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破案的我,成了世界瑰宝》作者:兰陵笑笑梦
文案:
距离高考还有两百多天,年级第一的江雪律压力过大,他发现自己出现幻觉了。
幻觉里,他双手沾染血腥,镜子上照出一张昳丽至极的变态微笑。
江雪律:……
这也太恐怖了。
A市警察局很快迎来了一名报案人。
这名高中生长相乖巧清纯,眼睫垂下时比雪花还要漂亮,看上去不像是一个疯子,可他嘴里的话却一句比一句惊世骇俗。
“她不爱他,他杀了她全家,现在正陪在她身边,扮演一名情圣。”
“总裁雇佣了两名杀手去杀一名员工,却被员工反杀了,总裁的尸首现在藏在一个井底。”
“他准备策划一场轰动全城的海岛杀人案,计划是无人生还,你们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阻止他……”
警员们对视一眼,苦笑道:完了,考试压力太大,又逼疯了一个。
“阿sir,我没有疯。”
审讯灯光下,少年抬起一双清澈动人的眼睛,他轻轻说:”我只是不知道怎么回事,看到他们动手了。”
所有人神色错愕。
后来众人才知道,江雪律说的是真话。
*
某一日天空出现神秘星象,一部分人获到了精神共振能力。
有艺术家因这种疯狂的灵感而名声大噪,也有天才受不了精神紊乱,在街上发疯,进了精神病院。
江雪律,他既不想进精神病院,他也不想搞艺术。
他想了想。
选择把自己上交给了国家。
从此。
无论是零下三十度,至今未破的北境杀人案,
还是曾轰动全城、如蜘蛛网一般横跨无数个家庭的尘封旧事,
亦或者医院太平间窃尸案
这世间多少血腥离奇的真相,背后都有一个少年的影子。
他所指向的方向,必定是真凶所在。
他协助无数大案告破。
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华国瑰宝,更做到了闻名中外,让整个世界震惊。
写在最前面的话,先给自己叠个甲。
首先这本书我看了百分四十左右就放下了,我吐槽的都仅代表前面看过的这部分,不代表整本书。其次虽然这是一个吐槽贴,但是各花入各眼,我不喜欢的点不一定影响别人的阅读体验,所以我吐槽的仅仅代表我个人看书的感受。
好了,现在开始正式吐槽吧。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好乱,时间上很乱、措辞上也很乱。作者一开头就写了男主来警局上交自己的秘密,接着马上倒回去写几个月前异象刚刚发生时,这种现在、过去的倒叙写法一直穿插在我看过的百分四十里,本来倒叙写法没什么,但是作者倒叙太乱,很经常是不需要倒叙的时候,也倒叙了,倒叙正叙穿插着来,有种臆想症的人在说故事的乱,很经常是倒叙开始了,我还没发现,要看过好几段才反应过来不太对啊,然后再翻回去理顺乱七八糟的时间线。
作者很喜欢在普通人的正常说话里,也就是我们说的口语里乱入书面语。比如“我时而能看到行凶者的脸”,“昨日是你值班?那你昨日见过这个孩子没有?”“老实交代,你昨日在何处!”,按我的生活经验来看,一般高中生,或者是普通警察正常说话,应该是用“有时候”“偶尔”能看到行凶者的脸吧?“昨天”是你值班吗,你“昨天”有看到这个孩子吗?“老实交代,你昨天在哪里,做什么,有没有人证?”数不胜数的例子,不考虑人设不考虑场景,乱入的书面语让我看的好难受。
还有就是很多用词错误,骑车“游神”出车祸,这里应该是“神游”吧???“见识”草丛后的场景,这里应该是“见到”吧?草丛后的被害人尸体能让警察见识到啥?死的不太对所以长见识了吗?还有什么叫发现路堵了警车进不去了,只能“强行刹车”啊?
