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禁忌
[table=500,#953734,#c00000,5][tr][td][table=500,#ffffff,#d99694,5][tr][td][align=center][table=200,#ff0000,#ffffff,5][tr][td][align=center][table=150,#ff0000,#ffffff,5][tr][td][color=#ffffff][b][align=center]1、颜色篇[/align][/b][/color][/td][/tr][/table][/align] [/td][/tr][/table][/align]
美洲国家对图案色彩的禁忌
[b]美国[/b]:
在美国,一般浅洁的颜色受人喜爱,如象牙色、浅绿色、浅蓝色、黄色、粉红色、浅黄褐色。在美国很难指出那些特别高级的色彩。很多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一、纯色系色彩比较受人欢迎;二、明亮、鲜艳的颜色比灰暗的颜色受人欢迎。
[b]加拿大[/b]:1921年11月21日加拿大政府在制定国徽时,建议红、白两色崐代表国家的颜色,此建议得到英王乔治五世的采纳,并由他宣布确认。枫树是加拿大的国树,人们就用火红的枫树图案进行装饰,以欢迎王子的光临。此后,枫叶的标志就被广泛应用,也为世界所周知。
[b]墨西哥[/b]:墨西哥人认为紫色是不吉利的棺材色,应避免使用。由此而演变出一大忌讳──向墨西哥人送礼物,不能送紫色类物品或以紫色包装的礼品。穿紫色系的衣服在访问别人,或招摇过市,一样也不受欢迎。在墨西哥,黄色花表示死亡,红色表示符咒。
[b]尼加拉瓜[/b]:属国旗的颜色蓝、白、蓝平行条状应避免使用。
[b]古巴[/b]:对色彩感情同美国相类似,大多数爱好鲜明的色彩。在商业上受美国的影响较深。在商品款式、包装装潢上的色彩,以美国式为流行。
[b]委内瑞拉[/b]:按国旗流行色的顺序,即黄、蓝、红是禁止使用的。
[b]圭亚那[/b]:因产品而异,玩具要明亮的色彩,而童装要淡色。
[b]厄瓜多尔[/b]对衣饰十分注意色彩,例如,在凉爽的高原地区喜欢用暗色,而炎热的沿海地区流行白色和明朗的色彩。
[b]巴拉圭[/b]:一般爱好明朗的色彩。对色彩有较浓厚的偏好与感情,并纳入政治生活,如国内三大政党的标志是以颜色来区分的:红色代表红党,深蓝色代表自由党,绿色代表二月党。
[b]阿根延[/b]:黑色、各种紫色和紫褐色避免使用,流行的包装颜色是黄、绿和红色。
[b]秘鲁[/b]:鲜明的颜色,如红、紫红和黄色颇受欢迎。
[b]哥伦比亚[/b]:哥伦比亚人喜爱红、蓝、黄色,禁忌浅色。图案喜爱圆形、三角、六角形。
[b]巴西[/b]:在巴西,以棕色为凶丧之色,紫色表示悲伤,黄色表示绝望。他们认为人死好比黄叶落下,所以忌讳棕黄色。人们迷信紫色会给人们带来悲哀,黄色会使人陷入绝望。紫色绝黄色就认为这是患病的预兆。另外,还认为深咖啡色会招来不幸。所以,非常讨厌这种颜色。在巴西,曾有过这样失败的例子,日本向巴西出口钟表,因在钟表盒上,配有紫色的饰带,由于紫色被认为是不吉利的颜色,因而不受欢迎。
欧洲国家对色彩、图案禁忌
[b]挪威[/b]:十分喜爱鲜明的颜色,特别是红、蓝、绿色。
[b]罗马尼亚[/b]:白色视为纯洁,红色视为爱情,绿色视为希望,黄色视为谨慎,黑色带有消极含义。
[b]捷克、斯洛伐克[/b]:红、蓝、白是积极的,黑色视为带有消极的含义。
[b]意大利[/b]:欢绿色和灰色,国旗是同绿、白红三个垂直相等的长方形构成。据记载,1796年拿破仑的意大利军团在征战中使用绿、白、红三色旗。这面旗是拿破仑本人设计的。意大利人忌紫色,也忌仕女像、十字花图案。意大利人对自然界的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喜爱动物图案、鸟案。尤其是对狗和猫异常偏爱。
[b]希腊[/b]:希腊人在颜色方面,喜爱蓝和白相配,及鲜明色彩。希腊人喜欢大黄、绿、蓝色,禁忌黑色。
[b]马耳他[/b]:马耳他国旗由白、红两个垂直相等的长方形组成。靠旗杆一连白色部分绘有乔治十字。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勇士牺牲者的鲜血。乔治十字勋章的图案包括一匹骏马和一位骑士等。1964年马耳他独立时,乔治十字被加上红连。总统府是1623年建造的,以后逐渐扩大为宫殿,可进入参观。
[b]法国[/b]:对色彩富有想象力,对色彩研究与运用十分讲究。喜爱红、黄、蓝等色。视鲜艳色彩为时髦、华丽、高贵、鲜艳色彩备受欢迎。在东部地区,流行男孩穿蓝色,少女穿粉红色。
[b]爱尔兰[/b]:爱尔兰人喜爱绿色,忌用红白蓝色组合(英国国旗的颜色),爱尔兰国旗是由绿、白、橙三个相等的垂直长方形构成。旗杆左边的为绿色,右面为橙色,白色居中。绿色代表爱尔兰信仰天主教的人口,橙色代表新教派,白色象征希望,希望“绿”和“橙”之间永久休战,天主教徒和新教派兄弟般的团结。爱尔兰邮政总局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每年3月17日爱尔兰国庆时,都要在这座高大的花岗石大楼里举行庆祝活动,在屋顶上升起绿、白、橙三色国旗。
[b]比利时[/b]:对比利时人来说,菊花意味着死亡,此为丧礼及万圣节(11月1、2日)专用。除非餐桌上有烟灰缸,否则不要抽烟。比利时南部人,女孩爱粉红色,男孩爱蓝色,一般人爱高雅的灰色。忌用墨绿色(纳粹军人服装颜色)。而比利时北方人,女孩爱蓝色,男孩爱粉红色。
[b]匈亚利[/b]:匈亚利人习惯以白色表示丧事,墨色表示庄重或丧事。
[b]奥地利[/b]:在奥地利,绿色最令人喜爱,包括许多服饰品也都使用绿色。比如,有灰色的法兰绒西装,特意用绿色镶边儿。狩猎装也多半使用绿色。
[b]瑞典[/b]:不宜把代表国家的蓝色和黄色作为商用。
[b]瑞士[/b]: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的联邦宪法,正式规定红地白十字旗为瑞士联邦国旗。瑞士人喜爱红、黄、蓝、橙、绿、紫、红白相间色组,浓淡相间色组,忌用黑色。在瑞士,猫头鹰是死亡的象征,忌用为商标。
[b]荷兰[/b]:蓝色和橙色代表国家色,使人十分悦目,特别是橙色,在节日里被广泛使用。
[b]芬兰[/b]:芬兰国旗是1860年前后,根据芬兰商人托查理斯托风乌斯的建议崐击制作的。旗低为白色,中间偏左绘有蓝色十字。蓝色象征这个“千湖之国”的湖泊、河流和海洋。芬兰四分之一的地区位于北极圈内,北部气候严寒,冬天白雪常存,因此,白色象征着白雪。旗面的十字表示芬兰历史上与北欧其他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密切关系。芬兰人没有特别显著的爱好色。在这个国家里,在政治上具有代表性的颜色,与商业没有任何关系。
[b]中国香港地区[/b]:白、黑、灰色不大受欢迎,红黄和鲜艳的色彩则很受欢迎。
[b]日本[/b]:在日本黑色被用于丧事,红色被用于举行成人节和庆祝60大寿的仪式。日本人喜爱红、白、蓝、橙、黄等色,禁忌黑白相间色、绿色、深灰色。习惯上,红色被当做吉庆幸运的颜色,如红小豆饭、红白年糕、或系在礼品上的红白硬纸绳,节日里高大建筑物垂下的竖幅语式红色灯笼,以及庆祝77大寿时,穿在和服外面的红色无袖短褂等,都带有节庆的意思。在日本,给初生的婴儿穿衣服要用黄色,给病人做的被子要黄棉花,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风俗,这是因为黄色被认为是阳光的颜色,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在日本,蓝色意味着年轻,青春或小孩子,表示将走向社会,开始生活。白色是表示纯真和洁白的颜色。在日本,神官和僧侣穿白色的衣服,给人以洁净感。自古以来,在表示身份地位的色彩中,白色曾是作为天子服装的颜色。日本工业规格(JIS)所规定的安全色的意义:红色表示灭火、•停止;橙黄色表示危险;黄色表示注意;绿色表示救护、通行;蓝色表示小心;白色表示道路在修整中。
[b]蒙古[/b]:蒙古人喜欢借颜色来寄托自己的愿望和感情,将不同的颜色赋予了不同的意义。红色象征亲热、幸福和胜利。许多蒙古人喜欢穿红色的蒙古袍,姑娘们爱用红色缎带系头发。黑色被视为是不幸和灾祸,故蒙古人不穿黑衣服。
[b]泰国[/b]:泰国人喜爱红、黄色,禁忌褐色。人们注意到广告、包装、商标、服饰都使用鲜明颜色,并习惯用颜色表示不同日期:星期日为红色,星期一为黄色,星期二为粉红色,星期三为绿色,星期西为橙色,星期五为淡蓝色,星期六为紫红色。群众常按不同日期,穿着不同色彩的服装。过去白色用于丧事,现在改为黑色。泰国的国旗由红、白、蓝三色构成。红色代表同族和象征各族人民的力量屯献身精神。白色代表宗教,象征宗教的纯洁。泰国是君主立宪法国家,国一是至高无上的,蓝色代表王室。蓝色居中象征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纯洁的宗教之中。
[b]马来西亚[/b]:当地人认为绿色具有宗教意味,伊斯兰教区喜爱绿色,但用于商业上并无妨碍。忌用黄色(死亡),一般马来西亚人不穿黄色衣服。单独使用黑色认为是消极的。喜欢红、橙以及鲜艳的颜色。
[b]新加坡[/b]:由于新加坡居民中华侨多,人们对色彩想象力很强,一般对红、绿、蓝色很受欢迎,视紫色、黑色为不吉利,黑、白、黄为禁忌色。
[b]缅甸[/b]:缅甸人喜爱鲜明的色彩,如传教徒所穿的番红黄色装束。越南的村寨路悬挂有绿色树枝时,是禁入的标志,外人不得进入。
[b]巴基斯坦[/b]:在巴基斯坦,一般流行鲜明的色彩,其中以翡翠绿为最盛。巴基斯坦国旗由翡翠绿色、白色构成,上面缀有五角星和新月。1964年巴基斯坦正式宣布,白色象征和平,绿色象征繁荣,新月代表进步,五角星表示光明。在巴基斯坦,黄色会引起宗教界及某些政治性的嫌恶,因为婆罗门教僧们所穿的长袍(礼服)是黄色。居民视黑色为消极,绿色、银色、金色及鲜艳的彩色倍受当地人们的欢迎。
[b]阿富汉[/b]:积极的颜色是红色和绿色。
