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著名战役
—
(夙十)
图片内容有点少,建议你将几个战役整理成二战相关的资料,以便评分。
(2016-03-09 11:08)
—
[size=4][b]平地惊雷—[/b][b]偷袭珍珠港[/b][/size]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1af214575003225e0f902dada51c1.jpg[/img]
珍珠港事件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皇家海军的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夏威夷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
偷袭珍珠港(日文:真珠湾攻撃;英文:Surprise attack on Pearl Harbour)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基地--珍珠港的军事事件,它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或奇袭珍珠港。
名 称 偷袭珍珠港
地 点 珍珠港
时 间 1941年12月7日(当地时间)
参战方 日本,美国
结 果 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
参战方兵力 日6艘航空母舰,441架飞机;美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8艘
伤亡情况 美军阵亡2000多人, 伤1000多人
日军阵亡约200人
主要指挥官 山本五十六,南云忠一,东条英机
影 响 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
国际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达到最大化
战争性质 偷袭、海空战
[b][size=3]事件过程[/size][/b]
11月26日,一支由六条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日本海军中将南云中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上舰队保持彻底的电波静默。除这六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
12月7日早晨,该舰队的飞机轰炸了欧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和许多在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包括那里的战列舰。地面上几乎所有飞机被摧毁,只有少数飞机得以起飞和还击。12艘战列舰和其它舰船被击沉或损坏。188架飞机被摧毁,155架飞机被破坏,2403名美国人丧亡。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
[b][size=3]事件背景[/size][/b]
[b]时代背景[/b]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美国,轰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战舰和军事目标。350余架日本飞机对珍珠港海军基地实施了两波攻击,投下穿甲炸弹,并向美国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发射鱼雷。美军毫无防备,他们在爆炸的巨响中醒来,仓促进行自卫。整场先发制人的袭击在90分钟内结束,彼时,日本炸沉了四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炸毁188架飞机,受损的建筑、船只和飞机则更多。攻击中约有2400名美国人丧生;另有1250人受伤,这是对美国一个巨大的震骇。攻击过后,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他随后签署了对日本帝国的正式宣战声明。几日之内,纳粹德国与意大利向美国宣战,而美国也迅即予以了宣战回应。
[b]日本背景[/b]
日本从1941年中开始向东南亚的发展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安,十年来这些国家对日本的发展的不满顶多局限于递交外交抗议书,但1941年7月美国、英国和荷兰殖民政府对日本宣布禁止向日本运输战略物资,尤其是钢和石油。这一步对日本的经济和军事都有威胁,其目的是迫使日本限制它在东南亚的活动,回到谈判桌边。罗斯福下令让舰队驻扎在珍珠港(由于它离日本比美国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对日本是一个直接威胁)也是这个目的。罗斯福认为这个决定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当理查逊上将对这个决定提出抗议时,他将理查逊解雇。但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反应似乎只是加强了日本军方的决定,占领和利用这个地区。日本的石油产量很小,而提炼的石油的储藏更少,因此禁运对日本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1939年,日本拟定了两个作战取向,分别为“南下”“北上”两个作战计划。日本起初看重苏联丰富的战争资源,拟定了入侵苏联,占领西伯利亚。
1939年5月至9月,日本按计划,向位于中蒙边境海拉尔以南200公里的诺门罕地区的苏蒙联军发动了大规模试探性战略进攻。双方动用了数十万精锐部队和先进军事装备,在杂草丛生、沙丘连绵起伏的荒原上进行了一场长达4个多月激烈的交锋。日本由于军事思想和战术技术落后,遭到了自日俄战争以来首次最惨重的失败。
“北上”吃了败仗后,进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的梦想化为泡影,就掉头策划“南下”,夺取更大的战争资源(石油)等,以便日后吞并世界储备后继资源。
南洋,当时有英国,荷兰,美国的殖民地,这就给日本南下的计划增加了困难。同时由于日美两国奉行完全对立的东亚政策,日美在东亚必然发生利益碰撞。
1940年春夏南进论在日本有过两次高涨。从1940年春夏南进论的初次高涨到1941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其间一年有半。日本迟迟不敢对美开战,多次取消或推迟南进的预定时间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打乱了日军的侵略部署,迫使日本法西斯不得不多次推迟南进时间。加上石油短缺,不惜冒险一掷,炸掉美国珍珠港。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9e24145750066618f59bf776dcb61.jpg[/img]珍珠港事件示意图
1940年希特勒策划了对英国的“海狮行动”,要求日军和德国同时对英作战,日军驱除了所有在华的英国侨民,夺取了英国在华利益。日军的做法直接影响了英美两国的利益。
日本从1941年中就开始向东南亚的扩张,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满,为了给日军一点警戒,美国冻结了对日的贸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没有石油,日军的战斗装备就无法行驶,舰艇抛锚,等于无法继续侵略,为了确保正常侵略,掠夺石油,日军决定冒险一掷。
1941年12月7日,日军成功实施了珍珠港突袭。
可就是日军的这一场成功的突袭,让日军在二战中更显得锐气十足。
也就是这场突袭,美国大兵奉陪日军玩到底,从太平洋上成功地踢开了法西斯日本的大门。
加上日本的石油只能维持半年的时间,日本明白,要么从中国撤兵,停止对外扩张,外交上向美国靠拢。要么自组旗帜,南下夺取战略资源,继续加强对外侵略。南洋有美国,英国,荷兰的殖民地,进军南洋就等于向美英荷三国宣战。
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枢纽,夏威夷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间,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日本认为先在太平洋上夺取制空制海权就意味着南下的道路畅通无阻,必须先摧毁珍珠港,于是日本策划了珍珠港突袭。
日本政府决定占据东南亚的资源作为对禁运的回答。他们不能假设,假如他们开始行动了,美国会在一旁袖手旁观?这是山本五十六考虑事前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袭击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的计划是实现这个战略目的中的一个战术步骤。日本资料显示山本于1941年初开始考虑袭击珍珠港。数月后,在做了一些预先考察后,他被批准开始准备这个行动。日本海军内部有强烈的反对这样一个行动的力量。山本威胁,假如这个行动被中止的话,他将引退。1941年夏,在一次由日本天皇亲自出席的御前会议上,这个行动正式被批准。11月,在另一次天皇亲自出席的御前会议上,出兵太平洋的决定被批准。在11月的会议上还决定,只有在美国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情况下才放弃这次行动。
[b]美国背景[/b]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a19b14575007012468496dd90d5ba.jpg[/img]
日本计划的一部分是在袭击前(而且必须在袭击前)中止与美国的协商。到12月7日为止,日本驻华盛顿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与美国外交部进行很广泛的讨论,包括美国对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东南亚的反应。袭击前日本大使从日本外交部获得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并受令在袭击前(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将它递交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但大使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很长的国书。最后这篇宣战书在袭击后才递交给美国。这个延迟增加了美国对这次袭击的愤怒,它是罗斯福总统将这天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的主要原因。山本上将似乎同意这个观点。
在日美合拍的电影《虎!虎!虎!》中他被引用说:“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这句话山本本人可能从未说过,即使如此他似乎的确如此感觉)。
实际上这篇国书在日本递交美国前就已经被美国解码了。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在读过这篇国书后立刻向夏威夷发送了一张紧急警告,(可发送时没带'紧急"两字。)但由于美军内部传送系统的混乱这篇电报不得不通过民用电信局来传达。袭击数小时后一个年轻的日裔美国邮递员才将这张电报送到美军司令部。
在1940年的一次春季演习中,当山本看到航空兵在训练中取得理想成绩时,对他的参谋长说:“训练很成功,我想进攻夏威夷是可能的。”从这时候起,山本就着手设想珍珠港之战了。他以东乡平八郎的一举成功的战略思想为基础,认为要与实力雄厚的美、英开战而操胜券,必须突然袭击,先发制人,开战之初就使对方崩溃。偷袭珍珠港的大胆设想的出笼,正是山本战略思想的必然产物。
[b][size=3]战争原因[/size][/b]
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袭击珍珠港计划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势。从193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交战,此前日本占领了满洲。从1941年1月日本开始计划袭击珍珠港以取得战略优势,经过一些海军内部的讨论和争执后从年中开始日本海军开始为这次行动进行严格的训练。
[b][size=3]事件经过[/size][/b]
[b]促成战争[/b]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3089145750081155740dbf194c01e.jpg[/img]
美国人约翰·托兰对山本进攻珍珠港计划的产生曾有一个符合逻辑的推测。1921年,美国出版了《太平洋海上霸权》一书。四年后该书的部分内容被创作为小说,取名《伟大的太平洋战争》,书中描写了一支日本舰队偷袭珍珠港、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等情况。这本书被日本海军参谋部译成日文,列入海军大学的课程。该书出版时,山本正在华盛顿任武官,这位孜孜不倦地钻研海军学术,又具有相当英语造诣的山本,不可能不注意到这本书。袭击珍珠港作战计划的产生与山本的性格特点也有密切的关系。西方有人针对袭击珍珠港之战说过,只有赌徒才敢冒那么大的风险。山本是个冒险家,对赌博尤为着迷。把赌博和碰运气的游戏看得比饮食还重要,玩扑克、打桥牌、下围棋、打赌都称得上是行家里手。他与同僚赌,与部属赌,还常跟艺妓赌,而且赌得认真。1910年,山本为一件不大的事与他的密友堀一下子赌了3000元,这笔钱在当时能买幢好房子,结果山本输了。虽然堀一笑了之,山本却坚持还债,每月从薪金中扣,一直扣了十几年。山本出使欧洲时,据传说由于他赌技超群,赢钱太多,摩纳哥的赌场甚至禁止山本入场,他是摩纳哥第二位被禁止的赌客。山本曾说,如果天皇能给他一年时间去赌博,可以为日本赢回一艘"大和号"战列舰。总之,东乡的影响,美国的小说,加上山本个人秉性等各种因素,促成了奇袭珍珠港计划的形成。
[b]计划批准[/b]
珍珠港位于日、美之间太平洋东部的夏威夷群岛,距日本约3500多海里,距美国本土约2000海里,是美国太平洋舰队最重要的基地。1941年1月7日,山本写信给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正式提出了偷袭珍珠港的设想。此后就和几个参谋一起,秘密地制定“Z”作战方案。6月,正式方案提出后,曾在日本上层引起争论,一些人不相信庞大的舰队横渡3500海里而不被发现,对这一计划的可行性表示怀疑。山本固执己见,甚至以辞职相要挟。日本为了“南进”,于10月中旬批准了这个计划。于是,山本指挥联合舰队选择了与珍珠港相似的鹿儿岛湾,开始了充分的准备和严格的模拟训练。
[b]开始进攻[/b]
1941年12月7日凌晨,从六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一攻击波183架飞机,穿云破雾,扑向珍珠港。7时53分,发回“虎、虎、虎”的信号,表示奇袭成功。此后,第二攻击波的168架飞机再次发动攻击。仓促应战的美军损失惨重,8艘战列舰中,4艘被击沉,一艘搁浅,其余都受重创;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伤,188架飞机被击毁,数千官兵伤亡。日本只损失了29架飞机和55名飞行员以及几艘袖珍潜艇。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d7531457500815a5c867a66b14616.jpg[/img]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ebad1457500817e40feb3f0858cd7.jpg[/img]
日本海军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中舰队保持彻底的无线电静默。除这六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
该舰队的飞机轰炸了欧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和许多在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包括那里的战列舰。地面上几乎所有飞机被摧毁,只有少数飞机得以起飞和还击。12艘战列舰和其它舰船被击沉或损坏。188架飞机被摧毁,155架飞机被破坏,2403名美国人丧亡。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
这次战斗的第一炮和第一个牺牲者是美国一条驱逐舰对日本的一艘微型潜艇的攻击。那艘微型潜艇被击沉。日本一共出动了五艘微型潜艇,它们打算在空袭开始后对美国船只施放鱼雷,五艘船后来都被击沉,其中只有四艘后来被找到。这五艘船上的十名水手中只有一人幸存,酒卷和男被俘,他是美国在二战中的第一个俘虏。
日本参加这次袭击的航空母舰是赤城号(旗舰)、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这六艘航空母舰共计搭载舰载机414架,其中包括战斗机、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水平轰炸机,其中55架被毁。这些飞机分两波攻击。南云中将决定放弃第三波攻击而将主力撤回。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09d51457500821f336a234faef28d.jpg[/img]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f75c14575008247030b7bb3a809fe.jpg[/img]
根据当事人报导和后来美国和日本军方发表的军事文件袭击珍珠港的过程如下:
3:42:一美国扫雷艇在檀香山港前发现一个潜望镜。
6:00:距珍珠港370海里的航空母舰企业号从370海里外派出18架侦察机飞往珍珠港。
6:10:南云中将得到攻击的命令后下令第一波起飞。日本舰队此时位于欧胡岛北220海里。
6:20:第一波的183架轰炸机和战斗机起飞飞向珍珠港。
6:30:一艘美国供给船在珍珠港外发现一艘潜艇。这个发现被传递给一艘美国沃德号驱逐舰,一架侦查机被遣往当地。
6:45:沃德号驱逐舰向潜艇发动攻击。潜艇被击沉。
6:53:沃德号驱逐舰报告攻击潜艇。
7:02:位于欧胡岛北部的一个雷达站在岛被132海里处发现不明飞机。
7:10:雷达站向空防司令部报告发现不明飞机的消息。
7:15:攻击潜艇的报告到达美军司令部。与此同时167架第二波日本飞机起飞。
7:20:美军空防司令部认为不明飞机是从大陆来的B-17轰炸机,他下令雷达站关闭。
7:40:第一波到达瓦胡岛北岸。
7:49:第一波指挥官下达攻击令。
7:53:第一波指挥官向南云发送“虎!虎!虎!”的消息报告偷袭成功。
7:55—8:25:由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进行的第一波攻击。
7:58:美国海军向所有船只发出警告:“珍珠港受空袭,这不是演习!”
8:00:从美国大陆来的B-17轰炸机和从企业号起飞的侦察机同时到达珍珠港,但他们毫无准备,因此无法插手。
8:02:内华达号战列舰开始对从右舷攻击的飞机开火。两架飞机被击落。内华达号在尾部受一条鱼雷。内华达号是唯一试图逃出珍珠港的战列舰,但它多次中弹后不得不在沙滩上搁浅以防止船沉没。
8:08:KGMB电台中止其节目号召所有军人回到他们的岗位上去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79e71457505644451e67b71e8d0ce.jpg[/img]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c1721457500827d9d67e7746ec071.jpg[/img]沉没的亚利桑那战列舰
8:10: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前部弹药库中弹爆炸,亚利桑那号在9分钟内沉没,80%船员阵亡。
8:12:夏威夷最高指挥官沃尔特·肖特向整个太平洋舰队和华盛顿报告:“与日本的战斗由一次向珍珠港的袭击开始。”
8:17:美国驱逐舰海尔姆号是第一艘开始对驶入珍珠港内的日本潜艇攻击的美国船只。
8:26:檀香山的救火队报告三人死亡和六人受伤(可能是被防空炮的子弹击中)。
8:39:一架水上飞机在港内发现一艘潜艇并对它开火。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bb581457500830d9dcd9ce116f11f.jpg[/img]
8:40—9:15:轰炸机的攻击。
8:40:一艘美国驱逐舰与一艘日本潜艇相撞并开始投深水炸弹。潜艇受伤后上浮。一个地方电台报导日本空袭。
8:50:第二波攻击指挥官下攻击令。
8:54:第二波攻击开始。54架轰炸机和78架俯冲轰炸机进行攻击,36架战斗机夺取制空权。
9:00:一艘荷兰的远洋轮是第一个参加战争的同盟者。
9:15—9:45:俯冲轰炸机进攻。
9:30:港外和岛北的船只受到攻击。
9:45:进攻减弱。
10:00:第一波飞机回到停在岛北180海里的舰队。
11:15:夏威夷总督在电台中宣布整个夏威夷领地进入戒严状态。
11:46:有人报告日军在欧胡岛登陆。
12:10:美国侦察机飞向岛北但未能发现任何敌机或敌舰。
12:40:夏威夷总督和美国总统同意在夏威夷引入战时法并建立军政府统治。
13:00:日军飞行队队长与南云中将讨论进行第三波攻击的可能性。
13:30:南云下令返航。
16:25:夏威夷总督签署战时法。
[b][size=3]背后的谜团[/size][/b]
2001年12月7日是日本偷袭珍珠港60周年纪念日。然而,偷袭行动的制造者,导致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造成数千美国人伤亡的日本国上下却缄默不语,因为许多亲历那场战争的日本人仍坚持珍珠港事件是美国为了参加二战故意制造的阴谋。珍珠港事件到底是不是阴谋?日本人为什么坚持“阴谋论”呢?
日本人愿意把珍珠港事件看成是美国的阴谋
在珍珠港事件60周年到来之际,日本上下一片沉默:没有任何有关珍珠港事件的学术争论,没有任何政客表示准备到珍珠港参加盛大的纪念仪式,也没有任何一家媒体的只言片语提起珍珠港事件60周年……从来不会忘记广岛原子弹轰炸纪念日的日本国上下,似乎根本不知道还有珍珠港事件这码事!
如此可怕的“日式”沉默有多层次的原因:当今的日本年轻人对那场夺走2390条美国人生命,几乎摧毁整个美国太平洋舰队,将美国直接推向二战的恐怖偷袭一无所知;当年亲历那场战争的日本人大都已经作古;当年亲历那场战争、迄今仍活着的日本人宁愿选择“忘却”……所有有关二战的话题似乎成了日本社会说不得碰不得的禁忌。
比对珍珠港事件避而不谈更甚的是,一些日本人始终坚持认为珍珠港事件完全是一桩特大的阴谋,他们坚信这样一种说法:美国人为了参加二战,故意引诱日本人发动珍珠港事件!美国《洞察》杂志今年夏天刊出的一篇耸人听闻的文章说,是潜伏在罗斯福总统身边的苏联间谍故意制造了珍珠港事件,从而将美国拖入战争。这篇报道让日本媒体欣喜若狂,似乎一下子就找到了珍珠港事件是阴谋,日本反而是受害者的依据!但是,两名当年参加偷袭珍珠港行动的日军飞行员以亲身经历证明,珍珠港事件不是阴谋,而确确实实是一场军事偷袭。
当年参加过偷袭行动的山川新作几年前就写过一本有关珍珠港事件的书,并且不断地到全国各地讲述当年偷袭珍珠港的真相。新作17岁就开始接受作战飞行员训练,4年后,也就是1941年12月7日,新作驾驶着携有一枚500磅炸弹的俯冲轰炸机出现在珍珠港上空。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时的珍珠港真是美极了,屋顶有红的、黄的和绿的。前面有风,多云。第一轮轰炸机投下炸弹爆炸后形成的烟柱直冲云霄。”新作开始搜寻他的攻击目标。他原打算的第一攻击目标已经中弹了,所以他朝下一个目标———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马里兰号”巡洋舰扑去,开始俯冲,迅速投下重磅炸弹。新作回忆他投下的重磅炸弹炸向美军军舰一刹那间的情景时说:“我是亲眼看着炸弹撞上军舰时的情景的。我投下的那枚重磅炸弹就像被军舰吸进去一样,整个过程就像是电影里的慢镜头,紧接着就是惊天动地的大爆炸和冲天而起的烟幕!我驾机飞向航母,向指挥官报告说:‘我击中了一艘军舰!’然后我们就返航了。”
“拒绝为侵略行径道歉毁掉了日本人的自尊与荣誉”
1991年,珍珠港事件50周年前夕,山川新作和一些曾经参加过偷袭行动的日军飞行员重返珍珠港,并且见到了一些在日军狂轰滥炸中幸免于难的美军官兵。
珍珠港事件50周年纪念日之际,安倍善二和日本政府代表团准备前往夏威夷参加纪念仪式。但不知为什么,日本政府在最后一刻钟突然取消了活动计划。安倍善二决定自己走一趟。在珍珠港,他目睹了被他炸沉后没入水中的“亚利桑那号”巡洋舰。庞大的舰体残骸直到今天还在不停地向水面冒着油花,并且仍是1102名随舰遇难官兵们的水下坟墓。安倍善二感慨地说:“直到目睹了‘亚利桑那号’的残骸,我才知道美国人为什么出奇地愤怒,为什么如此无法相信日本人。当我在现场看到水底下不断冒出的气泡时,我想到了死去的美国官兵,想到了不宣战的偷袭。此时此刻,我的心就像是要被揪出了胸膛一般!”
安倍善二希望自己的良心能得到宽恕,于是就开始联络当年在珍珠港事件中的幸存者,和他们一起向长眠海底的美军官兵敬献花圈。2001年12月7日,安倍善二将再度远赴珍珠港,参加60周年纪念活动,并且作为特邀嘉宾发言。安倍善二早就想好他应该怎么说了:“当年,珍珠港确实是被摧毁了,在战略意义上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但在政治上,不宣而战,并且战后拒绝道歉,却毁掉了日本人的自尊与荣誉!”
[b][size=3]历史争议[/size][/b]
[b]两种说法[/b]
日本偷袭珍珠港存在两种说法,一是偷袭珍珠港事件是真正的偷袭。二是美国人的阴谋,是故意让偷袭成功的。第一种说法当然是公认的历史,第二种说法是在部分军事迷中流传的,特别是一些日本人始终坚持认为珍珠港事件完全是一桩特大的阴谋。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因为日军的突袭看似非常成功,但一些莫名其妙的巧合使日军的战略意图没有一件达到。
[b]存在疑点[/b]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00891457504841745b23a132050d5.jpg[/img]
首先谈谈日军的战略意图,提起偷袭珍珠港,就不能不提到山本五十六。
1884年4月4日他出生在日本新泻县长冈的一个破落武士家庭,出生时父亲五十六岁,故此得名五十六。1901年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江田岛海军军官学校。1904年刚毕业即以少尉候补生的资格参加日俄战争中的对马海战,在海战中失去了左手的食指和无名指。海战的胜利使他对当时的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十分崇拜,立志要像东乡那样建功立业。1914年至1916年在日本海军大学深造。1919年至1921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英语,选修燃油专业。回国后在海军大学任教官。1923年奉命前往欧美考察各国海军,在旅欧途中,曾到赌场一展他的高超赌技,使他成为有史以来第二个因赌技太高而被著名的摩纳哥赌场谢绝入场的人。山本酷爱赌博,他赌博的格言是要么大赢,要么大输。这一点对他的军事思想也有着重大影响,日后的偷袭珍珠港,也正充溢着孤注一掷的赌博痕迹。1925年出任日本驻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由于日本在日俄战争后就将美国视为潜在的最大敌人,所以这一职位的人选通常是由海军中最有前途的优秀军官来担任,以使他们能对美国有一个比较感性和客观的了解。1928年回国,历任巡洋舰舰长、航空母舰舰长、海军航空本部技术部长、第一航空战队司令、海军航空本部部长、海军省次官,最后于1939年8月升任联合舰队司令。1940年军衔也晋升为海军大将。山本曾数次赴美,或求学或考察或任职,对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潜力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所以最初他竭力反对与美国开战,成为日本海军中坚定的反战派人士,甚至因此几乎遭到激进少壮派的暗算,但是山本绝不是和平主义者,他所反对的只不过是与强大的英美开战,因为他曾准确预测日本即使通过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也只不过能保持一年到一年半的优势。——所以在他担任第一航空战队司令时积极参与对中国的侵略。当日本大本营与英美开战的战略方针确立后,他便一改初衷,竭尽全力策划组织对美国的作战方针,那就是以突袭手段力求在开战初期就一举全歼或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确立起日本的军事优势,并不断对美国实施主动进攻,使其无法积蓄起足够与日本对抗的力量,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而这一战略的第一步就是一场赌博——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突袭。其作战计划中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击沉三艘航空母舰,二是对美宣战的最后通牒必须于攻击前30分钟美国时间12月7日十三时递交。这样做的目的是,山本五十六深知美国人的性格,崇尚面对面的决斗,通过事先宣战而打击美国的士气,从而把美国逼回到谈判桌前,签订互不侵犯的协定。可是在袭击当天偷袭的主要目标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空母舰及二十二艘其他军舰不在珍珠港,而最后通牒的送达却莫名其妙的推迟了一个半小时,使名正言顺的宣战变成了卑鄙无耻的偷袭。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7f10145750484475eece3c42b719c.jpg[/img]
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四十分,比日本外交部预定的递交最后通牒的时间晚了四十分钟,此时珍珠港的战斗已经打响二十分钟了。美国国务卿赫尔在接见日本代表前已经知道珍珠港遭到了偷袭,但是罗斯福总统要求他只要收下日方的答复,冷淡地把日方代表送走。于是赫尔装作认真地阅读了日方的答复,然后用难以掩饰的愤怒说:“这是我任职五十年来,从未见过如此卑鄙的政府和如此虚伪歪曲的文件!”正是由于在递交正式宣战的文件之前,日本就发动了进攻,激起了美国举国上下无比的愤慨。山本在接到胜利的电文后,丝毫没有大胜的喜悦,对前来祝贺的部属只是淡淡地说:“我们只不过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正是这两个巧合成为怀疑偷袭珍珠港是美国的阴谋论的理由,虽然美国解释过三艘航母不在港和宣战文件为何迟到得原因,但仍不能消除大家的疑问。
其它的疑点还有:
一 袭击前美军向珍珠港突然调派大量的医药物资和医护人员,并在袭击前一天通知取消第二天的休假,进行战备值班(袭击当天是星期天),这是有档可查的。
二 一些不合常理的军事调动,在袭击前美军将一些战斗机分散到偏远的小机场,而留在主机场的飞机则空着机库不用,整整齐齐摆在跑道上,给人一种所有的飞机都在的假象。袭击开始后升空作战的飞机都是小机场起飞的,这在大片《虎、虎、虎》、《珍珠港》中都有描写。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af9f145750484795ff1b8c873700d.jpg[/img]
