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我一人逃出,来报信给你。——《八行书》(一)【先戳2L音乐】
—
本帖被 路小透。 执行提前操作(2013-03-22)
—
[table=500,#ffffff,#0c0c0c,1][tr][td][table=480,#ffffff,#0c0c0c,1][tr][td]
[table=480,#ffffff,#0c0c0c,1][tr][td]
[table=480,#000000,#0c0c0c,1][tr][td]
[align=center] [table=400,#ffffff,#0c0c0c,1][tr][td][size=3]唯有我一人逃出,来报信给你。——《八行书》[/size][/td][/tr][/table][/align]
[table=450,#ffffff,#0c0c0c,1][tr][td][align=center][img]http://l.paipai.fm/118851/11/10/23/198_13451103_88703be5eb42e89.gif[/img]
[b][color=#ff0000]【写在前面】[/color][/b]
因为我知道很少有菇凉有耐心看完这么长的评,所以我就把原本打算在书评末尾打的小广告挪到了前面。我在JJ上连载了一个十分不火的现言,完结倒计时中,有兴趣的可以看看:[url]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1702550[/url]
[align=center][img]http://l.paipai.fm/118851/11/10/23/198_13451103_88703be5eb42e89.gif[/img][/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center][b][attachment=11397239]
[/b][/align][align=left] [hr][b]【正文】[/b][/align][align=left][font=宋体]此书为中日青年作家作品精粹的中国卷,分别由安妮宝贝,崔曼莉,葛亮,李浩,麦家,魏微,徐则臣和张悦然八个人的中短篇作品构成,的确凸显了中青年作家写作风格的区别与差异,下面逐一分析。[/font][/align][align=left] [b][color=#974806]一.[font=宋体]安妮宝贝《五个短章》[/font][/color][/b][/align][align=left][font=宋体]做为一个写作十年以上的青年作家,安妮宝贝刚刚好踏入网络文学逐渐发展起来的浪潮之中,那时候网络小说不如当下泛滥和良莠不齐,敢写的人都有两把刷子,他们在写作上很自信,敢于将现在看起来有些无病呻吟的青春年少的所谓的“疼痛”和“逃离”用比较富有自己的风格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有些人成长了,有些人被淘汰了。[/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应该说,安妮宝贝走到今天,是足够担当起作家这个称呼的,她自己和着写作,一起在沉静蛰伏中缓慢蜕变着,最终变成如今这个任何人都难以模仿的独创的风格。[/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她是用写作忠实记录自己的生活的人,或许你在她身上看不到别人,只能看到她自己,或者她自己的影子,这并不是她关注点很狭小很薄弱,恰恰也是她让自省变成文学表现的另一种方式。[/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她身上的疏离感是与生俱来的,包括对待她自己也是一样,她一定要把自己抽离开来,然后换一个视角冷静的对待自己或者别人,但是她同时又在那种看似理智的叙述中饱含着一种深情,就像是压抑在冰山下的火焰,明亮的,却不能雀跃恣意。[/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安妮宝贝的写作历程也像是映照自己生活以及心路的历程,从西藏墨脱之旅的《莲花》开始之后,改变便十分明显,这里要说的并不是说她升华了什么,而是她的情绪被理智控制在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表达范围之内,但是在其中她开始在写作上着重注入一种哲学上的纵深感,但是你不会觉得她一下子变得很高深,似乎她还是她,可就是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这就是因为她的思维角度,看问题的方式,对待生活,看似跟普通人无异,事实上她有自己强烈的固执与坚持,这种坚持让她在写作中变得很坚硬,像一块冰,似乎难以敲碎,可是又能透过冰面很清晰地看到她的内核。[/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所以,其实安妮宝贝是一个活得,很透彻的人。