[b]印度[/b]:他们认为红色表示生命、活力、朝气和热烈,蓝色表示真诚。阳光似的黄色表示光辉壮丽。绿色表示和平、希望。紫色表示心境宁静。印度人在生活和服装色彩方面喜欢红、黄、蓝、绿、橙色及其他鲜艳的颜色。黑、白色和灰色,被视为消极的不受欢迎的颜色。
[b]伊拉克[/b]:在伊拉克,绿色代表伊斯兰教,黑色用于丧色。对三种色彩含有特殊意哧,即客运行业用红色作代表,警车用灰色作代表,丧事用黑色作代表。绿色是阿拉伯人喜爱的颜色。国旗的橄榄绿在商业上是禁止使用的。
[b]沙特阿拉伯[/b]:沙特阿拉伯人崇尚白色(纯洁)、绿色(生命),而忌用黄色(死亡)。国王身着土黄色长袍,象征神圣和尊贵,一般人不能。皇袍加身”。沙特国旗的颜色和图案,突出地表明这个国家的宗教信仰。1946年采用的这面国旗崐,是一面长方形的绿色旗。绿色对穆斯林国家来说是吉祥的颜色。
[b]阿拉伯联合国酋长国、科威特、巴林、伊郞、卡塔尔、也门和阿曼[/b]:棕、黑(特别是由白布衬托的黑色),绿色、深蓝与红相间色及白色是带有积极意义的。鲜明醒目的颜色胜过柔和浅淡的颜色。粉红色、紫色和黄色是消极的色彩。
非洲国家对图案、色彩的禁忌
[b]埃及[/b]:埃及人喜欢绿色、白色,而忌讳黑色与蓝色,而且颇相信梦中的事。在埃及,进伊斯兰教清真寺时,务必脱鞋。埃及人爱绿色、红色、橙色,而不爱紫色、蓝色,喜欢金字塔型连花图案。禁穿有星星图案的衣服,除了衣服,有星星图案的包装纸也不受欢迎。禁忌猪、狗、猫、熊。
[b]苏丹[/b]:苏丹人的衣着比较朴素,男子多半头缠白巾,身穿阿拉伯式长袍;女子则披白色或其他颜色的薄纱,不戴面纱。苏丹人认为黄色是美的标志,因此妇女特别喜欢沐烟雾浴,使皮肤变成黄色。
[b]利比亚[/b]:利比亚人喜爱绿色,忌讳黑色。此外,猫、猪、女性人体均属禁忌图案。
[b]突尼斯[/b]:突尼斯人喜爱绿色、白色和绯红色,喜欢骆驼。而忌讳猪、狗、猫。今天的突尼斯人用羊来吸引外国游客,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努力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斗羊,在突尼斯至少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b]阿尔及利亚[/b]:阿尔及利亚忌用猪和类似猪的熊猫作广告图案。在阿尔及利亚南部一些地区,人们对颜色有特殊的爱好,不论是什么样的建筑物,其颜色大至为白、蓝、黄三种颜色。据说白色能反光避热,以适应炎热、干燥的气候环境。蓝色能避免害虫的侵蚀,黄色则是沙漠的颜色。
[b]摩洛哥[/b]:摩洛哥人喜欢绿、红、黑色,忌白色。喜欢鸽子、骆驼、孔雀图案,而禁忌六角星、猫头鹰图案。
[b]埃塞俄比亚[/b]:埃塞俄比亚人喜爱鲜艳明亮的颜色,禁忌黑色,也禁忌宗教象征图案。他们哀悼死者时,穿淡黄色服装,但出门做客是绝对不能穿淡黄色服装的。
[b]毛里坦尼亚[/b]:毛里塔尼亚国旗的底色为深绿色,旗中间是一颗黄色的五角星和一弯黄色新月。绿色是穆斯林国家喜爱的颜色,象征繁荣、希望。星和新月是多数穆斯林国家的标志。
[b]乍得[/b]:白、粉红和黄色是吉祥的,黑色与红色视作不吉利的颜色。
[b]多哥[/b]:白、绿和紫色是积极的,而红、黄、黑带有消极的含义。
[b]加纳[/b]:黑色是不吉利的,喜欢明亮的色调。
[b]尼日利亚[/b]:视红、黑为不吉利。
[b]科特迪瓦[/b]:暗淡和黑、白相同的颜色在包装中应避免使用。商标图案应采用明亮的颜色。
[b]塞拉利昂[/b]:红色是积极的,黑色认为有消极的含义。
[b]贝宁[/b]:红与黑是消极的。
[b]利比里亚[/b]:明亮鲜艳的颜色受欢迎,而黑、白带有消极的含义。
[b]马达加斯加[/b]:黑色带有消极情调,人们喜欢鲜明的色彩。
[align=center][table=200,#ff0000,#ffffff,5][tr][td][align=center][table=150,#ff0000,#ffffff,5][tr][td][color=#ffffff][b][align=center]2、礼仪篇[/align] [/b][/color][/td][/tr][/table][/align] [/td][/tr][/table][/align]
[b]美国[/b]
美国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具有下述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随和友善,容易接近。
第二、热情开朗,不拘小节。
第三、城府不深,喜欢幽默。
第四、自尊心强,好胜心重。
[b]加拿大[/b]
加拿大的基本国情是地广人稀。特殊的环境对加拿大人的待人接物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在交际应酬中,加拿大人最大的特点是既讲究礼貌,又无拘无束。加拿大国民的主体是由英法两国移民的后裔所构成的。一般而言,英裔加拿大人大多信奉基督教,讲英语。性格上相对保守内向一些。而法裔加拿大人则大都信奉天主教,讲法语,性格上显得较为开朗奔放。与加拿大人打交道要了解对方情况,然后再有所区别的加以对待。
[b]法国[/b]
与英国人和德国人相比,法国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现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
第三,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
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b]德国[/b]
德国人在待人接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往往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一,纪律严明,法制观念极强。
第二,讲究信誉,重视时间观念。
第三,极端自尊,非常尊重传统。
第四,待人热情,十分注重感情。
必须指出的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对礼节非常重视。与德国人握手时,有必要特别注意下述两点。一是握手时务必要坦然地注视对方,二是握手的时间宜稍长一些,晃动的次数宜稍多一些,握手时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重视称呼,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对德国人称呼不当,通常会令对方大为不快。一般情况下,切勿直呼德国人的名字。称其全称,或仅称其姓,则大都可行。与德国人交谈时,切勿疏忽对“您”与“你”这两种人称代 词的使用。对于熟人、朋友、同龄者,方可以“你”相称。在德国,称“您”表示尊重,称“你”则表示地位平等、关系密切。
[b]波兰[/b]
在人际交往中,波兰人的举止优雅,语言文明,彬彬有礼,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同外人打交道时,波兰人对称呼极其重视。他们的习惯,是要尽可能地采用郑重其事一些的称呼。对于男士,波兰人言必称“潘”。对于妇女,他们则非要称之为“帕那”或“帕妮”不可。在社交场合问候他人时,波兰人肯定会对对方以“您”相称。他们假如与对方以“你”相称,则多半意味着双方关系十分密切,彼此相交已非一日。按照波兰人的习惯,自己在交际场合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必须要主动同对方握手为礼,同时还要报上自己的姓名,不然即为失礼。在波兰,最常用的见面礼节有握手礼和拥抱礼。在波兰民间,吻手礼则十分通行。一般而言,吻手礼的行礼对象应为已婚妇女,行礼的最佳地点应为室内。在行礼时,男士宜双手捧起女士的手在其指尖或手背上象征性轻吻一下,假如吻出声响或吻到手腕之上,都是不合规范的。
[b]俄罗斯[/b]
在人际交往中,俄罗斯人素来以热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称于世。在交际场合,俄罗斯人惯于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但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别重逢时,他们则大多要与对方热情拥抱。在迎接贵宾之时,俄罗斯人通常会向对方献上“面包和盐”。这是给予对方的一种极高的礼遇,来宾必须对其欣然笑纳。在称呼方面,在正式场合,他们也采用“先生”、“小姐”、“夫人”之类的称呼。在俄罗斯,人们非常看重人的社会地位。因此对有职务、学衔、军衔的人,最好以其职务、学衔、军衔相称。依照俄罗斯民俗,在用姓名称呼俄罗斯人时,可按彼此之间的不同关系,具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与初次见面之人打交道时,或是在极为正规的场合,才有必要将俄罗斯人的姓名的三个部分连在一道称呼。
[b]澳大利亚[/b]
澳大利亚人见面习惯于握手,不过有些女子之间不握手,女友相逢时常亲吻对方的脸。澳大利亚人大都名在前,姓在后。称呼别人先说姓,接上先生,小姐或太太之类。熟人之间可称小名。
[b]墨西哥[/b]
在墨西哥熟人见面时所采用的见面礼节,主要是拥抱礼与亲吻礼。在上流社会中,男士们往往还会温文而雅地向女士们行吻手礼。通常,他们最惯于使用的称呼是在交往对象的姓氏之前,加上“先生”、“小姐”或“夫人”之类的尊称。前去赴约时,墨西哥人一般都不习惯于准时到达约会地点。在通常情况下他们的露面总要比双方事先约定的时间晚上一刻钟到半个小时左右。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待人的礼貌。
[b]阿根廷[/b]
