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官员到奥运骑手 50岁中国老将的传奇人生
2013年中国马术场地障碍巡回赛总决赛昨日在京开赛。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老将黄祖平格外引人关注。
从政府官员到企业老总,再到职业骑手和马术运动推广者,在当代中国的大背景下,黄祖平的职业角色转变之多令人充满好奇。北京奥运会让45岁的黄祖平实现了马背上的理想,如今他想把这项充满魅力的运动带给更多的中国人。
脱缰之马
因痴迷马术走到了系统外
现年50岁的黄祖平,每天要在马背上度过6到8小时,他在郊区的马场吃住,陪这些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的动物玩耍,几个月都不回城里的家一次。
回想35岁前,黄祖平说:“那是另外一种人生。”1963年出生的黄祖平,在北京化工学院读书期间,既是学生干部,又是党员。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政府部门,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国家干部,29岁那年,黄祖平被提拔为单位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体制内的前途一片光明。
上世纪90年代的改革浪潮淹没了每一个人,在政府部门工作的黄祖平也有了观念的变化,“到企业闯一闯”的念头促使他去了部委下属的国有企业,还担任了总公司的副总经理。商海滔滔,泥沙俱下,让黄祖平倍感不适,“要花大量时间去做并不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事,主要是各种关系和吃喝,当时我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活着为了什么?”
就在内心不停叩问自己的时候,黄祖平碰到了马术,和如今北京上百家俱乐部的规模相比,当时的马术运动非常罕见,安全性也很差,“印象里,当时全北京正规教马术的只有石景山一家俱乐部。”
1996年,黄祖平陪客户去永定河玩,第一次骑马,就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这是他爱上这项运动的开始。回家以后,黄祖平开始如饥似渴地找马术的录像看,四处求高手传授技艺,哈达铁、沈清洲、多力坤这些全国冠军都是他的老师。
与此同时,外语能力出色的黄祖平还试着翻译国外的马术教材,不断将最新的国际行业动态反馈给国内。对此一切,黄祖平甘之如饴,“在这个行业中,我个人能发挥的作用,远远高于我在系统内发挥的价值。”
单熗匹马
自费出国学习获奥运资格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这让正在二环路上开车的黄祖平找到了新的目标,“我想参加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之前,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过全部28个比赛项目中的27个,马术是唯一的空白,这项1912年就被列入奥运会的运动始终和中国选手遥遥相望。2008年,东道主的身份让中国获得6个马术参赛名额,但前提是骑手必须在国际三星级比赛中取得一定成绩。未与国际接轨的中国马术不具备这种实力,因为以省队为单位的全运会骑手始终徘徊在国际比赛之外,没有任何星级的国际马术赛事经验。
当时崭露头角的黄祖平具备了和国内专业选手同场竞技的实力,但一位来自台湾的教练告诉他,想继续提高,就得出国学习。
2002年,黄祖平自费前往德国学习马术,在2005年进入四届奥运会金牌得主鲁德格尔的马场,这段经历让黄祖平完成了脱胎换骨,“其实我跟他学到最多的并不是骑术,而是勤奋、坚强这样的品质。”黄祖平解释说。
在德国数年间,黄祖平见识到了这项运动是如何参与了国民性格的塑造。德国有30万人从事马术,普及程度相当于乒乓球[微博]运动在中国。“马术让德国青少年更坚强。”
背井离乡的黄祖平并不顺利,经济发生过困难,家人一度不理解,马匹问题让他头疼。但随着2008年5月取得北京奥运会马术项目的资格,这一切都过去了。45岁的黄祖平跻身中国体育代表团,成为参加北京奥运会的639名运动员之一,他也是中国阵营中年龄最大的运动员。