[/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她想得太多,也想通了很多,她懂得生活的残酷,而她的清醒就在于,她也没有那么圆滑地面对生活,这同样是她的固执。[/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她并不是不能亲近的坚冰,而是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彼岸花,想要窥探她生活隐私以此为乐趣的人,注定是失败的读者,因为安妮宝贝把自己的心彻底的摊开在我们面前,毫无遮蔽地供我们检阅,这就是最大的真诚。[/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回到《五个短章》里面,这其中包括五个关键词——写作,恋爱,看电影,母亲,存在。[/font][font=宋体]前四个话题看似十分普通,仿佛每个普通人都会拥有的东西,而最后一个就有些形而上的意味了。[/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安妮宝贝写小说和散文基调很相似,都是洋洋洒洒的,中间插入很多有关于个人感觉或者个人生活的叙述,这种叙述并不会令人觉得亲近,可是却在其中了解一个人的生命运动方式,或者说,我们在观看一个人是如何生活的。[/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我去年六月写一个男作者的书评的时候,虽然过程不甚愉悦,但是却至今都记得他说过一句话——“作家其实靠出卖私隐赚钱的。”[/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每个人的八卦欲望以及窥伺欲望其实是很强烈的,这也是人之常情,这也是为什么安妮宝贝写作这么久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的原因,因为人们一直想知道,她所描写的那种生活——恋爱,交往,[/font]makelove[font=宋体],堕胎,甚至未婚生子等等诸种事件是否是真实的,这种猎奇一直让人乐此不疲,甚至超过了这个作者写作的文本本身。[/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其实这是一种作者无法控制的变相的悲哀。[/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也包括你现在搜度娘的时候,安妮宝贝的名字终于在上面了,可是其实我们知道了这些对我们本身并没有太大关系,知道之后也不过是“这样啊”的感觉而已,与我们自己,与我们的生活本身没有更多的关联。[/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可是终于有这样的一个人能够一直在人们虎视眈眈想要窥视的好奇心中保持长久的沉静,她没什么改变,或者说,这对她并没有什么干扰,一个能将自己的心里训练得如此坚硬的女人,无论她有没有成为一个作家,她都是令人敬佩的。[/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所以,她在开始写作的时候,就已经把自己抽离开了。[/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在[b][color=#fac08f](一)《写作》[/color][/b]这一短章中,有几个部分说得异常精彩:[/font][/align][align=left]1.[font=宋体]“但我一直觉得男人和女人无法到此境界,他们是生理性的互相存在,却在所有的思维活动方式上截然不同,何来默契。就如同我所遭遇的所有男子,他们或者以父亲的情感方式对待我,或者以儿子的情感方式对待我,从来没有对等过。”[/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我觉得安妮宝贝是一个能够充分证明自身存在的女性,而她证明自身的一种方式,就是用异性区分自己,她对男女关系的认知是清醒却有单薄的,她的作品中男人的形象或许充满占有欲和攻击性,但是永远都不是最主要的,那里面的女人才是如她一样的人。[/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异性相互需要,却在某种程度上相互排斥,他们在生理上的差异决定了无法真实的体验彼此,从身体到心灵,身体的痛苦是直接的,心里的压抑需要长久的时间,经历以及耐心去解读。[/font][font=宋体]安妮宝贝很清醒但是并不悲观。[/font][/align][align=left]2.[font=宋体]“文字,与制造它的人,是一体的,但却是两个界限明确的存在。你不能指望他以文字中的方式来生活;同样,你也不能指望他也生活的方式来写作。写作,因此成为一个专门技术的职业。写作,不是全部的自我表达,而是一个超越的自我表达。它有超越性。”[/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这一小节终于提到了写作。