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学第一次看《幻城》开始,我就觉得这家伙聪明,后来虽不再看他的文,却觉得他越来越聪明。从写手到作家到成功的商人,还在大型出版社混了个好职位,在一片赞扬和谩骂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那些说他文字幼齿苍白的人,可不可以注意到人家写的明明是类儿童文学好么!不同于韩寒还得照顾愤青以及其他社会人士的需求,人家的市场定位根本就不涉及成年人好么!人家的消费对象是中小学生,他们的取向大多是韩流欧巴那款的。别看本人,忽略身高,郭总的照片都很符合非主流梦幻标准来着,各位评论员明显对郭老板的要求太高了。 大多数对郭敬明的批判都集中于内容上的无病呻吟,不够健康向上,不能够好好引导青少年。可青春期本就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看看那些正面阳光的作品,秦文君等等,卖了二十年都没卖过人家一本的销量。一个受主流吹捧,学生们不买账,一个常受抨击却粉丝无数。就因为一个是大人觉得孩子应该喜欢的,另一个则抓住了消费群体真正的需求。当然,我觉得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一个大妈,一个帅哥,选谁是显而易见的。 学生们还没到关心国计民生的年龄,就有一堆人开始为他们思考。学生们的学业压力在大人们开来不值一提,却真心可以逼得人跳楼。学生们为感情喜悦神伤,却被说成不务正业。郭敬明的书不够阳光却有大量簇拥,但为什么只有人批判他的文字,批判他的内容,却没有人考虑他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市场占有率,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喜欢看这种虚无的作品。 要是有一天这个国家的中小学生都是四迷,这的确值得担忧。或者,若是有一天,社会主流都成了四迷,那的确值得警戒。但是,对思想都没定型的孩子,现在接受得了郭敬明,以后也许就会改,评论员们管的太凶,太义正言辞,反而不好。 有时间抨击别人的话,真心建议那些卖不出去的书,多向郭老板学习学习营销之道,广告啦,封面啦,推荐人啦,策划啦,整体设计啦。。。。这些都是有讲究的。想想人家郭总后面可是有一个团队呢!出来卖,噱头很重要,你的容貌不吸引我,我是不会注意你的内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