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四大名石为: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
=================================================================
寿山石
中华瑰宝——寿山石(Shoushan Stone),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寿山石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重要的桥梁之一。
中文名 寿山石
外文名 Shoushan Stone
美 誉 中华瑰宝
名 号 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
历史发展
1999年8月,中国宝玉石协会在京进行首次“国石”定名活动。推选出福州寿山石、浙江昌化鸡血石、新疆和田玉、浙江青田石、辽宁岫岩玉、内蒙古巴林石等6个石种为候选石。寿山石名列榜首。
2000年2月19日,在第二届国石评选中,福州寿山石获得石类第一名,被誉为“石中之王”。
2001年10月17日,在中国宝玉石协会在第三次“国石”研讨会上,寿山石成为了“国石”第一候选石。
2002年10月,寿山石再次亮相京城参加第四届国石的评选,并正式被中国宝玉石协会命名为“中国国石”。
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是属于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都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主要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
环绕着寿山村的是一条涓涓的流水溪泉,就在这涓涓绕村行的寿山溪两旁的水田底层,出产着一种“石中之王”寿山石。因为产于田底,又多现黄色,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主要分为田黄、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田黄石是田石中最常见的品种,也最具代表性的石种。田黄的共同特点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珑剔透,且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尤其黄金黄、橘皮黄为上佳,枇杷黄、桂花黄等稍次,桐油黄是田黄中的下品。田黄石中有称田黄冻者,是一种极为通灵澄澈的灵石,色如碎蛋黄,产于中坂,十分稀罕,历史上列为贡品。
白田石是指田石中白色者,质地细腻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纯白,有的白中带嫩黄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温润,越往里层,色地越淡,而萝卜纹、红筋、格纹却越加明显,似鲜血储于白绫缎间。石品以通灵、纹细、少格者为佳,质地不逊于优质田黄石。
红田石:田石中色红者称为红田石。生为红田有两种原因,一为自然生成一身原红色;一为人工煅烧而成后天红,天生的红田石称为橘皮红,是稀有石种。
寺坪田石:寿山村外原有一座“广应寺”,建于唐光启三年(884)。寺中僧人时常采集田黄石,研磨成粉末给周围百姓治病,未用的石头储于寺内,日积月累,寺中积攒田黄无数。元末战乱,广应寺因曾收留过朱元璋而被元兵付之一炬,连同僧人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田黄石也沉默于火中,田黄石经火炙后又埋入土中。造化弄人,数百年的日晒雨淋、水分浸蚀不但没有让这些深埋于废墟之下的田黄石黯然失色,特殊土壤的滋养反而赋予了它们更为绚丽的生命,既保留了田黄石原有的优良品质,更进一步成就了其温润如古玉的厚重质朴的独特魅力。此时的寺坪田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石头,更像是历经风云变幻后的智者,它们静静的守护着广应寺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记录了历史,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广应寺明洪武和崇祯年间,两次焚毁、重建,反常的环境因素,是形成寺坪田独特的演变条件。其中明代毁于大火两次,也是寺坪石形成的最主要时间。明时寺坪石的数量颇多,到广应寺附近采集寺坪石也成为文人雅士的风尚,寺坪田的身价逐年上涨,很久以前就已经是“易金十倍”了。
寿山村东南有山名坑头山,是寿山溪的主要发源地,依山傍水有坑头洞和水晶洞,是出产水坑石的地方。因为洞在溪旁,石浸水下,故又称“溪中洞石”。水坑石出石量少,佳质尤罕,因此今日市场上所见水坑石佳品,多系百千年前的旧物,故有“百年稀珍水坑冻”之说。水坑石是寿山石中各种径冻石的荟萃,主要品种有水晶冻、黄冻、天蓝冻、鱼脑冻、牛角冻、鳝鱼冻、环冻、坑头冻及掘性坑头等,色泽多黄、白、灰、蓝诸色。
寿山石种类
1.寿山田黄冻石
田黄冻石是寿山田黄石中的珍品,田黄冻石通体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润泽无比。
2.桃花冻石
桃花冻石形状如同片片桃花瓣浮沉在清澈溪水之中,故名桃花冻石,桃花冻石又叫“桃花水”,或者“浪滚桃花。它质微透明,色多白、黄,中带细密的红点,深浅大小不一,疏密有致,聚散有情,浓淡掩映,点点分明,光彩夺目,娇艳欲流,似三月桃花散落水上,凝而视之,似动非动,如花飘静水。所以桃花冻石是非常美丽的寿山石之一
3.芙蓉冻石
芙蓉冻石凝结脂润、细腻纯净,按照冻石质地主要有:白芙蓉石、黄芙蓉石、五彩芙蓉石、红芙蓉石、青芙蓉石、绿芙蓉石、竹头窝芙蓉石、瓷白芙蓉等,产地主要是将军洞、上洞、天面洞、半山芙蓉石等。
4.荔枝冻石
荔枝冻石的石性凝结,透明度强,晶莹透澈,红、黄、白、黑等各色俱有,艳丽无比,肌里有粗萝卜丝纹,有些原石还有黄色皮。荔枝冻石分为老性荔枝、新性荔枝冻石、红荔枝、黄荔枝、红黄荔枝、纯白荔枝。
5.牛角冻石
牛角冻石也是寿山石的一种,因色泽似牛角而得名。牛角冻石质地通灵,肌理隐存水流纹,纹色浓淡交错,黑中带赭,色如黑牛角,肌理隐含灰色或灰黑色的棉花纹,其中以羊脂冻最好。
6.鱼脑冻石
鱼脑冻石也是寿山石的一种,鱼脑冻石 石质温润莹洁,半透明,肌理隐含棉花纹,产量稀少,十分难得,是水坑中的珍品。《后观石录》称其为“半脂”,因状如煮熟的鱼脑而得名鱼脑冻石。
7.天蓝冻石
天蓝冻石,颜色蔚蓝带白或黄,肌理有黑点和棉花纹,如云霞朵朵。
8.环冻石
环冻石是因为寿山石上有单环、双环乃至多环相连,布满石面。以环纹清晰、圆圈色灰白或深灰,经油浸渍后或变淡或反增浓是好的环冻石。
9.水晶冻石
水晶冻石是因为这种寿山石透明度好,没有浑浊感,如水晶一样晶莹剔透,所以因此得名。
10.大红袍鸡血冻石
大红袍鸡血冻石的红色有鲜红、大红、淡红、暗红、深红等,一般以鲜艳的红色为上品,冻石质地细腻、油润、微透明至半透明为佳品。大红袍鸡血石红色越多,冻石价格越高,但是冻石的地子也非常关键,是决定冻石整体效果的因素之一。
11.鳝草冻石
鳝草冻产于坑头洞,质地清灵,色蟹青中略带微黄,肌理含细点,类似鳝鱼之背脊。或色灰白,呈半透明体,内现条条粗纹,状如水底飘荡的草叶,或寥寥数片,或满石密布。鳝草冻石石质凝腻,净洁如玉,色光而通灵,是寿山石冻石精品品种。
12.豹皮冻
豹皮冻是因为寿山石肌理里有隐隐约约的豹纹而得名,豹皮冻很少见。
山坑石,是寿山石中的大宗,是高中档寿山石印章和石雕艺术品的主要原料来源。高山系是山坑石的总代表。
高山石通灵莹丽,唯石品多达上百种,石质优劣各异,命名多不规范,以色、以相、以产地、以始掘者命名的现象都有。以色分类的有红高山、白高山、黄高山、虾背青、巧色高山等。以相分类的有高山冻、高山环冻、高山晶、掘性高山、高山桃花冻、高山牛角冻、高山鱼脑冻、高山鱼鳞冻等。以产洞命名的有和尚洞高山、大洞高山、玛瑙洞高山、油白洞高山、大健洞高山等等。
在高山东北2公里处的杜陵山中,出产一族相对独立的石材,统称杜陵坑石。杜陵坑石品种繁多,亦有以石色、以开采人名和开采方式来区别命名石种的习惯,如白杜陵、红杜陵、黄杜陵、杜陵晶、棋源洞杜陵等。
源于杜陵坑山临溪处的善伯洞,从质地来讲,此石温腻脂润、半透明、性微坚,肌理多含金砂点和粉白点,杜陵坑石则无。从颜色上看,色多鲜艳。1989年以来,屡出佳石,其石分为红善伯洞、黄善伯洞、白善伯洞、善伯晶、银裹金善伯洞、善伯尾等。
在寿山村东南8公里处有月洋村,有座山称月洋山,其周遭所产寿山石统称月洋系石。月洋系产石仅十余种,其中最佳丽的神品,要称芙蓉石,芙蓉石被称为中国“印石三宝”(田黄、芙蓉、鸡血)之一。芙蓉石洞在月洋山顶峰,石质极为温润,凝脂,细腻,虽不甚透明,然雍雅尽在其中。同时,芙蓉石亦是寿山石中一大石族,以色划类,分为红芙蓉、白芙蓉、黄芙蓉、芙蓉青、红花冻芙蓉;又有以洞分类者,称将军洞芙蓉、上洞芙蓉等。
旗降石质地细腻脂润,微透明或不透明,富有光泽,年久不变,在寿山石中韧性最强。色泽很丰富,以黄色为基调,有黄、红、白、紫、灰等色,或单色,或二三色相间,色泽深浅变化,或浓或淡,相互辉映。
旗山系寿山石矿藏丰富,品种繁多,是仅次于高山系的第二大系。旗降石石质结实,温润,坚细,凝腻,微透明或不透明,实有光泽,色彩丰富,以红、黄、紫、白等两色及多色相间者常见,是寿山石中一大家族,如黄旗降、红旗降等。
杜陵坑山各洞均有剥离于石脉的独石,埋藏于坑洞周围的砂土中,由掘取而得。掘性杜陵坑石石质脂润,微透明,惟不及洞产石通灵,有网状或环状纹,但纹理紊乱。黄色掘性杜陵坑石,有桂花黄、枇杷黄、橘皮黄,有时亦出现萝卜纹。石皮红筋,易与田黄石相混。二号矿石:产于寿山乡党洋村二号叶蜡石矿,属黄巢矿脉,石性凝结微坚,细腻滋润,色彩绚丽。结晶状态:有全结晶,半结晶,未结晶,即使未结晶的二号矿石,也至少已经起冻,而且质地细腻,光彩夺目。在开采叶腊石时偶然获取结晶体团状冻石,莹洁通灵,有红、黄、白、绿等色,并分布有白色糕点,以黄色为最佳。二号矿的一部分黄色品种被命名为黄巢冻、花虫洞、醉红。 寿山村是寿山石的唯一的原产地。其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东北部,出福州市区北上,在蜿蜒而平坦的盘山公路上行车三十余公里就能到达寿山。
寿山村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寿山村由群山所环抱,正是这些山头构成了寿山一道道亮丽的的风景线。以寿山村为中心的“百里连亘”、“万山村立”的群峰里,主要有高山、旗山、旗降山、杜陵、善伯等。从高空俯视,一条美丽的线条—寿山溪镶嵌在寿山上,有“石帝”之称的田黄正是出产于寿山溪自身及周边。
寿山石颜色
寿山冻石颜色有多种,白色、乳白色、灰白色、红色、粉色,天蓝色,五颜六色的。寿山冻石红如鸡血,粉如桃花,让很多印石收藏者爱不释手。
保养
寿山石的保养是寿山石收藏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寿山石天生丽质,在自然状态下,石形不容易变,石色也不轻改,但是,从阴暗的地底深处到暴露于阳光灿烂的世界,要保其天生丽质永驻人间,依然要涉及养石和护石这个话题。
石属叶腊石,质地滋润,富有光泽,硬度较低。一些品种在开采时,因爆炸震动,结构遭受破坏,多裂纹、裂格,如果不善加养护,日久天长就会枯燥易损,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以油养石之风。
寿山石的养护虽然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但也不是没有忌讳,因而不可随意处置,同时不同的石种有其不同的特性,所以养护也要因石而异。
首先,保持润泽,切忌高温寿山石最忌干燥、高温,养护的关键要注意保持润泽。不论原石还是雕品,都应该避免阳光曝晒和高温环境。新采的矿石不可长期放在山野或室外,要及时藏在地窖里或阴湿之处,时常洒些冷水以保润泽。
其次,开料水磨,谨防燥裂以水锯、湿磨为上,如须在砂轮上打磨,则应预备清水一盆,待石料摩擦发热时,及时用冷水降温。
第三,原坯石料,木盒装放 经过去皮、除污、清杂质,制成原坯后,应分出品种、档次和块度,置放在木质盘盒之中。块度大且石质粗者,只需将木盒放在阴湿处保存即可。如属高档石料,块度小者,最好浸入盛满植物油的瓷盆里。如果块度较大,为节省油料,也可将石坯沾油后用透明纸包裹好,放在阴湿处。
第四,雕刻成品,除尘保洁经过雕刻加工的寿山石雕成品,适宜陈列室内。石表被灰尘、污物沾染时,只要用细软的绸布轻轻擦抹、即可恢复光彩。寿山石硬度低,约在摩氏二至二点五度之间,切忌用金属片或其它硬物修刮。
用途
寿山石除了大量用来生产千姿百态的印章外,还广泛用以雕刻人物、动物、花鸟、山水风光、文具、器皿及其他多种艺术品。这种供艺术雕刻用的寿山石主要产于寿山及峨嵋、东仔、湖潭、石碧头等矿床,其矿物成分以地开石、高岭石为主,叶腊石次之。
优美的寿山石艺术品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不仅有助于物质文明,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精神文明事业的发展。它可以使人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益寿延年。例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功森用旗降石为材料所创作的“曲水流觞”就描绘了公元353年(永和九年)的兰亭盛会。正如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之所赞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所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作品布局合理,境界旷远,富有诗情画意。其他如高山石“竹林七贤”亦为郭功森的佳作。冯久和的高山石“鸟鸣花果艳”则展现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生机永存。
