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的猎手】长弓传奇-------英格兰就是用弓箭手征服法国的!!
—
本帖被 灬千ヽ 执行加亮操作(2010-12-01)
—
[color=#6699cc][size=2]长弓啊~~我想到了精灵王子了呢><
历史书上可是说英格兰弓是中世纪最强的弓啊
想当年英格兰就是用弓箭手征服法国的
金雀花王朝初期的确占领了半个法国,依靠的就是长弓手[/size][/color]
[table=80%][tr][td][color=#ff0000][size=2]主楼[/size][/color][/td][td][color=#ff0000][size=2]1楼[/size][/color][/td][/tr][tr][td][size=2]1、长弓[/size]
[size=2]2、长弓手[/size]
[size=2]3、英格兰长弓[/size]
[size=2][/size]
[size=2]4、诺曼战士的北欧长弓传奇[/size]
[size=2]
5、【阿金库特战役】英国长弓最后的辉煌 [/size]
[size=2][/size]
[size=2][color=#ff0000][b]视频[/b][/color] [color=#669900]奥地利王子练习长弓
[/color][/size]
[/td][td][size=2]中世纪英国长弓手的几场著名战役简述[/size]
[size=2][/size]
[size=2]1、 13世纪末英格兰完成对威尔士的征服
2、长弓兵在苏格兰的使用——班诺克本战役的经验与教训
3、百年战争的开始与克雷西战役
4、百年战争:英格兰人与法兰西在战略战术上的调整
5、英格兰在百年战争最后阶段的战略;阿金库尔[Azicourt,Agincourt]战役 详见主楼[/size]
[size=2]6、补充[/size]
[/td][/tr][/table]
[backcolor=#99cc66][table=90%][tr][td][size=2]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size=2]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51] [/align]
[color=#669900][color=#666666][table=90%][tr][td][size=2]
[b][size=3][color=#000000]长弓[/color][/size][/b]
长弓源于威尔士,后来传到英格兰。长弓用榆木、榛木和罗勒木制成,后来主要用从意大利和西班牙进口的优质紫杉木制造。长弓具有长远的射程和巨大的威力,而且造价相对来说便宜,部分还可以重复使用,是古代战争中必不可少的武器。
[/size][/td][/tr][/table][/color]
在火器还没有诞生的时代,长弓手被大量雇佣,在战场上灵活运用,及时机动到有利的阵位上实施致命的发射,大批有经验的长弓兵往往为敌人带来极大的杀伤力。他们可以向个别的目标作精确射击,或是对一个特定的区域作密集的射击。 古代混材弓的长度一般是不足4英尺(1.2m)的,但土耳其弓则在5英尺以上(1.5m),其穿透力大于其他弓。
13世纪的英国开始发展长弓,从爱德华一世(1272——1307)到亨利八世(1509——1547),这一时期内的英国君主无不大力发展弓箭部队,提高弓的杀伤力,从而使长弓得到了很大发展。
[color=#6699cc]长弓用榆木、榛木和罗勒木制成,后来主要用从意大利和西班牙进口的优质紫杉木制造。[/color]长弓的长度为6英尺(1.8m),箭长3英尺(0.9m)。弓架的前部为圆弧形,后面是平的。弓身的中间手握部宽1.5英寸(3.8cm),往两端方向逐渐变细,端部用角料镶包。
[color=#6699cc]长弓的最远射程达400码(365.8m),有效射程为250码(228.6m),是十字弓(弩)的两倍。它的射速高达每分钟10——12箭,更是十字弓所无法比拟的。[/color]在技术熟练的英国士兵手中,长弓的命中率大大高于十字弓。由于长弓更轻便,更容易掌握,威力巨大,适用于散兵射击和方队齐射,这些优点最终导致了十字弓的淘汰。就当时来说,长弓是战场上最有效和用途最广的单兵武器。
高射速可以达到“弹幕”的效果,当己方的士兵冲锋在前时,后方的长弓手仍然可以放出高抛物线的箭攻击敌人的上部。战马的弱点正是来自上方的袭击,大部分战马没有护甲所以一旦受伤,就会变的难以控制。而即使在三百米的极限距离,锥形箭还是可以穿透普通的锁甲。
[color=#6699cc] 长弓的不足之处在于使用者必须有强健的体魄,高超的技术和各方面的协调配合的能力。[/color]为此士兵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和实践。为了使青年能够致力于这种艰苦的训练,因此踢足球在14世纪的英国是不合法的,整个英国只允许一种娱乐活动—射箭。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52] [/align]
说了这么多,长弓到底有多厉害?让我们来看一场著名的典范战例——发生在1346年8月26日的克雷西战役。在这次战斗中,以弓箭兵为主力的英国人击败了——我认为用“屠杀”这词更好——当时最难对付的法国骑兵。
1346年7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部从朴次茅斯出发,渡海抵法,支援处境危急的盟军。一个月后,他来到了欧洲低地国家的背后,而法王菲利普六世率领一支强大的军队紧紧追赶。渡过塞纳河后,爱德华决定与法军决战。他在克雷西——茵彭特尤村庄附近选了一块平缓的斜坡,摆下阵势,控制了法军的必经之路。
英军共约2万人,均分为三队,左队位于瓦迪库尔特村的前方,有树林和战壕做掩护;右队靠近克雷西,有一条河做屏障;后队位于两队之后,由爱德华国王亲自率领。
每个分队中央由约1500名不骑马的重骑兵组成方阵,纵深为6排,每排长250码(228.6m)。英国骑兵不骑马,倒不是因为他们没钱买马,更不是马也得疯牛病了,而是因为:一、出于心理上的需要,要是弓箭兵坚信他们不会被自己的骑兵丢弃,一定能顶住法国骑兵的冲锋(欧洲的骑士一贯是只讲风度不讲义气的)。二、出于作战的需要,要为弓箭兵以及从事反击的小股骑兵预备队提供一个坚强的后盾。
阿琴科特战役(1415,阿金库尔战役)
阿金库尔战役发生于1415年,是英法百年战争中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英军在亨利五世的率领下以1:3的人数劣势击溃法军,并且随后在1419年收服了整个诺曼底。14世纪中叶,英国和法国在法国王位继承人上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还有偶住领土的分配问题也是争论不休,谁也不让谁。于是双方在一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展开了无数场战役,也就是闻名世界的“百年战争”。阿金库特战役是一场英国长弓同法国铁骑的较量。
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决定在他执政期间结束与法国的“百年战争”。于是率先入侵法国本土,但几周后亨利五世在诺曼底战事中严重受挫、遭受重创、战事失利、坚持不住了。于是他决定撤兵返回英国,重整旗鼓,来日再战。但亨利五世在撤退的途中遇到了暴雨,使他不得不绕道走,行动速度大大减慢。法国觉得现在正是消灭他们的大好机会,于是召集了2万骁勇善战的骑兵组成大军开赴战场,企图消灭亨利五世,结束耗时耗力的“百年战争”。10月25日,英法两军在加莱南方的阿琴科特相遇,英国军队以极小的兵力一举击破了法国的军队,向世人证明长弓手战胜了全身盔甲的骑兵,这就是阿琴科特战役。阿琴科特战役由此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英军在亨利五世的率领下以1:3的人数劣势击溃法军。
日期:1415年10月25日
地点:法国阿金库尔镇
结果:英国人取得决定性胜利
交战双方:英国人,法国人
指挥官:英王亨利五世 ,法国陆军大元帅
兵力:英国5900人,包括900位徒步骑士和5,000位长弓手
法国36000人,7000位弓弩手,剩余大多数为骑士
伤亡:英国50-250人,其中包括13位骑士
法国12000-18000人,其中包括5000位贵族
战役过程:
弓箭兵按梯队以V字队型部署在分队的外层,这样可得到一个互不影响的集中的火力区域。骑在马上的重骑兵预备队在分队中央的后方。如果法军突破正面防线,就由他们发起反击。英格兰和威尔士步兵则在阵地前挖下陷阱,防止法国骑兵的进攻。
这时的法军兵力接近6万,其中:12000名重骑兵(包括骑士),6000名热那亚雇佣十字弓步兵,17000名轻骑兵和25000名公社征募兵(一群缺乏纪律的步兵)。
下午6点,法军在没有任何侦察的情况下,踏入英军的阵地。法王菲利普竭力想让部队停下,并把十字弓步兵拉到前面。但目空一切的骑士们却不听指挥,跟在热那亚十字弓步兵后面一窝蜂地冲了过去。
热那亚十字弓步兵排得整整齐齐地穿过谷地开始爬坡,他们向英军放箭但距离太远,而英军的长箭却铺天盖地而来。顿时,他们溃不成军,想退下去。这时那些早已不耐烦的法国骑兵们立即策马前冲。他们排着乱七八糟的队型以排山倒海之势踩着热那亚人发起冲锋。他们把可怜的热那亚人踩倒在地,而英军的箭又雨点般落到他们身上。少数骑兵凭着一股狠劲冲入英军的队伍。英军的骑兵分队经过几分钟的殊死搏斗,将他们赶了回去。
这时,其他的法国部队却依然毫无道理地一批又一批冲入混战中,然后被英国人的乱箭射倒。厮杀一直持续到深夜。法军经过越15或16次冲锋后,自己的部队已七零八落,只好认输。
战斗结束后,在这片小谷里,躺着一堆堆法国人的尸体,其中有1542名勋爵和骑士,约15000多名重骑兵、十字弓步兵和普通步兵,以及成千上万的马尸。而英军的死伤仅200多人。阵亡人员中,只有2名骑兵,40名重骑兵和弓箭兵,还有100名威尔士步兵[color=#ff0000][b](这太不成比例了!!几乎使人怀疑它的真实性)。[/b][/color]
于是14世纪的其他各国纷纷效仿英国,开始使用长弓。十字弓被正式淘汰了。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53] [/align]
[color=#ff3366]长弓的制做[/color]
[color=#6699cc]弓背由一条完整的木材弯制而成,长弓的强劲就全靠它了。[/color]上好的弓用紫杉木(Yew)制作,坚硬而有弹性。原料出自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沿岸,如意大利、提尔(Tyre,在今黎巴嫩)、克里特岛(Crete,属希腊)等地,尤以卡斯蒂里亚(Castile,西班牙的一部分)的最好。英国国王为此设置了特别关税——每进口一桶欧洲大陆产的葡萄酒,都必须缴纳几条紫杉木坯材。不列颠岛上并非不出产优质紫杉,但数量稀少,被老谋深算的英国佬当作战略资源储备严加管理,不准动用。当黑太子远征西班牙、用长弓打败了当地原始的投熗时,卡斯蒂里亚人竟迁怒于树木,立法严令铲除所有的紫杉。 榆木(Elm)、白蜡木(Ash)、橡木(Oak)等坚硬的材质也是可用的替代品,但性能总归要差一些。选料十分仔细。制作要严谨,但并不复杂,技艺高超的制弓师傅2个小时之内就能做好一张弓。 原料要选树干中部笔直的部分,纹理均匀,没有或尽量少木节。将原木的大部分边材削去,得到一条横截面1.5英寸(约4厘米)见方、长度与射手等身的弓背材料,从横截面看,要取偏中间的部分,一半为木心,一半为边材。木心相对柔软而耐压缩,放在内侧,坚硬抗拉的边材则作外侧。这可以通过观察横截面的木纹来判断,相对稀疏的一侧是外侧。 通过切削木心一侧,把材料修整成中间厚、两头略薄,然后再由两个侧面将两端稍稍修窄,略如扁担。两端再进一步用刨子将横截面修整成八边形。在修整中,要做到表面平整、两端对称、厚薄一致,才能发力均匀。 削出形状后,要通过弯曲试验来检查弓的各段弹性是否均匀。由于天然生长的木质很难完全均匀一致,可能有的地方硬一些,有的地方软一些,仅仅外形均匀未必力道就一致。所以,要通过观察加以修正,把硬度大的地方稍稍削薄一些。弓背大致调整好了,就可以在两端2英寸(5厘米)处分别锉出弦槽,弓背外侧深一些,内侧略浅。
“弓者,揉木而弦之以发矢”。[color=#6699cc]制弓最重要的工序就是弄弯它。[/color]长弓呈简单的圆弧型,没有天朝角弓反弯的复杂形状。英国人不用火烤的方式,那样会降低弓的张力;也不能一下子弯到位,那样的话,弓背就是不折断也要造成内伤而失去弹性,刚才那一阵忙活就白折腾了。弯曲的过程叫做“驯弓”,就是让弓背逐步适应弯曲。做这事需要一个专门的托架。托架可用硬木制成,一端竖着挖个凹槽用来托住弓背,另一端设法垂直固定在地上。侧面由上到下以1.5英寸(约3.8厘米)的等距离刻8—10个弦槽,其中第一弦槽距托架头7.5英寸(约20厘米)。在弓背松弛状态将绳子绑住两端,把弓背的正中架在托架的凹槽上,均匀用力,慢慢拉弦,挂到第一弦槽里,弓背就被略略弯曲了。这是,要仔细检查弓背的曲线是否流畅均匀,标出过于强直的地方,把弓背放松后进行修整微调,直到满意为止。然后再将绳拉开,逐次加大开度向下挂槽,并不断修整弓背,直到形成一条令人满意的均匀弧线。每加拉三、四个弦槽的开度,就可以将绳收紧些。这一过程不能操之过急,特别是每次加大开度之前,最好让弓背“休息”20—30分钟,使内部应力得到释放,以免木质损坏。每次上紧也不可太多,最好一次收紧一英寸。 当达到弓手适合的满弓开度时,弓就驯好了。
[color=#6699cc]满弓开度指弓手所能拉开的最大开度,相当于手臂平伸出去时由掌心到胸前的距离。[/color]这时,卸去托架,给弓背刷上几层亚麻籽油作为防潮保护层。油干了,便可以挂弦。弓弦是用羊肠或筋鞣制而成的,弹性和韧性都很好。挂弦时的固定开度掌握在弓弦与弓背中心的距离达到拳高(Fistmele),拳高是弓术中的术语,相当于握紧拳头再竖起大拇指的高度,大约15厘米。绑扎弓弦时,要打成专门的“射手结”,以免滑脱。8字形的结扣简单但管用,越拉越紧。 弓做成了,可以用挂砝码的办法测一下弹性系数,[color=#6699cc]越硬的弓射程越远,但也需要越强的膂力,[/color]霸王的弓你能拉得开吗?一般的长弓拉个满月大致需100—120磅,也就是45—55公斤的力,最强的达到80公斤。 制作工艺如此简单,只要有充足的材料,长弓便可以作为制式武器批量生产,而不需像佩剑、铠甲一样量身定做。弓手自己也可以用简单的工具制作,而不依赖专门的设备和工匠。而十字弩的生产则需要多个工种的熟练配合以及复杂的设备。
两百年中,长弓的地位无可替代。它使来自偏僻海岛、经常处于数量劣势的英军成了中世纪晚期欧洲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英国人有理由为长弓在福尔科克(Falkirk)、达普林(Dupplin)、哈里登山(Halidon Hill)、克雷西(Crecy)、普瓦捷(Poitiers)、阿金考特(Agincourt)及陶顿(Towton)等地的巨大战果感到骄傲.
[color=#666666][table=90%][tr][td][size=2]
[b][size=3][color=#000000]长弓手[/color][/size][/b]
长弓手最早源于威尔士,后来流传到英格兰,并由英格兰人发扬光大。
[/size][/td][/tr][/table][/color]
[color=#ff3366]装备[/color]
[color=#6699cc]长弓使用的是紫杉木或岑木,弓体长 1.8~2.2米。使用者要求有相当的身高。[/color]在1279年的英格兰,要成为长弓手的要求是身高1.75米以上,有较强的臂力。长弓的箭也是特制的,箭头铁铸,可以轻易贯穿骑兵的胸甲;而即使在三百米的极限距离,锥形箭还是可以穿透普通的锁甲。射箭时射手朝天开弓,让箭沿抛物线落下。敌军正面多有盾牌防护,但却不易躲过从天而降的箭雨,而且箭在下落中提高了速度,增大了杀伤力。长弓的射程超过300米。在火器还未盛行的中世纪,这无疑是一种可怕的远射程杀伤兵器。
在15-16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中,[color=#6699cc]长弓是英国弓箭手的主战武器[/color]。长弓手,有的脸耳用布包紧,肩披锁链,手腕用皮绳和皮革块保护,手指关节处有保护皮套,腰带上挂有短剑和皮囊。他们穿著各式护甲,有的只是一件普通的夹层紧身衣。
当己方的士兵冲锋在前时,后方的长弓手可以放出高抛物线的箭攻击敌人的上部。战马的弱点在于难以抵御来自上方的袭击。大部分战马没有护甲,所以一旦受伤,就会变的难以控制。
长弓手要具有敏锐的目光。每个弓箭手一般携带24只箭,捆扎后放入箭囊。用完了就到补给大篷车上去拿。大多数弓箭手宁愿把箭插在腰带中也不愿意费力的放入箭囊。也可以把箭吊在背后。防守时他们把箭插在脚前的地上,可以更方便的取箭用。
长弓手必须有强健的体魄,高超的技术和各方面的协调配合的能力。为此士兵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和实践。为了使青年能够致力于这种艰苦的训练,因此踢足球在14世纪的英国是不合法的。
[color=#ff3366]对弓箭手有力的条件:[/color]
1.高地,居高临下射击。
2.泥泞的平地,减缓敌人冲锋的速度。
3.晴朗的天气,能见度高。
4.有其他兵种的保护。
[color=#ff3366]对弓箭手不利的条件:[/color]
1.多雾的洼地:射不远,射不准。
2.阴雨天气,弓的弦会受潮发软,影响射击。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54] [/align]
[color=#666666][table=90%][tr][td][size=2]
[b][size=3][color=#000000]英格兰长弓[/color][/size][/b]
长弓一般长5英尺(1.5米)左右,大致齐眉,个别的长达1.8—2米,比欧洲常见的4尺弓要长。弓背由一条完整的木材弯制而成,上好的弓用紫杉木(Yew)制作,坚硬而有弹性。榆木(Elm)、白蜡木(Ash)、橡木(Oak)等坚硬的材质也是可用的替代品,但性能总归要差一些。在15-16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中,长弓是英国弓箭手的主战武器。
[/size][/td][/tr][/table][/color]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55] [/align]
[color=#ff3366]长弓手[/color]
长弓被中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运用于战争中,虽然十字驽在欧洲大陆更为流行。在15-16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中,长弓是英国弓箭手的主战武器。图中的长弓手,脸耳用布包紧,肩披锁链,手腕用皮绳和皮革块保护,手指关节处有保护皮套,腰带上挂有短剑和皮囊。他们穿著各式护甲,有的只是一件普通的夹层紧身衣。
[color=#ff3366]箭头[/color]
长弓这种类型的弓由复合材料制成,通常是把紫杉木狭板做成同射手身高一样高度左右。弓脚头是用牛羊角雕刻而成,弓弦是大麻纤维搓制的。战弓大约需要36公斤的拉力,再加大力度,射的就更远,更具威力。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80][/align]
[color=#ff3366]远距离打击[/color]
长弓射出的箭可达300米左右(在古代兵器中已经是非常远的距离了),也就是说,可以达到“弹幕”的效果,当自方的士兵冲锋在前时,後方的长弓手仍然可以放出高抛物线的箭攻击敌人的上部。战马的弱点正是来自上方的袭击,大部分战马没有护甲所以一旦受伤,就会变的难以控制。而即使在三百米的极限距离,锥形箭还是可以穿透普通的锁甲。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56] [/align]
[color=#ff3366]敏锐的目光[/color]
每个弓箭手携带24只箭,捆扎後放入 箭囊。用完了就到 补给大篷车上去拿。大多数弓箭手宁愿把箭插在腰带中也不愿意费力的放入箭囊。也可以把箭吊在背後。防守时他们把箭插在脚前的地上,可以更方便的取箭用。
[color=#ff3366]简介[/color]
长弓一般长5英尺(1.5米)左右,大致齐眉,个别的长达1.8—2米,比欧洲常见的4尺弓要长。这是单体弓增强威力的必然选择。为了追求较强的弹力,就必须使用坚硬的材质,不易弯曲,所以必须做得长一些。相比之下,天朝上邦的复合弓由于采用了木、角、筋等复合材料增强弹性,因而不需要那么长。 弓背由一条完整的木材弯制而成,长弓的强劲就全靠它了。上好的弓用紫杉木(Yew)制作,坚硬而有弹性。原料出自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沿岸,如意大利、提尔(Tyre,在今黎巴嫩)、克里特岛(Crete,属希腊)等地,尤以卡斯蒂里亚(Castile,西班牙的一部分)的最好。英国国王为此设置了特别关税——每进口一桶欧洲大陆产的葡萄酒,都必须缴纳几条紫杉木坯材。不列颠岛上并非不出产优质紫杉,但数量稀少,被老谋深算的英国佬当作战略资源储备严加管理,不准动用。当黑太子远征西班牙、用长弓打败了当地原始的投熗时,卡斯蒂里亚人竟迁怒于树木,立法严令铲除所有的紫杉。 榆木(Elm)、白蜡木(Ash)、橡木(Oak)等坚硬的材质也是可用的替代品,但性能总归要差一些。选料十分仔细。制作要严谨,但并不复杂,技艺高超的制弓师傅2个小时之内就能做好一张弓。
[color=#ff3366]制作工艺[/color]
我们可以试着依古法自己制作一张长弓。 原料要选树干中部笔直的部分,纹理均匀,没有或尽量少木节。将原木的大部分边材削去,得到一条横截面1.5英寸(约4厘米)见方、长度与射手等身的弓背材料,从横截面看,要取偏中间的部分,一半为木心,一半为边材。木心相对柔软而耐压缩,放在内侧,坚硬抗拉的边材则作外侧。这可以通过观察横截面的木纹来判断,相对稀疏的一侧是外侧。 通过切削木心一侧,把材料修整成中间厚、两头略薄,然后再由两个侧面将两端稍稍修窄,略如扁担。两端再进一步用刨子将横截面修整成八边形。在修整中,要做到表面平整、两端对称、厚薄一致,才能发力均匀。 削出形状后,要通过弯曲试验来检查弓的各段弹性是否均匀。由于天然生长的木质很难完全均匀一致,可能有的地方硬一些,有的地方软一些,仅仅外形均匀未必力道就一致。所以,要通过观察加以修正,把硬度大的地方稍稍削薄一些。弓背大致调整好了,就可以在两端2英寸(5厘米)处分别锉出弦槽,弓背外侧深一些,内侧略浅。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58][/align]
[color=#ff3366]制作流程[/color]
“弓者,揉木而弦之以发矢”。制弓最重要的工序就是弄弯它。长弓呈简单的圆弧型,没有天朝角弓反弯的复杂形状。英国人不用火烤的方式,那样会降低弓的张力;也不能一下子弯到位,那样的话,弓背就是不折断也要造成内伤而失去弹性,刚才那一阵忙活就白折腾了。弯曲的过程叫做“驯弓”,就是让弓背逐步适应弯曲。做这事需要一个专门的托架。托架可用硬木制成,一端竖着挖个凹槽用来托住弓背,另一端设法垂直固定在地上。侧面由上到下以1.5英寸(约3.8厘米)的等距离刻8—10个弦槽,其中第一弦槽距托架头7.5英寸(约20厘米)。在弓背松弛状态将绳子绑住两端,把弓背的正中架在托架的凹槽上,均匀用力,慢慢拉弦,挂到第一弦槽里,弓背就被略略弯曲了。这是,要仔细检查弓背的曲线是否流畅均匀,标出过于强直的地方,把弓背放松后进行修整微调,直到满意为止。然后再将绳拉开,逐次加大开度向下挂槽,并不断修整弓背,直到形成一条令人满意的均匀弧线。每加拉三、四个弦槽的开度,就可以将绳收紧些。这一过程不能操之过急,特别是每次加大开度之前,最好让弓背“休息”20—30分钟,使内部应力得到释放,以免木质损坏。每次上紧也不可太多,最好一次收紧一英寸。 当达到弓手适合的满弓开度时,弓就驯好了。
[color=#ff3366]满弓开度[/color]
指弓手所能拉开的最大开度,相当于手臂平伸出去时由掌心到胸前的距离。这时,卸去托架,给弓背刷上几层亚麻籽油作为防潮保护层。油干了,便可以挂弦。弓弦是用羊肠或筋鞣制而成的,弹性和韧性都很好。挂弦时的固定开度掌握在弓弦与弓背中心的距离达到拳高(Fistmele),拳高是弓术中的术语,相当于握紧拳头再竖起大拇指的高度,大约15厘米。绑扎弓弦时,要打成专门的“射手结”,以免滑脱。8字形的结扣简单但管用,越拉越紧。 弓做成了,可以用挂砝码的办法测一下弹性系数,越硬的弓射程越远,但也需要越强的膂力,霸王的弓你能拉得开吗?一般的长弓拉个满月大致需100—120磅,也就是45—55公斤的力,最强的达到80公斤。 制作工艺如此简单,只要有充足的材料,长弓便可以作为制式武器批量生产,而不需像佩剑、铠甲一样量身定做。弓手自己也可以用简单的工具制作,而不依赖专门的设备和工匠。而十字弩的生产则需要多个工种的熟练配合以及复杂的设备。
[color=#ff3366]箭的制作[/color]