阿根廷人在日常交往中所采用的礼仪与欧美其他国家大体上是一致的,并以受西班牙影响为最。阿根廷人大都信奉天主教,所以一些宗教礼仪也经常见诸阿根廷人的日常生活。在交际中,普遍采取握手礼。在与交往对象相见时,阿根廷人认为与对方握手的次数是多多易善。在交际场合,对阿根廷人一般均可以“先生”“小姐”或“夫人”相称。
[b]巴西[/b]
从民族性格来讲巴西人在待人接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二。一方面,巴西人喜欢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另一方面,巴西人在人际交往中大都活泼好动,幽默风趣,爱开玩笑。目前,巴西人在社交场合通常都以拥抱或者亲吻作为见面礼节。只有十分正式的活动中,他们才相互握手为礼。除此之外,巴西人还有一些独特的见面礼。其一,握拳礼。其二,贴面礼。其三,沐浴礼。
[b]埃及[/b]
握手礼——禁忌是不要用左手
拥抱礼——力度适中
亲吻礼——根据交往对象不同分为:
吻面礼,一般用于亲友之间,尤其是女性之间。
吻手礼,向尊长表示谢意或是向恩人致谢时使用。
飞吻礼,多见于情侣之间。
[b]南亚[/b]摇头礼: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人们相互交往时,往往彬彬有礼地摇头。他们的表敬礼俗是:向左摇头则表示赞同、尊重或认可;点头则表示不同意。这恰恰与中国的"摇头不算点头算"相反
[b]南非[/b]:南非社交礼仪可以概括为“黑白分明”,“英式为主”。
所谓“黑白分明”是指:受到种族、宗教、习俗的制约,南非的黑人和白人所遵从的社交礼仪不同;英式为主是指:在很常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白人掌握南非政权,白人的社交礼仪特别是英国式社交利益广泛的流行于南非社会。
以目前而论,在社交场合,南非人所采用的普遍见面礼节是握手礼,他们对交往对象的称呼则主要是“先生”、“小姐”、或“夫人”。在黑人部族中,尤其是广大农村,南非黑人往往会表现出与社会主流不同的风格。比如,他们习惯以鸵鸟毛或孔雀毛赠予贵宾,客人此刻得体的做法是将这些珍贵的羽毛插在自己的帽子上或头发上。
[b]英国[/b]:在英国,人们在演说或别的场合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手心向外、构成V形手势,表示胜利;在英国如果有人打喷嚏,旁人就会说上帝保佑你,以示吉祥。
[b]缅甸[/b]
缅甸是个多礼节礼仪的国家。缅甸佛教徒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惯施合十礼。施合十礼时,如果戴有帽子,要摘掉夹在左腋下,然后双手合十施礼(施合十礼时,要双脚站定,两手合掌后举至胸前倾斜)。并说“给您请安了!”缅甸人见到不太熟悉和不经常见面的老人、领导、学者时,如他们正坐在地板上,则要施跪拜礼。若见到上述人员是比较熟悉的人,则施坐拜礼。他们凡来到僧、父母、师长面前时,都要施大礼,即“五体投地礼”。他们路遇老人、领导、学者时,一般施鞠躬礼(浅鞠身俯首约20至30度)。
缅甸人送给别人东西时,必须在星期一至星期六,星期天禁忌送物,尤其禁忌送给别人衣服、沙笼等。缅甸掸族人忌讳客人上楼不脱鞋,或是未经主人允许就坐到男主人固定的座位上;忌讳客人拒绝主人待客的茶水和食物,否则会认为你是野蛮或不懂事理;忌用竹笋、蘑菇、生菜、甜饭团待客,认为食用这些会生病。缅甸克钦族的男人,一般不愿在楼下走动,尤其是楼上有女人时,因为他们认为男子是绝不能低过女子的。他们认为,头是不可以触摸的,即使头巾也不能随便玩弄。如果有人抚摸他的头或玩弄他人头巾,便认为是对他莫大的侮辱。
[b]越南[/b]
越南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习惯扬抱拳作揖。越南信奉佛教的人与客人见面时,行传统的合十礼(双手合十齐唇或齐额,过头则为拜鬼)。
越南人忌讳别人拍他的肩膀或用手指着他大声叫嚷,认为这是有失礼貌的举动。他们忌讳用脚指物,或把脚掌对向别人,认为这是属于污辱人的一些动作。他们忌讳别人随意触摸他或其小孩的部部。南部的高棉人忌用左手行礼、进食、递物和接物。因为他们视左手为肮脏和卑贱之手。
[b]菲律宾[/b]
菲律宾上层社会的人,由于受西方社会的影响,很盛行“女士优先”的风气。他们无论做什么事,一般都习惯对女士给予特殊的关照。但是在农村,由于女子大多于男子,而妇女的地位却很低下。其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局限模仿,他们最喜欢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家庭观念很强,一般都特别喜欢谈论和赞美他们的家庭。上层社会人士普遍喜着西装;一般百姓,男子喜穿白色衬衫和西装裤;女子喜穿无领的连衣裙或沙笼;老年人仍爱穿着麻或草或木制的拖鞋。他们最爱茉莉花。认为茉莉花芳香四溢,给人以幸福和美好的印象。人们都尊其为国花,并视其为纯洁、清操和友谊的象征。好客的菲律宾人,在迎接宾客时,往往把茉莉花串成美丽的花环,敬献给客人挂在脖子上,以表示他们对来访客人的一片纯真友谊之情。
菲律宾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无论男女都习惯以握手为礼。在与熟人或亲朋友相见时,一般都很随便,有的男友之间相逢时,常以拍肩膀示礼。年青人与长辈相见时,要吻长辈的手背,以示对老人的敬重;年青姑娘见长辈时,则要吻长辈的两颊为礼;如果晚辈遇见长辈时,说话前要把头斤摘下放在肩上,深深鞠躬,并称呼长辈为“博”(意为大爷)。伊斯兰教徒见面时,要施双手握手礼,在户外相见若没戴帽子,则必须用左手捂头。菲律宾的一些原始部落的人与客人相见时,行握手礼的方式很独特。他一握过手就转身向后走几步,意思是向对方表明身后没有藏刀。他们认为这才是真诚的、真正的握手。
到了菲律宾,美国人和欧洲人通常感觉像在国内一样,因为那里的文化习俗超越民族或地域的界限,反映了多年来的西班牙和美国的影响。当地人一般都喜欢美国人并竞相模仿美国的生活方式。在政府机构、企业和教育领域都通用英语。
称谓与问侯
与熟人见面时通常握手问好,男女教一样;男人之间有时会在对方的背上拍击一下。
约会与准时赴约是恰当的。
款待与馈赠
菲律宾人极其好客,举例来说,对只逗留一夜的宾客往往也给安排最好的卧室。
如果送礼的话,比如鲜花,应在到达时就献上。按惯例,在参加晚宴或其他社交集会之后要送去一件礼品或一封感谢信。
宴席上,你给主人的最大赞美是吃得津津有味。
交谈应回避的话题是政治、宗教、当地情况、腐败现象以及外援。菲律宾人的家庭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关于他们的家庭成员的谈话往往很受欢迎。
[b]孟加拉[/b]
他们时间观念很强,对约会特别讲究准时赴约,认为这是社交上的礼貌,必须遵守和准时。他们特别喜爱荷花。习惯称荷花为“花中君子”,并视荷花为“吉祥”、“平安”、“光明”、“纯结”的象征。
孟加拉国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在男人与女人间相见时,一般都习惯用点头示礼或用说句客气话来代替礼节。因为他们男人一般不与女人握手。孟加拉国的佛教徒与客人相见时,习惯施合十礼。客人也应双手合十还礼,以示相互间的尊重。
称谓与问候
当你被引见给男人时,习惯上握手为礼。若引见的是女人,要等她先伸出手来。
人们高度重视准时赴约。
款待与馈赠
通常在饭店或俱乐部里款待客人。按习惯往往有妻子陪同丈夫出席这类活动。
孟加拉国人忌讳有人拍打他们的后背。认为这是一种极不礼貌和不尊重人的表现。他们对不经他们同意就给他们拍照片的作法很感。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下贱、肮脏。他们忌讳翘姆指这个手势,并视其为不礼貌的举止。
[b]印度尼西亚[/b]
印度尼西亚人有进寺(清真寺)脱鞋之俗,现在由于他们一般的家庭居室都铺有地毯,所以他们都有脱鞋入屋的习惯。印度尼西亚的商人特别注重互送名片,初次相识,客人就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人,如果你不送名片,那将会受到他的长时间冷遇。印度尼西亚的伊班族人特别喜好浴,一般在每日早晨的五六点钟就要洗澡冲凉,到了傍晚,还得再冲冲洗洗。印尼人不愿意谈论当地政治、社会主义和国外对他援助等问题。他们惯于遵守时间,有准时赴约的良好习惯。他们有崇拜蛇和敬蛇的习俗,视蛇为“德性”、“善长”、“智慧”与“本领”的象征,有的地方还设蛇舍,内设香案,供人祭祀。印度尼西亚西伊里安岛上的达尼人(非伊斯兰教),有以涂抹猪油表示亲昵的习惯。他们在吃猪肉时,常将手上的油脂涂抹在自己和他人的身上,以此表示友善。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人(非伊期兰教)很好客。当客人来访时,他们就在广场上边奔跑,边哼着单调的歌曲,边大声嚷嚷。来回跑几次,以此来欢迎宾客的到来。然后,他们还会拿出最喜爱的菜肴“烤猪肉”来款待客人。印度尼西亚爪哇男人,平时习惯身裹沙笼。外出或参加庆典时,总要在腰间挂着一把精致漂亮的“格里斯”(即短剑)。因为,他们相信格里斯可辟邪驱秽。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上的女搬运物品不习惯肩挑手提,而是把各种物品叠放成塔状,用一个托盘顶在头上。印度尼西亚人偏爱茉莉花,并把茉莉花视为纯洁和友谊的象征。
[b]马来西亚[/b]
马来西亚人路遇相识的人,都要相互问候。一般是其中一人以阿拉伯语“真主保佑、一路平安!”向对方致意,另一方也要以“愿你一样好!”来回敬对方,两人以手接触后,举到胸前一下,表示施礼。他们特别注重社交上的衣冠整洁。无论谁到他们的家中访问,进内厅前必须先将鞋脱掉,放在楼梯口或门口,然后方可进屋。他们对来访宾客十分热情。一般他们都要用当地驰名的马来糕饼或点心、茶、咖啡、冰水及栳叶(一种当地的药用植物叶)来招待,以示对客人的尊敬。他们时间观念较强,讲求信义,对事先的约会,他们是一定会按时赴约的。
