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曲
西元一九OO年 清光緒二十六年
墜落井中的 何止是光緒皇帝的一顆心
涵蓋著王朝即將傾覆的國祚
二十四歲最璀璨動人的青春
十一年的宮闈生涯 隨著短暫擴泛的漣漪
環繞著後人蕩氣迴腸的喟嘆聲
那一口井 以妃為名--珍妃井
滿州鑲紅旗的一對姊娣,著封為瑾嬪與珍嬪。
帶著西式開化的思潮,雙雙在皇后大婚前,乘著桔色小轎,進入了一場風起雲湧的際會中。
「東華門」--那道命咻唵拥囊簧葘m門
是傳統的宿命還是封建的教義?
居臨在這后座上,杏黃喜轎那澄光誘人的色澤,
像在反諷我的權位,
那芒刺般的妒忌,啃蝕著我流逝的青春。
怨懟於心,這獨居鍾粹宮的寂寥,
守著活寡,握著虛名,吞下嗚咽,
心中所泛出的酸楚,像漣漪般,包裹又擴散。
渴望能在聖上心中佔須臾之席。
然而得寵的是自己的胞妹,
矛盾日漸浮現,自卑與日俱增。
如同我這永和宮殿前的柏樹,
被紫藤蘿緊密纏繞糾葛,
只能隱退在殿閣中,做個沉寂無聲的影子,
揪著心,抑鬱伴著殘燭孤燈。
夜深 一天 又這麼過了
日起 一生 應也這麼過了
盛暑低垂的夜幕中,一抹九里芬芳的桂花香,
潔白清靈的細緻花瓣,不顯山不露水,
淡雅的香氣襲人,那就是景仁宮的味道。
在這禁宮中,生命所依附的,
只有用無盡芬芳包裹著丈夫一顆處境堪憐的心。
在這個封建時代,我們刻畫著「愛情」這新名詞。
後宮三座院落,皇上只鍾情一人,指端纏繞的紅線,
牽引著少年皇帝全心恣意的愛憐。
在教條森嚴的宮闈中,注入一脈新鮮的氣息。
那股桂花的馨香,讓光緒皇帝抑鬱乾涸的心靈,滋長起萌芽的生機。
景仁宮裡充滿著宮外攜進來的洋式珍奇新巧之物,
嬌羞的笑靨和靈黠的雙眼,擄獲佔據皇帝百分百的心房,
撫慰著朝堂上無力滿懷的頹懊。
一個妃子慰燙牽動著這冷僻宮裡至尊天子的心,
兒媳小倆口的事,與皇后的妒醋和瑾妃的傷感,
都在她眼眸中流轉著。
這天下經綸是她主控的,珍妃的得寵和踰矩,太后不會輕饒。
杖責降封的訓斥接踵而至,
穩固的權勢依舊,
天下仍按行著她的懿旨循規行轉。

桂花雖渺小,卻是九里飄香。
被降封的珍貴人,依舊散發出不屈的馨香,
那香氣圍繞著光緒皇帝,就像盤繞著龍身的護光體,
在紫宸皇居中,依舊捍衛著丈夫的皇權。
細思量,當年自己何嘗不也只是「蘭貴人」的身份,而今權傾天下。
這深宮的詭譎多變,萬般莫測。
對這個自己欽點封嬪的女子,當初心裡也是喜愛的,
但在慈禧太后的生命中,「權勢慾望」的成功是她的信仰。
在紫禁城中,愛新覺羅、葉赫那拉、他他喇這三個氏族,
即將引起一場紛爭波瀾。
珍妃--也是個有野心的女人。
慈禧太后彷彿看到自己年輕時的影子,
恃寵、干政、踰矩。
接踵而至的,是在這深宮中權勢的誘惑,
那才是真正的殺戮戰場。
戊戌政變,帝黨奪權的慘敗,
未來兩人的命呤鞘颤N?
此刻,楚囚相對的惶恐與煎熬,鞭笞兩顆無措的心。
在這個皇權的政治中心,
被付予的是什麼?被剝奪的又將是什麼?