陈敬祥以高山石为材料所创作的“求偶鸡”,在寿山石雕中首创了镂空雕技法(1956年),刻有一只母鸡在鸡笼内扑翅欲出,笼外几只公鸡跳跃求欢,真实可爱。林亨云以高山石为材料所创作的“海底世界”广泛采用了镂空雕的技法,不仅红、黄、赭、白、黑、灰等各色艺术形象布局合理、协调一致,而且同一颜色中还有浓淡或深浅之分,使作品显得别有风韵。特别是原来重达65公斤以上的高山石石料,经过他精心雕镂,最后只剩下不足20公斤。由此而使作品更显得色彩层次分明,对比强烈;虚实结合,玲珑剔透。各种鱼类游弋于水中,怡然自得。亚洲工艺美术大师 一代翘楚[3] 江在勋[4] 的一件选用石种雕刻而成的名为《嘉梦》的作品则是通过曼妙女子的姿态、神情,配以象征性的春之萌芽,那是隐忍,是坚韧,是希望,亦或是···让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坚强不屈的品质和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但是,越是有灵魂的事物,能够读懂它的人往往越少。不过这也体现了艺术品有别于其它庸俗之物的独特之处。
那些色泽暗淡、质地较差的寿山石则不能用作石雕材料,可大量用于工业生产,如耐火材料、造纸、橡胶、塑料、涂料、油漆、陶瓷、水泥、化学工业等生产即用之。
寿山石雕
雕制成工艺品的寿山石有非常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寿山石的原石,因为它的质地、颜色、光泽和纹路等,也自有它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寿山石原石的收藏早在明朝初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因为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于唐光启三年(887年)的寿山村“寿山广应院”被焚于火。火后在“广应院”的故址留有许多寿山石,以后被称为“寺坪石”。所以明·徐火勃的《游寿山寺》诗写:“草侵故址抛残础,雨洗空山拾断珉。”“断珉”指被“广应院”僧人收藏过的“寿山石”。但其时收藏“寿山石”原石可能不是为艺术欣赏,而是为了雕琢之后制造器具。
精美寿山月尾紫摆件
明末,曹学铨发现并开始收藏田黄石,至清代,“寿山石热”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于是在收藏寿山石雕品的同时,也掀起收藏寿山石原石的热潮。寿山石原石除了可以加工成价值连城的寿山石工艺品外,其本身的质地、纹理、颜色以及所派生的文化都极具收藏的价值。比如说寿山石中的田黄石,因为有“易金十倍”的价值,收藏一块田黄石,便是一个资产的“保险箱”,也可以说是财产数量的象征。
因此从古至今不断有“千金买田黄”或是“万金买田黄”的例子,但更多的收藏是为了艺术的欣赏。现代寿山石收藏家仍有许多热衷于原石的收藏。1982年,美国—个教授“万金买田黄”,便是买了一块2两重的田黄原石材。台湾有一个收藏家,专门收藏寿山石中的“芙蓉石”。中国画家齐白石有“百石富翁”的佳话。他则穷搜广采,收藏了一千颗,而且是质量上乘的“中国三大印石”之一的“芙蓉石”,被人戏称为“千石王子”。
寿山石雕品始见于南朝的石俑,但雕技粗糙,除了作石俑殉葬外,不见有收藏的例子。梁克家的《三山志》说,宋代寿山石开始大量开采,并用于雕刻,精美者作为贡品发运汴梁,成为宫廷的玩物。大者为达官贵人陈列于几案欣赏,小者则为文人雅士手中的玩赏品。宋代的寿山石雕艺术已经达到可以供玩赏的水平了。于是便有了“收藏”的历史。但大多数为宫廷及达官贵人所收藏。元末,开始用寿山石刻印,并因此有寿山石印钮艺术的产生,收藏寿山石印材和寿山石印钮,成为当时文人雅士的“专利”,并一直影响到至今,成为一种历史性的社会风气。
真伪鉴别
概述
寿山石品种繁多,色彩斑斓,不同的石种从外形、色泽至肌理,都有其独特之处。虽然上好佳品和粗劣下品之间有天壤之别,人们凭肉眼也能断其优劣,但是,假如把100多个寿山石品种全部集中陈列在一起,就是行家里手恐怕也得眼花缭乱,三思而慎言。
尽管当今市面上常见的寿山石只有二三十种,但是,不乏色泽相近、品质相似、肌理相似者。再加上造假技术渗透其中,这就使寿山石的鉴别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掌握一定的鉴别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鉴别经验,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外形
包括形状、棱角、皮相。如:田坑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呈自然块状,无明显棱角,有明显色皮。山坑石分布于寿山、月洋两个山村,石质因脉系及产地不同,各具特色,所以山坑石的名目特别丰富。凡坑头各洞出产的矿石,统称“水坑石”,由于矿体地下水丰富,矿石受其浸蚀,多呈透明状,寿山石中各种“晶”、“冻”多出于此。
色彩
主要看色相色彩的分布情况,色彩结聚状态的表里情况。寿山石色彩多样,各种颜色均有,每个石种颜色都有规律可循。
质感
眼睛看的感觉(观察石质表面和内部的纹理),上手摸的感觉(体会表面的质感),上手掂的感觉(体会重坠感,如水坑、老坑的石品手感发重),刀刻的感觉(吃刀难易,流畅与否,涩阻度等;寿山石吃刀流畅)。
肌理
包括纹理、裂格(裂是有明显或不明显的缝隙,格是石本身固有的分隔线或纹线)。寿山石大部分都存在着格,有些石种有漂亮的纹理,如荔枝洞石的萝卜丝纹,大山石的波涛形纹理,山秀园的斑斓色块等等。具备了基本的鉴别方法后,可对寿山石雕进行鉴别。
综合
寿山石雕鉴别方法除了以上几点,还要看作品的创意度、雕工度、稀有度、知名度以及看年代等。最后做综合评价,判断是否值得收藏,如作投资性收藏,要对当下、远期收益做出判断。
综合评价具有八品之一的就可以收藏了,如能兼具多品,更是世间宝物。这八品是:美品(美不胜收);奇品(奇妙无比);妙品(妙不可言);绝品(不可多得);神品(出神入化);稀品(难以见到);怪品(怪异多味);极品(完美无瑕)。
综合评价时,还要注意这样几点:
做旧判断
石雕是真实的,为了提高收藏价值,卖家故意对石雕表面做老化处理,弄得老气些。作伪判断。仿刻古人和现代名家的篆刻和雕刻作品,有的卖家明说是仿的,有的则说不知道,让你自己去判断,有的就说是真迹,还拿出某某评奖证书,欺骗性极大,是藏家必须注意的。
作色判断
市场上现存大量经过物理和化学处理过的石雕作品。物理法是用植物或矿物的天然色彩,对原石进行煮泡处理着色,这样处理过的作品往往能蒙蔽很多人的眼睛,甚至有些鉴定机构也被蒙蔽。化学处理的色彩比较容易判断,色彩鲜艳,感觉发愣。相关地域石与寿山石的区别,这也是让收藏者最头疼的问题。
石质区别
寿山高山冻石与青海冻石的区别
寿山高山冻石目测质地坚亮,常有小的黑点(称黑针)存在半透明的肌理当中,刀感滑爽,手感光滑,手掂感坠手(因其密度大的缘故);青海冻石目测质地松暗,常有白色棉絮状纹理和烟色絮状纹存在半透明的肌理当中,刀感涩滞,手感略粗糙(相对),手掂感发轻(因其密度小的缘故)。
寿山月尾绿石与丹东绿冻石的区别:寿山月尾绿石质地细腻,常有裂纹;丹东绿冻石质地紧密,一般不裂,常雕成苦瓜,色泽鲜艳,手感滑快。
和巴林福黄石、河南黄冻石的区别
寿山田黄石有石皮,有细细的萝卜纹,温润,肌理洁净,玲珑清澈,微透明,六德具在(温、润、腻、凝、细、洁);巴林福黄石无石皮,没有萝卜纹,温润不足,肌理洁净,微透明,灵度(坚亮感觉)高,也是收藏的热点,好的福黄石市场也不多见。河南黄冻石是近些年出当今市场上的,常被石商当成田黄石或寿山鹿目石出售,没有石皮,没有萝卜纹,大部分不温润,透明度高于田黄石,肌理常常有裂纹存在。寿山高山朱砂冻与巴林朱砂冻也是最容易混淆的,前者质地半透明或不透明,目测色彩浑厚,手感滑爽;后者多透明、半透明,目测色彩飘逸,常有色带,手感滑快等等。
寿山石与青田石的区别
(依据朱选民(2011年)《青田石、寿山石、昌化鸡血石和巴林石的产地特征比较》)
· 主要矿物方面:青田石的主要矿物为叶蜡石,以叶蜡石为主的青田石约占青田石品种总数的70%以上,而寿山石的主要矿物为地开石(高岭石族矿物)。
· 次要矿物方面:蓝线石、红柱石、刚玉,特别是近宝石级的单晶体蓝刚玉为青田石的特征次要矿物。青田石中的叶蜡石较少伴生有硬水铝石,寿山石中的叶蜡石常伴生有大量的硬水铝石次要矿物。
· 新品种方面:青田石和寿山石中均发现有绢云母型新品种。
· 珍贵品种的矿物组成方面:寿山石中的珍贵品种田黄石的矿物组成为珍珠陶石和地开石,而青田石中的珍贵品种灯光冻的矿物组成为叶蜡石。
· 结构有序度方面:青田石的内部结构有序度普遍高于寿山石。
· 透明度方面:青田石的透明度普遍低于寿山石。因为青田石以叶蜡石为主,矿物组成复杂,次要矿物丰富,结构相对疏松,含铁量较多。而寿山石以地开石为主。一般来讲,叶蜡石型印章石的透明度低于地开石型印章石。
· 分类方面:青田石分为叶蜡石型、地开石型、伊利石型和绢云母型。寿山石分为田坑、山坑、水坑、原生矿、次生矿。
· 青田石、寿山石的产地特征存在差异与它们的母源岩性、成矿环境和蚀变作用差异有关。
印章形制
寿山石印章有四方章、立字章、扁方章、引首章、椭圆章(“鸭蛋章”)、圆形章和随形章(天然章或自然章)等,其中以四方章最为常见和应用广泛。
印钮形制繁多,技艺精湛,闻名中外。大致可以分为七类:
①古兽类,俗称“兽头”,在寿山石石章的钮饰中占主要地位。艺术造型甚多,其中以古狮、螭虎最为常见。其他还有龙、凤、鳌、蛟、熊等。
②动物类,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常见的野兽、家畜,如龟、蛇、虎、象、熊、豹等,以及用十二生肖为题材的“生肖钮”。
③翎毛类,如鸡、鸭、鹅、鹰、鹤、喜鹊等。
④鱼虫类,如鲤鱼、金鱼、螃蟹、蝉等。
⑤人物类,多以仙佛形象为主,如弥勒、罗汉、寿星、八仙等。也可以人兽结合,如伏兽罗汉、刘海戏蟾等。
⑥花果类,如牡丹、玉兰、荷莲、菊花、水仙、梅花、桃子、南瓜、佛手、石榴、葡萄等。
⑦博古图案类,平顶印章多刻博古图案钮,如夔龙、夔凤等,其技法为浮雕、阴刻、麻花(即“线刻”)三种。另外,还有钟鼎彝器、古钱、瓦当、斗台、寿字、亭如楼阁等钮饰。
印台有平台、覆斗台、坛台、天然台等四种。平台寿山石印章又有刻边与不刻边之分。“刻边”就是在台下的四周施加阴刻或浮雕的纹饰,如夔龙、蟠龙纹、凤纹、鸟纹、兽纹、云纹雷纹等,多仿效古代青铜器上的图案。印面一般不加装饰。但在近代也有人在其上加刻薄意、浮雕或阴刻花纹、文字(俗称“麻花”)等。
有道是:深山之灵石,巧匠有所钟。自古人皆爱,只因其趣浓。
石雕款识
“款识”又叫“落款”或“题款”。就字面来说,“款”和“识”还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内容。什么叫“款”呢?就是作品完成后,签署上作者姓名、字号、地点、时间或施印,也就是盖上的印章。“识”指的是,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可以是心得抒发,也可以赋以诗词,它属于“识”。
“款识”艺术并不是寿山石雕文化的创造,它是受到书画的影响并从中“移植”过来的,但是又有自己的特色。如清朝雕钮名家周尚均,在博古印面上刻八分体的“尚均”,因独具特色被誉为“尚均钮”。还有魏汝奋、杨玉璇等名家均有在自己的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历史在发展,艺术在前进。因为“款识”艺术源于书画,而且需要比较精深的文化内涵,所以初期的寿山石雕款识很多是由雕刻师和篆刻家共同完成的。当今,随着整个寿山石雕界的艺术文化内涵的提高,“款识”艺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石雕艺术家应用和发挥,而且取得一定的成效。
虽然寿山石雕的“款识”艺术源于书画,但他们又各有特点。书画以笔墨纸为载体;石雕则以刻刀作工具,在变化万千的作品外形制约下,寻求表现空间,而且还要考虑到雕刻之后的因素,选什么字体,章法的安排,字体的大小,空间位置的选择,整体与留白的关系,印章雕刻的高低等等。总而言之,“款识”艺术虽然不是寿山石雕艺术的主体,但是它能够丰富并提升作品的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
纵观这些年寿山石雕艺术的发展,已经到了兴盛时期,它也开始走上多元化的艺术发展道路。这就要求雕刻家要掌握更多的其他艺术门类的知识,加强绘画、书法、篆刻、色彩学、美学、历史文化、艺术理论的修养等等。款识艺术的借鉴和移植,是继承和发扬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遗产,也是丰富和发展寿山石雕文化的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
名石文化
由于寿山石“温润光泽,易于奏刀”的特性,很早就被用于作雕刻的材料。1965年,福州市考古工作者在市区北郊五凤山的一座南朝墓中出土两只寿山石猪俑,这说明,寿山石至少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便已被作为雕刻的材料。
元代篆刻家以叶蜡石作印材,使寿山石名冠“印石三宝”之首,登上文化大雅之堂。加上明、清帝王将相的百般青睐,从而形成寿山石雕刻艺术从萌芽到发展到鼎盛的一脉独特的民间工艺文化史,寿山石雕也成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喜爱的文化艺术珍品。
当今,作为艺术的寿山石雕本身,可以说不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它见载于典籍的文字史料却又如此缺乏。毋庸忌言,寿山石文化是在严重的“缺血”状态下发育起来的。这是一种文化的错位。
寿山石雕的地位十分特别:一开始便被作为雕刻粗用器具的原材料,寿山上的僧侣,闲时就地取材,用寿山石雕香炉、念珠、佛像等,还被广泛作为殉葬的石俑。这些最早的雕件绝大多数都石质粗劣,雕工粗陋。如今很难见到明朝以前,工好材优的寿山石圆雕,甚至,连质地粗劣,雕工简陋的圆雕也难见到。显然寿山石雕在当时只被当作一种廉价粗俗的日常品。缺乏可作为考据的实物,无疑给寿山石文化史的考证增加了难度。
元明以降,寿山石的“身份”开始“两极分化”,这种“分化”在清朝表现得最为充分:或贵为天子身边的宠物,或贱比民间的粗杂之物。宋元明以来,偶有极个别材质较精的“幸运儿”巧遇青睐,被精雕细琢,摆进文豪权贵的案几之上,一时身价百倍。除此以外,绝大多数石雕仍然逃不开“贫贱”的地位。
