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名刹——少林寺资料
—
本帖被 灬千ヽ 执行加亮操作(2010-12-01)
—
[color=#FF00CC][size=3]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享有盛名,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民国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size][/color]
[attachment=11336897]
【少 林 发 展】
[color=#6633CC]
[size=3] 最初是东汉明帝的时候,明帝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梦见了金色的神人在宫里面飞来飞去,他们像金色的鸟儿飞来飞去,这一晚明帝的梦通体透明。第二天上朝,明帝就把这些说给臣子们听,大家有点不知所云,一个名叫郭毅的大臣立出来说,这金色的神人应该就是西方的佛。
这一天早朝最大的议程就是决定了派人前往印度寻求佛法。跟随汉朝大使从印度回来的是摄摩腾和竺法兰,还有一大批佛经佛像。印度僧人和佛经佛像是由白马驮来的,白马千里迢迢从一个古老国度把佛教带到了中国,佛教在另一片古老的土地生根发芽。
汉明帝于洛阳西雍门外建白马寺供二人译经。白马寺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座佛寺。唐朝诗僧灵澈的句子“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上一句说的是佛教初来乍到白马寺,下一句说的是佛教到三国年间在南方发扬光大。 在白马寺敲着木鱼的摄摩腾、竺法兰地抬起头来,悠然望见东南方有高山耸峙,烟云出于其间,于是奏请明帝,派人陪同他们去那里另寻清静之地再造僧刹。高僧一行有缘踏上了嵩岳福地。 太室山南麓有一狭长的山间谷地,林壑生凉,流泉成响。东面有两峰并立,其间空阙如门,当地人谓之嵩门。每逢中秋,山民们于暮色之中,焚香静坐,以待月出。须臾,一轮明月从嵩门间冉冉升起,银光泻于空谷,万籁凝于石崖。此景谓“嵩门待月”,乃嵩岳第一胜境。 二位高僧佛心为之所动,决定在这里“面南岭,建经台;倚北阜,筑讲堂;傍危峰,搭方丈;临浚流,立僧房”。寺成于东汉永平十四年,即公元71年,汉明帝敕名“东都大法王寺”,晚了白马寺三年,这也是中国第二座佛教寺院。
摄摩腾、竺法兰于这座中土宝刹“对千年之乔木,纳万代之芬芳”,神思静虑,译经布道。继永平十一年他们在白马寺完成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后,又于嵩山大法王陆续译出几种小乘佛教的早期经典。汉明帝笃信佛教。大法王寺建成后,由于嵩山地处京畿,往来方便,明帝及随从官员多次亲临道场,听经拜佛。明帝还下令,新任命的官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必须到大法王寺听经学法后方可上任。
佛教犹如一粒从西方飘来的种子,首先在嵩洛之间扎下了根。
东汉末年,大乘佛教传入嵩洛。“乘”是乘载,小乘佛教说的是自我解脱,崇拜的是罗汉,大乘佛教讲的是普渡众生,崇拜的是菩萨。除了目的有差异,修行的方式上,大乘也比较简便。随着大乘佛经传入,佛教的影响开始波及民间。三国时期,嵩洛间出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正式受戒出家的汉族僧人,他就是朱士行。出生于嵩山南麓颍川的朱士行,在嵩洛出家之后,以弘传佛教大法为己任,专心于佛教理论的研究。当时风行的大乘经典尚质简约,很多观点实际上没有讲清楚。他因此“誓志捐身,远求大本”,于魏甘露五年从嵩洛出发,开始他的西行壮举。在于阗,朱士行抄取了九十品《般若经》梵文本,于西晋太康三年遣弟子弗如檀等十人护送经卷回洛阳。十年之后,由精通梵汉两语的天竺僧人竺叔兰和学识渊博的西域僧人无罗叉两人译出,称《放光般若经》,共二十卷。 当《放光般若经》在汉地大为风行之时,朱士行仍在于阗,最后以八十岁高龄为求法而客死他乡。《梁高僧传》说他死时有异相,火化后,“薪尽火灭,尸犹能全”,后念诵咒语,骨架才散碎,其弟子们聚骨造塔以供养。北魏太和二十年,即公元496年,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寂静的山林中矗立起一座寺院,这便是日后声名显赫的少林寺。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落迹传教而兴建的。但少林寺的名扬天下,却缘于另一位印度高僧菩提达摩。
少林寺落成三十多年后,即北魏孝昌三年,菩提达摩不辞艰辛,从南天竺国渡海来到东土,开始了禅宗在中华大地上的传播。 人们说起禅宗时,往往会用一派“本地风光”来表达对禅宗的印象。佛教的文化渊源在印度,而禅宗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它的文化渊源在嵩山,在被誉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达摩首先到了金陵,一月之后来到永宁寺,只见那九级浮屠“金盘炫日,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自称活了一百五十岁,周游列国,没有见过如永宁寺这般精美的寺院,真是极尽佛的境界。于是,达摩口唱南无,合掌赞美不停,已经将心许与嵩洛。 离开永宁寺,达摩来到几十里外的嵩山少林寺,落迹于此,终日面壁。面壁似乎是一种追根穷源思来想去,也似乎是一种无言召唤和漫长等待。 这时候嵩山有位名叫神光的僧人,听说达摩大师住在少林寺,于是前往拜谒。达摩面壁端坐,不置可否。神光没有气馁。他暗自思忖:“古人求道,无不历尽艰难险阻,忍常人所不能忍。古人尚且如此,我有何德何能?当自勉励!”时置寒冬腊月,纷纷扬扬飘起漫天大雪。夜幕降临,神光仍在寺外站立不动,天明积雪已没过他的双膝。达摩这时才开口问道:“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泪流满面说道:“只愿和尚慈悲,为我传道。”达摩担心神光只是一时冲动,难以持久,略有迟疑。神光明白达摩心思,就取利刃自断左臂,置于达摩面前。达摩于是就留他在自己的身边,并为他取名慧可。少林寺内的立雪亭,便是为纪念慧可断臂求法的事迹而建。 达摩禅师以四卷《楞伽经》授予慧可,慧可就是日后禅宗在东土的第二代祖师,自此,禅宗在中国有了传法世系。
