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肌一容,尽显优雅之美,款款行立,远望未来,惟愿美好常在。 这句诗出自杜牧的《阿房宫赋》,目的是表现秦朝当时的奢华奢靡,就连那些美人洗头的水都能把整条河流都熏得香飘四溢。 那会儿始皇帝后宫佳丽如云,可以想象他的后代肯定也不少。 不过,秦朝的暴政没过多久就被推翻,所以他的后代反倒没增多,反而少了。 现在就剩下四个姓氏,大家认定是秦始皇的后代,快来瞧瞧这四个姓氏都是什么吧。 六位王者都已经归去,四海之内统一了。 秦王朝在历史上真的是个传奇的王朝。之前经历了好几百年的春秋战国,那时候中原的各个国家乱成一团,各自忙着打仗,真是个动荡的时代。 可秦国在几百年的不断发展中渐渐壮大,到了战国末期,秦王朝终于迎来了它的辉煌时期。嬴政一出手,直接就扫清了六国,让整个天下统一起来。 说实话,嬴政真是历史上难得的军事天才,除了这一点,他的帝王才能更是了得。他不仅把几个国家的语言统一了,还把度量衡这些计量单位也整齐划一了。 可惜的是,他当爸爸这事儿干得不太好,孩子们的教育方式也不咋地,结果养出了个秦二世,弄得残酷统治,弄得秦王朝还没好好发展,就面临了灭亡的命运。 说到秦始皇,那后宫可真是美人如云啊!他这辈子可生了二十三个儿子,还有十个姑娘。 秦始皇最疼爱的儿子就是扶苏了。他这长子不光性格温和,孝顺,还对国家大事的把握那是一点都不错。 始皇帝在世的时候,早就打算把国家的位子传给扶苏,这可是在整个秦国都知道的事儿。 可谁能想到,天有不测风云,才13岁就当上皇帝的始皇帝,没想到26年间就把四海八荒都统一了,偏偏在外征战时一朝暴毙。更可气的是,他临死前连句遗言都没留,真是天妒英才呀。 逝者已经不在了,已经离开的人只能留给我们怀念,而活着的人得继续拼搏,得不断战斗。 这事儿也得怪嬴政的教育有点偏颇,咱说说,为什么不能把23个皇子都教得有文化有素养呢?结果导致始皇帝一死,身边的亲信就开始谋划,把一个残忍暴虐的胡亥扶上了帝位。 再说了,把忠诚的扶苏和蒙恬将军逼得自尽,真是让人心疼。直到临死前,扶苏和蒙恬都还以为秦始皇真正要传位的人就是胡亥,这让扶苏心里那个痛啊,简直是肝肠寸断。 不过还好扶苏及时自尽了,要不然就算活着,恐怕也逃不过胡亥的屠杀。 始皇帝的儿子一共有23个,虽然胡亥当时是最不被看好的那个,但赵高正是瞄准了这一点。 所以,赵高在撕了秦始皇的原始诏书后,便私自改了里面的意思,想要立个傀儡皇帝,把这江山都纳入自己手中。 没想到赵高选的胡亥不仅性子暴躁,还特胆小,他心里总惦记着皇帝的其他儿子会来跟他争皇位。这权利一旦落到他手里,想要再放掉可就难了。 胡亥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第一件想到的事儿,就是对同胞下狠手。 更别说胡亥最后还弄清楚了诏书的内容,发现这封遗诏是始皇帝在没暴毙之前写的。 诏书里写的内容正是希望长子扶苏能在咸阳为他办葬礼,把遗体带回咸阳,这更是让胡亥心头涌起了妒杀之情。 连嬴家其他的亲戚,胡亥也一个都不想放过。 这一点真是跟秦始皇有得一拼,想当年焚书坑儒的做法,也是极其狠毒。 杀了亲兄弟,秦国再无后继。 按理说秦始皇23个儿子,十个女儿,可以衍生出多少个家族? 再说了,嬴家是皇族,那肯定是不会没人后代的。 可惜的是,秦二世太残忍,不仅坑了兄弟们,还对整个皇族动手,这导致秦始皇的后代本来就不多,情况更是雪上加霜。 再加上秦朝后来灭亡,秦始皇的后代们就更不得不躲躲藏藏,过着隐姓埋名的日子。 其实在档案里留名的后代也就只有四个,一个是长子扶苏,另一个是公子高,还有胡亥和将闾。 秦始皇的孩子们中,除了公子扶苏已经自杀外,其余的皇子里有12个都被抓了去斩了,而十位公主更是一个也没逃过,全都死于车裂的惨酷刑罚。 其实皇子的死可以理解,毕竟胡亥担心这些兄弟姐妹会威胁到自己的宝座,可是公主又不会跟他争什么皇位,没想到他居然也用这么狠的手段来处死公主们,真是让人心寒。 可能胡亥心里早就恨透了老爹秦始皇对扶苏的宠爱,居然连他们死后也不放过,尸体还摆在热闹的集市上曝晒,让大家随意观看,真是让人感到无奈。 真是悲哀啊,生前都是人人敬仰、金贵无比的皇子公主,结果一场变故就都落得个命丧黄泉的下场。就连尸体也没法安安稳稳入土,真是让人感慨,人们只敢在旁指指点点、唾骂一通。 那些没被胡亥抓住、被一块斩了的公子们,后面也有不少在逃亡过程中陆陆续续被他抓到处死。更别说那些王子公主的后代,遭受的厄运就更是数不胜数了,真的是命途多舛。 秦始皇活着的时候风光无限,没想到死后居然遗诏被人给改了。而他的后代,本来是子孙满堂,如今却眼睁睁看着曾经的兄弟手足一个个被杀得干干净净,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公子高也在这场屠杀中没能幸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兄弟姐妹被胡亥赶尽杀绝。