箭分多种,长约90厘米,头固然是铁的,箭杆比较粗,必须要直,才能平稳飞行。用山杨木、白杨木、接骨木、白桦木、柳木等较轻材质制作的叫飞箭,射程较远;用白蜡木、角木等重材制作的叫重箭,虽然因自重较大而射程较近,但近距离的穿透力更强,与现在的穿甲弹好有一比;用含铀合金制作的叫贫铀弹,专门用来打坦克。羽毛粘在箭尾7—9英寸的地方,不仅用胶水固定,还要绑扎牢固,以免快速飞行中脱落。通常24支箭绑成一捆,算一个基数吧。 学着做弓箭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拿出去乱射,要是伤了小朋友怎么办?即便是没伤着人,砸坏了花花草草什么的也不好。至少,要是你真的射到了人,拜托你千万别跟警察叔叔说弓是我教你做的。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57] [/align]
[color=#ff3366]发射[/color]
长弓发射的箭簇最大射程可达400码(360米,一码等于三英尺,合0.9米),但这缺乏实战意义,强弩之末没有什么杀伤力,准头也早就偏到爪洼去了。长弓手只要能射中200米外的人形靶就算合格,这已是普通弓箭所不能企及的。从400码这一最大射程推算,箭的初速度可达60米/秒以上,相当于从60层楼上落下的螺栓,或者抛向时速200多公里汽车的石头。它可以在240—280码(约合220—260米)距离穿透皮革、衬垫甲及织物,或者侵彻锁子甲。在200码距离上,板甲或鱼鳞甲可以抵挡它的侵彻;而100码以内的正面击中连板甲也抗不住;到了50米的范围,长弓利箭简直可以说是无坚不摧。在1182年的阿伯盖文尼城(Abergavenny)围攻战中,威尔士人发射的流矢穿透了四英寸(10厘米)厚的橡木门板,四年后,老爱的随军牧师作了如是记述。同一战中,布劳斯的威廉(William de Braose)手下有个骑士被射中,那箭贯穿了他的锁子甲裙、护腿甲、大腿,又穿过内侧的护腿甲和木质马鞍,一直射入马背。 今人进行的实验表明,上述说法并非夸大其辞。仿制的长弓发射重50克的箭,可在近距离穿透9厘米的橡木,200码距离上仍可入木2.5厘米。
[color=#ff3366]文献记载[/color]
老冯在约克见过中世纪英国佬的锁子甲,是用小铁环一个一个相互联结而成的,可以做成掩护身体的甲衣,基本不影响四肢的活动,也可以披在盔下保护头颈。但这东西的防护性能不好,只能挡一挡力道不太大的割、划等打击,面对利箭的快速冲击则毫无办法,箭头可以轻易地从小铁环的缝隙中将其切开或撑开。板甲是用整块钢板打制的,鱼鳞甲是用小铁片穿成的,不但更厚、更坚硬,而且表面光滑,箭头如果不是从较近距离沿着弧面的法向射入,便会侧滑而失去力道。
当时流行于欧洲各国的十字弩,相比之下科技含量更高,通过机械延伸人的能力。弩手的训练比弓手简单得多,甚至不需要什么训练。只要先拉开弦并挂于扳机,然后搭上箭,瞄准发射就行了。这样操作不需要太大的膂力,就可以把箭射得很远。尽管拉力很大,但可以将弩头踩在脚下,用上全身吃奶的劲来拉弦,而不像拉弓那样全凭上半身特别是手臂。由于采用扳机,所以不需要随拉随射,瞄准更容易。至今,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特种兵、特警还装备弩,用于不宜使用火器的场合。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60][/align]
[color=#ff3366]历史事件[/color]
[color=#6699cc]长弓在战场上胜过弩,主要凭的是射速快。[/color]从火力密度上说,一名长弓手的作战效能起码抵得上三名弩手。合格的弓手一分钟可以精准瞄射12支箭,如果是乱箭齐发的时候,射速可以提高到15支,个别变态的甚至能射出20支。这样的平均射速,到了1866年,普奥战争中后膛定装的德莱塞步熗也仅能达到其一半。传说中,罗宾汉射出5支箭时,和他比试的弩手弦还没拉上。弩手这样的发射速度,打黑熗放冷箭还行,两军对垒时就吃大亏了。在掐架时,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问题,而是胜负悠关乃至性命悠关的大事。200米距离的冲锋,重装步兵大约需要90秒,而重骑兵只要15秒。对付这样的移动目标,缓慢而精准的射击显然已没有意义。关键是发射的密度,多射出一箭就多一分生与胜的希望。 当然,罗宾汉的时代长弓还没引进英格兰,后人编故事的时候显然把他们自己的生活作为素材搀合到里面去了。 提高打击密度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增加人数。在浪漫而散漫的威尔士人手中,长弓只是一种出色的单兵武器,而精于行伍的老爱则把数以千计的长弓手集结起来,从步兵阵线的侧翼及阵列的间隙中展开齐射。一千名长弓手同时发射,一分钟就能射出上万支箭,形成不折不扣的羽箭风暴。1480年代,一位勃艮第(Burgundy,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公国)商人在日记中抱怨布鲁日(Brugges,弗兰达商业城市,现属比利时)的天气时写到,豪雨倾缸,似英夷之箭。大家通常都说箭如雨下,而他却反着说,似乎飞箭齐射的密集程度已经超越了如麻的雨点。这样的覆盖,对于密集冲锋的敌兵不啻是灭顶之灾。长弓队因此而成为一支所向披靡、令敌军闻风丧胆的劲旅。在有的战役中,长弓手占到了英军参战总兵力的85%。
[color=#ff3366]优势[/color]
长弓手的防具与同时代的骑士或重步兵相比是很简陋的,一般只有轻便的头盔和护胸。由于轻装,他们不仅成本低廉可以大量雇佣,而且可以在战场上灵活运用,及时机动到有利的阵位上实施致命的发射。他们是远程压制兵种,自卫武器仅有匕首或短剑,承受不了骑兵的冲击,需要用壕沟、拒马等工事以及步兵战友手中的长矛加以掩护。他们通常除了弓和箭,还携带削尖的木桩和铁蒺藜等障碍物,布阵时安置在队伍的前面,阻滞敌人的冲击。不过,也有让他们参加近身肉搏甚至取胜的战例。
[color=#ff3366]劣势[/color]
长弓如此简单、廉价而实用,费效比很高,但欧洲人却没有效法英国去建立自己的长弓兵。首先是观念问题,他们崇尚骑士精神和骑士风度,认为弓箭手出身下贱,战斗方式“卑鄙”——躲在草丛里放一冷箭,就夺走一位骑士“高贵”的生命,这是极不“道德”的。骑士之间要堂堂正正地战斗,要优待俘虏。这倒不是出于人道主义——一方面,战争频繁,保不住下次被俘的就是自己,所以不能妄结仇怨;另一方面,抓住活的贵族可以换取大笔的赎金。同样是烧杀抢掠,同样是绑票勒赎,赤脚的叫土匪,穿鞋的叫王侯,穿高跟鞋的叫匪二,两脚一顺的叫多事,就这么点区别。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61] [/align]
[color=#ff3366]英国弓箭文化[/color]
英国人则不同,他们不但务实,而且有独一无二的弓箭文化。1066年,来自诺曼底的征服者规定臣服的盎格鲁—撒克逊有产者不得拥有骑士的装备,但弓箭不在禁止之列。很快,前朝遗老遗少们纷纷装备了这种“合法”的武器,而普通老百姓及农奴等“下等人”则连这种不够“高贵”的武器都不得拥有。由是,弓箭之于英夷虽然不如它们的近亲在天朝高居“六艺”之一那样崇高,仍达到了仅次于骑士佩剑、马熗的地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罗宾汉的传说正是来自这样的社会基础。所以,当老爱要求全民习射的时候,普通民众觉得这是对自己社会地位的抬举,会射箭至少可以看起来像个本土贵族吧,是件有面子的事。“俺射箭了!”当时的英格兰人说这话时,那种自豪感,大抵与今天的小资说“俺买车了”相仿佛。 那个时期英格兰政权统一,政治相对稳定,政策连续性强,保证了长弓的推广。假如英格兰像当时的法国、德国一样诸侯林立,国王像走马灯一样频繁更换,即便认识到长弓的好处,也没办法贯彻下去;假如每个新国王都像现在天朝的大小官员一样有树立形象工程、推广自己“标志性武器”的冲动,爱一搞弓箭,爱二搞投熗,爱三搞飞刀,爱四推广手榴弹,也就没有长弓称雄200年这种事了。
强有力而诡计多端的英王不惮于把长弓这样的利器散发到民间。中外农民起义的共同特点是把反抗的矛头指向直接压迫他们的人,也就是老人家所说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在欧洲就更明显地表现为反抗领主而不针对国王。1381年的英国农民起义,就提出了最具代表性的口号——国王以外其他人都不应拥有特权。有人反对地方贵族,这是国王最愿意看到的事。但法国就不行了,在那里大权被诸侯掌握,他们绝不能让被统治者拥有造反的工具。 长弓手需要长期训练,这也是其它各国难于仿效的重要原因。自老爱以降,弓术被列为义务教育,法律规定所有12—65岁肢体健全的英国男人都必须在每个星期日做完弥撒后集中到教堂附近的校场练习弓术,逃避训练要课以罚款。为了保证练习射箭的时间和体力,法律还同时严禁踢足球。当时的足球刚刚由踢敌人的首级演变而来,是毫无规则可言的野蛮运动,上场队员多时可达百人,疯狂的英国足球流氓便由此发源。 射箭要从娃娃抓起,有的孩子七岁就开始习射。练习是非常艰苦的,以至于不少弓手的骨骼都或多或少产生了畸变。尽管如此,在不流行考大学的年代,学射箭、长大当个长弓手,算是男孩子很体面的理想了。作为雇佣兵跟随勇敢的国王或王子出国打仗,军饷远比务农收入可观,更可以分到战利品的三分之一。带着这些钱财衣锦还乡,俨然就是个英雄,闯荡江湖的见闻还是泡酒馆吹大牛的资本。而且,长期的战例表明,拥有长弓的英军几乎是不败的,战死的可能性很小。这样低风险、高收益的职业,能不风靡全国吗?有的弓手甚至退役后一再回归行伍,成为经验丰富的职业老兵。而有了这样的就业前景,人们也会更多地考虑去从军,而不是扯旗上山当土匪。政府有意识地组织竞赛加以选拔,只录用那些身材高大、膂力过人、弓术精湛的。因此,从长弓部队诞生的那天起,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支由精兵组成的劲旅,而且拥有庞大的后备兵源。
[color=#ff3366]弓箭制造[/color]
同时,英国还拥有完整的弓箭制造产业,以满足快速射击带来的巨大消耗。当时,缺乏政权统一的其它国家是无法完成如此沉重的保障任务的。对付一次骑兵冲锋,可以打三到四个齐射,然后是自由射击。以克雷西战役为例,如果在敌人的每次冲锋期间一名弓手有机会发射5支箭,那么7千~1万人就是3.5~5万箭。法国人一共进行了16次冲锋,而整场战斗中英国人的射击都没有停过,他们想必用了50~80万支箭!具体数目没人确切统计过。后来,有人形容另一个战场——阿金考特——满地翎羽,如大雪覆盖。 据统计,1359年全英国生产了85万支箭、两万张弓和5万条弓弦。这个数字已经很可观了,但也才够1万弓手射击7分钟之需。看来和平时期也必须随时生产,随时储备。不过,同子弹相比,箭的好处在于至少可以回收并重复利用一部分。确实发生过在战斗中捡拾散箭的事,甚至从伤员和死者身上拔出箭来再射。 事实上,英格兰的弓箭制造业已向相当发达,甚至非常规范。1371年,制弓业者上书伦敦市人民政府,要求查处少数夜间加班生产的不法业主,因为晚上生产条件差,做出来的产品粗制滥造。请愿书还要求严格市场准入制度,禁止制箭业者跨行业生产弓。1416年弓弦业者上书,要求市政府执法单位加强市场管理,因为有弓手投诉说发现假冒伪劣产品并导致了不应有的伤亡,损害了行业的声誉。
[color=#ff3366]战术运用[/color]
长弓固然犀利,但要发挥出优势,还有赖于战术运用得当。长弓的战术运用,在老爱的时代还要靠统帅自己的临场发挥,但到了1332年的达普林战役就已经典型化,到了1346年的克雷西战役则完全模式化。英国人惯用的是一种以守为攻或防守反击的战术,用长矛加障碍构成坚固阵地,用弓箭大量杀伤进攻中的敌人,然后视情况发动反击。 纪律是胜利的法宝。由于王权的稳固,英军很职业化,从贵族部队长、骑士到基层弓箭手,都在统帅掌握之下,能充分贯彻战术意图。相比之下,法国则王权衰弱,贵族作大,部队都是临时征召的诸侯军,加之崇尚好勇斗狠的所谓“骑士精神”,根本不听指挥。胜负之数由此也就不言而喻。
[color=#666666][table=90%][tr][td][size=2]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59][/align]
[b][size=3][color=#000000]诺曼战士的北欧长弓传奇[/color][/size][/b]
一提到长弓,哦,那当然是阿金库尔,当然是克蕾西,无敌的英国长弓,传奇的英长,还有老爱,还有愚笨的法国佬,百年战争,黑太子。
稍微广博一些的人还知道,英国长弓起源自威尔士,是的,这些都正确,但这不够
一提到诺曼武士你会想到什么,哦,那当然是维京战船,维京剑,诺曼骑士,那些纵横在北海到地中海的传奇人物。
但是,这也不够,在这些光辉灿烂的传奇后面,隐藏着一些默默无名的小人物,他们既不像后来的英国长弓手那样盛名远扬也不如手拿剑盾身披重甲的维京英雄那样威名赫赫,他们是一群小人物,他们的装备普片简陋,但是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却是如此重要,他们是胜利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他们建立了的长弓传统也深刻影响了英国乃至欧洲之后的军事制度。
[b][color=#000000]北欧长弓[/color][/b]
长弓起源于西北部欧洲,至少约有数千年历史,北欧弓的主要实物是Nydam Bow和Hedeby Bow.分别是公元200~300年,和公元900~1000年。
这些北欧弓和Mary Rose弓有很强的可比性。事实上从欧洲的出土实物来看,紫杉长弓的形制基本上5000年前就已经确定了。在这之后D字形截面,1.1的截面宽高比是比较普遍的。如果说差异的话,北欧弓会出现一些截面宽高比为1.3的,而Mary Rose弓当中则没有。另外一个显著差异就是Nydam弓的拉力都会比较小。从尺寸来看,Nydam弓的拉力应该不超过70磅。而到更晚期的Hedeby,从尺寸来看,弓的拉力可以达到100磅。如果的确是这样的话,体现出了弓的拉力标准在不断提高的趋势。这种趋势很可能是源于防护的不断改善。
北欧的Hedeby长弓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62] [/align]
现代复原物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63]
[attachment=11336164] [/align]
Bows were used in nautical battles. Once engaged, men on opposing ships fired arrows and threw missiles from one ship to the other, attempting to clear the decks of men so that the ship could be taken. Chapters 106-111 of Ólafs saga Tryggvasonar describes the sea battle at Svölðr in the year 1000, in which King Ólafr was killed.
弓箭被用于海上作战,北欧战士在海战中,会互相向对方的舰船射击,以期望击干掉甲板上的人员。萨迦史诗提到了公元1000年的Svölðr海战,奥拉夫国王牺牲于那一战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65] [/align]
King Ólafr was on board his ship, Örmurinn langi (The Long Serpent), shown to the right in a 19th century painting by Sinding. The saga says the king shot most often with his bow, but sometimes threw spears.
图上描绘的是奥拉夫国王在他的船上,龙船,萨迦史诗写道国王经常使用他的弓,但有时也投掷长矛
With him was Einar, described as the best shot anywhere. Einar fired two close shots at Earl Eiríkr, before Eiríks bowman, Finn, fired an arrow that hit Einar's bow. With the next shot, Einar's bow broke. King Olaf asked, "What cracked with such a loud noise?"
在他身边的事Einar,无论在哪里,他都被描绘为最出色的射手,Einar向埃里克伯爵射出了两箭,都是近失箭,埃里克的弓手,Finn向Einar射出了一箭,命中了Einar的弓。再要射击时,Einar的弓坏了,奥拉夫国王问道“为何破裂声这么响?”
Einar replied, "Norway out of your hands, sire."
Einar答道“挪威已经不再您的控制之下了,陛下”
As with other weapons, bows were used to threaten. Before the battle at Svölðr, Úlfr, one of King Ólaf's men on board Örmurinn langi, questioned the king's command, implying cowardice on the part of the king. Ólafr fitted an arrow to the bow in his hand and aimed it at Úlfr, who said, "Shoot in another direction, king, where the need is greater."
与其他的武器相比,弓箭是一种投掷武器。在Svölðr海战前,Úlf,奥拉夫国王龙船上的一名船员,被问到对于国王发布的的命令的看法,Úlf说国王胆小懦弱,气得奥拉夫拿起弓箭,径直向Úlf射了一箭,命中了他的头部。Úlf临死前说---------------“国王,向那个方向射吧,那里更需要这一箭”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66][/align]
A reproduction bow is shown to the left.
Bows were made from the wood of a yew, ash, or elm. Typically, they were 1.6 to 2m (60 to 80 in) long. A complete bow found at Hedeby was made of yew and was 192cm long.
长弓由紫杉,白蜡和榆木制成,典型的北欧长弓大约1.6-2米长,在Hedeby出土的一具完整的北欧长弓约为192cm
中2全战里有北欧弓箭手
These men have inherited a fine Viking tradition of bow-armed warriors. Drawn from the ranks of free farmers, they are able to afford some light protection, and a sword for close combat, for which they have far more appetite than other light archers. On the other hand, their bows are weak and of a simple construction due to the cold climate.
这些弓箭兵体内充满着强悍的维京血脉,作战极为骁勇。他们泰半出身自耕农阶层,因此可出资购置轻型盔甲和长剑,以备近身搏杀,自身亦对这种血肉横飞的作战方式情有独钟。但另一方面,寒冷气候令他们只能使用单体弓,故而远程杀伤威力较弱。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67] [/align]
Arrow heads were made in a variety of shapes and sizes. Some historic arrowheads from the 10th century found in Norway are shown in the sketch to the left. The shortest is 12cm (5in) long. Arrowheads are not commonly found in the graves of warriors, since bows were mainly used for hunting.
箭头的尺寸是多种多样的,一些发现的挪威出土的十世纪箭头最短也有12厘米。箭头不仅是仅仅用来作战,并且也用于狩猎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68][/align]
In Iceland, arrowheads have been found in only two pagan graves from the Viking age, but these examples are severely eroded. Arrowheads in good condition were found at several Icelandic house sites dating from the Viking age, and they range in length from 10-15cm (4-6in).
在冰岛,在两个维京时代的异教徒墓穴中发现了大量陪葬的箭头,但这些样本已经被严重腐蚀。但是,很多在冰岛人的房子下找到的维京时代的箭头却保持良好,他们的长度范围为10-15厘米
Arrowheads had a tang which was driven into a hole in the shaft and secured with cordage and pitch.
Although evidence is very slight, shafts were probably 70 to 80cm (28-32in) long, and perhaps 10mm (3/8in) in diameter. Shafts were probably made out of hardwood, in order to hold the tang.
箭头有一个箭头柄以被安装进箭杆的空心处并且被安全的。。。(后面不知如何翻译,请高人)
尽管证据不多,箭杆大约长70-80米,直径约为10毫米,箭杆由硬木制成,目的是为了支撑箭头柄
The estimated draw weight of one 10th century bow is 90lbs (40kgf), and the effective range of this weapon was about 200m (650ft).
据估计10世纪的弓箭磅数为90磅,拉力40千克,有效射程200米
However, medieval Icelandic law gives a different estimate. The distance of the flight of an arrow, ördrag (bowshot) was a unit of measure commonly used in Icelandic law. For example, Grágás, the medieval Icelandic law book, requires that the court empowered to confiscate an outlaw's property be held within a bowshot of the outlaw's home (K 62). A later addition to Grágás defines the bowshot to be two hundred faðmar (about 480m).
可以根据中世纪冰岛法律估计一枚箭头的有效战斗距离,在冰岛,弓箭射程测量法是法律的一部分。比如,Grágás,中世纪冰岛的法律书记载法庭可以被授权没收一个歹徒的财产,即以歹徒的房子为中心,弓箭射程内的所有财产。稍后Grágás的附加条款又对射程下了定义---------弓箭的射程指的是200faðmar,480米的距离
It seems likely that archers used bows with draw weights to fit their capabilities, so there must have been some variation in the draw weights of bows. After Einar's bow was broken at the battle at Svölðr, the king threw him his own bow, telling Einar to continue to shoot. Einar fitted an arrow, and unaccustomed to the king's light bow, drew the head behind the bow. "Too weak, too weak is the king's bow." He threw the bow aside and took up his sword and shield.