三 在袭击结束后,美军以惊人的速度将击沉的军舰打捞出水,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修理好,并且进行了改装,使这些军舰的战斗力上升到新的水平。军舰的改装是非常复杂的,要将新装备对军舰的影响都要考虑进去,当这么多的军舰需要改装,仅图纸就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更不用说各种设备、材料的采购与生产。当这些军舰开始改造时,工人们发现什么都是现成的,包括图纸、武器、雷达都是现成的,好像在等待这一天似的。〔“加利福尼亚”号、“西弗吉尼亚”号后来被打捞起来,重新参战。美军也对沉没的“亚利桑那”号进行过探察,看看是否有打捞的可能,最后见实在没有希望,就将暴露在水面上的舰体拆除,水底部分的舰体仍留在沉没的地方。1962年12月7日珍珠港纪念日,在该舰的残骸上建成珍珠港纪念馆,现在已成为夏威夷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俄克拉荷马”号后被扶正,并被拖走,虽然也进行过修复,但徒劳无功,后于1944年9月退役,1947年5月17日在拖回美国本土的途中遭遇风浪沉没。“犹他”号是1909年下水的老战列舰,已拆除了大部分武备而被降格为靶舰,所以美军没有进行挽救。布雷舰“奥格拉拉”号建成于1907年,是珍珠港内最老的军舰,早已极少升火起航,据说连烟囱里也有海鸟筑巢,自然美军也不会进行修复。所以实际上美军在偷袭珍珠港中最终的损失,就只有这四艘军舰。〕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83ea14575048503e837406cb347a2.jpg[/img]
四 在偷袭的前一天晚上,珍珠港的军舰就曾击沉一艘参加偷袭的日军舰艇;即便这个事件没引起美军的警觉,那么,在日军飞机飞向珍珠港时,美军驻珍珠港的雷达兵曾向上级汇报“发现大量可疑飞机”,这样的情报竟然也被疏忽过去了。
五 夏威夷地区的防守原来是由陆军主管的,1940年夏威夷美国海军方面提出了强化防卫的建议,1941年1月海军部长诺克斯对陆军部长史汀生提出了夏威夷海军基地极易受到突然袭击,为此需要举行旨在加强防卫的陆海军联合演习的建议。史汀生在2月7日回答的题目是《夏威夷珍珠港的防守》,内容包括夏威夷防守的地位和对夏威夷陆军指挥官和海军加强协作的指示。1941年1月27日美国驻日大使约瑟夫.格鲁(Joseph C. Grew)在发给国务院的电报中有这样的内容:“日本军方似乎正在计划在美日失和的时候袭击珍珠港”,这个信息引起了陆军部和海军部的重视,研究的结果表明袭击珍珠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4月1日总参谋长马歇尔在情况判断中表明:“日本帝国在过去的战争行动中没有发布过宣战书,……,对夏威夷的袭击应该是由在高速巡洋舰支援下的航空母舰进行的高速入侵”。在此之前,根据2月7日史汀生的指示,夏威夷陆军司令官肖特中将和海军第十四军区司令布洛克少将在3月28日制定了《夏威夷沿岸前线共同防守计划》;4月9日,夏威夷海军航空兵司令贝林杰少将和陆军航空兵司令官马丁少将也制定了《陆海军共同航空作战协定》。这个协定所想定的情形是:进攻的日本航空母舰是六艘,时间在一个星期天的拂晓——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所以,珍珠港受到了袭击,对美国陆海军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预想到了珍珠港可能受到袭击。当然根据这些资料,“罗斯福的阴谋”也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不可能是“罗斯福自己”的阴谋,除非阴谋论者们把所有美国军方都算成阴谋的参加者。
[b]有关解释[/b]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8bec14575048547844a0aaccc1673.jpg[/img]
正是有这么多的疑点使许多人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阴谋。美国早已获知日军的偷袭计划,珍珠港事变只不过是罗斯福的苦肉计。因为当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想非常严重,使得罗斯福总统很多援助英、苏、中等国的计划受到掣制,而作为极富远见的杰出政治家,罗斯福很清楚,如果不及时援助正在艰苦奋战的英、中、苏等反法西斯国家,等到轴心国确实控制了欧亚大陆后,美国将无力独自抵抗已经根基牢固的德、意、日轴心国。所以早参战比晚参战有利,但国内的孤立主义只图眼前利益,不愿参战。因此罗斯福不惜以珍珠港为代价,唤醒民众的觉醒和敌忾,粉碎孤立主义思想。同时还必须让日本偷袭成功,才能激起粉碎孤立主义者参战的决心。
这一说法的疑点在于美国孤立主义在40年底已经开始弱化,租借法案于1941年3月11日生效,授权美国总统“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一般认为该法案的通过埋葬了中立法,是美国由孤立主义走向参战的决定性重要步骤。而在这之前的40年底,罗斯福总统已经授权美国海军为英国船队护航,并且可以自由攻击任何一艘发现的德国潜艇,即使德国潜艇没有发起任何攻击。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并不需要通过损失如此惨重的方式来加入战争。要知道以当时的常识来看问题的话,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是已经被日本机动部队全歼了的。至于侥幸逃脱的三艘航空母舰的价值,在1941年12月7日和被炸沉的战列舰根本不能相比。不管后来主流常识发生了什么变化,当时的主流常识是:海军就是进行海战的军种,海战的主力是战列舰,而航空母舰只是配合舰种。对于罗斯福来说,太平洋舰队是个太豪华的赌注。
[b]成功截译日本偷袭珍珠港[/b]
1940年8月1日,美国宣布对日禁运,并冻结日本在美的银行存款。当时日本外务省紧锣密鼓地给西南太平洋各地,包括菲律宾、安南、暹罗(泰国)、仰光、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以及其他群岛上所有的使领馆发出密电,命令除留下LA密电码之外,其余各级密码本全部予以销毁;同时颁布了许多隐语,如“西风紧”表示与美国关系紧张,“北方晴”表示与苏联关系缓和,“东南有雨”表示中国战场吃紧,“女儿回娘家”表示撤回侨民,“东风,雨”表示已与美国开战,共有十几条之多,并明确规定这些隐语在必要的时候会在无线电广播中播出,要求各使馆注意随时收听。一时间,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一直关注日本情报的池步洲发现,从1941年5月份起,日本外务省与其驻檀香山(今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总领事馆之间的密电突然增多,除了侨民、商务方面,竟有军事情报掺杂其中。他加紧了密码破译工作,并对美军的一些情况做了研究,他惊讶地发现日军电码的内容主要是珍珠港在泊舰只的舰名、数量、装备、停泊位置、进出港时间、官兵休假时间等情况。外务省还多次询问每周哪一天停泊的舰只数量最多,檀香山总领事回电:“经多次调查观察,是星期日。”这便是后来日军选择12月8日(星期日)偷袭珍珠港的重要依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文中还频繁提到夏威夷的天气:说当地三十年来从来没有暴风雨,天气以晴好为主。 1941年12月3日,池步洲截获了一份由日本外务省致日本驻美大使野村的特级密电,要求他:一、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本,只留一种普通密码本,同时烧毁一切机密文件。二、尽可能通知有关存款人将存款转移到中立国家银行。三、帝国政府决定按照御前会议决议采取截然行动。 池步洲认为,这是“东风,雨”(日美开战)的先兆。
[b]大众推测[/b]
有说法结合此前译出的檀香山军事情报,池步洲作出两点推测:一、日军对美开战的时间可能是星期天;二、袭击的地点可能是珍珠港。但是这一说法没有任何证据。他把译出的电文送给顶头上司霍实子主任,并谈了自己的判断。霍实子点头称是,当即提笔签署意见:“查‘八·一三’前夕日本驻华大使川越曾向日本驻华各领事馆发出密电:‘经我驻沪陆、海、外三方乘’出云‘旗舰到吴淞口开会,已作出决定,饬令在华各领事馆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电报本子。’说明日寇已决定对我国发动全面战争。现日本外务省又同样密电饬令日本驻美大馆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本子,可以判明日本已经快要对美发动战争了。” 这份密电译文被迅速呈递给蒋介石,蒋介石差人立即通知美国驻重庆人员,让其急报美国政界与军方。但是由于之前和当时此类情报很多,同事情报没有具体指出日本可能攻击的目标,而美国的判断是日本会先攻击菲律宾,因此并没有在珍珠港增强防御。
[b]相关评价[/b]
美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在他的著作《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中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阴谋。在该著作中他对此事件描述如下:
早在11月26日(1941年)袭击发生前两周,罗斯福就亲自收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珍珠港即将遭遇袭击的紧急警告。罗斯福的反应是遣散了珍珠港舰队的空中防御,以确保日本偷袭取得成功。丘吉尔11月26日致罗斯福的信函,是两人通信中唯一以“国家安全”为理由仍未解密的文件。
对珍珠港的灾难性袭击造就了罗斯福梦寐以求的开战理由。这是一场创造新美帝国的战争。
[b][size=3]双方兵力[/size][/b]
[b]日军[/b]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78691457505112b646788ebf1a255.jpg[/img]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cae3145750511565c46fc3aea57c0.jpg[/img]南云忠一(1887--1944) 日本海军大将
[b]总指挥:联合舰队司令[/b]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
[b]突击编队[/b]指挥官为南云忠一海军中将
空袭部队:指挥官为南云忠一海军中将,包括“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瑞鹤号共六艘航母,任务就是出动舰载机攻击停泊在珍珠港的美军战列舰和航母。
警戒部队:指挥官为第一驱逐舰战队司令大森仙太郎海军少将,编有“阿武隈”号轻巡洋舰和“谷风”号、“浦风”号、“滨风”号、“矶风”号、“不知火”号、“霞”号、“霰”号、“阳炎”号和“秋云”号九艘驱逐舰,负责为空袭部队和补给部队提供警戒。
支援部队:指挥官为第三战队司令三川军一海军中将,编有“比睿”号、“雾岛”号两艘战列舰和“利根”号、“筑摩”号两艘重巡洋舰,负责为空袭部队提供支援,主要是对付美军的大型水面军舰。
巡逻部队:指挥官为第二潜艇大队司令今和泉喜海军大佐,由“伊—19”号、“伊—21”号和“伊—23”号三艘潜艇组成,在编队航线前方航行,担负侦察警戒。
中途岛破袭部队:指挥官为第七驱逐舰大队司令小西要人海军大佐,由“潮”号、“涟”号两艘驱逐舰和“尻矢”号补给舰组成,任务是炮击中途岛牵制美军。
补给部队:由“极地”丸、“极东”丸、“健洋”丸、“国洋”丸、“神国”丸、“东邦”丸、“东荣”丸和“日本”丸等七艘油船组成,负责为编队进行海上加油。
[b]先遣编队[/b]指挥官为第六舰队司令清水光美海军中将
第一潜艇部队:指挥官为第一潜艇战队司令佐藤勉海军少将,下辖“伊—9”号、“伊—15”号、“伊—17”号、和“伊—25”号四艘潜艇,在瓦胡岛东北展开,攻击美军可能出动反击的舰艇。
第二潜艇部队:指挥官为第二潜艇战队司令山崎重晖海军少将,下辖“伊—1”号、“伊—2”号、“伊—3”号、“伊—4”号、“伊—5”号、“伊—6”号和“伊—7”号七艘潜艇,在瓦胡岛与考爱岛、莫洛凯岛之间的考爱海峡、卡伊威海峡展开,监视并伺机攻击美军。
第三潜艇部队:指挥官为第三潜艇战队司令三轮茂义海军少将,下辖“伊—8”号、“伊—68”号、“伊—69”号、“伊—70”号、“伊—71”号、“伊—72”号、“伊—73”号、“伊—74”号、“伊—75”号九艘潜艇,在瓦胡岛以南海域展开,攻击美军可能出动反击的舰艇。
特别攻击部队:指挥官为第三潜艇大队司令佐佐木半九海军大佐,
下辖“伊—16”号、“伊—18”号、“伊—20”号、“伊—22”号和“伊—24”号五艘潜艇,各携带一艘袖珍潜艇,在空袭前将袖珍潜艇放出,由袖珍潜艇自行潜入港内,必须在第一攻击波开始后才能乘乱从水下发射鱼雷进行攻击。
要地侦察部队:由两艘潜艇组成,“伊—10”号侦察斐济、萨摩亚群岛,“伊—26”号侦察阿留申群岛。
补给部队:由“隐户丸”、“东亚丸”、“新玉丸”、“第二天洋丸”、“日立丸”、“富士山丸”六艘油船组成,部署在本土和夸贾林群岛,为先遣部队的潜艇提供燃油补给。
汇总:6艘航空母舰(当时日本共有10艘),载着423架飞机,担任护航的是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和3艘潜艇。另有27艘潜艇作为先遣队更早地出发了。
[b]美军[/b]
[b]珍珠港在任指挥官:太平洋舰队司令[/b]金梅尔上将
珍珠港所有舰艇:3艘航母(企业号、列克星敦号、萨拉托加号)、9艘战列舰(宾夕法尼亚号、加利福尼亚号、马里兰号、俄克拉荷马号 、田纳西号、西弗吉尼亚号 、亚利桑纳号、内华达号、科罗拉多号)、20艘巡洋舰、69艘驱逐舰和27艘潜艇[3] 。
珍珠港在泊舰艇:8艘战列舰(宾夕法尼亚号、加利福尼亚号、马里兰号、俄克拉荷马号、田纳西号、西弗吉尼亚号、亚利桑纳号、内华达号) 、3艘轻巡洋舰、3艘水上飞机供应舰、29艘驱逐舰。
珍珠港在坞舰艇: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3艘。
其中P40-战斧占多数的402架。
汇总:86艘舰只只停泊在珍珠港(小舰不算),其中有战列舰8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28艘,潜水艇5艘,并无美国航空母舰在场。
[b][size=3]致命错误[/size][/b]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ec151457505118ef61406f3f26219.jpg[/img]
第一,日军错误地将航母定为攻击目标。袭击珍珠港的作战计划最先由日军飞行员源田实制定,由于他坚持攻击的重点是美军航母,于是在制定方案时,将90架轰炸机担当首次攻击主力。411架鱼雷攻击机兵分两路分别攻击航母和战列舰的锚地。首次攻击的关键是达成突然性,在这之后,美军防空火力必将开始反应。第二波攻击将于一小时后发起,任务是伺机炸沉航母。但是,源田实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美国航母根本不在港内。
第二,临时调整作战方案导致乱套。攻击舰队出发前夜,源田实发现他们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所有计划都指着对手坐以待毙。如果美国人有防备,怎么办?舰队离港后,源田实悄悄召集了一个背着长官的秘密会议。大家商议的结果是:由源田实到现场机动处理。这一最后时刻的重大调整引起不小的混乱——所有军官、高层参谋都不在场,现场拍板只是3个中级校佐。这导致突袭从开始就乱了套。
第三,毫无目标一通乱炸。按照预定计划,战列舰的鱼雷攻击机分两队进攻。两队进攻间隔500米。可实际上,港内早乱成一团;攻击机队的动作严重变形,两队实际间隔1600米。后队看不见前队,僚机找不到编队长机。日军在一番轰炸之后,真正炸沉的只有三艘战列舰,如此一来,日军总体命中率是31%。
第四,日本人将袭击时间定在了周日的早上。每周这一天,美军十有八九的人都不在船舱里,而是在夏威夷的各处度周日,否则的话,美军损失将会非常惨重。
第五,日本人只炸了船舰而没炸船坞。如果船坞被炸毁的话,美军仅存的船舰将无处停泊,大量毁伤的船舰也无处修复。
第六,日本没有炸掉珍珠港5英里以外山上的油料。在当时的情况下,哪怕一架日军战机飞到那里,就可以将它们炸得一滴不剩。倘若如此,美军所有的船舰和飞机都将变成动弹不得的一堆废铁。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99fb1457505122ffcbc48457140ff.jpg[/img]
美国海军储存在珍珠港有450万吨重油。如果珍珠港的工厂设施和重油全毁了又会怎样?用尼米茨的话来回答吧:“把攻击目标集中在舰艇上的日本海军,完全无视了机械工厂,对于修理设施也没有出手,对港湾内储藏的450万吨重油也视而未见。考虑到美国对欧洲作出的承诺,这些长时间积累而储存起来的重油是无可替代的,没有了这些燃料,美国舰队在几个月里将不可能从珍珠港开始发动任何作战行动。”实际上尼米茨的话还是很轻描淡写的。如果南云忠一轰炸了储油罐引发了火灾,燃烧起来的450万吨重油之火将是任何消防手段也无法扑灭的。不需要别的,就这场火就能彻底烧毁珍珠港,烧掉它作为一个军港而继续存在的可能性,要重建这个军港,即使是土建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的美国,没有几年是不可能的。没有了前进基地的美国海军就只能后撤3500公里回到加利福尼亚的圣迭戈去,从那儿再出发来打仗就没有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海军所享有的那种自由了。
其中第五、第六点也有不同说法。
首先在当时情况下,由于第一波攻击结束以后飞机回收慢,有相当飞机在第二波返回时还没有回收完毕,这种情况下日本第三波攻击力量不足,加上需要清空甲板先回收攻击部队,对攻击部队进行补给,再发动攻击需要6个小时以上时间,这样在第三波攻击结束时将会是晚上,而当时晚上回收飞机难度很大,会造成巨大损失,这是日本承担不起的。同时日本担心一直会被未发现的美国航母或者美国潜艇发现,遭到攻击,所以急于撤退。
其次,在第二波攻击开始以后,由于美国已经有了准备,日本损失的飞机数量开始急剧上升,战斗损失加上降落以后报废和机械故障,此时已经有50多架飞机不能使用,继续攻击珍珠港的防御势必更加严密,南云担心飞行员损失太大。
最后,根据二战中的轰炸经验,要摧毁船坞等设备即使连续轰炸几周都未必奏效,试图通过一次攻击摧毁珍珠港的船坞和修理设备显然是不可能的。而油库虽然比较容易摧毁,但是日本对于后勤一向不怎么重视,所以侦察时并未观察珍珠港油料储备情况,因此并不了解油库分布情况。攻击部队也并以为发现的油库是假目标。而且美国有大量油船,即使日军攻击成功,也可以通过从本土抽调油船的方式来为舰队提供补给。所以对于美军影响不会很大。
[b][size=3]战争结果[/size][/b]
[b]直接结果[/b]
就其战略目的而言,对珍珠港的袭击从短期和中期的角度来看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它的结果远远超过了它的计划者最远的设想,在整个战争史上,这样的成果也是很罕见的。在此后的六个月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无足轻重。没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日本对其它列强在东南亚的力量可以彻底忽略,此后它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势力一直扩张到印度洋。
[b]长期影响[/b]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珍珠港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彻底的灾难。事实上,计划珍珠港的山本上将本人预言即使对美国海军的袭击成功,它不会,也不能赢得一场对美国的战争,因为美国的生产力实在太高了。美国海军主力舰四艘被击沉,三艘受伤。日本的主目标之一是美国的三艘航空母舰,但当时没有一艘在港内:企业号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顿号数日前刚刚开出,萨拉托加号正在圣地亚哥维修。世界各地的海军和其他观察家都认为,将美国大多数战列舰创伤击沉是这个战役的最大的成果。没有了这些战列舰,美国海军只有依靠它的航空母舰和潜艇,实际上当时美国海军只有这些舰船了,而这些舰船也是抵抗和后来反击日本的主要力量。后来证明将战列舰摧毁的作用远比预想的要小得多。
最重要的可能是珍珠港事件立刻将一个本来意见不齐的国家动员起来了。它将美国团结起来,一起要战胜日本,它可能也是后来盟军要求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不论当时日本只是击中了修理蓬还是击中了航空母舰,对珍珠港的袭击本身就已经决定了日本战败的命运。
[b][size=3]历史意义[/size][/b]
这场战役是有历史决定性意义的。由于日本未能击沉美国的航空母舰,它只有一个小的军事作用。但即使日本击沉了美国的航空母舰,从长远角度上来看它还是不能帮助日本。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和它雄厚的工业和服务经济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轴心国在全世界的覆灭。此后盟军的胜利和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及彼的。
从军事史的角度来看,对珍珠港的袭击标志着航空母舰和潜艇,以及舰载机取代战列舰成为海军主力的转折点。大型战列舰决战的时代过去了,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新的海战王牌,海军航空兵作为新的决定性力量登上海战舞台。但世界海军强大的美国对于“航空制胜”这一点一直到后来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战役后才明白过来。
本次军事偷袭曾被拍成电影《虎虎虎》和《珍珠港》。
日本偷袭珍珠港,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8日,美国和英国对日本宣战。美国广播电台反复广播:“珍珠港遭到偷袭!”罗斯福总统大声疾呼:“必须记住这个奇耻大辱的日子!”接着,澳大利亚、荷兰等二十多个国家也对日宣战。中国的国民党政府在中日战争进行了四年多以后,于12月9日也跟着对日宣战。12月21日,德、意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更加扩大了。
[b][size=3]后世影响[/size][/b]
美国为纪念珍珠港战役的失败,将1941年12月7日定为国耻日。
[b][size=3]各界评价[/size][/b]
(1)对珍珠港事件的评价不尽相同,一说是日本的巨大胜利,一说是袭击珍珠港只是为美国处理掉了一些过时舰只并激起了其斗志。
(2)美国关于珍珠港最大的疑问就是谁应对珍珠港事件负责。尽管太平洋舰队总司令金梅尔被撤职,但还是有很多的质疑集中在罗斯福总统身上。
(3)对于珍珠港事件是否可以避免以及战争的最终原因,这是最难以回答的一个问题。历史学家认为发生了的就是必然的,因为从日本这辆战车逐渐偏离轨道以来,和山姆相撞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4)另一典型的争论是对“偷袭”和“奇袭”的争论。日本送最后通谍的时间比攻击时间晚了40分钟,最后日本又战败,偷袭之名是绝对洗不清的。但“偷袭”和“奇袭”实际也只是同一意义的一贬一褒而已。
[hr][b][size=4]血洒长空—不列颠之战[/size][/b]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38_e73f14574269593147967cda50c3e.jpg[/img]
不列颠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至1941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而这次战争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空战,除了英、德两国之外,包括同属大英国协的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爱尔兰、牙买加、斯里兰卡、南罗德西亚等国的空勤人员也投入英军;许多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欧洲国家,包括波兰、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等撤至英国的空军,也加入了保卫英国的行列;当时属于中立的美国,也有志愿者组成了“飞鹰中队”(Eagle Squadrons)与英国并肩作战。同属轴心国的意大利,则派出“空军军团”(Corpo Aereo Italiano)与德国空军一起战斗。战争在1941年10月12日以德国的失败告终,由于损失过多的战机和飞行员,又无法取得英伦海峡的制空权优势,更无法借由空袭瓦解英国的地面和海军战力,德国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作战计划。
名 称 不列颠空战
地 点 英国本土及英吉利海峡上空
时 间 1940年-1941年
参战方 英国,德国
结 果 英国胜利
参战方兵力 英国:共计1963架飞机
德国:共计4074架飞机
伤亡情况 英军飞行员:1956名,飞机995架
德军飞行员:2500名,飞机超2000架
主要指挥官休·道丁,赫尔曼·戈林
电影作品 不列颠之战 Battle of Britain
[b][size=3]战争概述[/size][/b]
英德空军在英伦上空上演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这次战役也由于英国的顽强表现,而迫使希特勒在没有把不列颠完全逐出战争之前,即先回头来对付苏联,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
一个世纪之前,拿破仑曾经有过跨海征英的计划,现在,希特勒寄希望于德国强大的空军越过英吉利海峡摧毁英国的抵抗力量。德国为此集结了各种作战飞机2500余架,而英国空军的全部作战飞机也不过1300余架,此外,德国在占领西欧之后对英形成了一个弧形包围圈,其空军基地非常接近英国,这加大了德国飞机突击纵深的力度和出击的频率。德国空军司令、纳粹二号人物戈林对希特勒夸下海口:只用空袭便可征服英国,希特勒遂决定等到德国空军对英国实施集中攻击后,再确定登陆战“海狮行动”的具体方案。
1940年8月13日,戈林下令实施“鹰袭”计划,1500多架飞机开始对英国进行轰炸,不列颠之战的第一阶段战幕就此拉开。15日,戈林倾其全部主力,向英国发动全面进攻,英国空军司令道丁元帅不得不动用他的大部分战斗机迎敌,双方在长达500海里的战线上进行了5次大战。由于英国空军有雷达帮助,德军战机在同英国空军的一对一战斗中损失惨重。24日德军将领在分析前几天的对英作战情况后,决定将轰炸重点放在被称为“扇形站”的英军地面机场指挥中心上,这一战术很快收到效果,伦敦周围的7个“扇形站”中的6个被炸毁,英军整个通讯系统处于崩溃边缘。到9月6日,在连续12天的激烈空战之后,英国共损失飞机450余架,1/4的飞行员伤亡,英军的战斗力大幅下降。
8月28日夜晚,英国人为了振奋士气,对柏林进行了轰炸,这一举措惹火了希特勒,他当即下令德国空军不再以消耗英国空军力量为重点,而是对伦敦和其他英国城市实施大规模的空袭作为报复。9月7日,德国空军开始轰炸伦敦,不列颠之战进入第二阶段。
希特勒的这一举措让已濒临绝境的英国空军松了一口气,但英国的平民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整个不列颠之战中,英国100万幢房屋被炸毁,近4万人死亡,4.6万人受伤,军事和工业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都处于瘫痪状态。
9月15日下午,德国空军再次大举出动,对已被炸得残破不堪的伦敦城实行大规模的空袭。这次英军作了充分准备,英国空军共击落德机185架,自己仅损失26架。这一天成为不列颠空战的转折点,后来英国女王将其定为英国保卫战的纪念日。鉴于德国空军损失惨重,9月17日,希特勒决定把“海狮行动”无限期地延迟下去,空战也进入了边打边停的第三阶段。1941年5月10日德军对伦敦的最后一次的“惩罚性进攻”为标志,不列颠之战彻底结束。之后,戈林将德国空军主力转移到东欧,开始为参加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做准备。
不列颠空战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空战,双方共投入了数以千计的轰炸机和战斗机,鏖战了10个月,英军损失了915架飞机和414名飞行员,德军损失了1733架飞机和6000多名飞行员。但英国始终没有屈服,这也迫使希特勒在没有把不列颠完全逐出战争之前,即先回头来对付苏联,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
[b][size=3]战争背景[/size][/b]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38_c0781457427151be96d30812e53e0.jpg[/img]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54961457506197ae3d84377e31613.jpg[/img]希特勒
1940年7月,欧洲战场上只剩下英国还在孤军奋战,英国当时的处境是极其险恶的,陆军在刚结束的法兰西战役中损失惨重,虽经敦刻尔克大撤退,奇迹般地将三十余万部队撤回英伦三岛,但所有重装备和车辆丢弃殆尽,英国本土只剩下780门火炮、160门反坦克炮和200辆坦克!空军也在战役中受到了很大削弱,损失了约1000架飞机,牺牲了435名富有经验的飞行员;海军的情况相对好一些,但正面临抗击德军潜艇部队疯狂的海上破交,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德国的情况则刚好相反,刚占领了法国、比利时、荷兰等西欧诸国,达到了军事胜利的顶峰!陆军由于坦克和车辆的大量缴获,部队战斗力和机动力大为提高,士气异常高涨;空军规模急剧扩大,而且陆续进驻沿海机场,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有德国海军实力最弱,根本无法与强大的英国海军相比,也根本没有力量保护登陆部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安全。因此德军最高统帅部初步设想先以空军发起空战战役,消灭英国空军,夺取战役制空权,再以空军掩护海军夺取制海权,最后实施登陆。然而这只是纸面上的幻想,德国空军虽然拥有3700架作战飞机,但德国空军历来是以配合地面部队提供直接空中火力支援为主要作战使命,装备的飞机中轰炸机绝大部分是俯冲轰炸机,能够用以战略轰炸的重型远程轰炸机数量少,航程短,载弹量小,难以承担起战略轰炸的重任,所以采取战略轰炸来夺取战役制空权对于德国空军而言,是超出其实际能力的。而好大喜功的空军总司令戈林元帅还准备空降占领一个机场,再以运输机穿梭运送5个陆军精锐师,一举攻占伦敦,迫使英国投降。实际上,对于英国本土作战,德军统帅部不象西欧作战,早就有周详的作战计划,直到此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作战方案。
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一直对英国抱有幻想,认为英国在如此严峻的局面下,一定会与德国媾和,而且他认为打败英国后,英国的殖民地将落入美国、日本和苏联之手,对于德国毫无益处,因此他在1940年5月至7月,始终没有敦促德军总参谋部制定进攻英国的作战计划,而是致力于对英国的诱降,在6、7月间多次通过广播和报纸,一再提出“和平建议”;并通过梵帝冈教皇和瑞典国王与英国接触,提出以瓜分法国、荷兰的殖民地优越条件试探媾和的可能性,还派出密使与在西班牙的前英国国王,因坚持与一位离过婚的美国女子结婚而逊位的温莎公爵接洽,准备扶持这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前国王重登王位,建立一个亲德的政府,迅速达成停战协议,然后可以集中全力准备对苏联的作战。
然而,英国的强硬态度完全出乎他的意料,5月10日接替以制造慕尼黑阴谋而闻名的绥靖主义者张伯伦出任首相的丘吉尔,历来就是坚定的主战派人士,他在就职仪式上发表的演讲中明确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赋予我们的所有力量,在陆地、海洋和天空,向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的黑暗罪恶势力战斗!”广大英国人民也清醒认识了纳粹德国的残暴和征服世界的野心,彻底抛弃了绥靖主义,全力支持政府将对德国的战争进行到底!
