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传》完美解读(上阕)——五百年后翻盘的赌约
—
本帖被 清欢醉人间 从 不合格主题帖暂留区 移动到本区(2015-04-15)
—
《悟空传》完美解读(上阕)——五百年后翻盘的赌约
虽然这本书名为《悟空传》,但孙悟空只在其中充当了线索的作用,如来的二弟子金蝉子才是书中各条核心思想的载体。而他与如来的冲突,也正是全书的主要矛盾。
一、蓄势待发
两个孙悟空在天庭爆发激战,就在孙悟空“正要对假悟空使出全力一击”时,却突然发生了时空转换,他突然来到了六百多年前的灵台方寸山中,还看到了当年来拜师的自己(发生时空转移的原因是菩提出了手,将孙悟空带回过去,试图藉此来唤醒他的记忆)。那猴子跪在庙外,希望诚意能够感动菩提,收自己为徒。这时金蝉子突然出现,怂恿猴子踢门而入。“菩提眼中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异之色,不对啊?历史不是这样的。他想。”在之前的历史中,当猴子拜师时,金蝉子并未出现。此刻菩提才发现,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
“那白衣人笑道:须菩提,几千年不见,还是喜欢装腔作势作弄人!”由此可知二人已有几千年未见了。菩提问自己的师兄:“金蝉不一直在灵山深居苦修,怎有闲跑来?金蝉子就说:“师弟妹都在静心苦修,准备灵山第四次结集,将记颂修订大藏经。可我却觉在世间山水走走,沾沾尘土,染染生气更好。所以偷偷溜出来喽……可惜,我不能在这久留……结集论法大会就要举行了,我要赶回灵山”。至于赶回去的目的,则是:“人只为自已解脱,却不能算得成果。这一路上,我看到的众生,心中蒙憧一片,爱欲痴缠,丢下不得,苦也由之,乐也从之,却抛不下一个欲字。我劝人清心忘欲,可生由空而生,又教之向空而去,不过是教来者向来处去。苍生之于世间,如落叶纷纷向大地,生生不息,本不用导,也许还有别的真义。师尊的法却不能解我心中疑惑,我这次回灵山,不只是颂经,还想请师尊解解心中之惑。”
金蝉子的话虽然说得客气,好像只是要请如来解惑,但他并不私下请教,而是一直隐忍不发,静待时机,专门选在结集论法大会这个关键场合上发难,对众人皆奉为真理的佛法进行质疑,显然是处心积虑,就是要当众驳倒师父,给其一个大大的难堪,并藉此动摇其统治根基,以弘扬自己心中的大道。
菩提一听便明白了他的计划,赶紧劝道:“师兄!……请教可以,却不可与师尊争论啊……你错了倒也罢了,我怕的是万一”。菩提的意思很明白:万一金蝉子真地将如来当众驳倒,必会将其激怒,对他下毒手。但金蝉子此时已是视死如归,就准备为真理而献身。他仰天笑道:“我为如来(如实道来),又有何惧?”之后便飘然而去。
在金蝉子离开后,菩提对孙悟空说:“以你们俩的心气,倒适合作师徒。可惜他痴迷于大道,总说自己未通,哪还能教别人。他的名字,你不知道也罢,也许这个名字很快就要被人忘记了”。之所以说金蝉子的名字很快就会被人忘记,就是因为菩提已经知道金蝉子回去后便一命呜呼;用“也许”二字,则是因为他不确定这个未来会不会因自己穿越的干扰而发生改变。孙悟空此时还不知道,他所仰慕的这个白衣人,就是师父唐三藏的前世。
书中在这里存在一个BUG:金蝉子说结集论法大会就要举行,因此自己不能久留。但大会举办时,他不允许如来干涉孙悟空和天庭的纷争,显然此时已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距孙悟空学艺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
二、师徒反目
阿瑶曾说:“我只听说有个叫金蝉子的曾质疑小乘佛法,想自行通悟。结果走火入魔,被陷于万劫之中。”紫霞则说:“这法力第二者,便是如来的二弟子金蝉子了,可是他质疑如来佛法,自行修炼一法,妄图超越如来,被如来施法使得其走火入魔,灵魂坠入尘世,不知何处。”其实二人所知均不准确,金蝉子与如来的反目,发生在五百年前的灵山,当时二人有这样一场当众的对话:
“金蝉子,你回来了。如来说道。“你准备好了你的法论么?
我突然不想论什么了……金蝉子忽抬头直视如来,二目如电……我要与你赌胜!我用我千年修行,与你赌个胜负!