弓箭手的能力与弓箭的拉力是要匹配的,一名弓箭手必须使用与自己相称的弓箭,故那时的弓箭一定有很多不同的拉力,这里有个故事,在Svölðr战役中,Einar的弓箭坏了后,国王给了他一些自己的弓,Einar试用了以后说---------“太轻,太轻,国王的弓太轻”于是他把弓放在一边,拿起了战剑与盾牌
[align=center]“太轻,太轻,国王的弓太轻”
[attachment=11336169] [/align]
这是一个英国博物馆里的法兰克城堡的石雕描绘的是几个挪威男子为了保卫家园与一帮子入侵者作战的场景,注意盾牌上的箭头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70] [/align]
“维京人创造了凶猛的重型步兵。其著名之处在于他们用双手使用柄长6英尺的重斧,只要一击便可砍透对手的盾牌和头盔。他们每人还都携带一面盾牌、一把短剑、一支标熗,尽管通常进行近战,但都携带一张硬弓,而且全是使用弓箭的行家里手。
即使他们具有骑兵的能力,维京人也喜欢下马战斗。骑兵在防御方面是软弱的,而且只有在与进攻者的力量相当时才能实施反冲击。但是,下马战斗,重型骑兵就变为重型步兵。早先纳尔塞斯曾在两种场合以这种方法增强他的重型步兵,而且法兰克人也曾在图尔运用这种部署对付MSL。因此,维京人下马,使其乘马的步兵变为重型步兵,从而使其与重型骑兵相比,仍具有防御的优越性。为了保护自己,维京人实施防御总是要选择一个有利阵地,比如小山上或溪流后,甚至是村庄或教堂里。法兰克人无法使用弓箭术,因为他们在发展其弓箭手方面是失败的,而维京人从任何方面来说却都是优秀的弓箭手。”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71] [/align]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72] [/align]
黑丝汀斯的诺曼长弓手们,在这场战役,与诺曼骑士相比,他们并不起眼,但他们却是这场胜利最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73] [/align]
黑丝汀斯战役中,诺曼军队不但拥有长弓兵,同样也配备了十字弩手,与长弓手相互配合
注意箭羽 (Fletching)也附着于箭杆上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74] [/align]
在箭头处点火也是很常见的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75] [/align]
古画上的丹麦长弓手,这里有一个惊人的发现,注意画面中有一位弓手摆出了“V”字手势,这个原来不是英国佬的原创,现在我们知道,在阿金库尔战役的几个世纪前,“V”字手势就广泛流行于长弓手中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76][/align]
一种后曲弓的范例,这原本是一种诺曼人的弓后在十字军中被广泛接受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77] [/align]
[align=center]中世纪女子行猎图
[attachment=11336178] [/align]
[align=center]正在开弓的诺曼女领主
[attachment=11336179] [/align]
[color=#ff3366]附录[/color]
Availabl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only longbows were used in Viking lands. However, some intriguing but speculativ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composite recurve bows similar to those used in eastern Europe and Asia may have been used in Viking lands. A sketch of an eastern recurve bow is shown to the left. Typically, this type of bow was made from multiple materials, such as wood, sinew, and horn or bone.
Bows made in this manner store more energy for a given bow length. Thus a short recurve bow has a range nearly as great as that of a longbow, offering advantages to archers in situations where the longer bow would be troublesome, such as in dense forests or on horseback. Some historical recurve bows are asymmetric, with the upper limb longer than the lower, as shown in the sketch.
The Icelanders referred to these bows as húnbogi (Hunnish bows), although the only reference to them in the Icelandic saga literature appears to be as personal names (such as Húnbogi Þorgilsson, the father of a 12th century lawspeaker). The term does not appear in any of the Sagas of Icelanders.
Konungs skuggsjá (The King's Mirror), a 13th century Norwegian training text, refers to a hornbogi (horn bow) as being a useful weapon for a mounted warrior, since it is easy to draw while on horseback (chapter 38). The hornbogi may refer to a recurve húnbogi, made partially of horn.
[/size][/td][/tr][/table][/color]
[color=#6699cc][table=90%][tr][td][size=2]
[b][size=3][color=#000000]【阿金库特战役】英国长弓最后的辉煌[/color][/size][/b]
1415 年 10 月 25 日清晨 , 乌云密布不见天日,英王亨利五世指挥他的军队在阿金库特平原南侧列阵。亨利的心情如同铅灰色的天空一样阴沉,他照例驰过英军阵线,检阅部队,鼓舞士气。眼前这 6 千将士个个面容疲惫憔悴,战袍污浊不堪,盔甲锈迹斑斑。亨利抬头向北望去,大约 一公里 以外的地方, 3 万法军排列成三道阵线,人喧马嘶,衣甲鲜亮, 40 多面绣有贵族纹章的旌旗猎猎飘扬。过去几十年的战争中,英军曾经屡次以少胜多击败法军,但今天敌人的兵力五倍于己,奇迹恐难出现,看来阿金库特平原将是这位青年国王的葬身之地。
[align=center]阿金库特战役之前英军的行军路线
[attachment=11336189] [/align]
两个月前亨利率领一万军队登陆法国诺曼底的哈夫勒尔 (Harfleur) 以来,一直很不顺利。哈夫勒尔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困方才投降,这期间英军粮草不继,痢疾流行,伤病减员达三分之一。亨利本来计划向巴黎进军,但分兵驻守哈夫勒尔以后,他只有不足 6 千部队,口粮只能维持 8 天,进军巴黎的计划已成泡影。亨利在哈夫勒尔逗留了两个星期以后,作出的决定让众人大吃一惊。他不肯半途而废,从哈夫勒尔乘船回国,而是打算率军沿着海岸向东北方向 200 公里 以外的英国据点加莱 (Calais) 前进,从那里回国。这将是一次向法王的挑战,英国人除了政治影响以外将一无所获。亨利选定的行军路线充满艰难险阻,哈夫勒尔和加莱之间横亘着五条河流,也缺乏较大的城镇提供给养;英军必须在 8 天之内到达加莱,每天至少行军 30 公里 ;亨利登陆法国已经有一个多月,法军肯定已经完成集结,准备阻击英军。事后证明,亨利的这个决定果然将英军置于背水一战的绝境。
[align=center]英王亨利五世
[attachment=11336190] [/align]
亨利率军到达索姆河渡口,发现对岸有 6 千法军据守,于是沿着索姆河溯流而上,寻找其它的渡口。这一路上都有法军在对岸跟随监视。英军一直东行百余公里,才在小镇福洋 (Voyennes) 渡过索姆河,折向西北前进。当英军来到加莱以南 50 公里 的阿金库特 (Agincourt) 时,发现前面有 3 万法军拦住去路,严阵以待。三名身穿白袍、担任裁判 (Heralds) 的法国骑士按照惯例前来约战,亨利知道自己的 6 千部队在 16 天里跋涉了 380 公里 ,精疲力竭,饥寒交迫,但此时除了应战别无选择。
[color=#ff3366]1. 决战前奏 [/color]
此时已是欧洲中世纪的尾声,英法百年战争已经断断续续进行了 78 年。战争的表面起因,是当时的英王爱德华三世以母亲是法国公主为由向法国王位提出要求。英军在爱德华三世和他的儿子黑王子 (Black Prince) 的率领下先后在克雷西 (Crecy) 和普瓦第埃 (Poitiers) 两次以少胜多,击败欧洲最负盛名的法国骑士,迫使法国采取避战策略,逐步蚕食英国在法国境内的领地。英军的侵袭行动无法屈服地大物博的法国,战争陷入僵持局面。 1396 年两国订立《巴黎条约》,勉强维持现状,并没有解决任何实质问题。
这个脆弱的和平局面很快被打破。 1413 年,年仅 25 岁的亨利五世登上英国王位。年轻的英王血气方刚,野心勃勃,立志合并英法两国。即位不久,亨利就向法国提出新的领土要求,并请求迎娶法王的女儿凯瑟琳公主。这些要求显然是法国无法接受的,亨利其实是在为开战寻找借口。 1415 年 7 月,亨利正式向法国宣战,不久率领 2,500 名骑士、 8,000 名长弓手,以及大批粮草和攻城器械,乘坐 1,500 艘船渡过英吉利海峡,在塞纳河口的哈夫勒尔登陆。亨利此次远征,依然是以蹂躏法国乡镇、破坏法国经济为目标的行动 (Chevauchée) ,这是战争爆发以来历代英王一直奉行的战略。
[align=center]法兰西骑士
[attachment=11336181] [/align]
法王查理六世时年 47 岁,史称 “ 狂人 ” ,患有精神分裂症,时常发作,不过清醒的时候还算是一位中规中矩的国王。查理得知英军登陆的消息以后,在 9 月 30 日 召开军会议,讨论对策。列席的 35 位法封建领主,有 30 位要求同英军决战。此时法国骑士统帅 (Constable of France) 奥布莱特伯爵 (Charles d'Albret) 和其他几位贵族正率领 6 千法军在索姆河畔的阿贝维尔 (Abbeville) 堵截英军,法王立刻命令封建领主集结各自的军队前去同奥布莱特汇合,同英军决战。奥布莱特的先遣队一路尾随英军的时候,法军大部队 10 月 14 日 从茹昂 (Rouen) 出发,抢在英军前面渡过索姆河, 10 月 20 日 同先遣队会师。随后的几天,两军几乎是向西北方向齐头并进,法军稍稍领先英军。最后,奥布莱特选择了阿金库特这个战场,抢先在地势较高的北侧安营扎寨,拦住英军去路。
此战法军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几乎是稳操胜券,上上下下都非常乐观。决战前夜法军营地灯火通明、人声鼎沸,骑士们呼朋唤友推杯换盏,为划分战利品争得面红耳赤,几个贵族甚至忙着油漆一辆为亨利预备的囚车,打算战后拉他去巴黎YOU街示Z。英军大营却是气氛凝重,亨利命令将士养精蓄锐,禁止任何X哗,如有违令者,骑士将失去盔甲战马,庶民将失去右耳。入夜,英军营地里只能听到霍霍的磨刀声,以及官兵向神父轻声的C悔和d告。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82] [/align]
[color=#ff3366]2. 英夷之箭 [/color]
阿金库特战役将是一场英国长弓同法国铁骑的较量。西方学者通常将中世纪后半段称为 “ 骑士时代 ” ,不但因为骑士是中世纪社会的中坚,还因为这个时期的战争往往由重甲骑兵决定胜负。欧洲中世纪各国军事体系的核心是所谓 “ 被甲武士 ”(Men-at-Arms) ,统称骑士 (Knight) ,但大部分是没有骑士身份的侍从武士 (Esquire) 。欧洲骑士由各个封建领主豢养,属于职业军人,从小接受格斗训练,作战时从头到脚包裹铁甲,骑乘巨型战马挟持长矛高速冲击敌阵,必要时也可以下马以长剑格斗。
法国骑士享誉欧洲,主要因为法国拥有 1,400 万人口,农牧业发达,封建领主有足够的财力物力置办昂贵的骑士装备。相比之下,英国只有 400 万人口,经济落后,英王爱德华三世的鼎盛时期也只拥有 5,340 名重骑兵 1 ,而法国在克雷西一役就投入两万余重骑兵。为了弥补重骑兵不足的缺陷,英王爱德华一世最先另辟蹊径,大力发展长弓部队。
英国学者普莱斯特维奇 (Michael Prestwich) 写道: “ 爱德华二世时代的文件显示有三种弓,其中的标准长弓通常有 6 英尺 长,发射的箭长 一码 ,这些弓通常由西班牙进口的紫杉木制成,本土紫杉木也有使用。最重型的长弓射程可及 400 码 ,当然 200 码 以外就没有什么准头了。训练有素的长弓手每分钟可以发射 10 枝箭。一个经常引用的中世纪年鉴记载,阿金库特战场上布满羽箭,如同大雪覆盖。然而和下雪的悄然无声不同,密集飞来的羽箭往往带着尖锐的呼啸声,令人心惊胆战。 ”2 英国中世纪史料记载,长弓威力惊人,使用波金箭镞 (Bodkin Head)3 近距离施射时,可以穿透 4 英寸 厚的橡木板,也可以轻易射穿欧洲骑士的盔甲。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83] [/align]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土的英王亨利八世时代的战舰 “ 玛利玫瑰 ” 号 (Mary Rose) 上面发现了 138 张完好无损的长弓,上弦之前长度在 6 英尺 ( 1.82 米 ) 和 7 英尺 ( 2.13 米 ) 之间,经过测试发现拉力普遍在 100 磅 至 180 磅 之间。玛利玫瑰号发掘出来的两具长弓手的遗骨,左臂骨骼粗壮,脊椎严重变形,为长弓强劲的拉力提供了物证。
对于英国来说,物美价廉大概是长弓最大的优势。十三世纪中期,一个骑士的全套标准装备,包括盔甲、武器、和战马,价值 32 英镑,而一个长弓手的全套装备,包括一张弓、 4 囊箭、短剑、匕首、头盔、皮甲背心等等,仅仅价值 1 英镑 6 先令 8 便士 5 。从亨利三世 (1216-1272 在位 ) 开始,英国就推行全民射箭的政策。 1242 年颁布的《武备条例》 (Assize of Arms) 规定,年收入在 2-5 英镑之间的庶民必须拥有长弓,每周日必须练习射箭,每个教堂必须提供箭靶和练习场所等等 6 。这个政策经过一百年的贯彻执行,英国到百年战争前夕已经拥有一支庞大的长弓部队。 1347 年英王爱德华三世时期,英军有重骑兵 5,340 人,步兵 26,963 人,其中包括长弓手 20,076 人。弓箭部队占总兵力的三分之二,这个比例在欧洲实属罕见。
英国长弓部队也不同于欧洲其他国家的步兵。欧洲中世纪的步兵通常是由封建领主临时强徵的老百姓,士气普遍低落,素质参差不齐。经过百余年的重视培养,英国长弓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武士阶层,社会地位虽然不及骑士,但已经高过普通步兵。英国从爱德华一世开始采取征兵和募兵并行的双轨制,而大多数长弓兵是志愿兵,又称合同兵 (Indentured Soldier) ,根据契约按劳取酬,还有权分享战利品,因此士气普遍比欧洲步兵高昂。长弓手不属于骑士阶层,不受中世纪战争规则的保护,欧洲骑士尤其痛恨弓箭手,俘虏以后即使不杀,也会砍掉他们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废掉他们的武功。因此英国长弓兵比欧洲步兵更加斗志顽强,冷酷无情。
英王爱德华一世在同苏格兰人作战时逐步发展了一套长弓手同重骑兵协同的攻守战术。在进攻苏格兰人的长矛密集阵时,英军长弓手以高射角朝着敌阵某一部分齐射,密集的箭雨从空中俯冲而下 (Plunging Fire) ,大量杀伤疏于防范的敌军,为英军重骑兵打开缺口,而后者乘机高速冲击敌阵。防守的时候,英军长弓手依托地形或障碍以猛烈火力阻击敌骑冲锋,待到敌骑队形散乱、举步维艰的时候,英军骑兵从两侧发动突击。英国长弓首次扬威欧陆是 1346 年的克雷西战役 (Battle of Crécy) ,此战至少 12,000 法军命丧长弓箭下,其中包括 11 位亲王和 1,200 个骑士。
克雷西战役以后,法国封建领主又同小股进犯英军多次交战,其中尝试了各种战术以抵消长弓的优势。欧洲十四世纪开始流行的钢质板甲防护力非常好,英国长弓只有在几十码的近距离才可能穿透,倒是骑士的战马只有面部和前胸有铁甲防护,在弓箭的密集攒射之下非常容易受伤,导致骑士落马。法军的应对战术便是身披重甲手持盾牌长剑的武士徒步正面冲锋,而部署在两翼的骑兵冲击英国长弓部队的两侧。 1356 年的普瓦第埃战役 (Battle of Poitiers) ,法王约翰二世试图采用这个战术,但法军骑兵和步兵未能做到协同进攻,结果还是被英军各个击破。
为什么法国没有大力发展长弓部队呢?事实上克雷西战役以后,法国的确有推广长弓的措施,英国学者哈代 (Robert Hardy) 引述一段法国古代史家 (Jean Juvenal des Ursins) 的话: “ 不久以后法国的弓箭手变得如此优秀,准确性已经不亚于英国弓箭手。然而,一旦这些出身庶民的弓箭手团结一致,他们有可能变得比法国的王公贵族还要强大。正是基于这个忧虑,法王最终决定压制弓箭部队的发展。 ” 显然法国的政治体制并没有容纳一支平民军队的空间。
左边是穿甲专用的波金箭镞(Bodkin Head) ,右边是普通的宽刃箭镞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84] [/align]
[color=#ff3366]3. 排兵布阵 [/color]
法军的参战兵力古代史料众说纷纭,大致推算在 25,000 到 30,000 人之间,其中绝大多数是出身贵族阶层的骑士 (4,000 人 ) 和侍从武士 ( 约 16,000 人 ) ,另外有 5,000 名弓箭手和数千长矛兵。反观英军, 5,000 长弓手都是庶民出身,只有不足 1,000 名武士属于贵族阶层。后世史家称阿金库特战役是一场平民和贵族之间的较量,这个说法并不过分。
法军战役总指挥是骑士统帅奥布莱特和元帅布西高特 (Boucicaut) ,此二人都是资深将领,其中布西高特是当时法国赫赫有名的悍将,曾经多次援助条顿骑士团东征波罗的海地区,并在 1396 年参加了欧洲联军抗击奥斯曼土耳其入侵的尼科堡战役 (Nicopolis) ,战败以后侥幸逃生。 1984 年,英国考古学家菲尔波茨博士 (Christopher Philpotts) 从一堆古代手稿中意外发现了布西高特制定的阿金库特战役部署,使我们有幸得见法军的战术意图。法军按照惯例排出三条战线,准备向英军发动波次攻击。第一条战线由奥布莱特和布西高特亲自率领,中央是四个方阵一共 8,000 徒步被甲武士,另有 5,000 弓箭手在两侧稍微突前提供火力支援;第二条战线由阿兰逊公爵 (Duke of Alençon) 率领,包括 6,000 徒步武士;最后是 10,000 名重骑兵压阵,组成第三攻击波。布西高特在第一条战线左翼部署了 1,600 重骑兵,右翼部署了 800 重骑兵,这两支突击队的任务是在中央阵线接敌以后,出其不意迂回到英国长弓部队的侧后发动攻击。
布西高特的战术构想注定是一厢情愿。首先,奥布莱特选择的阿金库特战场夹在两片密林中间,是狭长的走廊形状,最宽处在战场北侧法军阵地,只有大约 1,100 米 ,向南稍微收紧,到英军阵地这里只有 900 米 宽。两侧的密林长满灌木,骑兵根本无法穿行,因此迂回英军侧翼的部署纯粹是纸上谈兵了。其次,法军的指挥系统非常混乱,参战的贵族骑士争强好胜、各行其事,布西高特的战前部署根本得不到严格执行。法军布阵时,一线排在后面的骑士们不愿甘居人后,纷纷挤到前列,将两侧的弓箭手推搡到后面。法军最终的阵形变成了四条战线,本来应该突前提供火力掩护的弓箭部队退居二线。战后法国史官的记载里抱怨法军弓箭手整场战役一箭未发。
阿金库特战场是一片农田,不久前当地人在这里翻种冬小麦,地表非常疏松,加上战前豪雨倾盆下了一整夜,使战场变成泥潭。欧洲中世纪骑士的战马身高体壮,承载一个全副武装的骑士以后,重量超过一吨,在泥泞之中难于立足,骑士随从不得不找来木板给战马垫脚。奥布莱特很快发现这个问题,他极力说服跃跃欲试的法国骑士们按兵不动,期望太阳出来以后能把战场地面晒干一些。
英军按照惯例布阵,中央是大约 900 名重甲武士,全部下马组成三个并列的方阵; 5,000 名长弓手在两翼斜向前排列。整个英军阵线类似一个扇形,大概有 5 行纵深,亨利和其他骑士一起在中央前列徒步作战,并没有留下任何预备队。通常英国长弓部队会在自己阵前设置障碍阻止骑兵冲击。 6 天以前亨利就让每一个长弓手随时携带一根长约 2 米 、两头削尖的树干,列阵完毕以后,弓箭手们将各自的树干斜向前钉入地面,高度大致可及战马的前胸,树干之间相当宽敞,弓箭手们可以进退自如,但战马就无法穿过。这种简单有效的鹿砦工事英军还是初次使用,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亨利借鉴了 19 年前尼科堡战役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的成功经验。
英军大约早上 7 点钟就列阵完毕,等待法军进攻,然而一直等到正午时分对面都没有动静。亨利明白英军已经断粮,拖延只会削弱部队的战斗力,断然下令全线前进。两翼的长弓手拔出各自的树干,勉力淌过泥泞的战场,一直逼近到距离法军阵线 300 米 的地方停下来。这个 700 米 的行进过程是英军最脆弱的时候,如果法军突然进攻英军两翼,长弓手们来不及做防御工事,在法国铁骑的冲击下势必崩溃。可惜的是法军一直按兵不动,没有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战机。也许骑士们自以为胜券在握,想发扬骑士风度,赢的光明磊落。法国人将为这种狂妄傲慢付出惨重的代价。
[color=#ff3366]4. 决战与屠杀 [/color]
英军到达新阵地以后,两翼的长弓手很快将各自的树干钉入地面,然后从箭囊取出几十支箭来插在身前的地上以便取用。英国长弓手通常自带 4 囊箭,以每囊 24 支计算,总计 96 支。随着长弓部队统领厄宾汉爵士 (Sir Thomas Erpingham) 的令杖抛入空中, 5 千长弓手弯弓搭箭,仰天放出一波齐射。刹那间天空似乎变暗了,好像数千架竖琴同时震弦般的嗡嗡声在战场上回荡, 5,000 支离弦之箭以高仰角窜升至 30 米 的空中,然后一起俯冲扑向法军阵线,带着巨大动能落在法国骑士的盔甲上面,尖利的金属撞击声震耳欲聋。第一波弓箭落下不久,英国长弓手们又放出第二波齐射,这样短短一分钟内,法军一线部队承受了足有 5 万支箭的攒射。平心而论,英军长弓这样远距离的射击很难穿透法国骑士的钢质盔甲,然而不少战马中箭受惊,扰乱了阵形。两翼的法军骑兵按捺不住,率先冲了出去,奥布莱特只好命令中路的 8,000 徒步武士出击。
冲向英军两翼的 2,400 法国铁骑在泥泞中艰难迈进。法国史官记载,战场的烂泥没过马膝,有些地方可及马腹。法国骑兵的冲击速度因此非常缓慢, 300 米 的距离足足需要 40 秒钟,这期间英国长弓手又放出至少 6 波齐射。法军冲击途中不断有战马中箭倒地,背上的骑士被抛到烂泥里面动弹不得,被后面的铁骑践踏。法国铁骑冲到英军阵前,长弓手们迅速退到鹿砦后面,显然法军对突然出现的尖利木桩缺乏思想准备,最前面的战马煞不住脚惨遭洞穿,背上的骑士向前抛出好几米远,落入英军阵中。后面的骑兵见状纷纷掉转马头躲避,然而泥泞的地面使战马行动缓慢,结果成了英国长弓手的活靶子,被近距离一一射杀。残余的骑兵掉头夺路而逃,背后英国人的箭如追命一般,而迎面又撞上冲锋而来的徒步武士,人仰马翻乱成一团。
徒步冲锋的 8,000 法国骑士身负 30 多公斤重的盔甲,在烂泥地里踉跄而行,不一会儿便气喘吁吁。英国长弓手的箭雨虽然无法阻止他们前进,但也迫使整个法军战线向中间拥挤,而在他们前面,英王亨利亲率 900 骑士严阵以待。法军接敌时已经没有任何冲击力,武士们徒劳地挥舞几下长剑便精疲力竭,被以逸待劳的英国骑士砍倒,或者被地上的尸体绊倒。英军一些长弓手已经没有射击角度,此时也加入战团攻击法军的侧翼,他们手持短剑匕首行动敏捷,三、四人对付一个法国骑士,伺机靠近敌人以锋利匕首从盔甲腋下的缝隙刺入。法国骑士一旦跌倒就深陷泥泞难以起身,又成为接踵而至的其他法国骑士的绊脚石,导致摔倒的法国兵相互重叠。一个英国骑士事后回忆道,法国兵被压死的要多过被杀死的,英军阵前的法军尸体很快堆积如山。剩余的士兵企图撤退,但被法军第二攻击波堵了回来,或被屠戮,或被践踏,尸山越堆越高,战场成了屠场。
然而就在此时发生意外,导致著名的 “ 杀俘事件 ” 。一个名叫伊森巴特 (Isambart d'Agincourt) 的当地贵族率领几个武士和 600 个武装农民绕道偷袭了英军的大营,他们驱散守军,开始大肆杀掠。亨利得信,判断这是法军主力的突袭,立刻派遣一支部队发动反击。与此同时,法军残余的大约 600 名重骑兵在马勒伯爵 (Count of Marle) 的带领下发起最后的冲锋。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85] [/align]
亨利立刻意识到局势的凶险,他的长弓部队的弓箭几乎用尽,而自己身边只有不足 300 个精疲力竭的骑士,另有约 300 人正在后面看管战俘。亨利需要人手加强正面防守,又害怕两千多法国战俘乘机发难,毅然决定屠杀俘虏。英国贵族们强烈反对,因为这种野蛮行径违反骑士规则,而且战俘能够带来巨额赎金。亨利警告部下,不从者将处以绞刑,同时将看管战俘的骑士调到前线,另派 200 长弓手执行杀戮使命。长弓手们一拥而上,刀斧齐下,鲜血横流,等到前面法军骑兵的冲锋流产,亨利下令停止杀戮时,至少已有 500 法国骑士丧命。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86] [/align]
阿金库特战役到此结束,狭窄的战场上插满将近 50 万支羽箭,如同大雪覆盖。法军阵亡大约在 7,000 到 10,000 人,绝大多数是贵族阶级,其中包括 3 个公爵, 9 个伯爵, 92 个男爵,以及将近 1,000 骑士。另有 1,500 名骑士被俘,其中包括波旁公爵、奥尔良公爵、元帅布西高特等显要人物。此战法国损失了将近一半的贵族骑士,可谓元气大伤。英军伤亡大约 500 人,阵亡的显要人物包括约克公爵、萨福克伯爵等人。
战斗刚刚结束,亨利就迫不及待地召见三名法国裁判,要求判定结果。虽然担任主裁判的蒙乔瓦伯爵 (Count of Montjoie) 异常鄙夷英军屠杀战俘的野蛮行径,他的职责是裁决结果,而不是评判功过。蒙乔瓦面无表情地回答: “ 殿下,英国赢得了胜利 ” 。亨利得知蒙乔瓦的城堡名叫阿金库特,说道: “ 那么就让这次英国的辉煌胜利作为 ‘ 阿金库特战役 ' 载入史册吧。 ”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87] [/align]
[color=#ff3366]5. 后话 [/color]
阿金库特战役以后,法国已经无力再战,查理六世于 1420 年签署特洛耶条约 (Treaty of Troyes) ,承认英王亨利五世为他的合法继承人。次年亨利迎娶凯瑟琳公主,正式取得法国王族身份,这样查理六世死后,英法两国将实现合并。很多法国封建领主拒绝这个条约,理由是法王查理精神失常,签约无效,他们几年后在圣女贞德的带领下起兵反击英军。亨利未能实现登上法国王位的梦想, 1422 年在法国南部征战时感染痢疾去世,时年35 岁。仅仅两个月以后,法王查理六世去世。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88] [/align]
虽然扬威阿金库特,英长弓却是江河日下了。十五世纪中期开始,火QI逐渐在欧洲流行,威力也越来越大。 1453 年英法百年战的谢幕战加斯蒂庸战役 ,法军推出300多门炮,将冲来的英军骑兵打成碎片。
此后欧各国纷纷换装熗炮,熗兵和长矛兵的混编方阵大行其道。英极力保持长弓传统,这样做无可厚非,因为直到400年后,膛XIAN熗出现前,滑TANG熗的射速和准确性都不及弓箭。 1569 年英ZF甚至颁布FA令,禁ZHI长弓手学习使用火QI。 1577 年英ZF总结长弓衰落的原因,认为 “ 人们一旦看到火QI的威力,就误以为弓箭毫无用处了。 ”
然而欧洲火QI的反战势不可当,与时JU进才是生存之道。终于在 1589 年,英取消了长弓兵种,着手将弓手训练成为熗兵。长弓这才退出历史舞台。
中世纪的箭尾通常有三片羽毛,最受欢迎的灰鹅羽毛,因为它们坚韧耐用,而且便宜。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91][/align]
长弓的箭亦是特制,箭头铁铸,可以轻易贯穿骑兵的胸甲。对不同的目标形状有所不同:尖利的锥子(左起1)可以刺穿装甲部队的头盔;鱼钩箭头(左起2、3、4、5)可以防止被射中者轻易甩脱箭。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92] [/align]
[color=#ff3366]150磅英国战弓的弹道测试数据当中的关键内容[/color]
这个数据是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使用多普勒雷达采集的。
均以最大射程测量
53.6g箭 初速64.3m/s 动能111J 弹道末端48.9m/s 64.1J 实际射程在312m~328m之间
末端能量剩余58%
95.9g箭 初速53.0m/s 动能134J 弹道末端 44.9m/s 89.9J 实际射程228m~249m之间
末端能量剩余67%
还有其他很多数据,上面这俩是最核心的。 115g箭的测试没有在这个表里面。Robert Hardy提到是约150J初始动能。
上面那个测试数据有很重要一点,就是人工施射的。手撒放要比机械撒放能量损耗大。
通常其他测试测速多是机械撒放。如果要比较的话,得注意这一点。
但是这一测试的数据可以代表实用效果。
如果把现在射箭爱好者所用的英国长弓统计一下,就会发现,占大多数的,还是拉力35磅~70磅之间的维多利亚式靶弓。
中世纪战弓的弓形和维多利亚式靶弓有很大区别。但现在习惯上,也不把具备战弓弓形的90磅以下的弓称作战弓,目前大家认可的是90磅以上可称为战弓。
爱好者射战弓的拉力主要集中在100~130磅之间。高于135磅的都是水平很高的。
其实现在玩英长普遍追求90磅以上的拉力这一风气,也是在对Mary Rose弓的研究,平均拉力约在140~150磅这一观点被普遍接受以后。在90年代以前,玩的拉力都不超过90磅。
实际上,其他弓种的玩家并没有英国战弓玩家那么容易执迷于大威力。
英国战弓的玩家多数是希望亲身实践和传承其在战场上近乎传奇的荣光。
而英国战弓在战场上体现出来的有效作用是以大拉力为基础的。英国战弓本身几乎是石器时代的技术。所以才说,长弓本身只是简单甚至简陋的武器,不普通的是使用长弓的人。
如果说古代英国战弓的拉力显得比较高,应该说这和其全民自幼练习射箭的制度是密切相关的。我现在对英国弓箭手遗骨的研究很感兴趣,现在正在读相关的书。主要相关资料有两本,一本是研究Mary Rose上出土的遗骨。另外一本是研究Towton战场墓地出土的遗骨。
在英国全民射箭的体制之下,参军打仗的弓箭手,实际上就都是选拔出来的上等弓箭手了。
如果要战争规模特大,那么好多低水平的也要被赶鸭子上架。比如Towton战场,作为英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内会战。有一把相传是从战场上传下来的弓,其拉力约在90磅左右。而Mary Rose弓基本上最低的也就100磅。
体力的话,因为全都是自幼系统地练习,所以英国那边体质可能算不错。Towton战场研究的观点说,这些士兵平均身高在172,身体强壮,体格接近现代的运动员。营养条件较好。且因为没有摄入过多甜食,龋齿的出现几率很低,身体状况可能要比一些贵族还要好。有接近一半的士兵年龄在40~50之间。
英国箭头多数通用箭头硬度在350VHN~400VHN之间。Type16穿甲箭头明确的硬度数据还没有,不过知道其结构为钢铁复合结构,刃口含炭量0.35%左右,经过淬火和回火。其实如果单就穿甲效果本身而言,结合理想的材料,以及足够的箭头重量我觉着那种三棱刺刀形式的箭头效能最高。
英国箭头里面就是最后期的Tudor Bodkin.
