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斯沟通法”的标准公式:5步讲故事,简单却好用
[table=80%,#ffffff,#dddddd,2][tr][td]
[color=#953734]我常在讲座或是课程上强调“说故事”的重要性,想要打动人心,与其拿出一堆数字或是大道理,常常远比不上讲个有趣且到位的故事来得管用。近年来,行销与管理领域的专家们也强调故事的重要性,只不过说个好故事谈何容易呢?有次和朋友聊到这件事,他说自从有了小孩之后每天晚上都“被迫”练习讲故事。说得不精彩“听众”会直接吐槽,但说得太精彩听众又兴奋地睡不着觉,失去故事原本的目的!久而久之,自然练就一套说故事的本领!
这方法效果上应该是ok的,不过为了这样去生小孩似乎玩太大了,有没有不需要“弄出人命”的方法呢?
最近在网路上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讲的是皮克斯工作室(Pixar Studio)的说故事秘诀,原文来自于Emma Coats小姐的Twitter。她担任过皮克斯的Storyboard Artist(故事脚本家),很多部脍炙人口的动画电影像是“怪兽大学”、“勇敢传说”都是来自他们的团队。文中提到了22个秘诀,不过其中有条标准公式最吸引我的目光。这条公式长这样:
很久很久以前……每一天……
有一天……
因为那样……
因为那样……
到了最后……
我们来把“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套上这个公式,看看是不是真的符合:
很久很久以前,海底住着一对小丑鱼父子马林与尼莫,每一天马林都告诫尼莫大海很危险。
有一天,尼莫为了反抗过度保护的父亲,独自游到陌生的海域。
因为那样,他被潜水夫逮到,并且困在雪梨一位牙医师的鱼缸里。
因为那样,马林踏上了寻找尼莫的冒险旅程,一路上得到许多海洋朋友的帮助。
到了最后,他们终于父子重聚,并且重新找回彼此的爱与信任!
你可以试试看套用这个公式到所有的电影里,还挺好玩的,当然啦,你也会发现某些好莱坞娱乐片的剧情更简单,顶多用到“有一天……因为那样……到了最后”就演完了!例如有部电影是这样的:“有一天雷神的弟弟跑到地球上来捣蛋,大家都很困扰,因为那样雷神就找了一堆牛逼朋友来帮忙打弟弟,到了最后弟弟被打趴了,就被雷神拎回天上去了(完)。”你一定知道我说的是哪部。
所以我们平常做专案的时候(会不会转太快?)所拟定的专案计划,背后也该有这样一个故事大纲。目的有两个,首先是让团队成员对整个专案的来龙去脉有个轮廓,其次则是让大家了解各自扮演的角色。专案经理当然就是这个说故事的人,每天要重复不断地把这个“故事”说给主管、客户、团队、还有供应商听,让大家掌握工作的重点,还有了解自己在故事里所扮演的角色。
马上掰个例子好了:某间经营传统零售的公司,为了跨足电子商务,起了一个架设购物网站的新专案,你刚好是专案经理,为了获得各部门的支持,你该如何诉说这个故事呢?现在就是你发挥创意,变身为Storyboard Artist的时候!
很久很久以前,ABC公司透过店铺贩售各种商品,每一天ABC的店员都亲自服务来店的顾客。
有一天,网路购物兴起,越来越多顾客透过网路来购买商品,店铺冷清了下来。
因为那样,ABC的业绩急速下滑,面临了存亡关头。
因为那样,ABC决定涉足网路购物,希望透过购物网站迎头赶上这股趋势。
到了最后,网站获得大大的成功,ABC重新夺回零售业龙头的宝座!
你看,原本很赛的一个专案,是不是突然变成一个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故事,只要稍微再润饰一下,商周都要来采访你了我跟你讲!
就算没人来采访,有了这个故事脚本之后好处多多。
想要主管给我们更多资源、说服其他部门给予支援、要求团队更多的协助,光是哭爸哭妈呼天喊地,还不如技巧性地陈述这个故事来得有效。你可能会觉得,公司重要的政策或专案,大家应该都知道背后的原委,还需要讲这种故事吗?
