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消亡但极具代表性的八个世界帝国
先谈谈“帝国”这个概念,大家先别急着去网上搜索定义,因为网络上关于帝国的解释往往反而让人更迷惑。同时,也不要单纯依赖记忆中某些文章提到的国家名称,因为那些名字有时会误导我们。国家名字中带“帝国”的,并不一定就是正儿八经的帝国。比如,1822年到1889年的巴西帝国,1897年到1910年的大韩帝国,它们其实更像是王国;反之,有些国家名字里没有“帝国”,却是实打实的帝国,例如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大英帝国。尤其是西班牙和英国的第二帝国时期,还自称“日不落帝国”。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称呼:有时叫王国,有时叫帝国,换个时期甚至称为王朝,比如常说的波斯帝国,通常指的是阿契美尼德王朝,而历史上波斯人建立的王朝远不止这一支,要是全算上,也都能称作波斯帝国。死记硬背这些名词,往往反而越学越糊涂。实际上,学界至今没有一个统一而精确的帝国定义,使用时也很混乱。很多时候,我们简单地把强大的国家都叫“帝国”,其实不太严谨。
据百度百科所述:
1. 帝国泛指领土广阔、统治众多民族、具备强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
2. 狭义的帝国一般特指领土辽阔、民族众多且拥有持续传统强君主制政体的国家。
3. 广义的帝国则范围更广,凡是在国际或某地区一时强盛,统治地域广阔的国家,都可被称为帝国。
帝国史其实是人类文明史中一条无法绕开的主线。那么,到底什么是帝国呢?英语里帝国的君主称为Emperor,中文叫“皇帝”,而王国的君主称King,中文为“国王”。基于这一思路,我认为衡量一个世界性帝国主要有三个标准:第一,国家内部要实现高度集权,尽管不一定非得是君主专制;第二,国家对外必须具有积极扩张的意愿,且其领土至少横跨两个大洲;第三,国家应至少拥有一个以上的藩属国或者殖民地。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称之为世界性帝国,否则只能算是王国、王朝或区域性帝国。
纵览人类4000年左右的文明发展史,我们可以简单梳理出八个堪称世界性帝国的典范。虽然这些帝国早已消亡,但它们对我们理解人类文明进程具有重大意义。按时间先后顺序,这八个帝国分别是:
1. 亚述帝国。亚述人是今叙利亚地区人的祖先。大约公元前2500年左右,亚述兴起于两河流域北部,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建立起王国,到了公元前900年左右进入帝国阶段。亚述帝国与赫梯帝国、古埃及的第18、19王朝以及古巴比伦王国都有过交集。它们是西亚最早使用铁器的文明,全民尚武,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萌发军国主义思想的国家。亚述帝国是人类历史上首个真正意义上跨越亚洲和非洲两大洲的世界帝国。大约在公元前600年,亚述帝国被米底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联手推翻。
2. 波斯帝国。公元前500年左右,波斯人建立了横跨亚洲、欧洲和非洲三大洲的庞大帝国,信奉琐罗亚斯德教(中国称祆教)。虽三次与希腊爆发的希波战争以失败收场,但留下了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等悲壮历史传奇。两河流域的纷争尤为激烈,正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各领风骚数百年”。最终波斯帝国实现了统一。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224年萨珊王朝崛起,重建波斯帝国,直到651年被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874年萨曼王朝建立,波斯帝国再次复兴,1935年巴列维王朝的礼萨·汗将国名改为伊朗。
3. 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前身是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号称“征服王”。他将希腊文明和哲学传播至被征服的地区,连波斯帝国都被他灭亡。可惜的是,他和我国北魏孝文帝一样,33岁就英年早逝。亚历山大去世前未明确传位,帝国很快分裂成三部分,迅速崩溃瓦解。