其实对于安妮宝贝这样的人,寻常的高等学校的中文系教育已经不能够同她的理解方式相匹配了,这也是为什么中文系的人总是难出作家的原因,因为太多的前例或者理论束缚住他们开始下笔的第一步,总想做得更好,于是便什么都做不成。[/font][font=宋体]现在网文如此泛滥的原因,也是每个人都敢写了敢下笔了,或许自己也不觉得丢人了,而有些你觉得写得真不错的人,一定没有受过系统的中文系教育。[/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扯远了,回到这句话本身,其实安妮宝贝阐明了一种写作者的双重身份,第一他是活在事件受到柴米油盐红尘烟火的社会存在的人,第二,他是在精神领域制造可供阅读的文本,可是他们的第二个身份远比第一个身份可爱,因为一个是在输出一个是在汲取,人一旦开始涉及到最基本的生活层面,虽然不能说庸俗,但是至少没有那么纯粹了。[/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你的表达在超越你自己,超越本能,将你脑中想象的东西变成实质的文字输出成一个文本,而你在受人检阅的过程中,或许会心怀忐忑,但是更多还是有一种期待,你在期待这个世上还有同你一样的人,他们或许不能具备像你一样的表达能力,但是他们期望你为他们说出来。[/font][/align][align=left]3.[font=宋体]“有才华的人,不该以世俗的方式占有它。这是浪费的。也是令人惋惜的。以世俗的方式,去要挟,评价,计较,估量这些人,只能是对他们的消灭。”[/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一个文本不会阻拦要阅读它的读者,但是它在被作者写作的时候就已经规划好了它被阅读的读者层次和受众。阅读本身其实是理解读者意图和用自己的方式填补空白点的过程,不能因为一个读者读完之后不理解而评价这个作品是不好的。[/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作者需要心胸,但是同样,读者也需要心胸,尤其是对待纯文本的那种有着机敏却还生涩稚嫩的作者。[/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一个人的经历所受教育生存环境等都会决定了这个人的喜好,所以对一个文本的评价从来就不是一个人就能断定它是如何的,当然,一个有着自知之明的写作者同样不会对自己每一篇作品表示满意。[/font][/align][align=left]4.[font=宋体]“读者是该尊重那些存在于书本中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作者。他们呈现出了自我生命中最精华的补分,那是一次对自我的毫不隐藏和吝啬的挖掘重塑。他们把他身心之中最为明亮的光彩的精华,奉之于世,做出牺牲。现实对他而言,或许只是褪下来的旧躯壳。他早已领先它而去。”[/font][font=宋体]这一段就像是自我解释,她在用这种看似隐晦实则明确的方式告知,她需要被关注的只是她的文字本身,至于她自己,不过是凡人而已。[/font]
[font=宋体][color=#fac08f][b](二)《恋爱》[/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安妮宝贝的恋情观很难总结出一个特定的模式,或许她本身就不常常写纯粹的男女感情,一种喜欢或者恋慕总是会带着其他的目的,她觉得唯一能真切的感受到彼此的存在只有在身体相互进占的时候。这种清醒明显带着一种不留恋,正如她所说[/font]1.[font=宋体]“恋爱是华美的形式。是一次奢侈的偶然路见的烟花大会。绚烂高远,时间有限。停下来,用全部身心的力量,观望它,感谢她。在它熄灭之后,安静转身,继续走上黑暗夜色中的道路。也许这就是所有恋情的本质。”她欣喜每一次相遇,也珍惜每一次对另一个人倾注的感情,更会接受对方的爱意,可是她对此没有更多期待,她更坚定也更果决。[/font]
[font=宋体]她的勇气在于,她更愿意往前走一步,孤独地面对一个人的黑暗,纵然前方莫测,也不会因此对异性有诸多留恋。这样的感情更纯粹,因为她是彻底因为感情而在一起也是彻底的因为淡漠的爱情离开,没有参杂更多其它的因素。[/font][/align][align=left]2.[font=宋体]“什么是爱。爱不能说。说出来就是偏差。被两个人的观念撕扯,没有完整,也不再单纯。同样,失望也不能说。说出来,它就被定型。但也许,爱与失望一样,都没有形状,也没有目的。它是一种体会。带着禁忌。因为那是神赐予它的深沉。是属于内心最黑暗的发亮之处。你以为你知道什么是爱,但它不是人的声音能够发出来的。”[/font]
[font=宋体]这段话说得很有意思,不能算是深刻,但是很有意思,仔细想想,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一旦说出“爱”那么一定是抱有某种目的的,想让对方知道或者想要获得平等的感情付出,因此安妮宝贝说它不再单纯,更有甚者,因为个体差异而对爱的观念有着不同程度的理解偏差,所以两个人永远都不能很好的很契合地把感情放到一处,总是有人不甘,也总是有人因为时间的浓度而忍受这份逐渐淡漠的感情。[/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这是典型的中国思维。[/font]
