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被 °○丶唐无语 从 品书评文 移动到本区(2013-03-18)
—
----------------☆☆☆☆☆☆☆☆☆☆☆○°_°○ ☆☆☆☆☆☆☆☆☆☆☆☆☆---------------------------------爱是恒久忍耐——浅读《未名湖畔的爱与罚》-------------------------
传说中的简介 :
本文记录了两个少年——于雷和陈可之间的相互爱恋,相互折磨,以及他们和他们周边的许多人在京大经过的40个月的故事。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初读这段圣经里的话,我便被卡在了第一句。嗯,就是那句“爱是恒久忍耐”。——爱怎能是忍耐?它可以是杜丽娘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可以是卡西莫多深藏巴黎圣母院炽热隐忍的爱恋,也可以是中学课本里懵懂而深刻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它理该因美好才引人向往。爱可以是任何深沉的热烈的感情,却唯独不该用忍耐一词形容——这是一个注定要包含无奈与痛苦的词。但偏偏,当这两个矛盾的词语组合成一句话时,却又让人觉得,这才是无可辩解的合理。
互相爱恋又互相惩罚,或者说是爱情对爱者和被爱者的惩罚,这是本文的主题。——看到文章的简介,于是无可避免的,我想起了这句话。完美可不可能存在,理想中的理型世界会不会出现,早已无需回答。爱情与所谓喜欢的区别大概就在于,爱是连不喜欢的也一起爱上了,才未免总会伴随着或多或少的无奈与遗憾。
如果你仍未理解,那么作者接着写道:与其说爱是一种权利,不如说爱是一种可能,一种对每个人都开放的可能。即使你有足够的运气,在人生的征途上看见了爱的可能,那也只是个开始。人和人之间的不理解是永恒存在的,这是真正的症结所在。正是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真实地了解对方,爱情才有了神秘而危险的气息。
它预示着幸福,或者毁灭。
它是爱,也是罚。
记得EVA里喜好抽烟的胡子茬大叔加持良治说,男人和女人是永远没法相互理解的生物,正因为这样,爱情的神秘才使人着迷。
……虽然,这篇文章中的主角都是男的。——但不要忘了还有人曰过,直男和纯同根本是两个世界的人。……这样一来,本文的主角于雷和陈可,就是如此命定了要经历无数的坎坷与挫折……
于雷第一次见到陈可,那张脸是于雷永远也忘不了的。无论于雷从哪个角度,从多么模糊的地方看到这张脸,都会清楚地认得他,感觉是那么熟悉;可一旦他从眼前离去,于雷就无论如何也无法把他的眼睛鼻子嘴凑到一块,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于雷总是说,他是一个超越了人类想象的人。
陈可也在他的萌之短文《忘川河畔的五百年思恋》中写到:他不愿以回忆为代价来换取新的一生。于是他就一直在河畔坐着,坐着,连他回忆中的人都已经一一走过,他却依然不动。那个他深爱的人来了,泪流满面地看着他,良久,也终于迈开步子,翻过桥去,喝下那从此一刀两断的毒药。
他现在还剩下什么呢?只有回忆了。
……
然而,那五百年空守的记忆还是延续了下来。当他看到了那个人的时候,他知道那就是他要找的,他知道,那就是他今生的回忆。
于雷同学和陈可同学,宝哥哥与颦儿,这种不仔细看就会当个玩笑抛之脑后的自比,竟是全文最贴合两人关系的形容。说他们是理想主义也好,是固执也罢,总之这两个人在某种程度上还真是高度一致。
不过他们也并不是能够毫无间隙的相互理解,就算是如此心意相通的同伴。就完美的默契而言,其实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一个一直想要再进一步,一个被告白后还要辩证苦思“喜欢”的内涵……以至于后来他们阴错阳差地错过,用实际行动深刻地阐释着“一步错,步步错”的真理……
他见陈可傻站着,什么话都没说,以为他是呆了,或者没想起来自己说的是哪一茬,于是轻轻地在他肩上捶了一拳:“我还是你哥吧?”
“那当然了。”陈可抬起头,依然笑着,可笑得苦涩,笑得想哭,只有他自己知道。
孤僻小孩陈可不合时宜的开窍了,身体力行地践行着“爱是牺牲爱是忍耐”的两人终于开始进入一段坎坷别扭的征程……别扭期的剧情着实有许多可写之处,但若没有连贯的剧情,节选出来也还是不能完整地表现出那些悲伤无畏愉悦等纠缠不休的感情——毕竟这篇文章,是因有了于雷、陈可、张树、欧阳寒及众人如此细致真实的情感和经历,才这般熠熠生辉。
Eros,柏拉图将这种灵魂渴望回归完美的理型世界的欲望称为,爱。但说真的,其实从来就没可能回归吧?才因此如今人类对是否真的有完美模型般的理型世界都难以证出。
然而成熟却脆弱的于雷同学与聪明且萌的陈可小朋友终究还是不负众望的HE了,浮云散开,他们的身影定格在背后有着大片灿烂阳光的窗前,没错,这就是整个世界。
这是恒久忍耐,是无私包容,也是永不止息。
---------------- -----------◎_◎------------------- -------------------------
……这种作文样式的评论是怎么回事?!好吧我也很奇怪……
欢迎来羞射的回复一下...