当德国所有的诱降企图全部破产后,希特勒才定下了进攻英国的决心,于7月16日下达了代号“海狮行动”的对英作战第十六号指令。
希特勒打败法国后,便拟定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为保障渡海登陆作战,德军企图首先夺取制空权,以摧毁英国的防御工事,消灭英国空军,并钳制住英国皇家空军。于是德国空军元帅戈林集结了德国空空军主力3个航空队和2669架飞机,战斗机和轰炸机各占一半,而英国只有700架战斗机和500架轰炸机,德国占有2:1的优势。
早在1940年5月,英国就已预见到德国空军会对英国本土进行大规模轰炸,所以5月19日,英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在法国退出战争的情况下的防御报告,要求切实加强各项防御措施,尤其是防空措施,该报告于5月27日获得战时内阁的批准。并立即开始了必要准备:首先战时内阁组建了飞机制造部,由比弗·布鲁克任部长,大力加强飞机制造,使飞机月产量由700架迅速增加到8月份的1600架,其中战斗机为470架;其次在全国范围里统一调整部署防空力量,重点加强伦敦地区的防空;再次空军部成立作战训练部队,建立了多个训练学校,加紧培训空勤、地勤人员,这样每月可以有200名新飞行员补充部队,还动员英联邦成员国代为培训空勤人员,以组建新的作战部队。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38_1a8314574271533b8a67ffbeaf9c3.jpg[/img]德国欧洲空域分布
1940年7月,法兰西战役结束,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等国全都被德国征服,整个西欧只剩下英国还在抵抗。这时,希特勒向英国伸出了橄榄枝,由于纳粹德国战前储备的原油不充足以及需要筹备之后的对苏作战,希特勒认为不应在西线消耗太多力量。况且德国的主要敌人是苏联,对英国敲打敲打就可以了,只要英国表示不再与德国为敌,并且归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抢走的原德国殖民地,就可以签订和平条约。不料英国新任的首相丘吉尔是个硬骨头,张伯伦的前车之鉴使得丘吉尔完全不理会希特勒的外交伎俩,在压制了英国国内的纳粹势力以及外部的劝降势力之后继续筹备防范可能的进攻。丘吉尔在就职仪式的演讲中明确地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赋予我们的所有力量,在陆地,海洋和天空,向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的黑暗罪恶势力战斗!”希特勒几次劝诱无效后,不由恼羞成怒,下令制订入侵英国的计划。
[b][size=3]战争经过[/size][/b]
进入7月,德军开始了战前准备,航空兵部队从本土向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转场,前线机场的扩建,部队的调动集结,人员物资的补充,都需要时间。但德国空军不愿这样坐等,以小部分部队在进行战前准备的同时就开始了试探性的攻击。德国空军在1940年4月至6月的三个月中,共损失了2784架飞机,但很快凭借着航空工业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恢复。7月10日起,德军以英国南部港口和英吉利海峡航行的船只为目标发动了攻击,德军作战目的有两项,一是了解英军防空能力,查明英国空军的部署;二是诱使英机出战,在空战中消耗英军力量。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86a214575067796be91c7d3bfe907.jpg[/img]丘吉尔在与兰姆塞海军上将一起察看作战地图
英军由于在欧洲大陆消耗较大,需要休整补充,所以采取避战战略,只以小机群迎战,同时在空战中检验雷达引导截击的战术。从7月10日至8月12日,德军共出动飞机5376架次,投弹1473吨,击沉英军4艘驱逐舰和18艘运输船,德军有186架飞机被击落,135架被击伤。英军损失飞机148架。总体而言,这一阶段作战完全是试探性,规模有限。与此同时德国空军指挥机关开始制定作战方案,7月下旬,参战的主力部队第2、第3航空队联合草拟了方案,7月29日空军作战局对这一方案进行了研究,8月1日第2、第3航空队根据作战局的意见递交了修正方案,8月1日希特勒和总参谋长约德尔联合签发了对英实施全面空袭的第十七号指令,8月2日空军司令戈林下达了空军作战指令,戈林定于8月10日发起第一次大规模空袭,这天将以“鹰日”为代号。
[b]战争部署[/b]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38_b2351457427245bf7de893eb8b303.jpg[/img]
不列颠空战时英国把本土分成了四个空军战区边界: 10战斗机群,负责普利茅斯,艾克塞特,布里斯拖尔,加的夫,斯万斯,伯明翰及其周边地区;11战斗机群,负责巴斯,南安普顿,扑次矛斯,坎特博雷,伦敦,布里斯拖尔,伊普斯维奇及其周边地区;12战斗机群,伯明翰,考文垂,伊普斯维奇,诺里奇,诺丁汉,利物浦,曼彻斯特及其周边地区;13战斗机群,负责利物浦,曼彻斯特,桑德兰,纽卡斯尔,格拉斯哥,贝尔法斯特及其周边地区。
高空雷达站的分布为:普利茅斯,坎特博雷及其周围(3处),伊普斯维奇,诺里奇,诺丁汉,桑德兰,纽卡斯尔,格拉斯哥,纽卡斯尔,格拉斯哥,斯万斯附近。总的看来,高空雷达站的分布是一个向左开口的L形。英国在纽卡斯尔,布里斯拖尔和伦敦有3个集团军司令部,总司令部是在伦敦。(上面的空军战区边界内的城市只写出来了那些防被炸城市的名字,两个区都有的城市是处在边界上的城市)
1940年7月15日,英国皇家空军歼击航空兵司令部(司令休·道丁空军上将)下辖4个航空兵群,共55个中队。北部的第13航空兵群由索尔指挥,有14个中队;中部的第12航空兵群由帕克指挥,有22个中队;东南部的第11航空兵群由特拉福德·利马洛里指挥,有14个中队;西南部的第10航空兵群由布兰德指挥,有4个中队。以派尔为司令的陆军高射炮兵也接受道丁的作战指挥。到8月初,皇家空军可用于作战的飞机为700架战斗机和500架轰炸机。8月份生产的1600架飞机中有470架飓风式和喷火式战斗机(1940年夏季之前共有19个中队换装了喷火战斗机,其中只有6个中队装备的具有西斯帕诺机炮的喷火),其中只有喷火具备抗衡BF109的能力,由于飓风在之前的欧陆战斗中表现不佳,因此多数被用于直接攻击来袭的亨克尔轰炸机。发动不列颠空战的是德国空军的3个航空队:以阿尔贝特·凯塞林空军元帅为司令的第2航空队,以施佩勒元帅为司令的第2航空队和以施通普夫空军上将为司令的第5航空队,装备的主要机种有单引擎Me109战斗机、双引擎Me109战斗机、高空机和斯图卡俯冲轰炸机,集结的作战飞机共2669架。
德国空军的大致分布如下:多引擎轰炸机主要部署在加莱地区和雷恩;JU87则较分散,从勒阿佛尔到巴黎到安特卫普呈一个V形分布;单发战斗机则是主要集中在车尔堡,勒阿拂尔,加莱和安特卫普;多发战斗机除了分布在单发战斗机的地点外,还有一个雷恩地区。
德国方面的战斗准备,从数量上看有着明显的优势。656架Bf 109E和168架Bf 110的总共850架战机在虎视眈眈地盯着海峡对面。但英国空军的目标则不是这些战斗机,而是多达1200余架的轰炸机。因为,只有阻止它进入英国领空,才是主要目的。但对负责英国本土防空任务的道丁来说,数量上的劣势,着实让他伤了不少脑筋。 但对英国自身来说,战争的局势未必呈现出一边倒的架势。因为,他们有着自己处于优势的秘密武器——投入实战不久的“雷达”。如果没有了他,可能战局所带来的影响是令英国人沮丧的。从30年代开始随着重视本土防空,英国空军着手开始了能够在24小时监控本土空域的计划。此时,英国无线电工程师沃森·瓦特利用无线电波在传播途中遇到金属物体则随即“反弹”的原理,把无线电探测原理变为一门实用技术。1935年2月,在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之后的1935年5月份开始,沿英国漫长的海岸线陆续架起了高达70英尺的无线电天线,不分昼夜地对其领空实施了“密切关注”。1943年起正式装备使用,并以其缩写被命名为RADAR(雷达)。
此后,英国空军逐渐把雷达和战斗机的使用关系趋于合理、协调化。更为欣喜的是,它可以定位飞行在状态下的己方飞机,并引领至敌机出现的空域中。至此,英国雷达观测员可以轻易观测到己方飞机和敌机出现的确切位置,即使进行调遣。在2战空中预警方面,用雷达来起到实际效果的,英国可谓是第一家了。但到此时为止,谁都未曾想到这么一个带有天线的“怪物”竟成为阻碍德国实现征服英国计划的最大障碍之一。 但更为令德国方面不曾预料到的是,英国情报部门已经设法截获并读取德国空军的无线电密码信件。虽说当时尚未破解“英格玛”密码,但利用密码解读机“乌特拉”,把德国空军使用的密码体系给顺利破解殆尽。情报方面的优势部分缓解了数量上劣势带来的麻烦,但皇家空军所面对的依旧是一场残酷的战争。1940年6月后,在多佛海峡上空即将出现的一场空战却迟迟未能上演。加之以来的是,英德双方的电子战、情报战、心理战、宣传战、口水战等混为一体的不列颠空战的前奏。
[b]第一阶段[/b]
8月初,德国空军为对英作战而集结的飞机已达2669架,其中梅塞施米特-109战斗机933架,梅塞施米特-110战斗机375架,容克-87俯冲轰炸机346架,容克-88、亨克尔-111和道尼尔-17轰炸机共1015架。8月10日,英国南部地区天气非常恶劣,“鹰日”攻击被迫延期。8月11日和8月12日,天气依然没有多大好转,德军出动了部分飞机,攻击了英军雷达站,五个遭严重破坏,一个被完全摧毁,由于德军主要轰炸雷达站的天线而不是核心的控制室,英军能够迅速修复,德军无线电侦测部门又很快发现了雷达信号,认为攻击雷达站是毫无作用的,因此不久就终止了对雷达站的攻击,铸成大错。
被大肆宣扬的“鹰日”攻击终于在8月13日开始,战史上将8月13日至8月23日作为不列颠战役的第一阶段,德军在这一阶段主要目的就是消灭英国空军主力,由于德军飞机航程有限,所以攻击主要集中在英格兰南部,企图尽可能在南部战斗中消耗英军力量,为以后攻击中部地区创造条件。德军除以战斗机掩护轰炸机突击英军机场外,还以战斗机组成游猎群,专门寻找英军战斗机空战。8月13日,由于天气仍不理想,部分战斗机没有按计划起飞,开局显得有些混乱。全天德军投入1485架次,白天突击英国南部七个机场,晚间则攻击英军飞机制造厂。英军出动了727架次迎战,在波特兰和南安普敦的空战尤为激烈,德军有47架飞机被击落,80余架被击伤,英军仅损失12架“飓风”和1架“喷火”,机场遭受的损失微不足道。8月14日,天气依旧是阴云密布,德军仅进行了小编队的零星袭击。
8月15日,因为连日的恶劣天气,戈林将各航空队司令召到在卡琳霍尔庄园的官邸举行军事会议,不料天气突然转晴,留守空军指挥部最高级别的军官第2航空队参谋长保罗戴希曼上校,以军人的责任果断下令出击,谁能想到这天竟然成为不列颠战役中德军出击规模最大的一天!第2、第3航空队几乎是倾巢而出,第5航空队也首次派出飞机参战,这样德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展开攻击。北面的第5航空队以为英军在东北地区防御比较空虚的,加上受航程限制,只派出了34架梅塞施米特-110战斗机掩护63架亨克尔-111和50架容克-88,不料遭到英军第13大队七个中队共计84架战斗机的迎头痛击,德军战斗机空中指挥第76战斗机团第1大队大队长雷斯特曼上尉还来不及调整飞行状态,就被击落。这支在德国空军享有盛名的精锐部队,由于梅塞施米特-110战斗机既笨重,数量又少,在英机打击下损失惨重,总共被击落7架梅塞施米特-110、16架亨克尔-111和6架容克-88,战损率超过20%,从此第5航空队就再未参加不列颠之战。
在英格兰南部的激战中,德军投入了975架战斗机和622架轰炸机,发动了四个波次的空袭,猛烈轰炸了英军五个机场和四个飞机制造厂,英军先后投入二十二个战斗机中队,全力抗击。战斗一直持续到天黑,全天德军出动约2000架次,被击落75架,英军出动974架次,空战中损失34架,还有21架轰炸机在地面被击毁,马特尔夏姆和林尼机场遭到较大破坏。这天是不列颠之战开始以来最激烈的一天,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照双方的损失比例,德军仅凭借现有的数量优势,是难以消灭英国空军的。8月16日,德军再次大举出动,但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战果。8月17日,德军只有零星小机群进行了骚扰性的空袭。8月18日,德军发动了强劲攻势,遭到英军顽强抗击,被击落71架,而英军仅损失27架。8月19日,戈林在卡琳霍尔庄园官邸召开参谋长会议,总结前一阶段作战情况,决定接下来集中全力攻击英国空军主力第11大队的基地,并停止出动在战斗中损失惨重的容克-87俯冲轰炸机。
8月19日至23日,由于天气原因,空战暂停了五天。不列颠之战的第一阶段至此结束,在这一阶段,德军付出了被击落367架的巨大代价,使英军12个机场和7个飞机制造厂遭到不同程度破坏,6个雷达站一度失去作用,1个指挥中心被炸,1座弹药库和10座储油库被毁,但德军选择目标不集中,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兵力,降低了突击效果,再加上英军顽强的抗击,没能达到预期目的。英军在这一阶段损失183架。
在空战第一阶段即1940年7月10日至8月23日,德国空军主要攻击英吉利海峡的护航船队、袭击南部港口,企图诱歼大量英国战斗机,为实施“海狮”登陆行动作准备。道丁指挥部属综合使用战斗机、雷达和高炮,有控制地集中战斗机(在较远的北部保留部分后备力量以对付德国空军的纵深攻势),采取从各个方向截击的作战方式。战至1940年8月12日,道丁所部以以损失150架飞机的代价,使德国空军损失286架飞机。接着,德国空军在“鹰日”(原为1940年8月13日,因气候不佳而改为1940年8月15日)以第2航空队和第3航空队在大量飞机分4批企图突破东南部防御,另以第5航空队对英国北部实施突袭。道丁预料到德军的行动,指挥北部和南部的战斗机适时迎击,击毁75架德国飞机。德国空军仍不罢休。
1940年8月16日,德军再次大举出动,但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战果。
1940年8月17日,德军只有零星小机群进行了骚扰性的空袭。
1940年8月18日,德军发动了强劲攻势,遭到英军顽强抗击,被击落71架,而英军仅损失27架。
1940年8月19日,戈林在卡琳霍尔庄园官邸召开参谋长会议,总结前一阶段作战情况,决定接下来集中全力攻击英国空军主力第11大队的基地,并停止出动在战斗中损失惨重的容克-87俯冲轰炸机。1940年8月19日至23日,由于天气原因,空战暂停了五天。不列颠之战的第一阶段至此结束,在这一阶段,德军付出了被击落367架的巨大代价,使英军12个机场和7个飞机制造厂遭到不同程度破坏,6个雷达站一度失去作用,1个指挥中心被炸,1座弹药库和10座储油库被毁,但德军选择目标不集中,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兵力,降低了突击效果,再加上英军顽强的抗击,没能达到预期目的。英军在这一阶段损失183架。
1940年9月16日至1940年9月19日,由于天气不佳,德军仅进行小规模空袭,战果很小。
为减少飞机损失,戈林下令从1940年10月1日起对伦敦的空袭从白天改为夜间,并鉴于英军战斗机注重攻击轰炸机,忽视战斗机的特点,白天由梅塞施米特-109加挂炸弹,进行偷袭。一开始果然奏效,加挂炸弹的梅塞施米特-109毫无阻拦。
1940年8月13日至23日,德国空军损失290架飞机,空中攻势受挫,而英国战斗机则损失114架。
[b]第二阶段[/b]
从8月24日至9月6日,不列颠之战进入了关键的第二阶段,德军根据戈林的决定,对英军第11大队的主要基地和英格兰南部的飞机制造厂进行了大规模空袭,在这两周时间里,德军每天出动飞机都在1000架次以上,其中8月30日和8月31日两天,更是达到了日均1600架次!轰炸一个波次接着一个波次,空战连着空战,在这决定性的阶段,英军飞行员由于一个多月以来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时一天就要出动几次,已经非常疲惫。空战开始以来,英军有103名飞行员阵亡,128名重伤,伤亡总数占全部飞行员的四分之一!英国空军开始出现人员紧缺的困境,尤其是富有经验的飞行骨干大量伤亡,连一些年仅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就已经算是老手了。就在这样严峻的局面下,深谋远虑的道丁上将依旧没有动用保留在北部纵深地区的280架飞机的后备力量,他的这种战略受到了前线艰苦奋战将士的谴责和后方待命将士的抱怨。尽管如此,英军依然在顽强苦战,有些飞行员一天出动几次,保持着高昂的士气,甚至在9月6日英军的出动架次竟然超过了德军!地勤人员夜以继日地维护保养、抢修受伤的飞机,体力精力都达到了极限,很多在工作中晕倒。8月24日至9月6日两周中,英军有295架飞机被击落,171架被重创,而同一时间里英国生产出的新飞机加上修复的飞机总数只有269架,英国空军已经是元气大伤!更严重的是英国南部最重要的5个机场都遭到严重破坏,英国空军最重要的指挥中枢--地下扇形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雷达站、地面防空观察哨和空中作战的飞行员发回的敌情报告,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再用无线电指挥空中的战斗机作战,德军通过无线电监听截获了指挥中心与飞行员之间的通话,意识到这些指挥中心的重要性,便全力攻击这种指挥中心,在南部地区和伦敦附近的7个指挥中心有6个被摧毁!英国空军的指挥和通信系统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照这样发展下去,英国空军很快就会失去抵抗的力量!而德军在数量上的优势开始逐步发挥出来,在这两周里,德军损失了214架战斗机和138架轰炸机,但还有足够的力量继续发动攻势。
就在英军遭到无法长期承受的巨大损失,即将陷入崩溃的边缘的时候,德军却突然改变了战术,不再攻击英军的机场和指挥中心,转而对伦敦实施大规模空袭,不列颠之战也就进入了第三阶段。
在空战的第二阶段,德国空军企图打开通往伦敦的空中通道,以消灭剩余的的英国战斗机并摧毁其地面设施和飞机制造厂,随后对伦敦实施集中轰炸。道丁命令派遣尽可能多的战斗机去保护南部的飞机制造厂,并对进攻地面设施的敌机实施截击。
从8月24日至9月6日,不列颠之战进入了关键的第二阶段,德军根据戈林的决定,对英军第11大队的主要基地和英格兰南部的飞机制造厂进行了大规模空袭,在这两周时间里,德军每天出动飞机都在1000架次以上,其中8月30日和8月31日两天,更是达到了日均1600架次!轰炸一个波次接着一个波次,空战连着空战,在这决定性的阶段,英军飞行员由于一个多月以来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时一天就要出动几次,已经非常疲惫。空战开始以来,英军有103名飞行员阵亡,128名重伤,伤亡总数占全部飞行员的四分之一!英国空军开始出现人员紧缺的困境,尤其是富有经验的飞行骨干大量伤亡,连一些年仅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就已经算是老手了。就在这样严峻的局面下,深谋远虑的道丁上将依旧没有动用保留在北部纵深地区的280架飞机的后备力量,他的这种战略受到了前线艰苦奋战将士的谴责和后方待命将士的抱怨。尽管如此,英军依然在顽强苦战,有些飞行员一天出动几次,保持着高昂的士气,甚至在9月6日英军的出动架次竟然超过了德军!地勤人员夜以继日地维护保养、抢修受伤的飞机,体力精力都达到了极限,很多在工作中晕倒。8月24日至9月6日两周中,英军有195架飞机被击落,171架被重创,而同一时间里英国生产出的新飞机加上修复的飞机总数只有269架,英国空军已经是元气大伤!更严重的是英国南部最重要的5个机场都遭到严重破坏,英国空军最重要的指挥中枢——地下扇形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雷达站、地面防空观察哨和空中作战的飞行员发回的敌情报告,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再用无线电指挥空中的战斗机作战,德军通过无线电监听截获了指挥中心与飞行员之间的通话,意识到这些指挥中心的重要性,便全力攻击这种指挥中心,在南部地区和伦敦附近的7个指挥中心有6个被摧毁!英国空军的指挥和通信系统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照这样发展下去,英国空军很快就会失去抵抗的力量!而德军在数量上的优势开始逐步发挥出来,在这两周里,德军损失了214架战斗机和138架轰炸机,但还有足够的力量继续发动攻势。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7bec145750767326296de96d8db0c.jpg[/img]连续一星期的昼夜轰炸使伦敦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就连英国皇家的白金汉宫也未能幸免。英国女王夫妇走上街头,视察遭到破坏的房屋建筑。此举极大地鼓舞英国人民的斗志 。
[b]第三阶段[/b]
虽然英军在之前的战斗中占据优势,但实际对皇家空军的损耗依旧巨大。同时德国空军也面临着刻不容缓的问题,其在不列颠的战斗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后勤供给,因此德国高层被迫将战略目标从攻击军事目标压倒皇家空军转为攻击城区并削弱英国国力,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被无限期搁置。德军改变了战术,对伦敦实施大规模空袭,不列颠之战也就进入了第三阶段。
8月24日12架迷航的德军轰炸机飞临伦敦,在市中心投下了炸弹。8月25日根据丘吉尔首相的指示,英国空军出动81架轰炸机空袭柏林,作为报复。尽管空袭造成的物质损失微乎其微,但在心理上极大地震撼了德国!8月28日夜和8月31日夜英军又两次空袭柏林,使柏林市民也真切体会到了战争。希特勒被激怒了,叫嚣要彻底毁灭伦敦!9月3日,戈林召开了参谋长会议,决定从9月7日起攻击重点转为伦敦。9月4日,希特勒在演讲中声称将以夜袭来回报夜袭,英国人投下一千千克炸弹,德国空军将要以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炸弹去回报。
实际上,德军对伦敦的空袭8月底就已经开始。9月6日晚,德军出动68架轰炸机首次有计划地轰炸伦敦。
9月7日,德军对伦敦的大规模空袭终于开始,黄昏时分,戈林和凯塞林站在加莱海岸的山上,目视着第2航空队625架轰炸机和648架战斗机飞越海峡,飞向伦敦。英军没料到德军会空袭伦敦,起飞拦截的战斗机扑了空,德机向伦敦投下了300吨炸弹和燃烧弹。入夜后,又有250架德机来袭,伦敦没有夜航战斗机,夜间防空只能依靠高射炮和探照灯,空袭从晚上八时一直持续到清晨,伦敦有1300多处起火,很多街区成为一片火海,连英国国王居住的白金汉宫也被炸。在当晚的恐怖空袭中,伦敦市民死300余人,伤1500余人。次日天亮后,阳光都无法穿透伦敦上空浓厚的黑烟!戈林告诉妻子:“伦敦烧起来了!”德军对伦敦实施的大规模空袭,企图以摧毁城区的残暴轰炸,使英国屈服。然而,英国人民在如此惨重的损失下,没有屈服,相反更激起了对纳粹暴政的仇恨和战斗的决心!
从9月7日起,一连七天,德军对伦敦不分白天黑夜实施了大规模空袭,使伦敦蒙受了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但这损失并没有白费!英国空军得到了至为宝贵的喘息之机,迅速恢复战斗力。此外,英国空军指挥序列也有了变动,战斗机司令部司令道丁和第11大队大队长派克主张以中队为单位的小编队逐次投入战斗,而第12大队大队长马洛里则主张以3至7个中队组成大编队迎战,实战中由于第11大队经常以小编队作战,多次空战出现了德军战斗机竟然是英军的二三十倍这样的众寡悬殊,使英军损失较大。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战检验,英国空军肯定了大编队作战,以空军副参谋长斯坦莫尔上将接替道丁,第12大队大队长马洛里接替派克,分别担任战斗机司令部司令和第11大队大队长。
9月15日经过八天的调整和补充,英国空军先后出动了19个中队300余架战斗机,迎战前往伦敦的德军200架轰炸机和600架战斗机组成的大机群,激烈的空战持续了整整一天,在英军英勇抗击下,很多德机漫无目的投下炸弹,匆匆返航。全天有56架德机被击落,其中34架轰炸机,另有12架在返航和着陆途中伤重坠毁,还有80架飞机是带着满身的弹痕着陆,英军在空战中损失20架“飓风”和6架“喷火”,还有7架伤重报废。这天是不列颠空战的转折点,德国空军终于意识到,并没有掌握英国南部的制空权,并不能够在白天进行为所欲为的空袭,英国空军不但没有被消灭,而且还很强大!
丘吉尔首相亲临第11大队的指挥中心督战,他将这天称为世界空战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为激烈的一天!战后,英国就将9月15日定为不列颠空战日,以纪念这一辉煌胜利!
9月16日和17日,英国空军挟胜利余威出动轰炸机对德军集结在沿海的用于登陆的船只和部队进行了猛烈攻击,击沉击伤近百艘船只,并给德军造成了重大的人员和物资损失,迫使希特勒于9月18日下令停止在沿海集结船只。
9月16日至19日,由于天气不佳,德军仅进行小规模空袭,战果很小。
为减少飞机损失,戈林下令从10月1日起对伦敦的空袭从白天改为夜间,并鉴于英军战斗机注重攻击轰炸机,忽视战斗机的特点,白天由梅塞施米特-109加挂炸弹,进行偷袭。一开始果然奏效,加挂炸弹的梅塞施米特-109毫无阻拦,顺利到达目标上空,轰炸连连得手。英军随即吸取教训,对德军任何飞机都进行拦截,由于梅塞施米特-109加挂炸弹后,非常笨重,不堪一击,损失极大,德军只好终止这一战术。
10月份,德军继续对伦敦进行恐怖空袭,企图以巨大的物质损失和死亡来迫使英国屈服,但在猛烈空袭下,伦敦市民依然照常工作、生活和娱乐,并保持着英国人的乐观和幽默,有位裁缝轰炸期间在店门上贴着“营业照常”的纸条,而当他的小店被炸毁后,他在废墟上挂出了“营业更加照常”的纸条!
10月12日,希特勒决定将“海狮计划”推迟到1941年春,实际上放弃了在英国登陆的计划,所谓推迟仅仅是遮人耳目的幌子,因为德军统帅部早就决定1941年夏入侵苏联,自然不可能再进攻英国了。
10月25日,意大利空军也派出飞机加入对英国的空袭,但意军飞行员一见到英军凶猛准确的高射炮炮火就吓坏了,仍下炸弹掉头就逃。直到11月10日,英军首次击落了意军飞机,才知道意大利也参加了空战。
[b]第四阶段[/b]
在9月7日至10月的第三阶段中,德国企图通过对伦敦的恐怖空袭来迫使英国屈服的计划被彻底挫败,德军在此期间损失飞机433架,英军则损失242架。实际上这一阶段的空战已经宣告了德国在此次空中战役的失败。
德军并不甘心这样的失败,仍继续对伦敦并扩大到考文垂、伯明翰、利物浦、南安普敦等城市实施夜间空袭,不列颠战役进入了第四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德军空袭的目的不再是消灭英国空军,而是对英国工业城市进行空袭削弱英国的军事工业,并制造进攻英国的假象,一方面可以牵制英军的大量海陆空军于本土,另一方面还可掩护为进攻苏联而进行的准备。
在这一阶段中,最典型的战斗就是11月14日夜间代号为“月光奏鸣曲”的对英国航空工业基地考文垂空袭。
尤其悲壮的是英军通过破译德军的最高机密——埃尼格玛密码机,事先已经确切掌握了德军的空袭计划,但是为了不让德军察觉这一“超级秘密”,英国战时内阁决定一切照常,既不增加考文垂的防空力量,也不提前发出警报疏散平民!当晚,德军共出动449架亨克尔——111轰炸机,由于德军使用了代号为“X-蜡膏”的无线电导航技术,轰炸非常准确,有394吨爆破弹和56吨燃烧弹落在考文垂市中心,德军还投下了127枚延时炸弹,以破坏英国人的救援行动,考文垂有5万多幢建筑被炸毁,死554人,重伤864人,12家生产飞机零部件的工厂遭到严重破坏,致使英国飞机减产20%,考文垂市区的水、电供应中断35天才恢复,损失相当惨重。
英军起飞了120架次夜航战斗机进行拦截,高射炮部队发射1.2万余发炮弹,却只击落击伤德机各1架。从单纯军事角度而言,此次空袭是非常成功的,并且由于其具备了战略轰炸的典型特点,被很多军事家誉为战略轰炸的“雏形”,在军事史上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从国家战略角度而言,此次轰炸的目的既不是为登陆做准备(海狮计划已经流产)也没有试图重新夺取制空权,在国家资源日渐窘迫的情况下无谓的消耗了人力物力,却为了希特勒一人的复仇目的进行了一场毫无意义的轰炸,此次行动极为失败。
英军在发现德军使用无线电导航技术以提高夜间轰炸精度后,迅速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建立了一批专用电台,对德军的无线电导航信号有意进行错误转发或强力干扰,通过这些早期的电子对抗,使德军无线电导航的轰炸精度下降了80%,诱使德军将大量炸弹投到了无人地带。
1940年底,由于英军战斗机、高射炮等部队的英勇抗击,德军损失越来越大,为减少飞机损失,德军空袭逐渐由白昼转为夜间,而且规模和强度也逐渐减小,500架次以上的规模屈指可数。因为主要采取夜间面积的战术,除了破坏城市建筑,屠杀平民,制造恐怖气氛外,军事上的作用很小。入冬以后,英伦三岛恶劣的天气也使德军空袭的规模日益下降。
1941年3月起,随着天气的好转,德军的空袭也逐渐加强,这时德军发动空中攻势目的只是为了制造进攻英国的假象,掩盖即将开始对苏联的作战。
5月10日晚,是德国空军主力撤往苏联战场之前对伦敦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空袭,德军发动此次空袭,无非是在放弃进攻英国之前,发泄一下失败的怨气。当晚德军出动500余架次,对伦敦进行狂轰滥炸,所有参战飞行员都得到指示,可以将炸弹扔在任何地方,700吨爆破弹和燃烧弹落在伦敦市区,燃起的大火照亮了大半个夜空,伦敦平民有1436人被炸死,1800余人重伤。
随着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的开始,德国空军主力转往苏联战场,对英国的战略空袭也终于停止。人类战争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大空战——不列颠之战终告结束。
英国皇家空军挽救了英国!
1940年9月20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演讲中以后来被广泛引用的名句来赞誉:“在人类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多人从这么少的人那里得到这么多!”毫无疑问,这么少的人当然是指英国空军的飞行员、地勤和指挥通信人员,当时英国空军的全部作战人员,从飞行员、地勤到指挥通信,仅区区3000人,这么多的人不但是英国人民,而且还包括所有不愿忍受纳粹暴政的人民,正是不列颠的胜利,为之后的盟军战略大轰炸保留了桥头堡,正是英国的存活,为之后反攻欧洲登陆诺曼底保留了前进基地,此役意义非凡。
[size=3][b]主要将领[/b][/size]
[table=100%,#ffffff,#d8d8d8,1][tr][td][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38_a8e11457427471ec86081c75ea81f.jpg[/img]
[/td][td]休·道丁(1882年-1970年),英国空军上将。生于苏格兰,毕业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官学校和坎伯利参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曾任约旦、巴基斯坦地区英军空军司令、英国航空委员会委员。1936年任皇家空军歼击航空兵司令,任职期间致力于研制雷达和飓风式战斗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列颠空战中,他指挥若定,粉碎了德国空军的空中进攻。1943年受封男爵。[/td][/tr][tr][td][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38_9cb61457427474be2b61e4934a734.jpg[/img]
[/td][td]阿尔贝特·凯塞林(德语:Albert Kesselring,1885年11月30日-1960年7月16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位德国空军元帅。在横跨两次世界大战的军事生涯中,凯塞林成为了纳粹德国最具指挥能力的将领之一,并跻身仅有27人的钻石橡叶带剑骑士铁十字勋章获得者之列。凯塞林是二次大战德军将领中最受欢迎的一位,其对手盟军也给他取了个“微笑的阿尔贝特”的绰号。[/td][/tr][tr][td][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38_5e2c145742747776a5569b5b34147.jpg[/img]
[/td][td]
赫尔曼·威廉·戈林是纳粹德国的一位政军领袖,与“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关系极为亲密,在纳粹党内有相当巨大的影响力。他担任过德国空军总司令、“盖世太保”首长、“四年计划”负责人、国会议长、冲锋队总指挥、经济部长、普鲁士邦总理等跨及党政军三部门的诸多重要职务,并曾被希特勒指定为接班人。
1940年德国打败法国后,戈林的权力与声望达到最高峰:希特勒将其晋升为“国家元帅”(或译作“帝国大元帅”),高过传统意义上的德国元帅,隔年还指名戈林为其政治接班人。[/td][/tr][/table]
[b][size=3]战争结果[/size][/b]
大不列颠空战共分为四个阶段。在1940年7月至10月不列颠之战的最关键阶段中,德军出动飞机共约4.6万架次,投弹约6万吨,被击落各型飞机1733架,被击伤943架,损失空勤人员约6000人。
英国空军损失飞机915架,飞行员414人,英德双方飞机损失比0.527:1,飞行员损失比0.069:1。
德国空军的夜袭使英国防空陷入了很大的被动,至1941年2月,德军共出动飞机24000余架次,被击落156架;而伦敦则遭受了惨重损失,市民死亡近万人,市区1/5的房屋被炸毁,超过100万幢,无辜平民死伤达14.7万,占英国在战争中死伤人数的20%。交通和公共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每天从伦敦开出的火车由轰炸前的60次减至4次。附近其他城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航空工业中心考文垂,德军向那里投了16000余吨炸弹,整个城市几乎被毁,12家飞机零件工厂也遭到严重毁坏。
至1941年5月,德军在对英国空袭作战中,损失的飞机更是超过2000架。英军损失飞机共995架。
在这样激烈的空战中,自然涌现出了一批王牌飞行员,英国空军前五位王牌是:并列第一名是第85中队的阿拉德上尉和第501中队的莱西少尉,战绩都是23架;第三名是第32中队的克罗斯利少校,战绩是21架;并列第四名是第41中队的麦凯拉少校和洛克少尉,战绩都是20架。英国海军航空兵借调到空军的68名飞行员中也涌现出了三位王牌,他们是击落敌机7架的波尔中尉、击落6架的布莱克中尉和击落敌机5架的柯克中校。参加不列颠之战的外籍飞行员中,捷克的佛兰切赛克以击落17架的战绩名列第一。
[b][size=3]成败分析[/size][/b]
[b]战略[/b]
英国早就预见到了英国生死存亡的关键取决于制空权的争夺,所以从1940年5月就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一切措施来加强防空,在指挥体制、防空兵力部署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而纳粹德国始终抱有诱使英国媾和的幻想,在外交和政治上展开了诱降活动,军事上的准备明显不足。而且德军统帅部一直都没有一个比较成熟完善的进攻方案,“海狮计划”也是仓促而就,缺乏必要的研究分析。即使在空袭开始后,希特勒也一直梦想通过空袭来迫使英国屈服,并未进行认真周密的登陆作战准备。更为严重的错误是德国在7月16日下达“海狮计划”指令,7月31日却又决定进攻苏联,战略上如此三心二意,怎能不败?从国力角度来说,纳粹德国无论资源储备还是军工技术均不敌英国,如果不能再战略资源耗尽之前击败英国并获得补充,必将重蹈一战覆辙。德国高层也清楚这一点,通过占领英国就可以极大地提高盟军登陆欧洲的难度,通过占领苏联及其领土内的资源(例如高加索油田)就能获得与盟军长期对抗的实力,而这两个战略目标对于德国来讲都过于艰巨。
[b]武器[/b]
英国皇家空军喷火战斗机(包括 Mk. I 和Mk. II),飓风战斗机(Mk. I),无畏战斗机,英俊战士重型战斗机。
纳粹德国帝国空军梅塞施米特109(包括E型和早期F型)、110战斗机;容克JU-88平伏两用轰炸机、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亨克尔111水平轰炸机,FW-190百舌鸟(伯劳鸟)(只在末期出现过,但迫使英国研制喷火9型与之抗衡)。
德国空军装备的轰炸机绝大部分是俯冲轰炸机和轻、中型轰炸机,载弹量大,航程远的战略重轰炸机数量极少,根本无法承担起战略轰炸的重任。护航的战斗机又只有梅塞施米特——109还能勉强与英军战斗机对抗,但受到航程的限制,作战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英军虽然飞机数量少,但性能优秀,而且与雷达、高炮和拦阻气球组成了完整的防空体系,又是本土作战,几乎没有航程限制,大大抵消了数量上的劣势。尤其是英军建立了完善的雷达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发现来袭敌机的数量和方向等基本情况,避免了战斗机不必要的空中巡逻警戒,使战斗机起飞就是迎战,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b]军力[/b]
英国空军虽然在飞机数量上有很大的劣势,但英军还有雷达部队,英国是最早将雷达投入实战的国家,至1940年7月全国共建成雷达站51座,其中东南沿海地区有38座,约占总数的75%,形成了严密的雷达警戒体系,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中高空防空雷达系统,能有效发现飞行高度在4500米以下的飞机,第二层是低空防空雷达系统,能有效发现飞行高度在750米以下的飞机。这样英军就能通过雷达测出德军飞机来袭的大致方位和时间,指挥战斗机在游历方位和时间迎击。而雷达使用之前,通常都是派出战斗机在空中巡逻,由战斗机发现来袭敌机,使用雷达后,英军战斗机的每次起飞,都是有目的的迎战,极大减少了飞机、燃料和人员体力的消耗,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飞机数量不足的缺陷。因此雷达无疑是英军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王牌。
[b]战术[/b]
德国空军最大的失误就是在8月底,重点攻击英国空军基地和飞机制造厂,使英军损失惨重,精疲力竭,即将崩溃之时,却出于报复柏林遭受空袭的思想,转而空袭伦敦,致使英国空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迅速恢复战斗力,从而与不列颠之战的胜利失之交臂!英军在防空作战中,采取了统一指挥,集中使用,全面防御,突出重点的方针,以战斗机为主,结合使用高射炮、探照灯和拦阻气球,并且成纵深梯次配置。并及时改变战术,以5至7个中队组成大编队作战,空战中多采用尾随攻击、分割攻击、分进合击等战法,取得了胜利。
[b]地理[/b]
英国空军是本土作战,飞行员熟悉气候、地形,士气又高,特别是即使被击落,只要飞行员平安落地,还能回到部队继续参战。而德军飞机只要被击落,飞行员即便能够跳伞逃生,还是逃脱不了成为战俘的命运,就是所谓的人机俱失。
当然,英军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虽然空军力量并不强大,但却未将有限的轰炸机攻击德军的前沿机场,这是最大的失策。还有就是在前期空战中,由于道丁和派克主张小编队逐次参战,使英军常常在十倍、甚至二十倍、三十倍的悬殊劣势下与德机作战,蒙受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即使不列颠之战中德军获胜,登陆英格兰对于当时的纳粹德国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参考之后的诺曼底登陆战,向一个有所警觉并已经加强防范的海岸发动攻击,进攻方需要数倍于防守方的兵力,完善的情报与后勤服务,强大的水面舰艇部队封锁海峡,以及绝对的战场制空权,才有可能完成登陆,而当时的德军根本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如果希特勒执意下令发动登陆行动,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发生在克里特岛的梦魇将降临到每一名登陆士兵的头上。不列颠之战断送了德国空军称霸欧洲的企图,ONS-5 护航战役消灭了德国控制大西洋的念头,随着德军进攻步伐的停滞不前,胜利的天平终于开始向盟军倾斜。
[b][size=3]战争影响[/size][/b]
[b]英方[/b]
英伦保卫战的胜利,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尤其是使自法国败降后对欧洲战争持“中立”政策的美国政府明确地站在英国一边,促进了英美联盟的建立,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不列颠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空战战争,证明了战略性的大规模空袭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显示出制空权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并证明了防空的战略意义。由于不列颠战役的胜利,英国得以保存下来,而英国的坚持抗战,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而且成为日后英美反攻欧洲大陆的跳板,使德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此战中,除了英、德两国之外,包括同属英联邦的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爱尔兰、牙买加、斯里兰卡、南罗德西亚等国的空勤人员也投入英军;许多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欧洲国家,包括波兰、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等撤至英国的空军,也加入了保卫英国的行列;当时属于中立的美国,也有志愿者组成了“飞鹰中队”(Eagle Squadrons)与英国并肩作战。同属轴心国的意大利,则派出“空军军团”(Corpo Aereo Italiano)与德国空军一起战斗。由于损失过多的战机和飞行员,又无法取得英伦海峡的制空权优势,更无法借由空袭瓦解英国的地面和海上战力,德国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作战计划。
[b]德方[/b]
由于德国空军无法完成夺取制空权的计划,登陆英国,迫使英国政府投降或者是与德国合作的意图也就无法执行。德国空军损失超过两千名空勤人员和将近两千架各类飞机,虽然不至于影响到整体的实力,但是对于资源非常有限的德国来说,这些损失在对苏联开战之前也无法完全恢复。
德国丧失在政治上与英国和谈的机会,也无法解决英国在大西洋与地中海战场可能的威胁,虽然短时间之内英国只能以战略轰炸的型态对德国本土施加压力,借由美国的协助,英国能够阻止意大利与德国在北非的计划,也保留反攻欧洲本土最大的基地。
同时,在心理因素上,英国暂时挡下德国进攻的锐气,也打破德国空军在开战初期全胜的战绩,让英国的士气得以在欧洲大陆连番挫败之后有稍微恢复的机会。
[b][size=3]战争纪念[/size][/b]
[b]纪念塔[/b]
不列颠空战纪念塔,英国皇家空军博物馆为纪念不列颠空战70周年的到来,计划耗资8000万英镑在伦敦西北部的亨顿市修建暂时被命名为“不列颠空战纪念塔”建筑物,不列颠空战纪念塔的顶楼可以看到模拟当时不列颠空战时的场景,该纪念塔高116米,比英国国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的钟塔还要高出近10米,甚至在伦敦的市中心都将看见高耸的纪念塔。空军博物馆正在对此计划进行商议,希望在不列颠空战幸存老兵的有生之年可以竣工这个工程,让他们能够看到这座属于他们的“不列颠空战纪念塔”。这座纪念塔会在修建后全部向公众展示,还会在这里保存英国空军博物馆独一无二的不列颠空战的收藏品,纪念品以及大量的历史档案等。
[b]胜利纪念航展[/b]
每年在英格兰的不同城市都会举办不同的二战纪念航站,活塞战斗机的风采以及英国军工业的奇迹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
[b]75周年纪念[/b]
英国2015年7月10日举行仪式纪念75年前的不列颠空战。女王及王室成员在白金汉宫检阅了当年的“喷火”、“飓风”等老式战斗机编队, 现代化的EF2000战斗机也随后飞过白金汉宫。不列颠空战是1940年7月10日开始的,当时纳粹德国对英国实施了战略轰炸,在英国空军的坚决抵抗下被击退。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总结这场战役时曾说:“在人类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少的人为这么多的人做出过这么大的贡献。”
[b][size=3]德军二战中面临的第一次失败[/size][/b]
英德空军在英伦上空上演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1940年6月,法西斯德国军队席卷西欧。英国驻欧远征军败退敦刻尔克。英军虽用“发电机计划”将军队撤回了本土,但却丢失了全部重装备。英国皇家空军在法国上空与德国空军交战中亦损失了1000架以上的飞机。同年7月,希特勒制定了从海上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该计划要求“德国空军要使用其全部兵力尽快击败英国空军”,夺取制空权,配合海军和陆军在英国本土登陆。德国空军投入不列颠之战的飞机约2400架,其中轰炸机1285架,其主要基地位于法国东北部、西北部以及荷兰和挪威。不列颠之战挫败了德国入侵英国迫其就范的目的,使德国征服全西欧的计划落空。这次战役也由于英国的顽强表现,而迫使希特勒在没有把不列颠完全逐出战争之前,即先回头来对付苏联,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不列颠之战书写了二战史上抗击法西斯的光辉一页。
由于不列颠战役的胜利,英国得以保存下来,而英国的坚持抗战,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而且成为日后英美反攻欧洲大陆的跳板,使德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可以设想,如果不列颠之战中德军获胜,那很快就会实施登陆,只要德国陆军登上英伦三岛,英国就将彻底失败,以后即使美国参战,要想横渡大西洋收复欧洲大陆,简直是梦呓!接下去德军再全力进攻苏联,整个二次大战的历史就将全部改写,因此,不列颠之战绝对是战争的转折,随着德军飞机的纷纷坠地,就已经埋下了日后纳粹德国失败的伏笔!
