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同事下班后从公司内部邮箱向全体员工发了一个邮件,并附了一个短片《桥》,在邮件中还做了简介:“一个为拯救他人付上自己爱子生命为代价的人的真实故事 ——桥【MOST】(波兰2003),一部捷克和美国合拍的影片,曾获2004年奥斯卡最佳短片提名,导演Bobby Garabedian。”正巧晚上上网准备下线时,顺手打开公司内部邮箱,看到了这封信,于是下载了这部短片的视频文件,并即刻用播放软件看了这部片子。
这个故事播放时间不超过7分钟,片中很少对话,完全用情节和表情叙述了这个惨烈而感人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一位桥梁控管员有着一个他十分宠爱的儿子,孩子天真烂漫,他很爱他。有一天,他在控管房里值班,主要职责是当河里有货船要过桥时,他通过控制器把桥抬起,船过后再把桥放下来,以便桥上可以顺利通过火车。孩子在离控管房不远的桥边钓鱼。当这位控管员发现有货船要通过时,就把桥抬了起来,然后离开窗口。这时孩子看到远处过来了火车,火车开的很快,于是孩子大声对爸爸喊:“火车来了,开得好快啊。”因为他离开了窗口,没有听到孩子的喊声。孩子放下鱼竿跑到桥上,想搬动拉杆把桥板放下来,却不小心掉到抬起桥板的板缝下面。这一情景被控管员看到了,也就是在这一刻,他发现货船已经过了桥,而火车也已开近了大桥。于是,他意识到他已经没有机会去救助儿子:放下桥板,儿子就会被桥板活活挤死;而不放下桥板,整列车的人们就会遭遇灭顶之灾。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拼命地喊儿子快上来,而他也明明知道,没有他的帮助,他儿子是上不了的。就在火车开上桥的瞬间,他痛苦到了极点,但还是毅然推动了放桥的控制杆。随即,他跑到屋外桥头,却眼睁睁地看着火车从桥上顺利通过,也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被挤死。当画面展现出列车上人们全然不知的安然表情与火车外边因痛苦扭曲了的脸形成鲜明对比时,那画面定格在我脑海中,久久难以平静。
这个短片的故事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在这种情势下,当事人必须立即做出抉择,而这抉择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放弃列车众多人们的生命;要么牺牲儿子的生命。片子放到最后,画面上浮现出道白句的字样:“当意外瞬间发生,他别无选择,牺牲自己的爱子,让全车的人不至于死亡而得救,却独自承受永远的哀恸。”这种痛苦、这种抉择,不是人人都能承受和正确选择的,只有深明大义,富有博大爱心和钢铁般意志的人才能做到。这使我想起了抗战时的故事,那些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老百姓,在日本鬼子刺刀的威逼下,认领了八路军的孩子,而眼睁睁地看着日本人杀死自己的孩子,抉择中的痛苦程度绝不逊于那个桥梁控管员。因为他们都懂得,什么样的选择更有价值,且甘愿为换来这种价值而付出巨大的牺牲。我敬佩他们,被他们的行为所感动――他们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人。
这个故事播放时间不超过7分钟,片中很少对话,完全用情节和表情叙述了这个惨烈而感人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一位桥梁控管员有着一个他十分宠爱的儿子,孩子天真烂漫,他很爱他。有一天,他在控管房里值班,主要职责是当河里有货船要过桥时,他通过控制器把桥抬起,船过后再把桥放下来,以便桥上可以顺利通过火车。孩子在离控管房不远的桥边钓鱼。当这位控管员发现有货船要通过时,就把桥抬了起来,然后离开窗口。这时孩子看到远处过来了火车,火车开的很快,于是孩子大声对爸爸喊:“火车来了,开得好快啊。”因为他离开了窗口,没有听到孩子的喊声。孩子放下鱼竿跑到桥上,想搬动拉杆把桥板放下来,却不小心掉到抬起桥板的板缝下面。这一情景被控管员看到了,也就是在这一刻,他发现货船已经过了桥,而火车也已开近了大桥。于是,他意识到他已经没有机会去救助儿子:放下桥板,儿子就会被桥板活活挤死;而不放下桥板,整列车的人们就会遭遇灭顶之灾。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拼命地喊儿子快上来,而他也明明知道,没有他的帮助,他儿子是上不了的。就在火车开上桥的瞬间,他痛苦到了极点,但还是毅然推动了放桥的控制杆。随即,他跑到屋外桥头,却眼睁睁地看着火车从桥上顺利通过,也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被挤死。当画面展现出列车上人们全然不知的安然表情与火车外边因痛苦扭曲了的脸形成鲜明对比时,那画面定格在我脑海中,久久难以平静。
这个短片的故事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在这种情势下,当事人必须立即做出抉择,而这抉择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放弃列车众多人们的生命;要么牺牲儿子的生命。片子放到最后,画面上浮现出道白句的字样:“当意外瞬间发生,他别无选择,牺牲自己的爱子,让全车的人不至于死亡而得救,却独自承受永远的哀恸。”这种痛苦、这种抉择,不是人人都能承受和正确选择的,只有深明大义,富有博大爱心和钢铁般意志的人才能做到。这使我想起了抗战时的故事,那些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老百姓,在日本鬼子刺刀的威逼下,认领了八路军的孩子,而眼睁睁地看着日本人杀死自己的孩子,抉择中的痛苦程度绝不逊于那个桥梁控管员。因为他们都懂得,什么样的选择更有价值,且甘愿为换来这种价值而付出巨大的牺牲。我敬佩他们,被他们的行为所感动――他们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