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被 °○丶唐无语 从 品书评文 移动到本区(2013-03-18)
—
让我们细细品味这首歌
清歌怨 | 一宵清歌唱罢 落灯花 | 散开无根芽 拈取半缕描画 | 画不成他 细雨霖霖竹板踏 | 谁将红烛摇曳晚来暮雨吹灭拂落了一肩白发 | 人不在 谁劝冷酒换清茶 | 古道旧地策马 不归家 | 长风卷黄沙 衣衫染了霜霞 | 那时蒹葭 天外茫茫过飞鸦 | 谁着白衣翩跹几更玉漏独立江山便尽归一刹 | 人何在 一身风尘在天涯 | 仗剑江湖 流光负 长夜古卷读 | 几番离合 成迟暮 轻笑把酒一壶 | 千古风流不枉 付沧桑 | 看天下兴亡 繁华如梦一场 | 血红满江 一曲清歌断人肠 | 谁成谁赢谁生谁败谁输谁死历史转瞬皆遗忘 | 人那般 才能与君归故乡 |
点击在新窗播放
--------------------------------------------------------------------------------------------------------------------------------------------------------------------------------
![]() | 文案: 是怎样凄迷晶莹的眸, 让野心勃勃的王爷甘愿放弃万壁河山的诱惑? 是怎样玲珑透彻的心, 让一代明君的帝王抛却君临天下的尊严? 一笑倾国者,未必属佳人。 不为天下所容的恋情, 在地狱的幽冥中摇曳别样的风姿, 旷世的波澜随年华流逝, 千秋功过都是后人的断言。 他的身份, 是大明皇帝第一男宠。 |
--------------------------------------------------------------------------------------------------------------------------------------------------------------------------------
感受:
书的开头让人误以为朱瞻基是个暴君,心里就为柳云若捏了把汗,可读到一半却觉得,最可怜的莫过于朱瞻基。被最爱的人背叛,没有自己的子嗣,在兄弟的算计中独活...还有什么能比这惨。
其实书在开始就奠定了结尾,尤其是读到柳云若让汉王的孩子继承江上时,我觉得这篇文注定是以悲剧结束的。
柳云若,说起来他也算是个可怜人,从小没人疼没人爱,还没有好的出身,好不容易有个柳生愿意对他们母子好,还差点被母亲毁掉,才多大的一个孩子,就那么缺乏安全感,怪不得有人对柳若云好一点,柳云若就掏心挖肺的回报人家。
这一生,他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朱瞻基,在柳若云心里也是明白的。什么事情都想做到最好,两边都想维护,但他却忘记了,事事没有完美,他就是有点贪心,既想不辜负汉王的情,也想得到朱瞻基的爱。而且他认为自己最早呆在朱瞻基身边就是为了救出汉王,他也在汉王面前信誓旦旦的保证要救出汉王,所以他只能一步一步走下去。
柳若云和朱瞻基情浓时,曾经问过朱瞻基“能不能将汉王放出”,可朱瞻基的回答又将柳若云推入深深的泥潭中,错过了能相伴一生的契机。
柳云若苦,朱瞻基更苦,他们的相遇来的太晚,错过了本来的时机。如果当时朱瞻基在初次见面时就能大胆的把柳若云纳入自己的羽翼下,可能如今又是一番场景。
[ 此帖被苍穹踏天在2011-11-17 10:5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