[b][size=3]二战不列颠之战的故事:英德双方的空军实力对比[/size][/b]
不列颠空战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有资料记载,希特勒对当时英国有能力空袭柏林大为震怒。他命令德国空军总司令戈林进行相应的报复行动,甚至在1940年初就曾设想出伦敦被炸的情景。希特勒发动不列颠空战的目的是什么?当时同盟国和轴心国之间总的战况如何?
这个要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理解。因为英法长期对德国的放纵,甚至是绥靖政策,使希特勒的野心越来越膨胀。老话说,锅炉压力到一定的程度时,一定会达到一个临界点,最后要承担一个非常可怕的后果。客观地说,希特勒对英作战怀有一种矛盾的心态,既想打又不想打,其真正的战略意图是想让英国屈服。但他认为最好的方式是采用诱降而不是真正作战。因为希特勒也非常清楚,纳粹德国的海军能力非常有限,如果想要实施登陆作战,就需要制空权和制海权。这就构成了一种矛盾,其实希特勒并不想打,但是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的战略企图非常明显,他想通过诱降这种方式来拓展德国的战略空间,获取更多的利益,例如他希望英国归还德国以前的殖民地。但是在英国,张伯伦下台以后,非常强硬的丘吉尔上台了,他断然拒绝了德国,要和黑暗势力作斗争。
希特勒在诱降失败以后,才决定要攻打英国。从其制定的作战计划中就能看出他这种矛盾的心态。当时德国已经席卷了西欧,占领了波兰、捷克,包括法国等等,但是却迟迟没有制定出完善的对英作战计划。如果希特勒真的想要攻打英国,应该早就制定好了作战计划,进行了所有相应部队的训练和装备的准备。但是德国并没有进行完善的准备,所以当时希特勒是怀有矛盾的心态并抱有侥幸,希望通过“不战”的方式来使英国屈服。
[b]当时同盟国和轴心国的战力如何?[/b]
当时德国使用“闪击战”理论已经迅速征服了西欧的大部分和中欧的一部分领土,但是从战争最初的进程和作战部队的力量来看,特别是从陆军的力量来看,其实波兰、法国的陆军部队人数规模很大,当时有130个师,但是德国只有98个师,而且有一部分是临时组建的,战斗力不强。德国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先进作战理论的指导。法国当时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坦克,而且从装甲的厚度和重量来看,其坦克的性能非常好。但是法国最大的问题在于其作战理论严重滞后,将闪击战的强大武器——坦克作为步兵的补充力量来使用,没有真正发挥出坦克的作用,其实一开始德国的坦克数量还没有法国多。波兰也是如此,始终都使用传统的作战理念——用骑兵作战。这种旧思路显然不适合机械化战争的思想。而德国包括古德里安在内的一些有头脑的将领,认识到了坦克的重要作用,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所以快速地席卷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
从战争的情况来看,特别是敦刻尔克撤退中,很多英法的重要装备其实都没有撤走,只是将三十万人撤回去了,所以损失了很多优秀的飞行员和重型的装备,因此战争一开始英国不占据优势,特别是在飞行员的数量上。同德国相比,英国的空军力量大大不如德国。
[b][size=3]战争评价[/size][/b]
英国空军挽救了英国!1940年9月20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演讲中以后来被广泛引用的名句来赞誉:“在人类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多人从这么少的人那里得到这么多!”毫无疑问,这么少的人当然是指英国空军的飞行员、地勤和指挥通信人员,当时英国空军的全部作战人员,从飞行员、地勤到指挥通信,仅区区3000人!这么多的人不但是英国人民,而且还包括所有不愿忍受纳粹暴政的人民。
英国取得不列颠之战胜利原因主要有:战略上,英国早就预见到了英国生死存亡的关键取决于制空权的争夺,所以从1940年5月就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一切措施来加强防空,在指挥体制、防空兵力部署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而纳粹德国始终抱有诱使英国媾和的幻想,在外交和政治上展开了诱降活动,军事上的准备明显不足。而且德军统帅部一直都没有一个比较成熟完善的进攻方案,“海狮计划”也是仓促而就,缺乏必要的研究分析。即使在空袭开始后,希特勒也一直梦想通过空袭来迫使英国屈服,并未进行认真周密的登陆作战准备。更为严重的错误是德国在7月16日下达“海狮计划”指令,7月31日却又决定进攻苏联,战略上如此三心二意,怎能不败?
武器装备上,德国空军装备的轰炸机绝大部分是俯冲轰炸机和轻、中型轰炸机,载弹量大,航程远的战略重轰炸机数量极少,根本无法承担起战略轰炸的重任。护航的战斗机又只有梅塞施米特-109还能勉强与英军战斗机对抗,但受到航程的限制,作战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英军虽然飞机数量少,但性能优秀,而且与雷达、高炮和拦阻气球组成了完整的防空体系,又是本土作战,几乎没有航程限制,大大抵消了数量上的劣势。尤其是英军建立了完善的雷达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发现来袭敌机的数量和方向等基本情况,避免了战斗机不必要的空中巡逻警戒,使战斗机起飞就是迎战,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战术上,德国空军最大的失误就是在8月底,重点攻击英国空军基地和飞机制造厂,使英军损失惨重,精疲力竭,即将崩溃之时,却出于报复柏林遭受空袭的思想,转而空袭伦敦,致使英国空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迅速恢复战斗力,从而与不列颠之战的胜利失之交臂!英军在防空作战中,采取了统一指挥,集中使用,全面防御,突出重点的方针,以战斗机为主,结合使用高射炮、探照灯和拦阻气球,并且成纵深梯次配置。并及时改变战术,以5至7个中队组成大编队作战,空战中多采用尾随攻击、分割攻击、分进合击等战法,取得了胜利。
地理上,英国空军是本土作战,飞行员熟悉气候、地形,士气又高,特别是即使被击落,只要飞行员平安落地,还能回到部队继续参战。而德军飞机只要被击落,飞行员即便能够跳伞逃生,还是逃脱不了成为战俘的命运,就是所谓的人机俱失。
当然,英军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虽然空军力量并不强大,但却未将有限的轰炸机攻击德军的前沿机场,这是最大的失策。还有就是在前期空战中,由于道丁和派克主张小编队逐次参战,使英军常常在十倍、甚至二十倍、三十倍的悬殊劣势下与德机作战,蒙受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b][size=3]战争意义[/size][/b]
不列颠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空战战争,证明了战略性的大规模空袭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显示出制空权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并证明了防空的战略意义。
由于不列颠战役的胜利,英国得以保存下来,而英国的坚持抗战,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而且成为日后英美反攻欧洲大陆的跳板,使德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可以设想,如果不列颠之战中德军获胜,那很快就会实施登陆,只要德国陆军登上英伦三岛,英国就将彻底失败,以后即使美国参战,要想横渡大西洋收复欧洲大陆,简直是梦呓!接下去德军再全力进攻苏联,整个二次大战的历史就将全部改写,因此,不列颠之战绝对是战争的转折,随着德军飞机的纷纷坠地,就已经埋下了日后纳粹德国失败的伏笔!
不列颠空战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空战,双方共投入了数以千计的轰炸机和战斗机,鏖战了10个月,英军损失了915架飞机和414名飞行员,德军损失了1733架飞机和6000多名飞行员。但英国始终没有屈服,这也迫使希特勒在没有把不列颠完全逐出战争之前,即先回头来对付苏联,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
[b][size=3]兵力对比[/size][/b]
不列颠空战前夕,英国空军部成立了防空指挥部,司令是爱德华?比尔上将,统一指挥全国所有的战斗机、高射炮、雷达和观通警报部队。战斗机部队共计56个中队,战斗机980架,其中性能优秀的“飓风”和“喷火”战斗机688架;高射炮部队共计7个师,高射炮4000余门,但其中大口径高射炮不足2000门,而且由于大口径高射炮月产量仅40门,短时期里数量难以增加,因此英军调整了部署,将约700门大口径高射炮配置在飞机制造厂;防空拦阻气球5个大队,拦阻气球1500余个,这些拦阻气球都系在汽车上,可以迅速转移;探照灯2700具。最重要的是英军还有当时鲜为人知的雷达部队,英国是最早将雷达投入实战的国家,至1940年7月全国共建成雷达站51座,其中东南沿海地区有38座,约占总数的75%,形成了严密的雷达警戒体系,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中高空防空雷达系统,能有效发现飞行高度在4500米以下的飞机,第二层是低空防空雷达系统,能有效发现飞行高度在750米以下的飞机。这样英军就能通过雷达测出德军飞机来袭的大致方位和时间,指挥己方战斗机在有利方位和时间迎击。而在雷达使用之前,通常都是派出战斗机在空中巡逻,由战斗机发现来袭敌机,使用雷达后,英军战斗机的每次起飞,都是有目的的迎战,极大减少了飞机、燃料和人员体力的消耗,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飞机数量不足的缺陷。因此雷达无疑是英军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王牌!此外,英国还有一支人数达50万的国民自卫军,他们在沿海地区设置了无数防空监视哨,使用双筒望远镜和简易的方位测向仪,担负对空监视、警戒、救护等任务,是英军正规部队不可或缺的辅助力量。
当时英军战斗机司令部设在本特利修道院,担任司令的是休·道丁上将,他是参加过一次世界大战的老飞行员,在他的主持下,成立了司令部情报室,并组建了由雷达、防空监视哨和指挥部作战室、情报室所构成的空中情报体系,能非常迅速地获知情报,极其有效地指挥作战。道丁上将比较谨慎持重,他始终保留了一支具有280架飞机规模的后备力量,不到德军登陆编队进入海峡的最后关头是绝不动用的。他清醒地意识到大规模空战将不可避免,所以一直采取尽量保存实力的战略,甚至敢于抗拒丘吉尔首相的命令,不向法国派出更多的飞机。这些努力都为即将爆发的空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英军战斗机司令部下辖四个战斗机大队:布兰德少将指挥的第10大队,司令部在博克斯,负责保卫英格兰西部地区;派克少将指挥的第11大队,司令部在阿克斯布里奇,负责保卫伦敦在内的英格兰东南部地区;马洛里少将指挥的第12大队,司令部在瓦特耐尔,负责保卫从泰晤士河入海口至约克郡的英格兰中部地区;索尔少将指挥的第13大队,司令部在纽卡斯尔,负责保卫苏格兰地区。在这四个大队中,实力最强的是第11和第12大队,尤其是保卫伦敦的第11大队,拥有270架最先进的“飓风”和“喷火”战斗机,几乎占英军全部先进飞机的40%。
英军将全国划分为四个防空区,每区又划分为若干个防空分区,各防空区部署一个战斗机大队,防空分区则部署二至三个战斗机中队,一旦德机来袭,防空区只下达出击命令,具体作战指挥由防空分区指挥部组织。英军本土防空的特点是:兵力上统一指挥,集中使用,全面防御,突出重点,纵深梯次配置;以战斗机为主,高射炮、拦阻气球和探照灯为辅,配合使用。
英军主力战斗机是霍克公司的“飓风”,总设计师是西多尼·卡姆,这种飞机1936年起投产,1937年底开始装备部队,是英军第一种起落架可收放飞机,半金属结构,单翼单座,MK1型装一台梅林水冷活塞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043马力,三叶可调距螺旋桨,最高时速519千米,升限10424米,最大转场航程1040千米,爬升率800米/分,武备为8挺7.62毫米机熗,有装甲防护和防弹座舱玻璃。制造简单,维护简易,操作简便,以火力密集、机身坚固、机动灵活而著称,战争中曾在各战场上大量使用,不仅被用以空战,稍加改装还能进行反潜、反坦克和对地攻击,受到很大好评。
英军另一主力机种是超马林公司的“喷火”,总设计师是三十年代著名的S系列飞机设计师雷金纳德·米切尔,(米切尔去世后,“喷火”的改进型号则由史米斯设计),1937年起投产,1938年8月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单翼单座,MK5C型装一台梅林水冷活塞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710马力,四叶螺旋桨,最高时速657千米,升限13100米,最大转场航程1060千米,爬升率870米/分,武备为8挺7.7毫米机熗,有装甲防护,气动外形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透明水泡座舱能使飞行员获得良好的视野。速度快,机动性好,是当时英军唯一一种在性能上全面超过德军梅塞施米特109战斗机的飞机,是二次世界大战中公认的欧洲最好的战斗机,只是制造比较复杂,数量相对较“飓风”少,在着陆时容易失控,不熟练的飞行员常会发生意外。此外汽化器在高速俯冲时会因负过载影响,引起发动机供油不足,因此通常飞行员都不进行大角度高速俯冲,以免发动机供油不足而导致空中停车。由于该机在不列颠之战中的出色表现而被誉为“英国的救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飓风”和“喷火”的研制是纯民间性质的,一无政府指令,二无政府资金支持。因为这两种飞机研制时间是三十年代中期,英国政府正沉醉于绥靖主义的梦乡,根本不考虑空军作战飞机的更新。面对德国正大力发展空军的严峻关头,英国航空界的一些有识之士自发进行新型飞机的研制,在这两种飞机试飞成功后,英国空军也果断订购,使部队很快装备了先进的飞机。回首这段往事,人们无不为这两种飞机能够突破绥靖主义的禁锢而及时研制、装备,而感到万分庆幸!性能略欠一筹,但数量较多的“飓风”和性能优异,但数量较少的“喷火”正好形成了最理想的高低搭配,成为英国空军与德国空军争夺制空权的最具威力的利器!除了“飓风”和“喷火”以外,英军还有少量老式的“英俊战士”和“无畏”式战斗机也参加了不列颠之战。
英军最大的困难是飞行员不足,由于战前强调飞行员质量,开办培训飞行员的学校很少,加上在战争中的损失,飞行员数量开始出现危机,道丁上将一面开办新的培训学校,加紧培训空勤、地勤人员,一面征召在英国的法国、比利时、捷克和波兰等被占领国的飞行员加入英国空军,还从海军航空兵部队借调68名飞行员,并招募英联邦国家的空、地勤人员。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至1940年8月初,英国空军飞行员数量上升到1434人,并为每架飞机配备了由机械师、机械师助理、钳工、装配工和无线电技工各一名组成的地勤小组,能在35分钟里完成出击检查,12分钟里为刚着陆飞机完成下一次起飞准备,为即将开始的空战做好了人员准备。
德国空军司令戈林,是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王牌飞行员,担任过著名的王牌飞行队里希特霍芬中队的指挥官。是纳粹德国中仅次于希特勒的第二号人物,1935年起任德国空军总司令,积极发展德国空军,使之成为纳粹德国向外扩张的重要力量。1940年7月19日,被授予帝国元帅军衔,成为欧洲军衔最高的军官,但他从法兰西战役后就完全沉湎于胜利之中,不过问空军业务,热衷于在各被占领国的博物馆中搜集稀世珍宝,举办盛大的宴会。在不列颠战役前,他盲目乐观,认为单凭德国空军就可以征服英伦三岛。
德军计划投入三个航空队的2600架飞机,其中轰炸机1480架。驻荷兰、比利时和法国东北部地区的凯塞林元帅指挥的第2航空队,攻击英格兰东南部;驻法国北部地区的施配尔元帅指挥的第3航空队,攻击英格兰西南部;驻荷兰和挪威的施通普夫上将指挥的第5航空队,攻击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其中第2、第3航空队作为主力,将投入全部力量,第5航空队配合行动,只投入部分兵力。
在德军战斗机中,主要有两种型号:梅塞施米特-109和梅塞施米特-110。
梅塞施米特-109,简称Bf-109或Me-109,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后改称梅塞施米特飞机制造厂)生产,总设计师梅塞施米特,1936年投产,1938年起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起落架可收放,单座单翼,E4型装一台水冷活塞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150马力,最高时速575千米,升限11000米,最大转场航程665千米,爬升率946米/分,武备为2门20毫米机炮和2挺7.9毫米机熗,具有装甲防护。坚固可靠,易于操纵,由于采用先进的燃油喷射系统,具有极高的水平和垂直机动能力,曾在试飞中连续进行21次右转盘旋上升和17次左转盘旋上升,再从7500米高度垂直俯冲,直到接近地面才改出,都没有出现螺旋,显示了优异的性能。除了英军的“喷火”外,没有其他飞机能与之相比,是一种综合性能非常优秀的轻型战斗机,曾在残酷的战争中连续使用十年,就是最佳的褒奖。唯一欠缺的是座舱设计不合理,空间狭窄拥挤,飞行员容易疲劳。
梅塞施米特-110,简称Bf-110或Me-110,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后改称梅塞施米特飞机制造厂)生产,总设计师梅塞施米特,1937年投产,1939年起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三座单翼重型战斗机,装两台水冷活塞发动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200马力,最高时速548千米,升限12800米,最大转场航程2800千米,爬升率687米/分,武备为2门20毫米机炮和6挺7.9毫米机熗,具有装甲防护。被德军誉为战斗机之花,但在实战中,由于是重型战斗机,机体庞大,容易被发现,比较笨拙,容易被击落,表现差强人意,甚至在不列颠之战后期,要由梅塞施米特-109护航才能出动。只是后来在抗击英军对德国进行战略轰炸中,夜间拦截英军轰炸机倒是战果斐然。
英、德双方四种主力战斗机进行比较,性能最佳的是英军的“喷火”和德军的梅塞施米特-109,这两种飞机各有千秋,难分伯仲;稍逊一筹的是英军的“飓风”;德军的梅塞施米特-110则最差,整体而言英军占优。但英军战斗机只装备8挺机熗,虽然射速高达每分钟1280发,火力密集,但杀伤力不大,常常命中德机多发,却无法将其击落,如果像德机那样配备2门机炮加2挺机熗,将给德机更沉重的打击。机载无线电设备方面,德机落后于英机,在空中无法与地面联系,因此升空以后,地面指挥部就无法有效指挥空中的飞机,完全靠飞行员自己的经验来作战。而英军地面指挥部可以通过无线电有效指挥调度空中飞机,加上又有雷达能够准确发现德机,所以英军占有明显优势。
双方战斗机空战战术上,英军通常采取三机V字队形,航行中转向时很不灵便,在编队中单机作战受到很大限制,末尾的飞机缺乏保护极易遭到攻击,而且队形在混战中也容易失散。而德军采取的两机编队,长僚机战术比较先进,通常以12架飞机组成疏散的编队,高度、速度相互交错,机动灵活,进退自如。
德军参战的轰炸机主要有四种型号:容克-87、容克-88,亨克尔-111和道尼尔-17。容克-87俯冲轰炸机,简称Ju-87,其实确切地应称为攻击机,容克飞机制造厂生产,由美国寇蒂斯公司的“鹰”式飞机改进而成,1936年起投产,1937年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起落架固定,外有整流罩,双座单翼,D1型装一台尤莫水冷活塞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410马力,最高时速410千米,升限7285米,转场航程1535千米,爬升率240米/分,载弹量1800千克,武备为2挺7.9毫米机熗,并可挂载2门20毫米机炮吊舱。该机有着“斯图卡”的外号,(斯图卡是德语俯冲轰炸的译音)在机翼上装有耶利哥喇叭,在俯冲时会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凄厉啸叫,以震慑敌军。容克-87在攻击点状目标时具有极其准确的精确度,是配合装甲部队的绝佳机种,是德军闪击战武库中最有效的急先锋,但是在进行战略轰炸中,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航程短,载弹量小,而且在俯冲时无法进行机动规避,成为英军战斗机最理想的猎物,在不列颠之战中损失惨重,迫使德军以后只能在空中威胁较弱的地区使用。
容克-88中型轰炸机,简称Ju-88,容克飞机制造厂生产,总设计师埃巴斯,1937年投产,1939年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四座单翼,A4型装两台尤莫水冷活塞发动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400马力,最高时速470千米,升限8200米,转场航程1790千米,爬升率900米/分,载弹量2500千克,武备为2挺13毫米机熗和3挺7.9毫米机熗。性能优异,自卫火力强,俯冲时还能进行机动,提高了生存力,是德军主力轰炸机种,可惜刚刚开始装备部队,数量还不多。而也正因为容克-88的优异表现,使德军决定全力生产容克-88,而不再发展四发动机的远程战略重轰炸机,使得德军在战争中没能拥有重型轰炸机,这一缺陷在不列颠之战中,暴露无疑。
亨克尔-111,简称He-111,亨克尔飞机制造厂生产,总设计师杰克弗里德瓦尔塔兄弟,1936年投产,1938年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五座单翼,气动外形十分优异,H16型装两台尤莫水冷活塞发动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350马力,最高时速434千米,升限8500米,转场航程2000千米,载弹量2500千克,武备为1门20毫米机炮,1挺13毫米机熗和4挺7.9毫米机熗。由于德军忽视了重型轰炸机的发展,亨克尔-111在战争初期就显得过时,但因为后继机种没有形成规模生产,仍作为德军主力轰炸机使用。
道尼尔-17,简称Do-17,道尼尔飞机制造厂生产,原型机以客货民航运输机为掩护发展研制,1935年投产,1937年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四座单翼,气动外形酷似铅笔,217E2型装两台BMW139空冷活塞发动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580马力,最高时速516千米,升限9000米,转场航程2800千米,载弹量2000千克,武备为1门20毫米机炮,1挺15毫米机熗,2挺13毫米机熗,2挺7.9毫米机熗。是德军轰炸机中速度最快的,而且机动性能很好,能进行低空突袭。
德军对英军的实力判断错误,大大低估了英国空军的战斗力,尤其是没有了解英军的雷达情况,尽管英军从1936年起就开始研究雷达,矗立在海岸边高耸的雷达天线绝对是无法掩盖的。1938年德军情报机关曾经得到英军使用雷达的情报,但德军统帅部未予重视。1940年5月,德军还在法国缴获了英军的一部车载流动雷达,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引起德军的重视,德军统帅部只是根据自己在雷达领域的水平来主观推断英军雷达研制水平,结果使德军在不列颠之战中饱尝了苦果。
[hr][b][size=4]冬天的神话—莫斯科保卫战[/size][/b]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32f914575086216700a96b13541d3.jpg[/img]
莫斯科保卫战(俄语:Битва под Москвой,德 莫斯科战役 语:Schlacht um Moskau)又称莫斯科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
名 称 莫斯科战役
地 点 莫斯科西部及北部外围
时 间 1941年9月30日-1942年1月7日
参战方 苏联,纳粹德国
结 果 苏联守住莫斯科,德军闪电战失败
参战方兵力 数据均始于1941年10月1日
参战方兵力 德军约1000000人及各型熗炮
苏联红军约1250000人及各型熗炮
伤亡情况 德军伤亡大约581900人
苏军伤亡大约650000-1280000人
主要指挥官 德军:博克、古德里安、凯塞林,俄军: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
[b][size=3]战役概述[/size][/b]
1941年9月底,德军在苏德战场北翼封锁了列宁格勒,在南翼占领基辅,在中央攻占斯摩棱斯克,打开了通向莫斯科的门户。9月底,德军开始实施代号为“台风”的作战计划,进攻莫斯科,企图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德军的进攻兵力是F·博克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总兵力大约180万人,共78个师,有各种火炮1.4万门,坦克1700辆,飞机1390架。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全力保卫莫斯科,为此,集中了苏军当时全部作战兵力的近1/3,并先后在莫斯科以西建立了纵深300千米的3道防线;同时组织游击队,在德军后方进行袭扰;苏军准备尽量阻止德军向莫斯科推进,在这过程中大量杀伤德军。为集聚力量反攻创造条件。苏军调集保卫莫斯科的总兵力是三个方面军,共125万人,装备有各种火炮7600门,坦克990辆,飞机677架。在战役初期,苏军的损失很大,据德方的材料,到10月初,苏军被俘达65万人,也就是说,超过半数的守军被俘。但是,苏军立即作了部署调整,并从外地调来一些兵力。10月15日,由于形势越来越严峻,苏联政府机关和外交使团撤出莫斯科,但斯大林仍坐镇莫斯科进行指挥。10月中下旬,德军一支先头部队突入到距莫斯科仅65千米的地方。11月7日,苏联在德军逼近莫斯科的情况下,照例在红场举行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的阅兵式,受阅部队实弹接受斯大林检阅,穿过红场,直接开赴前线。11月中下旬,德军加强了进攻,苏军进行了英勇抵抗,终于粉碎了德军的进攻,并耗尽了德军的预备队。