马来西亚在社交合同客人见面时,一般是施握手礼。他们年轻人见到老年人时,一般要相互紧握双手,然后再双手朝胸前作抱状,身体朝前弯下(如鞠躬)。他们同一般熟悉的人相见,男子之间,一般要互相接角一下右手,然后各自用右手扪胸示礼。马来西亚妇女见到男子,施礼前要先用手巾盖住手掌,再同男人的手掌相接触,然后把手伸至胸前作抱状,同时身体稍向前弯下鞠躬。这是马来西亚女人对男人的一种传统礼节方式。此外,他们还有一种奇特的施礼方式:双方见面时,要先互相朝前稍微靠拢,然后再相互伸出手掌交叉角摩,再用手从脸部由上而下轻轻一抹,再向胸前一点,与此同时彼此互相说:“愿真主保佑你!”。
[b]印度[/b]
印度教徒迎接贵宾时,主人要向客人敬献花环,并亲手将花环套在客人的脖颈上。花环的大小,要视客人的身份而定。献给贵宾的花环一般很粗大,其长过膝;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及前胸。
印度人相互见面的礼节,有合掌、举手示意、拥抱、摸脚、吻脚。一般两手空着时,口念敬语“纳马斯堆”,同时要施合掌礼。合掌之高低,对开者宜高,两手至少要与前额相平;对晚辈宜低,可齐于胸口;对平辈宜平,双手位于胸口和下颌之间。若一手持物,则口念“纳马斯堆”,同时要举右手施礼。对于长辈,或对某人表示恳求时,则施摸脚礼(即用手摸长者的脚,然后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头,以示自己的头与长者的脚相接触)。摸脚跟和吻脚礼是印度的最高礼节。印度东南部的一些少数民族的人与客人相见时,总把自己的鼻子和嘴紧紧贴在对方的面颊上,并用力地吸气,嘴里还要叨念着:“嗅一嗅我!”,以示其对客人的崇敬。印度安达曼群岛上的森蒂耐尔人,在与久别挚友重逢时,双方要交替互坐膝头,并热烈地拥抱数分钟,以表示相逢后的喜悦心情。印度伊斯兰教徒的见面礼节是按其传统宗教方式,用右手按胸,同时点头,口念“真主保佑”。现代在社交场合上的印度男人们,也开始运用握手礼节了,但印度妇女除在重大外交场合外,一般与不与男人握手。
[b]澳大利亚[/b]
他们的言谈话语极为重视礼貌,文明用语不绝于耳,口头上语言既文雅又敏复。他们很注重礼貌修养,谈话总习惯轻声细语,很少大声喧哗。在他们的眼里,高声喊叫(特别是在楼外喊人)是一种不文明的粗野行为。有“女士优先”的良好社会风气,对妇女都是极为尊重的。澳大利亚人还不喜欢赞赏女士的长相、才气、文雅举止等各方面。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有教养的表现。
澳大利亚人还有个特殊的礼貌习俗,他们乘出租车时,总习惯与司机并排而坐,即使他们是夫妇同时乘车,通常也要由丈夫在前面,妻子独自居后排。他们认为这样才是对司机的尊重,否则会被认为失礼。他们时间观念非常强,对约会是非常讲究信义的,有准时赴约的良好习惯。凡见有来客便敲锣迎接,假如客人久久不走,他们也会以锣声逐客的。
澳大利亚达尔文人凡是到酒吧间饮酒,都很注意自己的衣着。通常习惯穿衬衫、短裤和长袜搭配成套的达尔文装,否则,会被视为不讲礼貌。
澳大利亚土著人还有一种嚼骨告别的礼俗。每当亲朋好友之间彼此告别,即要在口中放一根骨头,并用牙齿使劲地咬嚼它,使它发出“格格”的声音,人们以此来互相珍重,盼望重逢。
[align=center][table=200,#ff0000,#ffffff,5][tr][td][align=center][table=150,#ff0000,#ffffff,5][tr][td][color=#ffffff][b][align=center]3、饮食篇[/align] [/b][/color][/td][/tr][/table][/align] [/td][/tr][/table][/align]
[b]日本[/b]
日本人一般不吃肥肉和猪内脏,也有人不吃羊肉和鸭子;招待客人忌讳将饭盛过满过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不能把饭盛得过满或带尖。作为客人就餐时,忌讳只食用一碗就说够了,第二碗饭即使是象征性的,也应要求添饭,只吃一碗认为是象征无缘;忌讳用餐过程中整理自己的衣服或用手抚摸、整理头发,因为这是不卫生和不礼貌的举止;日本人使用筷子时忌把筷子放在碗碟上面。就餐时禁忌口含或舌添筷子,忌讳含着食物讲话或口里嚼着东西站起来,否则会被认为缺乏教养。在外国人看来,日本的餐桌礼仪是十分讲究的,但吃面条的时候似乎是个例外。日本人吃汤面时毫不掩饰声响,而且一定会发出响亮的吸溜声。游客最好也入乡随俗,以表示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另外在吃米饭或喝汤时,一定要把碗端起来,让碗口冲着自己。
[b]法国[/b]
在法国,如果饭菜还没尝就加调味品的话,厨师是会很不高兴的。而且,客人在吃饭前一定要关闭手机,以免就餐被打断。这里很少用点心盘来盛面包,所以直接把面包放在桌布上就可以。只有在你希望添酒时,再把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否则最好剩一些。法国人用餐时,两手允许放在餐桌上,但却不许将两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时,他们习惯于将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吃法国菜的礼节:
一、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仪态用餐巾的一角轻轻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便可。
二、假如吃多过一道主菜,吃完第一道(通常是海鲜)之后,侍应会送上一杯雪葩,用果汁或香槟造,除了让口腔清爽之外,更有助增进你食下一道菜的食欲。
三、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应该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进食时身体可略向前靠,两臂应紧贴身体,以免撞到隔壁。
四、吃法国菜同吃西餐一样,用刀叉时记住由最外边的餐具开始,由外到内,不要见到美食就扑上去,这样十分失礼。
[b]德国[/b]
德国人在用餐时,有以下几条特殊的规矩:一,吃鱼用的刀叉不得用来吃肉或奶酪。二,若同时饮用啤酒与葡萄酒,宜先饮啤酒,后饮葡萄酒,否则被视为有损健康。三,食盘中不宜堆积过多的食物。四,不得用餐巾扇风。五,忌吃核桃。
德国人讨厌凡事浪费的人,所以一般人都没有奢侈的习惯。与德国人相处,务必遵守这个习惯,才能跟他们打成一片。如与他们共进餐馆,不能多要根本吃不了的东西,已要的饭菜必须吃光,即使是汤也要用面包蘸着吃下去或喝光,用舌头舔光盘子的场面也司空见惯。
[b]英国[/b]
英国人在吃饭时忌讳碰响水杯,有些人认为,如果刀叉碰响了水杯,而任它发响不去中止便会带来不幸。所以吃饭时,避免刀叉器皿碰撞出声。万一响了,用手捏一下,使它停止作响。
[b]韩国[/b]
吃饭时不兴交谈,不能随便发出声音,不然极有可能引起反感,认为你不懂礼节。韩国人不喜欢直接说或听到“不”字,所以常用“是”字表达他们有时是否定的意思。韩国人吃饭时所有的菜一次上齐。饭后的活动,有的是邀客人到歌舞厅娱乐、喝酒,拒绝是不礼貌的。
[b]波兰[/b]
波兰人的饮食习惯与其他东欧国家大致相似。在饮食禁忌方面,波兰人主要不吃酸黄瓜和清蒸的菜肴。波兰人在人际交往中非常喜欢请客吃饭。在宴请客人时,波兰人有不少的讲究。一是忌讳就餐者是单数。他们认定此乃不吉之兆。二 是在吃整只的鸡、鸭、鹅时,波兰人通常讲究要由在座的最为年轻的女主人亲手操刀将其分割开来,然后逐一分到每位客人的食盘之中。三是不论饭菜是否合自己的口味,客人都要争取多吃一点,并要对主人的款待表示谢意。四是口中含着食物讲话,在波兰人看来,是很粗鲁的。
[b]菲律宾[/b]
在菲律宾,要想成为一位合格宾客的话,你必须学会等待和言听计从。主人请你入座时再入座,告诉你坐哪儿你再坐,请你什么时候开始吃饭你再吃,主人不给你添菜不能主动夹,只有照这样做才被视为礼貌。
[b]黎巴嫩[/b]
为显示自己的热情好客,黎巴嫩人往往会给客人上两三回菜。因此上第一拨菜时,最好少吃一点,这样你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打持久战。饭局时间越长,越能显示主人的热情,也表示客人很享受主人家的饭菜。如果是传统的中东饭菜,你最好用面包卷着吃。
[b]埃塞俄比亚[/b]
埃塞俄比亚人有相互喂饭的习惯,这似乎是一件很不卫生的事。特别是你不得不用手抓带肉汁的饭菜,把它喂给你的邻座,然后再喂桌上的其他人。这也意味着,你吃进嘴里的饭菜也是经过了全桌人的手的。
[b]阿富汗[/b]
在阿富汗人的餐桌上,客人是吃第一口饭菜,吃得最多,座位离门最远的人。如果你吃得差不多了,对主人说“够了,我不想再吃了。”主人会不理睬你,你必须继续吃下去,吃得越多,对方越高兴,那才是礼貌。如果随便吃几口就停嘴,对方会不高兴。用大吃大喝表示感谢。注意不要把食物掉在地上,如果不小心掉了一块面包的话,应该捡起来,亲它一下,并把它举到前额,然后再放下来。这一系列动作都是为了表示对食物的尊重。
[b]埃及[/b]
如果受邀到埃及人家中进餐的话,进门之前应该先脱鞋,而且最好恭维一下主人的房子。只能用右手吃饭,而且一定要吃第二回菜。往菜里加盐是很不礼貌的,另外,如果吃饱了的话,盘子里最好剩一些饭菜,否则主人会不停地给你夹菜。他们习惯用自制的甜点招待客人,客人若是谢绝一点也不吃,会让主人失望也失敬于人。埃及人禁忌吃猪肉、狗肉、驴肉、龟、鳖、自死亡物、动物的血和非按教规宰杀之物。
[b]泰国[/b]
泰国人常常是坐在地上吃饭,用手抓食,不用筷子,但是注意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脚底冲着他人。
[b]赞比亚[/b]
如果你碰巧到赞比亚乡间旅行的话,你会发现干老鼠在这里竟是一道开胃菜。胆大之人会从老鼠头吃起,然后吃身上,但是记住不要吃尾巴(它常常是用来当作牙签的)。