师弟你这是何必,要用千年道行与师父斗……迦叶也从地上起来说道。
我为真义!金蝉子跳起脚来道
迦叶,莫与他争。金蝉,却说吧,你要以什么赌胜?如来缓缓道。
真的没有人能跳出你的掌心么?我却不信。金蝉子道。
金蝉子,此番赌胜,你若胜了,我便不再管那猴子与东方天庭恩怨。但你若败了呢?如来道。
我便散了这道行,重坠轮回,去做个平常人,在凡生中找我所找的东西。金蝉从怀中掏出一部手卷,转头对观音道,我有三藏经一部,内有我千年苦思的大乘教义,此次不论我胜负,望你将此卷传于世间,这不是经案,不是度人的法门,却是我毕生所得收于其中,也许对未来求路之人有所助。观音接过,见那薄薄一卷,心中疑惑,打开一看,不由叫出来:这是……?金蝉对她微笑:是。
金蝉子,如来道,你好不容易修得如此功德,为何还要冒险重走西天路?金蝉子转眼大笑问:西天在何处?
我处便是西天。
说的是,金蝉子说,我处便是西天。
灵山顶上轰隆隆一声炸雷,众佛一颤,闪电照入每个人心深处,那一刹大殿中一切忽然变得只有黑白两色,黑是死寂,白是灵动,它们在不断流传而互消长,原来万事皆是由此而生。雷音寺,原来真的会有雷音的……他们向天惊疑地望着。如来望着金蝉,目光如广博大海,那是慈祥深遂的目光,据说受此目光都能得无上法。金蝉望着如来,那却是一道宇外极光,照见那大海深处,巨大的潜流急旋。灵山的云越来越低沉,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没有人敢大声吭气……真正平静的只有金蝉与如来二人而已。但没有风,他们的袍袖却全高高鼓动。”
由上面这段对话可知,二人间的冲突始于金蝉子不让如来干涉孙悟空和天庭的纷争,二人遂打了一个赌,看孙悟空能否跳出如来的掌心。当然,孙悟空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而已,二人之间冲突的根源,还是金蝉子对如来所宣扬的小乘佛法不以为然。由“我突然不想论什么了”等话不难看出,金蝉子压根儿就不是去向如来求教地,而是早已认定如来那一套纯属胡扯,就是要与师父赌胜,并当众将其驳倒,如此险恶的居心,自然令如来怒不可遏。由“袍袖高高鼓动”等细节描述不难看出,二人此时已是水火不容。
三、三个分歧
具体来说,金蝉子和如来的分歧集中在三个方面。
其一,如来为人专权狭隘,出生时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什么东西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是佛。”这句话其实是作者对佛陀独断专行,对众生施行独裁统治之暴横本质的一种揭露。
如来将自己塑造成天道的化身,让世间人都信仰自己,按自己的安排行事,自己则高高在上,统治所有人,主掌一切,这种行径令金蝉子感到非常不爽,他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应该具有一定的自由,如来未免太专横,管得太宽,他认为真正的大道应该是宽容地。
五百年后,部分觉醒的金蝉子(唐僧)问道:“什么东西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猴子!”孙悟空说。“不!是猪!”猪八戒叫。“都错了,是我。”唐僧说。“如来祖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如此说的。”“佛祖说:是你?”八戒说。“不!佛祖说:是我。”“那是佛祖啊?”“不是佛祖,是我。”“那和尚有病,你别理他。”孙悟空道。“我明白了,是佛,是你,是我。是……”猪说。
在看似夹缠不清的对话中,其实唐僧的观点已流露出来,其中猪最后的理解是正解,唐僧的看法就是:众生都是平等地,每个生灵都可以挺直腰杆去活,佛祖并没有唯我独尊的资格。
其二,金蝉子对如来提出的小乘佛法并不认同。
如来问:“你好不容易修得如此功德,为何还要冒险重走西天路?”金蝉子转眼大笑问:“西天在何处?”如来说:“我处便是西天。”金蝉子说:“说的是……我处便是西天。”
如来这里所说的“西天”,其实是对“天道”的比喻,“西天路”就是通往苍茫大道的正确途径。如来说自己推出让众生学习的小乘佛法就是大道,因此自己所在之处就是“西天”,就是大道所在。如来提出疑问,金蝉子既然已经在自己建立的这个体系中具有很高的造诣和地位,又何必要冒险重新修炼。金蝉子告诉了他原因——他认为自己所在处才是西天,言外之意就是,大乘佛法才是大道所在,如来宣扬的那一套根本就不是什么大道,只是为巩固自己权力而祭出的工具罢了,是服务于权欲的小道,这无异于是从根本处动摇如来的理论根基。观音在翻开记载大乘佛法的册子之后,惊呼:“这是……”大概就是看到了与之前所学本质不同,被佛界视为大逆不道的反派观点。
下面这段话,则将金蝉子的态度表述得更为明确。“你的端正俊朗的外表下是一颗妖的心,想挣脱出道法的不羁心,想重置一切定法的野心!想所有至高无上的东西倒覆的魔心……我只有一颗心,我只是在路上看到了不同的风景,看到来自不同源头的人们的所见构造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混沌的。但当有人说他发现了世界的本源,发现了万变不离其宗的真相,他便成了指引者,而当他的宗法被铸成铁卷不可动摇,世界便有了界限,成了囚笼……是神做出来设置你命运方向的屏障,你无法往他们意志不允许的地方去……你们在怕着什么?好边界之外有什么不能让人知道的东西么……不是不能知道,是不该知道,为什么千卷的佛经奥义放在那你不取?偏要另走一条路?”