但实际上当时的材料应该支持不了箭头采用这么尖利的外形还有足够的强度穿甲。
真正挑大梁的还是标准的Type16。从结构上可以看出,整体强度,重量,以及穿透后的切割杀伤效力都会比较理想。唯一的缺点就是能量还不够集中。但在当时的条件下着基本也是最优选择了。起码可以确保穿透四肢的防护后能有效削弱对手的战斗力。实际上四肢被这中箭头击中的话,对人的行动能力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color=#ff3366]1595年英格兰“终止长弓法令”与16世纪火熗-弓弩之争的讨论1. T.N. 杜普伊对于火熗与弓弩优劣的论述. [/color]
关于长弓和火熗兵优劣的讨论,我所看过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汉译本的“武器和战争的演变”(作者:T.N. 杜普伊)的论述,除此之外,其他的作品或者讨论,无非是重复,论证,或者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其观点。
“早期的火熗命中率低,射程短,射击速率慢而且使用起来极不灵便。表一列举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各种兵器的相对杀伤力。从表中可以看出早期火熗的杀伤力实际上还不如同时代的长弓和十字弓。但是,火熗的使用比较简便,步兵经过短时间的训练便可很快掌握,相反,要有效地使用十字弓,就得经过几个月时间的练习,而要真正精通则需数年时间的刻苦训练。”
相应的,T.N. 杜普伊给出了兵器的“理论杀伤力指数”,根据兵器的射程,发射速率,精度,可靠性等,总结出来当时各种,弓弩和火熗的理论杀伤力指数如下:
普通弓:21
长弓:36
十字弓:33
火绳熗(16世纪):10
17世纪滑膛熗:19
18世纪燧发熗:43
作为“战争技术分析派”的泰山北斗级人物,T.N. 杜普伊这些数据无疑有相当价值。其中可以看出16世纪的火绳熗和17世纪滑膛熗的“理论杀伤指数”都低于弓弩,然而在16世纪,西班牙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这些欧洲主要军事强国都基本完成了火熗取代弓弩的转变。对此杜普伊的解释是“火熗的使用比较简便”。
要更详细的了解当时的情况,我们可以参考16世纪的指挥官和统治者们决定用火熗取代弓弩所考虑的问题。这个取代过程长达百年,其中战乱不断,参战国往往对于火熗和弓弩各有侧重,可以用实战来检验各种兵器的优劣。比如意大利战争(1495-1525)之初,法国虽然拥有欧洲最强的炮兵,并且在人类历史上首创了使用野战炮兵和以野战炮兵决定胜负的先例,其单兵射击武器却是Crossbow(十字弓,即为弩)。在同以火绳熗为主力的西班牙军队几番较量后,很快走上了火熗取代弓弩的道路,毫无疑问是对实战经验分析的结果。在这里,笔者打算以火熗取代长弓作为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color=#ff3366]长弓在冷兵器单兵射击兵器中的地位以及选择的理由 [/color]
选择长弓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它是冷兵器时代威力最大的单兵射击兵器(或者至少也是其中之一)。以弓箭手脊柱变形为代价,长弓实现了近似于强弩的射程,5倍于强弩的射速,在加上传说中长弓手“连射三箭,分走高中低弹道,同时击中同一目标的”达标精度。在欧洲战争舞台上,长弓的威名压过了其他三种主要单兵射击兵器,即Crossbow, Arbalest, 和Composite bow。 其中Crossbow(十字弓)以腰腿力开弓,更重型的Arbalest则使用了类似于弩炮的绞盘-棘轮开弓器。实际上很多时候Crossbow, Arbalest可以通用,这可能跟capstan(绞盘) -ratchet wheel(棘轮)开弓器可以拆卸有关,力量不够的人用绞盘慢慢开弓,力量足够的人直接用腰力开弓。Composite bow (复合弓)可以土耳其大型复合弓为代表,现代研究表明其与蒙古复合弓有近似的形制和威力,实际上这两者具有亲缘关系。(这里是引用作者观点)
作为威震欧洲三百年的英格兰民族骄傲,支持长弓反对使用火绳熗的自然也不少。在文艺复兴的大背景下,长弓派和火绳熗派双方在公开场合和出版物中进行了大量争鸣和辩论。火绳熗派要想淘汰长弓,不但要说服对手,更麻烦得是要让并不那么懂军事的国会明白自己的观点方能取胜。而上面的“终止长弓法令”,就是这场大辩论的最终结果。而其中最精彩的一个桥段,就是长弓派代表人物Sir John Smyth与其对手Humphrey Barwyck之间的经典之战,特别是看到Humphrey Barwyck的逐条反驳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16世纪的军事家们对两种兵器的看法。作者本想全文翻译,由于本人的翻译水平有限,决定原文贴出,并附上极烂的翻译。之后笔者会对其中观点作一定的讨论。以下内容来源于Sir Charles Oman, A History of the Art of War in Sixteen Century。 首先是Sir John Smyth的长弓六大优势:
1. The trained archer takes a better aim than the arquebusier --- who can only shoot accurately at very close range---point-blank---while a good bowman can hit accurately at 150 or 200 yards---distance at which the arquebusier can only fire wildly at anything over 100 yards.
经过训练的长弓兵命中精度要比火绳熗兵要高,火绳熗只能近距离平射的, 而一个弓箭手则可以精确的射中150到200码外的目标,火绳熗兵呢, 只能不精确的射击100码左右的目标
2. The bow is a simple weapon—firearms very complicated things, which can get out of order in many ways; the piece clogs and fouls easily, is liable to breakage, and can only be repaired by a skilled gunsmith. Wet weather spoils the powder, windy weather blows out the match, or sends its sparks flying among the powder of horns or bandoliers.
长弓是一种简单的武器,火绳熗则是一样十分复杂的东西,一样在很多情况下失灵的东西,很容易因为发射后的残渣赌塞,很容易损坏,而且只能由专业的军械技工维修。在风大潮湿的情况下无法使用。
3. In the excitement of battle all but the oldest and steadiest troops are liable to mishandle their weapons. One man, in his haste forgets the wadding between powder and ball, anther the wadding to keep the ball down. Smyth has seen bullets trickle out of the mouth of a caliver, for want of wadding, when the soldier was holding it with the muzzle depressed. “This is why when musketeers of a raw sort shoot point-blank at whole battalions, sometimes only few are seen to fall”
在紧张的战役中,纵使精练的老兵也很容易不适当的使用他们的火绳熗,例如忘记在火药和弹丸之间填装wadding(用于炮塞或弹塞的物体),或者忘记了把弹丸塞紧。我就曾经在一场战役中看见过子弹从熗口中流出来,原因是忘记把弹丸塞紧。这就是为什么你看见两派士兵在很近的距离对射,但是却只看见很少的人倒下。
4. Arquebusiers can only stand two deep, archers are effective even six deep, when the rear ranks shoot with a high trajectory.
火绳熗兵只能站两列,而长弓兵则更有效率因为他能有六列的纵深,只要后面的人使用抛射。
5. The arquebus is a very heavy weapon compared with the bow, and tires out soldiers on the march; their aims grow unsteady after half an hour’s rapid firing.
火绳熗是很笨重的武器,使士兵在行军途中很容易疲劳,而且他们的射击精度很不稳定,纵使只经过了半个小时。
6. Most of all important is the old and effective argument on rapidity of discharge. A bowman can let off six aimed shots in a minute, an arquebusier only one in two or three minutes, when he has gone through all his manual exercise carefully.
更重要的是一个长弓兵可以在一分钟发射6箭,而火绳熗兵呢,两道三分钟才一发。
[color=#ff3366]接下来,是Humphrey Barwyck的逐条反驳:[/color]
1. Archers are no longer accurate shooters at long ranges---their art is much decayed.
长弓兵已经不是像以前那样能那么精确的射中远距离的目标了。
2. If bad weather is pernicious to firearms, it is no less so to bows. Rain makes bowstrings slacks, and after a march in the wet arrow—feathers flake off.
假如说坏的天气对火绳熗有影响,但是它对长弓的影响也不低,下雨使到弓弦松弛,而且箭羽也会脱落。
3. Archers can be as nervous in battle as arquebusiers. Barwyck has seen them, when excited, fail to draw the arro to the head, and shoot wildly without aim, in order to let off as many shafts per minute as possible.
而且在紧张的战役中,长弓兵同样会紧张,Barwyck就乘机看见过他们毫无目的的乱射。
4. When archers stand more than two deep, the rear ranks are taking no real aim, but only shooting at hazard into the air.
当长弓兵战的超过两列侯,他们也不过是向天空乱射,根本就没有瞄准。
5. The bowman is dependent for real efficiency on his bodily strength much more than the arquebusier. “If he have not his three meals a day, as is his custom at home, nor lies warm at nights, he presently waxes benumbed and feeble, and cannot draw so as to shoot long
弓箭手的好坏在于他们的身体素质,而火绳熗熗兵没有这限制,假如他们的吃不饱,或者不适应新环境,晚上睡不好,他们就不能很好的射箭了,而火熗兵基本不受这影响。
6. The improvement of firearms, and the practice of constant drill, is making old soldiers capable of discharging many more shots in a fixed time than was possible a few years back. They can now shoot off forty times in an hour, and the rate will continue.
而且一个火绳熗兵经过好的训练后,就可以有很高的射击速度,现在他们已经能一小时能打四十发子弹了,而且这还在改善之中。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和第六条是长弓的主要优势,即精度和射速。对此,Barwyck在第一条反驳中就已经指出长弓手需要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理论上的精度,而在当时的长弓兵基本上达不到这个水平,原因另外一位斑竹的贴已经说了。相反,火熗兵更加容易训练,对使用者的身高,力量都没有特别要求。对此当时英格兰名将Sir Roger Williams给予了更明确的说明,这位将军说他“宁可带领500名训练良好火熗手而不是1500名长弓手上战场”,因为“现在的长弓手水平参差不齐,5000人中里面大约只会有1500人能够shoot strong shoots”。第二第三条非常精彩,可以说Baywyck将对手的观点完全驳倒。第四条则是Baywyck一定程度上的诡辩,假如不是抛射的话,怎么的发挥长弓的威力呢?