禅宗在其诞生地印度也没有成宗,却在传入嵩洛后,成为中国佛教延绵不断的主流宗派。禅宗流传久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教义和修行方法的简易性。教内传法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教条化、形式化的弊端,只重考据文字而不重把握精神,会丧失教义的灵魂。针对这种偏颇的倾向,禅宗提出了“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所谓“教外别传”,是指在教典以外别有一种教义的传授方法。禅宗的简易性,便体现在“见性成佛”的主张上。
禅是“静虑”,佛教称安静地深思为禅定。达摩提出一种新的禅定方法,否定了印度佛教那一套修行的阶梯层次和累世修行,主张人人都具有佛性也就是“本性”,人人都先天地具有成佛的智慧也就是“菩提”,人人都能够通过觉悟佛性而成为佛,尽管何时豁然大悟难以料定。众生之所以未能成佛,是因为对自身的本性没有觉悟。一旦“拨开迷雾见青天”,明心见性,自性就是佛,把佛变为举目常见的平常人。
禅宗传到唐代,六祖惠能提出顿悟的主张,连坐禅也免了,认为顿悟并不要求离开现实生活,“举足下足,长在道场,是心是情,同归性海”,“提水斫柴无非妙道”,在日常劳动生活中都可以顿悟成佛。少林功夫便起源于僧人的日常生活。相传跋陀的弟子慧光十二岁时,能在井栏上反踢毽子五百下。在井栏上踢毽子是很危险的,功夫不到家就可能跌落井中。少林功夫的许多招式都是僧人们受日常劳作,如挑水、扫地、打柴、烧火动作的启发加工提炼而成的。最高深的功夫其实也是最普通的功夫。
被誉为少林功夫之源的《易筋经》,记载的就是一种疏通人体经脉从而强筋壮骨的功夫。菩提达摩采用壁观的方法参禅,长期静坐,困倦是难免的,要时常起来活动筋骨。相传达摩走后,少林僧人在洞中发现了一个铁盒,盒上没有锁,却打不开。聪明的僧人用火一烤,铁盒便开了,原来铁盒被蜡封住,以防水汽侵蚀。铁盒中有两部书,一本是《易筋经》,另一本叫《洗髓经》,都是用梵文写的。当时,少林寺里真正懂梵文的只有二祖慧可。慧可把《易筋经》留在少林,自己拿着《洗髓经》去云游天下。寺中也有一些对梵文一知半解的僧人,你翻他译,依法修炼,以致后来少林功夫多如牛毛。后来,有位僧人带着《易筋经》去峨眉山,见到了天竺僧人般剌密谛。在般剌密谛的帮助下,《易筋经》才有了中文版。慧可云游归来,带回了他自己翻译的《洗髓经》。大家两相比较,才发现《易筋经》和《洗髓经》原来是一体的。自《易筋经》问世,少林僧人坐禅与习武已是密不可分了。 唐初,少林寺已拥有一支勇猛善战的僧兵队伍。武德年间,少林寺僧因助唐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李唐立国后,特许少林寺演练僧兵,可自立营盘,不戒酒肉,俗称“五荦和尚”。以后各朝代相沿成习。元朝初年,少林寺方丈富裕曾被武功盖世的元世祖忽必烈封为晋国公。嵩岳山林天生与佛有缘。隋文帝开皇20年,即公元600年,一代高僧玄奘于嵩山北麓缑氏镇陈河村悄然出生。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宗派纷纷创立,标新立异。玄奘遍学佛教传入中国的各家经论,发现了诸家之间的意见。这种分歧争论“凡数百年,率土怀疑,莫有匠决”,玄奘要来决断。他选择的也是朱士行西行求法的道路,想到印度求取《瑜伽师地论》来统一诸家异说。玄奘长途跋涉历尽艰辛,终于到达印度的佛学中心摩揭陀国王舍城的那烂陀寺,从主持人戒贤学习五年,成为精通五十部经论的十大德之一。唐贞观十九年,即公元645年,玄奘回到长安,夹道相迎者数十万,争相目睹唐僧风采。此后,玄奘历时十九年,共翻译佛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一卷。并完成地理学巨著《大唐西域记》。
因为玄奘,一些人想起了忽远忽近的暮鼓晨钟。他们和玄奘擦肩而过,又回头凝望。他们看到了唐朝飘逸的背影。少林寺在唐朝初年就扬名海内。少林寺和尚13人,在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助战解围,立下了汗马功劳。唐太宗李世民后来封昙宗和尚为大将军,并特别允许少林寺和尚练僧兵,开杀戒,吃酒肉。庙内有一块<<唐太宗赐少林寺主教碑>>,记述了这一段历史。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成驰名中外的大佛寺,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宋代,少林武术又有很大提高,寺僧多达2000余人。在明朝,少林寺到达鼎盛时期,从清朝开始衰落。
在少林寺西约300米的山脚下,有一塔林,这是唐以来少林寺历代住持僧的葬地,共250余座。这是我国最大的塔林。塔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大都有雕刻和题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少林寺内还保存了不少珍贵的文物。山门门额上悬挂的“少林寺”匾额,是清康熙皇帝亲笔书写的。山门后大甬道和东西小马道旁立有碑碣数十通,称为少林寺碑林。其中有两通碑刻是留学我国的日本禅僧撰写的。[/size][/color]
【少 林 戒 约】
[color=#6633CC][size=3]一、 习此技术者,以强健体魄为旨要,宜朝夕从事,不可随意作辍。
二、 宜深体佛门悲悯之怀,纵于技术精娴只可备以自卫,切戒呈血之私,有好勇斗狠之举,犯者与违反请规同罪。
三、 平时对待尊长,宜敬谨将事,勿得有违抗及傲慢之行为。
四、 对待侪辈须和顺温良,诚信勿欺,不得持强凌弱任意妄为。
五、 于挈锡游行之时,如与俗家相遇,宜以忍辱救世为主旨,不可轻显技术。
六、 凡属少林师法,不可逞惯相较,但偶尔遭遇,未知来历,顺先以左手作掌,上与眉齐,如系同派,顺以右掌,照式答之,则彼此相知,当互为援助以示同道之谊。
七、 饮酒食肉,为佛门之大戒,宜敬谨遵守,不可违反,盖以酒能夺志,肉可昏神也。
八、 女色男风,犯之必遭天谴,亦为佛门之所难容,凡吾禅宗弟子,宜乘为炯戒勿忽。
九、 凡俗家弟子,不可轻以技术相援,以免贻害于世,违佛氏之本旨,如深知其人,性情纯良,而又不强悍暴狠之行习者,始可一传衣钵,但饮酒淫欲之戒,顺使其人誓为谨守,勿得以一时之兴会而遽信其平生,此吾宗这第一要义,幸勿轻视之也。
十、 戒恃强争胜之心,及贪得自夸之习,世之以此自丧其身,而兼流毒于人者,不知凡几盖以技击之于人,其关系至为谨要,或炫技于一时,或务得于富室,因之生意外之波澜为禅门之贩类,贻羞当世,取倾祸找倾,昱岂先师创立此术之意也乎,凡在后学,宜切记之。[/size]
[/color]
【建 筑 风 格】
[attachment=11336898]