不過是最深沉又絕望的愛……
光緒皇帝卸盡所有的尊嚴和權勢,
無限江山無盡思量,這萬般痛楚直上雲宵。
在太后怒火中燒的眼中,
鏡反射照的,是個像自己當年政爭的女人。
而今,成功者依然只有一人,
那就是葉赫那拉氏!
如今這政爭的局勢,是她自己造就而成的禍端。
珍妃不再是入宮時天真無邪的小女人,而是個捍衛丈夫的敵手。
那不屈的眼神,和倔強的性強讓太后警戒,
也必須嚴加處置。
分別禁錮這對子媳,就是對兩人最嚴峻的刑罰,
絕了他們所有的慾念和奢望……
而人豈知,臨別囚禁的一眼,竟成了永訣……
精雕宏偉的皇城中,圈禁著兩份相繫煎熬的心,
日夜翹首企盼,苦等未來重逢的契機
在無期的囚刑中,僅剩一絲希望牽絆著,
決不放棄和厭世,只因相約--
「我們還要再聚首」。
名符其實皆成冷宮,沒有人喜悅和勝出。
皇后和瑾妃,如枯枝,無生息的繼續佇立於此,
懸掛著虛銜,永世任人主宰擺佈
封閉頹廢的王朝末世,終牽引外強入侵的戰爭。
烽火灼傷了二百多年的大清朝,
黎民蒼生遭逢生靈塗炭,
孰知--
也燒盡了帝妃二人僅存的一盞微弱冀望
尊嚴的重挫夾雜心中波騰之際,
並沒有讓她在出走前忘卻一個女人。
該怎麼處置,她琢磨反覆翻騰思量,
一念之間就是珍妃命定關鍵的瞬間。
政爭挾帶私怨,決定了珍妃的悲劇結局--賜死。
還有什麼讓珍妃打從肺腑驚恐,
心似金細的堅信,能和光緒皇帝再相守。
幽禁歲月無盡煎熬都吞苟活,只為撐過這漫漫長夜,
靜待黎明破曉,曙光乍現的那一刻。
而須臾瞬間,這信念全盤摔破崩潰!
景祺閣內的肅殺氛圍夾雜著珍妃極度恐慌的淒奏--
「我不死!皇上沒讓我死!!」
那顫抖聲掩飾不了死前武裝的鎮定,
要她這樣的辭世,她怎能暝目?怎能!!
雙腳盡全力的掙扎,雙手無助的揮舞,寒顫的酸麻感佈滿全身經絡,
墜井的瞬間,眼前的光暈和希望同步消失了。
騰空下墜的身軀伴隨著黑暗降臨,滅頂於冰冷的井水中。
在生命逐步流逝的同時,最後的意識一閃--
「神啊,懇請您護佑吾皇,我的悲鳴,請上蒼轉託!臣妾來世再報皇恩了!!」
其寒徹骨,其心更如槁木死灰。
在病榻上魂夢中,彷若總有一縷幽香環繞著我枯竭的靈魂。
妳淚灑黃泉我卻無力挽救,
讓妳孤獨的離世,只能掩面痛哭。
至今我仍不明白,這一切恩怨無端不是嗎?
看著自己枝瘦微顫的手,撫不盡五臟俱敗的絞痛。
黃泉路上,妳還等著嗎?
依稀……又聞到妳身上的一抹桂花清香。
這目難暝的一世飲恨,如同一場蝴蝶夢,卻太沉重。
彌留之際只懇乞超脫俗世的枷鎖,萬事皆休,
唯獨渴盼黃泉路上再執手偕行。
這一生功過,留予後世憑說。
最後,終剩我為妳們奠酒送別。
我的一生,是個沉寂靜默無足輕重的贅飾,
這一齣波瀾悲壯的戲,獨留我默默收場。
宮廷似海,宏陰深沉,
皇居空閨長恨,陵寢寒霜飛盡。
這出世入世的大千輪迴,我們都頓悟了些什麼?