[b]南非[/b]
南非黑人喜欢吃牛肉、羊肉,主食是玉米、薯类、豆类。不喜生食,爱吃熟食。在南非黑人家做客,主人一般送上刚挤出的牛奶或羊奶,有时是自制的啤酒。客人一定要多喝,最好一饮而尽。
[/td][/tr][/table] [/td][/tr][/table]
美洲国家对图案色彩的禁忌
[b]美国[/b]:
在美国,一般浅洁的颜色受人喜爱,如象牙色、浅绿色、浅蓝色、黄色、粉红色、浅黄褐色。在美国很难指出那些特别高级的色彩。很多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一、纯色系色彩比较受人欢迎;二、明亮、鲜艳的颜色比灰暗的颜色受人欢迎。
[b]加拿大[/b]:1921年11月21日加拿大政府在制定国徽时,建议红、白两色崐代表国家的颜色,此建议得到英王乔治五世的采纳,并由他宣布确认。枫树是加拿大的国树,人们就用火红的枫树图案进行装饰,以欢迎王子的光临。此后,枫叶的标志就被广泛应用,也为世界所周知。
[b]墨西哥[/b]:墨西哥人认为紫色是不吉利的棺材色,应避免使用。由此而演变出一大忌讳──向墨西哥人送礼物,不能送紫色类物品或以紫色包装的礼品。穿紫色系的衣服在访问别人,或招摇过市,一样也不受欢迎。在墨西哥,黄色花表示死亡,红色表示符咒。
[b]尼加拉瓜[/b]:属国旗的颜色蓝、白、蓝平行条状应避免使用。
[b]古巴[/b]:对色彩感情同美国相类似,大多数爱好鲜明的色彩。在商业上受美国的影响较深。在商品款式、包装装潢上的色彩,以美国式为流行。
[b]委内瑞拉[/b]:按国旗流行色的顺序,即黄、蓝、红是禁止使用的。
[b]圭亚那[/b]:因产品而异,玩具要明亮的色彩,而童装要淡色。
[b]厄瓜多尔[/b]对衣饰十分注意色彩,例如,在凉爽的高原地区喜欢用暗色,而炎热的沿海地区流行白色和明朗的色彩。
[b]巴拉圭[/b]:一般爱好明朗的色彩。对色彩有较浓厚的偏好与感情,并纳入政治生活,如国内三大政党的标志是以颜色来区分的:红色代表红党,深蓝色代表自由党,绿色代表二月党。
[b]阿根延[/b]:黑色、各种紫色和紫褐色避免使用,流行的包装颜色是黄、绿和红色。
[b]秘鲁[/b]:鲜明的颜色,如红、紫红和黄色颇受欢迎。
[b]哥伦比亚[/b]:哥伦比亚人喜爱红、蓝、黄色,禁忌浅色。图案喜爱圆形、三角、六角形。
[b]巴西[/b]:在巴西,以棕色为凶丧之色,紫色表示悲伤,黄色表示绝望。他们认为人死好比黄叶落下,所以忌讳棕黄色。人们迷信紫色会给人们带来悲哀,黄色会使人陷入绝望。紫色绝黄色就认为这是患病的预兆。另外,还认为深咖啡色会招来不幸。所以,非常讨厌这种颜色。在巴西,曾有过这样失败的例子,日本向巴西出口钟表,因在钟表盒上,配有紫色的饰带,由于紫色被认为是不吉利的颜色,因而不受欢迎。
欧洲国家对色彩、图案禁忌
[b]挪威[/b]:十分喜爱鲜明的颜色,特别是红、蓝、绿色。
[b]罗马尼亚[/b]:白色视为纯洁,红色视为爱情,绿色视为希望,黄色视为谨慎,黑色带有消极含义。
[b]捷克、斯洛伐克[/b]:红、蓝、白是积极的,黑色视为带有消极的含义。
[b]意大利[/b]:欢绿色和灰色,国旗是同绿、白红三个垂直相等的长方形构成。据记载,1796年拿破仑的意大利军团在征战中使用绿、白、红三色旗。这面旗是拿破仑本人设计的。意大利人忌紫色,也忌仕女像、十字花图案。意大利人对自然界的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喜爱动物图案、鸟案。尤其是对狗和猫异常偏爱。
[b]希腊[/b]:希腊人在颜色方面,喜爱蓝和白相配,及鲜明色彩。希腊人喜欢大黄、绿、蓝色,禁忌黑色。
[b]马耳他[/b]:马耳他国旗由白、红两个垂直相等的长方形组成。靠旗杆一连白色部分绘有乔治十字。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勇士牺牲者的鲜血。乔治十字勋章的图案包括一匹骏马和一位骑士等。1964年马耳他独立时,乔治十字被加上红连。总统府是1623年建造的,以后逐渐扩大为宫殿,可进入参观。
[b]法国[/b]:对色彩富有想象力,对色彩研究与运用十分讲究。喜爱红、黄、蓝等色。视鲜艳色彩为时髦、华丽、高贵、鲜艳色彩备受欢迎。在东部地区,流行男孩穿蓝色,少女穿粉红色。
[b]爱尔兰[/b]:爱尔兰人喜爱绿色,忌用红白蓝色组合(英国国旗的颜色),爱尔兰国旗是由绿、白、橙三个相等的垂直长方形构成。旗杆左边的为绿色,右面为橙色,白色居中。绿色代表爱尔兰信仰天主教的人口,橙色代表新教派,白色象征希望,希望“绿”和“橙”之间永久休战,天主教徒和新教派兄弟般的团结。爱尔兰邮政总局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每年3月17日爱尔兰国庆时,都要在这座高大的花岗石大楼里举行庆祝活动,在屋顶上升起绿、白、橙三色国旗。
[b]比利时[/b]:对比利时人来说,菊花意味着死亡,此为丧礼及万圣节(11月1、2日)专用。除非餐桌上有烟灰缸,否则不要抽烟。比利时南部人,女孩爱粉红色,男孩爱蓝色,一般人爱高雅的灰色。忌用墨绿色(纳粹军人服装颜色)。而比利时北方人,女孩爱蓝色,男孩爱粉红色。
[b]匈亚利[/b]:匈亚利人习惯以白色表示丧事,墨色表示庄重或丧事。
[b]奥地利[/b]:在奥地利,绿色最令人喜爱,包括许多服饰品也都使用绿色。比如,有灰色的法兰绒西装,特意用绿色镶边儿。狩猎装也多半使用绿色。
[b]瑞典[/b]:不宜把代表国家的蓝色和黄色作为商用。
[b]瑞士[/b]: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的联邦宪法,正式规定红地白十字旗为瑞士联邦国旗。瑞士人喜爱红、黄、蓝、橙、绿、紫、红白相间色组,浓淡相间色组,忌用黑色。在瑞士,猫头鹰是死亡的象征,忌用为商标。
[b]荷兰[/b]:蓝色和橙色代表国家色,使人十分悦目,特别是橙色,在节日里被广泛使用。
[b]芬兰[/b]:芬兰国旗是1860年前后,根据芬兰商人托查理斯托风乌斯的建议崐击制作的。旗低为白色,中间偏左绘有蓝色十字。蓝色象征这个“千湖之国”的湖泊、河流和海洋。芬兰四分之一的地区位于北极圈内,北部气候严寒,冬天白雪常存,因此,白色象征着白雪。旗面的十字表示芬兰历史上与北欧其他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密切关系。芬兰人没有特别显著的爱好色。在这个国家里,在政治上具有代表性的颜色,与商业没有任何关系。
[b]中国香港地区[/b]:白、黑、灰色不大受欢迎,红黄和鲜艳的色彩则很受欢迎。
[b]日本[/b]:在日本黑色被用于丧事,红色被用于举行成人节和庆祝60大寿的仪式。日本人喜爱红、白、蓝、橙、黄等色,禁忌黑白相间色、绿色、深灰色。习惯上,红色被当做吉庆幸运的颜色,如红小豆饭、红白年糕、或系在礼品上的红白硬纸绳,节日里高大建筑物垂下的竖幅语式红色灯笼,以及庆祝77大寿时,穿在和服外面的红色无袖短褂等,都带有节庆的意思。在日本,给初生的婴儿穿衣服要用黄色,给病人做的被子要黄棉花,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风俗,这是因为黄色被认为是阳光的颜色,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在日本,蓝色意味着年轻,青春或小孩子,表示将走向社会,开始生活。白色是表示纯真和洁白的颜色。在日本,神官和僧侣穿白色的衣服,给人以洁净感。自古以来,在表示身份地位的色彩中,白色曾是作为天子服装的颜色。日本工业规格(JIS)所规定的安全色的意义:红色表示灭火、•停止;橙黄色表示危险;黄色表示注意;绿色表示救护、通行;蓝色表示小心;白色表示道路在修整中。
[b]蒙古[/b]:蒙古人喜欢借颜色来寄托自己的愿望和感情,将不同的颜色赋予了不同的意义。红色象征亲热、幸福和胜利。许多蒙古人喜欢穿红色的蒙古袍,姑娘们爱用红色缎带系头发。黑色被视为是不幸和灾祸,故蒙古人不穿黑衣服。
[b]泰国[/b]:泰国人喜爱红、黄色,禁忌褐色。人们注意到广告、包装、商标、服饰都使用鲜明颜色,并习惯用颜色表示不同日期:星期日为红色,星期一为黄色,星期二为粉红色,星期三为绿色,星期西为橙色,星期五为淡蓝色,星期六为紫红色。群众常按不同日期,穿着不同色彩的服装。过去白色用于丧事,现在改为黑色。泰国的国旗由红、白、蓝三色构成。红色代表同族和象征各族人民的力量屯献身精神。白色代表宗教,象征宗教的纯洁。泰国是君主立宪法国家,国一是至高无上的,蓝色代表王室。蓝色居中象征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纯洁的宗教之中。
[b]马来西亚[/b]:当地人认为绿色具有宗教意味,伊斯兰教区喜爱绿色,但用于商业上并无妨碍。忌用黄色(死亡),一般马来西亚人不穿黄色衣服。单独使用黑色认为是消极的。喜欢红、橙以及鲜艳的颜色。
[b]新加坡[/b]:由于新加坡居民中华侨多,人们对色彩想象力很强,一般对红、绿、蓝色很受欢迎,视紫色、黑色为不吉利,黑、白、黄为禁忌色。
[b]缅甸[/b]:缅甸人喜爱鲜明的色彩,如传教徒所穿的番红黄色装束。越南的村寨路悬挂有绿色树枝时,是禁入的标志,外人不得进入。
[b]巴基斯坦[/b]:在巴基斯坦,一般流行鲜明的色彩,其中以翡翠绿为最盛。巴基斯坦国旗由翡翠绿色、白色构成,上面缀有五角星和新月。1964年巴基斯坦正式宣布,白色象征和平,绿色象征繁荣,新月代表进步,五角星表示光明。在巴基斯坦,黄色会引起宗教界及某些政治性的嫌恶,因为婆罗门教僧们所穿的长袍(礼服)是黄色。居民视黑色为消极,绿色、银色、金色及鲜艳的彩色倍受当地人们的欢迎。
[b]阿富汉[/b]:积极的颜色是红色和绿色。
[b]印度[/b]:他们认为红色表示生命、活力、朝气和热烈,蓝色表示真诚。阳光似的黄色表示光辉壮丽。绿色表示和平、希望。紫色表示心境宁静。印度人在生活和服装色彩方面喜欢红、黄、蓝、绿、橙色及其他鲜艳的颜色。黑、白色和灰色,被视为消极的不受欢迎的颜色。
[b]伊拉克[/b]:在伊拉克,绿色代表伊斯兰教,黑色用于丧色。对三种色彩含有特殊意哧,即客运行业用红色作代表,警车用灰色作代表,丧事用黑色作代表。绿色是阿拉伯人喜爱的颜色。国旗的橄榄绿在商业上是禁止使用的。