最重要的是第五条,因为它揭示了一个被许多人忽视的地方:长弓手(实际上包括所有的弓弩手)的能量来源是自身体力,人的体力有很大局限性,不但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且在战场上的持续战斗能力也不足。而火熗的能量来源是火药的化学能,不但对于射手体力要求和能量消耗都小的多,而且有更大的上升空间。Barwyck第六条中关于将眼光放长远的说法是有其道理的。这点上Sir Roger Williams也指出在经过三个月的冬季战役(或者比较寒冷的秋季或春季)之后,“not one archer in ten can keep up his proper bodily strength。Few or none of these will then do any great hurt at twelve or fourteen scores”(十个长弓兵当中没有一个能保持很好的状态,基本上没有人能射出有杀伤力的箭)。而火熗手们“will shoot as ever if the soldier has strength enough to touch off his piece”。(但是火熗兵仍然能照常发射,只要部室连按钩把德力气都没有的话)
际上这个依靠体力这个能量来源也是弓弩威力的主要限制。以腰力开弓的东方弩以及西方的十字弓,最大的张力都以人类腰或者腿力量为限制。要想更大的威力就必须要使用绞盘-棘轮等机械工具,代价是开弓时间延长或者开弓的人数增加。另外一方面,在进行一定射击的体力消耗后,就会影响接下来的战斗(不论肉搏或者射击)。总之人力一定时间里面能做的功有其限制,要想在一方面获得好处,其他方面就要付出代价。就算少数猛将能力开强弓,意义也并不大(别和我说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color=#ff3366]长弓穿甲能力的分析[/color]
欧洲冶炼技术革新对于装甲技术也是让长弓推出战争舞台的原因。在下面的战役中,也可以看出长弓的效果已经在慢慢下降了。在这里,只为了讨论长弓对不同时期铠甲的杀伤效果,具体的过程就不详细说了。
[color=#ff3366]1298年Falkirk战役[/color]
参战双方,苏格兰军队指挥官为William Wallace, 兵力为500骑兵,8000长矛手和1500弓箭手。英格兰军队指挥官为King Edward I,兵力为2250骑兵(重骑兵和100骑马十字弓手),5500长弓手,7000长矛手和400十字弓手。长弓的主要目标是苏格兰长矛手,装备12-14英尺的长矛,排成密集方阵(Schiltrons)。除极少数装备锁子甲以外,其它都只有简陋的护甲,甚至没有护甲,防御力非常低。长弓的战果卓著,在长弓的打击下,苏格兰长矛手损失惨重,“They fell like blossoms in an orchard when the fruit has ripened”(这句话我不知道怎么翻译了)。最终,严密的苏格兰长矛方阵被射的千疮百孔并在英军骑兵的打击下崩溃。
[color=#ff3366]1346年Crecy战役[/color]
长弓在开始的对射中击败了热那亚十字弓手,之后的主要对手是身披锁子甲(mail armor)的法国重骑兵。法国骑兵的战马多数不披甲。实战结果表明,长弓仍然能穿透锁子甲,但是对于战马的杀伤要大的多,以至于很多的法军战马不受控制,不肯前进。如Jean le Bel 所述“The arrows of the English were directed with such marvelous skill at the horsemen that their mounts refused to advance a step”。在这一次的战役中,长弓始终是胜败的关键
[color=#ff3366]1415年Agincourt战役[/color]
70年后,长弓再次遭遇法国军队,这次铠甲发生了变化。称雄欧洲上千年的锁子甲(mail armor)开始让位于更加坚固更加轻便(同等防御下)的板甲。长弓的第一个对手是装备板甲(plate armor)乘马冲锋的法国骑士,包括Willian of Saveuse的150骑兵,St Remy的300骑兵和Clignet de Brebant的160骑兵。这场在泥泞土地上的冲锋非常艰难,据Remy的描述,Willian of Saveuse鼓励他的骑士们直接冲撞英国弓箭手面前的木桩,因为土地很软,许多木桩倒地,他手下那150个骑士死了三个外,其他都撤退了,死亡者包括指挥官Willian of Saveuse。这时候“The English bowmen began to shoot at their now-retreating enemy, maddening the horse with arrow wound”。不论这段混乱描述的真相如何,我们至少可以发现,没有任何身披重凯的法国骑士遭到长弓惨重杀伤的纪录。实际上直到Willian的150骑士冲到长弓手的木桩前,居然一个人都没有倒下(冲撞木桩的时候倒下3个),不过他们撤退的时候,战马倒成为了牺牲品,但是战马的盔甲怎么也不能和骑士的比吧。
之后长弓的对手是大约8000下马的法国骑士,全部装备板甲。没有长弓对于法国骑士造成严重杀伤的纪录,倒是有记载说前进中的法国骑士被“The arrow storm forced every man to keep his head down for fear that a shaft might penetrate the eye slits in his helmet”。很明显,因为眼孔部位的护甲比较弱,所以骑士才会低着头前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时的盔甲已经能抵御长弓的射击勒。虽然有学者认为在进入近距离以后,英国人装备的bodkin箭头可以击穿法国骑士的板甲。不过笔者看到过英国爱丁堡大学根据Agincourt现场发掘的箭头和板甲零件金相分析后复制品的试验,结论是即使bodkin也不能击穿2毫米的板甲,实际上,箭头撞击后直接弯曲或者折断了。当然板甲不同部位的厚度不同,2毫米是最重要的胸腹部正面防御。无论如何,说长弓对于1415年板甲的效果极其有限是没有问题的。
[color=#ff3366]1513年Flodden 战役[/color]
在这场战役之前,打算先非常简略的介绍一下16世纪的战争。15世纪和17世纪的战争为人们熟知,比如15世纪的百年战争和17世纪瑞典古斯塔夫称雄的三十年战争。两者的区别如此的明显,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形式。这个巨大转变是在16世纪完成的。16世纪最大的一场战争是1494年到1559年,以意大利战争为起始的the great war。以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以及都泽王朝的英格兰为一方,以强大而执著的法国加上后来事实上的盟友奥斯曼土耳其为另一方,这是自罗马帝国灭亡后1000年中第一场席卷欧洲的争霸之战。之后这类战争就一直没有停止,包括人们熟知的30年战争,7年战争,拿破仑战争直到两次大战。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93] [/align]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94]
[attachment=11336195]
[attachment=11336196]
[/align]
实际上,长弓对于奥地利,意大利与西班牙人并不是陌生的,上述国家的贵族们也经常使用长弓狩猎,比赛,看这部《疯女胡安娜》,11分19秒时奥地利王子正在练习长弓。
[flash=314,256,0]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IxODMxMjg0/v.swf[/flash]
但是,他们只将长弓当做娱乐工具,却没有像英国一样将其作为武器,更没有组织正规的长弓大军
[/size][/td][/tr][/table][/color]
[/color][/size][/td][/tr][/table][/backcolor][/size]
[/td][/tr][/table][/backcolor]
历史书上可是说英格兰弓是中世纪最强的弓啊
想当年英格兰就是用弓箭手征服法国的
金雀花王朝初期的确占领了半个法国,依靠的就是长弓手[/size][/color]
[table=80%][tr][td][color=#ff0000][size=2]主楼[/size][/color][/td][td][color=#ff0000][size=2]1楼[/size][/color][/td][/tr][tr][td][size=2]1、长弓[/size]
[size=2]2、长弓手[/size]
[size=2]3、英格兰长弓[/size]
[size=2][/size]
[size=2]4、诺曼战士的北欧长弓传奇[/size]
[size=2]
5、【阿金库特战役】英国长弓最后的辉煌 [/size]
[size=2][/size]
[size=2][color=#ff0000][b]视频[/b][/color] [color=#669900]奥地利王子练习长弓
[/color][/size]
[/td][td][size=2]中世纪英国长弓手的几场著名战役简述[/size]
[size=2][/size]
[size=2]1、 13世纪末英格兰完成对威尔士的征服
2、长弓兵在苏格兰的使用——班诺克本战役的经验与教训
3、百年战争的开始与克雷西战役
4、百年战争:英格兰人与法兰西在战略战术上的调整
5、英格兰在百年战争最后阶段的战略;阿金库尔[Azicourt,Agincourt]战役 详见主楼[/size]
[size=2]6、补充[/size]
[/td][/tr][/table]
[backcolor=#99cc66][table=90%][tr][td][size=2]
[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size=2]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51] [/align]
[color=#669900][color=#666666][table=90%][tr][td][size=2]
[b][size=3][color=#000000]长弓[/color][/size][/b]
长弓源于威尔士,后来传到英格兰。长弓用榆木、榛木和罗勒木制成,后来主要用从意大利和西班牙进口的优质紫杉木制造。长弓具有长远的射程和巨大的威力,而且造价相对来说便宜,部分还可以重复使用,是古代战争中必不可少的武器。
[/size][/td][/tr][/table][/color]
在火器还没有诞生的时代,长弓手被大量雇佣,在战场上灵活运用,及时机动到有利的阵位上实施致命的发射,大批有经验的长弓兵往往为敌人带来极大的杀伤力。他们可以向个别的目标作精确射击,或是对一个特定的区域作密集的射击。 古代混材弓的长度一般是不足4英尺(1.2m)的,但土耳其弓则在5英尺以上(1.5m),其穿透力大于其他弓。
13世纪的英国开始发展长弓,从爱德华一世(1272——1307)到亨利八世(1509——1547),这一时期内的英国君主无不大力发展弓箭部队,提高弓的杀伤力,从而使长弓得到了很大发展。
[color=#6699cc]长弓用榆木、榛木和罗勒木制成,后来主要用从意大利和西班牙进口的优质紫杉木制造。[/color]长弓的长度为6英尺(1.8m),箭长3英尺(0.9m)。弓架的前部为圆弧形,后面是平的。弓身的中间手握部宽1.5英寸(3.8cm),往两端方向逐渐变细,端部用角料镶包。
[color=#6699cc]长弓的最远射程达400码(365.8m),有效射程为250码(228.6m),是十字弓(弩)的两倍。它的射速高达每分钟10——12箭,更是十字弓所无法比拟的。[/color]在技术熟练的英国士兵手中,长弓的命中率大大高于十字弓。由于长弓更轻便,更容易掌握,威力巨大,适用于散兵射击和方队齐射,这些优点最终导致了十字弓的淘汰。就当时来说,长弓是战场上最有效和用途最广的单兵武器。
高射速可以达到“弹幕”的效果,当己方的士兵冲锋在前时,后方的长弓手仍然可以放出高抛物线的箭攻击敌人的上部。战马的弱点正是来自上方的袭击,大部分战马没有护甲所以一旦受伤,就会变的难以控制。而即使在三百米的极限距离,锥形箭还是可以穿透普通的锁甲。
[color=#6699cc] 长弓的不足之处在于使用者必须有强健的体魄,高超的技术和各方面的协调配合的能力。[/color]为此士兵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和实践。为了使青年能够致力于这种艰苦的训练,因此踢足球在14世纪的英国是不合法的,整个英国只允许一种娱乐活动—射箭。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52] [/align]
说了这么多,长弓到底有多厉害?让我们来看一场著名的典范战例——发生在1346年8月26日的克雷西战役。在这次战斗中,以弓箭兵为主力的英国人击败了——我认为用“屠杀”这词更好——当时最难对付的法国骑兵。
1346年7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部从朴次茅斯出发,渡海抵法,支援处境危急的盟军。一个月后,他来到了欧洲低地国家的背后,而法王菲利普六世率领一支强大的军队紧紧追赶。渡过塞纳河后,爱德华决定与法军决战。他在克雷西——茵彭特尤村庄附近选了一块平缓的斜坡,摆下阵势,控制了法军的必经之路。
英军共约2万人,均分为三队,左队位于瓦迪库尔特村的前方,有树林和战壕做掩护;右队靠近克雷西,有一条河做屏障;后队位于两队之后,由爱德华国王亲自率领。
每个分队中央由约1500名不骑马的重骑兵组成方阵,纵深为6排,每排长250码(228.6m)。英国骑兵不骑马,倒不是因为他们没钱买马,更不是马也得疯牛病了,而是因为:一、出于心理上的需要,要是弓箭兵坚信他们不会被自己的骑兵丢弃,一定能顶住法国骑兵的冲锋(欧洲的骑士一贯是只讲风度不讲义气的)。二、出于作战的需要,要为弓箭兵以及从事反击的小股骑兵预备队提供一个坚强的后盾。
阿琴科特战役(1415,阿金库尔战役)
阿金库尔战役发生于1415年,是英法百年战争中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英军在亨利五世的率领下以1:3的人数劣势击溃法军,并且随后在1419年收服了整个诺曼底。14世纪中叶,英国和法国在法国王位继承人上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还有偶住领土的分配问题也是争论不休,谁也不让谁。于是双方在一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展开了无数场战役,也就是闻名世界的“百年战争”。阿金库特战役是一场英国长弓同法国铁骑的较量。
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决定在他执政期间结束与法国的“百年战争”。于是率先入侵法国本土,但几周后亨利五世在诺曼底战事中严重受挫、遭受重创、战事失利、坚持不住了。于是他决定撤兵返回英国,重整旗鼓,来日再战。但亨利五世在撤退的途中遇到了暴雨,使他不得不绕道走,行动速度大大减慢。法国觉得现在正是消灭他们的大好机会,于是召集了2万骁勇善战的骑兵组成大军开赴战场,企图消灭亨利五世,结束耗时耗力的“百年战争”。10月25日,英法两军在加莱南方的阿琴科特相遇,英国军队以极小的兵力一举击破了法国的军队,向世人证明长弓手战胜了全身盔甲的骑兵,这就是阿琴科特战役。阿琴科特战役由此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英军在亨利五世的率领下以1:3的人数劣势击溃法军。
日期:1415年10月25日
地点:法国阿金库尔镇
结果:英国人取得决定性胜利
交战双方:英国人,法国人
指挥官:英王亨利五世 ,法国陆军大元帅
兵力:英国5900人,包括900位徒步骑士和5,000位长弓手
法国36000人,7000位弓弩手,剩余大多数为骑士
伤亡:英国50-250人,其中包括13位骑士
法国12000-18000人,其中包括5000位贵族
战役过程:
弓箭兵按梯队以V字队型部署在分队的外层,这样可得到一个互不影响的集中的火力区域。骑在马上的重骑兵预备队在分队中央的后方。如果法军突破正面防线,就由他们发起反击。英格兰和威尔士步兵则在阵地前挖下陷阱,防止法国骑兵的进攻。
这时的法军兵力接近6万,其中:12000名重骑兵(包括骑士),6000名热那亚雇佣十字弓步兵,17000名轻骑兵和25000名公社征募兵(一群缺乏纪律的步兵)。
下午6点,法军在没有任何侦察的情况下,踏入英军的阵地。法王菲利普竭力想让部队停下,并把十字弓步兵拉到前面。但目空一切的骑士们却不听指挥,跟在热那亚十字弓步兵后面一窝蜂地冲了过去。
热那亚十字弓步兵排得整整齐齐地穿过谷地开始爬坡,他们向英军放箭但距离太远,而英军的长箭却铺天盖地而来。顿时,他们溃不成军,想退下去。这时那些早已不耐烦的法国骑兵们立即策马前冲。他们排着乱七八糟的队型以排山倒海之势踩着热那亚人发起冲锋。他们把可怜的热那亚人踩倒在地,而英军的箭又雨点般落到他们身上。少数骑兵凭着一股狠劲冲入英军的队伍。英军的骑兵分队经过几分钟的殊死搏斗,将他们赶了回去。
这时,其他的法国部队却依然毫无道理地一批又一批冲入混战中,然后被英国人的乱箭射倒。厮杀一直持续到深夜。法军经过越15或16次冲锋后,自己的部队已七零八落,只好认输。
战斗结束后,在这片小谷里,躺着一堆堆法国人的尸体,其中有1542名勋爵和骑士,约15000多名重骑兵、十字弓步兵和普通步兵,以及成千上万的马尸。而英军的死伤仅200多人。阵亡人员中,只有2名骑兵,40名重骑兵和弓箭兵,还有100名威尔士步兵[color=#ff0000][b](这太不成比例了!!几乎使人怀疑它的真实性)。[/b][/color]
于是14世纪的其他各国纷纷效仿英国,开始使用长弓。十字弓被正式淘汰了。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53] [/align]
[color=#ff3366]长弓的制做[/color]
[color=#6699cc]弓背由一条完整的木材弯制而成,长弓的强劲就全靠它了。[/color]上好的弓用紫杉木(Yew)制作,坚硬而有弹性。原料出自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沿岸,如意大利、提尔(Tyre,在今黎巴嫩)、克里特岛(Crete,属希腊)等地,尤以卡斯蒂里亚(Castile,西班牙的一部分)的最好。英国国王为此设置了特别关税——每进口一桶欧洲大陆产的葡萄酒,都必须缴纳几条紫杉木坯材。不列颠岛上并非不出产优质紫杉,但数量稀少,被老谋深算的英国佬当作战略资源储备严加管理,不准动用。当黑太子远征西班牙、用长弓打败了当地原始的投熗时,卡斯蒂里亚人竟迁怒于树木,立法严令铲除所有的紫杉。 榆木(Elm)、白蜡木(Ash)、橡木(Oak)等坚硬的材质也是可用的替代品,但性能总归要差一些。选料十分仔细。制作要严谨,但并不复杂,技艺高超的制弓师傅2个小时之内就能做好一张弓。 原料要选树干中部笔直的部分,纹理均匀,没有或尽量少木节。将原木的大部分边材削去,得到一条横截面1.5英寸(约4厘米)见方、长度与射手等身的弓背材料,从横截面看,要取偏中间的部分,一半为木心,一半为边材。木心相对柔软而耐压缩,放在内侧,坚硬抗拉的边材则作外侧。这可以通过观察横截面的木纹来判断,相对稀疏的一侧是外侧。 通过切削木心一侧,把材料修整成中间厚、两头略薄,然后再由两个侧面将两端稍稍修窄,略如扁担。两端再进一步用刨子将横截面修整成八边形。在修整中,要做到表面平整、两端对称、厚薄一致,才能发力均匀。 削出形状后,要通过弯曲试验来检查弓的各段弹性是否均匀。由于天然生长的木质很难完全均匀一致,可能有的地方硬一些,有的地方软一些,仅仅外形均匀未必力道就一致。所以,要通过观察加以修正,把硬度大的地方稍稍削薄一些。弓背大致调整好了,就可以在两端2英寸(5厘米)处分别锉出弦槽,弓背外侧深一些,内侧略浅。
“弓者,揉木而弦之以发矢”。[color=#6699cc]制弓最重要的工序就是弄弯它。[/color]长弓呈简单的圆弧型,没有天朝角弓反弯的复杂形状。英国人不用火烤的方式,那样会降低弓的张力;也不能一下子弯到位,那样的话,弓背就是不折断也要造成内伤而失去弹性,刚才那一阵忙活就白折腾了。弯曲的过程叫做“驯弓”,就是让弓背逐步适应弯曲。做这事需要一个专门的托架。托架可用硬木制成,一端竖着挖个凹槽用来托住弓背,另一端设法垂直固定在地上。侧面由上到下以1.5英寸(约3.8厘米)的等距离刻8—10个弦槽,其中第一弦槽距托架头7.5英寸(约20厘米)。在弓背松弛状态将绳子绑住两端,把弓背的正中架在托架的凹槽上,均匀用力,慢慢拉弦,挂到第一弦槽里,弓背就被略略弯曲了。这是,要仔细检查弓背的曲线是否流畅均匀,标出过于强直的地方,把弓背放松后进行修整微调,直到满意为止。然后再将绳拉开,逐次加大开度向下挂槽,并不断修整弓背,直到形成一条令人满意的均匀弧线。每加拉三、四个弦槽的开度,就可以将绳收紧些。这一过程不能操之过急,特别是每次加大开度之前,最好让弓背“休息”20—30分钟,使内部应力得到释放,以免木质损坏。每次上紧也不可太多,最好一次收紧一英寸。 当达到弓手适合的满弓开度时,弓就驯好了。
[color=#6699cc]满弓开度指弓手所能拉开的最大开度,相当于手臂平伸出去时由掌心到胸前的距离。[/color]这时,卸去托架,给弓背刷上几层亚麻籽油作为防潮保护层。油干了,便可以挂弦。弓弦是用羊肠或筋鞣制而成的,弹性和韧性都很好。挂弦时的固定开度掌握在弓弦与弓背中心的距离达到拳高(Fistmele),拳高是弓术中的术语,相当于握紧拳头再竖起大拇指的高度,大约15厘米。绑扎弓弦时,要打成专门的“射手结”,以免滑脱。8字形的结扣简单但管用,越拉越紧。 弓做成了,可以用挂砝码的办法测一下弹性系数,[color=#6699cc]越硬的弓射程越远,但也需要越强的膂力,[/color]霸王的弓你能拉得开吗?一般的长弓拉个满月大致需100—120磅,也就是45—55公斤的力,最强的达到80公斤。 制作工艺如此简单,只要有充足的材料,长弓便可以作为制式武器批量生产,而不需像佩剑、铠甲一样量身定做。弓手自己也可以用简单的工具制作,而不依赖专门的设备和工匠。而十字弩的生产则需要多个工种的熟练配合以及复杂的设备。
两百年中,长弓的地位无可替代。它使来自偏僻海岛、经常处于数量劣势的英军成了中世纪晚期欧洲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英国人有理由为长弓在福尔科克(Falkirk)、达普林(Dupplin)、哈里登山(Halidon Hill)、克雷西(Crecy)、普瓦捷(Poitiers)、阿金考特(Agincourt)及陶顿(Towton)等地的巨大战果感到骄傲.
[color=#666666][table=90%][tr][td][size=2]
[b][size=3][color=#000000]长弓手[/color][/size][/b]
长弓手最早源于威尔士,后来流传到英格兰,并由英格兰人发扬光大。
[/size][/td][/tr][/table][/color]
[color=#ff3366]装备[/color]
[color=#6699cc]长弓使用的是紫杉木或岑木,弓体长 1.8~2.2米。使用者要求有相当的身高。[/color]在1279年的英格兰,要成为长弓手的要求是身高1.75米以上,有较强的臂力。长弓的箭也是特制的,箭头铁铸,可以轻易贯穿骑兵的胸甲;而即使在三百米的极限距离,锥形箭还是可以穿透普通的锁甲。射箭时射手朝天开弓,让箭沿抛物线落下。敌军正面多有盾牌防护,但却不易躲过从天而降的箭雨,而且箭在下落中提高了速度,增大了杀伤力。长弓的射程超过300米。在火器还未盛行的中世纪,这无疑是一种可怕的远射程杀伤兵器。
在15-16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中,[color=#6699cc]长弓是英国弓箭手的主战武器[/color]。长弓手,有的脸耳用布包紧,肩披锁链,手腕用皮绳和皮革块保护,手指关节处有保护皮套,腰带上挂有短剑和皮囊。他们穿著各式护甲,有的只是一件普通的夹层紧身衣。
当己方的士兵冲锋在前时,后方的长弓手可以放出高抛物线的箭攻击敌人的上部。战马的弱点在于难以抵御来自上方的袭击。大部分战马没有护甲,所以一旦受伤,就会变的难以控制。
长弓手要具有敏锐的目光。每个弓箭手一般携带24只箭,捆扎后放入箭囊。用完了就到补给大篷车上去拿。大多数弓箭手宁愿把箭插在腰带中也不愿意费力的放入箭囊。也可以把箭吊在背后。防守时他们把箭插在脚前的地上,可以更方便的取箭用。
长弓手必须有强健的体魄,高超的技术和各方面的协调配合的能力。为此士兵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和实践。为了使青年能够致力于这种艰苦的训练,因此踢足球在14世纪的英国是不合法的。
[color=#ff3366]对弓箭手有力的条件:[/color]
1.高地,居高临下射击。
2.泥泞的平地,减缓敌人冲锋的速度。
3.晴朗的天气,能见度高。
4.有其他兵种的保护。
[color=#ff3366]对弓箭手不利的条件:[/color]
1.多雾的洼地:射不远,射不准。
2.阴雨天气,弓的弦会受潮发软,影响射击。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54] [/align]
[color=#666666][table=90%][tr][td][size=2]
[b][size=3][color=#000000]英格兰长弓[/color][/size][/b]
长弓一般长5英尺(1.5米)左右,大致齐眉,个别的长达1.8—2米,比欧洲常见的4尺弓要长。弓背由一条完整的木材弯制而成,上好的弓用紫杉木(Yew)制作,坚硬而有弹性。榆木(Elm)、白蜡木(Ash)、橡木(Oak)等坚硬的材质也是可用的替代品,但性能总归要差一些。在15-16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中,长弓是英国弓箭手的主战武器。
[/size][/td][/tr][/table][/color]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55] [/align]
[color=#ff3366]长弓手[/color]
长弓被中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运用于战争中,虽然十字驽在欧洲大陆更为流行。在15-16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中,长弓是英国弓箭手的主战武器。图中的长弓手,脸耳用布包紧,肩披锁链,手腕用皮绳和皮革块保护,手指关节处有保护皮套,腰带上挂有短剑和皮囊。他们穿著各式护甲,有的只是一件普通的夹层紧身衣。
[color=#ff3366]箭头[/color]
长弓这种类型的弓由复合材料制成,通常是把紫杉木狭板做成同射手身高一样高度左右。弓脚头是用牛羊角雕刻而成,弓弦是大麻纤维搓制的。战弓大约需要36公斤的拉力,再加大力度,射的就更远,更具威力。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80][/align]
[color=#ff3366]远距离打击[/color]
长弓射出的箭可达300米左右(在古代兵器中已经是非常远的距离了),也就是说,可以达到“弹幕”的效果,当自方的士兵冲锋在前时,後方的长弓手仍然可以放出高抛物线的箭攻击敌人的上部。战马的弱点正是来自上方的袭击,大部分战马没有护甲所以一旦受伤,就会变的难以控制。而即使在三百米的极限距离,锥形箭还是可以穿透普通的锁甲。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56] [/align]
[color=#ff3366]敏锐的目光[/color]
每个弓箭手携带24只箭,捆扎後放入 箭囊。用完了就到 补给大篷车上去拿。大多数弓箭手宁愿把箭插在腰带中也不愿意费力的放入箭囊。也可以把箭吊在背後。防守时他们把箭插在脚前的地上,可以更方便的取箭用。
[color=#ff3366]简介[/color]
长弓一般长5英尺(1.5米)左右,大致齐眉,个别的长达1.8—2米,比欧洲常见的4尺弓要长。这是单体弓增强威力的必然选择。为了追求较强的弹力,就必须使用坚硬的材质,不易弯曲,所以必须做得长一些。相比之下,天朝上邦的复合弓由于采用了木、角、筋等复合材料增强弹性,因而不需要那么长。 弓背由一条完整的木材弯制而成,长弓的强劲就全靠它了。上好的弓用紫杉木(Yew)制作,坚硬而有弹性。原料出自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沿岸,如意大利、提尔(Tyre,在今黎巴嫩)、克里特岛(Crete,属希腊)等地,尤以卡斯蒂里亚(Castile,西班牙的一部分)的最好。英国国王为此设置了特别关税——每进口一桶欧洲大陆产的葡萄酒,都必须缴纳几条紫杉木坯材。不列颠岛上并非不出产优质紫杉,但数量稀少,被老谋深算的英国佬当作战略资源储备严加管理,不准动用。当黑太子远征西班牙、用长弓打败了当地原始的投熗时,卡斯蒂里亚人竟迁怒于树木,立法严令铲除所有的紫杉。 榆木(Elm)、白蜡木(Ash)、橡木(Oak)等坚硬的材质也是可用的替代品,但性能总归要差一些。选料十分仔细。制作要严谨,但并不复杂,技艺高超的制弓师傅2个小时之内就能做好一张弓。
[color=#ff3366]制作工艺[/color]
我们可以试着依古法自己制作一张长弓。 原料要选树干中部笔直的部分,纹理均匀,没有或尽量少木节。将原木的大部分边材削去,得到一条横截面1.5英寸(约4厘米)见方、长度与射手等身的弓背材料,从横截面看,要取偏中间的部分,一半为木心,一半为边材。木心相对柔软而耐压缩,放在内侧,坚硬抗拉的边材则作外侧。这可以通过观察横截面的木纹来判断,相对稀疏的一侧是外侧。 通过切削木心一侧,把材料修整成中间厚、两头略薄,然后再由两个侧面将两端稍稍修窄,略如扁担。两端再进一步用刨子将横截面修整成八边形。在修整中,要做到表面平整、两端对称、厚薄一致,才能发力均匀。 削出形状后,要通过弯曲试验来检查弓的各段弹性是否均匀。由于天然生长的木质很难完全均匀一致,可能有的地方硬一些,有的地方软一些,仅仅外形均匀未必力道就一致。所以,要通过观察加以修正,把硬度大的地方稍稍削薄一些。弓背大致调整好了,就可以在两端2英寸(5厘米)处分别锉出弦槽,弓背外侧深一些,内侧略浅。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58][/align]
[color=#ff3366]制作流程[/color]
“弓者,揉木而弦之以发矢”。制弓最重要的工序就是弄弯它。长弓呈简单的圆弧型,没有天朝角弓反弯的复杂形状。英国人不用火烤的方式,那样会降低弓的张力;也不能一下子弯到位,那样的话,弓背就是不折断也要造成内伤而失去弹性,刚才那一阵忙活就白折腾了。弯曲的过程叫做“驯弓”,就是让弓背逐步适应弯曲。做这事需要一个专门的托架。托架可用硬木制成,一端竖着挖个凹槽用来托住弓背,另一端设法垂直固定在地上。侧面由上到下以1.5英寸(约3.8厘米)的等距离刻8—10个弦槽,其中第一弦槽距托架头7.5英寸(约20厘米)。在弓背松弛状态将绳子绑住两端,把弓背的正中架在托架的凹槽上,均匀用力,慢慢拉弦,挂到第一弦槽里,弓背就被略略弯曲了。这是,要仔细检查弓背的曲线是否流畅均匀,标出过于强直的地方,把弓背放松后进行修整微调,直到满意为止。然后再将绳拉开,逐次加大开度向下挂槽,并不断修整弓背,直到形成一条令人满意的均匀弧线。每加拉三、四个弦槽的开度,就可以将绳收紧些。这一过程不能操之过急,特别是每次加大开度之前,最好让弓背“休息”20—30分钟,使内部应力得到释放,以免木质损坏。每次上紧也不可太多,最好一次收紧一英寸。 当达到弓手适合的满弓开度时,弓就驯好了。