任你随意审视一种诸如“茶文化”、“鬼文化”、“才子文化”等,动辄都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字典籍卷帙浩瀚,与此相比,在寿山石艺术的文化坐标上,有一个特殊的“盲区”:就
是“书面文化”的严重“缺血”。被称为寿山石文化的第一部专著的出现晚在清朝,高兆的《观石录》,全文2700字。书中对寿山石进行了“山坑”、“水坑”的简单分类,对140余枚寿山石作了描述和评价,分神、妙、逸三品,并言及石雕名人潘子和、谢奕、杨玉璇等人的艺术技巧,总结了他们雕刻寿山石“相石”、“解石”及磨光的经验。其实,《观石录》只是一本薄薄的寿山石的“文化品玩”杂感,难称“理论”。
稍后,毛奇龄著《后观石录》,全文也只有3600多字,对49枚寿山石作“品玩”式的记录。文中较有历史意义的是对寿山石分类上首次提出“山、水、田”三坑之说,至今仍普遍被人们接受。“前后观石录”被后世誉为“双璧”。乾隆年间,藏石家郑杰编写《寿山石谱》,一反高、毛“因相命名,随色取号”的定名法,提出以产地命名石种的观点,被后人普遍采纳。
所谓文化,狭义地讲,就是文人对事物文化的介入。“前后观石录”的面世,标志着文人从文字上对寿山石艺术的真正介入,但“两录”充其量只是带有欣赏性质的文化随笔而已,真正较为完整、全面且理论性较强的寿山石专著应该是龚纶对寿山石的名品、产地、征故和雕冶作系统的评价的《寿山石谱》,全文一万余字。
而后,还有张宗果的《寿山石考》、陈子奋的《寿山石印石小志》、潘主兰的《寿山石刻史话》、方宗王圭的《寿山石志》及《寿山石全书》、陈石的《寿山石雕艺术》、施宝霖的《印钮艺术》、陈石和王植伦合著的《寿山石文化》等。这,大约就是几千年历史中有关寿山石雕艺少得可怜的一点“专著”文字的“代表作”了。此外,还有一点历代名人吟咏寿山石的诗句、散文等文学作品。与卷帙浩瀚的中华传统文化相比,数量上少得可怜。
石农们的寿山石“文化”是几个全世界“通用”的“传说”,诸如女娲补天、凤凰下蛋之类,既可用在铁马冰河的北方,又可用在杏花春雨的江南,只要故事的地点改换一下就行。艺人们的“理论文化”通常是“一相抵九工”之类的“经验谈”,往往只是“口头文化”,需帮闲的墨客整理成文,才能得以留传。真正占踞文坛的文人雅士常“惜墨如金”,不屑为这“下里巴人”“浪费”笔墨。
19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一直沉陷于烽火战乱的严重侵扰之中,诸业俱废,民不聊生。寿山石雕行业也难于幸免。解放后,星移斗转,沧海桑田,百废俱兴,寿山石雕艺人的身份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他们从卑微的社会底层一下子变为受人尊敬的民间艺术家。寿山石雕艺人们自发组织了雕刻组,不久,东、西两大门派又屏弃宗派之见,联合成立了合作社,并发展为后来有数百人的工艺石雕厂,结束了长期以来寿山石雕刻界“各自为战”的“单干”局面。
新老艺人们一起创作、研究,互相取长补短,大大地拓宽了创作的路子及思想的境界。揉诸派于一堂,结合薄意、镂雕、透雕、链雕等技法,在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其他美术的长处,扩大了题材内容的领域,技艺与素养都大有长进,形成一种技艺上的知识回环。政府选送艺人到美术院校深造,艺人们在美院中接受艺术熏陶,艺术境界得到提升。数十年来,每日刻苦练就的“基本功”,和许多零碎的“经验”与靠长期的实践得来的潜在的艺术观有了理论高度的涵盖,使寿山石雕艺产生突破性的进展,寿山石“实践文化”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实践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文字文化”“缺血”的“贫瘠”局面仍然一时难于改观,文化是需要时间长久的“温养”的。
名石传说
在长达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各朝代的民间传说中都有着一些动人的寿山石传奇神话故事。
“女娲遗石在人间”
相传在混沌初开之时,女娲氏驾着祥云遨游在苍穹之中,见到苍三山峰,泱泱寿溪水,竞打动了这位仙女之心,将补天用的斑斓彩石,飘洒在寿山的田野山林溪河之间。这天上的彩石,洒在寿山溪畔一带良田沙滩中堆积,经后期自然条件改造,由于堆积环境的差异,有的变成了金灿灿、黄橙橙的“石中之王”田黄石;有的形成了花田石、黑田石、白田石以及硬田石;有的漂落在溪水及河流中形成了鹅卵状的溪蛋石、溪管石以及在水洞中堆积的牛角冻、水晶冻、玛瑙冻及环冻;而更多的彩石则飘洒在连绵不断的山岗上和山坡沙地粘土中,形成名目繁多的寿山石品种,如高山石、旗降石、大山石、芙蓉石、杜棱石、全狮峰以及牛蛋石、鹿目田、鲎箕石、坑头田等宝石,这就成了“天遗瑰宝留闽中”之佳话传奇故事。
关于“女娲遗石在人间”另有一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上古时代天塌地陷,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曾经炼石补天,女娲补天之后,还剩下许多大小不一的灵石,于是她在神州大地上空巡视,最后发现福州寿山细林清幽,景致绝美,就把这些曾经用于补天的灵石撒向了寿山的大地,这就是寿山水田中的田黄石。寿山石田黄石传说更令人神往,因为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甚至在整个地球上,为什么只有寿山的水田里才会有这种珍贵宝石的存在呢?这是女娲对寿山特别眷顾的结果。
“凤凰彩卵留人间”
相传,在天帝御前凤凰女神奉旨出巡到福州北峰郊区寿山,在寿山秀丽景色的吸引下,途中降下云端,在寿山的幽林山野中憩息片刻,喝了金山顶的天泉水,又食了猴潭的灵芝果,在寿山溪的清泉沐浴戏水,嗣后,更枕着高山的山峰酣然而睡。当她一觉醒来的时候,百鸟正朝她歌唱,此时山花也为她怒放,而自己身上的羽毛也变得更鲜艳,更加溢彩流露,体态愈加雍容华贵,令她对寿山生起来了思恋之情。离别之际,依依不舍,离愁无限,她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这秀丽无比的山间阔地繁衍生息,后来凤凰女神留下彩卵变成了晶莹璀璨、五颜六色的寿山石。
“仙人遗棋子陈长寿捡石发大财”
传说过去北峰的寿山不叫作“寿山”。山下住着个樵夫叫“陈长寿”,十分喜欢下棋,而且棋艺很高。有一天,陈长寿上山,看见两个老人在一块大岩石上下棋,心里发了痒,就站在旁边看得入了迷。两个老人觉得有趣,便说:“先生,难道你也懂得下棋?”陈长寿点点头笑着说:“颇懂得一些。”两个老人都高兴起来:“那好,我们同先生下几盘棋。”想不到,下了几盘棋,陈长寿都赢了。老人说:“想不到人间有这么高的棋艺。今天我们都输给了你,没有什么好送,就这一盘棋子给你吧!今后你不必去砍柴了,自有好日子过。”说罢化作一阵风走了。陈长寿知道两个老人必是神仙,忙收拾了残棋,跪在大岩石上朝着苍天叩谢仙人的送棋之恩。
陈长寿得了一盘棋子,依然没有忘记要砍了柴再回家。他一边砍着柴,一边还想着下棋的事。谁知不小心,袋子里的棋子都掉到地上。正想捡起来,一颗颗棋子忽然间都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小石头长成大石头,大石头又生下小石头。他捡着捡着,一时也捡不完。陈长寿并不贪心。他捡了一些小石头,便挑一担柴火回家,对妻子说了神仙赠棋的事。妻子说:“你真傻,这些石头说不定都是宝贝,可以卖许多钱。明天你也不用去砍柴。我们一起到山上去捡石头。”自此陈长寿夫妇天天上山捡石头。每天天色将暗,石头差不多也将捡尽了,可是第二天又会生出许多的石头。
陈长寿捡了石头后挑到福州,果然卖了许多的钱。自此陈长寿发大财,出了名。以后这座山就用他的名字称“寿山”。那些小石头也称为“寿山石”。
“蜂蜜化石”
传说清康熙时,寿山石农,犁田世世兼养蜂,采花酿蜜自何代,金浆玉髓相交融,深埋土内久成骨。亦如琥珀结自千年松,即是瑰丽的寿山石里由蜜蜂躯身和蜂蜜长年深埋地下而化成的。
“高僧求石”
传说在南宋时有一位高僧(有的说是皇帝),在寿山山岗上设“台”奠天、念经,十分诚恳,精诚所至,连续几天几夜,长久不眠,感动上帝,即天降彩石、天花落地,化作五彩石子,这就是寿山石,故传说寿山石是上天赐于人间的瑰宝。
“乾隆一梦”
相传乾隆皇帝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受到玉皇大帝的召见,玉皇大帝赐给他一块黄色的石头,还赐给他“福寿田”三个大字。乾隆醒后觉得这是一个“瑞兆”,但是对梦境中的情况,又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他召集大臣给自己“圆梦”。一位闽籍大臣听后连忙脆倒禀告:玉皇大帝赐给皇上的一定是产于福州寿山的田黄石,因为这正合玉皇大帝赐书的“福寿田”三字。乾隆皇帝听后极为高兴,认为这确实是老天爷对自己的恩赐,从此,每年元旦祭天大礼中,都要在供案的中央供上一块田黄以祈求上苍赐于自己多福高寿、王土广袤。
“田黄治病”
最开门的寿山田黄
相传在元朝末年,天下大乱,衰鸿遍野,民不聊生,在安徽风阳有个穷小子朱元璋,为了躲避灾荒逃到了福州寿山。他饥寒交迫,又偏偏碰到大雨,走投无路后躲进了一个寿山石农采掘寿山石的山洞。这场雨一连下了几天,他也就在山洞里睡了几天,幸好没有饿死,否则就没有后来的明太祖了。等到雨止天晴,朱元璋一骨碌爬了起来,这时奇迹发生了,他原先满身的疥疮,突然不治而愈。原来他睡在田黄石的石粉上面,是田黄石治好了他的病。到后来,他当了明朝的开国皇帝,还专门派太监来开采田黄石。
在清代帝王的眼里,田黄的地位超过一切的珍宝。而民间相传,田黄石可以驱灾避邪,益寿延年,所有这些都为田黄石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此,自清乾隆以来,田黄石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至宝,也正因为如此,寿山村的水田自清代以来已被翻掘了无数次,如今的田黄几近绝产,在民国就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而今一块极普通的田黄也要数万元人民币,其价格早已超过“一两田黄十两金”,而精品田黄更是价格惊人。
著名石章
【名称】:明白发向人羞折腰石章
【类别】:石器、玺印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明末汪泓篆刻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印面3.8×3.0cm,通高5.8cm。
石章白寿山石制,长方形,童子牧牛纽,侧款。印文篆体,白文,右上起顺读“白发向人羞折腰”7字。印面有阴线边栏。边款阴刻隶书体“天启四年十月二十有五日。宏度。”
此印印文出自宋代陆游《剑南诗稿·卷九·醉中出西门偶书》诗句。此印相对汪泓早期的篆刻灵动略逊,而以规整风貌示人。文字笔势硬折,中含险峭,略有凿刻之意。整体布局均匀,印文力求对称,密而不繁。
发展
近几年来,寿山石雕在拍卖市场中迅速崛起,福州本土率先出现了以寿山石雕为主营业务的拍卖机构,如福建东南拍卖(微博)。经过多年积累,厚积薄发,这家拍卖公司已经奠定了其在寿山石雕专项拍卖市场中的领军地位;而国内拍卖巨头,如中国嘉德(微博)、北京保利、西泠印社(微博)等也先后设立寿山石雕的常规专场拍卖,如今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据福建省民间艺术馆(微博)发布的《2011年度寿山石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上述4家公司举办的寿山石专场拍卖总成交金额仅为4869万元,而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为4.1亿元,市场交易规模增长达8倍之多。2012年,受艺术品市场整体环境影响,寿山石雕的行情趋势也相应回落,春拍期间4家公司的寿山石专场拍卖总成交金额为1.2亿元,2011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为1.09亿元,与其他门类比较,寿山石的市场表现相对稳健,超出此前预期。
寿山石微雕
著名闽籍微雕艺术大师许通海的微雕艺术珍品《渔翁得利》首次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槌,最终以115万元被以为神秘买者拍下,不但摘得“可石怡情—现代国石臻品”专场拍卖微雕字价桂冠,同时创下寿山石微雕艺术文字单字最高价的纪录。
《渔翁得利》珍品取材于备受历代文人和收藏家推崇的名贵国石寿山坑头石,整个作品创意独特,布局精妙,所雕渔翁、小童、大鱼传神生动,同时将经典故事“鹬蚌相争”融入其中,在方寸之间又裸眼微刻名作《孙子兵法》节选。
据了解,此次2015春拍由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是微雕艺术大师许通海在长达40年艺术创作生涯中的首次参拍。拍卖厅里臻品荟萃,《渔翁得利》受到高规格展位、独立展柜的特殊礼遇,格外引人注目。
收藏要点
收藏鉴赏寿山石雕,应该有以下三看:一看“因材施艺”是否恰当。寿山石雕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泽,雕刻出造型和色泽相适应的作品。我们在鉴赏和选购寿 山石雕作品时,要看雕刻艺人在“因材施艺”方面的功力是否独到,看看是否充分利用石质、石形、石色、石纹来确定相应的题材与造型,而不是牵强附会。
二看技法是否合理。寿山石雕已由极为简练的技法,发展为现代精细的高浮雕、镂空雕、透花雕和圆雕等。
一件寿山石雕精品往往综合应用各种传统技法。
三看刀法是否充分。寿山石雕的技法,是通过运刀的刀法来体现的。寿山石雕的刀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有简练、浑厚、朴茂、秀凌等刀法。如薄意雕刻、花鸟雕刻,多用秀凌的刀法;如人物圆雕、古兽印钮等雕刻则多用朴茂的刀法。
=================================================================
青田石
青田石产于浙江青田县。青田石的石性石质和寿山石不大相同。青田石是青色为基色主调,寿山石则红、黄、白数种颜色并存。青田石的名品有灯光冻、鱼脑冻、酱油冻、封门青、不景冻、薄荷冻、田墨、田白等。
中文名 青田石
外文名 QingTien Stone
名 号 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
