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这种独特的治病方法,据大量古文献的记述和考古发掘中出土文物的研究,一般都认为起源于距今约10000年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其端倪甚至上朔到距今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砭石,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原始医疗工具,《说文解字》释“砭,以石刺病也”。只有在新石器到来以后,随着石器制作技术的进步,才有特定形状的医用砭石出现。它是先民们用来剖开痈肿,排脓放血,或用以剌激身体的一定部位以消除病痛的工具,是后世金属刀针的前身。
+
砭石
简介:石质,内蒙古呼和浩特大窑村出土。
+
砭石
简介:新石器时代。70年代初出土于河南淅川下王岗仰韶文化遗址。长7cm,宽3cm。尖端锋利,两侧有刃,先民们可用以放血、破痈、去腐肉。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
+
玛瑙石叶
简介:新石器时代。1964年出土于西安浐河西岸。长10cm,宽5cm。是仰韶时期先民们的生产工具,也可有用于破痈排脓。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
+
石刀
简介:新石器时代。内蒙古乌盟头道洼遗址出土。质地玛瑙,长约2cm。绿色一件,赭色两件,有锋刃,先民们可用于放血、破痈。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
+
砭镰
简介:商代。1973年河北藁城台西村第14号墓出土。石质。长20cm,最宽处5.4cm。置于一漆盒内。经考证系当时的医疗用具。
+
砭石
简介:商周。玉石质,最长6.2cm,最短1.7cm。现藏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
+
玉石针
简介:商周。最长18cm,最短2.5cm。现藏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
+
砭针
简介:战国时期。1978年在内蒙古达拉特旗树木召采集。铜质。长4.6cm,刃宽0.15cm。此针一端为针尖,腰呈三棱形;一端为半圆状刃。尖端用以刺病,刃端用以放血。这表明不仅医疗工具有了进步,而且人们已经懂得采用放血疗法治疗某些病症。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
骨类针具
+
骨针、骨锥、骨镞、骨笄
简介:新石器时代。骨质,生产和生活用具,亦可用于医疗。现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博物馆。
+
骨针(附针筒)
简介:新石器时代。距今5000多年,1980年内蒙古包头东郊出土。针最长10.5cm,最短3.8cm;针筒长15.3cm,用动物肢骨加工而成。疑为复制品。
+
骨针
简介:新石器时代。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出土。长分别为16cm,9.2cm。两者尖端锐利,针体光滑,尾部无孔。现藏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
+
骨针
简介:甘肃临洮县马家窑出土的骨针。
金属类针具
+
青铜针
简介:西周。陕西扶风齐家村出土。通长9.2cm,针体呈三棱形,末端尖锐,可以放血、刺病。现藏于宝鸡市周原博物馆。
+
金银医针
简介:西汉。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计金针4枚、银针6枚。四根金针完好,制作精致,针长在6.5~6.9cm,直径0.12~0.18cm,均比现在常用的医针粗。针柄略呈方形,约在其上中1/3交界处有一圆形孔,针体细长呈圆形,以针尖的形制来判断,可分为3种:三棱形的为锋针,用作放血;尖锐的为毫针,用作针灸;圆钝的为鍉针,用作点刺。银针残缺无法辨认。据研究,这批金银针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述形制相似,可以确认为早期针灸专用针。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
仿汉墓金针
简介:有毫针2枚、鍉针1枚和锋针1枚,由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仿制。
木制类针具
+
棒针(摘自《中国医学通史》)
简介:明代。江苏省江阴市夏颧墓出土,长5.7cm,以坚韧木料制成,表面光滑细腻,酷似骨针,系排脓用具。现藏于江阴市博物馆。
少数民族针具
+
蒙医放血刀
(摘自《中国医学通史》)
简介:清代。1978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采集,铜质,长8.3cm,是蒙医放血疗法所用的刀具。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
+
放血刀
(摘自《中国医学通史》)
简介: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征集,铜质,长11cm,传世品,藏医和蒙医放血疗法的主要用具。现藏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
针盒及针筒
+
木质插针筒
(摘自《中国医学通史》)
简介:木质,高2.6cm,长4cm。针筒正面阴刻隶书“祖传针筒”4字。现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
+
象牙针盒
(摘自《中国医学通史》)
简介:清代。高1.5cm,长10cm,宽2cm。外周阴刻山水人物图,填以墨色。现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
+