1941年12月5日,苏军转入反攻。到次年1月初,德军被迫向西撤退100~250千米,莫斯科的直接威胁被解除。希特勒十分恼怒,撤换了陆军总司令,自任陆军总司令,下令不准撤退。1月上旬,苏军利用德军进攻受挫惊慌失措和防寒准备差的有利时机,从三个方向向德军发起总攻。到4月中旬,苏军向西推进100~350千米,收复了大片失地。在这次战役中,德军损失了50万人,其中冻死冻伤10万多人,损失坦克1300辆,火炮2500门,各种车辆1.5万辆;但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得以逃脱。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
[b][size=3]战役背景[/size][/b]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进入苏联。德国的战略企图是:集中兵力,以“闪电战”从数个方向对苏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将苏军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联腹地长趋直入,粉碎苏军抵抗,进抵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一线,用空军摧毁乌拉尔工业区,瘫痪苏联经济,从而击败苏联。
战争爆发前,德国总兵力约730万人,侵苏兵力550万人(含罗马尼亚、匈牙利和芬兰军队)。计有190个师(内有19个坦克师、14摩托化师、坦克约4300辆、火炮4.72万门);空军作战飞机4980架;海军作战舰艇192艘。德军的部署是:以“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团军群分别向列宁格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1af214575003225e0f902dada51c1.jpg[/img]
珍珠港事件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皇家海军的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夏威夷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
偷袭珍珠港(日文:真珠湾攻撃;英文:Surprise attack on Pearl Harbour)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基地--珍珠港的军事事件,它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或奇袭珍珠港。
名 称 偷袭珍珠港
地 点 珍珠港
时 间 1941年12月7日(当地时间)
参战方 日本,美国
结 果 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
参战方兵力 日6艘航空母舰,441架飞机;美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8艘
伤亡情况 美军阵亡2000多人, 伤1000多人
日军阵亡约200人
主要指挥官 山本五十六,南云忠一,东条英机
影 响 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
国际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达到最大化
战争性质 偷袭、海空战
[b][size=3]事件过程[/size][/b]
11月26日,一支由六条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日本海军中将南云中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上舰队保持彻底的电波静默。除这六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
12月7日早晨,该舰队的飞机轰炸了欧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和许多在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包括那里的战列舰。地面上几乎所有飞机被摧毁,只有少数飞机得以起飞和还击。12艘战列舰和其它舰船被击沉或损坏。188架飞机被摧毁,155架飞机被破坏,2403名美国人丧亡。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
[b][size=3]事件背景[/size][/b]
[b]时代背景[/b]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美国,轰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战舰和军事目标。350余架日本飞机对珍珠港海军基地实施了两波攻击,投下穿甲炸弹,并向美国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发射鱼雷。美军毫无防备,他们在爆炸的巨响中醒来,仓促进行自卫。整场先发制人的袭击在90分钟内结束,彼时,日本炸沉了四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炸毁188架飞机,受损的建筑、船只和飞机则更多。攻击中约有2400名美国人丧生;另有1250人受伤,这是对美国一个巨大的震骇。攻击过后,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他随后签署了对日本帝国的正式宣战声明。几日之内,纳粹德国与意大利向美国宣战,而美国也迅即予以了宣战回应。
[b]日本背景[/b]
日本从1941年中开始向东南亚的发展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安,十年来这些国家对日本的发展的不满顶多局限于递交外交抗议书,但1941年7月美国、英国和荷兰殖民政府对日本宣布禁止向日本运输战略物资,尤其是钢和石油。这一步对日本的经济和军事都有威胁,其目的是迫使日本限制它在东南亚的活动,回到谈判桌边。罗斯福下令让舰队驻扎在珍珠港(由于它离日本比美国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对日本是一个直接威胁)也是这个目的。罗斯福认为这个决定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当理查逊上将对这个决定提出抗议时,他将理查逊解雇。但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反应似乎只是加强了日本军方的决定,占领和利用这个地区。日本的石油产量很小,而提炼的石油的储藏更少,因此禁运对日本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1939年,日本拟定了两个作战取向,分别为“南下”“北上”两个作战计划。日本起初看重苏联丰富的战争资源,拟定了入侵苏联,占领西伯利亚。
1939年5月至9月,日本按计划,向位于中蒙边境海拉尔以南200公里的诺门罕地区的苏蒙联军发动了大规模试探性战略进攻。双方动用了数十万精锐部队和先进军事装备,在杂草丛生、沙丘连绵起伏的荒原上进行了一场长达4个多月激烈的交锋。日本由于军事思想和战术技术落后,遭到了自日俄战争以来首次最惨重的失败。
“北上”吃了败仗后,进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的梦想化为泡影,就掉头策划“南下”,夺取更大的战争资源(石油)等,以便日后吞并世界储备后继资源。
南洋,当时有英国,荷兰,美国的殖民地,这就给日本南下的计划增加了困难。同时由于日美两国奉行完全对立的东亚政策,日美在东亚必然发生利益碰撞。
1940年春夏南进论在日本有过两次高涨。从1940年春夏南进论的初次高涨到1941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其间一年有半。日本迟迟不敢对美开战,多次取消或推迟南进的预定时间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打乱了日军的侵略部署,迫使日本法西斯不得不多次推迟南进时间。加上石油短缺,不惜冒险一掷,炸掉美国珍珠港。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9e24145750066618f59bf776dcb61.jpg[/img]珍珠港事件示意图
1940年希特勒策划了对英国的“海狮行动”,要求日军和德国同时对英作战,日军驱除了所有在华的英国侨民,夺取了英国在华利益。日军的做法直接影响了英美两国的利益。
日本从1941年中就开始向东南亚的扩张,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满,为了给日军一点警戒,美国冻结了对日的贸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没有石油,日军的战斗装备就无法行驶,舰艇抛锚,等于无法继续侵略,为了确保正常侵略,掠夺石油,日军决定冒险一掷。
1941年12月7日,日军成功实施了珍珠港突袭。
可就是日军的这一场成功的突袭,让日军在二战中更显得锐气十足。
也就是这场突袭,美国大兵奉陪日军玩到底,从太平洋上成功地踢开了法西斯日本的大门。
加上日本的石油只能维持半年的时间,日本明白,要么从中国撤兵,停止对外扩张,外交上向美国靠拢。要么自组旗帜,南下夺取战略资源,继续加强对外侵略。南洋有美国,英国,荷兰的殖民地,进军南洋就等于向美英荷三国宣战。
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枢纽,夏威夷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间,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日本认为先在太平洋上夺取制空制海权就意味着南下的道路畅通无阻,必须先摧毁珍珠港,于是日本策划了珍珠港突袭。
日本政府决定占据东南亚的资源作为对禁运的回答。他们不能假设,假如他们开始行动了,美国会在一旁袖手旁观?这是山本五十六考虑事前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袭击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的计划是实现这个战略目的中的一个战术步骤。日本资料显示山本于1941年初开始考虑袭击珍珠港。数月后,在做了一些预先考察后,他被批准开始准备这个行动。日本海军内部有强烈的反对这样一个行动的力量。山本威胁,假如这个行动被中止的话,他将引退。1941年夏,在一次由日本天皇亲自出席的御前会议上,这个行动正式被批准。11月,在另一次天皇亲自出席的御前会议上,出兵太平洋的决定被批准。在11月的会议上还决定,只有在美国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情况下才放弃这次行动。
[b]美国背景[/b]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a19b14575007012468496dd90d5ba.jpg[/img]
日本计划的一部分是在袭击前(而且必须在袭击前)中止与美国的协商。到12月7日为止,日本驻华盛顿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与美国外交部进行很广泛的讨论,包括美国对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东南亚的反应。袭击前日本大使从日本外交部获得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并受令在袭击前(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将它递交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但大使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很长的国书。最后这篇宣战书在袭击后才递交给美国。这个延迟增加了美国对这次袭击的愤怒,它是罗斯福总统将这天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的主要原因。山本上将似乎同意这个观点。
在日美合拍的电影《虎!虎!虎!》中他被引用说:“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这句话山本本人可能从未说过,即使如此他似乎的确如此感觉)。
实际上这篇国书在日本递交美国前就已经被美国解码了。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在读过这篇国书后立刻向夏威夷发送了一张紧急警告,(可发送时没带'紧急"两字。)但由于美军内部传送系统的混乱这篇电报不得不通过民用电信局来传达。袭击数小时后一个年轻的日裔美国邮递员才将这张电报送到美军司令部。
在1940年的一次春季演习中,当山本看到航空兵在训练中取得理想成绩时,对他的参谋长说:“训练很成功,我想进攻夏威夷是可能的。”从这时候起,山本就着手设想珍珠港之战了。他以东乡平八郎的一举成功的战略思想为基础,认为要与实力雄厚的美、英开战而操胜券,必须突然袭击,先发制人,开战之初就使对方崩溃。偷袭珍珠港的大胆设想的出笼,正是山本战略思想的必然产物。
[b][size=3]战争原因[/size][/b]
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袭击珍珠港计划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势。从193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交战,此前日本占领了满洲。从1941年1月日本开始计划袭击珍珠港以取得战略优势,经过一些海军内部的讨论和争执后从年中开始日本海军开始为这次行动进行严格的训练。
[b][size=3]事件经过[/size][/b]
[b]促成战争[/b]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3089145750081155740dbf194c01e.jpg[/img]
美国人约翰·托兰对山本进攻珍珠港计划的产生曾有一个符合逻辑的推测。1921年,美国出版了《太平洋海上霸权》一书。四年后该书的部分内容被创作为小说,取名《伟大的太平洋战争》,书中描写了一支日本舰队偷袭珍珠港、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等情况。这本书被日本海军参谋部译成日文,列入海军大学的课程。该书出版时,山本正在华盛顿任武官,这位孜孜不倦地钻研海军学术,又具有相当英语造诣的山本,不可能不注意到这本书。袭击珍珠港作战计划的产生与山本的性格特点也有密切的关系。西方有人针对袭击珍珠港之战说过,只有赌徒才敢冒那么大的风险。山本是个冒险家,对赌博尤为着迷。把赌博和碰运气的游戏看得比饮食还重要,玩扑克、打桥牌、下围棋、打赌都称得上是行家里手。他与同僚赌,与部属赌,还常跟艺妓赌,而且赌得认真。1910年,山本为一件不大的事与他的密友堀一下子赌了3000元,这笔钱在当时能买幢好房子,结果山本输了。虽然堀一笑了之,山本却坚持还债,每月从薪金中扣,一直扣了十几年。山本出使欧洲时,据传说由于他赌技超群,赢钱太多,摩纳哥的赌场甚至禁止山本入场,他是摩纳哥第二位被禁止的赌客。山本曾说,如果天皇能给他一年时间去赌博,可以为日本赢回一艘"大和号"战列舰。总之,东乡的影响,美国的小说,加上山本个人秉性等各种因素,促成了奇袭珍珠港计划的形成。
[b]计划批准[/b]
珍珠港位于日、美之间太平洋东部的夏威夷群岛,距日本约3500多海里,距美国本土约2000海里,是美国太平洋舰队最重要的基地。1941年1月7日,山本写信给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正式提出了偷袭珍珠港的设想。此后就和几个参谋一起,秘密地制定“Z”作战方案。6月,正式方案提出后,曾在日本上层引起争论,一些人不相信庞大的舰队横渡3500海里而不被发现,对这一计划的可行性表示怀疑。山本固执己见,甚至以辞职相要挟。日本为了“南进”,于10月中旬批准了这个计划。于是,山本指挥联合舰队选择了与珍珠港相似的鹿儿岛湾,开始了充分的准备和严格的模拟训练。
[b]开始进攻[/b]
1941年12月7日凌晨,从六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一攻击波183架飞机,穿云破雾,扑向珍珠港。7时53分,发回“虎、虎、虎”的信号,表示奇袭成功。此后,第二攻击波的168架飞机再次发动攻击。仓促应战的美军损失惨重,8艘战列舰中,4艘被击沉,一艘搁浅,其余都受重创;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伤,188架飞机被击毁,数千官兵伤亡。日本只损失了29架飞机和55名飞行员以及几艘袖珍潜艇。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d7531457500815a5c867a66b14616.jpg[/img]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ebad1457500817e40feb3f0858cd7.jpg[/img]
日本海军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中舰队保持彻底的无线电静默。除这六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
该舰队的飞机轰炸了欧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和许多在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包括那里的战列舰。地面上几乎所有飞机被摧毁,只有少数飞机得以起飞和还击。12艘战列舰和其它舰船被击沉或损坏。188架飞机被摧毁,155架飞机被破坏,2403名美国人丧亡。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
这次战斗的第一炮和第一个牺牲者是美国一条驱逐舰对日本的一艘微型潜艇的攻击。那艘微型潜艇被击沉。日本一共出动了五艘微型潜艇,它们打算在空袭开始后对美国船只施放鱼雷,五艘船后来都被击沉,其中只有四艘后来被找到。这五艘船上的十名水手中只有一人幸存,酒卷和男被俘,他是美国在二战中的第一个俘虏。
日本参加这次袭击的航空母舰是赤城号(旗舰)、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这六艘航空母舰共计搭载舰载机414架,其中包括战斗机、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水平轰炸机,其中55架被毁。这些飞机分两波攻击。南云中将决定放弃第三波攻击而将主力撤回。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09d51457500821f336a234faef28d.jpg[/img]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f75c14575008247030b7bb3a809fe.jpg[/img]
根据当事人报导和后来美国和日本军方发表的军事文件袭击珍珠港的过程如下:
3:42:一美国扫雷艇在檀香山港前发现一个潜望镜。
6:00:距珍珠港370海里的航空母舰企业号从370海里外派出18架侦察机飞往珍珠港。
6:10:南云中将得到攻击的命令后下令第一波起飞。日本舰队此时位于欧胡岛北220海里。
6:20:第一波的183架轰炸机和战斗机起飞飞向珍珠港。
6:30:一艘美国供给船在珍珠港外发现一艘潜艇。这个发现被传递给一艘美国沃德号驱逐舰,一架侦查机被遣往当地。
6:45:沃德号驱逐舰向潜艇发动攻击。潜艇被击沉。
6:53:沃德号驱逐舰报告攻击潜艇。
7:02:位于欧胡岛北部的一个雷达站在岛被132海里处发现不明飞机。
7:10:雷达站向空防司令部报告发现不明飞机的消息。
7:15:攻击潜艇的报告到达美军司令部。与此同时167架第二波日本飞机起飞。
7:20:美军空防司令部认为不明飞机是从大陆来的B-17轰炸机,他下令雷达站关闭。
7:40:第一波到达瓦胡岛北岸。
7:49:第一波指挥官下达攻击令。
7:53:第一波指挥官向南云发送“虎!虎!虎!”的消息报告偷袭成功。
7:55—8:25:由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进行的第一波攻击。
7:58:美国海军向所有船只发出警告:“珍珠港受空袭,这不是演习!”
8:00:从美国大陆来的B-17轰炸机和从企业号起飞的侦察机同时到达珍珠港,但他们毫无准备,因此无法插手。
8:02:内华达号战列舰开始对从右舷攻击的飞机开火。两架飞机被击落。内华达号在尾部受一条鱼雷。内华达号是唯一试图逃出珍珠港的战列舰,但它多次中弹后不得不在沙滩上搁浅以防止船沉没。
8:08:KGMB电台中止其节目号召所有军人回到他们的岗位上去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79e71457505644451e67b71e8d0ce.jpg[/img]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c1721457500827d9d67e7746ec071.jpg[/img]沉没的亚利桑那战列舰
8:10: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前部弹药库中弹爆炸,亚利桑那号在9分钟内沉没,80%船员阵亡。
8:12:夏威夷最高指挥官沃尔特·肖特向整个太平洋舰队和华盛顿报告:“与日本的战斗由一次向珍珠港的袭击开始。”
8:17:美国驱逐舰海尔姆号是第一艘开始对驶入珍珠港内的日本潜艇攻击的美国船只。
8:26:檀香山的救火队报告三人死亡和六人受伤(可能是被防空炮的子弹击中)。
8:39:一架水上飞机在港内发现一艘潜艇并对它开火。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bb581457500830d9dcd9ce116f11f.jpg[/img]
8:40—9:15:轰炸机的攻击。
8:40:一艘美国驱逐舰与一艘日本潜艇相撞并开始投深水炸弹。潜艇受伤后上浮。一个地方电台报导日本空袭。
8:50:第二波攻击指挥官下攻击令。
8:54:第二波攻击开始。54架轰炸机和78架俯冲轰炸机进行攻击,36架战斗机夺取制空权。
9:00:一艘荷兰的远洋轮是第一个参加战争的同盟者。
9:15—9:45:俯冲轰炸机进攻。
9:30:港外和岛北的船只受到攻击。
9:45:进攻减弱。
10:00:第一波飞机回到停在岛北180海里的舰队。
11:15:夏威夷总督在电台中宣布整个夏威夷领地进入戒严状态。
11:46:有人报告日军在欧胡岛登陆。
12:10:美国侦察机飞向岛北但未能发现任何敌机或敌舰。
12:40:夏威夷总督和美国总统同意在夏威夷引入战时法并建立军政府统治。
13:00:日军飞行队队长与南云中将讨论进行第三波攻击的可能性。
13:30:南云下令返航。
16:25:夏威夷总督签署战时法。
[b][size=3]背后的谜团[/size][/b]
2001年12月7日是日本偷袭珍珠港60周年纪念日。然而,偷袭行动的制造者,导致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造成数千美国人伤亡的日本国上下却缄默不语,因为许多亲历那场战争的日本人仍坚持珍珠港事件是美国为了参加二战故意制造的阴谋。珍珠港事件到底是不是阴谋?日本人为什么坚持“阴谋论”呢?
日本人愿意把珍珠港事件看成是美国的阴谋
在珍珠港事件60周年到来之际,日本上下一片沉默:没有任何有关珍珠港事件的学术争论,没有任何政客表示准备到珍珠港参加盛大的纪念仪式,也没有任何一家媒体的只言片语提起珍珠港事件60周年……从来不会忘记广岛原子弹轰炸纪念日的日本国上下,似乎根本不知道还有珍珠港事件这码事!
如此可怕的“日式”沉默有多层次的原因:当今的日本年轻人对那场夺走2390条美国人生命,几乎摧毁整个美国太平洋舰队,将美国直接推向二战的恐怖偷袭一无所知;当年亲历那场战争的日本人大都已经作古;当年亲历那场战争、迄今仍活着的日本人宁愿选择“忘却”……所有有关二战的话题似乎成了日本社会说不得碰不得的禁忌。
比对珍珠港事件避而不谈更甚的是,一些日本人始终坚持认为珍珠港事件完全是一桩特大的阴谋,他们坚信这样一种说法:美国人为了参加二战,故意引诱日本人发动珍珠港事件!美国《洞察》杂志今年夏天刊出的一篇耸人听闻的文章说,是潜伏在罗斯福总统身边的苏联间谍故意制造了珍珠港事件,从而将美国拖入战争。这篇报道让日本媒体欣喜若狂,似乎一下子就找到了珍珠港事件是阴谋,日本反而是受害者的依据!但是,两名当年参加偷袭珍珠港行动的日军飞行员以亲身经历证明,珍珠港事件不是阴谋,而确确实实是一场军事偷袭。
当年参加过偷袭行动的山川新作几年前就写过一本有关珍珠港事件的书,并且不断地到全国各地讲述当年偷袭珍珠港的真相。新作17岁就开始接受作战飞行员训练,4年后,也就是1941年12月7日,新作驾驶着携有一枚500磅炸弹的俯冲轰炸机出现在珍珠港上空。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时的珍珠港真是美极了,屋顶有红的、黄的和绿的。前面有风,多云。第一轮轰炸机投下炸弹爆炸后形成的烟柱直冲云霄。”新作开始搜寻他的攻击目标。他原打算的第一攻击目标已经中弹了,所以他朝下一个目标———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马里兰号”巡洋舰扑去,开始俯冲,迅速投下重磅炸弹。新作回忆他投下的重磅炸弹炸向美军军舰一刹那间的情景时说:“我是亲眼看着炸弹撞上军舰时的情景的。我投下的那枚重磅炸弹就像被军舰吸进去一样,整个过程就像是电影里的慢镜头,紧接着就是惊天动地的大爆炸和冲天而起的烟幕!我驾机飞向航母,向指挥官报告说:‘我击中了一艘军舰!’然后我们就返航了。”
“拒绝为侵略行径道歉毁掉了日本人的自尊与荣誉”
1991年,珍珠港事件50周年前夕,山川新作和一些曾经参加过偷袭行动的日军飞行员重返珍珠港,并且见到了一些在日军狂轰滥炸中幸免于难的美军官兵。
珍珠港事件50周年纪念日之际,安倍善二和日本政府代表团准备前往夏威夷参加纪念仪式。但不知为什么,日本政府在最后一刻钟突然取消了活动计划。安倍善二决定自己走一趟。在珍珠港,他目睹了被他炸沉后没入水中的“亚利桑那号”巡洋舰。庞大的舰体残骸直到今天还在不停地向水面冒着油花,并且仍是1102名随舰遇难官兵们的水下坟墓。安倍善二感慨地说:“直到目睹了‘亚利桑那号’的残骸,我才知道美国人为什么出奇地愤怒,为什么如此无法相信日本人。当我在现场看到水底下不断冒出的气泡时,我想到了死去的美国官兵,想到了不宣战的偷袭。此时此刻,我的心就像是要被揪出了胸膛一般!”
安倍善二希望自己的良心能得到宽恕,于是就开始联络当年在珍珠港事件中的幸存者,和他们一起向长眠海底的美军官兵敬献花圈。2001年12月7日,安倍善二将再度远赴珍珠港,参加60周年纪念活动,并且作为特邀嘉宾发言。安倍善二早就想好他应该怎么说了:“当年,珍珠港确实是被摧毁了,在战略意义上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但在政治上,不宣而战,并且战后拒绝道歉,却毁掉了日本人的自尊与荣誉!”