[font=宋体]当然,这里所说的失望也是有关于两个人情感上不平衡而产生的心里落差,这是在爱情或者婚姻关系上产生的“失望”,一旦说出口,那么你心中对那个人的定义被对方所知,那么这段感情就会变得干涩,面对面无言。很多人都在这么将就的生活,不是从前感情不深,而是在无限时间的消磨之中,你不再是你,而我也不再是我。这不是悲观,而是现实。[/font][/align][align=left]3.[font=宋体]“不说爱,是因为知道爱是无法被得到,被证实的。爱如同血液,只能在血管里静静流淌。它无法说明自身。真实的生活里,我们需要的是陪伴,照顾[/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本身爱就是一个足够抽象的词汇,正如很多东西说多了就不值钱了一样,就算你信誓旦旦的说千百遍,但是听得人内心是不是存有犹疑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爱落实到具体生活中,其实是一种相伴,是一种照顾,体贴,包容,是两个人一起抵抗生活。[/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或许再多的语言,都比不上身边真心实意的陪伴。[/font]
[font=宋体]爱情正如触摸一份不属于现实生活中的东西,你需要去想,去触摸,需要[/font]4[font=宋体]“超越自身,踮起脚尖,触摸那一处高远的存在。那踮起脚尖的动作,是重要的。”[/font][/align][align=left]5.[font=宋体]“孤僻的,沉闷的,生硬的,发暗的感情,才是真正手工定制的奢侈品。它只能针对某一类具体的对象,它需要很多条件才能生发,它是单纯而专注的,它有坚硬的刚硬的属性。它可以在时间里存在很久,并且发出光。”[/font]
[font=宋体]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东野圭吾《嫌犯[/font]X[font=宋体]的献身》,原谅我没有想到其他更好的例子,但是说到这里,很多特质的确都很符合,因为我实在不知道一个人到底是有多深沉的感情才会愿意用自己仅有的生命与智慧去为另一个奉献和牺牲。[/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有时候我们内心其实很狭窄,就算时间过去很久,最终也只能容纳一个人。[/font]
6.[font=宋体]“没有屈从于肉欲,没有败给孤寂,没有输给渴求温暖的贪念。爱情就是这三个要求失败的结果。爱情抵不过现实。因为,爱情一旦落入现实,就不再是爱情。现实既是沾染到爱情,却依旧是现实。这就是残酷的欲望政治。”[/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这句话很难想象是由安妮宝贝口中说出,因为有一种看破红尘的味道,就像你在我对面讲话,点一支烟,然后跟我说,你遇到的每一个男人,你们是如何相爱,又如何离开,有一丝风尘,又有一丝自怨自艾。[/font]
7.[font=宋体]“不存在无条件的爱,除了血缘本能,但父母与长大孩子之间有时陌生疏离更多。他它因此显得不够结实。”[/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看到这里其实我忽然自省,然后恍然发觉,似乎从小到大除了管束我学习之外,其他方面我父母的确很少教导我,或许也是因此我在与人交往上显得有些笨拙后继无力而不够长久。我相信他们很疼爱我,可是有时候或许仅有爱是不够的,在我需要他们倾诉心事的年纪时他们没有在场,所以以后有事便渐渐不会找他们了。[/font]
[font=宋体]这也算是不曾说出口的一种遗憾。[/font]
[/align][align=left]
[font=宋体][b][color=#fac08f](三)《看电影》[/color][/b][/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关于电影,我可以很诚实的说,我懂得不多,或者说,我也看的不多。[/font]
[font=宋体]严格来说,我觉得电影是一个非常具有和文学音乐以及绘画相通的艺术方式,因为它很高尚,所以我对它心存敬畏,它可以在很短促的时间内表达丰富的内容,而我本质是一个懒散的人,无法习惯性的在那么长时间内集中精力关注在一个时间段中,这会让我觉得疲惫,所以比起短促的让人回味良久的电影,我更喜欢冗长而啰嗦的电视剧,因为这会让我的精神十分放松,不像在看电影的时候,我总会担心占有电影的方式让我的理解产生偏差。[/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我讨厌紧绷的,急促的,还有紧锣密鼓的东西。这会把我变得非常焦急。[/font]
[font=宋体]我可以很诚恳的说我不了解,因为我不知道很多人在看电影的时候笔尖和脑袋会不会蠢蠢欲动,想要表述什么,想说给谁听,想要证实自己的理解是正确的。[/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看电影有时候会让我变得不自信,显出我的疲弱。[/font]
