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7年,堂弟堂妹同时中考了。 前天晚上中考出分,当真是,万般滋味在心头。 年轻的时候作为一个学霸,至今真的觉得初中的东西非常简单。 在每天看两本小说的情况下,生物所有大考只有一次没有满分, 物理化学作业不写只要临考看一下公式就能上90,语文癫狂的时候可以作文扣一分基础卷扣半分。我从来没有想过去理解一个”差生“是怎么考出来的, 也完全不能理解一份初中的英语卷子如何能考不及格, 然而事实就在眼前:堂妹成绩全市前百,堂弟却面临着有可能上不了普高的情况。 那个糯米团团一样的男孩纸哎,看着长大的小包子, 这两天反复地帮他算各种数据,查看各种听都没听过的高中, 从开始乐观地以为还能在岛内读高中,到最后忧心他可能连普高都上不了, 无奈又烦躁。 不知是否是这一个阶段的肤浅的感悟, 其实对于没有非常远大志向的medium们,之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 似乎其实读职高学一门技术,反而比去那些形形色色的本三甚至本二学校的出路要好。 然而易地而处,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仍然会选择普通人选择的,安安分分老老实实地读大学。 社会其实挺残酷的,作为当年被名校“抢"的生源之一,我以前从没有想过, 到了某一个分数段,一分好百个排位, 有可能因为一分之差而去不了普高,去不了心仪的学校。 而中国人的普遍观念几乎都是上了职高就低人一等了, 15、6岁的小孩子,就因为一次考试,就决定了一生的方向, 真的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心理上的影响么? 这个年代,还是有那么多的人,听到你是职高之类的毕业, 就自然而然地用另一种心态和眼神去看你。 X高中是弟弟上不了的学校,亲戚家的孩子今年也中考,是8000多名, 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打电话过来,说,X高中那么烂我们才不去呢。 事实上,你的8000多也几乎是垫底的,半斤八两。 如此境地不求上进反而找更差的来找存在感, 也真真是令人无语。 我们家似乎也没有打电话过去说,我家妹妹除了一中双十怎么可能去其他烂学校? 一次中考, 给那些所谓落榜者带来的,更多的究竟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