[b][size=3]历史争议[/size][/b]
[b]两种说法[/b]
日本偷袭珍珠港存在两种说法,一是偷袭珍珠港事件是真正的偷袭。二是美国人的阴谋,是故意让偷袭成功的。第一种说法当然是公认的历史,第二种说法是在部分军事迷中流传的,特别是一些日本人始终坚持认为珍珠港事件完全是一桩特大的阴谋。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因为日军的突袭看似非常成功,但一些莫名其妙的巧合使日军的战略意图没有一件达到。
[b]存在疑点[/b]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00891457504841745b23a132050d5.jpg[/img]
首先谈谈日军的战略意图,提起偷袭珍珠港,就不能不提到山本五十六。
1884年4月4日他出生在日本新泻县长冈的一个破落武士家庭,出生时父亲五十六岁,故此得名五十六。1901年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江田岛海军军官学校。1904年刚毕业即以少尉候补生的资格参加日俄战争中的对马海战,在海战中失去了左手的食指和无名指。海战的胜利使他对当时的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十分崇拜,立志要像东乡那样建功立业。1914年至1916年在日本海军大学深造。1919年至1921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英语,选修燃油专业。回国后在海军大学任教官。1923年奉命前往欧美考察各国海军,在旅欧途中,曾到赌场一展他的高超赌技,使他成为有史以来第二个因赌技太高而被著名的摩纳哥赌场谢绝入场的人。山本酷爱赌博,他赌博的格言是要么大赢,要么大输。这一点对他的军事思想也有着重大影响,日后的偷袭珍珠港,也正充溢着孤注一掷的赌博痕迹。1925年出任日本驻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由于日本在日俄战争后就将美国视为潜在的最大敌人,所以这一职位的人选通常是由海军中最有前途的优秀军官来担任,以使他们能对美国有一个比较感性和客观的了解。1928年回国,历任巡洋舰舰长、航空母舰舰长、海军航空本部技术部长、第一航空战队司令、海军航空本部部长、海军省次官,最后于1939年8月升任联合舰队司令。1940年军衔也晋升为海军大将。山本曾数次赴美,或求学或考察或任职,对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潜力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所以最初他竭力反对与美国开战,成为日本海军中坚定的反战派人士,甚至因此几乎遭到激进少壮派的暗算,但是山本绝不是和平主义者,他所反对的只不过是与强大的英美开战,因为他曾准确预测日本即使通过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也只不过能保持一年到一年半的优势。——所以在他担任第一航空战队司令时积极参与对中国的侵略。当日本大本营与英美开战的战略方针确立后,他便一改初衷,竭尽全力策划组织对美国的作战方针,那就是以突袭手段力求在开战初期就一举全歼或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确立起日本的军事优势,并不断对美国实施主动进攻,使其无法积蓄起足够与日本对抗的力量,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而这一战略的第一步就是一场赌博——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突袭。其作战计划中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击沉三艘航空母舰,二是对美宣战的最后通牒必须于攻击前30分钟美国时间12月7日十三时递交。这样做的目的是,山本五十六深知美国人的性格,崇尚面对面的决斗,通过事先宣战而打击美国的士气,从而把美国逼回到谈判桌前,签订互不侵犯的协定。可是在袭击当天偷袭的主要目标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空母舰及二十二艘其他军舰不在珍珠港,而最后通牒的送达却莫名其妙的推迟了一个半小时,使名正言顺的宣战变成了卑鄙无耻的偷袭。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7f10145750484475eece3c42b719c.jpg[/img]
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四十分,比日本外交部预定的递交最后通牒的时间晚了四十分钟,此时珍珠港的战斗已经打响二十分钟了。美国国务卿赫尔在接见日本代表前已经知道珍珠港遭到了偷袭,但是罗斯福总统要求他只要收下日方的答复,冷淡地把日方代表送走。于是赫尔装作认真地阅读了日方的答复,然后用难以掩饰的愤怒说:“这是我任职五十年来,从未见过如此卑鄙的政府和如此虚伪歪曲的文件!”正是由于在递交正式宣战的文件之前,日本就发动了进攻,激起了美国举国上下无比的愤慨。山本在接到胜利的电文后,丝毫没有大胜的喜悦,对前来祝贺的部属只是淡淡地说:“我们只不过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正是这两个巧合成为怀疑偷袭珍珠港是美国的阴谋论的理由,虽然美国解释过三艘航母不在港和宣战文件为何迟到得原因,但仍不能消除大家的疑问。
其它的疑点还有:
一 袭击前美军向珍珠港突然调派大量的医药物资和医护人员,并在袭击前一天通知取消第二天的休假,进行战备值班(袭击当天是星期天),这是有档可查的。
二 一些不合常理的军事调动,在袭击前美军将一些战斗机分散到偏远的小机场,而留在主机场的飞机则空着机库不用,整整齐齐摆在跑道上,给人一种所有的飞机都在的假象。袭击开始后升空作战的飞机都是小机场起飞的,这在大片《虎、虎、虎》、《珍珠港》中都有描写。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af9f145750484795ff1b8c873700d.jpg[/img]
三 在袭击结束后,美军以惊人的速度将击沉的军舰打捞出水,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修理好,并且进行了改装,使这些军舰的战斗力上升到新的水平。军舰的改装是非常复杂的,要将新装备对军舰的影响都要考虑进去,当这么多的军舰需要改装,仅图纸就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更不用说各种设备、材料的采购与生产。当这些军舰开始改造时,工人们发现什么都是现成的,包括图纸、武器、雷达都是现成的,好像在等待这一天似的。〔“加利福尼亚”号、“西弗吉尼亚”号后来被打捞起来,重新参战。美军也对沉没的“亚利桑那”号进行过探察,看看是否有打捞的可能,最后见实在没有希望,就将暴露在水面上的舰体拆除,水底部分的舰体仍留在沉没的地方。1962年12月7日珍珠港纪念日,在该舰的残骸上建成珍珠港纪念馆,现在已成为夏威夷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俄克拉荷马”号后被扶正,并被拖走,虽然也进行过修复,但徒劳无功,后于1944年9月退役,1947年5月17日在拖回美国本土的途中遭遇风浪沉没。“犹他”号是1909年下水的老战列舰,已拆除了大部分武备而被降格为靶舰,所以美军没有进行挽救。布雷舰“奥格拉拉”号建成于1907年,是珍珠港内最老的军舰,早已极少升火起航,据说连烟囱里也有海鸟筑巢,自然美军也不会进行修复。所以实际上美军在偷袭珍珠港中最终的损失,就只有这四艘军舰。〕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83ea14575048503e837406cb347a2.jpg[/img]
四 在偷袭的前一天晚上,珍珠港的军舰就曾击沉一艘参加偷袭的日军舰艇;即便这个事件没引起美军的警觉,那么,在日军飞机飞向珍珠港时,美军驻珍珠港的雷达兵曾向上级汇报“发现大量可疑飞机”,这样的情报竟然也被疏忽过去了。
五 夏威夷地区的防守原来是由陆军主管的,1940年夏威夷美国海军方面提出了强化防卫的建议,1941年1月海军部长诺克斯对陆军部长史汀生提出了夏威夷海军基地极易受到突然袭击,为此需要举行旨在加强防卫的陆海军联合演习的建议。史汀生在2月7日回答的题目是《夏威夷珍珠港的防守》,内容包括夏威夷防守的地位和对夏威夷陆军指挥官和海军加强协作的指示。1941年1月27日美国驻日大使约瑟夫.格鲁(Joseph C. Grew)在发给国务院的电报中有这样的内容:“日本军方似乎正在计划在美日失和的时候袭击珍珠港”,这个信息引起了陆军部和海军部的重视,研究的结果表明袭击珍珠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4月1日总参谋长马歇尔在情况判断中表明:“日本帝国在过去的战争行动中没有发布过宣战书,……,对夏威夷的袭击应该是由在高速巡洋舰支援下的航空母舰进行的高速入侵”。在此之前,根据2月7日史汀生的指示,夏威夷陆军司令官肖特中将和海军第十四军区司令布洛克少将在3月28日制定了《夏威夷沿岸前线共同防守计划》;4月9日,夏威夷海军航空兵司令贝林杰少将和陆军航空兵司令官马丁少将也制定了《陆海军共同航空作战协定》。这个协定所想定的情形是:进攻的日本航空母舰是六艘,时间在一个星期天的拂晓——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所以,珍珠港受到了袭击,对美国陆海军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预想到了珍珠港可能受到袭击。当然根据这些资料,“罗斯福的阴谋”也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不可能是“罗斯福自己”的阴谋,除非阴谋论者们把所有美国军方都算成阴谋的参加者。
[b]有关解释[/b]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8bec14575048547844a0aaccc1673.jpg[/img]
正是有这么多的疑点使许多人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阴谋。美国早已获知日军的偷袭计划,珍珠港事变只不过是罗斯福的苦肉计。因为当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想非常严重,使得罗斯福总统很多援助英、苏、中等国的计划受到掣制,而作为极富远见的杰出政治家,罗斯福很清楚,如果不及时援助正在艰苦奋战的英、中、苏等反法西斯国家,等到轴心国确实控制了欧亚大陆后,美国将无力独自抵抗已经根基牢固的德、意、日轴心国。所以早参战比晚参战有利,但国内的孤立主义只图眼前利益,不愿参战。因此罗斯福不惜以珍珠港为代价,唤醒民众的觉醒和敌忾,粉碎孤立主义思想。同时还必须让日本偷袭成功,才能激起粉碎孤立主义者参战的决心。
这一说法的疑点在于美国孤立主义在40年底已经开始弱化,租借法案于1941年3月11日生效,授权美国总统“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一般认为该法案的通过埋葬了中立法,是美国由孤立主义走向参战的决定性重要步骤。而在这之前的40年底,罗斯福总统已经授权美国海军为英国船队护航,并且可以自由攻击任何一艘发现的德国潜艇,即使德国潜艇没有发起任何攻击。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并不需要通过损失如此惨重的方式来加入战争。要知道以当时的常识来看问题的话,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是已经被日本机动部队全歼了的。至于侥幸逃脱的三艘航空母舰的价值,在1941年12月7日和被炸沉的战列舰根本不能相比。不管后来主流常识发生了什么变化,当时的主流常识是:海军就是进行海战的军种,海战的主力是战列舰,而航空母舰只是配合舰种。对于罗斯福来说,太平洋舰队是个太豪华的赌注。
[b]成功截译日本偷袭珍珠港[/b]
1940年8月1日,美国宣布对日禁运,并冻结日本在美的银行存款。当时日本外务省紧锣密鼓地给西南太平洋各地,包括菲律宾、安南、暹罗(泰国)、仰光、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以及其他群岛上所有的使领馆发出密电,命令除留下LA密电码之外,其余各级密码本全部予以销毁;同时颁布了许多隐语,如“西风紧”表示与美国关系紧张,“北方晴”表示与苏联关系缓和,“东南有雨”表示中国战场吃紧,“女儿回娘家”表示撤回侨民,“东风,雨”表示已与美国开战,共有十几条之多,并明确规定这些隐语在必要的时候会在无线电广播中播出,要求各使馆注意随时收听。一时间,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一直关注日本情报的池步洲发现,从1941年5月份起,日本外务省与其驻檀香山(今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总领事馆之间的密电突然增多,除了侨民、商务方面,竟有军事情报掺杂其中。他加紧了密码破译工作,并对美军的一些情况做了研究,他惊讶地发现日军电码的内容主要是珍珠港在泊舰只的舰名、数量、装备、停泊位置、进出港时间、官兵休假时间等情况。外务省还多次询问每周哪一天停泊的舰只数量最多,檀香山总领事回电:“经多次调查观察,是星期日。”这便是后来日军选择12月8日(星期日)偷袭珍珠港的重要依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文中还频繁提到夏威夷的天气:说当地三十年来从来没有暴风雨,天气以晴好为主。 1941年12月3日,池步洲截获了一份由日本外务省致日本驻美大使野村的特级密电,要求他:一、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本,只留一种普通密码本,同时烧毁一切机密文件。二、尽可能通知有关存款人将存款转移到中立国家银行。三、帝国政府决定按照御前会议决议采取截然行动。 池步洲认为,这是“东风,雨”(日美开战)的先兆。
[b]大众推测[/b]
有说法结合此前译出的檀香山军事情报,池步洲作出两点推测:一、日军对美开战的时间可能是星期天;二、袭击的地点可能是珍珠港。但是这一说法没有任何证据。他把译出的电文送给顶头上司霍实子主任,并谈了自己的判断。霍实子点头称是,当即提笔签署意见:“查‘八·一三’前夕日本驻华大使川越曾向日本驻华各领事馆发出密电:‘经我驻沪陆、海、外三方乘’出云‘旗舰到吴淞口开会,已作出决定,饬令在华各领事馆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电报本子。’说明日寇已决定对我国发动全面战争。现日本外务省又同样密电饬令日本驻美大馆立即烧毁各种密电码本子,可以判明日本已经快要对美发动战争了。” 这份密电译文被迅速呈递给蒋介石,蒋介石差人立即通知美国驻重庆人员,让其急报美国政界与军方。但是由于之前和当时此类情报很多,同事情报没有具体指出日本可能攻击的目标,而美国的判断是日本会先攻击菲律宾,因此并没有在珍珠港增强防御。
[b]相关评价[/b]
美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在他的著作《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中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阴谋。在该著作中他对此事件描述如下:
早在11月26日(1941年)袭击发生前两周,罗斯福就亲自收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珍珠港即将遭遇袭击的紧急警告。罗斯福的反应是遣散了珍珠港舰队的空中防御,以确保日本偷袭取得成功。丘吉尔11月26日致罗斯福的信函,是两人通信中唯一以“国家安全”为理由仍未解密的文件。
对珍珠港的灾难性袭击造就了罗斯福梦寐以求的开战理由。这是一场创造新美帝国的战争。
[b][size=3]双方兵力[/size][/b]
[b]日军[/b]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78691457505112b646788ebf1a255.jpg[/img]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cae3145750511565c46fc3aea57c0.jpg[/img]南云忠一(1887--1944) 日本海军大将
[b]总指挥:联合舰队司令[/b]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
[b]突击编队[/b]指挥官为南云忠一海军中将
空袭部队:指挥官为南云忠一海军中将,包括“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瑞鹤号共六艘航母,任务就是出动舰载机攻击停泊在珍珠港的美军战列舰和航母。
警戒部队:指挥官为第一驱逐舰战队司令大森仙太郎海军少将,编有“阿武隈”号轻巡洋舰和“谷风”号、“浦风”号、“滨风”号、“矶风”号、“不知火”号、“霞”号、“霰”号、“阳炎”号和“秋云”号九艘驱逐舰,负责为空袭部队和补给部队提供警戒。
支援部队:指挥官为第三战队司令三川军一海军中将,编有“比睿”号、“雾岛”号两艘战列舰和“利根”号、“筑摩”号两艘重巡洋舰,负责为空袭部队提供支援,主要是对付美军的大型水面军舰。
巡逻部队:指挥官为第二潜艇大队司令今和泉喜海军大佐,由“伊—19”号、“伊—21”号和“伊—23”号三艘潜艇组成,在编队航线前方航行,担负侦察警戒。
中途岛破袭部队:指挥官为第七驱逐舰大队司令小西要人海军大佐,由“潮”号、“涟”号两艘驱逐舰和“尻矢”号补给舰组成,任务是炮击中途岛牵制美军。
补给部队:由“极地”丸、“极东”丸、“健洋”丸、“国洋”丸、“神国”丸、“东邦”丸、“东荣”丸和“日本”丸等七艘油船组成,负责为编队进行海上加油。
[b]先遣编队[/b]指挥官为第六舰队司令清水光美海军中将
第一潜艇部队:指挥官为第一潜艇战队司令佐藤勉海军少将,下辖“伊—9”号、“伊—15”号、“伊—17”号、和“伊—25”号四艘潜艇,在瓦胡岛东北展开,攻击美军可能出动反击的舰艇。
第二潜艇部队:指挥官为第二潜艇战队司令山崎重晖海军少将,下辖“伊—1”号、“伊—2”号、“伊—3”号、“伊—4”号、“伊—5”号、“伊—6”号和“伊—7”号七艘潜艇,在瓦胡岛与考爱岛、莫洛凯岛之间的考爱海峡、卡伊威海峡展开,监视并伺机攻击美军。
第三潜艇部队:指挥官为第三潜艇战队司令三轮茂义海军少将,下辖“伊—8”号、“伊—68”号、“伊—69”号、“伊—70”号、“伊—71”号、“伊—72”号、“伊—73”号、“伊—74”号、“伊—75”号九艘潜艇,在瓦胡岛以南海域展开,攻击美军可能出动反击的舰艇。
特别攻击部队:指挥官为第三潜艇大队司令佐佐木半九海军大佐,
下辖“伊—16”号、“伊—18”号、“伊—20”号、“伊—22”号和“伊—24”号五艘潜艇,各携带一艘袖珍潜艇,在空袭前将袖珍潜艇放出,由袖珍潜艇自行潜入港内,必须在第一攻击波开始后才能乘乱从水下发射鱼雷进行攻击。
要地侦察部队:由两艘潜艇组成,“伊—10”号侦察斐济、萨摩亚群岛,“伊—26”号侦察阿留申群岛。
补给部队:由“隐户丸”、“东亚丸”、“新玉丸”、“第二天洋丸”、“日立丸”、“富士山丸”六艘油船组成,部署在本土和夸贾林群岛,为先遣部队的潜艇提供燃油补给。
汇总:6艘航空母舰(当时日本共有10艘),载着423架飞机,担任护航的是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和3艘潜艇。另有27艘潜艇作为先遣队更早地出发了。
[b]美军[/b]
[b]珍珠港在任指挥官:太平洋舰队司令[/b]金梅尔上将
珍珠港所有舰艇:3艘航母(企业号、列克星敦号、萨拉托加号)、9艘战列舰(宾夕法尼亚号、加利福尼亚号、马里兰号、俄克拉荷马号 、田纳西号、西弗吉尼亚号 、亚利桑纳号、内华达号、科罗拉多号)、20艘巡洋舰、69艘驱逐舰和27艘潜艇[3] 。
珍珠港在泊舰艇:8艘战列舰(宾夕法尼亚号、加利福尼亚号、马里兰号、俄克拉荷马号、田纳西号、西弗吉尼亚号、亚利桑纳号、内华达号) 、3艘轻巡洋舰、3艘水上飞机供应舰、29艘驱逐舰。
珍珠港在坞舰艇: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3艘。
其中P40-战斧占多数的402架。
汇总:86艘舰只只停泊在珍珠港(小舰不算),其中有战列舰8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28艘,潜水艇5艘,并无美国航空母舰在场。
[b][size=3]致命错误[/size][/b]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ec151457505118ef61406f3f26219.jpg[/img]
第一,日军错误地将航母定为攻击目标。袭击珍珠港的作战计划最先由日军飞行员源田实制定,由于他坚持攻击的重点是美军航母,于是在制定方案时,将90架轰炸机担当首次攻击主力。411架鱼雷攻击机兵分两路分别攻击航母和战列舰的锚地。首次攻击的关键是达成突然性,在这之后,美军防空火力必将开始反应。第二波攻击将于一小时后发起,任务是伺机炸沉航母。但是,源田实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美国航母根本不在港内。
第二,临时调整作战方案导致乱套。攻击舰队出发前夜,源田实发现他们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所有计划都指着对手坐以待毙。如果美国人有防备,怎么办?舰队离港后,源田实悄悄召集了一个背着长官的秘密会议。大家商议的结果是:由源田实到现场机动处理。这一最后时刻的重大调整引起不小的混乱——所有军官、高层参谋都不在场,现场拍板只是3个中级校佐。这导致突袭从开始就乱了套。
第三,毫无目标一通乱炸。按照预定计划,战列舰的鱼雷攻击机分两队进攻。两队进攻间隔500米。可实际上,港内早乱成一团;攻击机队的动作严重变形,两队实际间隔1600米。后队看不见前队,僚机找不到编队长机。日军在一番轰炸之后,真正炸沉的只有三艘战列舰,如此一来,日军总体命中率是31%。
第四,日本人将袭击时间定在了周日的早上。每周这一天,美军十有八九的人都不在船舱里,而是在夏威夷的各处度周日,否则的话,美军损失将会非常惨重。
第五,日本人只炸了船舰而没炸船坞。如果船坞被炸毁的话,美军仅存的船舰将无处停泊,大量毁伤的船舰也无处修复。
第六,日本没有炸掉珍珠港5英里以外山上的油料。在当时的情况下,哪怕一架日军战机飞到那里,就可以将它们炸得一滴不剩。倘若如此,美军所有的船舰和飞机都将变成动弹不得的一堆废铁。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99fb1457505122ffcbc48457140ff.jpg[/img]
美国海军储存在珍珠港有450万吨重油。如果珍珠港的工厂设施和重油全毁了又会怎样?用尼米茨的话来回答吧:“把攻击目标集中在舰艇上的日本海军,完全无视了机械工厂,对于修理设施也没有出手,对港湾内储藏的450万吨重油也视而未见。考虑到美国对欧洲作出的承诺,这些长时间积累而储存起来的重油是无可替代的,没有了这些燃料,美国舰队在几个月里将不可能从珍珠港开始发动任何作战行动。”实际上尼米茨的话还是很轻描淡写的。如果南云忠一轰炸了储油罐引发了火灾,燃烧起来的450万吨重油之火将是任何消防手段也无法扑灭的。不需要别的,就这场火就能彻底烧毁珍珠港,烧掉它作为一个军港而继续存在的可能性,要重建这个军港,即使是土建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的美国,没有几年是不可能的。没有了前进基地的美国海军就只能后撤3500公里回到加利福尼亚的圣迭戈去,从那儿再出发来打仗就没有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海军所享有的那种自由了。
其中第五、第六点也有不同说法。
首先在当时情况下,由于第一波攻击结束以后飞机回收慢,有相当飞机在第二波返回时还没有回收完毕,这种情况下日本第三波攻击力量不足,加上需要清空甲板先回收攻击部队,对攻击部队进行补给,再发动攻击需要6个小时以上时间,这样在第三波攻击结束时将会是晚上,而当时晚上回收飞机难度很大,会造成巨大损失,这是日本承担不起的。同时日本担心一直会被未发现的美国航母或者美国潜艇发现,遭到攻击,所以急于撤退。
其次,在第二波攻击开始以后,由于美国已经有了准备,日本损失的飞机数量开始急剧上升,战斗损失加上降落以后报废和机械故障,此时已经有50多架飞机不能使用,继续攻击珍珠港的防御势必更加严密,南云担心飞行员损失太大。
最后,根据二战中的轰炸经验,要摧毁船坞等设备即使连续轰炸几周都未必奏效,试图通过一次攻击摧毁珍珠港的船坞和修理设备显然是不可能的。而油库虽然比较容易摧毁,但是日本对于后勤一向不怎么重视,所以侦察时并未观察珍珠港油料储备情况,因此并不了解油库分布情况。攻击部队也并以为发现的油库是假目标。而且美国有大量油船,即使日军攻击成功,也可以通过从本土抽调油船的方式来为舰队提供补给。所以对于美军影响不会很大。
[b][size=3]战争结果[/size][/b]
[b]直接结果[/b]
就其战略目的而言,对珍珠港的袭击从短期和中期的角度来看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它的结果远远超过了它的计划者最远的设想,在整个战争史上,这样的成果也是很罕见的。在此后的六个月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无足轻重。没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日本对其它列强在东南亚的力量可以彻底忽略,此后它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势力一直扩张到印度洋。
[b]长期影响[/b]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珍珠港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彻底的灾难。事实上,计划珍珠港的山本上将本人预言即使对美国海军的袭击成功,它不会,也不能赢得一场对美国的战争,因为美国的生产力实在太高了。美国海军主力舰四艘被击沉,三艘受伤。日本的主目标之一是美国的三艘航空母舰,但当时没有一艘在港内:企业号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顿号数日前刚刚开出,萨拉托加号正在圣地亚哥维修。世界各地的海军和其他观察家都认为,将美国大多数战列舰创伤击沉是这个战役的最大的成果。没有了这些战列舰,美国海军只有依靠它的航空母舰和潜艇,实际上当时美国海军只有这些舰船了,而这些舰船也是抵抗和后来反击日本的主要力量。后来证明将战列舰摧毁的作用远比预想的要小得多。
最重要的可能是珍珠港事件立刻将一个本来意见不齐的国家动员起来了。它将美国团结起来,一起要战胜日本,它可能也是后来盟军要求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不论当时日本只是击中了修理蓬还是击中了航空母舰,对珍珠港的袭击本身就已经决定了日本战败的命运。
[b][size=3]历史意义[/size][/b]
这场战役是有历史决定性意义的。由于日本未能击沉美国的航空母舰,它只有一个小的军事作用。但即使日本击沉了美国的航空母舰,从长远角度上来看它还是不能帮助日本。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和它雄厚的工业和服务经济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轴心国在全世界的覆灭。此后盟军的胜利和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及彼的。
从军事史的角度来看,对珍珠港的袭击标志着航空母舰和潜艇,以及舰载机取代战列舰成为海军主力的转折点。大型战列舰决战的时代过去了,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新的海战王牌,海军航空兵作为新的决定性力量登上海战舞台。但世界海军强大的美国对于“航空制胜”这一点一直到后来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战役后才明白过来。
本次军事偷袭曾被拍成电影《虎虎虎》和《珍珠港》。
日本偷袭珍珠港,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8日,美国和英国对日本宣战。美国广播电台反复广播:“珍珠港遭到偷袭!”罗斯福总统大声疾呼:“必须记住这个奇耻大辱的日子!”接着,澳大利亚、荷兰等二十多个国家也对日宣战。中国的国民党政府在中日战争进行了四年多以后,于12月9日也跟着对日宣战。12月21日,德、意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更加扩大了。
[b][size=3]后世影响[/size][/b]
美国为纪念珍珠港战役的失败,将1941年12月7日定为国耻日。
[b][size=3]各界评价[/size][/b]
(1)对珍珠港事件的评价不尽相同,一说是日本的巨大胜利,一说是袭击珍珠港只是为美国处理掉了一些过时舰只并激起了其斗志。
(2)美国关于珍珠港最大的疑问就是谁应对珍珠港事件负责。尽管太平洋舰队总司令金梅尔被撤职,但还是有很多的质疑集中在罗斯福总统身上。
(3)对于珍珠港事件是否可以避免以及战争的最终原因,这是最难以回答的一个问题。历史学家认为发生了的就是必然的,因为从日本这辆战车逐渐偏离轨道以来,和山姆相撞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4)另一典型的争论是对“偷袭”和“奇袭”的争论。日本送最后通谍的时间比攻击时间晚了40分钟,最后日本又战败,偷袭之名是绝对洗不清的。但“偷袭”和“奇袭”实际也只是同一意义的一贬一褒而已。
[hr][b][size=4]血洒长空—不列颠之战[/size][/b]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38_e73f14574269593147967cda50c3e.jpg[/img]
不列颠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至1941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而这次战争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空战,除了英、德两国之外,包括同属大英国协的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爱尔兰、牙买加、斯里兰卡、南罗德西亚等国的空勤人员也投入英军;许多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欧洲国家,包括波兰、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等撤至英国的空军,也加入了保卫英国的行列;当时属于中立的美国,也有志愿者组成了“飞鹰中队”(Eagle Squadrons)与英国并肩作战。同属轴心国的意大利,则派出“空军军团”(Corpo Aereo Italiano)与德国空军一起战斗。战争在1941年10月12日以德国的失败告终,由于损失过多的战机和飞行员,又无法取得英伦海峡的制空权优势,更无法借由空袭瓦解英国的地面和海军战力,德国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作战计划。
名 称 不列颠空战
地 点 英国本土及英吉利海峡上空
时 间 1940年-1941年
参战方 英国,德国
结 果 英国胜利
参战方兵力 英国:共计1963架飞机
德国:共计4074架飞机
伤亡情况 英军飞行员:1956名,飞机995架
德军飞行员:2500名,飞机超2000架
主要指挥官休·道丁,赫尔曼·戈林
电影作品 不列颠之战 Battle of Britain
[b][size=3]战争概述[/size][/b]
英德空军在英伦上空上演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这次战役也由于英国的顽强表现,而迫使希特勒在没有把不列颠完全逐出战争之前,即先回头来对付苏联,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
一个世纪之前,拿破仑曾经有过跨海征英的计划,现在,希特勒寄希望于德国强大的空军越过英吉利海峡摧毁英国的抵抗力量。德国为此集结了各种作战飞机2500余架,而英国空军的全部作战飞机也不过1300余架,此外,德国在占领西欧之后对英形成了一个弧形包围圈,其空军基地非常接近英国,这加大了德国飞机突击纵深的力度和出击的频率。德国空军司令、纳粹二号人物戈林对希特勒夸下海口:只用空袭便可征服英国,希特勒遂决定等到德国空军对英国实施集中攻击后,再确定登陆战“海狮行动”的具体方案。
1940年8月13日,戈林下令实施“鹰袭”计划,1500多架飞机开始对英国进行轰炸,不列颠之战的第一阶段战幕就此拉开。15日,戈林倾其全部主力,向英国发动全面进攻,英国空军司令道丁元帅不得不动用他的大部分战斗机迎敌,双方在长达500海里的战线上进行了5次大战。由于英国空军有雷达帮助,德军战机在同英国空军的一对一战斗中损失惨重。24日德军将领在分析前几天的对英作战情况后,决定将轰炸重点放在被称为“扇形站”的英军地面机场指挥中心上,这一战术很快收到效果,伦敦周围的7个“扇形站”中的6个被炸毁,英军整个通讯系统处于崩溃边缘。到9月6日,在连续12天的激烈空战之后,英国共损失飞机450余架,1/4的飞行员伤亡,英军的战斗力大幅下降。
8月28日夜晚,英国人为了振奋士气,对柏林进行了轰炸,这一举措惹火了希特勒,他当即下令德国空军不再以消耗英国空军力量为重点,而是对伦敦和其他英国城市实施大规模的空袭作为报复。9月7日,德国空军开始轰炸伦敦,不列颠之战进入第二阶段。
希特勒的这一举措让已濒临绝境的英国空军松了一口气,但英国的平民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整个不列颠之战中,英国100万幢房屋被炸毁,近4万人死亡,4.6万人受伤,军事和工业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都处于瘫痪状态。
9月15日下午,德国空军再次大举出动,对已被炸得残破不堪的伦敦城实行大规模的空袭。这次英军作了充分准备,英国空军共击落德机185架,自己仅损失26架。这一天成为不列颠空战的转折点,后来英国女王将其定为英国保卫战的纪念日。鉴于德国空军损失惨重,9月17日,希特勒决定把“海狮行动”无限期地延迟下去,空战也进入了边打边停的第三阶段。1941年5月10日德军对伦敦的最后一次的“惩罚性进攻”为标志,不列颠之战彻底结束。之后,戈林将德国空军主力转移到东欧,开始为参加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做准备。
不列颠空战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空战,双方共投入了数以千计的轰炸机和战斗机,鏖战了10个月,英军损失了915架飞机和414名飞行员,德军损失了1733架飞机和6000多名飞行员。但英国始终没有屈服,这也迫使希特勒在没有把不列颠完全逐出战争之前,即先回头来对付苏联,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
[b][size=3]战争背景[/size][/b]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38_c0781457427151be96d30812e53e0.jpg[/img]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54961457506197ae3d84377e31613.jpg[/img]希特勒
1940年7月,欧洲战场上只剩下英国还在孤军奋战,英国当时的处境是极其险恶的,陆军在刚结束的法兰西战役中损失惨重,虽经敦刻尔克大撤退,奇迹般地将三十余万部队撤回英伦三岛,但所有重装备和车辆丢弃殆尽,英国本土只剩下780门火炮、160门反坦克炮和200辆坦克!空军也在战役中受到了很大削弱,损失了约1000架飞机,牺牲了435名富有经验的飞行员;海军的情况相对好一些,但正面临抗击德军潜艇部队疯狂的海上破交,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德国的情况则刚好相反,刚占领了法国、比利时、荷兰等西欧诸国,达到了军事胜利的顶峰!陆军由于坦克和车辆的大量缴获,部队战斗力和机动力大为提高,士气异常高涨;空军规模急剧扩大,而且陆续进驻沿海机场,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有德国海军实力最弱,根本无法与强大的英国海军相比,也根本没有力量保护登陆部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安全。因此德军最高统帅部初步设想先以空军发起空战战役,消灭英国空军,夺取战役制空权,再以空军掩护海军夺取制海权,最后实施登陆。然而这只是纸面上的幻想,德国空军虽然拥有3700架作战飞机,但德国空军历来是以配合地面部队提供直接空中火力支援为主要作战使命,装备的飞机中轰炸机绝大部分是俯冲轰炸机,能够用以战略轰炸的重型远程轰炸机数量少,航程短,载弹量小,难以承担起战略轰炸的重任,所以采取战略轰炸来夺取战役制空权对于德国空军而言,是超出其实际能力的。而好大喜功的空军总司令戈林元帅还准备空降占领一个机场,再以运输机穿梭运送5个陆军精锐师,一举攻占伦敦,迫使英国投降。实际上,对于英国本土作战,德军统帅部不象西欧作战,早就有周详的作战计划,直到此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作战方案。
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一直对英国抱有幻想,认为英国在如此严峻的局面下,一定会与德国媾和,而且他认为打败英国后,英国的殖民地将落入美国、日本和苏联之手,对于德国毫无益处,因此他在1940年5月至7月,始终没有敦促德军总参谋部制定进攻英国的作战计划,而是致力于对英国的诱降,在6、7月间多次通过广播和报纸,一再提出“和平建议”;并通过梵帝冈教皇和瑞典国王与英国接触,提出以瓜分法国、荷兰的殖民地优越条件试探媾和的可能性,还派出密使与在西班牙的前英国国王,因坚持与一位离过婚的美国女子结婚而逊位的温莎公爵接洽,准备扶持这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前国王重登王位,建立一个亲德的政府,迅速达成停战协议,然后可以集中全力准备对苏联的作战。
然而,英国的强硬态度完全出乎他的意料,5月10日接替以制造慕尼黑阴谋而闻名的绥靖主义者张伯伦出任首相的丘吉尔,历来就是坚定的主战派人士,他在就职仪式上发表的演讲中明确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赋予我们的所有力量,在陆地、海洋和天空,向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的黑暗罪恶势力战斗!”广大英国人民也清醒认识了纳粹德国的残暴和征服世界的野心,彻底抛弃了绥靖主义,全力支持政府将对德国的战争进行到底!