概况
青田石,主要产于浙江省青田县内,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在中国一并与巴林石、寿山石和昌化石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石”。
青田石是一种变质的中酸性火山岩,叫流纹岩质凝灰岩,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还有石英、绢云母、硅线石、绿帘石和一水硬铝石等。颜色很杂,红、黄、蓝、白、黑都有,岩石的色彩与岩石的化学成分有关,当三氧化铁含量高时,呈红色,含量低时呈黄色,更低时为青白色。岩石硬度中等,玉石含叶蜡石、绢云母、硬铝石等矿物,所以岩石有滑腻感。主是要出产于浙江省青田县山口镇,故将其称之为“青田石”,是属于叶腊石的一种。
历史文化
远古时代
提及青田石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700多年前,在浙江博物馆藏有六朝时墓葬用的青田石雕小猪四只,在浙江新昌十九号南齐墓中,也出土了永明元年的青田石雕小猪两只。到了明代,许多青田冻石块料直接运销南京等地,被文人墨客作篆刻印材。
六朝时代
早在六朝(222——589年)时期,就已经问世了。其时已有用青田石雕刻的小石猪,作墓葬品用。唐代高度发达的文化艺术熏陶了青田石雕的技艺,到五代吴越时期青田石雕技艺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从制作简朴的实用品,发展到能雕刻写实、生动、精细的圆雕宗教艺术品了。南宋建都临安,浙江的手工业、商业十分繁荣,青田石雕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石雕产品仍以实用为主,多制为文房四宝雅具及图章。元朝赵孟頫开始用青田灯光石作印,至明代青田冻石很快风行印坛,此时石质印材已逐步代替金、玉、铜、牙等而占绝对优势。元、明时期青田石尚用于雕刻笔墨水池等文房用具和石碑、香炉、佛像等实用品,不仅供民间选用,而且进入宫廷为上层人士享用;不仅在国内销售,而且远销海外。从民国初年到抗战之前,青田石雕出现了一个繁盛时期。从业人员大量增加,产量很大,在国内的各大通商大埠销售较多。在欧洲、美州各地销售也很好。新中国成立后,石雕艺人受到政府的关怀,青田石雕技艺发展得更加完善,屡获大奖。
清朝时期
1790年,乾隆皇帝八旬万寿节时,大臣将一套青田石刻“宝典福书”印章敬献给他做寿礼。
这套印章一共有60枚,做工精美,各有特色,是用青田石所做,所用石料是青田石中的极品封门青,当地有“若得一窝石,万世不受穷”的说法形容封门青的珍贵。因为印章所篆刻内容都是大臣们仰慕乾隆皇帝的所有诗文,并找出其中带有福寿字样的句子镌刻而成,所以这组印章命名为宝典福书。
清光绪三十年,在比利时赛会上,青田石雕获银牌奖。光绪三十一年,在意大利罗马赛会上又获上等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荣获两枚银牌奖章。
建国时期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青田石雕又以独特精湛的工艺,被外交部定为国礼。1956年,印尼总统苏加诺访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8年中国领导访问朝鲜,皆以青田石雕馈赠。自此,青田石雕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文明的象征、友谊的见证。
1982年5月,青田石雕在全国石雕产品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一名,同年9月,又获得国家银杯奖。在历届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中,青田石雕多件作品获优秀创作设计奖,同时有十件作品被评为工艺美术珍品由国家征集收藏。1992年邮电部发行了中国第一套石雕邮票——青田石雕特种邮票。
形成性状
石矿主要形成
形成:成矿时代为晚侏罗纪到白垩纪,其矿床属火山气液改造叶腊石矿床。
青田石在火山活动过程中,伴随岩浆上升的气液(包括部分天水)交代,分解早期形成的岩石或火山活动周期的岩浆物质(如长英质玻璃,火山灰等),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改造,经部分或全部脱硅、去杂、物质成份重新组合,就地沉淀或沿裂隙经过运移充填而形成。青田石中矿物的含量决定了石质的软硬。一般氧化铝含量愈高愈软,反之氧化硅,氧化铁含量愈高愈硬。
青田石的石色与所含的微量化学元素有关,如氧化铁,黄铁矿呈黄棕色、赭色,赤铁矿呈红、红褐色,钛元素呈淡红色,锰元素呈紫色,有机碳质呈褐色至深黑色,绿泥石混入呈绿色等。印石中的花纹是在矿石蚀变过程中受外力的挤压、聚集、沉淀、浸入,而使各种色素矿物质相互浸染、压固、胶结等而形成的。
性状:青田石学名叶腊石、主要矿物成份为叶腊石和石英,共生矿物有刚玉、火铝石、红柱石、高岭石和少量兰线石、绿石等。主要化学成份是AL2 03和SIO2,占矿石总含量的90%矿石是青白色、浅黄色、灰白色、褐紫色等,有腊质感,均质块状,摩氏硬度二级,密度2.6~2.7砘/立方米。耐火度:1630c°—1730c°,白度70至90c°,两者一般与氧化铝含量成正比。
分布开采
叶腊石是青田县分布最广、最著名的矿种,已知产地十余处,大部分叶腊石矿中都含有可供雕刻用的工艺用叶腊石——青田石。青田石的主要矿点有:山口区的山口、方山、塘古、山炮,北山区的白岩、岭头、季山、周村、石门头、石山区的下堡。其中以方山一带的山口叶腊石矿区最大,该矿区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全长6公里。
青田六朝时已被利用,宋代已有较多的开采,被用来“制为文房雅具及文人所用的图章,小件玩耍之物”到明代,青田冻石之名更是“艳传四方”,清朝时全年产量的一万二担,产值约一万四千四百元,近代开始综合利用青田石,不仅用于工艺,还用于工业,开采量大大提高,五十年代以后,采石工人逐步组织起来建立了腊石矿,采用电力机械开采手段和半自动运输办法,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开采量,也由工艺用石开采为主转向工业用石为主。
特点种类
青田奇石最大特点是一块石头有多种颜色,甚至多达十几种颜色,天然色彩十分丰富。细青田奇石具有“六相":即纯──是指石质分子结构细密,具有温润之感;净──是指无杂质,具有清静之感;正──是指不邪气,具有正雅之感;鲜──是指光泽鲜艳,具有恒丽之感;透──是指照透明,具有冰质之感;灵──是质有生命,气脉内蕴,光彩四射之感。
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色彩丰富,花纹奇特。以“叶蜡石”为主,显蜡状,油脂、玻璃光泽,无透明、微透明至半透明,质地坚密细致,是中国篆刻用石最早之石种。
据青田石研究专家夏法起先生科学地统计共分有10大类108种。青田石以“封门”为上品,微透明而谈青略带黄者称封门青。另外,晶莹如玉,照之璨如灯辉,半透明者称灯光冻。色如幽兰,明润纯净,通灵微透者称兰花青。这三“青”于田黄,鸡血石并称为三大佳石,其价值也越来越高。由于封门青的矿脉细,且扭盘曲折,游延于严石之中,量之奇少,色之高雅,质之温润,性之“中庸”,是所有印石中最宜受刀之石,大为篆刻家所青睐。其色彩天然,绝无人工或他石能仿造,容易辨认。鸡血、田青以色浓质艳见长,象徵富贵;封门青则以清新见长,象徵隐逸淡泊,因此,前者可说是“物”(物质)的,而后者则是“灵”(精神)的,专家封门青为“石中之君子”,十分贴切。青田石除灯光冻、兰花青、封门青外,还有黄金耀、竹叶青、金玉冻、白果青田、红青田(美人红)、紫檀、蓝花钉、封门三彩(三色)、水藻花、煨冰纹、皮蛋冻、酱油冻等,均于实物名称相类,易辨。
分类
一、按产地可分为封门石、旦洪石、尧士石、白垟石、老鼠坪石、塘古石、周村石、山炮石、北山石、方山石、季山石、岭头石和武池石等( 有的分类方法将前五者统归为山口石 ) 。
二、按颜色可分为青色、黄色、红色、蓝色、白色、黑色、绿色、紫色、褐色、棕色和花色等。青田石以青色为主。
三、按矿物组成可分为叶蜡石型、地开石型、伊利石型和绢云母型。其中叶蜡石型可进一步分为纯叶蜡石型、高铁叶蜡石型、高铝叶蜡石型和高硅叶蜡石型。青田石以叶蜡石型为主。
依据朱选民(2010年)<青田石品种的分类及其鉴别特征研究>表明,纯叶蜡石型青田石以“灯光冻”、“封门青”、“黄金耀”品种为代表; 高铁叶蜡石型以“朱砂”、“封门黑”品种为代表; 高铝叶蜡石型以“蓝钉”、“蓝星”品种为代表; 高硅叶蜡石型以“封门雨花”、“千丝纹”、“红花青田”品种为代表; 地开石型青田石以“冰花灯光冻”、“北山晶”品种为代表; 伊利石型青田石以“竹叶青”、部分“龙蛋石”、“黄果”品种为代表; 绢云母型青田石以“山炮绿”品种为代表。
特点
部分青田石品种有脆裂现象, 特别是在水性切磨、抛光或太阳暴晒后, 极易出现裂纹。研究表明,叶蜡石与伊利石的热膨胀系数不同, 叶蜡石受热几乎不膨胀 , 而伊利石受热膨胀性显著 , 导致两者受热后产生应力差, 这应是引起青田石脆裂的直接原因。因此, 出现脆裂现象的青田石品种中一般含有伊利石和叶蜡石两种矿物成分。
青田石基质中出现特征的蓝点、蓝斑、紫罗兰点、肉红点为含有蓝线石、刚玉和红柱石等矿物所导致。
多种颜色
青田石有黄、白、青、绿、黑、灰等多种颜色,但与寿山石强调色彩的浓郁相比,更偏重清淡、雅逸。据青田石研究专家夏法起先生科学地统计共分有10大类108种,其中名品包括微透明而淡青中略带黄的封门青、晶莹如玉而“照之璨如灯辉”的灯光冻、色如幽兰而通灵微透的兰花青等。此外,还有黄金耀、竹叶青、芥菜绿、金玉冻、白果青田、红青田(美人红)、紫檀、蓝花钉、封门三彩(三色)、水藻花、煨冰纹、皮蛋冻、酱油冻等,均与实物名称相类,较易辨别。其中备受赞誉的“封门青”,矿量奇少,色泽高雅,质地温润,以清新见长,带有隐逸淡泊的意蕴,被誉为“石中之君子”。
鉴别品种
青田石中的名贵品种首推灯光冻,其次为蓝花青田、封门青、竹叶青、芥菜绿、金玉冻、黄金耀,奇石者有龙蛋、封门三彩、夹板冻、紫檀花冻等。
灯光冻青色微黄,莹洁如玉,细腻纯净,半透明,产于青田的山口封门 ,旦洪一带者为正宗。
封门青为淡青色,微透,质地极为细腻,产山口封门矿区。封门青除青色稍淡外往往在肌理隐有极细的线纹。市上石商常以辽宁宽甸石充之。宽甸石质细较透,光泽好,外观上有近似之处,但仔细辨认,其青色偏黄绿,色浮躁、肌理含浅色絮纹,多砂,难以受刀。
龙蛋,俗称岩卵,是产周村的一种奇石,外壳为一层深褐色之硬石,内藏青、黄色冻石,十分名贵。近些年来已稀少有人在青、黄色冻石外拼粘上深紫色岩层以充龙蛋石。此类雕刻作品外壳感觉不自然,在深色与浅色石之间有树脂粘合的痕迹,在深色石皮的里层难找到与冻石共生一体的迹象。
故宫藏品
青田石“马衡”章,近代,马衡篆刻,印面边长4.9cm,通高4.9cm。
印青田石制,方形,素面顶款。印文篆体,白文,右起横读“马衡”二字,印面有阴线界栏。顶款阴刻楷书体“余于印石中最爱青田,见即收之,朋好中亦有效尤者,因之年来石愈少而直愈昂,此诚庸人自扰也。此石为八年前所买,亦百年以上物,以有人属题榜,无适当之印,遂仓卒成此,叔平。廿年十月。”
马衡先生的名印、室名别号印及收藏印多是自行篆刻,风格多样,且青田石材少有劣者。此印印面施以阴线边框,中有竖向界线分隔印文,字口与阴线边栏等宽,是古玺印面形式的借用。印面工整中见气魄,有铸印的效果。印款以切刀法刻长铭,或以记事,在其作品中常有表现。
印章石
青田石,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属叶蜡石类,出产于浙江省南部青田县。青田县向来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评价,县内山口、方山、周村、塘古等镇都出产这种因火山熔流而成的变质岩,像山口镇的封门青、灯光冻、黄金耀等都是印石的上品。青田石呈蜡状,带有油脂、玻璃光泽,无透明、微透明或半透明,质地坚实细密,温润凝腻,色彩丰富,花纹奇特,易于篆刻。早在六朝时候,青田石材就已被发掘出来;宋代时已有较多的开采利用,多用于制作“文房雅具及文人所用的图章,小件玩耍之物”;而到明代,随着石质印材逐步代替金、玉、铜、牙等占据绝对优势以及晚明文彭的“青睐有加”,一时间作为上品印石的青田石声名大噪;到了近代,青田石开始步入综合利用阶段,不仅用于工艺制作,还用于工业,并以实用为主,文房用品、石碑、香炉、佛像等等不一而足。
青田石雕市场
1、青田石交易中心位于青田县火车站附近,青田石雕博物馆一楼。周边聚集很多石雕个体商户。交易中心主要侧重于销售石雕大师作品或大型成品雕件。
2、青田石雕城位于山口镇,由青田县城到山口镇车程20分钟,可以打的或坐公交车。石雕城主要侧重于销售印章和小型雕件。
3、青田石雕博物馆是一所集中展现青田石雕文化的博物馆。创建于2003年,落成于2006年并正式对外开放。青田石雕博物馆主体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于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印学艺术,融现代审美于一体,大气恢宏。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了馆名“青田石雕博物馆”。该馆共有馆藏四百件,总建筑占地面积2159平方米,建筑面积11511.2平方米,其中博物馆6588.7平方米,档案馆2331平方米,地下室2591.5平方米,共六层。展区总面积 1320平方米,三楼为主展示区,由四个展厅和一个库房组成,其中石种厅面积245平方米,现有藏品53件,详尽展示了青田石的品种,展现作为中国四大名石之首的青田石其独特的自然之美。石雕精品一厅面积205平方米,现有藏品65件,石雕精品二厅面积320平方米,有藏品199件,两展厅充分展现了青田石雕发展的历史轨迹,让观者领略中国工艺美术奇葩青田石雕的艺术魅力。印章厅面积198平方米,现有藏品86件,充分体现了青田石与中国印学艺术发展的源远流长。库存印章、原石、雕件、字画等作品686件。在这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青田石雕博物馆将与时俱进,为青田石雕的传承和发扬而努力,力求以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为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