[color=#ff3366]满弓开度[/color]
指弓手所能拉开的最大开度,相当于手臂平伸出去时由掌心到胸前的距离。这时,卸去托架,给弓背刷上几层亚麻籽油作为防潮保护层。油干了,便可以挂弦。弓弦是用羊肠或筋鞣制而成的,弹性和韧性都很好。挂弦时的固定开度掌握在弓弦与弓背中心的距离达到拳高(Fistmele),拳高是弓术中的术语,相当于握紧拳头再竖起大拇指的高度,大约15厘米。绑扎弓弦时,要打成专门的“射手结”,以免滑脱。8字形的结扣简单但管用,越拉越紧。 弓做成了,可以用挂砝码的办法测一下弹性系数,越硬的弓射程越远,但也需要越强的膂力,霸王的弓你能拉得开吗?一般的长弓拉个满月大致需100—120磅,也就是45—55公斤的力,最强的达到80公斤。 制作工艺如此简单,只要有充足的材料,长弓便可以作为制式武器批量生产,而不需像佩剑、铠甲一样量身定做。弓手自己也可以用简单的工具制作,而不依赖专门的设备和工匠。而十字弩的生产则需要多个工种的熟练配合以及复杂的设备。
[color=#ff3366]箭的制作[/color]
箭分多种,长约90厘米,头固然是铁的,箭杆比较粗,必须要直,才能平稳飞行。用山杨木、白杨木、接骨木、白桦木、柳木等较轻材质制作的叫飞箭,射程较远;用白蜡木、角木等重材制作的叫重箭,虽然因自重较大而射程较近,但近距离的穿透力更强,与现在的穿甲弹好有一比;用含铀合金制作的叫贫铀弹,专门用来打坦克。羽毛粘在箭尾7—9英寸的地方,不仅用胶水固定,还要绑扎牢固,以免快速飞行中脱落。通常24支箭绑成一捆,算一个基数吧。 学着做弓箭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拿出去乱射,要是伤了小朋友怎么办?即便是没伤着人,砸坏了花花草草什么的也不好。至少,要是你真的射到了人,拜托你千万别跟警察叔叔说弓是我教你做的。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57] [/align]
[color=#ff3366]发射[/color]
长弓发射的箭簇最大射程可达400码(360米,一码等于三英尺,合0.9米),但这缺乏实战意义,强弩之末没有什么杀伤力,准头也早就偏到爪洼去了。长弓手只要能射中200米外的人形靶就算合格,这已是普通弓箭所不能企及的。从400码这一最大射程推算,箭的初速度可达60米/秒以上,相当于从60层楼上落下的螺栓,或者抛向时速200多公里汽车的石头。它可以在240—280码(约合220—260米)距离穿透皮革、衬垫甲及织物,或者侵彻锁子甲。在200码距离上,板甲或鱼鳞甲可以抵挡它的侵彻;而100码以内的正面击中连板甲也抗不住;到了50米的范围,长弓利箭简直可以说是无坚不摧。在1182年的阿伯盖文尼城(Abergavenny)围攻战中,威尔士人发射的流矢穿透了四英寸(10厘米)厚的橡木门板,四年后,老爱的随军牧师作了如是记述。同一战中,布劳斯的威廉(William de Braose)手下有个骑士被射中,那箭贯穿了他的锁子甲裙、护腿甲、大腿,又穿过内侧的护腿甲和木质马鞍,一直射入马背。 今人进行的实验表明,上述说法并非夸大其辞。仿制的长弓发射重50克的箭,可在近距离穿透9厘米的橡木,200码距离上仍可入木2.5厘米。
[color=#ff3366]文献记载[/color]
老冯在约克见过中世纪英国佬的锁子甲,是用小铁环一个一个相互联结而成的,可以做成掩护身体的甲衣,基本不影响四肢的活动,也可以披在盔下保护头颈。但这东西的防护性能不好,只能挡一挡力道不太大的割、划等打击,面对利箭的快速冲击则毫无办法,箭头可以轻易地从小铁环的缝隙中将其切开或撑开。板甲是用整块钢板打制的,鱼鳞甲是用小铁片穿成的,不但更厚、更坚硬,而且表面光滑,箭头如果不是从较近距离沿着弧面的法向射入,便会侧滑而失去力道。
当时流行于欧洲各国的十字弩,相比之下科技含量更高,通过机械延伸人的能力。弩手的训练比弓手简单得多,甚至不需要什么训练。只要先拉开弦并挂于扳机,然后搭上箭,瞄准发射就行了。这样操作不需要太大的膂力,就可以把箭射得很远。尽管拉力很大,但可以将弩头踩在脚下,用上全身吃奶的劲来拉弦,而不像拉弓那样全凭上半身特别是手臂。由于采用扳机,所以不需要随拉随射,瞄准更容易。至今,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特种兵、特警还装备弩,用于不宜使用火器的场合。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60][/align]
[color=#ff3366]历史事件[/color]
[color=#6699cc]长弓在战场上胜过弩,主要凭的是射速快。[/color]从火力密度上说,一名长弓手的作战效能起码抵得上三名弩手。合格的弓手一分钟可以精准瞄射12支箭,如果是乱箭齐发的时候,射速可以提高到15支,个别变态的甚至能射出20支。这样的平均射速,到了1866年,普奥战争中后膛定装的德莱塞步熗也仅能达到其一半。传说中,罗宾汉射出5支箭时,和他比试的弩手弦还没拉上。弩手这样的发射速度,打黑熗放冷箭还行,两军对垒时就吃大亏了。在掐架时,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问题,而是胜负悠关乃至性命悠关的大事。200米距离的冲锋,重装步兵大约需要90秒,而重骑兵只要15秒。对付这样的移动目标,缓慢而精准的射击显然已没有意义。关键是发射的密度,多射出一箭就多一分生与胜的希望。 当然,罗宾汉的时代长弓还没引进英格兰,后人编故事的时候显然把他们自己的生活作为素材搀合到里面去了。 提高打击密度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增加人数。在浪漫而散漫的威尔士人手中,长弓只是一种出色的单兵武器,而精于行伍的老爱则把数以千计的长弓手集结起来,从步兵阵线的侧翼及阵列的间隙中展开齐射。一千名长弓手同时发射,一分钟就能射出上万支箭,形成不折不扣的羽箭风暴。1480年代,一位勃艮第(Burgundy,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公国)商人在日记中抱怨布鲁日(Brugges,弗兰达商业城市,现属比利时)的天气时写到,豪雨倾缸,似英夷之箭。大家通常都说箭如雨下,而他却反着说,似乎飞箭齐射的密集程度已经超越了如麻的雨点。这样的覆盖,对于密集冲锋的敌兵不啻是灭顶之灾。长弓队因此而成为一支所向披靡、令敌军闻风丧胆的劲旅。在有的战役中,长弓手占到了英军参战总兵力的85%。
[color=#ff3366]优势[/color]
长弓手的防具与同时代的骑士或重步兵相比是很简陋的,一般只有轻便的头盔和护胸。由于轻装,他们不仅成本低廉可以大量雇佣,而且可以在战场上灵活运用,及时机动到有利的阵位上实施致命的发射。他们是远程压制兵种,自卫武器仅有匕首或短剑,承受不了骑兵的冲击,需要用壕沟、拒马等工事以及步兵战友手中的长矛加以掩护。他们通常除了弓和箭,还携带削尖的木桩和铁蒺藜等障碍物,布阵时安置在队伍的前面,阻滞敌人的冲击。不过,也有让他们参加近身肉搏甚至取胜的战例。
[color=#ff3366]劣势[/color]
长弓如此简单、廉价而实用,费效比很高,但欧洲人却没有效法英国去建立自己的长弓兵。首先是观念问题,他们崇尚骑士精神和骑士风度,认为弓箭手出身下贱,战斗方式“卑鄙”——躲在草丛里放一冷箭,就夺走一位骑士“高贵”的生命,这是极不“道德”的。骑士之间要堂堂正正地战斗,要优待俘虏。这倒不是出于人道主义——一方面,战争频繁,保不住下次被俘的就是自己,所以不能妄结仇怨;另一方面,抓住活的贵族可以换取大笔的赎金。同样是烧杀抢掠,同样是绑票勒赎,赤脚的叫土匪,穿鞋的叫王侯,穿高跟鞋的叫匪二,两脚一顺的叫多事,就这么点区别。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61] [/align]
[color=#ff3366]英国弓箭文化[/color]
英国人则不同,他们不但务实,而且有独一无二的弓箭文化。1066年,来自诺曼底的征服者规定臣服的盎格鲁—撒克逊有产者不得拥有骑士的装备,但弓箭不在禁止之列。很快,前朝遗老遗少们纷纷装备了这种“合法”的武器,而普通老百姓及农奴等“下等人”则连这种不够“高贵”的武器都不得拥有。由是,弓箭之于英夷虽然不如它们的近亲在天朝高居“六艺”之一那样崇高,仍达到了仅次于骑士佩剑、马熗的地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罗宾汉的传说正是来自这样的社会基础。所以,当老爱要求全民习射的时候,普通民众觉得这是对自己社会地位的抬举,会射箭至少可以看起来像个本土贵族吧,是件有面子的事。“俺射箭了!”当时的英格兰人说这话时,那种自豪感,大抵与今天的小资说“俺买车了”相仿佛。 那个时期英格兰政权统一,政治相对稳定,政策连续性强,保证了长弓的推广。假如英格兰像当时的法国、德国一样诸侯林立,国王像走马灯一样频繁更换,即便认识到长弓的好处,也没办法贯彻下去;假如每个新国王都像现在天朝的大小官员一样有树立形象工程、推广自己“标志性武器”的冲动,爱一搞弓箭,爱二搞投熗,爱三搞飞刀,爱四推广手榴弹,也就没有长弓称雄200年这种事了。
强有力而诡计多端的英王不惮于把长弓这样的利器散发到民间。中外农民起义的共同特点是把反抗的矛头指向直接压迫他们的人,也就是老人家所说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在欧洲就更明显地表现为反抗领主而不针对国王。1381年的英国农民起义,就提出了最具代表性的口号——国王以外其他人都不应拥有特权。有人反对地方贵族,这是国王最愿意看到的事。但法国就不行了,在那里大权被诸侯掌握,他们绝不能让被统治者拥有造反的工具。 长弓手需要长期训练,这也是其它各国难于仿效的重要原因。自老爱以降,弓术被列为义务教育,法律规定所有12—65岁肢体健全的英国男人都必须在每个星期日做完弥撒后集中到教堂附近的校场练习弓术,逃避训练要课以罚款。为了保证练习射箭的时间和体力,法律还同时严禁踢足球。当时的足球刚刚由踢敌人的首级演变而来,是毫无规则可言的野蛮运动,上场队员多时可达百人,疯狂的英国足球流氓便由此发源。 射箭要从娃娃抓起,有的孩子七岁就开始习射。练习是非常艰苦的,以至于不少弓手的骨骼都或多或少产生了畸变。尽管如此,在不流行考大学的年代,学射箭、长大当个长弓手,算是男孩子很体面的理想了。作为雇佣兵跟随勇敢的国王或王子出国打仗,军饷远比务农收入可观,更可以分到战利品的三分之一。带着这些钱财衣锦还乡,俨然就是个英雄,闯荡江湖的见闻还是泡酒馆吹大牛的资本。而且,长期的战例表明,拥有长弓的英军几乎是不败的,战死的可能性很小。这样低风险、高收益的职业,能不风靡全国吗?有的弓手甚至退役后一再回归行伍,成为经验丰富的职业老兵。而有了这样的就业前景,人们也会更多地考虑去从军,而不是扯旗上山当土匪。政府有意识地组织竞赛加以选拔,只录用那些身材高大、膂力过人、弓术精湛的。因此,从长弓部队诞生的那天起,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支由精兵组成的劲旅,而且拥有庞大的后备兵源。
[color=#ff3366]弓箭制造[/color]
同时,英国还拥有完整的弓箭制造产业,以满足快速射击带来的巨大消耗。当时,缺乏政权统一的其它国家是无法完成如此沉重的保障任务的。对付一次骑兵冲锋,可以打三到四个齐射,然后是自由射击。以克雷西战役为例,如果在敌人的每次冲锋期间一名弓手有机会发射5支箭,那么7千~1万人就是3.5~5万箭。法国人一共进行了16次冲锋,而整场战斗中英国人的射击都没有停过,他们想必用了50~80万支箭!具体数目没人确切统计过。后来,有人形容另一个战场——阿金考特——满地翎羽,如大雪覆盖。 据统计,1359年全英国生产了85万支箭、两万张弓和5万条弓弦。这个数字已经很可观了,但也才够1万弓手射击7分钟之需。看来和平时期也必须随时生产,随时储备。不过,同子弹相比,箭的好处在于至少可以回收并重复利用一部分。确实发生过在战斗中捡拾散箭的事,甚至从伤员和死者身上拔出箭来再射。 事实上,英格兰的弓箭制造业已向相当发达,甚至非常规范。1371年,制弓业者上书伦敦市人民政府,要求查处少数夜间加班生产的不法业主,因为晚上生产条件差,做出来的产品粗制滥造。请愿书还要求严格市场准入制度,禁止制箭业者跨行业生产弓。1416年弓弦业者上书,要求市政府执法单位加强市场管理,因为有弓手投诉说发现假冒伪劣产品并导致了不应有的伤亡,损害了行业的声誉。
[color=#ff3366]战术运用[/color]
长弓固然犀利,但要发挥出优势,还有赖于战术运用得当。长弓的战术运用,在老爱的时代还要靠统帅自己的临场发挥,但到了1332年的达普林战役就已经典型化,到了1346年的克雷西战役则完全模式化。英国人惯用的是一种以守为攻或防守反击的战术,用长矛加障碍构成坚固阵地,用弓箭大量杀伤进攻中的敌人,然后视情况发动反击。 纪律是胜利的法宝。由于王权的稳固,英军很职业化,从贵族部队长、骑士到基层弓箭手,都在统帅掌握之下,能充分贯彻战术意图。相比之下,法国则王权衰弱,贵族作大,部队都是临时征召的诸侯军,加之崇尚好勇斗狠的所谓“骑士精神”,根本不听指挥。胜负之数由此也就不言而喻。
[color=#666666][table=90%][tr][td][size=2]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59][/align]
[b][size=3][color=#000000]诺曼战士的北欧长弓传奇[/color][/size][/b]
一提到长弓,哦,那当然是阿金库尔,当然是克蕾西,无敌的英国长弓,传奇的英长,还有老爱,还有愚笨的法国佬,百年战争,黑太子。
稍微广博一些的人还知道,英国长弓起源自威尔士,是的,这些都正确,但这不够
一提到诺曼武士你会想到什么,哦,那当然是维京战船,维京剑,诺曼骑士,那些纵横在北海到地中海的传奇人物。
但是,这也不够,在这些光辉灿烂的传奇后面,隐藏着一些默默无名的小人物,他们既不像后来的英国长弓手那样盛名远扬也不如手拿剑盾身披重甲的维京英雄那样威名赫赫,他们是一群小人物,他们的装备普片简陋,但是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却是如此重要,他们是胜利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他们建立了的长弓传统也深刻影响了英国乃至欧洲之后的军事制度。
[b][color=#000000]北欧长弓[/color][/b]
长弓起源于西北部欧洲,至少约有数千年历史,北欧弓的主要实物是Nydam Bow和Hedeby Bow.分别是公元200~300年,和公元900~1000年。
这些北欧弓和Mary Rose弓有很强的可比性。事实上从欧洲的出土实物来看,紫杉长弓的形制基本上5000年前就已经确定了。在这之后D字形截面,1.1的截面宽高比是比较普遍的。如果说差异的话,北欧弓会出现一些截面宽高比为1.3的,而Mary Rose弓当中则没有。另外一个显著差异就是Nydam弓的拉力都会比较小。从尺寸来看,Nydam弓的拉力应该不超过70磅。而到更晚期的Hedeby,从尺寸来看,弓的拉力可以达到100磅。如果的确是这样的话,体现出了弓的拉力标准在不断提高的趋势。这种趋势很可能是源于防护的不断改善。
北欧的Hedeby长弓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62] [/align]
现代复原物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63]
[attachment=11336164] [/align]
Bows were used in nautical battles. Once engaged, men on opposing ships fired arrows and threw missiles from one ship to the other, attempting to clear the decks of men so that the ship could be taken. Chapters 106-111 of Ólafs saga Tryggvasonar describes the sea battle at Svölðr in the year 1000, in which King Ólafr was killed.
弓箭被用于海上作战,北欧战士在海战中,会互相向对方的舰船射击,以期望击干掉甲板上的人员。萨迦史诗提到了公元1000年的Svölðr海战,奥拉夫国王牺牲于那一战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65] [/align]
King Ólafr was on board his ship, Örmurinn langi (The Long Serpent), shown to the right in a 19th century painting by Sinding. The saga says the king shot most often with his bow, but sometimes threw spears.
图上描绘的是奥拉夫国王在他的船上,龙船,萨迦史诗写道国王经常使用他的弓,但有时也投掷长矛
With him was Einar, described as the best shot anywhere. Einar fired two close shots at Earl Eiríkr, before Eiríks bowman, Finn, fired an arrow that hit Einar's bow. With the next shot, Einar's bow broke. King Olaf asked, "What cracked with such a loud noise?"
在他身边的事Einar,无论在哪里,他都被描绘为最出色的射手,Einar向埃里克伯爵射出了两箭,都是近失箭,埃里克的弓手,Finn向Einar射出了一箭,命中了Einar的弓。再要射击时,Einar的弓坏了,奥拉夫国王问道“为何破裂声这么响?”
Einar replied, "Norway out of your hands, sire."
Einar答道“挪威已经不再您的控制之下了,陛下”
As with other weapons, bows were used to threaten. Before the battle at Svölðr, Úlfr, one of King Ólaf's men on board Örmurinn langi, questioned the king's command, implying cowardice on the part of the king. Ólafr fitted an arrow to the bow in his hand and aimed it at Úlfr, who said, "Shoot in another direction, king, where the need is greater."
与其他的武器相比,弓箭是一种投掷武器。在Svölðr海战前,Úlf,奥拉夫国王龙船上的一名船员,被问到对于国王发布的的命令的看法,Úlf说国王胆小懦弱,气得奥拉夫拿起弓箭,径直向Úlf射了一箭,命中了他的头部。Úlf临死前说---------------“国王,向那个方向射吧,那里更需要这一箭”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66][/align]
A reproduction bow is shown to the left.
Bows were made from the wood of a yew, ash, or elm. Typically, they were 1.6 to 2m (60 to 80 in) long. A complete bow found at Hedeby was made of yew and was 192cm long.
长弓由紫杉,白蜡和榆木制成,典型的北欧长弓大约1.6-2米长,在Hedeby出土的一具完整的北欧长弓约为192cm
中2全战里有北欧弓箭手
These men have inherited a fine Viking tradition of bow-armed warriors. Drawn from the ranks of free farmers, they are able to afford some light protection, and a sword for close combat, for which they have far more appetite than other light archers. On the other hand, their bows are weak and of a simple construction due to the cold climate.
这些弓箭兵体内充满着强悍的维京血脉,作战极为骁勇。他们泰半出身自耕农阶层,因此可出资购置轻型盔甲和长剑,以备近身搏杀,自身亦对这种血肉横飞的作战方式情有独钟。但另一方面,寒冷气候令他们只能使用单体弓,故而远程杀伤威力较弱。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67] [/align]
Arrow heads were made in a variety of shapes and sizes. Some historic arrowheads from the 10th century found in Norway are shown in the sketch to the left. The shortest is 12cm (5in) long. Arrowheads are not commonly found in the graves of warriors, since bows were mainly used for hunting.
箭头的尺寸是多种多样的,一些发现的挪威出土的十世纪箭头最短也有12厘米。箭头不仅是仅仅用来作战,并且也用于狩猎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68][/align]
In Iceland, arrowheads have been found in only two pagan graves from the Viking age, but these examples are severely eroded. Arrowheads in good condition were found at several Icelandic house sites dating from the Viking age, and they range in length from 10-15cm (4-6in).
在冰岛,在两个维京时代的异教徒墓穴中发现了大量陪葬的箭头,但这些样本已经被严重腐蚀。但是,很多在冰岛人的房子下找到的维京时代的箭头却保持良好,他们的长度范围为10-15厘米
Arrowheads had a tang which was driven into a hole in the shaft and secured with cordage and pitch.
Although evidence is very slight, shafts were probably 70 to 80cm (28-32in) long, and perhaps 10mm (3/8in) in diameter. Shafts were probably made out of hardwood, in order to hold the tang.
箭头有一个箭头柄以被安装进箭杆的空心处并且被安全的。。。(后面不知如何翻译,请高人)
尽管证据不多,箭杆大约长70-80米,直径约为10毫米,箭杆由硬木制成,目的是为了支撑箭头柄
The estimated draw weight of one 10th century bow is 90lbs (40kgf), and the effective range of this weapon was about 200m (650ft).
据估计10世纪的弓箭磅数为90磅,拉力40千克,有效射程200米
However, medieval Icelandic law gives a different estimate. The distance of the flight of an arrow, ördrag (bowshot) was a unit of measure commonly used in Icelandic law. For example, Grágás, the medieval Icelandic law book, requires that the court empowered to confiscate an outlaw's property be held within a bowshot of the outlaw's home (K 62). A later addition to Grágás defines the bowshot to be two hundred faðmar (about 480m).
可以根据中世纪冰岛法律估计一枚箭头的有效战斗距离,在冰岛,弓箭射程测量法是法律的一部分。比如,Grágás,中世纪冰岛的法律书记载法庭可以被授权没收一个歹徒的财产,即以歹徒的房子为中心,弓箭射程内的所有财产。稍后Grágás的附加条款又对射程下了定义---------弓箭的射程指的是200faðmar,480米的距离
It seems likely that archers used bows with draw weights to fit their capabilities, so there must have been some variation in the draw weights of bows. After Einar's bow was broken at the battle at Svölðr, the king threw him his own bow, telling Einar to continue to shoot. Einar fitted an arrow, and unaccustomed to the king's light bow, drew the head behind the bow. "Too weak, too weak is the king's bow." He threw the bow aside and took up his sword and shield.
弓箭手的能力与弓箭的拉力是要匹配的,一名弓箭手必须使用与自己相称的弓箭,故那时的弓箭一定有很多不同的拉力,这里有个故事,在Svölðr战役中,Einar的弓箭坏了后,国王给了他一些自己的弓,Einar试用了以后说---------“太轻,太轻,国王的弓太轻”于是他把弓放在一边,拿起了战剑与盾牌
[align=center]“太轻,太轻,国王的弓太轻”
[attachment=11336169] [/align]
这是一个英国博物馆里的法兰克城堡的石雕描绘的是几个挪威男子为了保卫家园与一帮子入侵者作战的场景,注意盾牌上的箭头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70] [/align]
“维京人创造了凶猛的重型步兵。其著名之处在于他们用双手使用柄长6英尺的重斧,只要一击便可砍透对手的盾牌和头盔。他们每人还都携带一面盾牌、一把短剑、一支标熗,尽管通常进行近战,但都携带一张硬弓,而且全是使用弓箭的行家里手。
即使他们具有骑兵的能力,维京人也喜欢下马战斗。骑兵在防御方面是软弱的,而且只有在与进攻者的力量相当时才能实施反冲击。但是,下马战斗,重型骑兵就变为重型步兵。早先纳尔塞斯曾在两种场合以这种方法增强他的重型步兵,而且法兰克人也曾在图尔运用这种部署对付MSL。因此,维京人下马,使其乘马的步兵变为重型步兵,从而使其与重型骑兵相比,仍具有防御的优越性。为了保护自己,维京人实施防御总是要选择一个有利阵地,比如小山上或溪流后,甚至是村庄或教堂里。法兰克人无法使用弓箭术,因为他们在发展其弓箭手方面是失败的,而维京人从任何方面来说却都是优秀的弓箭手。”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71] [/align]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72] [/align]
黑丝汀斯的诺曼长弓手们,在这场战役,与诺曼骑士相比,他们并不起眼,但他们却是这场胜利最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73] [/align]
黑丝汀斯战役中,诺曼军队不但拥有长弓兵,同样也配备了十字弩手,与长弓手相互配合
注意箭羽 (Fletching)也附着于箭杆上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74] [/align]
在箭头处点火也是很常见的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75] [/align]
古画上的丹麦长弓手,这里有一个惊人的发现,注意画面中有一位弓手摆出了“V”字手势,这个原来不是英国佬的原创,现在我们知道,在阿金库尔战役的几个世纪前,“V”字手势就广泛流行于长弓手中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76][/align]
一种后曲弓的范例,这原本是一种诺曼人的弓后在十字军中被广泛接受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77] [/align]
[align=center]中世纪女子行猎图
[attachment=11336178] [/align]
[align=center]正在开弓的诺曼女领主
[attachment=11336179] [/align]
[color=#ff3366]附录[/color]
Availabl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only longbows were used in Viking lands. However, some intriguing but speculativ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composite recurve bows similar to those used in eastern Europe and Asia may have been used in Viking lands. A sketch of an eastern recurve bow is shown to the left. Typically, this type of bow was made from multiple materials, such as wood, sinew, and horn or bone.