当德国所有的诱降企图全部破产后,希特勒才定下了进攻英国的决心,于7月16日下达了代号“海狮行动”的对英作战第十六号指令。
希特勒打败法国后,便拟定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为保障渡海登陆作战,德军企图首先夺取制空权,以摧毁英国的防御工事,消灭英国空军,并钳制住英国皇家空军。于是德国空军元帅戈林集结了德国空空军主力3个航空队和2669架飞机,战斗机和轰炸机各占一半,而英国只有700架战斗机和500架轰炸机,德国占有2:1的优势。
早在1940年5月,英国就已预见到德国空军会对英国本土进行大规模轰炸,所以5月19日,英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在法国退出战争的情况下的防御报告,要求切实加强各项防御措施,尤其是防空措施,该报告于5月27日获得战时内阁的批准。并立即开始了必要准备:首先战时内阁组建了飞机制造部,由比弗·布鲁克任部长,大力加强飞机制造,使飞机月产量由700架迅速增加到8月份的1600架,其中战斗机为470架;其次在全国范围里统一调整部署防空力量,重点加强伦敦地区的防空;再次空军部成立作战训练部队,建立了多个训练学校,加紧培训空勤、地勤人员,这样每月可以有200名新飞行员补充部队,还动员英联邦成员国代为培训空勤人员,以组建新的作战部队。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38_1a8314574271533b8a67ffbeaf9c3.jpg[/img]德国欧洲空域分布
1940年7月,法兰西战役结束,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等国全都被德国征服,整个西欧只剩下英国还在抵抗。这时,希特勒向英国伸出了橄榄枝,由于纳粹德国战前储备的原油不充足以及需要筹备之后的对苏作战,希特勒认为不应在西线消耗太多力量。况且德国的主要敌人是苏联,对英国敲打敲打就可以了,只要英国表示不再与德国为敌,并且归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抢走的原德国殖民地,就可以签订和平条约。不料英国新任的首相丘吉尔是个硬骨头,张伯伦的前车之鉴使得丘吉尔完全不理会希特勒的外交伎俩,在压制了英国国内的纳粹势力以及外部的劝降势力之后继续筹备防范可能的进攻。丘吉尔在就职仪式的演讲中明确地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赋予我们的所有力量,在陆地,海洋和天空,向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的黑暗罪恶势力战斗!”希特勒几次劝诱无效后,不由恼羞成怒,下令制订入侵英国的计划。
[b][size=3]战争经过[/size][/b]
进入7月,德军开始了战前准备,航空兵部队从本土向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转场,前线机场的扩建,部队的调动集结,人员物资的补充,都需要时间。但德国空军不愿这样坐等,以小部分部队在进行战前准备的同时就开始了试探性的攻击。德国空军在1940年4月至6月的三个月中,共损失了2784架飞机,但很快凭借着航空工业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恢复。7月10日起,德军以英国南部港口和英吉利海峡航行的船只为目标发动了攻击,德军作战目的有两项,一是了解英军防空能力,查明英国空军的部署;二是诱使英机出战,在空战中消耗英军力量。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86a214575067796be91c7d3bfe907.jpg[/img]丘吉尔在与兰姆塞海军上将一起察看作战地图
英军由于在欧洲大陆消耗较大,需要休整补充,所以采取避战战略,只以小机群迎战,同时在空战中检验雷达引导截击的战术。从7月10日至8月12日,德军共出动飞机5376架次,投弹1473吨,击沉英军4艘驱逐舰和18艘运输船,德军有186架飞机被击落,135架被击伤。英军损失飞机148架。总体而言,这一阶段作战完全是试探性,规模有限。与此同时德国空军指挥机关开始制定作战方案,7月下旬,参战的主力部队第2、第3航空队联合草拟了方案,7月29日空军作战局对这一方案进行了研究,8月1日第2、第3航空队根据作战局的意见递交了修正方案,8月1日希特勒和总参谋长约德尔联合签发了对英实施全面空袭的第十七号指令,8月2日空军司令戈林下达了空军作战指令,戈林定于8月10日发起第一次大规模空袭,这天将以“鹰日”为代号。
[b]战争部署[/b]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38_b2351457427245bf7de893eb8b303.jpg[/img]
不列颠空战时英国把本土分成了四个空军战区边界: 10战斗机群,负责普利茅斯,艾克塞特,布里斯拖尔,加的夫,斯万斯,伯明翰及其周边地区;11战斗机群,负责巴斯,南安普顿,扑次矛斯,坎特博雷,伦敦,布里斯拖尔,伊普斯维奇及其周边地区;12战斗机群,伯明翰,考文垂,伊普斯维奇,诺里奇,诺丁汉,利物浦,曼彻斯特及其周边地区;13战斗机群,负责利物浦,曼彻斯特,桑德兰,纽卡斯尔,格拉斯哥,贝尔法斯特及其周边地区。
高空雷达站的分布为:普利茅斯,坎特博雷及其周围(3处),伊普斯维奇,诺里奇,诺丁汉,桑德兰,纽卡斯尔,格拉斯哥,纽卡斯尔,格拉斯哥,斯万斯附近。总的看来,高空雷达站的分布是一个向左开口的L形。英国在纽卡斯尔,布里斯拖尔和伦敦有3个集团军司令部,总司令部是在伦敦。(上面的空军战区边界内的城市只写出来了那些防被炸城市的名字,两个区都有的城市是处在边界上的城市)
1940年7月15日,英国皇家空军歼击航空兵司令部(司令休·道丁空军上将)下辖4个航空兵群,共55个中队。北部的第13航空兵群由索尔指挥,有14个中队;中部的第12航空兵群由帕克指挥,有22个中队;东南部的第11航空兵群由特拉福德·利马洛里指挥,有14个中队;西南部的第10航空兵群由布兰德指挥,有4个中队。以派尔为司令的陆军高射炮兵也接受道丁的作战指挥。到8月初,皇家空军可用于作战的飞机为700架战斗机和500架轰炸机。8月份生产的1600架飞机中有470架飓风式和喷火式战斗机(1940年夏季之前共有19个中队换装了喷火战斗机,其中只有6个中队装备的具有西斯帕诺机炮的喷火),其中只有喷火具备抗衡BF109的能力,由于飓风在之前的欧陆战斗中表现不佳,因此多数被用于直接攻击来袭的亨克尔轰炸机。发动不列颠空战的是德国空军的3个航空队:以阿尔贝特·凯塞林空军元帅为司令的第2航空队,以施佩勒元帅为司令的第2航空队和以施通普夫空军上将为司令的第5航空队,装备的主要机种有单引擎Me109战斗机、双引擎Me109战斗机、高空机和斯图卡俯冲轰炸机,集结的作战飞机共2669架。
德国空军的大致分布如下:多引擎轰炸机主要部署在加莱地区和雷恩;JU87则较分散,从勒阿佛尔到巴黎到安特卫普呈一个V形分布;单发战斗机则是主要集中在车尔堡,勒阿拂尔,加莱和安特卫普;多发战斗机除了分布在单发战斗机的地点外,还有一个雷恩地区。
德国方面的战斗准备,从数量上看有着明显的优势。656架Bf 109E和168架Bf 110的总共850架战机在虎视眈眈地盯着海峡对面。但英国空军的目标则不是这些战斗机,而是多达1200余架的轰炸机。因为,只有阻止它进入英国领空,才是主要目的。但对负责英国本土防空任务的道丁来说,数量上的劣势,着实让他伤了不少脑筋。 但对英国自身来说,战争的局势未必呈现出一边倒的架势。因为,他们有着自己处于优势的秘密武器——投入实战不久的“雷达”。如果没有了他,可能战局所带来的影响是令英国人沮丧的。从30年代开始随着重视本土防空,英国空军着手开始了能够在24小时监控本土空域的计划。此时,英国无线电工程师沃森·瓦特利用无线电波在传播途中遇到金属物体则随即“反弹”的原理,把无线电探测原理变为一门实用技术。1935年2月,在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之后的1935年5月份开始,沿英国漫长的海岸线陆续架起了高达70英尺的无线电天线,不分昼夜地对其领空实施了“密切关注”。1943年起正式装备使用,并以其缩写被命名为RADAR(雷达)。
此后,英国空军逐渐把雷达和战斗机的使用关系趋于合理、协调化。更为欣喜的是,它可以定位飞行在状态下的己方飞机,并引领至敌机出现的空域中。至此,英国雷达观测员可以轻易观测到己方飞机和敌机出现的确切位置,即使进行调遣。在2战空中预警方面,用雷达来起到实际效果的,英国可谓是第一家了。但到此时为止,谁都未曾想到这么一个带有天线的“怪物”竟成为阻碍德国实现征服英国计划的最大障碍之一。 但更为令德国方面不曾预料到的是,英国情报部门已经设法截获并读取德国空军的无线电密码信件。虽说当时尚未破解“英格玛”密码,但利用密码解读机“乌特拉”,把德国空军使用的密码体系给顺利破解殆尽。情报方面的优势部分缓解了数量上劣势带来的麻烦,但皇家空军所面对的依旧是一场残酷的战争。1940年6月后,在多佛海峡上空即将出现的一场空战却迟迟未能上演。加之以来的是,英德双方的电子战、情报战、心理战、宣传战、口水战等混为一体的不列颠空战的前奏。
[b]第一阶段[/b]
8月初,德国空军为对英作战而集结的飞机已达2669架,其中梅塞施米特-109战斗机933架,梅塞施米特-110战斗机375架,容克-87俯冲轰炸机346架,容克-88、亨克尔-111和道尼尔-17轰炸机共1015架。8月10日,英国南部地区天气非常恶劣,“鹰日”攻击被迫延期。8月11日和8月12日,天气依然没有多大好转,德军出动了部分飞机,攻击了英军雷达站,五个遭严重破坏,一个被完全摧毁,由于德军主要轰炸雷达站的天线而不是核心的控制室,英军能够迅速修复,德军无线电侦测部门又很快发现了雷达信号,认为攻击雷达站是毫无作用的,因此不久就终止了对雷达站的攻击,铸成大错。
被大肆宣扬的“鹰日”攻击终于在8月13日开始,战史上将8月13日至8月23日作为不列颠战役的第一阶段,德军在这一阶段主要目的就是消灭英国空军主力,由于德军飞机航程有限,所以攻击主要集中在英格兰南部,企图尽可能在南部战斗中消耗英军力量,为以后攻击中部地区创造条件。德军除以战斗机掩护轰炸机突击英军机场外,还以战斗机组成游猎群,专门寻找英军战斗机空战。8月13日,由于天气仍不理想,部分战斗机没有按计划起飞,开局显得有些混乱。全天德军投入1485架次,白天突击英国南部七个机场,晚间则攻击英军飞机制造厂。英军出动了727架次迎战,在波特兰和南安普敦的空战尤为激烈,德军有47架飞机被击落,80余架被击伤,英军仅损失12架“飓风”和1架“喷火”,机场遭受的损失微不足道。8月14日,天气依旧是阴云密布,德军仅进行了小编队的零星袭击。
8月15日,因为连日的恶劣天气,戈林将各航空队司令召到在卡琳霍尔庄园的官邸举行军事会议,不料天气突然转晴,留守空军指挥部最高级别的军官第2航空队参谋长保罗戴希曼上校,以军人的责任果断下令出击,谁能想到这天竟然成为不列颠战役中德军出击规模最大的一天!第2、第3航空队几乎是倾巢而出,第5航空队也首次派出飞机参战,这样德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展开攻击。北面的第5航空队以为英军在东北地区防御比较空虚的,加上受航程限制,只派出了34架梅塞施米特-110战斗机掩护63架亨克尔-111和50架容克-88,不料遭到英军第13大队七个中队共计84架战斗机的迎头痛击,德军战斗机空中指挥第76战斗机团第1大队大队长雷斯特曼上尉还来不及调整飞行状态,就被击落。这支在德国空军享有盛名的精锐部队,由于梅塞施米特-110战斗机既笨重,数量又少,在英机打击下损失惨重,总共被击落7架梅塞施米特-110、16架亨克尔-111和6架容克-88,战损率超过20%,从此第5航空队就再未参加不列颠之战。
在英格兰南部的激战中,德军投入了975架战斗机和622架轰炸机,发动了四个波次的空袭,猛烈轰炸了英军五个机场和四个飞机制造厂,英军先后投入二十二个战斗机中队,全力抗击。战斗一直持续到天黑,全天德军出动约2000架次,被击落75架,英军出动974架次,空战中损失34架,还有21架轰炸机在地面被击毁,马特尔夏姆和林尼机场遭到较大破坏。这天是不列颠之战开始以来最激烈的一天,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照双方的损失比例,德军仅凭借现有的数量优势,是难以消灭英国空军的。8月16日,德军再次大举出动,但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战果。8月17日,德军只有零星小机群进行了骚扰性的空袭。8月18日,德军发动了强劲攻势,遭到英军顽强抗击,被击落71架,而英军仅损失27架。8月19日,戈林在卡琳霍尔庄园官邸召开参谋长会议,总结前一阶段作战情况,决定接下来集中全力攻击英国空军主力第11大队的基地,并停止出动在战斗中损失惨重的容克-87俯冲轰炸机。
8月19日至23日,由于天气原因,空战暂停了五天。不列颠之战的第一阶段至此结束,在这一阶段,德军付出了被击落367架的巨大代价,使英军12个机场和7个飞机制造厂遭到不同程度破坏,6个雷达站一度失去作用,1个指挥中心被炸,1座弹药库和10座储油库被毁,但德军选择目标不集中,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兵力,降低了突击效果,再加上英军顽强的抗击,没能达到预期目的。英军在这一阶段损失183架。
在空战第一阶段即1940年7月10日至8月23日,德国空军主要攻击英吉利海峡的护航船队、袭击南部港口,企图诱歼大量英国战斗机,为实施“海狮”登陆行动作准备。道丁指挥部属综合使用战斗机、雷达和高炮,有控制地集中战斗机(在较远的北部保留部分后备力量以对付德国空军的纵深攻势),采取从各个方向截击的作战方式。战至1940年8月12日,道丁所部以以损失150架飞机的代价,使德国空军损失286架飞机。接着,德国空军在“鹰日”(原为1940年8月13日,因气候不佳而改为1940年8月15日)以第2航空队和第3航空队在大量飞机分4批企图突破东南部防御,另以第5航空队对英国北部实施突袭。道丁预料到德军的行动,指挥北部和南部的战斗机适时迎击,击毁75架德国飞机。德国空军仍不罢休。
1940年8月16日,德军再次大举出动,但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战果。
1940年8月17日,德军只有零星小机群进行了骚扰性的空袭。
1940年8月18日,德军发动了强劲攻势,遭到英军顽强抗击,被击落71架,而英军仅损失27架。
1940年8月19日,戈林在卡琳霍尔庄园官邸召开参谋长会议,总结前一阶段作战情况,决定接下来集中全力攻击英国空军主力第11大队的基地,并停止出动在战斗中损失惨重的容克-87俯冲轰炸机。1940年8月19日至23日,由于天气原因,空战暂停了五天。不列颠之战的第一阶段至此结束,在这一阶段,德军付出了被击落367架的巨大代价,使英军12个机场和7个飞机制造厂遭到不同程度破坏,6个雷达站一度失去作用,1个指挥中心被炸,1座弹药库和10座储油库被毁,但德军选择目标不集中,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兵力,降低了突击效果,再加上英军顽强的抗击,没能达到预期目的。英军在这一阶段损失183架。
1940年9月16日至1940年9月19日,由于天气不佳,德军仅进行小规模空袭,战果很小。
为减少飞机损失,戈林下令从1940年10月1日起对伦敦的空袭从白天改为夜间,并鉴于英军战斗机注重攻击轰炸机,忽视战斗机的特点,白天由梅塞施米特-109加挂炸弹,进行偷袭。一开始果然奏效,加挂炸弹的梅塞施米特-109毫无阻拦。
1940年8月13日至23日,德国空军损失290架飞机,空中攻势受挫,而英国战斗机则损失114架。
[b]第二阶段[/b]
从8月24日至9月6日,不列颠之战进入了关键的第二阶段,德军根据戈林的决定,对英军第11大队的主要基地和英格兰南部的飞机制造厂进行了大规模空袭,在这两周时间里,德军每天出动飞机都在1000架次以上,其中8月30日和8月31日两天,更是达到了日均1600架次!轰炸一个波次接着一个波次,空战连着空战,在这决定性的阶段,英军飞行员由于一个多月以来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时一天就要出动几次,已经非常疲惫。空战开始以来,英军有103名飞行员阵亡,128名重伤,伤亡总数占全部飞行员的四分之一!英国空军开始出现人员紧缺的困境,尤其是富有经验的飞行骨干大量伤亡,连一些年仅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就已经算是老手了。就在这样严峻的局面下,深谋远虑的道丁上将依旧没有动用保留在北部纵深地区的280架飞机的后备力量,他的这种战略受到了前线艰苦奋战将士的谴责和后方待命将士的抱怨。尽管如此,英军依然在顽强苦战,有些飞行员一天出动几次,保持着高昂的士气,甚至在9月6日英军的出动架次竟然超过了德军!地勤人员夜以继日地维护保养、抢修受伤的飞机,体力精力都达到了极限,很多在工作中晕倒。8月24日至9月6日两周中,英军有295架飞机被击落,171架被重创,而同一时间里英国生产出的新飞机加上修复的飞机总数只有269架,英国空军已经是元气大伤!更严重的是英国南部最重要的5个机场都遭到严重破坏,英国空军最重要的指挥中枢--地下扇形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雷达站、地面防空观察哨和空中作战的飞行员发回的敌情报告,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再用无线电指挥空中的战斗机作战,德军通过无线电监听截获了指挥中心与飞行员之间的通话,意识到这些指挥中心的重要性,便全力攻击这种指挥中心,在南部地区和伦敦附近的7个指挥中心有6个被摧毁!英国空军的指挥和通信系统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照这样发展下去,英国空军很快就会失去抵抗的力量!而德军在数量上的优势开始逐步发挥出来,在这两周里,德军损失了214架战斗机和138架轰炸机,但还有足够的力量继续发动攻势。
就在英军遭到无法长期承受的巨大损失,即将陷入崩溃的边缘的时候,德军却突然改变了战术,不再攻击英军的机场和指挥中心,转而对伦敦实施大规模空袭,不列颠之战也就进入了第三阶段。
在空战的第二阶段,德国空军企图打开通往伦敦的空中通道,以消灭剩余的的英国战斗机并摧毁其地面设施和飞机制造厂,随后对伦敦实施集中轰炸。道丁命令派遣尽可能多的战斗机去保护南部的飞机制造厂,并对进攻地面设施的敌机实施截击。
从8月24日至9月6日,不列颠之战进入了关键的第二阶段,德军根据戈林的决定,对英军第11大队的主要基地和英格兰南部的飞机制造厂进行了大规模空袭,在这两周时间里,德军每天出动飞机都在1000架次以上,其中8月30日和8月31日两天,更是达到了日均1600架次!轰炸一个波次接着一个波次,空战连着空战,在这决定性的阶段,英军飞行员由于一个多月以来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时一天就要出动几次,已经非常疲惫。空战开始以来,英军有103名飞行员阵亡,128名重伤,伤亡总数占全部飞行员的四分之一!英国空军开始出现人员紧缺的困境,尤其是富有经验的飞行骨干大量伤亡,连一些年仅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就已经算是老手了。就在这样严峻的局面下,深谋远虑的道丁上将依旧没有动用保留在北部纵深地区的280架飞机的后备力量,他的这种战略受到了前线艰苦奋战将士的谴责和后方待命将士的抱怨。尽管如此,英军依然在顽强苦战,有些飞行员一天出动几次,保持着高昂的士气,甚至在9月6日英军的出动架次竟然超过了德军!地勤人员夜以继日地维护保养、抢修受伤的飞机,体力精力都达到了极限,很多在工作中晕倒。8月24日至9月6日两周中,英军有195架飞机被击落,171架被重创,而同一时间里英国生产出的新飞机加上修复的飞机总数只有269架,英国空军已经是元气大伤!更严重的是英国南部最重要的5个机场都遭到严重破坏,英国空军最重要的指挥中枢——地下扇形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雷达站、地面防空观察哨和空中作战的飞行员发回的敌情报告,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再用无线电指挥空中的战斗机作战,德军通过无线电监听截获了指挥中心与飞行员之间的通话,意识到这些指挥中心的重要性,便全力攻击这种指挥中心,在南部地区和伦敦附近的7个指挥中心有6个被摧毁!英国空军的指挥和通信系统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照这样发展下去,英国空军很快就会失去抵抗的力量!而德军在数量上的优势开始逐步发挥出来,在这两周里,德军损失了214架战斗机和138架轰炸机,但还有足够的力量继续发动攻势。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7bec145750767326296de96d8db0c.jpg[/img]连续一星期的昼夜轰炸使伦敦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就连英国皇家的白金汉宫也未能幸免。英国女王夫妇走上街头,视察遭到破坏的房屋建筑。此举极大地鼓舞英国人民的斗志 。
[b]第三阶段[/b]
虽然英军在之前的战斗中占据优势,但实际对皇家空军的损耗依旧巨大。同时德国空军也面临着刻不容缓的问题,其在不列颠的战斗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后勤供给,因此德国高层被迫将战略目标从攻击军事目标压倒皇家空军转为攻击城区并削弱英国国力,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被无限期搁置。德军改变了战术,对伦敦实施大规模空袭,不列颠之战也就进入了第三阶段。
8月24日12架迷航的德军轰炸机飞临伦敦,在市中心投下了炸弹。8月25日根据丘吉尔首相的指示,英国空军出动81架轰炸机空袭柏林,作为报复。尽管空袭造成的物质损失微乎其微,但在心理上极大地震撼了德国!8月28日夜和8月31日夜英军又两次空袭柏林,使柏林市民也真切体会到了战争。希特勒被激怒了,叫嚣要彻底毁灭伦敦!9月3日,戈林召开了参谋长会议,决定从9月7日起攻击重点转为伦敦。9月4日,希特勒在演讲中声称将以夜袭来回报夜袭,英国人投下一千千克炸弹,德国空军将要以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炸弹去回报。
实际上,德军对伦敦的空袭8月底就已经开始。9月6日晚,德军出动68架轰炸机首次有计划地轰炸伦敦。
9月7日,德军对伦敦的大规模空袭终于开始,黄昏时分,戈林和凯塞林站在加莱海岸的山上,目视着第2航空队625架轰炸机和648架战斗机飞越海峡,飞向伦敦。英军没料到德军会空袭伦敦,起飞拦截的战斗机扑了空,德机向伦敦投下了300吨炸弹和燃烧弹。入夜后,又有250架德机来袭,伦敦没有夜航战斗机,夜间防空只能依靠高射炮和探照灯,空袭从晚上八时一直持续到清晨,伦敦有1300多处起火,很多街区成为一片火海,连英国国王居住的白金汉宫也被炸。在当晚的恐怖空袭中,伦敦市民死300余人,伤1500余人。次日天亮后,阳光都无法穿透伦敦上空浓厚的黑烟!戈林告诉妻子:“伦敦烧起来了!”德军对伦敦实施的大规模空袭,企图以摧毁城区的残暴轰炸,使英国屈服。然而,英国人民在如此惨重的损失下,没有屈服,相反更激起了对纳粹暴政的仇恨和战斗的决心!
从9月7日起,一连七天,德军对伦敦不分白天黑夜实施了大规模空袭,使伦敦蒙受了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但这损失并没有白费!英国空军得到了至为宝贵的喘息之机,迅速恢复战斗力。此外,英国空军指挥序列也有了变动,战斗机司令部司令道丁和第11大队大队长派克主张以中队为单位的小编队逐次投入战斗,而第12大队大队长马洛里则主张以3至7个中队组成大编队迎战,实战中由于第11大队经常以小编队作战,多次空战出现了德军战斗机竟然是英军的二三十倍这样的众寡悬殊,使英军损失较大。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战检验,英国空军肯定了大编队作战,以空军副参谋长斯坦莫尔上将接替道丁,第12大队大队长马洛里接替派克,分别担任战斗机司令部司令和第11大队大队长。
9月15日经过八天的调整和补充,英国空军先后出动了19个中队300余架战斗机,迎战前往伦敦的德军200架轰炸机和600架战斗机组成的大机群,激烈的空战持续了整整一天,在英军英勇抗击下,很多德机漫无目的投下炸弹,匆匆返航。全天有56架德机被击落,其中34架轰炸机,另有12架在返航和着陆途中伤重坠毁,还有80架飞机是带着满身的弹痕着陆,英军在空战中损失20架“飓风”和6架“喷火”,还有7架伤重报废。这天是不列颠空战的转折点,德国空军终于意识到,并没有掌握英国南部的制空权,并不能够在白天进行为所欲为的空袭,英国空军不但没有被消灭,而且还很强大!
丘吉尔首相亲临第11大队的指挥中心督战,他将这天称为世界空战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为激烈的一天!战后,英国就将9月15日定为不列颠空战日,以纪念这一辉煌胜利!
9月16日和17日,英国空军挟胜利余威出动轰炸机对德军集结在沿海的用于登陆的船只和部队进行了猛烈攻击,击沉击伤近百艘船只,并给德军造成了重大的人员和物资损失,迫使希特勒于9月18日下令停止在沿海集结船只。
9月16日至19日,由于天气不佳,德军仅进行小规模空袭,战果很小。
为减少飞机损失,戈林下令从10月1日起对伦敦的空袭从白天改为夜间,并鉴于英军战斗机注重攻击轰炸机,忽视战斗机的特点,白天由梅塞施米特-109加挂炸弹,进行偷袭。一开始果然奏效,加挂炸弹的梅塞施米特-109毫无阻拦,顺利到达目标上空,轰炸连连得手。英军随即吸取教训,对德军任何飞机都进行拦截,由于梅塞施米特-109加挂炸弹后,非常笨重,不堪一击,损失极大,德军只好终止这一战术。
10月份,德军继续对伦敦进行恐怖空袭,企图以巨大的物质损失和死亡来迫使英国屈服,但在猛烈空袭下,伦敦市民依然照常工作、生活和娱乐,并保持着英国人的乐观和幽默,有位裁缝轰炸期间在店门上贴着“营业照常”的纸条,而当他的小店被炸毁后,他在废墟上挂出了“营业更加照常”的纸条!
10月12日,希特勒决定将“海狮计划”推迟到1941年春,实际上放弃了在英国登陆的计划,所谓推迟仅仅是遮人耳目的幌子,因为德军统帅部早就决定1941年夏入侵苏联,自然不可能再进攻英国了。
10月25日,意大利空军也派出飞机加入对英国的空袭,但意军飞行员一见到英军凶猛准确的高射炮炮火就吓坏了,仍下炸弹掉头就逃。直到11月10日,英军首次击落了意军飞机,才知道意大利也参加了空战。
[b]第四阶段[/b]
在9月7日至10月的第三阶段中,德国企图通过对伦敦的恐怖空袭来迫使英国屈服的计划被彻底挫败,德军在此期间损失飞机433架,英军则损失242架。实际上这一阶段的空战已经宣告了德国在此次空中战役的失败。
德军并不甘心这样的失败,仍继续对伦敦并扩大到考文垂、伯明翰、利物浦、南安普敦等城市实施夜间空袭,不列颠战役进入了第四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德军空袭的目的不再是消灭英国空军,而是对英国工业城市进行空袭削弱英国的军事工业,并制造进攻英国的假象,一方面可以牵制英军的大量海陆空军于本土,另一方面还可掩护为进攻苏联而进行的准备。
在这一阶段中,最典型的战斗就是11月14日夜间代号为“月光奏鸣曲”的对英国航空工业基地考文垂空袭。
尤其悲壮的是英军通过破译德军的最高机密——埃尼格玛密码机,事先已经确切掌握了德军的空袭计划,但是为了不让德军察觉这一“超级秘密”,英国战时内阁决定一切照常,既不增加考文垂的防空力量,也不提前发出警报疏散平民!当晚,德军共出动449架亨克尔——111轰炸机,由于德军使用了代号为“X-蜡膏”的无线电导航技术,轰炸非常准确,有394吨爆破弹和56吨燃烧弹落在考文垂市中心,德军还投下了127枚延时炸弹,以破坏英国人的救援行动,考文垂有5万多幢建筑被炸毁,死554人,重伤864人,12家生产飞机零部件的工厂遭到严重破坏,致使英国飞机减产20%,考文垂市区的水、电供应中断35天才恢复,损失相当惨重。
英军起飞了120架次夜航战斗机进行拦截,高射炮部队发射1.2万余发炮弹,却只击落击伤德机各1架。从单纯军事角度而言,此次空袭是非常成功的,并且由于其具备了战略轰炸的典型特点,被很多军事家誉为战略轰炸的“雏形”,在军事史上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从国家战略角度而言,此次轰炸的目的既不是为登陆做准备(海狮计划已经流产)也没有试图重新夺取制空权,在国家资源日渐窘迫的情况下无谓的消耗了人力物力,却为了希特勒一人的复仇目的进行了一场毫无意义的轰炸,此次行动极为失败。
英军在发现德军使用无线电导航技术以提高夜间轰炸精度后,迅速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建立了一批专用电台,对德军的无线电导航信号有意进行错误转发或强力干扰,通过这些早期的电子对抗,使德军无线电导航的轰炸精度下降了80%,诱使德军将大量炸弹投到了无人地带。
1940年底,由于英军战斗机、高射炮等部队的英勇抗击,德军损失越来越大,为减少飞机损失,德军空袭逐渐由白昼转为夜间,而且规模和强度也逐渐减小,500架次以上的规模屈指可数。因为主要采取夜间面积的战术,除了破坏城市建筑,屠杀平民,制造恐怖气氛外,军事上的作用很小。入冬以后,英伦三岛恶劣的天气也使德军空袭的规模日益下降。
1941年3月起,随着天气的好转,德军的空袭也逐渐加强,这时德军发动空中攻势目的只是为了制造进攻英国的假象,掩盖即将开始对苏联的作战。
5月10日晚,是德国空军主力撤往苏联战场之前对伦敦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空袭,德军发动此次空袭,无非是在放弃进攻英国之前,发泄一下失败的怨气。当晚德军出动500余架次,对伦敦进行狂轰滥炸,所有参战飞行员都得到指示,可以将炸弹扔在任何地方,700吨爆破弹和燃烧弹落在伦敦市区,燃起的大火照亮了大半个夜空,伦敦平民有1436人被炸死,1800余人重伤。
随着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的开始,德国空军主力转往苏联战场,对英国的战略空袭也终于停止。人类战争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大空战——不列颠之战终告结束。
英国皇家空军挽救了英国!