[color=#6633CC][size=3]少林寺建筑群主要包括三部分:常住院(即人们通称的少林寺)、塔林、初祖庵。少林寺主体为常住院,中轴线建筑共7进,由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第一进:山门,面阔3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门额悬康熙皇帝书题“少林寺”横匾。山门内塑有弥勒佛和韦驮像,山门左右各建单间硬山掖门。进山门中为甬道,两侧有马道,甬道边立唐、宋、元、明、清各代古碑30余通。第二进:天王殿,面阔5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绿色琉璃瓦顶,1986年重建。大雄宝殿左右两厢自南而北为钟楼(左)、鼓楼(右),还重建了紧那罗王殿(左)、六祖殿(右)、东西禅堂和僧院。六祖殿和西禅堂后为塔院,院内有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年建砖塔两座。第四进为法堂(藏经阁)。阁后地势突起,形成高台院落,为第五进方丈院,主室面阔5间,硬山式建筑,匾题“方丈”2字。院东、西两侧各建硬山寮房5间。第六进为立雪亭,此亭亦名达摩亭,相传是禅宗二祖慧可向初祖达摩求法的地方。面阔3间、进深3间,单檐庑殿顶,石柱上有明代题字,殿内悬乾隆题“雪印心珠”横匾,佛龛内供达摩铜像。东间有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铜钟1口。第七进为千佛殿,又名毗卢殿,面阔7间,硬山式建筑,创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檐下悬挂“西方圣人”匾,殿内明间佛龛中有铜铸毗卢像,东墙下供有明周王赠汉白玉“南无阿弥陀佛”1尊,东、西、北三壁绘“五百罗汉朝毗卢”大型壁画。此殿原来严重倾斜,1980年进行落架大修,东壁壁画全部揭取,后又重新复位。殿内地面上有48个武僧练功的站桩脚窝。大殿东厢为白衣殿,西厢为地藏殿。白衣殿(又名锤谱殿)面阔5间,硬山,出前廊,殿内佛龛中供铜铸白衣菩萨像。北墙绘16组拳术对打观武图,南墙绘持械格斗图,东墙被神龛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半部绘“十三棍僧救唐王”壁画,南半部绘“紧那罗王御红巾”壁画。大殿东北和东南壁角绘文殊、普贤二菩萨像等壁画,神龛两侧分别绘制降龙伏虎罗汉。地藏殿,建筑形式同白衣殿,殿内塑地藏王,北壁和南壁绘十地阎君画像,西壁绘二十四孝图。
[attachment=11336900]
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达摩洞、甘露台,西南有二祖庵,东北有广慧庵。少林寺周围还有同光禅师塔、法如禅师塔和法华禅师塔等古塔10余座,古碑多品。
1963年6月20日,由原河南省人委员会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塔林位于少林寺西约300米山脚下,是少林寺历代和尚的墓地。按照佛教的葬仪形式,寺僧圆寂后,佛徒根据其佛学修养、佛教地位、生前威望以及经济、佛徒多少等情况,建造不同等级的墓塔,以示功德。但也有些和尚建有身骨塔和衣钵塔。少林寺塔林是我国现有古塔数量最多的墓塔林,面积2.1万余平方米,现存自唐贞元七年(791年)至清嘉庆八年(1803年)之间的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砖石墓塔241座。其中唐代6座,五代1座,宋代2座,金代8座,元代44座,明代143座,清代14座,建年不详23座。塔的层级不同,一般为1至7级,高度都在15米以下,大都有塔铭和塔额。造型有四角、六角、柱体、锥体、瓶形、圆形等,种类繁多,制式多样,是综合研究我国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其中以唐贞元七年(791年)的法玩塔、宋宣和三年(1121年)的普通塔、金正隆二年(1157年)的西堂塔、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的中林塔、明万历八年(1580年)的坦然塔及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彼岸塔为代表作。
1996年12月,国务院公布少林寺塔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attachment=11336899]
初祖庵位于登封市少林寺西北2公里五乳峰下。宋宣和七年(1125年)为纪念达摩修建,占地约3000平方米。1984年维修,现有山门、大殿、2个小亭和千佛阁。
山门:面阔13.5米、进深4.6米。悬山式建筑,灰筒瓦盖顶,瓦棱脊,脊两端置大吻。门前后出厦,中部两柱之间置两扇实榻大门。
大殿:平面呈长方形。坐北朝南,面阔3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琉璃瓦剪边。根据殿内东间前金柱上端广东刘氏施柱的石刻题记可知,该殿建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后历代多次修葺,但主要构件仍为宋代原物。檐下置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斗拱,补间铺作施真昂。明间安板门两扇,两次间辟直棂方窗,前檐立4根八角形石柱,柱面浮雕海石榴、卷草、飞禽和伎乐等。殿内石柱4根,上面浮雕天王、盘龙和嫔迦等。殿上梁架为彻上明造,后金柱用移柱造。殿内明间置佛龛1座。大殿东、西、北三壁下部内外砌石护脚,刻云气、流水、龙、象、鱼、蚌、佛像、人物和建筑物等。大殿建在石砌高台上,前后青石踏道,大殿后壁辟门。殿内东西山墙和后墙壁均有彩色壁画,东山墙和后壁东面绘10幅壁画,为十三祖修法像;西山墙和后墙西南绘二十二祖至三十五祖修法像,各像均有题榜,记各祖法号、俗名、籍贯等。殿内个别拱眼壁上绘释迦说法像。殿中部亦有雕刻,各面多雕缠枝花卉,花卉之中雕麒麟、狮子、山水、古刹、海水、渡舟、小桥、流水、人物故事等。四角各雕1力士支撑。佛龛系木雕而成,上檐雕斗拱,龛内供达摩塑像,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的脱纱塑像侍立左右。初祖庵大殿是河南尚存最早木结构建筑之一,有重要的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
[attachment=11336901]
亭子:建于清代。位于大殿之后的台地上甬道两旁,2座形制相同,亭子呈方形,砖木结构,四阿顶。
千佛阁:是初祖庵最北一座建筑,面阔3间,进深3间,约110平方米,硬山式建筑,小灰瓦顶。前面有板门,方窗2个,门上方嵌石匾额,书“千佛阁”三字。
大殿外东南角有一株巨柏,相传系少林禅宗六祖慧能从广东带回亲手种植。殿房四周有石刻40余方,其中著名者有黄庭坚《达摩颂》、宋代蔡卞《达摩面壁之庵》及明成化二十年(1484)梵文《陀罗尼经》等。初祖庵后五乳峰中峰之顶下10米之山坡有达摩洞一处,此为天然石洞,传说是初祖达摩面壁九年之修行处。洞外有明万历甲辰(1604年)建的石牌坊一座,为二柱单间庑殿顶形式。檐下用四攒斗拱,南面额枋题“默玄处”,北面额枋题“东来肇迹”。
