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的简史
[attachment=11336910]
[color=#663300][color=#ff0000]形意拳[/color]是我国三大著名内家拳拳种之一。起始于[color=#ff0000]明末[/color],盛行于[color=#ff0000]晚清[/color],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历代名人辈出,影响极大,流传甚广。 [/color]
[color=#663300][/color]
[color=#663300] [attachment=11336911] [/color]
[color=#ff0000]形意拳[/color][color=#663300]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内容之一,经过历代传人不断钻研、实践、总结、提高,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各派拳法虽各有千秋,便其拳理却渊源颇深。讲究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意形二表,形意一体。通过对形与意的相互调节,内与外的相互作用来达到体用兼修的功效。形意拳的科学原理体现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它以冶炼操守、强健体魄、造福人类的宗旨,不仅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祛病延年之功效,而且具有富于实战的技击效果。在历史上,形意拳诸多武术前辈曾凭着精湛的技艺,谱写了一曲曲扶正祛邪,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歌。当前,形意拳术及其精神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日益普及和光大。
[/color]
[color=#663300]形意拳的起源和创始人关于形意拳的起源各有所传,其说不一。
影响较大的说法有[/color][color=#ff0000]两种[/color]:
[attachment=11336912]
[color=#663300]岳飞[/color]
[color=#663300] 一说为[color=#ff0000]南宋爱国名将岳飞[/color]所创。根据二十年代李剑秋先生编著的《形意拳初步》一书中援引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戴龙邦所著《心意六合拳谱》序言中说“余尝拟论为著,此心耿耿,易其有极,见岳武穆王拳谱,意即纯之粹,语亦明畅。急录之,以志余爱慕之诚…王(即岳飞)当童子之时,受业于师,名曰:‘意拳’,神妙莫测,盖以古未有之技也。王以后,金、元、明代鲜有其技…独姬公,名际可,字隆峰。生于明末清初,为蒲东诸冯人氏。访名师于终南山,得武穆王拳谱。后授于曹继武先生于秋蒲先生习武十年有二,技勇方成。”此序言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关于形意拳起源的最早资料。因此,后人均以此为据。由于岳飞是我国历代为人所敬仰的民族英雄,借岳飞之名有利于形意拳的广泛传播,亦合形意拳强种强国之宗旨。因此这种说法极易被广大武术家所接受,辗转流传至今。
[/color]
[attachment=11336913]
[color=#663300]达摩像[/color]
[color=#663300]另外一种为流传说法,即形意拳创自北魏时来我国传教的印度僧人[color=#ff0000]菩提达摩[/color]。在孙禄堂先生所著《形意拳学》及凌桂清先生所著《形意五行拳图说》两书中均持有此观点。书中说:“自达摩高僧来中国传教九年,于嵩山少林寺面壁坐化。后人慕名来,为纪念达摩传教精神,曾有诗云:‘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下功夫。’”而嵩山少林寺很早就流传着“心意拳术”,亦称“心意把”。而形意创即为“心意六合拳”。据黄新铭在《心意六合源法初探》一文中考证:“心意把”共有十二大势,十二种变化。这与文献中记载的“心意六合拳法”前后各六势是一致的。故先辈们以此著书立说,广为流传。
[/color] [attachment=11336914]
[color=#663300]姬隆峰[/color]
[color=#663300][color=#ff0000]姬隆峰[/color]应是[color=#ff0000]心意六合拳[/color]的创始人。据文献记载姬氏曾读书古寺。见雄鸡相争,悟其理,于是变熗法为拳法,这与姬氏后人所著《先祖际可传略》中“际可居少林寺十年,传艺多人”是吻合的,《姬氏族谱》也有姬隆峰传艺河南的记载。《心意六合拳谱》序文作者及以后序文作者均系河南人。何况此拳最初流传于河南。“心意把”应是“心意六合拳”的初期拳法。雍正十一年已修订 “心意六合拳谱”乾隆四十年有千佛殿脚窝可做物证,由此推断“心意把”当始于明末清初。[/color]