寿山石
中华瑰宝——寿山石(Shoushan Stone),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寿山石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重要的桥梁之一。
中文名 寿山石
外文名 Shoushan Stone
美 誉 中华瑰宝
名 号 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
历史发展
1999年8月,中国宝玉石协会在京进行首次“国石”定名活动。推选出福州寿山石、浙江昌化鸡血石、新疆和田玉、浙江青田石、辽宁岫岩玉、内蒙古巴林石等6个石种为候选石。寿山石名列榜首。
2000年2月19日,在第二届国石评选中,福州寿山石获得石类第一名,被誉为“石中之王”。
2001年10月17日,在中国宝玉石协会在第三次“国石”研讨会上,寿山石成为了“国石”第一候选石。
2002年10月,寿山石再次亮相京城参加第四届国石的评选,并正式被中国宝玉石协会命名为“中国国石”。
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是属于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都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主要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
环绕着寿山村的是一条涓涓的流水溪泉,就在这涓涓绕村行的寿山溪两旁的水田底层,出产着一种“石中之王”寿山石。因为产于田底,又多现黄色,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主要分为田黄、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田黄石是田石中最常见的品种,也最具代表性的石种。田黄的共同特点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珑剔透,且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尤其黄金黄、橘皮黄为上佳,枇杷黄、桂花黄等稍次,桐油黄是田黄中的下品。田黄石中有称田黄冻者,是一种极为通灵澄澈的灵石,色如碎蛋黄,产于中坂,十分稀罕,历史上列为贡品。
白田石是指田石中白色者,质地细腻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纯白,有的白中带嫩黄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温润,越往里层,色地越淡,而萝卜纹、红筋、格纹却越加明显,似鲜血储于白绫缎间。石品以通灵、纹细、少格者为佳,质地不逊于优质田黄石。
红田石:田石中色红者称为红田石。生为红田有两种原因,一为自然生成一身原红色;一为人工煅烧而成后天红,天生的红田石称为橘皮红,是稀有石种。
寺坪田石:寿山村外原有一座“广应寺”,建于唐光启三年(884)。寺中僧人时常采集田黄石,研磨成粉末给周围百姓治病,未用的石头储于寺内,日积月累,寺中积攒田黄无数。元末战乱,广应寺因曾收留过朱元璋而被元兵付之一炬,连同僧人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田黄石也沉默于火中,田黄石经火炙后又埋入土中。造化弄人,数百年的日晒雨淋、水分浸蚀不但没有让这些深埋于废墟之下的田黄石黯然失色,特殊土壤的滋养反而赋予了它们更为绚丽的生命,既保留了田黄石原有的优良品质,更进一步成就了其温润如古玉的厚重质朴的独特魅力。此时的寺坪田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石头,更像是历经风云变幻后的智者,它们静静的守护着广应寺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记录了历史,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广应寺明洪武和崇祯年间,两次焚毁、重建,反常的环境因素,是形成寺坪田独特的演变条件。其中明代毁于大火两次,也是寺坪石形成的最主要时间。明时寺坪石的数量颇多,到广应寺附近采集寺坪石也成为文人雅士的风尚,寺坪田的身价逐年上涨,很久以前就已经是“易金十倍”了。
寿山村东南有山名坑头山,是寿山溪的主要发源地,依山傍水有坑头洞和水晶洞,是出产水坑石的地方。因为洞在溪旁,石浸水下,故又称“溪中洞石”。水坑石出石量少,佳质尤罕,因此今日市场上所见水坑石佳品,多系百千年前的旧物,故有“百年稀珍水坑冻”之说。水坑石是寿山石中各种径冻石的荟萃,主要品种有水晶冻、黄冻、天蓝冻、鱼脑冻、牛角冻、鳝鱼冻、环冻、坑头冻及掘性坑头等,色泽多黄、白、灰、蓝诸色。
寿山石种类
1.寿山田黄冻石
田黄冻石是寿山田黄石中的珍品,田黄冻石通体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润泽无比。
2.桃花冻石
桃花冻石形状如同片片桃花瓣浮沉在清澈溪水之中,故名桃花冻石,桃花冻石又叫“桃花水”,或者“浪滚桃花。它质微透明,色多白、黄,中带细密的红点,深浅大小不一,疏密有致,聚散有情,浓淡掩映,点点分明,光彩夺目,娇艳欲流,似三月桃花散落水上,凝而视之,似动非动,如花飘静水。所以桃花冻石是非常美丽的寿山石之一
3.芙蓉冻石
芙蓉冻石凝结脂润、细腻纯净,按照冻石质地主要有:白芙蓉石、黄芙蓉石、五彩芙蓉石、红芙蓉石、青芙蓉石、绿芙蓉石、竹头窝芙蓉石、瓷白芙蓉等,产地主要是将军洞、上洞、天面洞、半山芙蓉石等。
4.荔枝冻石
荔枝冻石的石性凝结,透明度强,晶莹透澈,红、黄、白、黑等各色俱有,艳丽无比,肌里有粗萝卜丝纹,有些原石还有黄色皮。荔枝冻石分为老性荔枝、新性荔枝冻石、红荔枝、黄荔枝、红黄荔枝、纯白荔枝。
5.牛角冻石
牛角冻石也是寿山石的一种,因色泽似牛角而得名。牛角冻石质地通灵,肌理隐存水流纹,纹色浓淡交错,黑中带赭,色如黑牛角,肌理隐含灰色或灰黑色的棉花纹,其中以羊脂冻最好。
6.鱼脑冻石
鱼脑冻石也是寿山石的一种,鱼脑冻石 石质温润莹洁,半透明,肌理隐含棉花纹,产量稀少,十分难得,是水坑中的珍品。《后观石录》称其为“半脂”,因状如煮熟的鱼脑而得名鱼脑冻石。
7.天蓝冻石
天蓝冻石,颜色蔚蓝带白或黄,肌理有黑点和棉花纹,如云霞朵朵。
8.环冻石
环冻石是因为寿山石上有单环、双环乃至多环相连,布满石面。以环纹清晰、圆圈色灰白或深灰,经油浸渍后或变淡或反增浓是好的环冻石。
9.水晶冻石
水晶冻石是因为这种寿山石透明度好,没有浑浊感,如水晶一样晶莹剔透,所以因此得名。
10.大红袍鸡血冻石
大红袍鸡血冻石的红色有鲜红、大红、淡红、暗红、深红等,一般以鲜艳的红色为上品,冻石质地细腻、油润、微透明至半透明为佳品。大红袍鸡血石红色越多,冻石价格越高,但是冻石的地子也非常关键,是决定冻石整体效果的因素之一。
11.鳝草冻石
鳝草冻产于坑头洞,质地清灵,色蟹青中略带微黄,肌理含细点,类似鳝鱼之背脊。或色灰白,呈半透明体,内现条条粗纹,状如水底飘荡的草叶,或寥寥数片,或满石密布。鳝草冻石石质凝腻,净洁如玉,色光而通灵,是寿山石冻石精品品种。
12.豹皮冻
豹皮冻是因为寿山石肌理里有隐隐约约的豹纹而得名,豹皮冻很少见。
山坑石,是寿山石中的大宗,是高中档寿山石印章和石雕艺术品的主要原料来源。高山系是山坑石的总代表。
高山石通灵莹丽,唯石品多达上百种,石质优劣各异,命名多不规范,以色、以相、以产地、以始掘者命名的现象都有。以色分类的有红高山、白高山、黄高山、虾背青、巧色高山等。以相分类的有高山冻、高山环冻、高山晶、掘性高山、高山桃花冻、高山牛角冻、高山鱼脑冻、高山鱼鳞冻等。以产洞命名的有和尚洞高山、大洞高山、玛瑙洞高山、油白洞高山、大健洞高山等等。
在高山东北2公里处的杜陵山中,出产一族相对独立的石材,统称杜陵坑石。杜陵坑石品种繁多,亦有以石色、以开采人名和开采方式来区别命名石种的习惯,如白杜陵、红杜陵、黄杜陵、杜陵晶、棋源洞杜陵等。
源于杜陵坑山临溪处的善伯洞,从质地来讲,此石温腻脂润、半透明、性微坚,肌理多含金砂点和粉白点,杜陵坑石则无。从颜色上看,色多鲜艳。1989年以来,屡出佳石,其石分为红善伯洞、黄善伯洞、白善伯洞、善伯晶、银裹金善伯洞、善伯尾等。
在寿山村东南8公里处有月洋村,有座山称月洋山,其周遭所产寿山石统称月洋系石。月洋系产石仅十余种,其中最佳丽的神品,要称芙蓉石,芙蓉石被称为中国“印石三宝”(田黄、芙蓉、鸡血)之一。芙蓉石洞在月洋山顶峰,石质极为温润,凝脂,细腻,虽不甚透明,然雍雅尽在其中。同时,芙蓉石亦是寿山石中一大石族,以色划类,分为红芙蓉、白芙蓉、黄芙蓉、芙蓉青、红花冻芙蓉;又有以洞分类者,称将军洞芙蓉、上洞芙蓉等。
旗降石质地细腻脂润,微透明或不透明,富有光泽,年久不变,在寿山石中韧性最强。色泽很丰富,以黄色为基调,有黄、红、白、紫、灰等色,或单色,或二三色相间,色泽深浅变化,或浓或淡,相互辉映。
旗山系寿山石矿藏丰富,品种繁多,是仅次于高山系的第二大系。旗降石石质结实,温润,坚细,凝腻,微透明或不透明,实有光泽,色彩丰富,以红、黄、紫、白等两色及多色相间者常见,是寿山石中一大家族,如黄旗降、红旗降等。
杜陵坑山各洞均有剥离于石脉的独石,埋藏于坑洞周围的砂土中,由掘取而得。掘性杜陵坑石石质脂润,微透明,惟不及洞产石通灵,有网状或环状纹,但纹理紊乱。黄色掘性杜陵坑石,有桂花黄、枇杷黄、橘皮黄,有时亦出现萝卜纹。石皮红筋,易与田黄石相混。二号矿石:产于寿山乡党洋村二号叶蜡石矿,属黄巢矿脉,石性凝结微坚,细腻滋润,色彩绚丽。结晶状态:有全结晶,半结晶,未结晶,即使未结晶的二号矿石,也至少已经起冻,而且质地细腻,光彩夺目。在开采叶腊石时偶然获取结晶体团状冻石,莹洁通灵,有红、黄、白、绿等色,并分布有白色糕点,以黄色为最佳。二号矿的一部分黄色品种被命名为黄巢冻、花虫洞、醉红。 寿山村是寿山石的唯一的原产地。其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东北部,出福州市区北上,在蜿蜒而平坦的盘山公路上行车三十余公里就能到达寿山。
寿山村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寿山村由群山所环抱,正是这些山头构成了寿山一道道亮丽的的风景线。以寿山村为中心的“百里连亘”、“万山村立”的群峰里,主要有高山、旗山、旗降山、杜陵、善伯等。从高空俯视,一条美丽的线条—寿山溪镶嵌在寿山上,有“石帝”之称的田黄正是出产于寿山溪自身及周边。
寿山石颜色
寿山冻石颜色有多种,白色、乳白色、灰白色、红色、粉色,天蓝色,五颜六色的。寿山冻石红如鸡血,粉如桃花,让很多印石收藏者爱不释手。
保养
寿山石的保养是寿山石收藏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寿山石天生丽质,在自然状态下,石形不容易变,石色也不轻改,但是,从阴暗的地底深处到暴露于阳光灿烂的世界,要保其天生丽质永驻人间,依然要涉及养石和护石这个话题。
石属叶腊石,质地滋润,富有光泽,硬度较低。一些品种在开采时,因爆炸震动,结构遭受破坏,多裂纹、裂格,如果不善加养护,日久天长就会枯燥易损,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以油养石之风。
寿山石的养护虽然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但也不是没有忌讳,因而不可随意处置,同时不同的石种有其不同的特性,所以养护也要因石而异。
首先,保持润泽,切忌高温寿山石最忌干燥、高温,养护的关键要注意保持润泽。不论原石还是雕品,都应该避免阳光曝晒和高温环境。新采的矿石不可长期放在山野或室外,要及时藏在地窖里或阴湿之处,时常洒些冷水以保润泽。
其次,开料水磨,谨防燥裂以水锯、湿磨为上,如须在砂轮上打磨,则应预备清水一盆,待石料摩擦发热时,及时用冷水降温。
第三,原坯石料,木盒装放 经过去皮、除污、清杂质,制成原坯后,应分出品种、档次和块度,置放在木质盘盒之中。块度大且石质粗者,只需将木盒放在阴湿处保存即可。如属高档石料,块度小者,最好浸入盛满植物油的瓷盆里。如果块度较大,为节省油料,也可将石坯沾油后用透明纸包裹好,放在阴湿处。
第四,雕刻成品,除尘保洁经过雕刻加工的寿山石雕成品,适宜陈列室内。石表被灰尘、污物沾染时,只要用细软的绸布轻轻擦抹、即可恢复光彩。寿山石硬度低,约在摩氏二至二点五度之间,切忌用金属片或其它硬物修刮。
用途
寿山石除了大量用来生产千姿百态的印章外,还广泛用以雕刻人物、动物、花鸟、山水风光、文具、器皿及其他多种艺术品。这种供艺术雕刻用的寿山石主要产于寿山及峨嵋、东仔、湖潭、石碧头等矿床,其矿物成分以地开石、高岭石为主,叶腊石次之。
优美的寿山石艺术品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不仅有助于物质文明,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精神文明事业的发展。它可以使人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益寿延年。例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功森用旗降石为材料所创作的“曲水流觞”就描绘了公元353年(永和九年)的兰亭盛会。正如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之所赞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所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作品布局合理,境界旷远,富有诗情画意。其他如高山石“竹林七贤”亦为郭功森的佳作。冯久和的高山石“鸟鸣花果艳”则展现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生机永存。