1996年12月25日,国务院公布初祖庵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ize][/color]
【少林功夫分类】
[color=#6633CC] [size=3]少林功夫的要旨是禅武合一。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的祖庭,禅宗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为要旨。在佛门眼中,参禅是正道,正宗少林功夫传人潘国静曰:拳勇一类乃是末技,僧众们不过是借练功习武达到收心敛性、屏虑入定的目的。同时也可收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效果!少林功夫是一项综合的武术体系,其中“禅”字是提高功夫的重要依据,因为禅”是“外不着想,内不动心” 少林六祖惠能在《坛经》上说:禅 乃梵文音译“禅那”,其意译为“弃恶”、“功德丛林”、“思维修”、“静虑”。由于上千年的积累和努力,少林功夫中的武与禅已经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少林功夫中的武,已经融化在了参禅之中。这是少林功夫与其他派系武术的不同之处。禅与武的优越之处,就是少林功夫已经形成人人可以演练的很具体的参禅程式。提倡武术禅的真正价值,就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禅程式。
1、拳术
源为武艺之源。少林派拳术有罗汉拳、小洪拳、大洪拳、老洪拳、少林五拳、五战拳、昭阳拳、连环拳、功力拳、潭腿、柔拳、六合拳、圆功拳、内功拳、太祖长拳、炮拳、地躺拳、少林拳、梅花拳、通背拳、观潮拳、金刚拳、七星拳、练步拳、醉八仙、猴拳、心意拳、长锤拳、五虎拳、伏虎拳、黑虎拳、大通臂、长关东拳、青龙出海拳、翻子拳、鹰爪拳等。
对练拳术有三合拳、咬手六合拳、开手六合拳、耳把六合拳、踢打六合拳、走马六合拳、十五合里外横炮、二十四炮、少林对拳、一百零八对拳、华拳对练、接潭腿等。
少林派拳术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利于实战,招招势势非打即防,没有花架子。在练习少林拳时,不受场地限制,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其风格主要体现一个“硬”字,攻防兼备,以攻击为主。拳势不强调外形的美观,只求技击的实用。步法进退灵活,敏捷,有冲拳一条线之说。在身段与出拳上,要求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进退出入,一切自如。步法要求稳固而灵活,眼法讲究以目视目,运气要气沉丹田。其动作迅如闪电,转似轮旋,站如钉立,跳似轻飞。少林拳分南北两派,南派重拳,北派重腿,每派还分许多小派。
2、棍术
少林派棍术有猿猴棍、风火棍、齐眉棍、大杆子、旗门棍、小夜叉棍、大夜叉棍、少林棍、小梅花棍、云阳棍、劈山棍、阴手棍、阳手棍、五虎擒羊棍等。
对练棍术有排棍、穿梭棍、六合杆、破棍十二路等。
棍打一大片,一扫一劈全身着力。棍练起来呼呼生风,节奏生动,棍法密集,快速勇猛。它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克敌制胜,在历代抗敌御侮中,少林棍发挥过重要作用。
3、熗术
熗这古代兵器之王。少林派熗术有少林熗、五虎熗、夜战熗、提炉熗、拦门熗、金花双舌熗、担拦熗、十三熗、十八名熗、二十一名熗、二十四名熗、二十七名熗、三十一名暴花熗、三十六熗、四十八名熗、八十四熗、六门熗势、十熗架、六路花熗、秘授熗谱三十六点、豹花熗等。
对练熗术有熗对熗、对手熗、战熗、双刀对熗、六合熗、三十六熗破法对练、二十一名熗对刺等。
少林熗术有一条歌诀是:“身法秀如猫、扎熗如斗虎,熗扎一条线、熗出如射箭,收熗如捺虎、跳步如登山,压熗如按虎、挑熗如挑龙,两眼要高看、身法要自然,拦、拿、亢、点、崩、挑、拨,各种用法奥妙全。”
4、刀术
刀是历代重要兵器之一,其中大刀被誉为“百兵之帅”。“刀如猛虎、熗似蛟龙”,刀术的演练一招一式都要有威武、凛烈的气概。
少林的刀有春秋大刀、梅花刀、少林单刀、少林双刀、奋勇刀、纵扑刀、雪片刀、提炉大刀、抱月刀、劈山刀、少林一路大刀、二路大刀、六合单刀、座山刀、六路双刀、八路双刀、太祖卧龙刀、马门单刀、燕尾单刀、梅花双发刀、地堂双刀、滚堂刀、单刀长行刀、五虎少林追风刀等。
对练刀术有刀对刀、二合双刀、对劈单刀、对劈大刀、单刀进双刀等。刀的使用特点是缠头裹脑、翻转劈扫、撩挂云刺、托架抹挑等,并有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顶手,劈、撩、斩、刺似猛虎之说。
5、剑术
剑术矫健、优美、豪放,自古至今流传深远。
少林派剑术有达摩剑、乾坤剑、连环剑、太乙剑、二堂剑、五堂剑、龙形剑、飞龙剑、白猿剑、绨袍剑、刘玄德双剑、青锋剑、行龙剑、武林双剑等。
对练剑术有二堂剑、五堂剑对刺、少林剑对刺等。剑诀:“剑是青龙剑,走剑要平善,气要随剑行,两眼顾剑尖,气沉两足稳,身法须自然,剑行如飞燕,剑落如停风,剑收如花絮,剑刺如钢钉。”
6、其他兵器械类
少林武术器械有长的、短的、硬的、软的、带尖、带刺、带钩、带刃的,多种多样,古有十八般兵器之说,近计不易胜数。除上述刀、熗、剑、棍以外,还有三股叉(南方又称大钯)、方便铲、套三环、峨嵋刺、月牙铲、和戟镰、秀圈、方天画戟、双锤、大斧、双斧、三节棍、梢子棍、七节鞭、九节鞭、双鞭、刀里加鞭、绳标、虎头双钩、草镰、“五合草镰、六合战链”、戟头钩、梅花单拐、六合双拐、马牙刺、乌龟圈、双锏、日月狼牙乾坤圈、禅杖、大槊、风魔杖以及盾牌、弩等。
7、器械对练及器械拳术对练套路
空手夺刀、空手夺熗、单刀对熗、空手夺匕首、棍穿熗、草镰合熗、梢子棍合熗、刀对熗、双刀进熗、眉齐棍合熗、单拐进熗、双拐破熗、拐子合齐眉棍、虎头钩进熗、马牙刺合熗、乌龟圈合熗、套三环合熗、方便铲合熗、月牙铲破双熗、九节鞭对棍、钢鞭对九节鞭、月牙合熗、月牙合锏、三节棍进熗、方天画戟进熗、三英战吕布、空手夺刀熗、和戟链进熗、三股叉进熗、大刀封熗、三节棍破双熗、峨嵋刺进熗等。
8、技击散打
少林派技击散打有:闪战移身把、心意把、虎扑把、游龙飞步、丹凤朝阳、十字乱把、老君抱葫芦、仙人摘茄、叶底偷桃、脑后砍瓜、黑虎偷心、老猴搬枝、金丝缠法、应门铁扇子、拨步炮、少鬼攥熗等。
9、气功
气功是少林功夫的一大类,少林寺流传的气功有“易筋经”、“小武功”、“站桩功”、“益寿阴阳法”、“混元一气功”等。
10、软硬功夫
软硬功夫练法有多种,有卸骨法、擒拿法、点穴秘法、短打手法、各种用药法、救治法等[/size]。[/color]