当年8月15日,黄祖平在香港沙田马术中心登场,完成了个人在奥运会上的首次亮相。在和世界高手的对抗中,黄祖平早早出局,但他已没有遗憾,“我努力了,参与了,这本身就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老骥伏枥
50岁老将还想再骑10年
“参加奥运会是我的第一个梦想。”如今黄祖平有了新的目标,“接下来我想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和喜爱这项运动,希望十年之后,这项运动在中国发展得更好。”
在运动员层面上,最让黄祖平骄傲的是2011年国际马联场地障碍世界杯中国联赛,他在最后时刻击败奥运金牌选手辛普森,在6000名观众面前拿到了冠军、最佳风范奖和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杯总决赛的唯一资格。
这几天,黄祖平在全力准备2013年中国马术场地障碍巡回赛的总决赛,这项赛事由华彬马会赞助,是首个被冠以“中”字头的国内马术场地障碍顶级赛事。在6月份的首站比赛中,黄祖平成功夺魁。再战中巡赛,黄祖平想取得好成绩,但他非常忙碌,训练时间被严重压缩。既要教学,又要照顾几十匹马,还得参与组织和接待工作。“没办法,我现在最多只能有20%的精力放在自己的竞技上。”
与参赛相比,黄祖平更看重“推广者”的角色。所以,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自己对马术的理解,“马术确实发源于贵族运动,但现在它不是贵族运动了,我们国家有相当一部分人具备了参与这项运动的经济实力。”
毫无疑问,中国马术运动正在向前,但与世界强国的差距依然巨大。在竞技层面上,让黄祖平困扰的是“马主”问题,“欧洲的马主队伍是马术运动的源动力,中国的富人玩游艇,玩飞机,但没升华到玩马的阶段。”
说到中国马术的前景,黄祖平充满信心,他提到了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的一句话,“把百分之五的希望变成百分之百的现实。”
黄祖平强调,自己要珍惜时间,“我想再骑十年。”已知天命的他也很清楚自己要什么,“所有的名利都只是一种感觉,我在马背上就有这种感觉。”
黄祖平 1963年6月11日出生,北京人,中国第一名奥运会马术运动员。他当过政府官员,后来成为一名企业的老总。2002年,36岁的黄祖平选择了马术运动作为自己职业道路,2008年出战北京奥运会,2011年国际马联世界杯场地障碍赛中国联赛获第一名。
专题采写/新京报记者 范遥
从政府官员到企业老总,再到职业骑手和马术运动推广者,在当代中国的大背景下,黄祖平的职业角色转变之多令人充满好奇。北京奥运会让45岁的黄祖平实现了马背上的理想,如今他想把这项充满魅力的运动带给更多的中国人。
脱缰之马
因痴迷马术走到了系统外
现年50岁的黄祖平,每天要在马背上度过6到8小时,他在郊区的马场吃住,陪这些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的动物玩耍,几个月都不回城里的家一次。
回想35岁前,黄祖平说:“那是另外一种人生。”1963年出生的黄祖平,在北京化工学院读书期间,既是学生干部,又是党员。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政府部门,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国家干部,29岁那年,黄祖平被提拔为单位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体制内的前途一片光明。
上世纪90年代的改革浪潮淹没了每一个人,在政府部门工作的黄祖平也有了观念的变化,“到企业闯一闯”的念头促使他去了部委下属的国有企业,还担任了总公司的副总经理。商海滔滔,泥沙俱下,让黄祖平倍感不适,“要花大量时间去做并不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事,主要是各种关系和吃喝,当时我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活着为了什么?”