4. 罗马帝国。这个帝国大家都耳熟能详,在中国有“两汉两罗马”的说法。罗马在西方文明史上极具分量,至今欧洲人仍视其为历史辉煌的象征,许多谚语如“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反映其文化影响力。罗马帝国以地中海为中心,横跨欧、亚、非三洲。基督教成为国教。公元395年,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信奉天主教。476年西罗马被南下的日耳曼民族灭亡。日耳曼人的南迁部分源于被汉武帝击败的北匈奴西迁,触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5. 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即今天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公元330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将都城迁至此,改名君士坦丁堡。东西罗马分裂后,东罗马帝国因容易与其他“罗马”混淆,西欧史学家称其为拜占庭帝国。虽名为罗马,文化却以希腊为主。拜占庭依靠“希腊火”这种秘密武器存续千年,直至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攻破。现今俄罗斯继承了拜占庭的双头鹰徽章,自称“第三罗马”,拜占庭和俄罗斯均信奉东正教。
6. 阿拉伯帝国。兴起于中国唐朝时期,是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其疆域多来自拜占庭帝国,中国史书称之为“大食”。倭马亚王朝及科尔多瓦哈里发国因白色旗帜被称为“白衣大食”,阿拔斯王朝黑旗称“黑衣大食”,法蒂玛王朝则是“绿衣大食”。西欧称其为“萨拉森帝国”。七世纪初的阿拉伯人团结一心,从阿拉伯半岛一路扩张至大西洋,战斗力极强。怛罗斯之战中,他们击败了唐朝军队。1258年,蒙古帝国的旭烈兀部队灭亡了阿拉伯帝国。
7. 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名震天下,蒙古三次西征势如破竹。1259年蒙哥皇帝在重庆合川钓鱼城遭遇顽强抵抗,西征暂停。鼎盛时国土面积达4500多万平方公里。东方灭南宋,忽必烈建元朝,朝鲜成为其附庸;西方南至埃及马穆鲁克骑兵势力止步,西至奥地利与西欧联军对峙。帝国后来分裂为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四大汗国。四汗国先后于15世纪左右衰落,被俄罗斯、乌兹别克汗国、叶尔羌汗国等取代。
8. 奥斯曼帝国。起源与塞尔柱突厥相似,都是被唐朝打败后西逃的突厥部族,且皈依伊斯兰教。十字军东征持续两百年,虽然削弱了塞尔柱突厥,却无意中促进了奥斯曼的崛起。奥斯曼帝国统治长达600余年,控制了东西方陆地交通要道,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大多经过其统治区。它的地理优势极大,但最终因贪婪阻断陆上商路,意外促成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选边错误败给协约国,帝国解体。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奥斯曼帝国正式灭亡。
转侵删
先谈谈“帝国”这个概念,大家先别急着去网上搜索定义,因为网络上关于帝国的解释往往反而让人更迷惑。同时,也不要单纯依赖记忆中某些文章提到的国家名称,因为那些名字有时会误导我们。国家名字中带“帝国”的,并不一定就是正儿八经的帝国。比如,1822年到1889年的巴西帝国,1897年到1910年的大韩帝国,它们其实更像是王国;反之,有些国家名字里没有“帝国”,却是实打实的帝国,例如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大英帝国。尤其是西班牙和英国的第二帝国时期,还自称“日不落帝国”。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称呼:有时叫王国,有时叫帝国,换个时期甚至称为王朝,比如常说的波斯帝国,通常指的是阿契美尼德王朝,而历史上波斯人建立的王朝远不止这一支,要是全算上,也都能称作波斯帝国。死记硬背这些名词,往往反而越学越糊涂。实际上,学界至今没有一个统一而精确的帝国定义,使用时也很混乱。很多时候,我们简单地把强大的国家都叫“帝国”,其实不太严谨。
据百度百科所述:
1. 帝国泛指领土广阔、统治众多民族、具备强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
2. 狭义的帝国一般特指领土辽阔、民族众多且拥有持续传统强君主制政体的国家。
3. 广义的帝国则范围更广,凡是在国际或某地区一时强盛,统治地域广阔的国家,都可被称为帝国。
帝国史其实是人类文明史中一条无法绕开的主线。那么,到底什么是帝国呢?英语里帝国的君主称为Emperor,中文叫“皇帝”,而王国的君主称King,中文为“国王”。基于这一思路,我认为衡量一个世界性帝国主要有三个标准:第一,国家内部要实现高度集权,尽管不一定非得是君主专制;第二,国家对外必须具有积极扩张的意愿,且其领土至少横跨两个大洲;第三,国家应至少拥有一个以上的藩属国或者殖民地。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称之为世界性帝国,否则只能算是王国、王朝或区域性帝国。
纵览人类4000年左右的文明发展史,我们可以简单梳理出八个堪称世界性帝国的典范。虽然这些帝国早已消亡,但它们对我们理解人类文明进程具有重大意义。按时间先后顺序,这八个帝国分别是:
1. 亚述帝国。亚述人是今叙利亚地区人的祖先。大约公元前2500年左右,亚述兴起于两河流域北部,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建立起王国,到了公元前900年左右进入帝国阶段。亚述帝国与赫梯帝国、古埃及的第18、19王朝以及古巴比伦王国都有过交集。它们是西亚最早使用铁器的文明,全民尚武,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萌发军国主义思想的国家。亚述帝国是人类历史上首个真正意义上跨越亚洲和非洲两大洲的世界帝国。大约在公元前600年,亚述帝国被米底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联手推翻。
2. 波斯帝国。公元前500年左右,波斯人建立了横跨亚洲、欧洲和非洲三大洲的庞大帝国,信奉琐罗亚斯德教(中国称祆教)。虽三次与希腊爆发的希波战争以失败收场,但留下了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等悲壮历史传奇。两河流域的纷争尤为激烈,正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各领风骚数百年”。最终波斯帝国实现了统一。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224年萨珊王朝崛起,重建波斯帝国,直到651年被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874年萨曼王朝建立,波斯帝国再次复兴,1935年巴列维王朝的礼萨·汗将国名改为伊朗。
3. 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前身是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号称“征服王”。他将希腊文明和哲学传播至被征服的地区,连波斯帝国都被他灭亡。可惜的是,他和我国北魏孝文帝一样,33岁就英年早逝。亚历山大去世前未明确传位,帝国很快分裂成三部分,迅速崩溃瓦解。
4. 罗马帝国。这个帝国大家都耳熟能详,在中国有“两汉两罗马”的说法。罗马在西方文明史上极具分量,至今欧洲人仍视其为历史辉煌的象征,许多谚语如“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反映其文化影响力。罗马帝国以地中海为中心,横跨欧、亚、非三洲。基督教成为国教。公元395年,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信奉天主教。476年西罗马被南下的日耳曼民族灭亡。日耳曼人的南迁部分源于被汉武帝击败的北匈奴西迁,触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5. 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即今天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公元330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将都城迁至此,改名君士坦丁堡。东西罗马分裂后,东罗马帝国因容易与其他“罗马”混淆,西欧史学家称其为拜占庭帝国。虽名为罗马,文化却以希腊为主。拜占庭依靠“希腊火”这种秘密武器存续千年,直至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攻破。现今俄罗斯继承了拜占庭的双头鹰徽章,自称“第三罗马”,拜占庭和俄罗斯均信奉东正教。
6. 阿拉伯帝国。兴起于中国唐朝时期,是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其疆域多来自拜占庭帝国,中国史书称之为“大食”。倭马亚王朝及科尔多瓦哈里发国因白色旗帜被称为“白衣大食”,阿拔斯王朝黑旗称“黑衣大食”,法蒂玛王朝则是“绿衣大食”。西欧称其为“萨拉森帝国”。七世纪初的阿拉伯人团结一心,从阿拉伯半岛一路扩张至大西洋,战斗力极强。怛罗斯之战中,他们击败了唐朝军队。1258年,蒙古帝国的旭烈兀部队灭亡了阿拉伯帝国。
7. 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名震天下,蒙古三次西征势如破竹。1259年蒙哥皇帝在重庆合川钓鱼城遭遇顽强抵抗,西征暂停。鼎盛时国土面积达4500多万平方公里。东方灭南宋,忽必烈建元朝,朝鲜成为其附庸;西方南至埃及马穆鲁克骑兵势力止步,西至奥地利与西欧联军对峙。帝国后来分裂为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四大汗国。四汗国先后于15世纪左右衰落,被俄罗斯、乌兹别克汗国、叶尔羌汗国等取代。
8. 奥斯曼帝国。起源与塞尔柱突厥相似,都是被唐朝打败后西逃的突厥部族,且皈依伊斯兰教。十字军东征持续两百年,虽然削弱了塞尔柱突厥,却无意中促进了奥斯曼的崛起。奥斯曼帝国统治长达600余年,控制了东西方陆地交通要道,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大多经过其统治区。它的地理优势极大,但最终因贪婪阻断陆上商路,意外促成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选边错误败给协约国,帝国解体。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奥斯曼帝国正式灭亡。
转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