附:我国有多少个少林寺?据北京出版的《少林寺资料集》统计,共十个。其中真的七个:登封 、太原、蓟州、长安、和林、洛阳、泉州各一。假的三个,分别在福州、山东和台湾。当然“功夫冠天下”的,是有康熙皇帝御笔书匾的河南嵩山的少林寺。
[attachment=11336897]
【少 林 发 展】
[color=#6633CC]
[size=3] 最初是东汉明帝的时候,明帝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梦见了金色的神人在宫里面飞来飞去,他们像金色的鸟儿飞来飞去,这一晚明帝的梦通体透明。第二天上朝,明帝就把这些说给臣子们听,大家有点不知所云,一个名叫郭毅的大臣立出来说,这金色的神人应该就是西方的佛。
这一天早朝最大的议程就是决定了派人前往印度寻求佛法。跟随汉朝大使从印度回来的是摄摩腾和竺法兰,还有一大批佛经佛像。印度僧人和佛经佛像是由白马驮来的,白马千里迢迢从一个古老国度把佛教带到了中国,佛教在另一片古老的土地生根发芽。
汉明帝于洛阳西雍门外建白马寺供二人译经。白马寺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座佛寺。唐朝诗僧灵澈的句子“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上一句说的是佛教初来乍到白马寺,下一句说的是佛教到三国年间在南方发扬光大。 在白马寺敲着木鱼的摄摩腾、竺法兰地抬起头来,悠然望见东南方有高山耸峙,烟云出于其间,于是奏请明帝,派人陪同他们去那里另寻清静之地再造僧刹。高僧一行有缘踏上了嵩岳福地。 太室山南麓有一狭长的山间谷地,林壑生凉,流泉成响。东面有两峰并立,其间空阙如门,当地人谓之嵩门。每逢中秋,山民们于暮色之中,焚香静坐,以待月出。须臾,一轮明月从嵩门间冉冉升起,银光泻于空谷,万籁凝于石崖。此景谓“嵩门待月”,乃嵩岳第一胜境。 二位高僧佛心为之所动,决定在这里“面南岭,建经台;倚北阜,筑讲堂;傍危峰,搭方丈;临浚流,立僧房”。寺成于东汉永平十四年,即公元71年,汉明帝敕名“东都大法王寺”,晚了白马寺三年,这也是中国第二座佛教寺院。
摄摩腾、竺法兰于这座中土宝刹“对千年之乔木,纳万代之芬芳”,神思静虑,译经布道。继永平十一年他们在白马寺完成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后,又于嵩山大法王陆续译出几种小乘佛教的早期经典。汉明帝笃信佛教。大法王寺建成后,由于嵩山地处京畿,往来方便,明帝及随从官员多次亲临道场,听经拜佛。明帝还下令,新任命的官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必须到大法王寺听经学法后方可上任。
佛教犹如一粒从西方飘来的种子,首先在嵩洛之间扎下了根。
东汉末年,大乘佛教传入嵩洛。“乘”是乘载,小乘佛教说的是自我解脱,崇拜的是罗汉,大乘佛教讲的是普渡众生,崇拜的是菩萨。除了目的有差异,修行的方式上,大乘也比较简便。随着大乘佛经传入,佛教的影响开始波及民间。三国时期,嵩洛间出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正式受戒出家的汉族僧人,他就是朱士行。出生于嵩山南麓颍川的朱士行,在嵩洛出家之后,以弘传佛教大法为己任,专心于佛教理论的研究。当时风行的大乘经典尚质简约,很多观点实际上没有讲清楚。他因此“誓志捐身,远求大本”,于魏甘露五年从嵩洛出发,开始他的西行壮举。在于阗,朱士行抄取了九十品《般若经》梵文本,于西晋太康三年遣弟子弗如檀等十人护送经卷回洛阳。十年之后,由精通梵汉两语的天竺僧人竺叔兰和学识渊博的西域僧人无罗叉两人译出,称《放光般若经》,共二十卷。 当《放光般若经》在汉地大为风行之时,朱士行仍在于阗,最后以八十岁高龄为求法而客死他乡。《梁高僧传》说他死时有异相,火化后,“薪尽火灭,尸犹能全”,后念诵咒语,骨架才散碎,其弟子们聚骨造塔以供养。北魏太和二十年,即公元496年,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寂静的山林中矗立起一座寺院,这便是日后声名显赫的少林寺。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落迹传教而兴建的。但少林寺的名扬天下,却缘于另一位印度高僧菩提达摩。
少林寺落成三十多年后,即北魏孝昌三年,菩提达摩不辞艰辛,从南天竺国渡海来到东土,开始了禅宗在中华大地上的传播。 人们说起禅宗时,往往会用一派“本地风光”来表达对禅宗的印象。佛教的文化渊源在印度,而禅宗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它的文化渊源在嵩山,在被誉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达摩首先到了金陵,一月之后来到永宁寺,只见那九级浮屠“金盘炫日,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自称活了一百五十岁,周游列国,没有见过如永宁寺这般精美的寺院,真是极尽佛的境界。于是,达摩口唱南无,合掌赞美不停,已经将心许与嵩洛。 离开永宁寺,达摩来到几十里外的嵩山少林寺,落迹于此,终日面壁。面壁似乎是一种追根穷源思来想去,也似乎是一种无言召唤和漫长等待。 这时候嵩山有位名叫神光的僧人,听说达摩大师住在少林寺,于是前往拜谒。达摩面壁端坐,不置可否。神光没有气馁。他暗自思忖:“古人求道,无不历尽艰难险阻,忍常人所不能忍。古人尚且如此,我有何德何能?当自勉励!”时置寒冬腊月,纷纷扬扬飘起漫天大雪。夜幕降临,神光仍在寺外站立不动,天明积雪已没过他的双膝。达摩这时才开口问道:“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泪流满面说道:“只愿和尚慈悲,为我传道。”达摩担心神光只是一时冲动,难以持久,略有迟疑。神光明白达摩心思,就取利刃自断左臂,置于达摩面前。达摩于是就留他在自己的身边,并为他取名慧可。少林寺内的立雪亭,便是为纪念慧可断臂求法的事迹而建。 达摩禅师以四卷《楞伽经》授予慧可,慧可就是日后禅宗在东土的第二代祖师,自此,禅宗在中国有了传法世系。
禅宗在其诞生地印度也没有成宗,却在传入嵩洛后,成为中国佛教延绵不断的主流宗派。禅宗流传久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教义和修行方法的简易性。教内传法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教条化、形式化的弊端,只重考据文字而不重把握精神,会丧失教义的灵魂。针对这种偏颇的倾向,禅宗提出了“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所谓“教外别传”,是指在教典以外别有一种教义的传授方法。禅宗的简易性,便体现在“见性成佛”的主张上。