[b]沙特阿拉伯[/b]:沙特阿拉伯人崇尚白色(纯洁)、绿色(生命),而忌用黄色(死亡)。国王身着土黄色长袍,象征神圣和尊贵,一般人不能。皇袍加身”。沙特国旗的颜色和图案,突出地表明这个国家的宗教信仰。1946年采用的这面国旗崐,是一面长方形的绿色旗。绿色对穆斯林国家来说是吉祥的颜色。
[b]阿拉伯联合国酋长国、科威特、巴林、伊郞、卡塔尔、也门和阿曼[/b]:棕、黑(特别是由白布衬托的黑色),绿色、深蓝与红相间色及白色是带有积极意义的。鲜明醒目的颜色胜过柔和浅淡的颜色。粉红色、紫色和黄色是消极的色彩。
非洲国家对图案、色彩的禁忌
[b]埃及[/b]:埃及人喜欢绿色、白色,而忌讳黑色与蓝色,而且颇相信梦中的事。在埃及,进伊斯兰教清真寺时,务必脱鞋。埃及人爱绿色、红色、橙色,而不爱紫色、蓝色,喜欢金字塔型连花图案。禁穿有星星图案的衣服,除了衣服,有星星图案的包装纸也不受欢迎。禁忌猪、狗、猫、熊。
[b]苏丹[/b]:苏丹人的衣着比较朴素,男子多半头缠白巾,身穿阿拉伯式长袍;女子则披白色或其他颜色的薄纱,不戴面纱。苏丹人认为黄色是美的标志,因此妇女特别喜欢沐烟雾浴,使皮肤变成黄色。
[b]利比亚[/b]:利比亚人喜爱绿色,忌讳黑色。此外,猫、猪、女性人体均属禁忌图案。
[b]突尼斯[/b]:突尼斯人喜爱绿色、白色和绯红色,喜欢骆驼。而忌讳猪、狗、猫。今天的突尼斯人用羊来吸引外国游客,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努力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斗羊,在突尼斯至少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b]阿尔及利亚[/b]:阿尔及利亚忌用猪和类似猪的熊猫作广告图案。在阿尔及利亚南部一些地区,人们对颜色有特殊的爱好,不论是什么样的建筑物,其颜色大至为白、蓝、黄三种颜色。据说白色能反光避热,以适应炎热、干燥的气候环境。蓝色能避免害虫的侵蚀,黄色则是沙漠的颜色。
[b]摩洛哥[/b]:摩洛哥人喜欢绿、红、黑色,忌白色。喜欢鸽子、骆驼、孔雀图案,而禁忌六角星、猫头鹰图案。
[b]埃塞俄比亚[/b]:埃塞俄比亚人喜爱鲜艳明亮的颜色,禁忌黑色,也禁忌宗教象征图案。他们哀悼死者时,穿淡黄色服装,但出门做客是绝对不能穿淡黄色服装的。
[b]毛里坦尼亚[/b]:毛里塔尼亚国旗的底色为深绿色,旗中间是一颗黄色的五角星和一弯黄色新月。绿色是穆斯林国家喜爱的颜色,象征繁荣、希望。星和新月是多数穆斯林国家的标志。
[b]乍得[/b]:白、粉红和黄色是吉祥的,黑色与红色视作不吉利的颜色。
[b]多哥[/b]:白、绿和紫色是积极的,而红、黄、黑带有消极的含义。
[b]加纳[/b]:黑色是不吉利的,喜欢明亮的色调。
[b]尼日利亚[/b]:视红、黑为不吉利。
[b]科特迪瓦[/b]:暗淡和黑、白相同的颜色在包装中应避免使用。商标图案应采用明亮的颜色。
[b]塞拉利昂[/b]:红色是积极的,黑色认为有消极的含义。
[b]贝宁[/b]:红与黑是消极的。
[b]利比里亚[/b]:明亮鲜艳的颜色受欢迎,而黑、白带有消极的含义。
[b]马达加斯加[/b]:黑色带有消极情调,人们喜欢鲜明的色彩。
[align=center][table=200,#ff0000,#ffffff,5][tr][td][align=center][table=150,#ff0000,#ffffff,5][tr][td][color=#ffffff][b][align=center]2、礼仪篇[/align] [/b][/color][/td][/tr][/table][/align] [/td][/tr][/table][/align]
[b]美国[/b]
美国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具有下述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随和友善,容易接近。
第二、热情开朗,不拘小节。
第三、城府不深,喜欢幽默。
第四、自尊心强,好胜心重。
[b]加拿大[/b]
加拿大的基本国情是地广人稀。特殊的环境对加拿大人的待人接物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在交际应酬中,加拿大人最大的特点是既讲究礼貌,又无拘无束。加拿大国民的主体是由英法两国移民的后裔所构成的。一般而言,英裔加拿大人大多信奉基督教,讲英语。性格上相对保守内向一些。而法裔加拿大人则大都信奉天主教,讲法语,性格上显得较为开朗奔放。与加拿大人打交道要了解对方情况,然后再有所区别的加以对待。
[b]法国[/b]
与英国人和德国人相比,法国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现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
第三,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
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b]德国[/b]
德国人在待人接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往往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一,纪律严明,法制观念极强。
第二,讲究信誉,重视时间观念。
第三,极端自尊,非常尊重传统。
第四,待人热情,十分注重感情。
必须指出的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对礼节非常重视。与德国人握手时,有必要特别注意下述两点。一是握手时务必要坦然地注视对方,二是握手的时间宜稍长一些,晃动的次数宜稍多一些,握手时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重视称呼,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对德国人称呼不当,通常会令对方大为不快。一般情况下,切勿直呼德国人的名字。称其全称,或仅称其姓,则大都可行。与德国人交谈时,切勿疏忽对“您”与“你”这两种人称代 词的使用。对于熟人、朋友、同龄者,方可以“你”相称。在德国,称“您”表示尊重,称“你”则表示地位平等、关系密切。
[b]波兰[/b]
在人际交往中,波兰人的举止优雅,语言文明,彬彬有礼,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同外人打交道时,波兰人对称呼极其重视。他们的习惯,是要尽可能地采用郑重其事一些的称呼。对于男士,波兰人言必称“潘”。对于妇女,他们则非要称之为“帕那”或“帕妮”不可。在社交场合问候他人时,波兰人肯定会对对方以“您”相称。他们假如与对方以“你”相称,则多半意味着双方关系十分密切,彼此相交已非一日。按照波兰人的习惯,自己在交际场合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必须要主动同对方握手为礼,同时还要报上自己的姓名,不然即为失礼。在波兰,最常用的见面礼节有握手礼和拥抱礼。在波兰民间,吻手礼则十分通行。一般而言,吻手礼的行礼对象应为已婚妇女,行礼的最佳地点应为室内。在行礼时,男士宜双手捧起女士的手在其指尖或手背上象征性轻吻一下,假如吻出声响或吻到手腕之上,都是不合规范的。
[b]俄罗斯[/b]
在人际交往中,俄罗斯人素来以热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称于世。在交际场合,俄罗斯人惯于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但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别重逢时,他们则大多要与对方热情拥抱。在迎接贵宾之时,俄罗斯人通常会向对方献上“面包和盐”。这是给予对方的一种极高的礼遇,来宾必须对其欣然笑纳。在称呼方面,在正式场合,他们也采用“先生”、“小姐”、“夫人”之类的称呼。在俄罗斯,人们非常看重人的社会地位。因此对有职务、学衔、军衔的人,最好以其职务、学衔、军衔相称。依照俄罗斯民俗,在用姓名称呼俄罗斯人时,可按彼此之间的不同关系,具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与初次见面之人打交道时,或是在极为正规的场合,才有必要将俄罗斯人的姓名的三个部分连在一道称呼。
[b]澳大利亚[/b]
澳大利亚人见面习惯于握手,不过有些女子之间不握手,女友相逢时常亲吻对方的脸。澳大利亚人大都名在前,姓在后。称呼别人先说姓,接上先生,小姐或太太之类。熟人之间可称小名。
[b]墨西哥[/b]
在墨西哥熟人见面时所采用的见面礼节,主要是拥抱礼与亲吻礼。在上流社会中,男士们往往还会温文而雅地向女士们行吻手礼。通常,他们最惯于使用的称呼是在交往对象的姓氏之前,加上“先生”、“小姐”或“夫人”之类的尊称。前去赴约时,墨西哥人一般都不习惯于准时到达约会地点。在通常情况下他们的露面总要比双方事先约定的时间晚上一刻钟到半个小时左右。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待人的礼貌。
[b]阿根廷[/b]
阿根廷人在日常交往中所采用的礼仪与欧美其他国家大体上是一致的,并以受西班牙影响为最。阿根廷人大都信奉天主教,所以一些宗教礼仪也经常见诸阿根廷人的日常生活。在交际中,普遍采取握手礼。在与交往对象相见时,阿根廷人认为与对方握手的次数是多多易善。在交际场合,对阿根廷人一般均可以“先生”“小姐”或“夫人”相称。
[b]巴西[/b]