Bows made in this manner store more energy for a given bow length. Thus a short recurve bow has a range nearly as great as that of a longbow, offering advantages to archers in situations where the longer bow would be troublesome, such as in dense forests or on horseback. Some historical recurve bows are asymmetric, with the upper limb longer than the lower, as shown in the sketch.
The Icelanders referred to these bows as húnbogi (Hunnish bows), although the only reference to them in the Icelandic saga literature appears to be as personal names (such as Húnbogi Þorgilsson, the father of a 12th century lawspeaker). The term does not appear in any of the Sagas of Icelanders.
Konungs skuggsjá (The King's Mirror), a 13th century Norwegian training text, refers to a hornbogi (horn bow) as being a useful weapon for a mounted warrior, since it is easy to draw while on horseback (chapter 38). The hornbogi may refer to a recurve húnbogi, made partially of horn.
[/size][/td][/tr][/table][/color]
[color=#6699cc][table=90%][tr][td][size=2]
[b][size=3][color=#000000]【阿金库特战役】英国长弓最后的辉煌[/color][/size][/b]
1415 年 10 月 25 日清晨 , 乌云密布不见天日,英王亨利五世指挥他的军队在阿金库特平原南侧列阵。亨利的心情如同铅灰色的天空一样阴沉,他照例驰过英军阵线,检阅部队,鼓舞士气。眼前这 6 千将士个个面容疲惫憔悴,战袍污浊不堪,盔甲锈迹斑斑。亨利抬头向北望去,大约 一公里 以外的地方, 3 万法军排列成三道阵线,人喧马嘶,衣甲鲜亮, 40 多面绣有贵族纹章的旌旗猎猎飘扬。过去几十年的战争中,英军曾经屡次以少胜多击败法军,但今天敌人的兵力五倍于己,奇迹恐难出现,看来阿金库特平原将是这位青年国王的葬身之地。
[align=center]阿金库特战役之前英军的行军路线
[attachment=11336189] [/align]
两个月前亨利率领一万军队登陆法国诺曼底的哈夫勒尔 (Harfleur) 以来,一直很不顺利。哈夫勒尔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困方才投降,这期间英军粮草不继,痢疾流行,伤病减员达三分之一。亨利本来计划向巴黎进军,但分兵驻守哈夫勒尔以后,他只有不足 6 千部队,口粮只能维持 8 天,进军巴黎的计划已成泡影。亨利在哈夫勒尔逗留了两个星期以后,作出的决定让众人大吃一惊。他不肯半途而废,从哈夫勒尔乘船回国,而是打算率军沿着海岸向东北方向 200 公里 以外的英国据点加莱 (Calais) 前进,从那里回国。这将是一次向法王的挑战,英国人除了政治影响以外将一无所获。亨利选定的行军路线充满艰难险阻,哈夫勒尔和加莱之间横亘着五条河流,也缺乏较大的城镇提供给养;英军必须在 8 天之内到达加莱,每天至少行军 30 公里 ;亨利登陆法国已经有一个多月,法军肯定已经完成集结,准备阻击英军。事后证明,亨利的这个决定果然将英军置于背水一战的绝境。
[align=center]英王亨利五世
[attachment=11336190] [/align]
亨利率军到达索姆河渡口,发现对岸有 6 千法军据守,于是沿着索姆河溯流而上,寻找其它的渡口。这一路上都有法军在对岸跟随监视。英军一直东行百余公里,才在小镇福洋 (Voyennes) 渡过索姆河,折向西北前进。当英军来到加莱以南 50 公里 的阿金库特 (Agincourt) 时,发现前面有 3 万法军拦住去路,严阵以待。三名身穿白袍、担任裁判 (Heralds) 的法国骑士按照惯例前来约战,亨利知道自己的 6 千部队在 16 天里跋涉了 380 公里 ,精疲力竭,饥寒交迫,但此时除了应战别无选择。
[color=#ff3366]1. 决战前奏 [/color]
此时已是欧洲中世纪的尾声,英法百年战争已经断断续续进行了 78 年。战争的表面起因,是当时的英王爱德华三世以母亲是法国公主为由向法国王位提出要求。英军在爱德华三世和他的儿子黑王子 (Black Prince) 的率领下先后在克雷西 (Crecy) 和普瓦第埃 (Poitiers) 两次以少胜多,击败欧洲最负盛名的法国骑士,迫使法国采取避战策略,逐步蚕食英国在法国境内的领地。英军的侵袭行动无法屈服地大物博的法国,战争陷入僵持局面。 1396 年两国订立《巴黎条约》,勉强维持现状,并没有解决任何实质问题。
这个脆弱的和平局面很快被打破。 1413 年,年仅 25 岁的亨利五世登上英国王位。年轻的英王血气方刚,野心勃勃,立志合并英法两国。即位不久,亨利就向法国提出新的领土要求,并请求迎娶法王的女儿凯瑟琳公主。这些要求显然是法国无法接受的,亨利其实是在为开战寻找借口。 1415 年 7 月,亨利正式向法国宣战,不久率领 2,500 名骑士、 8,000 名长弓手,以及大批粮草和攻城器械,乘坐 1,500 艘船渡过英吉利海峡,在塞纳河口的哈夫勒尔登陆。亨利此次远征,依然是以蹂躏法国乡镇、破坏法国经济为目标的行动 (Chevauchée) ,这是战争爆发以来历代英王一直奉行的战略。
[align=center]法兰西骑士
[attachment=11336181] [/align]
法王查理六世时年 47 岁,史称 “ 狂人 ” ,患有精神分裂症,时常发作,不过清醒的时候还算是一位中规中矩的国王。查理得知英军登陆的消息以后,在 9 月 30 日 召开军会议,讨论对策。列席的 35 位法封建领主,有 30 位要求同英军决战。此时法国骑士统帅 (Constable of France) 奥布莱特伯爵 (Charles d'Albret) 和其他几位贵族正率领 6 千法军在索姆河畔的阿贝维尔 (Abbeville) 堵截英军,法王立刻命令封建领主集结各自的军队前去同奥布莱特汇合,同英军决战。奥布莱特的先遣队一路尾随英军的时候,法军大部队 10 月 14 日 从茹昂 (Rouen) 出发,抢在英军前面渡过索姆河, 10 月 20 日 同先遣队会师。随后的几天,两军几乎是向西北方向齐头并进,法军稍稍领先英军。最后,奥布莱特选择了阿金库特这个战场,抢先在地势较高的北侧安营扎寨,拦住英军去路。
此战法军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几乎是稳操胜券,上上下下都非常乐观。决战前夜法军营地灯火通明、人声鼎沸,骑士们呼朋唤友推杯换盏,为划分战利品争得面红耳赤,几个贵族甚至忙着油漆一辆为亨利预备的囚车,打算战后拉他去巴黎YOU街示Z。英军大营却是气氛凝重,亨利命令将士养精蓄锐,禁止任何X哗,如有违令者,骑士将失去盔甲战马,庶民将失去右耳。入夜,英军营地里只能听到霍霍的磨刀声,以及官兵向神父轻声的C悔和d告。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82] [/align]
[color=#ff3366]2. 英夷之箭 [/color]
阿金库特战役将是一场英国长弓同法国铁骑的较量。西方学者通常将中世纪后半段称为 “ 骑士时代 ” ,不但因为骑士是中世纪社会的中坚,还因为这个时期的战争往往由重甲骑兵决定胜负。欧洲中世纪各国军事体系的核心是所谓 “ 被甲武士 ”(Men-at-Arms) ,统称骑士 (Knight) ,但大部分是没有骑士身份的侍从武士 (Esquire) 。欧洲骑士由各个封建领主豢养,属于职业军人,从小接受格斗训练,作战时从头到脚包裹铁甲,骑乘巨型战马挟持长矛高速冲击敌阵,必要时也可以下马以长剑格斗。
法国骑士享誉欧洲,主要因为法国拥有 1,400 万人口,农牧业发达,封建领主有足够的财力物力置办昂贵的骑士装备。相比之下,英国只有 400 万人口,经济落后,英王爱德华三世的鼎盛时期也只拥有 5,340 名重骑兵 1 ,而法国在克雷西一役就投入两万余重骑兵。为了弥补重骑兵不足的缺陷,英王爱德华一世最先另辟蹊径,大力发展长弓部队。
英国学者普莱斯特维奇 (Michael Prestwich) 写道: “ 爱德华二世时代的文件显示有三种弓,其中的标准长弓通常有 6 英尺 长,发射的箭长 一码 ,这些弓通常由西班牙进口的紫杉木制成,本土紫杉木也有使用。最重型的长弓射程可及 400 码 ,当然 200 码 以外就没有什么准头了。训练有素的长弓手每分钟可以发射 10 枝箭。一个经常引用的中世纪年鉴记载,阿金库特战场上布满羽箭,如同大雪覆盖。然而和下雪的悄然无声不同,密集飞来的羽箭往往带着尖锐的呼啸声,令人心惊胆战。 ”2 英国中世纪史料记载,长弓威力惊人,使用波金箭镞 (Bodkin Head)3 近距离施射时,可以穿透 4 英寸 厚的橡木板,也可以轻易射穿欧洲骑士的盔甲。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83] [/align]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土的英王亨利八世时代的战舰 “ 玛利玫瑰 ” 号 (Mary Rose) 上面发现了 138 张完好无损的长弓,上弦之前长度在 6 英尺 ( 1.82 米 ) 和 7 英尺 ( 2.13 米 ) 之间,经过测试发现拉力普遍在 100 磅 至 180 磅 之间。玛利玫瑰号发掘出来的两具长弓手的遗骨,左臂骨骼粗壮,脊椎严重变形,为长弓强劲的拉力提供了物证。
对于英国来说,物美价廉大概是长弓最大的优势。十三世纪中期,一个骑士的全套标准装备,包括盔甲、武器、和战马,价值 32 英镑,而一个长弓手的全套装备,包括一张弓、 4 囊箭、短剑、匕首、头盔、皮甲背心等等,仅仅价值 1 英镑 6 先令 8 便士 5 。从亨利三世 (1216-1272 在位 ) 开始,英国就推行全民射箭的政策。 1242 年颁布的《武备条例》 (Assize of Arms) 规定,年收入在 2-5 英镑之间的庶民必须拥有长弓,每周日必须练习射箭,每个教堂必须提供箭靶和练习场所等等 6 。这个政策经过一百年的贯彻执行,英国到百年战争前夕已经拥有一支庞大的长弓部队。 1347 年英王爱德华三世时期,英军有重骑兵 5,340 人,步兵 26,963 人,其中包括长弓手 20,076 人。弓箭部队占总兵力的三分之二,这个比例在欧洲实属罕见。
英国长弓部队也不同于欧洲其他国家的步兵。欧洲中世纪的步兵通常是由封建领主临时强徵的老百姓,士气普遍低落,素质参差不齐。经过百余年的重视培养,英国长弓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武士阶层,社会地位虽然不及骑士,但已经高过普通步兵。英国从爱德华一世开始采取征兵和募兵并行的双轨制,而大多数长弓兵是志愿兵,又称合同兵 (Indentured Soldier) ,根据契约按劳取酬,还有权分享战利品,因此士气普遍比欧洲步兵高昂。长弓手不属于骑士阶层,不受中世纪战争规则的保护,欧洲骑士尤其痛恨弓箭手,俘虏以后即使不杀,也会砍掉他们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废掉他们的武功。因此英国长弓兵比欧洲步兵更加斗志顽强,冷酷无情。
英王爱德华一世在同苏格兰人作战时逐步发展了一套长弓手同重骑兵协同的攻守战术。在进攻苏格兰人的长矛密集阵时,英军长弓手以高射角朝着敌阵某一部分齐射,密集的箭雨从空中俯冲而下 (Plunging Fire) ,大量杀伤疏于防范的敌军,为英军重骑兵打开缺口,而后者乘机高速冲击敌阵。防守的时候,英军长弓手依托地形或障碍以猛烈火力阻击敌骑冲锋,待到敌骑队形散乱、举步维艰的时候,英军骑兵从两侧发动突击。英国长弓首次扬威欧陆是 1346 年的克雷西战役 (Battle of Crécy) ,此战至少 12,000 法军命丧长弓箭下,其中包括 11 位亲王和 1,200 个骑士。
克雷西战役以后,法国封建领主又同小股进犯英军多次交战,其中尝试了各种战术以抵消长弓的优势。欧洲十四世纪开始流行的钢质板甲防护力非常好,英国长弓只有在几十码的近距离才可能穿透,倒是骑士的战马只有面部和前胸有铁甲防护,在弓箭的密集攒射之下非常容易受伤,导致骑士落马。法军的应对战术便是身披重甲手持盾牌长剑的武士徒步正面冲锋,而部署在两翼的骑兵冲击英国长弓部队的两侧。 1356 年的普瓦第埃战役 (Battle of Poitiers) ,法王约翰二世试图采用这个战术,但法军骑兵和步兵未能做到协同进攻,结果还是被英军各个击破。
为什么法国没有大力发展长弓部队呢?事实上克雷西战役以后,法国的确有推广长弓的措施,英国学者哈代 (Robert Hardy) 引述一段法国古代史家 (Jean Juvenal des Ursins) 的话: “ 不久以后法国的弓箭手变得如此优秀,准确性已经不亚于英国弓箭手。然而,一旦这些出身庶民的弓箭手团结一致,他们有可能变得比法国的王公贵族还要强大。正是基于这个忧虑,法王最终决定压制弓箭部队的发展。 ” 显然法国的政治体制并没有容纳一支平民军队的空间。
左边是穿甲专用的波金箭镞(Bodkin Head) ,右边是普通的宽刃箭镞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84] [/align]
[color=#ff3366]3. 排兵布阵 [/color]
法军的参战兵力古代史料众说纷纭,大致推算在 25,000 到 30,000 人之间,其中绝大多数是出身贵族阶层的骑士 (4,000 人 ) 和侍从武士 ( 约 16,000 人 ) ,另外有 5,000 名弓箭手和数千长矛兵。反观英军, 5,000 长弓手都是庶民出身,只有不足 1,000 名武士属于贵族阶层。后世史家称阿金库特战役是一场平民和贵族之间的较量,这个说法并不过分。
法军战役总指挥是骑士统帅奥布莱特和元帅布西高特 (Boucicaut) ,此二人都是资深将领,其中布西高特是当时法国赫赫有名的悍将,曾经多次援助条顿骑士团东征波罗的海地区,并在 1396 年参加了欧洲联军抗击奥斯曼土耳其入侵的尼科堡战役 (Nicopolis) ,战败以后侥幸逃生。 1984 年,英国考古学家菲尔波茨博士 (Christopher Philpotts) 从一堆古代手稿中意外发现了布西高特制定的阿金库特战役部署,使我们有幸得见法军的战术意图。法军按照惯例排出三条战线,准备向英军发动波次攻击。第一条战线由奥布莱特和布西高特亲自率领,中央是四个方阵一共 8,000 徒步被甲武士,另有 5,000 弓箭手在两侧稍微突前提供火力支援;第二条战线由阿兰逊公爵 (Duke of Alençon) 率领,包括 6,000 徒步武士;最后是 10,000 名重骑兵压阵,组成第三攻击波。布西高特在第一条战线左翼部署了 1,600 重骑兵,右翼部署了 800 重骑兵,这两支突击队的任务是在中央阵线接敌以后,出其不意迂回到英国长弓部队的侧后发动攻击。
布西高特的战术构想注定是一厢情愿。首先,奥布莱特选择的阿金库特战场夹在两片密林中间,是狭长的走廊形状,最宽处在战场北侧法军阵地,只有大约 1,100 米 ,向南稍微收紧,到英军阵地这里只有 900 米 宽。两侧的密林长满灌木,骑兵根本无法穿行,因此迂回英军侧翼的部署纯粹是纸上谈兵了。其次,法军的指挥系统非常混乱,参战的贵族骑士争强好胜、各行其事,布西高特的战前部署根本得不到严格执行。法军布阵时,一线排在后面的骑士们不愿甘居人后,纷纷挤到前列,将两侧的弓箭手推搡到后面。法军最终的阵形变成了四条战线,本来应该突前提供火力掩护的弓箭部队退居二线。战后法国史官的记载里抱怨法军弓箭手整场战役一箭未发。
阿金库特战场是一片农田,不久前当地人在这里翻种冬小麦,地表非常疏松,加上战前豪雨倾盆下了一整夜,使战场变成泥潭。欧洲中世纪骑士的战马身高体壮,承载一个全副武装的骑士以后,重量超过一吨,在泥泞之中难于立足,骑士随从不得不找来木板给战马垫脚。奥布莱特很快发现这个问题,他极力说服跃跃欲试的法国骑士们按兵不动,期望太阳出来以后能把战场地面晒干一些。
英军按照惯例布阵,中央是大约 900 名重甲武士,全部下马组成三个并列的方阵; 5,000 名长弓手在两翼斜向前排列。整个英军阵线类似一个扇形,大概有 5 行纵深,亨利和其他骑士一起在中央前列徒步作战,并没有留下任何预备队。通常英国长弓部队会在自己阵前设置障碍阻止骑兵冲击。 6 天以前亨利就让每一个长弓手随时携带一根长约 2 米 、两头削尖的树干,列阵完毕以后,弓箭手们将各自的树干斜向前钉入地面,高度大致可及战马的前胸,树干之间相当宽敞,弓箭手们可以进退自如,但战马就无法穿过。这种简单有效的鹿砦工事英军还是初次使用,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亨利借鉴了 19 年前尼科堡战役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的成功经验。
英军大约早上 7 点钟就列阵完毕,等待法军进攻,然而一直等到正午时分对面都没有动静。亨利明白英军已经断粮,拖延只会削弱部队的战斗力,断然下令全线前进。两翼的长弓手拔出各自的树干,勉力淌过泥泞的战场,一直逼近到距离法军阵线 300 米 的地方停下来。这个 700 米 的行进过程是英军最脆弱的时候,如果法军突然进攻英军两翼,长弓手们来不及做防御工事,在法国铁骑的冲击下势必崩溃。可惜的是法军一直按兵不动,没有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战机。也许骑士们自以为胜券在握,想发扬骑士风度,赢的光明磊落。法国人将为这种狂妄傲慢付出惨重的代价。
[color=#ff3366]4. 决战与屠杀 [/color]
英军到达新阵地以后,两翼的长弓手很快将各自的树干钉入地面,然后从箭囊取出几十支箭来插在身前的地上以便取用。英国长弓手通常自带 4 囊箭,以每囊 24 支计算,总计 96 支。随着长弓部队统领厄宾汉爵士 (Sir Thomas Erpingham) 的令杖抛入空中, 5 千长弓手弯弓搭箭,仰天放出一波齐射。刹那间天空似乎变暗了,好像数千架竖琴同时震弦般的嗡嗡声在战场上回荡, 5,000 支离弦之箭以高仰角窜升至 30 米 的空中,然后一起俯冲扑向法军阵线,带着巨大动能落在法国骑士的盔甲上面,尖利的金属撞击声震耳欲聋。第一波弓箭落下不久,英国长弓手们又放出第二波齐射,这样短短一分钟内,法军一线部队承受了足有 5 万支箭的攒射。平心而论,英军长弓这样远距离的射击很难穿透法国骑士的钢质盔甲,然而不少战马中箭受惊,扰乱了阵形。两翼的法军骑兵按捺不住,率先冲了出去,奥布莱特只好命令中路的 8,000 徒步武士出击。
冲向英军两翼的 2,400 法国铁骑在泥泞中艰难迈进。法国史官记载,战场的烂泥没过马膝,有些地方可及马腹。法国骑兵的冲击速度因此非常缓慢, 300 米 的距离足足需要 40 秒钟,这期间英国长弓手又放出至少 6 波齐射。法军冲击途中不断有战马中箭倒地,背上的骑士被抛到烂泥里面动弹不得,被后面的铁骑践踏。法国铁骑冲到英军阵前,长弓手们迅速退到鹿砦后面,显然法军对突然出现的尖利木桩缺乏思想准备,最前面的战马煞不住脚惨遭洞穿,背上的骑士向前抛出好几米远,落入英军阵中。后面的骑兵见状纷纷掉转马头躲避,然而泥泞的地面使战马行动缓慢,结果成了英国长弓手的活靶子,被近距离一一射杀。残余的骑兵掉头夺路而逃,背后英国人的箭如追命一般,而迎面又撞上冲锋而来的徒步武士,人仰马翻乱成一团。
徒步冲锋的 8,000 法国骑士身负 30 多公斤重的盔甲,在烂泥地里踉跄而行,不一会儿便气喘吁吁。英国长弓手的箭雨虽然无法阻止他们前进,但也迫使整个法军战线向中间拥挤,而在他们前面,英王亨利亲率 900 骑士严阵以待。法军接敌时已经没有任何冲击力,武士们徒劳地挥舞几下长剑便精疲力竭,被以逸待劳的英国骑士砍倒,或者被地上的尸体绊倒。英军一些长弓手已经没有射击角度,此时也加入战团攻击法军的侧翼,他们手持短剑匕首行动敏捷,三、四人对付一个法国骑士,伺机靠近敌人以锋利匕首从盔甲腋下的缝隙刺入。法国骑士一旦跌倒就深陷泥泞难以起身,又成为接踵而至的其他法国骑士的绊脚石,导致摔倒的法国兵相互重叠。一个英国骑士事后回忆道,法国兵被压死的要多过被杀死的,英军阵前的法军尸体很快堆积如山。剩余的士兵企图撤退,但被法军第二攻击波堵了回来,或被屠戮,或被践踏,尸山越堆越高,战场成了屠场。
然而就在此时发生意外,导致著名的 “ 杀俘事件 ” 。一个名叫伊森巴特 (Isambart d'Agincourt) 的当地贵族率领几个武士和 600 个武装农民绕道偷袭了英军的大营,他们驱散守军,开始大肆杀掠。亨利得信,判断这是法军主力的突袭,立刻派遣一支部队发动反击。与此同时,法军残余的大约 600 名重骑兵在马勒伯爵 (Count of Marle) 的带领下发起最后的冲锋。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85] [/align]
亨利立刻意识到局势的凶险,他的长弓部队的弓箭几乎用尽,而自己身边只有不足 300 个精疲力竭的骑士,另有约 300 人正在后面看管战俘。亨利需要人手加强正面防守,又害怕两千多法国战俘乘机发难,毅然决定屠杀俘虏。英国贵族们强烈反对,因为这种野蛮行径违反骑士规则,而且战俘能够带来巨额赎金。亨利警告部下,不从者将处以绞刑,同时将看管战俘的骑士调到前线,另派 200 长弓手执行杀戮使命。长弓手们一拥而上,刀斧齐下,鲜血横流,等到前面法军骑兵的冲锋流产,亨利下令停止杀戮时,至少已有 500 法国骑士丧命。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86] [/align]
阿金库特战役到此结束,狭窄的战场上插满将近 50 万支羽箭,如同大雪覆盖。法军阵亡大约在 7,000 到 10,000 人,绝大多数是贵族阶级,其中包括 3 个公爵, 9 个伯爵, 92 个男爵,以及将近 1,000 骑士。另有 1,500 名骑士被俘,其中包括波旁公爵、奥尔良公爵、元帅布西高特等显要人物。此战法国损失了将近一半的贵族骑士,可谓元气大伤。英军伤亡大约 500 人,阵亡的显要人物包括约克公爵、萨福克伯爵等人。
战斗刚刚结束,亨利就迫不及待地召见三名法国裁判,要求判定结果。虽然担任主裁判的蒙乔瓦伯爵 (Count of Montjoie) 异常鄙夷英军屠杀战俘的野蛮行径,他的职责是裁决结果,而不是评判功过。蒙乔瓦面无表情地回答: “ 殿下,英国赢得了胜利 ” 。亨利得知蒙乔瓦的城堡名叫阿金库特,说道: “ 那么就让这次英国的辉煌胜利作为 ‘ 阿金库特战役 ' 载入史册吧。 ”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87] [/align]
[color=#ff3366]5. 后话 [/color]
阿金库特战役以后,法国已经无力再战,查理六世于 1420 年签署特洛耶条约 (Treaty of Troyes) ,承认英王亨利五世为他的合法继承人。次年亨利迎娶凯瑟琳公主,正式取得法国王族身份,这样查理六世死后,英法两国将实现合并。很多法国封建领主拒绝这个条约,理由是法王查理精神失常,签约无效,他们几年后在圣女贞德的带领下起兵反击英军。亨利未能实现登上法国王位的梦想, 1422 年在法国南部征战时感染痢疾去世,时年35 岁。仅仅两个月以后,法王查理六世去世。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88] [/align]
虽然扬威阿金库特,英长弓却是江河日下了。十五世纪中期开始,火QI逐渐在欧洲流行,威力也越来越大。 1453 年英法百年战的谢幕战加斯蒂庸战役 ,法军推出300多门炮,将冲来的英军骑兵打成碎片。
此后欧各国纷纷换装熗炮,熗兵和长矛兵的混编方阵大行其道。英极力保持长弓传统,这样做无可厚非,因为直到400年后,膛XIAN熗出现前,滑TANG熗的射速和准确性都不及弓箭。 1569 年英ZF甚至颁布FA令,禁ZHI长弓手学习使用火QI。 1577 年英ZF总结长弓衰落的原因,认为 “ 人们一旦看到火QI的威力,就误以为弓箭毫无用处了。 ”
然而欧洲火QI的反战势不可当,与时JU进才是生存之道。终于在 1589 年,英取消了长弓兵种,着手将弓手训练成为熗兵。长弓这才退出历史舞台。
中世纪的箭尾通常有三片羽毛,最受欢迎的灰鹅羽毛,因为它们坚韧耐用,而且便宜。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91][/align]
长弓的箭亦是特制,箭头铁铸,可以轻易贯穿骑兵的胸甲。对不同的目标形状有所不同:尖利的锥子(左起1)可以刺穿装甲部队的头盔;鱼钩箭头(左起2、3、4、5)可以防止被射中者轻易甩脱箭。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92] [/align]
[color=#ff3366]150磅英国战弓的弹道测试数据当中的关键内容[/color]
这个数据是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使用多普勒雷达采集的。
均以最大射程测量
53.6g箭 初速64.3m/s 动能111J 弹道末端48.9m/s 64.1J 实际射程在312m~328m之间
末端能量剩余58%
95.9g箭 初速53.0m/s 动能134J 弹道末端 44.9m/s 89.9J 实际射程228m~249m之间
末端能量剩余67%
还有其他很多数据,上面这俩是最核心的。 115g箭的测试没有在这个表里面。Robert Hardy提到是约150J初始动能。
上面那个测试数据有很重要一点,就是人工施射的。手撒放要比机械撒放能量损耗大。
通常其他测试测速多是机械撒放。如果要比较的话,得注意这一点。
但是这一测试的数据可以代表实用效果。
如果把现在射箭爱好者所用的英国长弓统计一下,就会发现,占大多数的,还是拉力35磅~70磅之间的维多利亚式靶弓。
中世纪战弓的弓形和维多利亚式靶弓有很大区别。但现在习惯上,也不把具备战弓弓形的90磅以下的弓称作战弓,目前大家认可的是90磅以上可称为战弓。
爱好者射战弓的拉力主要集中在100~130磅之间。高于135磅的都是水平很高的。
其实现在玩英长普遍追求90磅以上的拉力这一风气,也是在对Mary Rose弓的研究,平均拉力约在140~150磅这一观点被普遍接受以后。在90年代以前,玩的拉力都不超过90磅。
实际上,其他弓种的玩家并没有英国战弓玩家那么容易执迷于大威力。
英国战弓的玩家多数是希望亲身实践和传承其在战场上近乎传奇的荣光。
而英国战弓在战场上体现出来的有效作用是以大拉力为基础的。英国战弓本身几乎是石器时代的技术。所以才说,长弓本身只是简单甚至简陋的武器,不普通的是使用长弓的人。
如果说古代英国战弓的拉力显得比较高,应该说这和其全民自幼练习射箭的制度是密切相关的。我现在对英国弓箭手遗骨的研究很感兴趣,现在正在读相关的书。主要相关资料有两本,一本是研究Mary Rose上出土的遗骨。另外一本是研究Towton战场墓地出土的遗骨。
在英国全民射箭的体制之下,参军打仗的弓箭手,实际上就都是选拔出来的上等弓箭手了。
如果要战争规模特大,那么好多低水平的也要被赶鸭子上架。比如Towton战场,作为英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内会战。有一把相传是从战场上传下来的弓,其拉力约在90磅左右。而Mary Rose弓基本上最低的也就100磅。
体力的话,因为全都是自幼系统地练习,所以英国那边体质可能算不错。Towton战场研究的观点说,这些士兵平均身高在172,身体强壮,体格接近现代的运动员。营养条件较好。且因为没有摄入过多甜食,龋齿的出现几率很低,身体状况可能要比一些贵族还要好。有接近一半的士兵年龄在40~50之间。
英国箭头多数通用箭头硬度在350VHN~400VHN之间。Type16穿甲箭头明确的硬度数据还没有,不过知道其结构为钢铁复合结构,刃口含炭量0.35%左右,经过淬火和回火。其实如果单就穿甲效果本身而言,结合理想的材料,以及足够的箭头重量我觉着那种三棱刺刀形式的箭头效能最高。
英国箭头里面就是最后期的Tudor Bodkin.