请你相信我,根据我在企业担任顾问的经验,很多时候,多数员工根本就不知道、不关心、或没注意公司专案的原委与目标。我参加过很多次企业内部的专案启动会议,我通常会问大家,本专案最核心的目标有哪几个?很多时候大家不是答不上来,要不就是出现不同版本的答案,甚至连上千万的专案也是如此,不夸张。
另外,故事的魔力就在于,你的讯息就会深深烙印在听者的脑中,而且听者很容易就会再度透过说故事的方式,把讯息传递给其他人!远古人类的历史不就是靠口述故事代代相传吗?演艺圈的八卦、政商圈子的轶闻会这么引人入胜、快速传播往往也在于当中的故事性!
要制作一部好看的电影,先要有吸引人的故事脚本,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剧本的编写。专案管理也是,专案的大方向大目标讲清楚之后,便是据以制定出细部的专案计划。所谓的专案计划,其实就是专案的剧本,里面应该清楚记载所有的演员该在何时、何地、与何人做什么样的演出。为什么做专案明明很辛苦,我们却觉得刺激有趣?想想看,职场上有机会让我们体会“自编、自导、自演”的工作机会还真的不多呢!
我们常推荐想要进入(专案)管理领域的年轻朋友学习专案排程(Scheduling),其实根本的原因也在于此。排程其实不是排班表,反倒更像是为专案撰写剧本。排程者(Scheduler)必须紧盯专案的目标、厘清工作内容、思考执行策略、善用手上资源、抓紧有限时间、安排工作的衔接与配合、甚至预设缓冲来因应风险。在国外,以专案为导向的企业都非常看重这种运筹帷幄的能力。在国内,越来越多公司都强调创新与客制化,这其实就是“专案化”的同义词。在职场上,你若身负“说故事+写剧本”的能力,绝对会比仅仅拥有单一技术,要享受更多的发展机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企业管理或是专案管理看似有很多学问和技巧,但其实第一步踏稳最重要:光是让所有参与者100%清楚大方向与大目标,往往就已经解决了七成的问题。沟通比什么都重要,而说个简单动人的故事就是个有效且有趣的开始!(文/Bryan Yao)
关键词:职业测评;职业咨询;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
延伸阅读:Pitch沟通法:职场九段教给失败者的生存之道
你的“腰力”够柔软,沟通能力就越强
一般来说,麦肯锡的实习生很有机会拿到转正职的机会,但有位实习生却因为不经意冒犯了资深顾问而被腰斩。后来和几位麦肯锡的前辈和朋友聊天过程中才发现专业的麦肯锡顾问除了要超聪明、具备优秀的问题解决能力、杰出的领导力、还要“够柔软(Flexible)”,才有可能获得内部同仁的支持协同以及外部客户的长期支持。
《Give and Take》是最近很红的一本书,商周也特别撰文推荐,值得提的是里面有个章节叫做<The Power of powerless communication>正好提出几个方法或许可以拿来“练习腰力”。特别引用书中研究和身边案例希望对于做人处事有点帮助:
1. 懂得放低姿态,才能够真正获得认同 (缩小自己放大他人)
有位才26岁的组织心理学博士受邀到军中授课,但诡异的是台下的军官们都是校将级的,而且还比自己大20、30岁,一开始她还很有自信以为自己满腹经纶可以让军官们满意,但没想到不仅上课反应冷漠,那天课堂结束后收回的回馈单还被钉得很惨:“是很有学问,但是根本没抓到我们想听甚么嘛!”“天阿,竟然比学校讲台上的东西更学术!”“根本学不到甚么…”,在这么惨的情况,你能想像他三个月后不仅全身而退,而且竟然让这些校将级的将领们称赞不已。
其实前后上课内容都一样,只是在她开场的时候运用些小技巧让自己放轻松,也刻意放低姿态,比如说在下一堂课对着台下已经很不耐烦的高官说:“我知道你们有些人可能这样想“拜托,这个12岁的小朋友可以教我们甚么阿!?””台下的将领们突然陷入尴尬的沉默,1秒、2秒、3秒,就这样5秒后有位上校突然说:“那太夸张了,我是说你大概只有13岁吧!”就这样全场爆笑,但这些高官们也就开始放下自己的架子,也才慢慢发现这博士真的有料!