从民族性格来讲巴西人在待人接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二。一方面,巴西人喜欢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另一方面,巴西人在人际交往中大都活泼好动,幽默风趣,爱开玩笑。目前,巴西人在社交场合通常都以拥抱或者亲吻作为见面礼节。只有十分正式的活动中,他们才相互握手为礼。除此之外,巴西人还有一些独特的见面礼。其一,握拳礼。其二,贴面礼。其三,沐浴礼。
[b]埃及[/b]
握手礼——禁忌是不要用左手
拥抱礼——力度适中
亲吻礼——根据交往对象不同分为:
吻面礼,一般用于亲友之间,尤其是女性之间。
吻手礼,向尊长表示谢意或是向恩人致谢时使用。
飞吻礼,多见于情侣之间。
[b]南亚[/b]摇头礼: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人们相互交往时,往往彬彬有礼地摇头。他们的表敬礼俗是:向左摇头则表示赞同、尊重或认可;点头则表示不同意。这恰恰与中国的"摇头不算点头算"相反
[b]南非[/b]:南非社交礼仪可以概括为“黑白分明”,“英式为主”。
所谓“黑白分明”是指:受到种族、宗教、习俗的制约,南非的黑人和白人所遵从的社交礼仪不同;英式为主是指:在很常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白人掌握南非政权,白人的社交礼仪特别是英国式社交利益广泛的流行于南非社会。
以目前而论,在社交场合,南非人所采用的普遍见面礼节是握手礼,他们对交往对象的称呼则主要是“先生”、“小姐”、或“夫人”。在黑人部族中,尤其是广大农村,南非黑人往往会表现出与社会主流不同的风格。比如,他们习惯以鸵鸟毛或孔雀毛赠予贵宾,客人此刻得体的做法是将这些珍贵的羽毛插在自己的帽子上或头发上。
[b]英国[/b]:在英国,人们在演说或别的场合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手心向外、构成V形手势,表示胜利;在英国如果有人打喷嚏,旁人就会说上帝保佑你,以示吉祥。
[b]缅甸[/b]
缅甸是个多礼节礼仪的国家。缅甸佛教徒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惯施合十礼。施合十礼时,如果戴有帽子,要摘掉夹在左腋下,然后双手合十施礼(施合十礼时,要双脚站定,两手合掌后举至胸前倾斜)。并说“给您请安了!”缅甸人见到不太熟悉和不经常见面的老人、领导、学者时,如他们正坐在地板上,则要施跪拜礼。若见到上述人员是比较熟悉的人,则施坐拜礼。他们凡来到僧、父母、师长面前时,都要施大礼,即“五体投地礼”。他们路遇老人、领导、学者时,一般施鞠躬礼(浅鞠身俯首约20至30度)。
缅甸人送给别人东西时,必须在星期一至星期六,星期天禁忌送物,尤其禁忌送给别人衣服、沙笼等。缅甸掸族人忌讳客人上楼不脱鞋,或是未经主人允许就坐到男主人固定的座位上;忌讳客人拒绝主人待客的茶水和食物,否则会认为你是野蛮或不懂事理;忌用竹笋、蘑菇、生菜、甜饭团待客,认为食用这些会生病。缅甸克钦族的男人,一般不愿在楼下走动,尤其是楼上有女人时,因为他们认为男子是绝不能低过女子的。他们认为,头是不可以触摸的,即使头巾也不能随便玩弄。如果有人抚摸他的头或玩弄他人头巾,便认为是对他莫大的侮辱。
[b]越南[/b]
越南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习惯扬抱拳作揖。越南信奉佛教的人与客人见面时,行传统的合十礼(双手合十齐唇或齐额,过头则为拜鬼)。
越南人忌讳别人拍他的肩膀或用手指着他大声叫嚷,认为这是有失礼貌的举动。他们忌讳用脚指物,或把脚掌对向别人,认为这是属于污辱人的一些动作。他们忌讳别人随意触摸他或其小孩的部部。南部的高棉人忌用左手行礼、进食、递物和接物。因为他们视左手为肮脏和卑贱之手。
[b]菲律宾[/b]
菲律宾上层社会的人,由于受西方社会的影响,很盛行“女士优先”的风气。他们无论做什么事,一般都习惯对女士给予特殊的关照。但是在农村,由于女子大多于男子,而妇女的地位却很低下。其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局限模仿,他们最喜欢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家庭观念很强,一般都特别喜欢谈论和赞美他们的家庭。上层社会人士普遍喜着西装;一般百姓,男子喜穿白色衬衫和西装裤;女子喜穿无领的连衣裙或沙笼;老年人仍爱穿着麻或草或木制的拖鞋。他们最爱茉莉花。认为茉莉花芳香四溢,给人以幸福和美好的印象。人们都尊其为国花,并视其为纯洁、清操和友谊的象征。好客的菲律宾人,在迎接宾客时,往往把茉莉花串成美丽的花环,敬献给客人挂在脖子上,以表示他们对来访客人的一片纯真友谊之情。
菲律宾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无论男女都习惯以握手为礼。在与熟人或亲朋友相见时,一般都很随便,有的男友之间相逢时,常以拍肩膀示礼。年青人与长辈相见时,要吻长辈的手背,以示对老人的敬重;年青姑娘见长辈时,则要吻长辈的两颊为礼;如果晚辈遇见长辈时,说话前要把头斤摘下放在肩上,深深鞠躬,并称呼长辈为“博”(意为大爷)。伊斯兰教徒见面时,要施双手握手礼,在户外相见若没戴帽子,则必须用左手捂头。菲律宾的一些原始部落的人与客人相见时,行握手礼的方式很独特。他一握过手就转身向后走几步,意思是向对方表明身后没有藏刀。他们认为这才是真诚的、真正的握手。
到了菲律宾,美国人和欧洲人通常感觉像在国内一样,因为那里的文化习俗超越民族或地域的界限,反映了多年来的西班牙和美国的影响。当地人一般都喜欢美国人并竞相模仿美国的生活方式。在政府机构、企业和教育领域都通用英语。
称谓与问侯
与熟人见面时通常握手问好,男女教一样;男人之间有时会在对方的背上拍击一下。
约会与准时赴约是恰当的。
款待与馈赠
菲律宾人极其好客,举例来说,对只逗留一夜的宾客往往也给安排最好的卧室。
如果送礼的话,比如鲜花,应在到达时就献上。按惯例,在参加晚宴或其他社交集会之后要送去一件礼品或一封感谢信。
宴席上,你给主人的最大赞美是吃得津津有味。
交谈应回避的话题是政治、宗教、当地情况、腐败现象以及外援。菲律宾人的家庭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关于他们的家庭成员的谈话往往很受欢迎。
[b]孟加拉[/b]
他们时间观念很强,对约会特别讲究准时赴约,认为这是社交上的礼貌,必须遵守和准时。他们特别喜爱荷花。习惯称荷花为“花中君子”,并视荷花为“吉祥”、“平安”、“光明”、“纯结”的象征。
孟加拉国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在男人与女人间相见时,一般都习惯用点头示礼或用说句客气话来代替礼节。因为他们男人一般不与女人握手。孟加拉国的佛教徒与客人相见时,习惯施合十礼。客人也应双手合十还礼,以示相互间的尊重。
称谓与问候
当你被引见给男人时,习惯上握手为礼。若引见的是女人,要等她先伸出手来。
人们高度重视准时赴约。
款待与馈赠
通常在饭店或俱乐部里款待客人。按习惯往往有妻子陪同丈夫出席这类活动。
孟加拉国人忌讳有人拍打他们的后背。认为这是一种极不礼貌和不尊重人的表现。他们对不经他们同意就给他们拍照片的作法很感。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下贱、肮脏。他们忌讳翘姆指这个手势,并视其为不礼貌的举止。
[b]印度尼西亚[/b]
印度尼西亚人有进寺(清真寺)脱鞋之俗,现在由于他们一般的家庭居室都铺有地毯,所以他们都有脱鞋入屋的习惯。印度尼西亚的商人特别注重互送名片,初次相识,客人就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人,如果你不送名片,那将会受到他的长时间冷遇。印度尼西亚的伊班族人特别喜好浴,一般在每日早晨的五六点钟就要洗澡冲凉,到了傍晚,还得再冲冲洗洗。印尼人不愿意谈论当地政治、社会主义和国外对他援助等问题。他们惯于遵守时间,有准时赴约的良好习惯。他们有崇拜蛇和敬蛇的习俗,视蛇为“德性”、“善长”、“智慧”与“本领”的象征,有的地方还设蛇舍,内设香案,供人祭祀。印度尼西亚西伊里安岛上的达尼人(非伊斯兰教),有以涂抹猪油表示亲昵的习惯。他们在吃猪肉时,常将手上的油脂涂抹在自己和他人的身上,以此表示友善。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人(非伊期兰教)很好客。当客人来访时,他们就在广场上边奔跑,边哼着单调的歌曲,边大声嚷嚷。来回跑几次,以此来欢迎宾客的到来。然后,他们还会拿出最喜爱的菜肴“烤猪肉”来款待客人。印度尼西亚爪哇男人,平时习惯身裹沙笼。外出或参加庆典时,总要在腰间挂着一把精致漂亮的“格里斯”(即短剑)。因为,他们相信格里斯可辟邪驱秽。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上的女搬运物品不习惯肩挑手提,而是把各种物品叠放成塔状,用一个托盘顶在头上。印度尼西亚人偏爱茉莉花,并把茉莉花视为纯洁和友谊的象征。
[b]马来西亚[/b]
马来西亚人路遇相识的人,都要相互问候。一般是其中一人以阿拉伯语“真主保佑、一路平安!”向对方致意,另一方也要以“愿你一样好!”来回敬对方,两人以手接触后,举到胸前一下,表示施礼。他们特别注重社交上的衣冠整洁。无论谁到他们的家中访问,进内厅前必须先将鞋脱掉,放在楼梯口或门口,然后方可进屋。他们对来访宾客十分热情。一般他们都要用当地驰名的马来糕饼或点心、茶、咖啡、冰水及栳叶(一种当地的药用植物叶)来招待,以示对客人的尊敬。他们时间观念较强,讲求信义,对事先的约会,他们是一定会按时赴约的。
马来西亚在社交合同客人见面时,一般是施握手礼。他们年轻人见到老年人时,一般要相互紧握双手,然后再双手朝胸前作抱状,身体朝前弯下(如鞠躬)。他们同一般熟悉的人相见,男子之间,一般要互相接角一下右手,然后各自用右手扪胸示礼。马来西亚妇女见到男子,施礼前要先用手巾盖住手掌,再同男人的手掌相接触,然后把手伸至胸前作抱状,同时身体稍向前弯下鞠躬。这是马来西亚女人对男人的一种传统礼节方式。此外,他们还有一种奇特的施礼方式:双方见面时,要先互相朝前稍微靠拢,然后再相互伸出手掌交叉角摩,再用手从脸部由上而下轻轻一抹,再向胸前一点,与此同时彼此互相说:“愿真主保佑你!”。