但实际上当时的材料应该支持不了箭头采用这么尖利的外形还有足够的强度穿甲。
真正挑大梁的还是标准的Type16。从结构上可以看出,整体强度,重量,以及穿透后的切割杀伤效力都会比较理想。唯一的缺点就是能量还不够集中。但在当时的条件下着基本也是最优选择了。起码可以确保穿透四肢的防护后能有效削弱对手的战斗力。实际上四肢被这中箭头击中的话,对人的行动能力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color=#ff3366]1595年英格兰“终止长弓法令”与16世纪火熗-弓弩之争的讨论1. T.N. 杜普伊对于火熗与弓弩优劣的论述. [/color]
关于长弓和火熗兵优劣的讨论,我所看过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汉译本的“武器和战争的演变”(作者:T.N. 杜普伊)的论述,除此之外,其他的作品或者讨论,无非是重复,论证,或者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其观点。
“早期的火熗命中率低,射程短,射击速率慢而且使用起来极不灵便。表一列举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各种兵器的相对杀伤力。从表中可以看出早期火熗的杀伤力实际上还不如同时代的长弓和十字弓。但是,火熗的使用比较简便,步兵经过短时间的训练便可很快掌握,相反,要有效地使用十字弓,就得经过几个月时间的练习,而要真正精通则需数年时间的刻苦训练。”
相应的,T.N. 杜普伊给出了兵器的“理论杀伤力指数”,根据兵器的射程,发射速率,精度,可靠性等,总结出来当时各种,弓弩和火熗的理论杀伤力指数如下:
普通弓:21
长弓:36
十字弓:33
火绳熗(16世纪):10
17世纪滑膛熗:19
18世纪燧发熗:43
作为“战争技术分析派”的泰山北斗级人物,T.N. 杜普伊这些数据无疑有相当价值。其中可以看出16世纪的火绳熗和17世纪滑膛熗的“理论杀伤指数”都低于弓弩,然而在16世纪,西班牙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这些欧洲主要军事强国都基本完成了火熗取代弓弩的转变。对此杜普伊的解释是“火熗的使用比较简便”。
要更详细的了解当时的情况,我们可以参考16世纪的指挥官和统治者们决定用火熗取代弓弩所考虑的问题。这个取代过程长达百年,其中战乱不断,参战国往往对于火熗和弓弩各有侧重,可以用实战来检验各种兵器的优劣。比如意大利战争(1495-1525)之初,法国虽然拥有欧洲最强的炮兵,并且在人类历史上首创了使用野战炮兵和以野战炮兵决定胜负的先例,其单兵射击武器却是Crossbow(十字弓,即为弩)。在同以火绳熗为主力的西班牙军队几番较量后,很快走上了火熗取代弓弩的道路,毫无疑问是对实战经验分析的结果。在这里,笔者打算以火熗取代长弓作为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color=#ff3366]长弓在冷兵器单兵射击兵器中的地位以及选择的理由 [/color]
选择长弓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它是冷兵器时代威力最大的单兵射击兵器(或者至少也是其中之一)。以弓箭手脊柱变形为代价,长弓实现了近似于强弩的射程,5倍于强弩的射速,在加上传说中长弓手“连射三箭,分走高中低弹道,同时击中同一目标的”达标精度。在欧洲战争舞台上,长弓的威名压过了其他三种主要单兵射击兵器,即Crossbow, Arbalest, 和Composite bow。 其中Crossbow(十字弓)以腰腿力开弓,更重型的Arbalest则使用了类似于弩炮的绞盘-棘轮开弓器。实际上很多时候Crossbow, Arbalest可以通用,这可能跟capstan(绞盘) -ratchet wheel(棘轮)开弓器可以拆卸有关,力量不够的人用绞盘慢慢开弓,力量足够的人直接用腰力开弓。Composite bow (复合弓)可以土耳其大型复合弓为代表,现代研究表明其与蒙古复合弓有近似的形制和威力,实际上这两者具有亲缘关系。(这里是引用作者观点)
作为威震欧洲三百年的英格兰民族骄傲,支持长弓反对使用火绳熗的自然也不少。在文艺复兴的大背景下,长弓派和火绳熗派双方在公开场合和出版物中进行了大量争鸣和辩论。火绳熗派要想淘汰长弓,不但要说服对手,更麻烦得是要让并不那么懂军事的国会明白自己的观点方能取胜。而上面的“终止长弓法令”,就是这场大辩论的最终结果。而其中最精彩的一个桥段,就是长弓派代表人物Sir John Smyth与其对手Humphrey Barwyck之间的经典之战,特别是看到Humphrey Barwyck的逐条反驳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16世纪的军事家们对两种兵器的看法。作者本想全文翻译,由于本人的翻译水平有限,决定原文贴出,并附上极烂的翻译。之后笔者会对其中观点作一定的讨论。以下内容来源于Sir Charles Oman, A History of the Art of War in Sixteen Century。 首先是Sir John Smyth的长弓六大优势:
1. The trained archer takes a better aim than the arquebusier --- who can only shoot accurately at very close range---point-blank---while a good bowman can hit accurately at 150 or 200 yards---distance at which the arquebusier can only fire wildly at anything over 100 yards.
经过训练的长弓兵命中精度要比火绳熗兵要高,火绳熗只能近距离平射的, 而一个弓箭手则可以精确的射中150到200码外的目标,火绳熗兵呢, 只能不精确的射击100码左右的目标
2. The bow is a simple weapon—firearms very complicated things, which can get out of order in many ways; the piece clogs and fouls easily, is liable to breakage, and can only be repaired by a skilled gunsmith. Wet weather spoils the powder, windy weather blows out the match, or sends its sparks flying among the powder of horns or bandoliers.
长弓是一种简单的武器,火绳熗则是一样十分复杂的东西,一样在很多情况下失灵的东西,很容易因为发射后的残渣赌塞,很容易损坏,而且只能由专业的军械技工维修。在风大潮湿的情况下无法使用。
3. In the excitement of battle all but the oldest and steadiest troops are liable to mishandle their weapons. One man, in his haste forgets the wadding between powder and ball, anther the wadding to keep the ball down. Smyth has seen bullets trickle out of the mouth of a caliver, for want of wadding, when the soldier was holding it with the muzzle depressed. “This is why when musketeers of a raw sort shoot point-blank at whole battalions, sometimes only few are seen to fall”
在紧张的战役中,纵使精练的老兵也很容易不适当的使用他们的火绳熗,例如忘记在火药和弹丸之间填装wadding(用于炮塞或弹塞的物体),或者忘记了把弹丸塞紧。我就曾经在一场战役中看见过子弹从熗口中流出来,原因是忘记把弹丸塞紧。这就是为什么你看见两派士兵在很近的距离对射,但是却只看见很少的人倒下。
4. Arquebusiers can only stand two deep, archers are effective even six deep, when the rear ranks shoot with a high trajectory.
火绳熗兵只能站两列,而长弓兵则更有效率因为他能有六列的纵深,只要后面的人使用抛射。
5. The arquebus is a very heavy weapon compared with the bow, and tires out soldiers on the march; their aims grow unsteady after half an hour’s rapid firing.
火绳熗是很笨重的武器,使士兵在行军途中很容易疲劳,而且他们的射击精度很不稳定,纵使只经过了半个小时。
6. Most of all important is the old and effective argument on rapidity of discharge. A bowman can let off six aimed shots in a minute, an arquebusier only one in two or three minutes, when he has gone through all his manual exercise carefully.
更重要的是一个长弓兵可以在一分钟发射6箭,而火绳熗兵呢,两道三分钟才一发。
[color=#ff3366]接下来,是Humphrey Barwyck的逐条反驳:[/color]
1. Archers are no longer accurate shooters at long ranges---their art is much decayed.
长弓兵已经不是像以前那样能那么精确的射中远距离的目标了。
2. If bad weather is pernicious to firearms, it is no less so to bows. Rain makes bowstrings slacks, and after a march in the wet arrow—feathers flake off.
假如说坏的天气对火绳熗有影响,但是它对长弓的影响也不低,下雨使到弓弦松弛,而且箭羽也会脱落。
3. Archers can be as nervous in battle as arquebusiers. Barwyck has seen them, when excited, fail to draw the arro to the head, and shoot wildly without aim, in order to let off as many shafts per minute as possible.
而且在紧张的战役中,长弓兵同样会紧张,Barwyck就乘机看见过他们毫无目的的乱射。
4. When archers stand more than two deep, the rear ranks are taking no real aim, but only shooting at hazard into the air.
当长弓兵战的超过两列侯,他们也不过是向天空乱射,根本就没有瞄准。
5. The bowman is dependent for real efficiency on his bodily strength much more than the arquebusier. “If he have not his three meals a day, as is his custom at home, nor lies warm at nights, he presently waxes benumbed and feeble, and cannot draw so as to shoot long
弓箭手的好坏在于他们的身体素质,而火绳熗熗兵没有这限制,假如他们的吃不饱,或者不适应新环境,晚上睡不好,他们就不能很好的射箭了,而火熗兵基本不受这影响。
6. The improvement of firearms, and the practice of constant drill, is making old soldiers capable of discharging many more shots in a fixed time than was possible a few years back. They can now shoot off forty times in an hour, and the rate will continue.
而且一个火绳熗兵经过好的训练后,就可以有很高的射击速度,现在他们已经能一小时能打四十发子弹了,而且这还在改善之中。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和第六条是长弓的主要优势,即精度和射速。对此,Barwyck在第一条反驳中就已经指出长弓手需要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理论上的精度,而在当时的长弓兵基本上达不到这个水平,原因另外一位斑竹的贴已经说了。相反,火熗兵更加容易训练,对使用者的身高,力量都没有特别要求。对此当时英格兰名将Sir Roger Williams给予了更明确的说明,这位将军说他“宁可带领500名训练良好火熗手而不是1500名长弓手上战场”,因为“现在的长弓手水平参差不齐,5000人中里面大约只会有1500人能够shoot strong shoots”。第二第三条非常精彩,可以说Baywyck将对手的观点完全驳倒。第四条则是Baywyck一定程度上的诡辩,假如不是抛射的话,怎么的发挥长弓的威力呢?
最重要的是第五条,因为它揭示了一个被许多人忽视的地方:长弓手(实际上包括所有的弓弩手)的能量来源是自身体力,人的体力有很大局限性,不但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且在战场上的持续战斗能力也不足。而火熗的能量来源是火药的化学能,不但对于射手体力要求和能量消耗都小的多,而且有更大的上升空间。Barwyck第六条中关于将眼光放长远的说法是有其道理的。这点上Sir Roger Williams也指出在经过三个月的冬季战役(或者比较寒冷的秋季或春季)之后,“not one archer in ten can keep up his proper bodily strength。Few or none of these will then do any great hurt at twelve or fourteen scores”(十个长弓兵当中没有一个能保持很好的状态,基本上没有人能射出有杀伤力的箭)。而火熗手们“will shoot as ever if the soldier has strength enough to touch off his piece”。(但是火熗兵仍然能照常发射,只要部室连按钩把德力气都没有的话)
际上这个依靠体力这个能量来源也是弓弩威力的主要限制。以腰力开弓的东方弩以及西方的十字弓,最大的张力都以人类腰或者腿力量为限制。要想更大的威力就必须要使用绞盘-棘轮等机械工具,代价是开弓时间延长或者开弓的人数增加。另外一方面,在进行一定射击的体力消耗后,就会影响接下来的战斗(不论肉搏或者射击)。总之人力一定时间里面能做的功有其限制,要想在一方面获得好处,其他方面就要付出代价。就算少数猛将能力开强弓,意义也并不大(别和我说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color=#ff3366]长弓穿甲能力的分析[/color]
欧洲冶炼技术革新对于装甲技术也是让长弓推出战争舞台的原因。在下面的战役中,也可以看出长弓的效果已经在慢慢下降了。在这里,只为了讨论长弓对不同时期铠甲的杀伤效果,具体的过程就不详细说了。
[color=#ff3366]1298年Falkirk战役[/color]
参战双方,苏格兰军队指挥官为William Wallace, 兵力为500骑兵,8000长矛手和1500弓箭手。英格兰军队指挥官为King Edward I,兵力为2250骑兵(重骑兵和100骑马十字弓手),5500长弓手,7000长矛手和400十字弓手。长弓的主要目标是苏格兰长矛手,装备12-14英尺的长矛,排成密集方阵(Schiltrons)。除极少数装备锁子甲以外,其它都只有简陋的护甲,甚至没有护甲,防御力非常低。长弓的战果卓著,在长弓的打击下,苏格兰长矛手损失惨重,“They fell like blossoms in an orchard when the fruit has ripened”(这句话我不知道怎么翻译了)。最终,严密的苏格兰长矛方阵被射的千疮百孔并在英军骑兵的打击下崩溃。
[color=#ff3366]1346年Crecy战役[/color]
长弓在开始的对射中击败了热那亚十字弓手,之后的主要对手是身披锁子甲(mail armor)的法国重骑兵。法国骑兵的战马多数不披甲。实战结果表明,长弓仍然能穿透锁子甲,但是对于战马的杀伤要大的多,以至于很多的法军战马不受控制,不肯前进。如Jean le Bel 所述“The arrows of the English were directed with such marvelous skill at the horsemen that their mounts refused to advance a step”。在这一次的战役中,长弓始终是胜败的关键
[color=#ff3366]1415年Agincourt战役[/color]
70年后,长弓再次遭遇法国军队,这次铠甲发生了变化。称雄欧洲上千年的锁子甲(mail armor)开始让位于更加坚固更加轻便(同等防御下)的板甲。长弓的第一个对手是装备板甲(plate armor)乘马冲锋的法国骑士,包括Willian of Saveuse的150骑兵,St Remy的300骑兵和Clignet de Brebant的160骑兵。这场在泥泞土地上的冲锋非常艰难,据Remy的描述,Willian of Saveuse鼓励他的骑士们直接冲撞英国弓箭手面前的木桩,因为土地很软,许多木桩倒地,他手下那150个骑士死了三个外,其他都撤退了,死亡者包括指挥官Willian of Saveuse。这时候“The English bowmen began to shoot at their now-retreating enemy, maddening the horse with arrow wound”。不论这段混乱描述的真相如何,我们至少可以发现,没有任何身披重凯的法国骑士遭到长弓惨重杀伤的纪录。实际上直到Willian的150骑士冲到长弓手的木桩前,居然一个人都没有倒下(冲撞木桩的时候倒下3个),不过他们撤退的时候,战马倒成为了牺牲品,但是战马的盔甲怎么也不能和骑士的比吧。
之后长弓的对手是大约8000下马的法国骑士,全部装备板甲。没有长弓对于法国骑士造成严重杀伤的纪录,倒是有记载说前进中的法国骑士被“The arrow storm forced every man to keep his head down for fear that a shaft might penetrate the eye slits in his helmet”。很明显,因为眼孔部位的护甲比较弱,所以骑士才会低着头前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时的盔甲已经能抵御长弓的射击勒。虽然有学者认为在进入近距离以后,英国人装备的bodkin箭头可以击穿法国骑士的板甲。不过笔者看到过英国爱丁堡大学根据Agincourt现场发掘的箭头和板甲零件金相分析后复制品的试验,结论是即使bodkin也不能击穿2毫米的板甲,实际上,箭头撞击后直接弯曲或者折断了。当然板甲不同部位的厚度不同,2毫米是最重要的胸腹部正面防御。无论如何,说长弓对于1415年板甲的效果极其有限是没有问题的。
[color=#ff3366]1513年Flodden 战役[/color]
在这场战役之前,打算先非常简略的介绍一下16世纪的战争。15世纪和17世纪的战争为人们熟知,比如15世纪的百年战争和17世纪瑞典古斯塔夫称雄的三十年战争。两者的区别如此的明显,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形式。这个巨大转变是在16世纪完成的。16世纪最大的一场战争是1494年到1559年,以意大利战争为起始的the great war。以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以及都泽王朝的英格兰为一方,以强大而执著的法国加上后来事实上的盟友奥斯曼土耳其为另一方,这是自罗马帝国灭亡后1000年中第一场席卷欧洲的争霸之战。之后这类战争就一直没有停止,包括人们熟知的30年战争,7年战争,拿破仑战争直到两次大战。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93] [/align]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6194]
[attachment=11336195]
[attachment=11336196]
[/align]
实际上,长弓对于奥地利,意大利与西班牙人并不是陌生的,上述国家的贵族们也经常使用长弓狩猎,比赛,看这部《疯女胡安娜》,11分19秒时奥地利王子正在练习长弓。
[flash=314,256,0]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IxODMxMjg0/v.swf[/flash]
但是,他们只将长弓当做娱乐工具,却没有像英国一样将其作为武器,更没有组织正规的长弓大军
[/size][/td][/tr][/table][/color]
[/color][/size][/td][/tr][/table][/backcolor][/size]
[/td][/tr][/table][/backcolor]
[ 此贴被mylord在2010-11-03 15:4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