由这段话可知,如来谎称自己发现了世界的本源,遂以指引者自居,编出一套歪理邪说,也就是所谓的佛法,传授给世人,骗他们说这数千卷佛经就是真理,就是最高的苍茫大道,让众生参研膜拜自己的那一套理论,从而陷于其中,无法领悟真正的大道。对于这套佛法,金蝉子将其视为“界限”和“囚笼”,一句“可是你说的不就是猪圈么?”更是揭破了如来建立的这个桎梏的本质。诸佛竭力蛊惑欺骗众生,不让他们发现自己正身处狭隘的囚笼之内,打压持异见者。而金蝉子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如来“至高无上”的“定法”,因为他认为世界是混沌的,有多种情况,如来那一套只不过是肤浅片面的认识,把其当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强迫所有人全盘接受,不允许有其它创见,简直狭隘至极。
更关键的是,在如来的小乘佛法所笼罩的世界里,只是统治高层过得比较爽,还有众多生灵并不幸福,因此金蝉子认为小乘佛法不过是为统治阶层奴役众生而服务地,是戕害大众的工具。他曾嘲讽如来的忠实信徒迦叶道:“你即为你悟而笑,却忘了那天下万千笑不出之人!”
其三、金蝉子对佛陀们推崇的“空”并不苟同。
玄奘不同意将佛比成树和井,还问“有佛么,在哪儿?你抓一个来我看!”因为他认为佛就是空虚,是非物质化的精神体,而且这个精神体没有欲求和感情,无悲无喜,这种修炼方向是他所不认同地。他曾说道:“我修行与别人修行不一样,他们修小乘,我修大乘,他们修虚空,我修圆满。”“我不能掩藏我心中的本欲”,这些观点也都是他前世所持的观点。
玄奘“整天坐在那想啊想……小白龙想,他定有想不通的东西”。他曾经问过自己的师傅:“师父,我一直在想,天下万物,皆来于空,可这众生爱痴,从何处来?天下万物,又终归于空,那人来到尘世浮沉,为的又是什么?”这句话同样表达了他对如来所倡导的佛法的不认同。佛法告知世人,修炼的方向是达到“空”的境界,但玄奘认为人本就从空而来,再修炼到空并无意义,也没意思,其潜在的意思是,生命过程中的情感经历才是重点,“空”不应是唯一的追求。
作者曾如是评价佛:“佛是什么,佛就是虚无,四大皆空,什么都没有了,没有感情没有欲望没有思想,当你放弃这些,你就不会痛苦了。但问题是,放弃了这些,人还剩下什么?什么都没了,直接就死了。所以成佛就是消亡,西天就是寂灭,西游就是一场被精心安排成自杀的谋杀。”这无疑是其观念更加明确的一种表达。
“那他们成佛后在……在玩过家家。过家家?是啊?唐僧笑道,世上有什么比玩过家家更幸福的事?你想要的生活,你想得到的一切,都可以得到。可是……那些全是假的……人生难道又不是梦幻么?你所得的你最终全会失去,你认为那是真的,你就会痛苦,而你知道那不过是一个游戏一个梦境,你就能解脱。人生在世,百年也好,千万年也好。都是未来前的一瞬,这一瞬后你什么都没有,你曾有的只有你自己。你在这世上永远地孤寂着,永远找不到能依托你心的东西,除非你放弃你自己,融入到造物之中,成为万重宇宙一点尘埃。你就安乐了。”
显然,在金蝉子眼中,成佛不过是自欺欺人之举,虽然能得到虚妄的幸福,不会痛苦,但心灵却非常孤寂,只有融入到造物之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安乐,这才是应该追求的大道。
四、赌输自戕
金蝉子的几个观点,均严重动摇了如来所建立的统治体系的根基,这个生性狭隘冷酷的大独裁者自然动了杀机,二人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金蝉子深知,虽然如来宣扬的是谬论,但其实力却冠盖宇内,自己远非其敌,因此绝对不能动手,只能用话挤兑住他,靠着遛嘴皮子取胜。不过既然实力不济,就势必不能订立公平的赌约,只好退而求其次,主动提出一个非常吃亏的赌注——如来赢了他就自裁(反正也饶不了他),如来输了,却只须不管孙悟空之事即可。
