝皇帝都不想娶匈奴公主。还有就是汉朝皇帝嫁公主给匈奴王,在辈分上属于是匈奴王的岳父,即便和亲时要给匈奴送不少钱,但是最起码往外说起来面子上不输啊。
毕竟说起来汉朝皇帝是匈奴王岳父,可如果汉朝皇帝求娶匈奴公主,那么匈奴王不就成了汉朝皇帝的岳父了,这样传扬出去不有损汉朝皇帝威严嘛,所以出于自尊心汉朝皇帝都不想娶匈奴公主。
汉朝皇帝在意血统问题:
其实中国历朝历代都比较在意子嗣的血统问题,尤其是秦汉时期的人们更加注重血统。在春秋初期,一代名相管仲辅佐齐桓公时,正式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管仲就是提议让齐桓公以诸侯国首领的身份辅佐周天子讨伐周边异族,而管仲提出的讨伐对象就是匈奴人的前身戎狄。
正是管仲的提出的这个思想,让当时华夏人形成了保卫华夏地区和华夏文明排斥戎狄的理念,而且当时华夏文明要远比游牧民族的文明更加先进,因此当时中原地区的华夏人是十分瞧不起匈奴这些游牧民族的。
在这种理念下,再想想当时汉朝皇帝如果娶了匈奴公主,是不是也得像匈奴王似的对等将其立为皇后。这就让汉朝皇帝很难处理了,如果立了匈奴公主当皇后,那将失去天下人心,如果不立匈奴公主当皇后,又如何向匈奴王交代。
而且匈奴公主如果生了儿子,这就出现了皇室血统问题,皇家出了混血儿,那也会让天下人瞧不起,如果匈奴公主还成了皇后,生了儿子就得成太子,再让一个有匈奴血统的孩子成为太子,那势必会引起一系列的政治影响,这就涉及到了皇帝最不愿意面对的政治影响问题。
汉朝皇帝更在意的是政治影响问题:
当初娄敬提出和亲之策时,就已经在和亲之策中蕴含了后续的阴谋。和亲之策只是表面,娄敬的真实目的是利用女人分裂匈奴。
娄敬认为汉朝以丰厚嫁妆陪嫁公主到匈奴,那么匈奴王肯定要立汉朝公主为王后,他日汉朝公主若生下儿子,再被匈奴王立为继承人,那么未来的继任匈奴王就是汉朝皇帝的外孙,在名义上都无法与汉朝对抗。
就算汉朝公主所生的儿子没有被匈奴王立为继承人,那么汉朝公主将来也一样可以带着所生匈奴王子在匈奴内部挑起纷争,这样就实现了瓦解匈奴的目的。
即便一代汉朝的和亲公主完不成分化匈奴的使命,只要汉朝持续推行和亲政策,那么未来总会有一位汉朝和亲公主能完成分化匈奴的使命,只要匈奴被分化瓦解,那么汉朝就能轻而易举的将其征服。
娄敬的计策可谓非常毒辣,西汉中后期匈奴果然被分化瓦解,其中与汉朝的和亲公主所生匈奴王子从中挑唆密不可分,娄敬的和亲之策也最终让匈奴走向分裂衰败。
因此和亲之策本身就是汉朝对匈奴使得分化瓦解的计谋,汉朝皇帝如果再向匈奴王求娶公主,岂不是让匈奴也对汉朝来一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如果汉朝皇帝和匈奴公主生了皇子,还将其立为太子的话,那么匈奴外戚不正好趁势进入汉朝权力阶层然后吞并汉朝。就算没有立匈奴公主生的儿子当太子,按照娄敬的谋划,匈奴公主就可以挑唆带有匈奴血统的皇子出来反叛,要知道西汉宗室最喜欢反叛,带有匈奴血统的皇子再反叛的话,匈奴就有理由出兵帮助了,汉朝不就等于直接被匈奴吞并了。
所以汉朝的和亲之策本来初衷就是为了利用女人去分化瓦解匈奴,汉朝皇帝如果娶了匈奴公主的话那不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其实按照现代考古研究来看,匈奴人属于是混血型游牧民族,大致分为三类人种,其一是与现代蒙古人外貌相似,属于东北亚的黄种人;其二外貌是与印度地中海类型的白人相似,属于白种人;其三就是二者的混血人种。
就这三类人种来说,匈奴女人的长相绝对不会丑,所以汉朝皇帝不会娶匈奴公主的原因与外貌无关,况且国与国之间的联姻也不会考虑外貌。
来源:腾讯
转侵删
分享
正序阅读
只看楼主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发消息
举报
使用道具
加好友
引用
茗日暮影
(派派版主)
沙发
01-04
已审核
相关推荐:
当年的秦朝可以暴打匈奴 为何汉朝却只能和亲
https://m.paipai.fm/r7417378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