只得哽咽的,再為妳們斟上一酌酒,
願這一世所有的坎坷恩怨,從此休止消弭!!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幽幽紫禁城 誰體珍妃真性情
其撼動心弦的故事,藉由東方畫姬德珍細緻華麗的圖像及動人文字,
娓娓道來宮闈中百年來的悲想望。
歷史人物簡介:
光緒皇帝
愛新覺羅.載湉,醇親王的兒子,慈禧太后的外甥。
登基時只有四歲,由兩宮太后慈禧、慈安垂簾聽政,但仍實掌大權。
一八九八年戊戌政變後,慈禧幽禁光緒於瀛台,
一九OO年隨慈禧西行至西安,
到了一九O八年十一月初,光緒和慈禧兩人皆病重。
十四日下午光緒駕崩,在無盡的憾恨中,
結束了傀儡皇帝悲劇的一生,年僅三十八歲。
珍 妃
他他喇氏,滿州鑲紅旗人,為禮部侍郎長敘之女,在家族中珍妃排行第五。
瑾妃之妹,個性倔強。
一八八九年與姊姊同選入宮,封珍嬪,居住在東六宮的景仁宮,
五年後晉封珍妃,同年因故被慈禧降為貴人,一年後恢復封號,
因支持光緒自主朝綱、在變法失敗後,慈禧囚禁珍妃於北三所。
一九OO年,八國聯軍進犯北京,
慈禧於西逃前令人將珍妃賜死溺於井,死時年僅二十五歲。
次年將珍妃打撈出井,追封為珍貴妃,她在宮中生活十一年,
封號幾經波折,身體孱弱,七年病不離身,
歷經寵愛、杖責、降封、幽禁、入井。後以貴妃之禮葬於崇陵妃園寢。
一九二一年,宣統皇帝溥儀追封珍貴妃為恪順皇貴妃。
瑾 妃
他他喇氏,滿州鑲紅旗人,為禮部侍郎長敘之女,在家族中珍妃排行第四。
珍妃之姊,個性溫順,居住於東六宮的永和宮,
瑾妃在宮中並未如妹妹珍妃一般,獲得光緒皇帝之寵幸,她和皇后葉赫那拉氏一樣受到冷落。
八國聯軍攻入京師,慈禧太后攜宮眷出逃紫禁城,瑾妃便是其中一員。
她十五歲封嬪進宮,二十六歲時痛失胞妹,光緒皇帝駕崩時,瑾妃三十五歲。
宣統皇帝溥儀登基之後,封瑾妃為端康皇貴妃,
一九二四年病逝,得年五十二歲,葬於光緒皇帝的崇陵妃園寢,諡號是溫靖皇貴妃。
慈禧太后
葉赫那拉氏,滿州鑲藍旗人。
咸豐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母,以皇太后身分垂簾聽政或臨朝稱制,
為自一八六一年至一九O八年間大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
光緒皇帝親政後,支持康梁變法,一八九八年,慈禧發動政變,「復垂簾於便殿訓政」。
之後囚禁光緒皇帝於瀛台,取消一切新政。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一九O八年十一月十五日),
在光緒帝含恨駕崩於瀛台的次日,慈禧於西苑儀鸞殿辭世。
隆裕皇后
葉赫那拉氏,是慈禧親弟都統桂祥的女兒,個性寡言陰沈,居住在東六宮的鍾粹宮,
皇后葉赫那拉氏與光緒皇帝的婚姻,完全是政治考量下的婚姻。
慈禧太后將自己姪女嫁給自己的外甥,目的就是在宮闈中監視掌控皇帝的起居和政務,
藉以控制和操控皇帝,婚後光緒對她情難投意不合,
加上她在政治上靠攏慈禧,使光緒對她更為疏離,一開始就注定是一片不美滿的婚姻,
在光緒駕崩後,宣統繼位尊她為皇太后,一九一三年正月十七日,薨逝於太極殿。
與光緒皇帝合葬於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