[attachment=11336915]
[color=#663300]李洛能[/color]
[color=#663300]形意拳是从心意六合拳衍化出的新拳种,创始人为[color=#ff0000]李洛能[/color]。李氏约在1840-1850年间到祁县戴家学拳,此时距戴龙邦作序时约晚一百年。据祁县人讲,李氏从师戴文勋的表弟郭维汉。从形意拳发展史上看,形意拳与心意六合拳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由于创立时代不同,基本拳架有异,也可以说形意拳是在心意六合拳的基础上创新而成的。[/color]
[color=#0000ff][b]形意拳术的发展变化[/b][/color]
[color=#663300]一、心意六合拳的[color=#ff0000]发展特点[/color] 据古拳谱记载:姬氏际可初创拳时,以“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向为拳”作为拳理。以“[color=#ff0000]六合[/color]”为法则,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会为外三合。统称“六合”。即以思维意识活动为诱导,使之作用于形体。使意(大脑思维和意识活动)、气(通过意念使经络系统发生变化)、力(形体配合之拳术运动)三者互为作用,逐步达到“六合”的高度协调统一,[color=#ff0000]内外兼修[/color]之目的,故称之为“心意六合拳”。其拳架为侧身弓箭步,要求头、肩、背、胯、后腿、后足斜成一线,头、前肩、前膝、前足要上下垂直,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其拳术动作表现为手打、肩打、胯打、足打、膝打、头打的用法。其拳法分为前六式后六式。前六式气柔。 每一式可变为十二式,最终十二式仍归于一式。其静功以站桩为主。
[color=#ff0000]曹继武[/color]先生根据姬氏所授“心法”及前后六式的拳法特点,取其精华归纳为五行、十二形练法。其十大形为:龙、虎、猴、马、鸡、熊、鹞、燕、鹰、蛇。以单式练法为主,每式既是桩功,又可单习。动作强调六合。其要领为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 [/color]
[color=#663300][/color]
[color=#663300] [attachment=11336916] [/color]
[color=#663300] 戴龙邦[/color]
戴龙邦先生根据心意六合拳的原理,结合自己的体会,创编了[color=#ff0000]五行拳[/color]:即劈拳、崩拳、钻拳、炮拳、横拳,依古代哲学思想五行学说为理论依据,内含[color=#ff0000]金、木、水、火、土[/color]生克变化之理,将十大形扩展为十二形,并增加了套路练习法。其拳术训练内容有:截、裹胯、挑顶、云领、出势、虎扑、起手、鹰捉、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练习戴氏拳法,要求神形一致,内外相合。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协调配合。其动作无手木圆、无势不圆,其练习程式由站而练,由慢而快,以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形成戴氏“心意六合拳”的特点。
二、形意拳的[color=#ff0000]发展和特点[/color] 形意拳术原于戴氏“心意六合拳”。[color=#ff0000]李飞羽[/color]先生、字熊然,尊称洛能,河北深县人,根据“[color=#ff0000]心意诚于内,肢体形于外[/color]”的道理,认为“心意近于理,心理作用于生理方是人之本途。”而拳术特点是由内与外的相互作用表现的。因引将心字改为形字而称形意拳。李先生根据拳术的原理原则及特点,反复实践,对形意拳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其将拳理发展为“练精化气,练气化神”,在练法上采用了以掌代拳;将基本拳架中的步法由侧身弓步改为“三七”步,即将重心移至后腿,比例为前三后七,形成了当今流行的和形意拳基本步法。这一改革克服了原拳法中步大不灵的弱点。李先生重新修定了十二形,并增加了新编套路和 对打套路,如:杂式锤、五形生克及安身炮等。 经过形意拳前辈们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钻研和创新,使形意拳术得以很好地继承和发展、充实、提高,成为中华武术的重 要流派之一。
[ 此贴被tomajin在2010-01-26 19:0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