传说中的简介 :
本文记录了两个少年——于雷和陈可之间的相互爱恋,相互折磨,以及他们和他们周边的许多人在京大经过的40个月的故事。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初读这段圣经里的话,我便被卡在了第一句。嗯,就是那句“爱是恒久忍耐”。——爱怎能是忍耐?它可以是杜丽娘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可以是卡西莫多深藏巴黎圣母院炽热隐忍的爱恋,也可以是中学课本里懵懂而深刻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它理该因美好才引人向往。爱可以是任何深沉的热烈的感情,却唯独不该用忍耐一词形容——这是一个注定要包含无奈与痛苦的词。但偏偏,当这两个矛盾的词语组合成一句话时,却又让人觉得,这才是无可辩解的合理。
互相爱恋又互相惩罚,或者说是爱情对爱者和被爱者的惩罚,这是本文的主题。——看到文章的简介,于是无可避免的,我想起了这句话。完美可不可能存在,理想中的理型世界会不会出现,早已无需回答。爱情与所谓喜欢的区别大概就在于,爱是连不喜欢的也一起爱上了,才未免总会伴随着或多或少的无奈与遗憾。
如果你仍未理解,那么作者接着写道:与其说爱是一种权利,不如说爱是一种可能,一种对每个人都开放的可能。即使你有足够的运气,在人生的征途上看见了爱的可能,那也只是个开始。人和人之间的不理解是永恒存在的,这是真正的症结所在。正是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真实地了解对方,爱情才有了神秘而危险的气息。
它预示着幸福,或者毁灭。
它是爱,也是罚。
记得EVA里喜好抽烟的胡子茬大叔加持良治说,男人和女人是永远没法相互理解的生物,正因为这样,爱情的神秘才使人着迷。
……虽然,这篇文章中的主角都是男的。——但不要忘了还有人曰过,直男和纯同根本是两个世界的人。……这样一来,本文的主角于雷和陈可,就是如此命定了要经历无数的坎坷与挫折……
于雷第一次见到陈可,那张脸是于雷永远也忘不了的。无论于雷从哪个角度,从多么模糊的地方看到这张脸,都会清楚地认得他,感觉是那么熟悉;可一旦他从眼前离去,于雷就无论如何也无法把他的眼睛鼻子嘴凑到一块,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于雷总是说,他是一个超越了人类想象的人。
陈可也在他的萌之短文《忘川河畔的五百年思恋》中写到:他不愿以回忆为代价来换取新的一生。于是他就一直在河畔坐着,坐着,连他回忆中的人都已经一一走过,他却依然不动。那个他深爱的人来了,泪流满面地看着他,良久,也终于迈开步子,翻过桥去,喝下那从此一刀两断的毒药。
他现在还剩下什么呢?只有回忆了。
……
然而,那五百年空守的记忆还是延续了下来。当他看到了那个人的时候,他知道那就是他要找的,他知道,那就是他今生的回忆。
于雷同学和陈可同学,宝哥哥与颦儿,这种不仔细看就会当个玩笑抛之脑后的自比,竟是全文最贴合两人关系的形容。说他们是理想主义也好,是固执也罢,总之这两个人在某种程度上还真是高度一致。
不过他们也并不是能够毫无间隙的相互理解,就算是如此心意相通的同伴。就完美的默契而言,其实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一个一直想要再进一步,一个被告白后还要辩证苦思“喜欢”的内涵……以至于后来他们阴错阳差地错过,用实际行动深刻地阐释着“一步错,步步错”的真理……
他见陈可傻站着,什么话都没说,以为他是呆了,或者没想起来自己说的是哪一茬,于是轻轻地在他肩上捶了一拳:“我还是你哥吧?”
“那当然了。”陈可抬起头,依然笑着,可笑得苦涩,笑得想哭,只有他自己知道。
孤僻小孩陈可不合时宜的开窍了,身体力行地践行着“爱是牺牲爱是忍耐”的两人终于开始进入一段坎坷别扭的征程……别扭期的剧情着实有许多可写之处,但若没有连贯的剧情,节选出来也还是不能完整地表现出那些悲伤无畏愉悦等纠缠不休的感情——毕竟这篇文章,是因有了于雷、陈可、张树、欧阳寒及众人如此细致真实的情感和经历,才这般熠熠生辉。
Eros,柏拉图将这种灵魂渴望回归完美的理型世界的欲望称为,爱。但说真的,其实从来就没可能回归吧?才因此如今人类对是否真的有完美模型般的理型世界都难以证出。
然而成熟却脆弱的于雷同学与聪明且萌的陈可小朋友终究还是不负众望的HE了,浮云散开,他们的身影定格在背后有着大片灿烂阳光的窗前,没错,这就是整个世界。
这是恒久忍耐,是无私包容,也是永不止息。
---------------- -----------◎_◎------------------- -------------------------
……这种作文样式的评论是怎么回事?!好吧我也很奇怪……
欢迎来羞射的回复一下...
[ 此帖被蔬菜马鹿在2012-03-03 20:3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