就在内心不停叩问自己的时候,黄祖平碰到了马术,和如今北京上百家俱乐部的规模相比,当时的马术运动非常罕见,安全性也很差,“印象里,当时全北京正规教马术的只有石景山一家俱乐部。”
1996年,黄祖平陪客户去永定河玩,第一次骑马,就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这是他爱上这项运动的开始。回家以后,黄祖平开始如饥似渴地找马术的录像看,四处求高手传授技艺,哈达铁、沈清洲、多力坤这些全国冠军都是他的老师。
与此同时,外语能力出色的黄祖平还试着翻译国外的马术教材,不断将最新的国际行业动态反馈给国内。对此一切,黄祖平甘之如饴,“在这个行业中,我个人能发挥的作用,远远高于我在系统内发挥的价值。”
单熗匹马
自费出国学习获奥运资格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这让正在二环路上开车的黄祖平找到了新的目标,“我想参加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之前,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过全部28个比赛项目中的27个,马术是唯一的空白,这项1912年就被列入奥运会的运动始终和中国选手遥遥相望。2008年,东道主的身份让中国获得6个马术参赛名额,但前提是骑手必须在国际三星级比赛中取得一定成绩。未与国际接轨的中国马术不具备这种实力,因为以省队为单位的全运会骑手始终徘徊在国际比赛之外,没有任何星级的国际马术赛事经验。
当时崭露头角的黄祖平具备了和国内专业选手同场竞技的实力,但一位来自台湾的教练告诉他,想继续提高,就得出国学习。
2002年,黄祖平自费前往德国学习马术,在2005年进入四届奥运会金牌得主鲁德格尔的马场,这段经历让黄祖平完成了脱胎换骨,“其实我跟他学到最多的并不是骑术,而是勤奋、坚强这样的品质。”黄祖平解释说。
在德国数年间,黄祖平见识到了这项运动是如何参与了国民性格的塑造。德国有30万人从事马术,普及程度相当于乒乓球[微博]运动在中国。“马术让德国青少年更坚强。”
背井离乡的黄祖平并不顺利,经济发生过困难,家人一度不理解,马匹问题让他头疼。但随着2008年5月取得北京奥运会马术项目的资格,这一切都过去了。45岁的黄祖平跻身中国体育代表团,成为参加北京奥运会的639名运动员之一,他也是中国阵营中年龄最大的运动员。
当年8月15日,黄祖平在香港沙田马术中心登场,完成了个人在奥运会上的首次亮相。在和世界高手的对抗中,黄祖平早早出局,但他已没有遗憾,“我努力了,参与了,这本身就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老骥伏枥
50岁老将还想再骑10年
“参加奥运会是我的第一个梦想。”如今黄祖平有了新的目标,“接下来我想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和喜爱这项运动,希望十年之后,这项运动在中国发展得更好。”
在运动员层面上,最让黄祖平骄傲的是2011年国际马联场地障碍世界杯中国联赛,他在最后时刻击败奥运金牌选手辛普森,在6000名观众面前拿到了冠军、最佳风范奖和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杯总决赛的唯一资格。
这几天,黄祖平在全力准备2013年中国马术场地障碍巡回赛的总决赛,这项赛事由华彬马会赞助,是首个被冠以“中”字头的国内马术场地障碍顶级赛事。在6月份的首站比赛中,黄祖平成功夺魁。再战中巡赛,黄祖平想取得好成绩,但他非常忙碌,训练时间被严重压缩。既要教学,又要照顾几十匹马,还得参与组织和接待工作。“没办法,我现在最多只能有20%的精力放在自己的竞技上。”
与参赛相比,黄祖平更看重“推广者”的角色。所以,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自己对马术的理解,“马术确实发源于贵族运动,但现在它不是贵族运动了,我们国家有相当一部分人具备了参与这项运动的经济实力。”
毫无疑问,中国马术运动正在向前,但与世界强国的差距依然巨大。在竞技层面上,让黄祖平困扰的是“马主”问题,“欧洲的马主队伍是马术运动的源动力,中国的富人玩游艇,玩飞机,但没升华到玩马的阶段。”
说到中国马术的前景,黄祖平充满信心,他提到了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的一句话,“把百分之五的希望变成百分之百的现实。”
黄祖平强调,自己要珍惜时间,“我想再骑十年。”已知天命的他也很清楚自己要什么,“所有的名利都只是一种感觉,我在马背上就有这种感觉。”
黄祖平 1963年6月11日出生,北京人,中国第一名奥运会马术运动员。他当过政府官员,后来成为一名企业的老总。2002年,36岁的黄祖平选择了马术运动作为自己职业道路,2008年出战北京奥运会,2011年国际马联世界杯场地障碍赛中国联赛获第一名。
专题采写/新京报记者 范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