陈敬祥以高山石为材料所创作的“求偶鸡”,在寿山石雕中首创了镂空雕技法(1956年),刻有一只母鸡在鸡笼内扑翅欲出,笼外几只公鸡跳跃求欢,真实可爱。林亨云以高山石为材料所创作的“海底世界”广泛采用了镂空雕的技法,不仅红、黄、赭、白、黑、灰等各色艺术形象布局合理、协调一致,而且同一颜色中还有浓淡或深浅之分,使作品显得别有风韵。特别是原来重达65公斤以上的高山石石料,经过他精心雕镂,最后只剩下不足20公斤。由此而使作品更显得色彩层次分明,对比强烈;虚实结合,玲珑剔透。各种鱼类游弋于水中,怡然自得。亚洲工艺美术大师 一代翘楚[3] 江在勋[4] 的一件选用石种雕刻而成的名为《嘉梦》的作品则是通过曼妙女子的姿态、神情,配以象征性的春之萌芽,那是隐忍,是坚韧,是希望,亦或是···让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坚强不屈的品质和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但是,越是有灵魂的事物,能够读懂它的人往往越少。不过这也体现了艺术品有别于其它庸俗之物的独特之处。
那些色泽暗淡、质地较差的寿山石则不能用作石雕材料,可大量用于工业生产,如耐火材料、造纸、橡胶、塑料、涂料、油漆、陶瓷、水泥、化学工业等生产即用之。
寿山石雕
雕制成工艺品的寿山石有非常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寿山石的原石,因为它的质地、颜色、光泽和纹路等,也自有它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寿山石原石的收藏早在明朝初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因为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于唐光启三年(887年)的寿山村“寿山广应院”被焚于火。火后在“广应院”的故址留有许多寿山石,以后被称为“寺坪石”。所以明·徐火勃的《游寿山寺》诗写:“草侵故址抛残础,雨洗空山拾断珉。”“断珉”指被“广应院”僧人收藏过的“寿山石”。但其时收藏“寿山石”原石可能不是为艺术欣赏,而是为了雕琢之后制造器具。
精美寿山月尾紫摆件
明末,曹学铨发现并开始收藏田黄石,至清代,“寿山石热”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于是在收藏寿山石雕品的同时,也掀起收藏寿山石原石的热潮。寿山石原石除了可以加工成价值连城的寿山石工艺品外,其本身的质地、纹理、颜色以及所派生的文化都极具收藏的价值。比如说寿山石中的田黄石,因为有“易金十倍”的价值,收藏一块田黄石,便是一个资产的“保险箱”,也可以说是财产数量的象征。
因此从古至今不断有“千金买田黄”或是“万金买田黄”的例子,但更多的收藏是为了艺术的欣赏。现代寿山石收藏家仍有许多热衷于原石的收藏。1982年,美国—个教授“万金买田黄”,便是买了一块2两重的田黄原石材。台湾有一个收藏家,专门收藏寿山石中的“芙蓉石”。中国画家齐白石有“百石富翁”的佳话。他则穷搜广采,收藏了一千颗,而且是质量上乘的“中国三大印石”之一的“芙蓉石”,被人戏称为“千石王子”。
寿山石雕品始见于南朝的石俑,但雕技粗糙,除了作石俑殉葬外,不见有收藏的例子。梁克家的《三山志》说,宋代寿山石开始大量开采,并用于雕刻,精美者作为贡品发运汴梁,成为宫廷的玩物。大者为达官贵人陈列于几案欣赏,小者则为文人雅士手中的玩赏品。宋代的寿山石雕艺术已经达到可以供玩赏的水平了。于是便有了“收藏”的历史。但大多数为宫廷及达官贵人所收藏。元末,开始用寿山石刻印,并因此有寿山石印钮艺术的产生,收藏寿山石印材和寿山石印钮,成为当时文人雅士的“专利”,并一直影响到至今,成为一种历史性的社会风气。
真伪鉴别
概述
寿山石品种繁多,色彩斑斓,不同的石种从外形、色泽至肌理,都有其独特之处。虽然上好佳品和粗劣下品之间有天壤之别,人们凭肉眼也能断其优劣,但是,假如把100多个寿山石品种全部集中陈列在一起,就是行家里手恐怕也得眼花缭乱,三思而慎言。
尽管当今市面上常见的寿山石只有二三十种,但是,不乏色泽相近、品质相似、肌理相似者。再加上造假技术渗透其中,这就使寿山石的鉴别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掌握一定的鉴别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鉴别经验,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外形
包括形状、棱角、皮相。如:田坑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呈自然块状,无明显棱角,有明显色皮。山坑石分布于寿山、月洋两个山村,石质因脉系及产地不同,各具特色,所以山坑石的名目特别丰富。凡坑头各洞出产的矿石,统称“水坑石”,由于矿体地下水丰富,矿石受其浸蚀,多呈透明状,寿山石中各种“晶”、“冻”多出于此。
色彩
主要看色相色彩的分布情况,色彩结聚状态的表里情况。寿山石色彩多样,各种颜色均有,每个石种颜色都有规律可循。
质感
眼睛看的感觉(观察石质表面和内部的纹理),上手摸的感觉(体会表面的质感),上手掂的感觉(体会重坠感,如水坑、老坑的石品手感发重),刀刻的感觉(吃刀难易,流畅与否,涩阻度等;寿山石吃刀流畅)。
肌理
包括纹理、裂格(裂是有明显或不明显的缝隙,格是石本身固有的分隔线或纹线)。寿山石大部分都存在着格,有些石种有漂亮的纹理,如荔枝洞石的萝卜丝纹,大山石的波涛形纹理,山秀园的斑斓色块等等。具备了基本的鉴别方法后,可对寿山石雕进行鉴别。
综合
寿山石雕鉴别方法除了以上几点,还要看作品的创意度、雕工度、稀有度、知名度以及看年代等。最后做综合评价,判断是否值得收藏,如作投资性收藏,要对当下、远期收益做出判断。
综合评价具有八品之一的就可以收藏了,如能兼具多品,更是世间宝物。这八品是:美品(美不胜收);奇品(奇妙无比);妙品(妙不可言);绝品(不可多得);神品(出神入化);稀品(难以见到);怪品(怪异多味);极品(完美无瑕)。
综合评价时,还要注意这样几点:
做旧判断
石雕是真实的,为了提高收藏价值,卖家故意对石雕表面做老化处理,弄得老气些。作伪判断。仿刻古人和现代名家的篆刻和雕刻作品,有的卖家明说是仿的,有的则说不知道,让你自己去判断,有的就说是真迹,还拿出某某评奖证书,欺骗性极大,是藏家必须注意的。
作色判断
市场上现存大量经过物理和化学处理过的石雕作品。物理法是用植物或矿物的天然色彩,对原石进行煮泡处理着色,这样处理过的作品往往能蒙蔽很多人的眼睛,甚至有些鉴定机构也被蒙蔽。化学处理的色彩比较容易判断,色彩鲜艳,感觉发愣。相关地域石与寿山石的区别,这也是让收藏者最头疼的问题。
石质区别
寿山高山冻石与青海冻石的区别
寿山高山冻石目测质地坚亮,常有小的黑点(称黑针)存在半透明的肌理当中,刀感滑爽,手感光滑,手掂感坠手(因其密度大的缘故);青海冻石目测质地松暗,常有白色棉絮状纹理和烟色絮状纹存在半透明的肌理当中,刀感涩滞,手感略粗糙(相对),手掂感发轻(因其密度小的缘故)。
寿山月尾绿石与丹东绿冻石的区别:寿山月尾绿石质地细腻,常有裂纹;丹东绿冻石质地紧密,一般不裂,常雕成苦瓜,色泽鲜艳,手感滑快。
和巴林福黄石、河南黄冻石的区别
寿山田黄石有石皮,有细细的萝卜纹,温润,肌理洁净,玲珑清澈,微透明,六德具在(温、润、腻、凝、细、洁);巴林福黄石无石皮,没有萝卜纹,温润不足,肌理洁净,微透明,灵度(坚亮感觉)高,也是收藏的热点,好的福黄石市场也不多见。河南黄冻石是近些年出当今市场上的,常被石商当成田黄石或寿山鹿目石出售,没有石皮,没有萝卜纹,大部分不温润,透明度高于田黄石,肌理常常有裂纹存在。寿山高山朱砂冻与巴林朱砂冻也是最容易混淆的,前者质地半透明或不透明,目测色彩浑厚,手感滑爽;后者多透明、半透明,目测色彩飘逸,常有色带,手感滑快等等。
寿山石与青田石的区别
(依据朱选民(2011年)《青田石、寿山石、昌化鸡血石和巴林石的产地特征比较》)
· 主要矿物方面:青田石的主要矿物为叶蜡石,以叶蜡石为主的青田石约占青田石品种总数的70%以上,而寿山石的主要矿物为地开石(高岭石族矿物)。
· 次要矿物方面:蓝线石、红柱石、刚玉,特别是近宝石级的单晶体蓝刚玉为青田石的特征次要矿物。青田石中的叶蜡石较少伴生有硬水铝石,寿山石中的叶蜡石常伴生有大量的硬水铝石次要矿物。
· 新品种方面:青田石和寿山石中均发现有绢云母型新品种。
· 珍贵品种的矿物组成方面:寿山石中的珍贵品种田黄石的矿物组成为珍珠陶石和地开石,而青田石中的珍贵品种灯光冻的矿物组成为叶蜡石。
· 结构有序度方面:青田石的内部结构有序度普遍高于寿山石。
· 透明度方面:青田石的透明度普遍低于寿山石。因为青田石以叶蜡石为主,矿物组成复杂,次要矿物丰富,结构相对疏松,含铁量较多。而寿山石以地开石为主。一般来讲,叶蜡石型印章石的透明度低于地开石型印章石。
· 分类方面:青田石分为叶蜡石型、地开石型、伊利石型和绢云母型。寿山石分为田坑、山坑、水坑、原生矿、次生矿。
· 青田石、寿山石的产地特征存在差异与它们的母源岩性、成矿环境和蚀变作用差异有关。
印章形制
寿山石印章有四方章、立字章、扁方章、引首章、椭圆章(“鸭蛋章”)、圆形章和随形章(天然章或自然章)等,其中以四方章最为常见和应用广泛。
印钮形制繁多,技艺精湛,闻名中外。大致可以分为七类:
①古兽类,俗称“兽头”,在寿山石石章的钮饰中占主要地位。艺术造型甚多,其中以古狮、螭虎最为常见。其他还有龙、凤、鳌、蛟、熊等。
②动物类,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常见的野兽、家畜,如龟、蛇、虎、象、熊、豹等,以及用十二生肖为题材的“生肖钮”。
③翎毛类,如鸡、鸭、鹅、鹰、鹤、喜鹊等。
④鱼虫类,如鲤鱼、金鱼、螃蟹、蝉等。
⑤人物类,多以仙佛形象为主,如弥勒、罗汉、寿星、八仙等。也可以人兽结合,如伏兽罗汉、刘海戏蟾等。
⑥花果类,如牡丹、玉兰、荷莲、菊花、水仙、梅花、桃子、南瓜、佛手、石榴、葡萄等。
⑦博古图案类,平顶印章多刻博古图案钮,如夔龙、夔凤等,其技法为浮雕、阴刻、麻花(即“线刻”)三种。另外,还有钟鼎彝器、古钱、瓦当、斗台、寿字、亭如楼阁等钮饰。
印台有平台、覆斗台、坛台、天然台等四种。平台寿山石印章又有刻边与不刻边之分。“刻边”就是在台下的四周施加阴刻或浮雕的纹饰,如夔龙、蟠龙纹、凤纹、鸟纹、兽纹、云纹雷纹等,多仿效古代青铜器上的图案。印面一般不加装饰。但在近代也有人在其上加刻薄意、浮雕或阴刻花纹、文字(俗称“麻花”)等。
有道是:深山之灵石,巧匠有所钟。自古人皆爱,只因其趣浓。
石雕款识
“款识”又叫“落款”或“题款”。就字面来说,“款”和“识”还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内容。什么叫“款”呢?就是作品完成后,签署上作者姓名、字号、地点、时间或施印,也就是盖上的印章。“识”指的是,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可以是心得抒发,也可以赋以诗词,它属于“识”。
“款识”艺术并不是寿山石雕文化的创造,它是受到书画的影响并从中“移植”过来的,但是又有自己的特色。如清朝雕钮名家周尚均,在博古印面上刻八分体的“尚均”,因独具特色被誉为“尚均钮”。还有魏汝奋、杨玉璇等名家均有在自己的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历史在发展,艺术在前进。因为“款识”艺术源于书画,而且需要比较精深的文化内涵,所以初期的寿山石雕款识很多是由雕刻师和篆刻家共同完成的。当今,随着整个寿山石雕界的艺术文化内涵的提高,“款识”艺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石雕艺术家应用和发挥,而且取得一定的成效。
虽然寿山石雕的“款识”艺术源于书画,但他们又各有特点。书画以笔墨纸为载体;石雕则以刻刀作工具,在变化万千的作品外形制约下,寻求表现空间,而且还要考虑到雕刻之后的因素,选什么字体,章法的安排,字体的大小,空间位置的选择,整体与留白的关系,印章雕刻的高低等等。总而言之,“款识”艺术虽然不是寿山石雕艺术的主体,但是它能够丰富并提升作品的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
纵观这些年寿山石雕艺术的发展,已经到了兴盛时期,它也开始走上多元化的艺术发展道路。这就要求雕刻家要掌握更多的其他艺术门类的知识,加强绘画、书法、篆刻、色彩学、美学、历史文化、艺术理论的修养等等。款识艺术的借鉴和移植,是继承和发扬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遗产,也是丰富和发展寿山石雕文化的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
名石文化
由于寿山石“温润光泽,易于奏刀”的特性,很早就被用于作雕刻的材料。1965年,福州市考古工作者在市区北郊五凤山的一座南朝墓中出土两只寿山石猪俑,这说明,寿山石至少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便已被作为雕刻的材料。
元代篆刻家以叶蜡石作印材,使寿山石名冠“印石三宝”之首,登上文化大雅之堂。加上明、清帝王将相的百般青睐,从而形成寿山石雕刻艺术从萌芽到发展到鼎盛的一脉独特的民间工艺文化史,寿山石雕也成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喜爱的文化艺术珍品。
当今,作为艺术的寿山石雕本身,可以说不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它见载于典籍的文字史料却又如此缺乏。毋庸忌言,寿山石文化是在严重的“缺血”状态下发育起来的。这是一种文化的错位。
寿山石雕的地位十分特别:一开始便被作为雕刻粗用器具的原材料,寿山上的僧侣,闲时就地取材,用寿山石雕香炉、念珠、佛像等,还被广泛作为殉葬的石俑。这些最早的雕件绝大多数都石质粗劣,雕工粗陋。如今很难见到明朝以前,工好材优的寿山石圆雕,甚至,连质地粗劣,雕工简陋的圆雕也难见到。显然寿山石雕在当时只被当作一种廉价粗俗的日常品。缺乏可作为考据的实物,无疑给寿山石文化史的考证增加了难度。
元明以降,寿山石的“身份”开始“两极分化”,这种“分化”在清朝表现得最为充分:或贵为天子身边的宠物,或贱比民间的粗杂之物。宋元明以来,偶有极个别材质较精的“幸运儿”巧遇青睐,被精雕细琢,摆进文豪权贵的案几之上,一时身价百倍。除此以外,绝大多数石雕仍然逃不开“贫贱”的地位。
任你随意审视一种诸如“茶文化”、“鬼文化”、“才子文化”等,动辄都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字典籍卷帙浩瀚,与此相比,在寿山石艺术的文化坐标上,有一个特殊的“盲区”:就