禅是“静虑”,佛教称安静地深思为禅定。达摩提出一种新的禅定方法,否定了印度佛教那一套修行的阶梯层次和累世修行,主张人人都具有佛性也就是“本性”,人人都先天地具有成佛的智慧也就是“菩提”,人人都能够通过觉悟佛性而成为佛,尽管何时豁然大悟难以料定。众生之所以未能成佛,是因为对自身的本性没有觉悟。一旦“拨开迷雾见青天”,明心见性,自性就是佛,把佛变为举目常见的平常人。
禅宗传到唐代,六祖惠能提出顿悟的主张,连坐禅也免了,认为顿悟并不要求离开现实生活,“举足下足,长在道场,是心是情,同归性海”,“提水斫柴无非妙道”,在日常劳动生活中都可以顿悟成佛。少林功夫便起源于僧人的日常生活。相传跋陀的弟子慧光十二岁时,能在井栏上反踢毽子五百下。在井栏上踢毽子是很危险的,功夫不到家就可能跌落井中。少林功夫的许多招式都是僧人们受日常劳作,如挑水、扫地、打柴、烧火动作的启发加工提炼而成的。最高深的功夫其实也是最普通的功夫。
被誉为少林功夫之源的《易筋经》,记载的就是一种疏通人体经脉从而强筋壮骨的功夫。菩提达摩采用壁观的方法参禅,长期静坐,困倦是难免的,要时常起来活动筋骨。相传达摩走后,少林僧人在洞中发现了一个铁盒,盒上没有锁,却打不开。聪明的僧人用火一烤,铁盒便开了,原来铁盒被蜡封住,以防水汽侵蚀。铁盒中有两部书,一本是《易筋经》,另一本叫《洗髓经》,都是用梵文写的。当时,少林寺里真正懂梵文的只有二祖慧可。慧可把《易筋经》留在少林,自己拿着《洗髓经》去云游天下。寺中也有一些对梵文一知半解的僧人,你翻他译,依法修炼,以致后来少林功夫多如牛毛。后来,有位僧人带着《易筋经》去峨眉山,见到了天竺僧人般剌密谛。在般剌密谛的帮助下,《易筋经》才有了中文版。慧可云游归来,带回了他自己翻译的《洗髓经》。大家两相比较,才发现《易筋经》和《洗髓经》原来是一体的。自《易筋经》问世,少林僧人坐禅与习武已是密不可分了。 唐初,少林寺已拥有一支勇猛善战的僧兵队伍。武德年间,少林寺僧因助唐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李唐立国后,特许少林寺演练僧兵,可自立营盘,不戒酒肉,俗称“五荦和尚”。以后各朝代相沿成习。元朝初年,少林寺方丈富裕曾被武功盖世的元世祖忽必烈封为晋国公。嵩岳山林天生与佛有缘。隋文帝开皇20年,即公元600年,一代高僧玄奘于嵩山北麓缑氏镇陈河村悄然出生。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宗派纷纷创立,标新立异。玄奘遍学佛教传入中国的各家经论,发现了诸家之间的意见。这种分歧争论“凡数百年,率土怀疑,莫有匠决”,玄奘要来决断。他选择的也是朱士行西行求法的道路,想到印度求取《瑜伽师地论》来统一诸家异说。玄奘长途跋涉历尽艰辛,终于到达印度的佛学中心摩揭陀国王舍城的那烂陀寺,从主持人戒贤学习五年,成为精通五十部经论的十大德之一。唐贞观十九年,即公元645年,玄奘回到长安,夹道相迎者数十万,争相目睹唐僧风采。此后,玄奘历时十九年,共翻译佛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一卷。并完成地理学巨著《大唐西域记》。
因为玄奘,一些人想起了忽远忽近的暮鼓晨钟。他们和玄奘擦肩而过,又回头凝望。他们看到了唐朝飘逸的背影。少林寺在唐朝初年就扬名海内。少林寺和尚13人,在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助战解围,立下了汗马功劳。唐太宗李世民后来封昙宗和尚为大将军,并特别允许少林寺和尚练僧兵,开杀戒,吃酒肉。庙内有一块<<唐太宗赐少林寺主教碑>>,记述了这一段历史。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成驰名中外的大佛寺,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宋代,少林武术又有很大提高,寺僧多达2000余人。在明朝,少林寺到达鼎盛时期,从清朝开始衰落。
在少林寺西约300米的山脚下,有一塔林,这是唐以来少林寺历代住持僧的葬地,共250余座。这是我国最大的塔林。塔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大都有雕刻和题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少林寺内还保存了不少珍贵的文物。山门门额上悬挂的“少林寺”匾额,是清康熙皇帝亲笔书写的。山门后大甬道和东西小马道旁立有碑碣数十通,称为少林寺碑林。其中有两通碑刻是留学我国的日本禅僧撰写的。[/size][/color]
【少 林 戒 约】
[color=#6633CC][size=3]一、 习此技术者,以强健体魄为旨要,宜朝夕从事,不可随意作辍。
二、 宜深体佛门悲悯之怀,纵于技术精娴只可备以自卫,切戒呈血之私,有好勇斗狠之举,犯者与违反请规同罪。
三、 平时对待尊长,宜敬谨将事,勿得有违抗及傲慢之行为。
四、 对待侪辈须和顺温良,诚信勿欺,不得持强凌弱任意妄为。
五、 于挈锡游行之时,如与俗家相遇,宜以忍辱救世为主旨,不可轻显技术。
六、 凡属少林师法,不可逞惯相较,但偶尔遭遇,未知来历,顺先以左手作掌,上与眉齐,如系同派,顺以右掌,照式答之,则彼此相知,当互为援助以示同道之谊。
七、 饮酒食肉,为佛门之大戒,宜敬谨遵守,不可违反,盖以酒能夺志,肉可昏神也。
八、 女色男风,犯之必遭天谴,亦为佛门之所难容,凡吾禅宗弟子,宜乘为炯戒勿忽。
九、 凡俗家弟子,不可轻以技术相援,以免贻害于世,违佛氏之本旨,如深知其人,性情纯良,而又不强悍暴狠之行习者,始可一传衣钵,但饮酒淫欲之戒,顺使其人誓为谨守,勿得以一时之兴会而遽信其平生,此吾宗这第一要义,幸勿轻视之也。
十、 戒恃强争胜之心,及贪得自夸之习,世之以此自丧其身,而兼流毒于人者,不知凡几盖以技击之于人,其关系至为谨要,或炫技于一时,或务得于富室,因之生意外之波澜为禅门之贩类,贻羞当世,取倾祸找倾,昱岂先师创立此术之意也乎,凡在后学,宜切记之。[/size]
[/color]
【建 筑 风 格】
[attachment=11336898]