一样的内容,但好的开场真的是成功的一半:适时放低姿态更容易获得信任。
2. 聆听需求并对症下药 ,真心换真情
试着回想上一次你去买眼镜的经验,业务是怎样跟你推销的呢?是哪个业务才让你成为死忠顾客呢?为什么?书中调查了几百位眼镜销售员,并去除智力和年资等潜在影响因素,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业绩表现好的业务背后都有共通的秘诀就是‘帮助客户的心态,而不是拼命要客户掏出口袋的钱。’”这就像是那些有专业能力且真正用心的医生才会有一群很依赖他的病人,因为病人知道医生不会乱给药,而是会先对症下药,有时候甚至会透过关心让你在诊断过程中更放心,渐渐得你会觉得他好像是你专属的家庭医生。
想像一下,当你走进眼镜行,你可能会有个预设心理:业务肯定又要开始推销他们家最好赚的产品了,大多业务也的确这样;只有很少数的业务则会先想怎么帮你,比如说,他们很有可能会问这些问题: “请问之前有来过吗?”(想先接续上次的进度以避免浪费双方时间)、“平常有运动吗?”(想了解客户身体状况和潜在需求)、“怎么会想要买这支?大概预算多少?有甚么考量呢?”(想为客户提供量身订做的服务)
聆听需求不仅是业务的重要能力,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去学习的能力。真心不一定换真情,但只要不真心客人就很容易花心。
3. 先请求帮小忙再帮大忙。试试看先请教意见,再忙也会尽量帮你
Annie白天是某公司的科学研究员,晚上则利用时间来攻读MBA,已经蜡烛两头烧了没想到公司却要求配合出差,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不仅没有失去工作,反而争取到公司提供租车和公司董事会专属的私人飞机坐位,公司还答应若私人飞机没有空位还补助商务舱的费用。究竟她是怎么办到的?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会很气愤,Annie也是。但她并没有马上去打听其它公司的相关办法并列下要争取的条件,而是去找人资主管询问她的情况应该怎么办比较好,她的说法不是要求人资要做些甚么,反而是用一种面对困境然后希望比较有经验的人资主管来帮她。人资主管先针对Annie的情况给点建议,后来又因为Annie的要求所以去帮忙跟Annie的主管谈。一开始主管是站在要帮公司省钱的角度所以婉拒,但后来经人资主管几次沟通最后竟然愿意提供私人飞机坐位和租车。
总结一下,除了硬实力,我们也该培养软实力:一直太强势反而可能会让别人反感,不妨放低姿态会让自己更好相处也能多结善缘,像是可以多自嘲或是多跟别人请益;并透过专注聆听找到对方的需求,尽量去帮助对方,真心不一定换到真情,但不真心有一天会发现周遭的人也不是真心的。
[/color][/td][/tr][/table]
[color=#953734]我常在讲座或是课程上强调“说故事”的重要性,想要打动人心,与其拿出一堆数字或是大道理,常常远比不上讲个有趣且到位的故事来得管用。近年来,行销与管理领域的专家们也强调故事的重要性,只不过说个好故事谈何容易呢?有次和朋友聊到这件事,他说自从有了小孩之后每天晚上都“被迫”练习讲故事。说得不精彩“听众”会直接吐槽,但说得太精彩听众又兴奋地睡不着觉,失去故事原本的目的!久而久之,自然练就一套说故事的本领!
这方法效果上应该是ok的,不过为了这样去生小孩似乎玩太大了,有没有不需要“弄出人命”的方法呢?
最近在网路上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讲的是皮克斯工作室(Pixar Studio)的说故事秘诀,原文来自于Emma Coats小姐的Twitter。她担任过皮克斯的Storyboard Artist(故事脚本家),很多部脍炙人口的动画电影像是“怪兽大学”、“勇敢传说”都是来自他们的团队。文中提到了22个秘诀,不过其中有条标准公式最吸引我的目光。这条公式长这样:
很久很久以前……每一天……
有一天……
因为那样……
因为那样……
到了最后……
我们来把“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套上这个公式,看看是不是真的符合:
很久很久以前,海底住着一对小丑鱼父子马林与尼莫,每一天马林都告诫尼莫大海很危险。
有一天,尼莫为了反抗过度保护的父亲,独自游到陌生的海域。
因为那样,他被潜水夫逮到,并且困在雪梨一位牙医师的鱼缸里。
因为那样,马林踏上了寻找尼莫的冒险旅程,一路上得到许多海洋朋友的帮助。
到了最后,他们终于父子重聚,并且重新找回彼此的爱与信任!