是“书面文化”的严重“缺血”。被称为寿山石文化的第一部专著的出现晚在清朝,高兆的《观石录》,全文2700字。书中对寿山石进行了“山坑”、“水坑”的简单分类,对140余枚寿山石作了描述和评价,分神、妙、逸三品,并言及石雕名人潘子和、谢奕、杨玉璇等人的艺术技巧,总结了他们雕刻寿山石“相石”、“解石”及磨光的经验。其实,《观石录》只是一本薄薄的寿山石的“文化品玩”杂感,难称“理论”。
稍后,毛奇龄著《后观石录》,全文也只有3600多字,对49枚寿山石作“品玩”式的记录。文中较有历史意义的是对寿山石分类上首次提出“山、水、田”三坑之说,至今仍普遍被人们接受。“前后观石录”被后世誉为“双璧”。乾隆年间,藏石家郑杰编写《寿山石谱》,一反高、毛“因相命名,随色取号”的定名法,提出以产地命名石种的观点,被后人普遍采纳。
所谓文化,狭义地讲,就是文人对事物文化的介入。“前后观石录”的面世,标志着文人从文字上对寿山石艺术的真正介入,但“两录”充其量只是带有欣赏性质的文化随笔而已,真正较为完整、全面且理论性较强的寿山石专著应该是龚纶对寿山石的名品、产地、征故和雕冶作系统的评价的《寿山石谱》,全文一万余字。
而后,还有张宗果的《寿山石考》、陈子奋的《寿山石印石小志》、潘主兰的《寿山石刻史话》、方宗王圭的《寿山石志》及《寿山石全书》、陈石的《寿山石雕艺术》、施宝霖的《印钮艺术》、陈石和王植伦合著的《寿山石文化》等。这,大约就是几千年历史中有关寿山石雕艺少得可怜的一点“专著”文字的“代表作”了。此外,还有一点历代名人吟咏寿山石的诗句、散文等文学作品。与卷帙浩瀚的中华传统文化相比,数量上少得可怜。
石农们的寿山石“文化”是几个全世界“通用”的“传说”,诸如女娲补天、凤凰下蛋之类,既可用在铁马冰河的北方,又可用在杏花春雨的江南,只要故事的地点改换一下就行。艺人们的“理论文化”通常是“一相抵九工”之类的“经验谈”,往往只是“口头文化”,需帮闲的墨客整理成文,才能得以留传。真正占踞文坛的文人雅士常“惜墨如金”,不屑为这“下里巴人”“浪费”笔墨。
19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一直沉陷于烽火战乱的严重侵扰之中,诸业俱废,民不聊生。寿山石雕行业也难于幸免。解放后,星移斗转,沧海桑田,百废俱兴,寿山石雕艺人的身份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他们从卑微的社会底层一下子变为受人尊敬的民间艺术家。寿山石雕艺人们自发组织了雕刻组,不久,东、西两大门派又屏弃宗派之见,联合成立了合作社,并发展为后来有数百人的工艺石雕厂,结束了长期以来寿山石雕刻界“各自为战”的“单干”局面。
新老艺人们一起创作、研究,互相取长补短,大大地拓宽了创作的路子及思想的境界。揉诸派于一堂,结合薄意、镂雕、透雕、链雕等技法,在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其他美术的长处,扩大了题材内容的领域,技艺与素养都大有长进,形成一种技艺上的知识回环。政府选送艺人到美术院校深造,艺人们在美院中接受艺术熏陶,艺术境界得到提升。数十年来,每日刻苦练就的“基本功”,和许多零碎的“经验”与靠长期的实践得来的潜在的艺术观有了理论高度的涵盖,使寿山石雕艺产生突破性的进展,寿山石“实践文化”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实践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文字文化”“缺血”的“贫瘠”局面仍然一时难于改观,文化是需要时间长久的“温养”的。
名石传说
在长达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各朝代的民间传说中都有着一些动人的寿山石传奇神话故事。
“女娲遗石在人间”
相传在混沌初开之时,女娲氏驾着祥云遨游在苍穹之中,见到苍三山峰,泱泱寿溪水,竞打动了这位仙女之心,将补天用的斑斓彩石,飘洒在寿山的田野山林溪河之间。这天上的彩石,洒在寿山溪畔一带良田沙滩中堆积,经后期自然条件改造,由于堆积环境的差异,有的变成了金灿灿、黄橙橙的“石中之王”田黄石;有的形成了花田石、黑田石、白田石以及硬田石;有的漂落在溪水及河流中形成了鹅卵状的溪蛋石、溪管石以及在水洞中堆积的牛角冻、水晶冻、玛瑙冻及环冻;而更多的彩石则飘洒在连绵不断的山岗上和山坡沙地粘土中,形成名目繁多的寿山石品种,如高山石、旗降石、大山石、芙蓉石、杜棱石、全狮峰以及牛蛋石、鹿目田、鲎箕石、坑头田等宝石,这就成了“天遗瑰宝留闽中”之佳话传奇故事。
关于“女娲遗石在人间”另有一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上古时代天塌地陷,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曾经炼石补天,女娲补天之后,还剩下许多大小不一的灵石,于是她在神州大地上空巡视,最后发现福州寿山细林清幽,景致绝美,就把这些曾经用于补天的灵石撒向了寿山的大地,这就是寿山水田中的田黄石。寿山石田黄石传说更令人神往,因为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甚至在整个地球上,为什么只有寿山的水田里才会有这种珍贵宝石的存在呢?这是女娲对寿山特别眷顾的结果。
“凤凰彩卵留人间”
相传,在天帝御前凤凰女神奉旨出巡到福州北峰郊区寿山,在寿山秀丽景色的吸引下,途中降下云端,在寿山的幽林山野中憩息片刻,喝了金山顶的天泉水,又食了猴潭的灵芝果,在寿山溪的清泉沐浴戏水,嗣后,更枕着高山的山峰酣然而睡。当她一觉醒来的时候,百鸟正朝她歌唱,此时山花也为她怒放,而自己身上的羽毛也变得更鲜艳,更加溢彩流露,体态愈加雍容华贵,令她对寿山生起来了思恋之情。离别之际,依依不舍,离愁无限,她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这秀丽无比的山间阔地繁衍生息,后来凤凰女神留下彩卵变成了晶莹璀璨、五颜六色的寿山石。
“仙人遗棋子陈长寿捡石发大财”
传说过去北峰的寿山不叫作“寿山”。山下住着个樵夫叫“陈长寿”,十分喜欢下棋,而且棋艺很高。有一天,陈长寿上山,看见两个老人在一块大岩石上下棋,心里发了痒,就站在旁边看得入了迷。两个老人觉得有趣,便说:“先生,难道你也懂得下棋?”陈长寿点点头笑着说:“颇懂得一些。”两个老人都高兴起来:“那好,我们同先生下几盘棋。”想不到,下了几盘棋,陈长寿都赢了。老人说:“想不到人间有这么高的棋艺。今天我们都输给了你,没有什么好送,就这一盘棋子给你吧!今后你不必去砍柴了,自有好日子过。”说罢化作一阵风走了。陈长寿知道两个老人必是神仙,忙收拾了残棋,跪在大岩石上朝着苍天叩谢仙人的送棋之恩。
陈长寿得了一盘棋子,依然没有忘记要砍了柴再回家。他一边砍着柴,一边还想着下棋的事。谁知不小心,袋子里的棋子都掉到地上。正想捡起来,一颗颗棋子忽然间都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小石头长成大石头,大石头又生下小石头。他捡着捡着,一时也捡不完。陈长寿并不贪心。他捡了一些小石头,便挑一担柴火回家,对妻子说了神仙赠棋的事。妻子说:“你真傻,这些石头说不定都是宝贝,可以卖许多钱。明天你也不用去砍柴。我们一起到山上去捡石头。”自此陈长寿夫妇天天上山捡石头。每天天色将暗,石头差不多也将捡尽了,可是第二天又会生出许多的石头。
陈长寿捡了石头后挑到福州,果然卖了许多的钱。自此陈长寿发大财,出了名。以后这座山就用他的名字称“寿山”。那些小石头也称为“寿山石”。
“蜂蜜化石”
传说清康熙时,寿山石农,犁田世世兼养蜂,采花酿蜜自何代,金浆玉髓相交融,深埋土内久成骨。亦如琥珀结自千年松,即是瑰丽的寿山石里由蜜蜂躯身和蜂蜜长年深埋地下而化成的。
“高僧求石”
传说在南宋时有一位高僧(有的说是皇帝),在寿山山岗上设“台”奠天、念经,十分诚恳,精诚所至,连续几天几夜,长久不眠,感动上帝,即天降彩石、天花落地,化作五彩石子,这就是寿山石,故传说寿山石是上天赐于人间的瑰宝。
“乾隆一梦”
相传乾隆皇帝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受到玉皇大帝的召见,玉皇大帝赐给他一块黄色的石头,还赐给他“福寿田”三个大字。乾隆醒后觉得这是一个“瑞兆”,但是对梦境中的情况,又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他召集大臣给自己“圆梦”。一位闽籍大臣听后连忙脆倒禀告:玉皇大帝赐给皇上的一定是产于福州寿山的田黄石,因为这正合玉皇大帝赐书的“福寿田”三字。乾隆皇帝听后极为高兴,认为这确实是老天爷对自己的恩赐,从此,每年元旦祭天大礼中,都要在供案的中央供上一块田黄以祈求上苍赐于自己多福高寿、王土广袤。
“田黄治病”
最开门的寿山田黄
相传在元朝末年,天下大乱,衰鸿遍野,民不聊生,在安徽风阳有个穷小子朱元璋,为了躲避灾荒逃到了福州寿山。他饥寒交迫,又偏偏碰到大雨,走投无路后躲进了一个寿山石农采掘寿山石的山洞。这场雨一连下了几天,他也就在山洞里睡了几天,幸好没有饿死,否则就没有后来的明太祖了。等到雨止天晴,朱元璋一骨碌爬了起来,这时奇迹发生了,他原先满身的疥疮,突然不治而愈。原来他睡在田黄石的石粉上面,是田黄石治好了他的病。到后来,他当了明朝的开国皇帝,还专门派太监来开采田黄石。
在清代帝王的眼里,田黄的地位超过一切的珍宝。而民间相传,田黄石可以驱灾避邪,益寿延年,所有这些都为田黄石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此,自清乾隆以来,田黄石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至宝,也正因为如此,寿山村的水田自清代以来已被翻掘了无数次,如今的田黄几近绝产,在民国就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而今一块极普通的田黄也要数万元人民币,其价格早已超过“一两田黄十两金”,而精品田黄更是价格惊人。
著名石章
【名称】:明白发向人羞折腰石章
【类别】:石器、玺印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明末汪泓篆刻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印面3.8×3.0cm,通高5.8cm。
石章白寿山石制,长方形,童子牧牛纽,侧款。印文篆体,白文,右上起顺读“白发向人羞折腰”7字。印面有阴线边栏。边款阴刻隶书体“天启四年十月二十有五日。宏度。”
此印印文出自宋代陆游《剑南诗稿·卷九·醉中出西门偶书》诗句。此印相对汪泓早期的篆刻灵动略逊,而以规整风貌示人。文字笔势硬折,中含险峭,略有凿刻之意。整体布局均匀,印文力求对称,密而不繁。
发展
近几年来,寿山石雕在拍卖市场中迅速崛起,福州本土率先出现了以寿山石雕为主营业务的拍卖机构,如福建东南拍卖(微博)。经过多年积累,厚积薄发,这家拍卖公司已经奠定了其在寿山石雕专项拍卖市场中的领军地位;而国内拍卖巨头,如中国嘉德(微博)、北京保利、西泠印社(微博)等也先后设立寿山石雕的常规专场拍卖,如今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据福建省民间艺术馆(微博)发布的《2011年度寿山石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上述4家公司举办的寿山石专场拍卖总成交金额仅为4869万元,而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为4.1亿元,市场交易规模增长达8倍之多。2012年,受艺术品市场整体环境影响,寿山石雕的行情趋势也相应回落,春拍期间4家公司的寿山石专场拍卖总成交金额为1.2亿元,2011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为1.09亿元,与其他门类比较,寿山石的市场表现相对稳健,超出此前预期。
寿山石微雕
著名闽籍微雕艺术大师许通海的微雕艺术珍品《渔翁得利》首次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槌,最终以115万元被以为神秘买者拍下,不但摘得“可石怡情—现代国石臻品”专场拍卖微雕字价桂冠,同时创下寿山石微雕艺术文字单字最高价的纪录。
《渔翁得利》珍品取材于备受历代文人和收藏家推崇的名贵国石寿山坑头石,整个作品创意独特,布局精妙,所雕渔翁、小童、大鱼传神生动,同时将经典故事“鹬蚌相争”融入其中,在方寸之间又裸眼微刻名作《孙子兵法》节选。
据了解,此次2015春拍由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是微雕艺术大师许通海在长达40年艺术创作生涯中的首次参拍。拍卖厅里臻品荟萃,《渔翁得利》受到高规格展位、独立展柜的特殊礼遇,格外引人注目。
收藏要点
收藏鉴赏寿山石雕,应该有以下三看:一看“因材施艺”是否恰当。寿山石雕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泽,雕刻出造型和色泽相适应的作品。我们在鉴赏和选购寿 山石雕作品时,要看雕刻艺人在“因材施艺”方面的功力是否独到,看看是否充分利用石质、石形、石色、石纹来确定相应的题材与造型,而不是牵强附会。
二看技法是否合理。寿山石雕已由极为简练的技法,发展为现代精细的高浮雕、镂空雕、透花雕和圆雕等。
一件寿山石雕精品往往综合应用各种传统技法。
三看刀法是否充分。寿山石雕的技法,是通过运刀的刀法来体现的。寿山石雕的刀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有简练、浑厚、朴茂、秀凌等刀法。如薄意雕刻、花鸟雕刻,多用秀凌的刀法;如人物圆雕、古兽印钮等雕刻则多用朴茂的刀法。
=================================================================
青田石
青田石产于浙江青田县。青田石的石性石质和寿山石不大相同。青田石是青色为基色主调,寿山石则红、黄、白数种颜色并存。青田石的名品有灯光冻、鱼脑冻、酱油冻、封门青、不景冻、薄荷冻、田墨、田白等。
中文名 青田石
外文名 QingTien Stone
名 号 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
概况
青田石,主要产于浙江省青田县内,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在中国一并与巴林石、寿山石和昌化石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石”。