如来利用孙悟空对花果山还有感情这个破绽,将其压在五指山下,取得了赌约的胜利,金蝉子只好自裁以谢天下(“金蝉子仰头向天,一个巨大云旋开始在他头顶汇聚,本弱下去的风又一下急了,吹得诸神佛也睁不开眼,金蝉子却伫立狂风中,衣袍狂舞,神情安然。这才只是开始呢,他缓缓道:……我去也。云旋中心一道巨大闪电直劈下来,把金蝉子的身体击了个粉碎。”)
“他的信念太强烈,这道闪电未必真击得散他,只怕有一天,他还是会想起自己来的。如来道……这只能镇住他(孙悟空),却灭不了他,但只要无人破解得了那贴,他便永世沉埋了……这三界中还无人能破此贴,只有……不过他已经被自己的法力打散了……可是师尊,若是师兄他有一天真的想起自己,想起回西天……如果让他放出了孙悟空岂不是……?观音道……就算孙悟空重出,他也再不会有一丝仁爱与相信了。这样的人,让他在金蝉子身边不是正好?老君道……我已算好一切。如来说,他们永远逃不出我的掌心。”
由这段话不难看出,如来对这个实力已渐渐追及自己,理念却与自己水火不容的弟子极为怀恨忌惮。不过如来此时仍然信心满满,认为金蝉子和孙悟空即使联手,也无法推翻自己的统治。而天庭和佛界让唐僧(金蝉子的转世)和孙悟空凑到一块,也是为了让孙悟空对金蝉子进行掣肘,干扰其领悟大道,让玄奘去取经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玄奘叹一声:我心诚否,却无需别人知。我已在取经的路上,怎么又让我去取经?只怕是有人好心要告诉个答案与我,好使我不再思索了吧……请让我自在游于天地,快可百年,迟可千万年,可得真义。”显而易见,如来让唐僧去西天取经,其实是无法彻底铲除他的无奈之举,因此才拿出现成的错误答案给他,好让他不再思考,否则最快百年,金蝉子就能参透大道,威胁到他的极权统治。
五、意外取胜
玄奘就是金蝉子的转世,在取经途中,他发现了如来对世界的禁锢。“那秃子忽然发了疯,说世界有什么界限,说我们不能破那个界限,便不能做他的徒弟了,咦?菩萨你的脸好白,你光着脚不冷么?你不是什么都算到的么?天哪!怎么会这样?我真的没法算得到我的师兄……他居然发现了边界?”
显而易见,金蝉子觉醒的速度和程度令他的师妹感到吃惊。在得知金蝉子已经看破老师的骗局之后,观音这个如来的忠心走狗赶忙跑去告密:“玄奘他似乎察觉什么了。”如来却不惊慌:“我都知道了,不过无妨,他一开始就看破,又能如何?他走不出去。”如来的从容并非无因,金蝉子在自裁前就已经看破“边界”的真相,还不是照样赌输身死?这次纵然再次看破,结果也多半不会发生变化。
其实直到死前,唐僧都没有得回前世的记忆(“我是谁?你杀我之前能不能先告诉我”),但零星恢复的记忆已经让他对佛,以及对佛陀建立的这个统治体系不满,于是他将自己的追求立为:“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要让包括老师如来在内的诸佛都烟消云散,说明金蝉子与诸佛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这句话一出……那西方无极世界如来忽睁眼惊呼:不好!……是他。他又回来了”,显然对其相当忌惮。
不过唐僧很快便被另一个孙悟空敲死了,之后再无作为。如来试图逼迫孙悟空承认自己是六耳猕猴,并随自己去灵山当走狗,但他低估了孙悟空对自由的渴望程度,且没想到菩提会暗中下绊子——设法恢复了孙悟空的记忆,最终导致孙悟空宁死不肯再当奴才,向他挥棒,令他的计划彻底失败。如来最终不得不承认,孙悟空“终于还是逃出了我的手掌”,自己终究还是输了赌约,不过他已经无须做任何赔付了。
阎王曾告诉孙悟空:“老实与你讲,你师父的魂魄压根就没来这,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他已得道升于天界,二是牵挂太多,还流连于尘世,成为孤魂野鬼。”事实上,金蝉子的实力极高,已经超脱出了轮回的规则,其魂魄重新转世,并在五百年后有所小成,之后便来到复苏的花果山,唤醒了孙悟空,二人一起踏上寻求真正大道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