你可以试试看套用这个公式到所有的电影里,还挺好玩的,当然啦,你也会发现某些好莱坞娱乐片的剧情更简单,顶多用到“有一天……因为那样……到了最后”就演完了!例如有部电影是这样的:“有一天雷神的弟弟跑到地球上来捣蛋,大家都很困扰,因为那样雷神就找了一堆牛逼朋友来帮忙打弟弟,到了最后弟弟被打趴了,就被雷神拎回天上去了(完)。”你一定知道我说的是哪部。
所以我们平常做专案的时候(会不会转太快?)所拟定的专案计划,背后也该有这样一个故事大纲。目的有两个,首先是让团队成员对整个专案的来龙去脉有个轮廓,其次则是让大家了解各自扮演的角色。专案经理当然就是这个说故事的人,每天要重复不断地把这个“故事”说给主管、客户、团队、还有供应商听,让大家掌握工作的重点,还有了解自己在故事里所扮演的角色。
马上掰个例子好了:某间经营传统零售的公司,为了跨足电子商务,起了一个架设购物网站的新专案,你刚好是专案经理,为了获得各部门的支持,你该如何诉说这个故事呢?现在就是你发挥创意,变身为Storyboard Artist的时候!
很久很久以前,ABC公司透过店铺贩售各种商品,每一天ABC的店员都亲自服务来店的顾客。
有一天,网路购物兴起,越来越多顾客透过网路来购买商品,店铺冷清了下来。
因为那样,ABC的业绩急速下滑,面临了存亡关头。
因为那样,ABC决定涉足网路购物,希望透过购物网站迎头赶上这股趋势。
到了最后,网站获得大大的成功,ABC重新夺回零售业龙头的宝座!
你看,原本很赛的一个专案,是不是突然变成一个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故事,只要稍微再润饰一下,商周都要来采访你了我跟你讲!
就算没人来采访,有了这个故事脚本之后好处多多。
想要主管给我们更多资源、说服其他部门给予支援、要求团队更多的协助,光是哭爸哭妈呼天喊地,还不如技巧性地陈述这个故事来得有效。你可能会觉得,公司重要的政策或专案,大家应该都知道背后的原委,还需要讲这种故事吗?
请你相信我,根据我在企业担任顾问的经验,很多时候,多数员工根本就不知道、不关心、或没注意公司专案的原委与目标。我参加过很多次企业内部的专案启动会议,我通常会问大家,本专案最核心的目标有哪几个?很多时候大家不是答不上来,要不就是出现不同版本的答案,甚至连上千万的专案也是如此,不夸张。
另外,故事的魔力就在于,你的讯息就会深深烙印在听者的脑中,而且听者很容易就会再度透过说故事的方式,把讯息传递给其他人!远古人类的历史不就是靠口述故事代代相传吗?演艺圈的八卦、政商圈子的轶闻会这么引人入胜、快速传播往往也在于当中的故事性!
要制作一部好看的电影,先要有吸引人的故事脚本,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剧本的编写。专案管理也是,专案的大方向大目标讲清楚之后,便是据以制定出细部的专案计划。所谓的专案计划,其实就是专案的剧本,里面应该清楚记载所有的演员该在何时、何地、与何人做什么样的演出。为什么做专案明明很辛苦,我们却觉得刺激有趣?想想看,职场上有机会让我们体会“自编、自导、自演”的工作机会还真的不多呢!
我们常推荐想要进入(专案)管理领域的年轻朋友学习专案排程(Scheduling),其实根本的原因也在于此。排程其实不是排班表,反倒更像是为专案撰写剧本。排程者(Scheduler)必须紧盯专案的目标、厘清工作内容、思考执行策略、善用手上资源、抓紧有限时间、安排工作的衔接与配合、甚至预设缓冲来因应风险。在国外,以专案为导向的企业都非常看重这种运筹帷幄的能力。在国内,越来越多公司都强调创新与客制化,这其实就是“专案化”的同义词。在职场上,你若身负“说故事+写剧本”的能力,绝对会比仅仅拥有单一技术,要享受更多的发展机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企业管理或是专案管理看似有很多学问和技巧,但其实第一步踏稳最重要:光是让所有参与者100%清楚大方向与大目标,往往就已经解决了七成的问题。沟通比什么都重要,而说个简单动人的故事就是个有效且有趣的开始!(文/Bryan Yao)
关键词:职业测评;职业咨询;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
延伸阅读:Pitch沟通法:职场九段教给失败者的生存之道
你的“腰力”够柔软,沟通能力就越强