[font=宋体]所以我写什么一般不会充斥着大量的文青似的电影台词,这并不是说我我不喜欢这种方式,但是同样,我也不会因此羡慕什么。[/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安妮宝贝说:“电影不能脱离群众,也不能任由观众率引,观众亦不能没有任何分辨,只等被取悦。电影原本负载很多精神层面的功能,而不能堕落为简单的娱乐工具。”[/font]
[font=宋体]说道这里,忽然想起一件十分讽刺的事情,因为一年前的此时,我的毕业论文写得正是与一篇电影有关。内容大概记不清了,洋洋洒洒写足了一万多,现在想来,我“旁征博引”了不少内容,到头来自己却什么都没剩下。[/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不过正如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一样,我觉得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电影上。[/font]
[font=宋体][b][color=#fac08f](四)《母亲》[/color][/b][/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这是最体现安妮宝贝断层事叙述的一节。[/font]
[font=宋体]每一个句号都像是一个画面的完结,所以在看这短短几百字甚至不足一页的内容时,就像在观看她成长的足迹,犹如走马灯一样。[/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正如我之前所说,安妮宝贝是一个很注重女性或者说母体力量的人,男性的角色,或者类似父亲的角色始终是缺席的,她的笔下不乏男人也不乏恋情,但是男女之间的力量是持平的,他们的进占是相互的,或者说,在她眼里,他们的攻击性对她是无效的。[/font]
[font=宋体]而对母体的迷恋,就像是每个出生的孩子一样,是一种本能,尤其是做了母亲的人,她更能体会身边最亲近女人的无可抗拒的衰老。[/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她是成长中最重要的人。她在变老。[/font]
[font=宋体][b][color=#fac08f](五)《存在》[/color][/b][/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一旦涉及到叙述这种形而上的东西,安妮宝贝的叙述便开始飘忽了。[/font]
[font=宋体]因为你不知道她的着力点在哪里,你跟随不上她始终在前行的脚步,她每一次转身和跳跃,并不需要别人跟上她或者认可她,她只是在证明自己活着。[/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不知道很多人看到这一节的会不会觉得嗤之以鼻,觉得她又开始自说自话了,或者不熟悉这样的表达方式,因为你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内容。[/font]
[font=宋体]其实不是的,我们生活在世上,总有人替我们考虑,生存在这个世上是做什么的,又如何证明自己是存在的,我们需要用他们的笔和脑袋,告诉我们自己。[/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生活总是一边削弱人的生命力一边清除人的思考能力,总有一些人与我们不同,他们用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存活着,与某些病人有一墙之隔的偏差,可是他们始终都在思考,我们可以不认同,但是不能阻止他们想象。[/font]
[font=宋体]我想说,假若让我选择一种东西证明自己,那我我应该庆幸,至少我能为自己写下来什么,就算看的人不多,但是我真的为自己留下一些东西,证明我存在过。[/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即便属于你和我的一生已经过去。[/font][/align][align=center][img]http://l.paipai.fm/118851/11/10/23/198_13451103_88703be5eb42e89.gif[/img][/align][align=center][b][color=#ff0000]请期待书评第二部分[/color][/b][/align][/td][/tr][/table]
[align=center]
[/align]
[/td][/tr][/table][/td][/tr][/table]
[/td][/tr][/table]
[/td][/tr][/table]
[ 此帖被鱼尺素。在2013-03-21 20:0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