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错珏)
优秀贴
(2014-06-11 17:40)
—
中午没有午睡,干脆去补看《舌尖上的中国2》,发现每周五之约竟已不知不觉已经到尾声了,而且原本作为收官的第八集《花絮》不知为啥没有播出=。= 对《舌尖上的中国》这个美食纪录片,初见惊艳,回味绵长,所以第二季的开播可谓是万众期待。然而缺乏新意,食物与故事配比的偏差,导致观众对第二季完全是贬大于褒,验证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这个老理。我喜欢它的配乐和解说,虽然选材方面与很多美食节目有所重复,但我还是每集都看了。 最后一集《三餐》。选择性地介绍了一些城市有代表性的早食,如藏族的酥油茶、天津的煎饼果子、重庆的小面,武汉的热干面、广州的早茶。然而最贴近我的是打工者的三餐,因为我也是茫茫打工大军中的一员,所以非常有共鸣啊。片子选取富士康这个工业帝国作为背景,机械、单调、繁忙的流水线作业,连打工者的餐饮也是流水线制作,吃饭在打工者起早贪黑的生活节奏里真的仅是果腹而已,只有家乡的味道才能慰藉人的思念。青春和汗水洒在了挣钱的路上,只为了幼有所养,老有所依。 这集同样也涉及了陪读者的生活。安徽的毛坦厂中学,九十多个班,万名考生,名副其实的高考工厂。高高垒起的课本、埋头苦读的学生、用心准备三餐的家长,还有最后万名考生奔赴考场的场面,真的很有千军万马上战场的气势!繁重的课业压力、对优良教育资源的追逐,为了子女能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尽求知探索中去,陪读应势而生。餐桌变成了家长的战场,决战在即,粮草先行。 《舌尖2》播完了,我想应该不会有第三季了。“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像这样的生活哲理在片中有很多很多。《舌尖2》的脚步已经停止,但它这种与食物对话,讲述食物与人的故事的记录形式,会一直传承。 |
[ 此帖被zy32593在2014-06-20 20:1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