[b]印度[/b]
印度教徒迎接贵宾时,主人要向客人敬献花环,并亲手将花环套在客人的脖颈上。花环的大小,要视客人的身份而定。献给贵宾的花环一般很粗大,其长过膝;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及前胸。
印度人相互见面的礼节,有合掌、举手示意、拥抱、摸脚、吻脚。一般两手空着时,口念敬语“纳马斯堆”,同时要施合掌礼。合掌之高低,对开者宜高,两手至少要与前额相平;对晚辈宜低,可齐于胸口;对平辈宜平,双手位于胸口和下颌之间。若一手持物,则口念“纳马斯堆”,同时要举右手施礼。对于长辈,或对某人表示恳求时,则施摸脚礼(即用手摸长者的脚,然后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头,以示自己的头与长者的脚相接触)。摸脚跟和吻脚礼是印度的最高礼节。印度东南部的一些少数民族的人与客人相见时,总把自己的鼻子和嘴紧紧贴在对方的面颊上,并用力地吸气,嘴里还要叨念着:“嗅一嗅我!”,以示其对客人的崇敬。印度安达曼群岛上的森蒂耐尔人,在与久别挚友重逢时,双方要交替互坐膝头,并热烈地拥抱数分钟,以表示相逢后的喜悦心情。印度伊斯兰教徒的见面礼节是按其传统宗教方式,用右手按胸,同时点头,口念“真主保佑”。现代在社交场合上的印度男人们,也开始运用握手礼节了,但印度妇女除在重大外交场合外,一般与不与男人握手。
[b]澳大利亚[/b]
他们的言谈话语极为重视礼貌,文明用语不绝于耳,口头上语言既文雅又敏复。他们很注重礼貌修养,谈话总习惯轻声细语,很少大声喧哗。在他们的眼里,高声喊叫(特别是在楼外喊人)是一种不文明的粗野行为。有“女士优先”的良好社会风气,对妇女都是极为尊重的。澳大利亚人还不喜欢赞赏女士的长相、才气、文雅举止等各方面。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有教养的表现。
澳大利亚人还有个特殊的礼貌习俗,他们乘出租车时,总习惯与司机并排而坐,即使他们是夫妇同时乘车,通常也要由丈夫在前面,妻子独自居后排。他们认为这样才是对司机的尊重,否则会被认为失礼。他们时间观念非常强,对约会是非常讲究信义的,有准时赴约的良好习惯。凡见有来客便敲锣迎接,假如客人久久不走,他们也会以锣声逐客的。
澳大利亚达尔文人凡是到酒吧间饮酒,都很注意自己的衣着。通常习惯穿衬衫、短裤和长袜搭配成套的达尔文装,否则,会被视为不讲礼貌。
澳大利亚土著人还有一种嚼骨告别的礼俗。每当亲朋好友之间彼此告别,即要在口中放一根骨头,并用牙齿使劲地咬嚼它,使它发出“格格”的声音,人们以此来互相珍重,盼望重逢。
[align=center][table=200,#ff0000,#ffffff,5][tr][td][align=center][table=150,#ff0000,#ffffff,5][tr][td][color=#ffffff][b][align=center]3、饮食篇[/align] [/b][/color][/td][/tr][/table][/align] [/td][/tr][/table][/align]
[b]日本[/b]
日本人一般不吃肥肉和猪内脏,也有人不吃羊肉和鸭子;招待客人忌讳将饭盛过满过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不能把饭盛得过满或带尖。作为客人就餐时,忌讳只食用一碗就说够了,第二碗饭即使是象征性的,也应要求添饭,只吃一碗认为是象征无缘;忌讳用餐过程中整理自己的衣服或用手抚摸、整理头发,因为这是不卫生和不礼貌的举止;日本人使用筷子时忌把筷子放在碗碟上面。就餐时禁忌口含或舌添筷子,忌讳含着食物讲话或口里嚼着东西站起来,否则会被认为缺乏教养。在外国人看来,日本的餐桌礼仪是十分讲究的,但吃面条的时候似乎是个例外。日本人吃汤面时毫不掩饰声响,而且一定会发出响亮的吸溜声。游客最好也入乡随俗,以表示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另外在吃米饭或喝汤时,一定要把碗端起来,让碗口冲着自己。
[b]法国[/b]
在法国,如果饭菜还没尝就加调味品的话,厨师是会很不高兴的。而且,客人在吃饭前一定要关闭手机,以免就餐被打断。这里很少用点心盘来盛面包,所以直接把面包放在桌布上就可以。只有在你希望添酒时,再把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否则最好剩一些。法国人用餐时,两手允许放在餐桌上,但却不许将两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时,他们习惯于将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吃法国菜的礼节:
一、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仪态用餐巾的一角轻轻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便可。
二、假如吃多过一道主菜,吃完第一道(通常是海鲜)之后,侍应会送上一杯雪葩,用果汁或香槟造,除了让口腔清爽之外,更有助增进你食下一道菜的食欲。
三、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应该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进食时身体可略向前靠,两臂应紧贴身体,以免撞到隔壁。
四、吃法国菜同吃西餐一样,用刀叉时记住由最外边的餐具开始,由外到内,不要见到美食就扑上去,这样十分失礼。
[b]德国[/b]
德国人在用餐时,有以下几条特殊的规矩:一,吃鱼用的刀叉不得用来吃肉或奶酪。二,若同时饮用啤酒与葡萄酒,宜先饮啤酒,后饮葡萄酒,否则被视为有损健康。三,食盘中不宜堆积过多的食物。四,不得用餐巾扇风。五,忌吃核桃。
德国人讨厌凡事浪费的人,所以一般人都没有奢侈的习惯。与德国人相处,务必遵守这个习惯,才能跟他们打成一片。如与他们共进餐馆,不能多要根本吃不了的东西,已要的饭菜必须吃光,即使是汤也要用面包蘸着吃下去或喝光,用舌头舔光盘子的场面也司空见惯。
[b]英国[/b]
英国人在吃饭时忌讳碰响水杯,有些人认为,如果刀叉碰响了水杯,而任它发响不去中止便会带来不幸。所以吃饭时,避免刀叉器皿碰撞出声。万一响了,用手捏一下,使它停止作响。
[b]韩国[/b]
吃饭时不兴交谈,不能随便发出声音,不然极有可能引起反感,认为你不懂礼节。韩国人不喜欢直接说或听到“不”字,所以常用“是”字表达他们有时是否定的意思。韩国人吃饭时所有的菜一次上齐。饭后的活动,有的是邀客人到歌舞厅娱乐、喝酒,拒绝是不礼貌的。
[b]波兰[/b]
波兰人的饮食习惯与其他东欧国家大致相似。在饮食禁忌方面,波兰人主要不吃酸黄瓜和清蒸的菜肴。波兰人在人际交往中非常喜欢请客吃饭。在宴请客人时,波兰人有不少的讲究。一是忌讳就餐者是单数。他们认定此乃不吉之兆。二 是在吃整只的鸡、鸭、鹅时,波兰人通常讲究要由在座的最为年轻的女主人亲手操刀将其分割开来,然后逐一分到每位客人的食盘之中。三是不论饭菜是否合自己的口味,客人都要争取多吃一点,并要对主人的款待表示谢意。四是口中含着食物讲话,在波兰人看来,是很粗鲁的。
[b]菲律宾[/b]
在菲律宾,要想成为一位合格宾客的话,你必须学会等待和言听计从。主人请你入座时再入座,告诉你坐哪儿你再坐,请你什么时候开始吃饭你再吃,主人不给你添菜不能主动夹,只有照这样做才被视为礼貌。
[b]黎巴嫩[/b]
为显示自己的热情好客,黎巴嫩人往往会给客人上两三回菜。因此上第一拨菜时,最好少吃一点,这样你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打持久战。饭局时间越长,越能显示主人的热情,也表示客人很享受主人家的饭菜。如果是传统的中东饭菜,你最好用面包卷着吃。
[b]埃塞俄比亚[/b]
埃塞俄比亚人有相互喂饭的习惯,这似乎是一件很不卫生的事。特别是你不得不用手抓带肉汁的饭菜,把它喂给你的邻座,然后再喂桌上的其他人。这也意味着,你吃进嘴里的饭菜也是经过了全桌人的手的。
[b]阿富汗[/b]
在阿富汗人的餐桌上,客人是吃第一口饭菜,吃得最多,座位离门最远的人。如果你吃得差不多了,对主人说“够了,我不想再吃了。”主人会不理睬你,你必须继续吃下去,吃得越多,对方越高兴,那才是礼貌。如果随便吃几口就停嘴,对方会不高兴。用大吃大喝表示感谢。注意不要把食物掉在地上,如果不小心掉了一块面包的话,应该捡起来,亲它一下,并把它举到前额,然后再放下来。这一系列动作都是为了表示对食物的尊重。
[b]埃及[/b]
如果受邀到埃及人家中进餐的话,进门之前应该先脱鞋,而且最好恭维一下主人的房子。只能用右手吃饭,而且一定要吃第二回菜。往菜里加盐是很不礼貌的,另外,如果吃饱了的话,盘子里最好剩一些饭菜,否则主人会不停地给你夹菜。他们习惯用自制的甜点招待客人,客人若是谢绝一点也不吃,会让主人失望也失敬于人。埃及人禁忌吃猪肉、狗肉、驴肉、龟、鳖、自死亡物、动物的血和非按教规宰杀之物。
[b]泰国[/b]
泰国人常常是坐在地上吃饭,用手抓食,不用筷子,但是注意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脚底冲着他人。
[b]赞比亚[/b]
如果你碰巧到赞比亚乡间旅行的话,你会发现干老鼠在这里竟是一道开胃菜。胆大之人会从老鼠头吃起,然后吃身上,但是记住不要吃尾巴(它常常是用来当作牙签的)。
[b]南非[/b]
南非黑人喜欢吃牛肉、羊肉,主食是玉米、薯类、豆类。不喜生食,爱吃熟食。在南非黑人家做客,主人一般送上刚挤出的牛奶或羊奶,有时是自制的啤酒。客人一定要多喝,最好一饮而尽。
[/td][/tr][/table] [/td][/tr][/table]
[ 此帖被喻然末年在2013-10-07 13:1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