[color=#6633CC][size=3]少林寺建筑群主要包括三部分:常住院(即人们通称的少林寺)、塔林、初祖庵。少林寺主体为常住院,中轴线建筑共7进,由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第一进:山门,面阔3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门额悬康熙皇帝书题“少林寺”横匾。山门内塑有弥勒佛和韦驮像,山门左右各建单间硬山掖门。进山门中为甬道,两侧有马道,甬道边立唐、宋、元、明、清各代古碑30余通。第二进:天王殿,面阔5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绿色琉璃瓦顶,1986年重建。大雄宝殿左右两厢自南而北为钟楼(左)、鼓楼(右),还重建了紧那罗王殿(左)、六祖殿(右)、东西禅堂和僧院。六祖殿和西禅堂后为塔院,院内有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年建砖塔两座。第四进为法堂(藏经阁)。阁后地势突起,形成高台院落,为第五进方丈院,主室面阔5间,硬山式建筑,匾题“方丈”2字。院东、西两侧各建硬山寮房5间。第六进为立雪亭,此亭亦名达摩亭,相传是禅宗二祖慧可向初祖达摩求法的地方。面阔3间、进深3间,单檐庑殿顶,石柱上有明代题字,殿内悬乾隆题“雪印心珠”横匾,佛龛内供达摩铜像。东间有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铜钟1口。第七进为千佛殿,又名毗卢殿,面阔7间,硬山式建筑,创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檐下悬挂“西方圣人”匾,殿内明间佛龛中有铜铸毗卢像,东墙下供有明周王赠汉白玉“南无阿弥陀佛”1尊,东、西、北三壁绘“五百罗汉朝毗卢”大型壁画。此殿原来严重倾斜,1980年进行落架大修,东壁壁画全部揭取,后又重新复位。殿内地面上有48个武僧练功的站桩脚窝。大殿东厢为白衣殿,西厢为地藏殿。白衣殿(又名锤谱殿)面阔5间,硬山,出前廊,殿内佛龛中供铜铸白衣菩萨像。北墙绘16组拳术对打观武图,南墙绘持械格斗图,东墙被神龛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半部绘“十三棍僧救唐王”壁画,南半部绘“紧那罗王御红巾”壁画。大殿东北和东南壁角绘文殊、普贤二菩萨像等壁画,神龛两侧分别绘制降龙伏虎罗汉。地藏殿,建筑形式同白衣殿,殿内塑地藏王,北壁和南壁绘十地阎君画像,西壁绘二十四孝图。
[attachment=11336900]
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达摩洞、甘露台,西南有二祖庵,东北有广慧庵。少林寺周围还有同光禅师塔、法如禅师塔和法华禅师塔等古塔10余座,古碑多品。
1963年6月20日,由原河南省人委员会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塔林位于少林寺西约300米山脚下,是少林寺历代和尚的墓地。按照佛教的葬仪形式,寺僧圆寂后,佛徒根据其佛学修养、佛教地位、生前威望以及经济、佛徒多少等情况,建造不同等级的墓塔,以示功德。但也有些和尚建有身骨塔和衣钵塔。少林寺塔林是我国现有古塔数量最多的墓塔林,面积2.1万余平方米,现存自唐贞元七年(791年)至清嘉庆八年(1803年)之间的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砖石墓塔241座。其中唐代6座,五代1座,宋代2座,金代8座,元代44座,明代143座,清代14座,建年不详23座。塔的层级不同,一般为1至7级,高度都在15米以下,大都有塔铭和塔额。造型有四角、六角、柱体、锥体、瓶形、圆形等,种类繁多,制式多样,是综合研究我国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其中以唐贞元七年(791年)的法玩塔、宋宣和三年(1121年)的普通塔、金正隆二年(1157年)的西堂塔、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的中林塔、明万历八年(1580年)的坦然塔及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彼岸塔为代表作。
1996年12月,国务院公布少林寺塔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attachment=11336899]
初祖庵位于登封市少林寺西北2公里五乳峰下。宋宣和七年(1125年)为纪念达摩修建,占地约3000平方米。1984年维修,现有山门、大殿、2个小亭和千佛阁。
山门:面阔13.5米、进深4.6米。悬山式建筑,灰筒瓦盖顶,瓦棱脊,脊两端置大吻。门前后出厦,中部两柱之间置两扇实榻大门。
大殿:平面呈长方形。坐北朝南,面阔3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琉璃瓦剪边。根据殿内东间前金柱上端广东刘氏施柱的石刻题记可知,该殿建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后历代多次修葺,但主要构件仍为宋代原物。檐下置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斗拱,补间铺作施真昂。明间安板门两扇,两次间辟直棂方窗,前檐立4根八角形石柱,柱面浮雕海石榴、卷草、飞禽和伎乐等。殿内石柱4根,上面浮雕天王、盘龙和嫔迦等。殿上梁架为彻上明造,后金柱用移柱造。殿内明间置佛龛1座。大殿东、西、北三壁下部内外砌石护脚,刻云气、流水、龙、象、鱼、蚌、佛像、人物和建筑物等。大殿建在石砌高台上,前后青石踏道,大殿后壁辟门。殿内东西山墙和后墙壁均有彩色壁画,东山墙和后壁东面绘10幅壁画,为十三祖修法像;西山墙和后墙西南绘二十二祖至三十五祖修法像,各像均有题榜,记各祖法号、俗名、籍贯等。殿内个别拱眼壁上绘释迦说法像。殿中部亦有雕刻,各面多雕缠枝花卉,花卉之中雕麒麟、狮子、山水、古刹、海水、渡舟、小桥、流水、人物故事等。四角各雕1力士支撑。佛龛系木雕而成,上檐雕斗拱,龛内供达摩塑像,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的脱纱塑像侍立左右。初祖庵大殿是河南尚存最早木结构建筑之一,有重要的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
[attachment=11336901]
亭子:建于清代。位于大殿之后的台地上甬道两旁,2座形制相同,亭子呈方形,砖木结构,四阿顶。
千佛阁:是初祖庵最北一座建筑,面阔3间,进深3间,约110平方米,硬山式建筑,小灰瓦顶。前面有板门,方窗2个,门上方嵌石匾额,书“千佛阁”三字。
大殿外东南角有一株巨柏,相传系少林禅宗六祖慧能从广东带回亲手种植。殿房四周有石刻40余方,其中著名者有黄庭坚《达摩颂》、宋代蔡卞《达摩面壁之庵》及明成化二十年(1484)梵文《陀罗尼经》等。初祖庵后五乳峰中峰之顶下10米之山坡有达摩洞一处,此为天然石洞,传说是初祖达摩面壁九年之修行处。洞外有明万历甲辰(1604年)建的石牌坊一座,为二柱单间庑殿顶形式。檐下用四攒斗拱,南面额枋题“默玄处”,北面额枋题“东来肇迹”。
1996年12月25日,国务院公布初祖庵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ize][/color]