砭石
简介:石质,内蒙古呼和浩特大窑村出土。
+

砭石
简介:新石器时代。70年代初出土于河南淅川下王岗仰韶文化遗址。长7cm,宽3cm。尖端锋利,两侧有刃,先民们可用以放血、破痈、去腐肉。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
+

玛瑙石叶
简介:新石器时代。1964年出土于西安浐河西岸。长10cm,宽5cm。是仰韶时期先民们的生产工具,也可有用于破痈排脓。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
+

石刀
简介:新石器时代。内蒙古乌盟头道洼遗址出土。质地玛瑙,长约2cm。绿色一件,赭色两件,有锋刃,先民们可用于放血、破痈。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
+

砭镰
简介:商代。1973年河北藁城台西村第14号墓出土。石质。长20cm,最宽处5.4cm。置于一漆盒内。经考证系当时的医疗用具。
+

砭石
简介:商周。玉石质,最长6.2cm,最短1.7cm。现藏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
+

玉石针
简介:商周。最长18cm,最短2.5cm。现藏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
+

砭针
简介:战国时期。1978年在内蒙古达拉特旗树木召采集。铜质。长4.6cm,刃宽0.15cm。此针一端为针尖,腰呈三棱形;一端为半圆状刃。尖端用以刺病,刃端用以放血。这表明不仅医疗工具有了进步,而且人们已经懂得采用放血疗法治疗某些病症。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
骨类针具
+

骨针、骨锥、骨镞、骨笄
简介:新石器时代。骨质,生产和生活用具,亦可用于医疗。现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博物馆。
+

骨针(附针筒)
简介:新石器时代。距今5000多年,1980年内蒙古包头东郊出土。针最长10.5cm,最短3.8cm;针筒长15.3cm,用动物肢骨加工而成。疑为复制品。
+

骨针
简介:新石器时代。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出土。长分别为16cm,9.2cm。两者尖端锐利,针体光滑,尾部无孔。现藏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
+

骨针
简介:甘肃临洮县马家窑出土的骨针。
金属类针具
+

青铜针
简介:西周。陕西扶风齐家村出土。通长9.2cm,针体呈三棱形,末端尖锐,可以放血、刺病。现藏于宝鸡市周原博物馆。
+

金银医针
简介:西汉。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计金针4枚、银针6枚。四根金针完好,制作精致,针长在6.5~6.9cm,直径0.12~0.18cm,均比现在常用的医针粗。针柄略呈方形,约在其上中1/3交界处有一圆形孔,针体细长呈圆形,以针尖的形制来判断,可分为3种:三棱形的为锋针,用作放血;尖锐的为毫针,用作针灸;圆钝的为鍉针,用作点刺。银针残缺无法辨认。据研究,这批金银针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述形制相似,可以确认为早期针灸专用针。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

仿汉墓金针
简介:有毫针2枚、鍉针1枚和锋针1枚,由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仿制。
木制类针具
+

棒针(摘自《中国医学通史》)
简介:明代。江苏省江阴市夏颧墓出土,长5.7cm,以坚韧木料制成,表面光滑细腻,酷似骨针,系排脓用具。现藏于江阴市博物馆。
少数民族针具
+

蒙医放血刀
(摘自《中国医学通史》)
简介:清代。1978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采集,铜质,长8.3cm,是蒙医放血疗法所用的刀具。现藏于陕西医史博物馆。
+

放血刀
(摘自《中国医学通史》)
简介: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征集,铜质,长11cm,传世品,藏医和蒙医放血疗法的主要用具。现藏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
针盒及针筒
+

木质插针筒
(摘自《中国医学通史》)
简介:木质,高2.6cm,长4cm。针筒正面阴刻隶书“祖传针筒”4字。现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
+

象牙针盒
(摘自《中国医学通史》)
简介:清代。高1.5cm,长10cm,宽2cm。外周阴刻山水人物图,填以墨色。现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
[ 此贴被索索的猪在2009-11-04 01:0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