一般来说,麦肯锡的实习生很有机会拿到转正职的机会,但有位实习生却因为不经意冒犯了资深顾问而被腰斩。后来和几位麦肯锡的前辈和朋友聊天过程中才发现专业的麦肯锡顾问除了要超聪明、具备优秀的问题解决能力、杰出的领导力、还要“够柔软(Flexible)”,才有可能获得内部同仁的支持协同以及外部客户的长期支持。
《Give and Take》是最近很红的一本书,商周也特别撰文推荐,值得提的是里面有个章节叫做<The Power of powerless communication>正好提出几个方法或许可以拿来“练习腰力”。特别引用书中研究和身边案例希望对于做人处事有点帮助:
1. 懂得放低姿态,才能够真正获得认同 (缩小自己放大他人)
有位才26岁的组织心理学博士受邀到军中授课,但诡异的是台下的军官们都是校将级的,而且还比自己大20、30岁,一开始她还很有自信以为自己满腹经纶可以让军官们满意,但没想到不仅上课反应冷漠,那天课堂结束后收回的回馈单还被钉得很惨:“是很有学问,但是根本没抓到我们想听甚么嘛!”“天阿,竟然比学校讲台上的东西更学术!”“根本学不到甚么…”,在这么惨的情况,你能想像他三个月后不仅全身而退,而且竟然让这些校将级的将领们称赞不已。
其实前后上课内容都一样,只是在她开场的时候运用些小技巧让自己放轻松,也刻意放低姿态,比如说在下一堂课对着台下已经很不耐烦的高官说:“我知道你们有些人可能这样想“拜托,这个12岁的小朋友可以教我们甚么阿!?””台下的将领们突然陷入尴尬的沉默,1秒、2秒、3秒,就这样5秒后有位上校突然说:“那太夸张了,我是说你大概只有13岁吧!”就这样全场爆笑,但这些高官们也就开始放下自己的架子,也才慢慢发现这博士真的有料!
一样的内容,但好的开场真的是成功的一半:适时放低姿态更容易获得信任。
2. 聆听需求并对症下药 ,真心换真情
试着回想上一次你去买眼镜的经验,业务是怎样跟你推销的呢?是哪个业务才让你成为死忠顾客呢?为什么?书中调查了几百位眼镜销售员,并去除智力和年资等潜在影响因素,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业绩表现好的业务背后都有共通的秘诀就是‘帮助客户的心态,而不是拼命要客户掏出口袋的钱。’”这就像是那些有专业能力且真正用心的医生才会有一群很依赖他的病人,因为病人知道医生不会乱给药,而是会先对症下药,有时候甚至会透过关心让你在诊断过程中更放心,渐渐得你会觉得他好像是你专属的家庭医生。
想像一下,当你走进眼镜行,你可能会有个预设心理:业务肯定又要开始推销他们家最好赚的产品了,大多业务也的确这样;只有很少数的业务则会先想怎么帮你,比如说,他们很有可能会问这些问题: “请问之前有来过吗?”(想先接续上次的进度以避免浪费双方时间)、“平常有运动吗?”(想了解客户身体状况和潜在需求)、“怎么会想要买这支?大概预算多少?有甚么考量呢?”(想为客户提供量身订做的服务)
聆听需求不仅是业务的重要能力,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去学习的能力。真心不一定换真情,但只要不真心客人就很容易花心。
3. 先请求帮小忙再帮大忙。试试看先请教意见,再忙也会尽量帮你
Annie白天是某公司的科学研究员,晚上则利用时间来攻读MBA,已经蜡烛两头烧了没想到公司却要求配合出差,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不仅没有失去工作,反而争取到公司提供租车和公司董事会专属的私人飞机坐位,公司还答应若私人飞机没有空位还补助商务舱的费用。究竟她是怎么办到的?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会很气愤,Annie也是。但她并没有马上去打听其它公司的相关办法并列下要争取的条件,而是去找人资主管询问她的情况应该怎么办比较好,她的说法不是要求人资要做些甚么,反而是用一种面对困境然后希望比较有经验的人资主管来帮她。人资主管先针对Annie的情况给点建议,后来又因为Annie的要求所以去帮忙跟Annie的主管谈。一开始主管是站在要帮公司省钱的角度所以婉拒,但后来经人资主管几次沟通最后竟然愿意提供私人飞机坐位和租车。
总结一下,除了硬实力,我们也该培养软实力:一直太强势反而可能会让别人反感,不妨放低姿态会让自己更好相处也能多结善缘,像是可以多自嘲或是多跟别人请益;并透过专注聆听找到对方的需求,尽量去帮助对方,真心不一定换到真情,但不真心有一天会发现周遭的人也不是真心的。
[/color][/td][/t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