【少林功夫分类】
[color=#6633CC] [size=3]少林功夫的要旨是禅武合一。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的祖庭,禅宗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为要旨。在佛门眼中,参禅是正道,正宗少林功夫传人潘国静曰:拳勇一类乃是末技,僧众们不过是借练功习武达到收心敛性、屏虑入定的目的。同时也可收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效果!少林功夫是一项综合的武术体系,其中“禅”字是提高功夫的重要依据,因为禅”是“外不着想,内不动心” 少林六祖惠能在《坛经》上说:禅 乃梵文音译“禅那”,其意译为“弃恶”、“功德丛林”、“思维修”、“静虑”。由于上千年的积累和努力,少林功夫中的武与禅已经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少林功夫中的武,已经融化在了参禅之中。这是少林功夫与其他派系武术的不同之处。禅与武的优越之处,就是少林功夫已经形成人人可以演练的很具体的参禅程式。提倡武术禅的真正价值,就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禅程式。
1、拳术
源为武艺之源。少林派拳术有罗汉拳、小洪拳、大洪拳、老洪拳、少林五拳、五战拳、昭阳拳、连环拳、功力拳、潭腿、柔拳、六合拳、圆功拳、内功拳、太祖长拳、炮拳、地躺拳、少林拳、梅花拳、通背拳、观潮拳、金刚拳、七星拳、练步拳、醉八仙、猴拳、心意拳、长锤拳、五虎拳、伏虎拳、黑虎拳、大通臂、长关东拳、青龙出海拳、翻子拳、鹰爪拳等。
对练拳术有三合拳、咬手六合拳、开手六合拳、耳把六合拳、踢打六合拳、走马六合拳、十五合里外横炮、二十四炮、少林对拳、一百零八对拳、华拳对练、接潭腿等。
少林派拳术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利于实战,招招势势非打即防,没有花架子。在练习少林拳时,不受场地限制,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其风格主要体现一个“硬”字,攻防兼备,以攻击为主。拳势不强调外形的美观,只求技击的实用。步法进退灵活,敏捷,有冲拳一条线之说。在身段与出拳上,要求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进退出入,一切自如。步法要求稳固而灵活,眼法讲究以目视目,运气要气沉丹田。其动作迅如闪电,转似轮旋,站如钉立,跳似轻飞。少林拳分南北两派,南派重拳,北派重腿,每派还分许多小派。
2、棍术
少林派棍术有猿猴棍、风火棍、齐眉棍、大杆子、旗门棍、小夜叉棍、大夜叉棍、少林棍、小梅花棍、云阳棍、劈山棍、阴手棍、阳手棍、五虎擒羊棍等。
对练棍术有排棍、穿梭棍、六合杆、破棍十二路等。
棍打一大片,一扫一劈全身着力。棍练起来呼呼生风,节奏生动,棍法密集,快速勇猛。它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克敌制胜,在历代抗敌御侮中,少林棍发挥过重要作用。
3、熗术
熗这古代兵器之王。少林派熗术有少林熗、五虎熗、夜战熗、提炉熗、拦门熗、金花双舌熗、担拦熗、十三熗、十八名熗、二十一名熗、二十四名熗、二十七名熗、三十一名暴花熗、三十六熗、四十八名熗、八十四熗、六门熗势、十熗架、六路花熗、秘授熗谱三十六点、豹花熗等。
对练熗术有熗对熗、对手熗、战熗、双刀对熗、六合熗、三十六熗破法对练、二十一名熗对刺等。
少林熗术有一条歌诀是:“身法秀如猫、扎熗如斗虎,熗扎一条线、熗出如射箭,收熗如捺虎、跳步如登山,压熗如按虎、挑熗如挑龙,两眼要高看、身法要自然,拦、拿、亢、点、崩、挑、拨,各种用法奥妙全。”
4、刀术
刀是历代重要兵器之一,其中大刀被誉为“百兵之帅”。“刀如猛虎、熗似蛟龙”,刀术的演练一招一式都要有威武、凛烈的气概。
少林的刀有春秋大刀、梅花刀、少林单刀、少林双刀、奋勇刀、纵扑刀、雪片刀、提炉大刀、抱月刀、劈山刀、少林一路大刀、二路大刀、六合单刀、座山刀、六路双刀、八路双刀、太祖卧龙刀、马门单刀、燕尾单刀、梅花双发刀、地堂双刀、滚堂刀、单刀长行刀、五虎少林追风刀等。
对练刀术有刀对刀、二合双刀、对劈单刀、对劈大刀、单刀进双刀等。刀的使用特点是缠头裹脑、翻转劈扫、撩挂云刺、托架抹挑等,并有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顶手,劈、撩、斩、刺似猛虎之说。
5、剑术
剑术矫健、优美、豪放,自古至今流传深远。
少林派剑术有达摩剑、乾坤剑、连环剑、太乙剑、二堂剑、五堂剑、龙形剑、飞龙剑、白猿剑、绨袍剑、刘玄德双剑、青锋剑、行龙剑、武林双剑等。
对练剑术有二堂剑、五堂剑对刺、少林剑对刺等。剑诀:“剑是青龙剑,走剑要平善,气要随剑行,两眼顾剑尖,气沉两足稳,身法须自然,剑行如飞燕,剑落如停风,剑收如花絮,剑刺如钢钉。”
6、其他兵器械类
少林武术器械有长的、短的、硬的、软的、带尖、带刺、带钩、带刃的,多种多样,古有十八般兵器之说,近计不易胜数。除上述刀、熗、剑、棍以外,还有三股叉(南方又称大钯)、方便铲、套三环、峨嵋刺、月牙铲、和戟镰、秀圈、方天画戟、双锤、大斧、双斧、三节棍、梢子棍、七节鞭、九节鞭、双鞭、刀里加鞭、绳标、虎头双钩、草镰、“五合草镰、六合战链”、戟头钩、梅花单拐、六合双拐、马牙刺、乌龟圈、双锏、日月狼牙乾坤圈、禅杖、大槊、风魔杖以及盾牌、弩等。
7、器械对练及器械拳术对练套路
空手夺刀、空手夺熗、单刀对熗、空手夺匕首、棍穿熗、草镰合熗、梢子棍合熗、刀对熗、双刀进熗、眉齐棍合熗、单拐进熗、双拐破熗、拐子合齐眉棍、虎头钩进熗、马牙刺合熗、乌龟圈合熗、套三环合熗、方便铲合熗、月牙铲破双熗、九节鞭对棍、钢鞭对九节鞭、月牙合熗、月牙合锏、三节棍进熗、方天画戟进熗、三英战吕布、空手夺刀熗、和戟链进熗、三股叉进熗、大刀封熗、三节棍破双熗、峨嵋刺进熗等。
8、技击散打
少林派技击散打有:闪战移身把、心意把、虎扑把、游龙飞步、丹凤朝阳、十字乱把、老君抱葫芦、仙人摘茄、叶底偷桃、脑后砍瓜、黑虎偷心、老猴搬枝、金丝缠法、应门铁扇子、拨步炮、少鬼攥熗等。
9、气功
气功是少林功夫的一大类,少林寺流传的气功有“易筋经”、“小武功”、“站桩功”、“益寿阴阳法”、“混元一气功”等。
10、软硬功夫
软硬功夫练法有多种,有卸骨法、擒拿法、点穴秘法、短打手法、各种用药法、救治法等[/size]。[/color]
附:我国有多少个少林寺?据北京出版的《少林寺资料集》统计,共十个。其中真的七个:登封 、太原、蓟州、长安、和林、洛阳、泉州各一。假的三个,分别在福州、山东和台湾。当然“功夫冠天下”的,是有康熙皇帝御笔书匾的河南嵩山的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