为了能给自己的儿女留一丝生路,他决定向胡亥投诚,甚至表示要为父皇殉葬,恳求胡亥能放过自己家里的孩子,真是让人心痛啊。 胡亥看到公子高对自己低头,心里乐开了花,觉得自己真是威风凛凛,于是就答应了公子高的请求。 最终,公子高的后代都被赶出了咸阳,散落到全国各地,延续着他们的血脉。同时,公子高的子孙们也都纷纷改姓为赵和高。 姓高是因为子孙们对公子高的怀念,高字其实就是公子高的名字。 他为了家族的传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赴死,这种决断与伟大,后代们永远铭记在心。 其实,秦始皇的后代基本上就剩下公子高这一支了,胡亥连个后代都没有呢。 除了秦始皇的儿女以外,他的哥哥姐姐,以及其他的皇亲宗室,也算是秦始皇的后代。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秦王子婴了。 秦二世登基后,不光是对自己的兄弟姐妹狠下杀手,还表现得极其残暴,真是个无道之君。 他对百姓的苛责也是毫不留情,真是一个不放过任何机会的人。这虽然是极其遵从法家思想,但对于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没有理由的灾难。 而且秦二世一上台,就搞出了一堆繁重的赋税政策。 结果呢,秦二世在阿房宫里乐不思蜀,外面的老百姓却苦得不行。 秦二世简直把老百姓的血汗钱掏得一干二净,真是用得跟泥沙一样,毫不在乎。 没过多久,老百姓的忍耐到了极点,纷纷起来造反。要是起义失败了也就死了,活活饿死也一样,那还不如拼一把,万一成功了就能做皇帝呢。 起义军里最出名的非刘邦和项羽莫属了。刘邦是个农民首领,项羽则是江东的头号人物。俩人一合计,很快就拿下了秦国大部分的城市。 这让本想扶持胡亥,以便自己能掌控整个国家的赵高急得不得了。 为了迎合新兴的农民势力,他只好把当初立的胡亥给废了,换上其他人当皇帝。 可始皇帝的儿子们早已被胡亥给杀得差不多了,赵高一看,没啥可以利用的人了,于是就把目光瞄上了皇族的其他宗室,也就是嬴家的其他分支了。 被扶正的秦王子婴,其实就是皇帝兄弟的孩子。他的年纪跟始皇帝的长子扶苏差不多,不少人也说秦王子有可能是始皇帝的亲弟弟呢。 楚人的一把火,真是让人心痛啊,那片焦土让人看了泪目。 胡亥才花了三年时间,就把秦国百年来的心血和积累都给烧了个精光。 当初跟胡亥一块儿共谋的赵高也不安稳,许多人都认为他和胡亥一样冷酷无情,残忍得很。 秦王子婴作为嬴家的后代,其实心底对胡亥和赵高都挺不满的。不过,赵高发动宫变,把胡亥弄死后,却把子婴扶正,心想着让他当第二个胡亥,方便自己继续掌控。 子婴并没有被那些利益和权力给迷了眼,反而是和朝中的重臣们一合计,最终把赵高给解决了。 就这样,秦王子婴算是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秦三世,可惜这位皇帝的位子只坐了46天,就被刘邦和项羽给逼进了阿房宫。 为了让百姓免受战争的影响,秦王子婴决定写信给百城,选择出宫投降。 刘邦和项羽的大军一进阿房宫,就把秦王子婴抓住,准备处死他。因为只有秦三世真正死了,才意味着秦王朝的彻底结束和灭亡。 绝望的秦三世被抬上架子,四肢被木桩固定住。在面临斩首的那一瞬,他还是大喊着“秦不亡”。 其实看得出,刘邦和项羽并不想让子婴被处死。毕竟是他设计干掉了赵高。而且子婴一上位,立马就废除了胡亥和赵高定的克重政策,老百姓都拍手称快呢。 幸亏子婴在大军攻破城门之前,早早把自己的后代和家人偷偷送出了咸阳。 后来刘邦和项羽也没有对子婴的后代进行清理,甚至在刘邦称帝后,还特意大赦了秦王子婴的后人,这才让秦王子婴的血脉得以延续。 经过了中国两千年的朝代更替和变迁,仅剩的两支秦始皇的后代,就是公子高和秦王子婴的后代,他们也都选择了隐姓埋名。这些姓氏逐渐演变成了四个: “嬴、秦、银、寅”。 而随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进行,这三个姓氏的总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380万。 秦始皇的一生可谓风光无比,名留青史,不过他的后代却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把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毁得一干二净。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传递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是秦朝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能长久统治,甚至延续到第三代、万世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