叹气,我可能也有一点毛病吧,看到这些我总是控制不住地要在脑子里给它换一个字,换个叙事方式再读一遍,才舒服点,但是我只是想看个小说,我不想改稿啊,我也没那能力改一整部小说啊,好累,所以没办法坚持看下去了。而且吧,一本涉及某个行业的书要让读者觉得好看,起码要让读者觉得不觉明历呀,我都能找出好多问题,一点都不严谨专业,还怎么崇拜呀。
最后再叭叭一句题外话,如果现实里真的有人能共享犯罪分子的视野、心理,我想这人大概率不会被频繁用在破案上,因为他的经验是不可能复制不可推广的,如果警察破案有了依赖心理,等这人噶了,以后破案怎么办,去坟上烧个香求托个梦吗?他更适合被用在犯罪心理研究上吧,有些罪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什么,更多的罪犯可能根本不愿意和警方聊心路历程聊犯罪心得、挑选被害人的标准啥的,但是这个男主可以啊,对男主而言,警方最无法掌握的信息是他触手可得的,有大量的罪犯样本,还是真实无码第一手的,对于犯罪心理研究是多么珍贵的素材啊,可遇不可求啊,而这才是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经验,才能让全国甚至全球警方都受益的做法。当然,看小说的我们,更爱看的当然是出现场破案啦,坐在办公室研究这个研究那个,怎么写,哪来的爽感呀。
文案:
距离高考还有两百多天,年级第一的江雪律压力过大,他发现自己出现幻觉了。
幻觉里,他双手沾染血腥,镜子上照出一张昳丽至极的变态微笑。
江雪律:……
这也太恐怖了。
A市警察局很快迎来了一名报案人。
这名高中生长相乖巧清纯,眼睫垂下时比雪花还要漂亮,看上去不像是一个疯子,可他嘴里的话却一句比一句惊世骇俗。
“她不爱他,他杀了她全家,现在正陪在她身边,扮演一名情圣。”
“总裁雇佣了两名杀手去杀一名员工,却被员工反杀了,总裁的尸首现在藏在一个井底。”
“他准备策划一场轰动全城的海岛杀人案,计划是无人生还,你们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阻止他……”
警员们对视一眼,苦笑道:完了,考试压力太大,又逼疯了一个。
“阿sir,我没有疯。”
审讯灯光下,少年抬起一双清澈动人的眼睛,他轻轻说:”我只是不知道怎么回事,看到他们动手了。”
所有人神色错愕。
后来众人才知道,江雪律说的是真话。
*
某一日天空出现神秘星象,一部分人获到了精神共振能力。
有艺术家因这种疯狂的灵感而名声大噪,也有天才受不了精神紊乱,在街上发疯,进了精神病院。
江雪律,他既不想进精神病院,他也不想搞艺术。
他想了想。
选择把自己上交给了国家。
从此。
无论是零下三十度,至今未破的北境杀人案,
还是曾轰动全城、如蜘蛛网一般横跨无数个家庭的尘封旧事,
亦或者医院太平间窃尸案
这世间多少血腥离奇的真相,背后都有一个少年的影子。
他所指向的方向,必定是真凶所在。
他协助无数大案告破。
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华国瑰宝,更做到了闻名中外,让整个世界震惊。
写在最前面的话,先给自己叠个甲。
首先这本书我看了百分四十左右就放下了,我吐槽的都仅代表前面看过的这部分,不代表整本书。其次虽然这是一个吐槽贴,但是各花入各眼,我不喜欢的点不一定影响别人的阅读体验,所以我吐槽的仅仅代表我个人看书的感受。
好了,现在开始正式吐槽吧。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好乱,时间上很乱、措辞上也很乱。作者一开头就写了男主来警局上交自己的秘密,接着马上倒回去写几个月前异象刚刚发生时,这种现在、过去的倒叙写法一直穿插在我看过的百分四十里,本来倒叙写法没什么,但是作者倒叙太乱,很经常是不需要倒叙的时候,也倒叙了,倒叙正叙穿插着来,有种臆想症的人在说故事的乱,很经常是倒叙开始了,我还没发现,要看过好几段才反应过来不太对啊,然后再翻回去理顺乱七八糟的时间线。
作者很喜欢在普通人的正常说话里,也就是我们说的口语里乱入书面语。比如“我时而能看到行凶者的脸”,“昨日是你值班?那你昨日见过这个孩子没有?”“老实交代,你昨日在何处!”,按我的生活经验来看,一般高中生,或者是普通警察正常说话,应该是用“有时候”“偶尔”能看到行凶者的脸吧?“昨天”是你值班吗,你“昨天”有看到这个孩子吗?“老实交代,你昨天在哪里,做什么,有没有人证?”数不胜数的例子,不考虑人设不考虑场景,乱入的书面语让我看的好难受。
还有就是很多用词错误,骑车“游神”出车祸,这里应该是“神游”吧???“见识”草丛后的场景,这里应该是“见到”吧?草丛后的被害人尸体能让警察见识到啥?死的不太对所以长见识了吗?还有什么叫发现路堵了警车进不去了,只能“强行刹车”啊?
叹气,我可能也有一点毛病吧,看到这些我总是控制不住地要在脑子里给它换一个字,换个叙事方式再读一遍,才舒服点,但是我只是想看个小说,我不想改稿啊,我也没那能力改一整部小说啊,好累,所以没办法坚持看下去了。而且吧,一本涉及某个行业的书要让读者觉得好看,起码要让读者觉得不觉明历呀,我都能找出好多问题,一点都不严谨专业,还怎么崇拜呀。
最后再叭叭一句题外话,如果现实里真的有人能共享犯罪分子的视野、心理,我想这人大概率不会被频繁用在破案上,因为他的经验是不可能复制不可推广的,如果警察破案有了依赖心理,等这人噶了,以后破案怎么办,去坟上烧个香求托个梦吗?他更适合被用在犯罪心理研究上吧,有些罪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什么,更多的罪犯可能根本不愿意和警方聊心路历程聊犯罪心得、挑选被害人的标准啥的,但是这个男主可以啊,对男主而言,警方最无法掌握的信息是他触手可得的,有大量的罪犯样本,还是真实无码第一手的,对于犯罪心理研究是多么珍贵的素材啊,可遇不可求啊,而这才是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经验,才能让全国甚至全球警方都受益的做法。当然,看小说的我们,更爱看的当然是出现场破案啦,坐在办公室研究这个研究那个,怎么写,哪来的爽感呀。
[ 此帖被huatuchai在2025-10-30 23:0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