青田石是一种变质的中酸性火山岩,叫流纹岩质凝灰岩,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还有石英、绢云母、硅线石、绿帘石和一水硬铝石等。颜色很杂,红、黄、蓝、白、黑都有,岩石的色彩与岩石的化学成分有关,当三氧化铁含量高时,呈红色,含量低时呈黄色,更低时为青白色。岩石硬度中等,玉石含叶蜡石、绢云母、硬铝石等矿物,所以岩石有滑腻感。主是要出产于浙江省青田县山口镇,故将其称之为“青田石”,是属于叶腊石的一种。
历史文化
远古时代
提及青田石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700多年前,在浙江博物馆藏有六朝时墓葬用的青田石雕小猪四只,在浙江新昌十九号南齐墓中,也出土了永明元年的青田石雕小猪两只。到了明代,许多青田冻石块料直接运销南京等地,被文人墨客作篆刻印材。
六朝时代
早在六朝(222——589年)时期,就已经问世了。其时已有用青田石雕刻的小石猪,作墓葬品用。唐代高度发达的文化艺术熏陶了青田石雕的技艺,到五代吴越时期青田石雕技艺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从制作简朴的实用品,发展到能雕刻写实、生动、精细的圆雕宗教艺术品了。南宋建都临安,浙江的手工业、商业十分繁荣,青田石雕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石雕产品仍以实用为主,多制为文房四宝雅具及图章。元朝赵孟頫开始用青田灯光石作印,至明代青田冻石很快风行印坛,此时石质印材已逐步代替金、玉、铜、牙等而占绝对优势。元、明时期青田石尚用于雕刻笔墨水池等文房用具和石碑、香炉、佛像等实用品,不仅供民间选用,而且进入宫廷为上层人士享用;不仅在国内销售,而且远销海外。从民国初年到抗战之前,青田石雕出现了一个繁盛时期。从业人员大量增加,产量很大,在国内的各大通商大埠销售较多。在欧洲、美州各地销售也很好。新中国成立后,石雕艺人受到政府的关怀,青田石雕技艺发展得更加完善,屡获大奖。
清朝时期
1790年,乾隆皇帝八旬万寿节时,大臣将一套青田石刻“宝典福书”印章敬献给他做寿礼。
这套印章一共有60枚,做工精美,各有特色,是用青田石所做,所用石料是青田石中的极品封门青,当地有“若得一窝石,万世不受穷”的说法形容封门青的珍贵。因为印章所篆刻内容都是大臣们仰慕乾隆皇帝的所有诗文,并找出其中带有福寿字样的句子镌刻而成,所以这组印章命名为宝典福书。
清光绪三十年,在比利时赛会上,青田石雕获银牌奖。光绪三十一年,在意大利罗马赛会上又获上等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荣获两枚银牌奖章。
建国时期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青田石雕又以独特精湛的工艺,被外交部定为国礼。1956年,印尼总统苏加诺访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8年中国领导访问朝鲜,皆以青田石雕馈赠。自此,青田石雕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文明的象征、友谊的见证。
1982年5月,青田石雕在全国石雕产品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一名,同年9月,又获得国家银杯奖。在历届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中,青田石雕多件作品获优秀创作设计奖,同时有十件作品被评为工艺美术珍品由国家征集收藏。1992年邮电部发行了中国第一套石雕邮票——青田石雕特种邮票。
形成性状
石矿主要形成
形成:成矿时代为晚侏罗纪到白垩纪,其矿床属火山气液改造叶腊石矿床。
青田石在火山活动过程中,伴随岩浆上升的气液(包括部分天水)交代,分解早期形成的岩石或火山活动周期的岩浆物质(如长英质玻璃,火山灰等),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改造,经部分或全部脱硅、去杂、物质成份重新组合,就地沉淀或沿裂隙经过运移充填而形成。青田石中矿物的含量决定了石质的软硬。一般氧化铝含量愈高愈软,反之氧化硅,氧化铁含量愈高愈硬。
青田石的石色与所含的微量化学元素有关,如氧化铁,黄铁矿呈黄棕色、赭色,赤铁矿呈红、红褐色,钛元素呈淡红色,锰元素呈紫色,有机碳质呈褐色至深黑色,绿泥石混入呈绿色等。印石中的花纹是在矿石蚀变过程中受外力的挤压、聚集、沉淀、浸入,而使各种色素矿物质相互浸染、压固、胶结等而形成的。
性状:青田石学名叶腊石、主要矿物成份为叶腊石和石英,共生矿物有刚玉、火铝石、红柱石、高岭石和少量兰线石、绿石等。主要化学成份是AL2 03和SIO2,占矿石总含量的90%矿石是青白色、浅黄色、灰白色、褐紫色等,有腊质感,均质块状,摩氏硬度二级,密度2.6~2.7砘/立方米。耐火度:1630c°—1730c°,白度70至90c°,两者一般与氧化铝含量成正比。
分布开采
叶腊石是青田县分布最广、最著名的矿种,已知产地十余处,大部分叶腊石矿中都含有可供雕刻用的工艺用叶腊石——青田石。青田石的主要矿点有:山口区的山口、方山、塘古、山炮,北山区的白岩、岭头、季山、周村、石门头、石山区的下堡。其中以方山一带的山口叶腊石矿区最大,该矿区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全长6公里。
青田六朝时已被利用,宋代已有较多的开采,被用来“制为文房雅具及文人所用的图章,小件玩耍之物”到明代,青田冻石之名更是“艳传四方”,清朝时全年产量的一万二担,产值约一万四千四百元,近代开始综合利用青田石,不仅用于工艺,还用于工业,开采量大大提高,五十年代以后,采石工人逐步组织起来建立了腊石矿,采用电力机械开采手段和半自动运输办法,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开采量,也由工艺用石开采为主转向工业用石为主。
特点种类
青田奇石最大特点是一块石头有多种颜色,甚至多达十几种颜色,天然色彩十分丰富。细青田奇石具有“六相":即纯──是指石质分子结构细密,具有温润之感;净──是指无杂质,具有清静之感;正──是指不邪气,具有正雅之感;鲜──是指光泽鲜艳,具有恒丽之感;透──是指照透明,具有冰质之感;灵──是质有生命,气脉内蕴,光彩四射之感。
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色彩丰富,花纹奇特。以“叶蜡石”为主,显蜡状,油脂、玻璃光泽,无透明、微透明至半透明,质地坚密细致,是中国篆刻用石最早之石种。
据青田石研究专家夏法起先生科学地统计共分有10大类108种。青田石以“封门”为上品,微透明而谈青略带黄者称封门青。另外,晶莹如玉,照之璨如灯辉,半透明者称灯光冻。色如幽兰,明润纯净,通灵微透者称兰花青。这三“青”于田黄,鸡血石并称为三大佳石,其价值也越来越高。由于封门青的矿脉细,且扭盘曲折,游延于严石之中,量之奇少,色之高雅,质之温润,性之“中庸”,是所有印石中最宜受刀之石,大为篆刻家所青睐。其色彩天然,绝无人工或他石能仿造,容易辨认。鸡血、田青以色浓质艳见长,象徵富贵;封门青则以清新见长,象徵隐逸淡泊,因此,前者可说是“物”(物质)的,而后者则是“灵”(精神)的,专家封门青为“石中之君子”,十分贴切。青田石除灯光冻、兰花青、封门青外,还有黄金耀、竹叶青、金玉冻、白果青田、红青田(美人红)、紫檀、蓝花钉、封门三彩(三色)、水藻花、煨冰纹、皮蛋冻、酱油冻等,均于实物名称相类,易辨。
分类
一、按产地可分为封门石、旦洪石、尧士石、白垟石、老鼠坪石、塘古石、周村石、山炮石、北山石、方山石、季山石、岭头石和武池石等( 有的分类方法将前五者统归为山口石 ) 。
二、按颜色可分为青色、黄色、红色、蓝色、白色、黑色、绿色、紫色、褐色、棕色和花色等。青田石以青色为主。
三、按矿物组成可分为叶蜡石型、地开石型、伊利石型和绢云母型。其中叶蜡石型可进一步分为纯叶蜡石型、高铁叶蜡石型、高铝叶蜡石型和高硅叶蜡石型。青田石以叶蜡石型为主。
依据朱选民(2010年)<青田石品种的分类及其鉴别特征研究>表明,纯叶蜡石型青田石以“灯光冻”、“封门青”、“黄金耀”品种为代表; 高铁叶蜡石型以“朱砂”、“封门黑”品种为代表; 高铝叶蜡石型以“蓝钉”、“蓝星”品种为代表; 高硅叶蜡石型以“封门雨花”、“千丝纹”、“红花青田”品种为代表; 地开石型青田石以“冰花灯光冻”、“北山晶”品种为代表; 伊利石型青田石以“竹叶青”、部分“龙蛋石”、“黄果”品种为代表; 绢云母型青田石以“山炮绿”品种为代表。
特点
部分青田石品种有脆裂现象, 特别是在水性切磨、抛光或太阳暴晒后, 极易出现裂纹。研究表明,叶蜡石与伊利石的热膨胀系数不同, 叶蜡石受热几乎不膨胀 , 而伊利石受热膨胀性显著 , 导致两者受热后产生应力差, 这应是引起青田石脆裂的直接原因。因此, 出现脆裂现象的青田石品种中一般含有伊利石和叶蜡石两种矿物成分。
青田石基质中出现特征的蓝点、蓝斑、紫罗兰点、肉红点为含有蓝线石、刚玉和红柱石等矿物所导致。
多种颜色
青田石有黄、白、青、绿、黑、灰等多种颜色,但与寿山石强调色彩的浓郁相比,更偏重清淡、雅逸。据青田石研究专家夏法起先生科学地统计共分有10大类108种,其中名品包括微透明而淡青中略带黄的封门青、晶莹如玉而“照之璨如灯辉”的灯光冻、色如幽兰而通灵微透的兰花青等。此外,还有黄金耀、竹叶青、芥菜绿、金玉冻、白果青田、红青田(美人红)、紫檀、蓝花钉、封门三彩(三色)、水藻花、煨冰纹、皮蛋冻、酱油冻等,均与实物名称相类,较易辨别。其中备受赞誉的“封门青”,矿量奇少,色泽高雅,质地温润,以清新见长,带有隐逸淡泊的意蕴,被誉为“石中之君子”。
鉴别品种
青田石中的名贵品种首推灯光冻,其次为蓝花青田、封门青、竹叶青、芥菜绿、金玉冻、黄金耀,奇石者有龙蛋、封门三彩、夹板冻、紫檀花冻等。
灯光冻青色微黄,莹洁如玉,细腻纯净,半透明,产于青田的山口封门 ,旦洪一带者为正宗。
封门青为淡青色,微透,质地极为细腻,产山口封门矿区。封门青除青色稍淡外往往在肌理隐有极细的线纹。市上石商常以辽宁宽甸石充之。宽甸石质细较透,光泽好,外观上有近似之处,但仔细辨认,其青色偏黄绿,色浮躁、肌理含浅色絮纹,多砂,难以受刀。
龙蛋,俗称岩卵,是产周村的一种奇石,外壳为一层深褐色之硬石,内藏青、黄色冻石,十分名贵。近些年来已稀少有人在青、黄色冻石外拼粘上深紫色岩层以充龙蛋石。此类雕刻作品外壳感觉不自然,在深色与浅色石之间有树脂粘合的痕迹,在深色石皮的里层难找到与冻石共生一体的迹象。
故宫藏品
青田石“马衡”章,近代,马衡篆刻,印面边长4.9cm,通高4.9cm。
印青田石制,方形,素面顶款。印文篆体,白文,右起横读“马衡”二字,印面有阴线界栏。顶款阴刻楷书体“余于印石中最爱青田,见即收之,朋好中亦有效尤者,因之年来石愈少而直愈昂,此诚庸人自扰也。此石为八年前所买,亦百年以上物,以有人属题榜,无适当之印,遂仓卒成此,叔平。廿年十月。”
马衡先生的名印、室名别号印及收藏印多是自行篆刻,风格多样,且青田石材少有劣者。此印印面施以阴线边框,中有竖向界线分隔印文,字口与阴线边栏等宽,是古玺印面形式的借用。印面工整中见气魄,有铸印的效果。印款以切刀法刻长铭,或以记事,在其作品中常有表现。
印章石
青田石,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属叶蜡石类,出产于浙江省南部青田县。青田县向来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评价,县内山口、方山、周村、塘古等镇都出产这种因火山熔流而成的变质岩,像山口镇的封门青、灯光冻、黄金耀等都是印石的上品。青田石呈蜡状,带有油脂、玻璃光泽,无透明、微透明或半透明,质地坚实细密,温润凝腻,色彩丰富,花纹奇特,易于篆刻。早在六朝时候,青田石材就已被发掘出来;宋代时已有较多的开采利用,多用于制作“文房雅具及文人所用的图章,小件玩耍之物”;而到明代,随着石质印材逐步代替金、玉、铜、牙等占据绝对优势以及晚明文彭的“青睐有加”,一时间作为上品印石的青田石声名大噪;到了近代,青田石开始步入综合利用阶段,不仅用于工艺制作,还用于工业,并以实用为主,文房用品、石碑、香炉、佛像等等不一而足。
青田石雕市场
1、青田石交易中心位于青田县火车站附近,青田石雕博物馆一楼。周边聚集很多石雕个体商户。交易中心主要侧重于销售石雕大师作品或大型成品雕件。
2、青田石雕城位于山口镇,由青田县城到山口镇车程20分钟,可以打的或坐公交车。石雕城主要侧重于销售印章和小型雕件。
3、青田石雕博物馆是一所集中展现青田石雕文化的博物馆。创建于2003年,落成于2006年并正式对外开放。青田石雕博物馆主体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于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印学艺术,融现代审美于一体,大气恢宏。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了馆名“青田石雕博物馆”。该馆共有馆藏四百件,总建筑占地面积2159平方米,建筑面积11511.2平方米,其中博物馆6588.7平方米,档案馆2331平方米,地下室2591.5平方米,共六层。展区总面积 1320平方米,三楼为主展示区,由四个展厅和一个库房组成,其中石种厅面积245平方米,现有藏品53件,详尽展示了青田石的品种,展现作为中国四大名石之首的青田石其独特的自然之美。石雕精品一厅面积205平方米,现有藏品65件,石雕精品二厅面积320平方米,有藏品199件,两展厅充分展现了青田石雕发展的历史轨迹,让观者领略中国工艺美术奇葩青田石雕的艺术魅力。印章厅面积198平方米,现有藏品86件,充分体现了青田石与中国印学艺术发展的源远流长。库存印章、原石、雕件、字画等作品686件。在这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青田石雕博物馆将与时俱进,为青田石雕的传承和发扬而努力,力求以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为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 此帖被手残毒保护协会在2016-01-12 15:4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