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明立场,喊口号:
我认为秦简的确抄袭了!抄袭的确不对!
呼,喊完了,再说说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看文10年,种田、宅斗、盗墓、科技建国、种马、耽美、言情、传奇……总之,荤素不忌,看了不少。总结下来,个人对小说的偏好是:情节!只要情节好,其他的无所谓。可以描写苍白,可以文笔稚嫩,但只要故事是个好故事,就基本能看下来。
相反的,如果堆砌了大量华丽的描写,甚至描写淹没了故事本身,或者故事本身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只是文笔好,这样的文我是看不下去的。所以《甄嬛传》我就一直没有看, 因为看过的好基友跟我说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器物、服侍等等描写。我看文时,基本上除了男主女主出现时的长相描写可以看下去之外,其他的描写类都是跳过,直接看动作和对话的。
说了这么多,想说明的是,在我的读者生涯养成的习惯中,像秦简这样的抄袭还真不是我心目中的抄袭。和一些脑残粉的观点一样:故事是人家自己写的,这点抄袭就是借鉴。
好的,转折来了!
尽管我不认为那是抄袭,但我知道,有相当一部分读者是像我的好基友一样,最爱看人物、景物、心理描写的。我可以想象她们看到这些抄袭的段落时的感觉:妈的,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新文,老子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这个老子早就看过了!!!!
就如同我看到了一个抄袭的故事情节一样愤怒。
另:
在看了10年文后,我有了蓬勃的创作热情。可惜的是创作热情并不等于创作天赋。我构思了好几个自认为情节诡谲,思想新潮的好故事,但是没有办法写出来。因为我能想到的只是故事本身的大概架构,只能想到骨架,却没有能把肉加上去。都说美人在骨不在皮,但谁也没有见过真的红粉骷髅。
这个时候,我就恨不得有一个如同新闻联播和新华社通稿一样的“套话儿”,每当想写什么的时候就可以把“套话儿”加上去。比如我想写男主家富裕,就在数据库里搜索“富豪”,然后直接复制粘贴。可惜的是,我没有这样的数据库。所以,当我必须进行人物、景物描写时不得不绞尽脑汁,反复删改。常常一段话就折腾两个小时。
于是,我发现这个活儿真不是人干的。于是,如果哪天有人抄袭我的景物描写部分,我一定比看到别人抄袭我的故事梗更气愤:那是老子的时间和心血啊!!
所以,其实是不是可以创造一种新文体,叫做“抄袭体”,和种田、宅斗等等并列。直接告诉读者:我的故事是自己的,所有其他的景物、人物、心理、语言描写都抄了别人的,然后附上参考文献。另外建立一个“描写体”,也和以上的并列:故事是老故事,就是重新写了一遍。比如大家都重写《白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