1940年9月20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演讲中以后来被广泛引用的名句来赞誉:“在人类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多人从这么少的人那里得到这么多!”毫无疑问,这么少的人当然是指英国空军的飞行员、地勤和指挥通信人员,当时英国空军的全部作战人员,从飞行员、地勤到指挥通信,仅区区3000人,这么多的人不但是英国人民,而且还包括所有不愿忍受纳粹暴政的人民,正是不列颠的胜利,为之后的盟军战略大轰炸保留了桥头堡,正是英国的存活,为之后反攻欧洲登陆诺曼底保留了前进基地,此役意义非凡。
[size=3][b]主要将领[/b][/size]
[table=100%,#ffffff,#d8d8d8,1][tr][td][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38_a8e11457427471ec86081c75ea81f.jpg[/img]
[/td][td]休·道丁(1882年-1970年),英国空军上将。生于苏格兰,毕业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官学校和坎伯利参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曾任约旦、巴基斯坦地区英军空军司令、英国航空委员会委员。1936年任皇家空军歼击航空兵司令,任职期间致力于研制雷达和飓风式战斗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列颠空战中,他指挥若定,粉碎了德国空军的空中进攻。1943年受封男爵。[/td][/tr][tr][td][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38_9cb61457427474be2b61e4934a734.jpg[/img]
[/td][td]阿尔贝特·凯塞林(德语:Albert Kesselring,1885年11月30日-1960年7月16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位德国空军元帅。在横跨两次世界大战的军事生涯中,凯塞林成为了纳粹德国最具指挥能力的将领之一,并跻身仅有27人的钻石橡叶带剑骑士铁十字勋章获得者之列。凯塞林是二次大战德军将领中最受欢迎的一位,其对手盟军也给他取了个“微笑的阿尔贝特”的绰号。[/td][/tr][tr][td][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38_5e2c145742747776a5569b5b34147.jpg[/img]
[/td][td]
赫尔曼·威廉·戈林是纳粹德国的一位政军领袖,与“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关系极为亲密,在纳粹党内有相当巨大的影响力。他担任过德国空军总司令、“盖世太保”首长、“四年计划”负责人、国会议长、冲锋队总指挥、经济部长、普鲁士邦总理等跨及党政军三部门的诸多重要职务,并曾被希特勒指定为接班人。
1940年德国打败法国后,戈林的权力与声望达到最高峰:希特勒将其晋升为“国家元帅”(或译作“帝国大元帅”),高过传统意义上的德国元帅,隔年还指名戈林为其政治接班人。[/td][/tr][/table]
[b][size=3]战争结果[/size][/b]
大不列颠空战共分为四个阶段。在1940年7月至10月不列颠之战的最关键阶段中,德军出动飞机共约4.6万架次,投弹约6万吨,被击落各型飞机1733架,被击伤943架,损失空勤人员约6000人。
英国空军损失飞机915架,飞行员414人,英德双方飞机损失比0.527:1,飞行员损失比0.069:1。
德国空军的夜袭使英国防空陷入了很大的被动,至1941年2月,德军共出动飞机24000余架次,被击落156架;而伦敦则遭受了惨重损失,市民死亡近万人,市区1/5的房屋被炸毁,超过100万幢,无辜平民死伤达14.7万,占英国在战争中死伤人数的20%。交通和公共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每天从伦敦开出的火车由轰炸前的60次减至4次。附近其他城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航空工业中心考文垂,德军向那里投了16000余吨炸弹,整个城市几乎被毁,12家飞机零件工厂也遭到严重毁坏。
至1941年5月,德军在对英国空袭作战中,损失的飞机更是超过2000架。英军损失飞机共995架。
在这样激烈的空战中,自然涌现出了一批王牌飞行员,英国空军前五位王牌是:并列第一名是第85中队的阿拉德上尉和第501中队的莱西少尉,战绩都是23架;第三名是第32中队的克罗斯利少校,战绩是21架;并列第四名是第41中队的麦凯拉少校和洛克少尉,战绩都是20架。英国海军航空兵借调到空军的68名飞行员中也涌现出了三位王牌,他们是击落敌机7架的波尔中尉、击落6架的布莱克中尉和击落敌机5架的柯克中校。参加不列颠之战的外籍飞行员中,捷克的佛兰切赛克以击落17架的战绩名列第一。
[b][size=3]成败分析[/size][/b]
[b]战略[/b]
英国早就预见到了英国生死存亡的关键取决于制空权的争夺,所以从1940年5月就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一切措施来加强防空,在指挥体制、防空兵力部署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而纳粹德国始终抱有诱使英国媾和的幻想,在外交和政治上展开了诱降活动,军事上的准备明显不足。而且德军统帅部一直都没有一个比较成熟完善的进攻方案,“海狮计划”也是仓促而就,缺乏必要的研究分析。即使在空袭开始后,希特勒也一直梦想通过空袭来迫使英国屈服,并未进行认真周密的登陆作战准备。更为严重的错误是德国在7月16日下达“海狮计划”指令,7月31日却又决定进攻苏联,战略上如此三心二意,怎能不败?从国力角度来说,纳粹德国无论资源储备还是军工技术均不敌英国,如果不能再战略资源耗尽之前击败英国并获得补充,必将重蹈一战覆辙。德国高层也清楚这一点,通过占领英国就可以极大地提高盟军登陆欧洲的难度,通过占领苏联及其领土内的资源(例如高加索油田)就能获得与盟军长期对抗的实力,而这两个战略目标对于德国来讲都过于艰巨。
[b]武器[/b]
英国皇家空军喷火战斗机(包括 Mk. I 和Mk. II),飓风战斗机(Mk. I),无畏战斗机,英俊战士重型战斗机。
纳粹德国帝国空军梅塞施米特109(包括E型和早期F型)、110战斗机;容克JU-88平伏两用轰炸机、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亨克尔111水平轰炸机,FW-190百舌鸟(伯劳鸟)(只在末期出现过,但迫使英国研制喷火9型与之抗衡)。
德国空军装备的轰炸机绝大部分是俯冲轰炸机和轻、中型轰炸机,载弹量大,航程远的战略重轰炸机数量极少,根本无法承担起战略轰炸的重任。护航的战斗机又只有梅塞施米特——109还能勉强与英军战斗机对抗,但受到航程的限制,作战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英军虽然飞机数量少,但性能优秀,而且与雷达、高炮和拦阻气球组成了完整的防空体系,又是本土作战,几乎没有航程限制,大大抵消了数量上的劣势。尤其是英军建立了完善的雷达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发现来袭敌机的数量和方向等基本情况,避免了战斗机不必要的空中巡逻警戒,使战斗机起飞就是迎战,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b]军力[/b]
英国空军虽然在飞机数量上有很大的劣势,但英军还有雷达部队,英国是最早将雷达投入实战的国家,至1940年7月全国共建成雷达站51座,其中东南沿海地区有38座,约占总数的75%,形成了严密的雷达警戒体系,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中高空防空雷达系统,能有效发现飞行高度在4500米以下的飞机,第二层是低空防空雷达系统,能有效发现飞行高度在750米以下的飞机。这样英军就能通过雷达测出德军飞机来袭的大致方位和时间,指挥战斗机在游历方位和时间迎击。而雷达使用之前,通常都是派出战斗机在空中巡逻,由战斗机发现来袭敌机,使用雷达后,英军战斗机的每次起飞,都是有目的的迎战,极大减少了飞机、燃料和人员体力的消耗,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飞机数量不足的缺陷。因此雷达无疑是英军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王牌。
[b]战术[/b]
德国空军最大的失误就是在8月底,重点攻击英国空军基地和飞机制造厂,使英军损失惨重,精疲力竭,即将崩溃之时,却出于报复柏林遭受空袭的思想,转而空袭伦敦,致使英国空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迅速恢复战斗力,从而与不列颠之战的胜利失之交臂!英军在防空作战中,采取了统一指挥,集中使用,全面防御,突出重点的方针,以战斗机为主,结合使用高射炮、探照灯和拦阻气球,并且成纵深梯次配置。并及时改变战术,以5至7个中队组成大编队作战,空战中多采用尾随攻击、分割攻击、分进合击等战法,取得了胜利。
[b]地理[/b]
英国空军是本土作战,飞行员熟悉气候、地形,士气又高,特别是即使被击落,只要飞行员平安落地,还能回到部队继续参战。而德军飞机只要被击落,飞行员即便能够跳伞逃生,还是逃脱不了成为战俘的命运,就是所谓的人机俱失。
当然,英军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虽然空军力量并不强大,但却未将有限的轰炸机攻击德军的前沿机场,这是最大的失策。还有就是在前期空战中,由于道丁和派克主张小编队逐次参战,使英军常常在十倍、甚至二十倍、三十倍的悬殊劣势下与德机作战,蒙受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即使不列颠之战中德军获胜,登陆英格兰对于当时的纳粹德国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参考之后的诺曼底登陆战,向一个有所警觉并已经加强防范的海岸发动攻击,进攻方需要数倍于防守方的兵力,完善的情报与后勤服务,强大的水面舰艇部队封锁海峡,以及绝对的战场制空权,才有可能完成登陆,而当时的德军根本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如果希特勒执意下令发动登陆行动,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发生在克里特岛的梦魇将降临到每一名登陆士兵的头上。不列颠之战断送了德国空军称霸欧洲的企图,ONS-5 护航战役消灭了德国控制大西洋的念头,随着德军进攻步伐的停滞不前,胜利的天平终于开始向盟军倾斜。
[b][size=3]战争影响[/size][/b]
[b]英方[/b]
英伦保卫战的胜利,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尤其是使自法国败降后对欧洲战争持“中立”政策的美国政府明确地站在英国一边,促进了英美联盟的建立,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不列颠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空战战争,证明了战略性的大规模空袭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显示出制空权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并证明了防空的战略意义。由于不列颠战役的胜利,英国得以保存下来,而英国的坚持抗战,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而且成为日后英美反攻欧洲大陆的跳板,使德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此战中,除了英、德两国之外,包括同属英联邦的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爱尔兰、牙买加、斯里兰卡、南罗德西亚等国的空勤人员也投入英军;许多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欧洲国家,包括波兰、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等撤至英国的空军,也加入了保卫英国的行列;当时属于中立的美国,也有志愿者组成了“飞鹰中队”(Eagle Squadrons)与英国并肩作战。同属轴心国的意大利,则派出“空军军团”(Corpo Aereo Italiano)与德国空军一起战斗。由于损失过多的战机和飞行员,又无法取得英伦海峡的制空权优势,更无法借由空袭瓦解英国的地面和海上战力,德国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作战计划。
[b]德方[/b]
由于德国空军无法完成夺取制空权的计划,登陆英国,迫使英国政府投降或者是与德国合作的意图也就无法执行。德国空军损失超过两千名空勤人员和将近两千架各类飞机,虽然不至于影响到整体的实力,但是对于资源非常有限的德国来说,这些损失在对苏联开战之前也无法完全恢复。
德国丧失在政治上与英国和谈的机会,也无法解决英国在大西洋与地中海战场可能的威胁,虽然短时间之内英国只能以战略轰炸的型态对德国本土施加压力,借由美国的协助,英国能够阻止意大利与德国在北非的计划,也保留反攻欧洲本土最大的基地。
同时,在心理因素上,英国暂时挡下德国进攻的锐气,也打破德国空军在开战初期全胜的战绩,让英国的士气得以在欧洲大陆连番挫败之后有稍微恢复的机会。
[b][size=3]战争纪念[/size][/b]
[b]纪念塔[/b]
不列颠空战纪念塔,英国皇家空军博物馆为纪念不列颠空战70周年的到来,计划耗资8000万英镑在伦敦西北部的亨顿市修建暂时被命名为“不列颠空战纪念塔”建筑物,不列颠空战纪念塔的顶楼可以看到模拟当时不列颠空战时的场景,该纪念塔高116米,比英国国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的钟塔还要高出近10米,甚至在伦敦的市中心都将看见高耸的纪念塔。空军博物馆正在对此计划进行商议,希望在不列颠空战幸存老兵的有生之年可以竣工这个工程,让他们能够看到这座属于他们的“不列颠空战纪念塔”。这座纪念塔会在修建后全部向公众展示,还会在这里保存英国空军博物馆独一无二的不列颠空战的收藏品,纪念品以及大量的历史档案等。
[b]胜利纪念航展[/b]
每年在英格兰的不同城市都会举办不同的二战纪念航站,活塞战斗机的风采以及英国军工业的奇迹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
[b]75周年纪念[/b]
英国2015年7月10日举行仪式纪念75年前的不列颠空战。女王及王室成员在白金汉宫检阅了当年的“喷火”、“飓风”等老式战斗机编队, 现代化的EF2000战斗机也随后飞过白金汉宫。不列颠空战是1940年7月10日开始的,当时纳粹德国对英国实施了战略轰炸,在英国空军的坚决抵抗下被击退。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总结这场战役时曾说:“在人类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少的人为这么多的人做出过这么大的贡献。”
[b][size=3]德军二战中面临的第一次失败[/size][/b]
英德空军在英伦上空上演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1940年6月,法西斯德国军队席卷西欧。英国驻欧远征军败退敦刻尔克。英军虽用“发电机计划”将军队撤回了本土,但却丢失了全部重装备。英国皇家空军在法国上空与德国空军交战中亦损失了1000架以上的飞机。同年7月,希特勒制定了从海上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该计划要求“德国空军要使用其全部兵力尽快击败英国空军”,夺取制空权,配合海军和陆军在英国本土登陆。德国空军投入不列颠之战的飞机约2400架,其中轰炸机1285架,其主要基地位于法国东北部、西北部以及荷兰和挪威。不列颠之战挫败了德国入侵英国迫其就范的目的,使德国征服全西欧的计划落空。这次战役也由于英国的顽强表现,而迫使希特勒在没有把不列颠完全逐出战争之前,即先回头来对付苏联,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不列颠之战书写了二战史上抗击法西斯的光辉一页。
由于不列颠战役的胜利,英国得以保存下来,而英国的坚持抗战,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而且成为日后英美反攻欧洲大陆的跳板,使德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可以设想,如果不列颠之战中德军获胜,那很快就会实施登陆,只要德国陆军登上英伦三岛,英国就将彻底失败,以后即使美国参战,要想横渡大西洋收复欧洲大陆,简直是梦呓!接下去德军再全力进攻苏联,整个二次大战的历史就将全部改写,因此,不列颠之战绝对是战争的转折,随着德军飞机的纷纷坠地,就已经埋下了日后纳粹德国失败的伏笔!
[b][size=3]二战不列颠之战的故事:英德双方的空军实力对比[/size][/b]
不列颠空战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有资料记载,希特勒对当时英国有能力空袭柏林大为震怒。他命令德国空军总司令戈林进行相应的报复行动,甚至在1940年初就曾设想出伦敦被炸的情景。希特勒发动不列颠空战的目的是什么?当时同盟国和轴心国之间总的战况如何?
这个要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理解。因为英法长期对德国的放纵,甚至是绥靖政策,使希特勒的野心越来越膨胀。老话说,锅炉压力到一定的程度时,一定会达到一个临界点,最后要承担一个非常可怕的后果。客观地说,希特勒对英作战怀有一种矛盾的心态,既想打又不想打,其真正的战略意图是想让英国屈服。但他认为最好的方式是采用诱降而不是真正作战。因为希特勒也非常清楚,纳粹德国的海军能力非常有限,如果想要实施登陆作战,就需要制空权和制海权。这就构成了一种矛盾,其实希特勒并不想打,但是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的战略企图非常明显,他想通过诱降这种方式来拓展德国的战略空间,获取更多的利益,例如他希望英国归还德国以前的殖民地。但是在英国,张伯伦下台以后,非常强硬的丘吉尔上台了,他断然拒绝了德国,要和黑暗势力作斗争。
希特勒在诱降失败以后,才决定要攻打英国。从其制定的作战计划中就能看出他这种矛盾的心态。当时德国已经席卷了西欧,占领了波兰、捷克,包括法国等等,但是却迟迟没有制定出完善的对英作战计划。如果希特勒真的想要攻打英国,应该早就制定好了作战计划,进行了所有相应部队的训练和装备的准备。但是德国并没有进行完善的准备,所以当时希特勒是怀有矛盾的心态并抱有侥幸,希望通过“不战”的方式来使英国屈服。
[b]当时同盟国和轴心国的战力如何?[/b]
当时德国使用“闪击战”理论已经迅速征服了西欧的大部分和中欧的一部分领土,但是从战争最初的进程和作战部队的力量来看,特别是从陆军的力量来看,其实波兰、法国的陆军部队人数规模很大,当时有130个师,但是德国只有98个师,而且有一部分是临时组建的,战斗力不强。德国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先进作战理论的指导。法国当时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坦克,而且从装甲的厚度和重量来看,其坦克的性能非常好。但是法国最大的问题在于其作战理论严重滞后,将闪击战的强大武器——坦克作为步兵的补充力量来使用,没有真正发挥出坦克的作用,其实一开始德国的坦克数量还没有法国多。波兰也是如此,始终都使用传统的作战理念——用骑兵作战。这种旧思路显然不适合机械化战争的思想。而德国包括古德里安在内的一些有头脑的将领,认识到了坦克的重要作用,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所以快速地席卷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
从战争的情况来看,特别是敦刻尔克撤退中,很多英法的重要装备其实都没有撤走,只是将三十万人撤回去了,所以损失了很多优秀的飞行员和重型的装备,因此战争一开始英国不占据优势,特别是在飞行员的数量上。同德国相比,英国的空军力量大大不如德国。
[b][size=3]战争评价[/size][/b]
英国空军挽救了英国!1940年9月20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演讲中以后来被广泛引用的名句来赞誉:“在人类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多人从这么少的人那里得到这么多!”毫无疑问,这么少的人当然是指英国空军的飞行员、地勤和指挥通信人员,当时英国空军的全部作战人员,从飞行员、地勤到指挥通信,仅区区3000人!这么多的人不但是英国人民,而且还包括所有不愿忍受纳粹暴政的人民。
英国取得不列颠之战胜利原因主要有:战略上,英国早就预见到了英国生死存亡的关键取决于制空权的争夺,所以从1940年5月就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一切措施来加强防空,在指挥体制、防空兵力部署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而纳粹德国始终抱有诱使英国媾和的幻想,在外交和政治上展开了诱降活动,军事上的准备明显不足。而且德军统帅部一直都没有一个比较成熟完善的进攻方案,“海狮计划”也是仓促而就,缺乏必要的研究分析。即使在空袭开始后,希特勒也一直梦想通过空袭来迫使英国屈服,并未进行认真周密的登陆作战准备。更为严重的错误是德国在7月16日下达“海狮计划”指令,7月31日却又决定进攻苏联,战略上如此三心二意,怎能不败?
武器装备上,德国空军装备的轰炸机绝大部分是俯冲轰炸机和轻、中型轰炸机,载弹量大,航程远的战略重轰炸机数量极少,根本无法承担起战略轰炸的重任。护航的战斗机又只有梅塞施米特-109还能勉强与英军战斗机对抗,但受到航程的限制,作战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英军虽然飞机数量少,但性能优秀,而且与雷达、高炮和拦阻气球组成了完整的防空体系,又是本土作战,几乎没有航程限制,大大抵消了数量上的劣势。尤其是英军建立了完善的雷达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发现来袭敌机的数量和方向等基本情况,避免了战斗机不必要的空中巡逻警戒,使战斗机起飞就是迎战,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战术上,德国空军最大的失误就是在8月底,重点攻击英国空军基地和飞机制造厂,使英军损失惨重,精疲力竭,即将崩溃之时,却出于报复柏林遭受空袭的思想,转而空袭伦敦,致使英国空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迅速恢复战斗力,从而与不列颠之战的胜利失之交臂!英军在防空作战中,采取了统一指挥,集中使用,全面防御,突出重点的方针,以战斗机为主,结合使用高射炮、探照灯和拦阻气球,并且成纵深梯次配置。并及时改变战术,以5至7个中队组成大编队作战,空战中多采用尾随攻击、分割攻击、分进合击等战法,取得了胜利。
地理上,英国空军是本土作战,飞行员熟悉气候、地形,士气又高,特别是即使被击落,只要飞行员平安落地,还能回到部队继续参战。而德军飞机只要被击落,飞行员即便能够跳伞逃生,还是逃脱不了成为战俘的命运,就是所谓的人机俱失。
当然,英军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虽然空军力量并不强大,但却未将有限的轰炸机攻击德军的前沿机场,这是最大的失策。还有就是在前期空战中,由于道丁和派克主张小编队逐次参战,使英军常常在十倍、甚至二十倍、三十倍的悬殊劣势下与德机作战,蒙受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b][size=3]战争意义[/size][/b]
不列颠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首次空战战争,证明了战略性的大规模空袭将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显示出制空权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并证明了防空的战略意义。
由于不列颠战役的胜利,英国得以保存下来,而英国的坚持抗战,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而且成为日后英美反攻欧洲大陆的跳板,使德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可以设想,如果不列颠之战中德军获胜,那很快就会实施登陆,只要德国陆军登上英伦三岛,英国就将彻底失败,以后即使美国参战,要想横渡大西洋收复欧洲大陆,简直是梦呓!接下去德军再全力进攻苏联,整个二次大战的历史就将全部改写,因此,不列颠之战绝对是战争的转折,随着德军飞机的纷纷坠地,就已经埋下了日后纳粹德国失败的伏笔!
不列颠空战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空战,双方共投入了数以千计的轰炸机和战斗机,鏖战了10个月,英军损失了915架飞机和414名飞行员,德军损失了1733架飞机和6000多名飞行员。但英国始终没有屈服,这也迫使希特勒在没有把不列颠完全逐出战争之前,即先回头来对付苏联,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
[b][size=3]兵力对比[/size][/b]
不列颠空战前夕,英国空军部成立了防空指挥部,司令是爱德华?比尔上将,统一指挥全国所有的战斗机、高射炮、雷达和观通警报部队。战斗机部队共计56个中队,战斗机980架,其中性能优秀的“飓风”和“喷火”战斗机688架;高射炮部队共计7个师,高射炮4000余门,但其中大口径高射炮不足2000门,而且由于大口径高射炮月产量仅40门,短时期里数量难以增加,因此英军调整了部署,将约700门大口径高射炮配置在飞机制造厂;防空拦阻气球5个大队,拦阻气球1500余个,这些拦阻气球都系在汽车上,可以迅速转移;探照灯2700具。最重要的是英军还有当时鲜为人知的雷达部队,英国是最早将雷达投入实战的国家,至1940年7月全国共建成雷达站51座,其中东南沿海地区有38座,约占总数的75%,形成了严密的雷达警戒体系,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中高空防空雷达系统,能有效发现飞行高度在4500米以下的飞机,第二层是低空防空雷达系统,能有效发现飞行高度在750米以下的飞机。这样英军就能通过雷达测出德军飞机来袭的大致方位和时间,指挥己方战斗机在有利方位和时间迎击。而在雷达使用之前,通常都是派出战斗机在空中巡逻,由战斗机发现来袭敌机,使用雷达后,英军战斗机的每次起飞,都是有目的的迎战,极大减少了飞机、燃料和人员体力的消耗,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飞机数量不足的缺陷。因此雷达无疑是英军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王牌!此外,英国还有一支人数达50万的国民自卫军,他们在沿海地区设置了无数防空监视哨,使用双筒望远镜和简易的方位测向仪,担负对空监视、警戒、救护等任务,是英军正规部队不可或缺的辅助力量。
当时英军战斗机司令部设在本特利修道院,担任司令的是休·道丁上将,他是参加过一次世界大战的老飞行员,在他的主持下,成立了司令部情报室,并组建了由雷达、防空监视哨和指挥部作战室、情报室所构成的空中情报体系,能非常迅速地获知情报,极其有效地指挥作战。道丁上将比较谨慎持重,他始终保留了一支具有280架飞机规模的后备力量,不到德军登陆编队进入海峡的最后关头是绝不动用的。他清醒地意识到大规模空战将不可避免,所以一直采取尽量保存实力的战略,甚至敢于抗拒丘吉尔首相的命令,不向法国派出更多的飞机。这些努力都为即将爆发的空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英军战斗机司令部下辖四个战斗机大队:布兰德少将指挥的第10大队,司令部在博克斯,负责保卫英格兰西部地区;派克少将指挥的第11大队,司令部在阿克斯布里奇,负责保卫伦敦在内的英格兰东南部地区;马洛里少将指挥的第12大队,司令部在瓦特耐尔,负责保卫从泰晤士河入海口至约克郡的英格兰中部地区;索尔少将指挥的第13大队,司令部在纽卡斯尔,负责保卫苏格兰地区。在这四个大队中,实力最强的是第11和第12大队,尤其是保卫伦敦的第11大队,拥有270架最先进的“飓风”和“喷火”战斗机,几乎占英军全部先进飞机的40%。
英军将全国划分为四个防空区,每区又划分为若干个防空分区,各防空区部署一个战斗机大队,防空分区则部署二至三个战斗机中队,一旦德机来袭,防空区只下达出击命令,具体作战指挥由防空分区指挥部组织。英军本土防空的特点是:兵力上统一指挥,集中使用,全面防御,突出重点,纵深梯次配置;以战斗机为主,高射炮、拦阻气球和探照灯为辅,配合使用。
英军主力战斗机是霍克公司的“飓风”,总设计师是西多尼·卡姆,这种飞机1936年起投产,1937年底开始装备部队,是英军第一种起落架可收放飞机,半金属结构,单翼单座,MK1型装一台梅林水冷活塞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043马力,三叶可调距螺旋桨,最高时速519千米,升限10424米,最大转场航程1040千米,爬升率800米/分,武备为8挺7.62毫米机熗,有装甲防护和防弹座舱玻璃。制造简单,维护简易,操作简便,以火力密集、机身坚固、机动灵活而著称,战争中曾在各战场上大量使用,不仅被用以空战,稍加改装还能进行反潜、反坦克和对地攻击,受到很大好评。
英军另一主力机种是超马林公司的“喷火”,总设计师是三十年代著名的S系列飞机设计师雷金纳德·米切尔,(米切尔去世后,“喷火”的改进型号则由史米斯设计),1937年起投产,1938年8月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单翼单座,MK5C型装一台梅林水冷活塞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710马力,四叶螺旋桨,最高时速657千米,升限13100米,最大转场航程1060千米,爬升率870米/分,武备为8挺7.7毫米机熗,有装甲防护,气动外形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透明水泡座舱能使飞行员获得良好的视野。速度快,机动性好,是当时英军唯一一种在性能上全面超过德军梅塞施米特109战斗机的飞机,是二次世界大战中公认的欧洲最好的战斗机,只是制造比较复杂,数量相对较“飓风”少,在着陆时容易失控,不熟练的飞行员常会发生意外。此外汽化器在高速俯冲时会因负过载影响,引起发动机供油不足,因此通常飞行员都不进行大角度高速俯冲,以免发动机供油不足而导致空中停车。由于该机在不列颠之战中的出色表现而被誉为“英国的救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飓风”和“喷火”的研制是纯民间性质的,一无政府指令,二无政府资金支持。因为这两种飞机研制时间是三十年代中期,英国政府正沉醉于绥靖主义的梦乡,根本不考虑空军作战飞机的更新。面对德国正大力发展空军的严峻关头,英国航空界的一些有识之士自发进行新型飞机的研制,在这两种飞机试飞成功后,英国空军也果断订购,使部队很快装备了先进的飞机。回首这段往事,人们无不为这两种飞机能够突破绥靖主义的禁锢而及时研制、装备,而感到万分庆幸!性能略欠一筹,但数量较多的“飓风”和性能优异,但数量较少的“喷火”正好形成了最理想的高低搭配,成为英国空军与德国空军争夺制空权的最具威力的利器!除了“飓风”和“喷火”以外,英军还有少量老式的“英俊战士”和“无畏”式战斗机也参加了不列颠之战。
英军最大的困难是飞行员不足,由于战前强调飞行员质量,开办培训飞行员的学校很少,加上在战争中的损失,飞行员数量开始出现危机,道丁上将一面开办新的培训学校,加紧培训空勤、地勤人员,一面征召在英国的法国、比利时、捷克和波兰等被占领国的飞行员加入英国空军,还从海军航空兵部队借调68名飞行员,并招募英联邦国家的空、地勤人员。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至1940年8月初,英国空军飞行员数量上升到1434人,并为每架飞机配备了由机械师、机械师助理、钳工、装配工和无线电技工各一名组成的地勤小组,能在35分钟里完成出击检查,12分钟里为刚着陆飞机完成下一次起飞准备,为即将开始的空战做好了人员准备。
德国空军司令戈林,是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王牌飞行员,担任过著名的王牌飞行队里希特霍芬中队的指挥官。是纳粹德国中仅次于希特勒的第二号人物,1935年起任德国空军总司令,积极发展德国空军,使之成为纳粹德国向外扩张的重要力量。1940年7月19日,被授予帝国元帅军衔,成为欧洲军衔最高的军官,但他从法兰西战役后就完全沉湎于胜利之中,不过问空军业务,热衷于在各被占领国的博物馆中搜集稀世珍宝,举办盛大的宴会。在不列颠战役前,他盲目乐观,认为单凭德国空军就可以征服英伦三岛。
德军计划投入三个航空队的2600架飞机,其中轰炸机1480架。驻荷兰、比利时和法国东北部地区的凯塞林元帅指挥的第2航空队,攻击英格兰东南部;驻法国北部地区的施配尔元帅指挥的第3航空队,攻击英格兰西南部;驻荷兰和挪威的施通普夫上将指挥的第5航空队,攻击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其中第2、第3航空队作为主力,将投入全部力量,第5航空队配合行动,只投入部分兵力。
在德军战斗机中,主要有两种型号:梅塞施米特-109和梅塞施米特-110。
梅塞施米特-109,简称Bf-109或Me-109,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后改称梅塞施米特飞机制造厂)生产,总设计师梅塞施米特,1936年投产,1938年起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起落架可收放,单座单翼,E4型装一台水冷活塞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150马力,最高时速575千米,升限11000米,最大转场航程665千米,爬升率946米/分,武备为2门20毫米机炮和2挺7.9毫米机熗,具有装甲防护。坚固可靠,易于操纵,由于采用先进的燃油喷射系统,具有极高的水平和垂直机动能力,曾在试飞中连续进行21次右转盘旋上升和17次左转盘旋上升,再从7500米高度垂直俯冲,直到接近地面才改出,都没有出现螺旋,显示了优异的性能。除了英军的“喷火”外,没有其他飞机能与之相比,是一种综合性能非常优秀的轻型战斗机,曾在残酷的战争中连续使用十年,就是最佳的褒奖。唯一欠缺的是座舱设计不合理,空间狭窄拥挤,飞行员容易疲劳。
梅塞施米特-110,简称Bf-110或Me-110,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后改称梅塞施米特飞机制造厂)生产,总设计师梅塞施米特,1937年投产,1939年起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三座单翼重型战斗机,装两台水冷活塞发动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200马力,最高时速548千米,升限12800米,最大转场航程2800千米,爬升率687米/分,武备为2门20毫米机炮和6挺7.9毫米机熗,具有装甲防护。被德军誉为战斗机之花,但在实战中,由于是重型战斗机,机体庞大,容易被发现,比较笨拙,容易被击落,表现差强人意,甚至在不列颠之战后期,要由梅塞施米特-109护航才能出动。只是后来在抗击英军对德国进行战略轰炸中,夜间拦截英军轰炸机倒是战果斐然。
英、德双方四种主力战斗机进行比较,性能最佳的是英军的“喷火”和德军的梅塞施米特-109,这两种飞机各有千秋,难分伯仲;稍逊一筹的是英军的“飓风”;德军的梅塞施米特-110则最差,整体而言英军占优。但英军战斗机只装备8挺机熗,虽然射速高达每分钟1280发,火力密集,但杀伤力不大,常常命中德机多发,却无法将其击落,如果像德机那样配备2门机炮加2挺机熗,将给德机更沉重的打击。机载无线电设备方面,德机落后于英机,在空中无法与地面联系,因此升空以后,地面指挥部就无法有效指挥空中的飞机,完全靠飞行员自己的经验来作战。而英军地面指挥部可以通过无线电有效指挥调度空中飞机,加上又有雷达能够准确发现德机,所以英军占有明显优势。
双方战斗机空战战术上,英军通常采取三机V字队形,航行中转向时很不灵便,在编队中单机作战受到很大限制,末尾的飞机缺乏保护极易遭到攻击,而且队形在混战中也容易失散。而德军采取的两机编队,长僚机战术比较先进,通常以12架飞机组成疏散的编队,高度、速度相互交错,机动灵活,进退自如。
德军参战的轰炸机主要有四种型号:容克-87、容克-88,亨克尔-111和道尼尔-17。容克-87俯冲轰炸机,简称Ju-87,其实确切地应称为攻击机,容克飞机制造厂生产,由美国寇蒂斯公司的“鹰”式飞机改进而成,1936年起投产,1937年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起落架固定,外有整流罩,双座单翼,D1型装一台尤莫水冷活塞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410马力,最高时速410千米,升限7285米,转场航程1535千米,爬升率240米/分,载弹量1800千克,武备为2挺7.9毫米机熗,并可挂载2门20毫米机炮吊舱。该机有着“斯图卡”的外号,(斯图卡是德语俯冲轰炸的译音)在机翼上装有耶利哥喇叭,在俯冲时会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凄厉啸叫,以震慑敌军。容克-87在攻击点状目标时具有极其准确的精确度,是配合装甲部队的绝佳机种,是德军闪击战武库中最有效的急先锋,但是在进行战略轰炸中,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航程短,载弹量小,而且在俯冲时无法进行机动规避,成为英军战斗机最理想的猎物,在不列颠之战中损失惨重,迫使德军以后只能在空中威胁较弱的地区使用。
容克-88中型轰炸机,简称Ju-88,容克飞机制造厂生产,总设计师埃巴斯,1937年投产,1939年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四座单翼,A4型装两台尤莫水冷活塞发动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400马力,最高时速470千米,升限8200米,转场航程1790千米,爬升率900米/分,载弹量2500千克,武备为2挺13毫米机熗和3挺7.9毫米机熗。性能优异,自卫火力强,俯冲时还能进行机动,提高了生存力,是德军主力轰炸机种,可惜刚刚开始装备部队,数量还不多。而也正因为容克-88的优异表现,使德军决定全力生产容克-88,而不再发展四发动机的远程战略重轰炸机,使得德军在战争中没能拥有重型轰炸机,这一缺陷在不列颠之战中,暴露无疑。
亨克尔-111,简称He-111,亨克尔飞机制造厂生产,总设计师杰克弗里德瓦尔塔兄弟,1936年投产,1938年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五座单翼,气动外形十分优异,H16型装两台尤莫水冷活塞发动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350马力,最高时速434千米,升限8500米,转场航程2000千米,载弹量2500千克,武备为1门20毫米机炮,1挺13毫米机熗和4挺7.9毫米机熗。由于德军忽视了重型轰炸机的发展,亨克尔-111在战争初期就显得过时,但因为后继机种没有形成规模生产,仍作为德军主力轰炸机使用。
道尼尔-17,简称Do-17,道尼尔飞机制造厂生产,原型机以客货民航运输机为掩护发展研制,1935年投产,1937年装备部队。全金属结构,四座单翼,气动外形酷似铅笔,217E2型装两台BMW139空冷活塞发动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580马力,最高时速516千米,升限9000米,转场航程2800千米,载弹量2000千克,武备为1门20毫米机炮,1挺15毫米机熗,2挺13毫米机熗,2挺7.9毫米机熗。是德军轰炸机中速度最快的,而且机动性能很好,能进行低空突袭。
德军对英军的实力判断错误,大大低估了英国空军的战斗力,尤其是没有了解英军的雷达情况,尽管英军从1936年起就开始研究雷达,矗立在海岸边高耸的雷达天线绝对是无法掩盖的。1938年德军情报机关曾经得到英军使用雷达的情报,但德军统帅部未予重视。1940年5月,德军还在法国缴获了英军的一部车载流动雷达,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引起德军的重视,德军统帅部只是根据自己在雷达领域的水平来主观推断英军雷达研制水平,结果使德军在不列颠之战中饱尝了苦果。
[hr][b][size=4]冬天的神话—莫斯科保卫战[/size][/b]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6/03/78343_32f914575086216700a96b13541d3.jpg[/img]
莫斯科保卫战(俄语:Битва под Москвой,德 莫斯科战役 语:Schlacht um Moskau)又称莫斯科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
名 称 莫斯科战役
地 点 莫斯科西部及北部外围
时 间 1941年9月30日-1942年1月7日
参战方 苏联,纳粹德国
结 果 苏联守住莫斯科,德军闪电战失败
参战方兵力 数据均始于1941年10月1日
参战方兵力 德军约1000000人及各型熗炮
苏联红军约1250000人及各型熗炮
伤亡情况 德军伤亡大约581900人
苏军伤亡大约650000-1280000人
主要指挥官 德军:博克、古德里安、凯塞林,俄军: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
[b][size=3]战役概述[/size][/b]
1941年9月底,德军在苏德战场北翼封锁了列宁格勒,在南翼占领基辅,在中央攻占斯摩棱斯克,打开了通向莫斯科的门户。9月底,德军开始实施代号为“台风”的作战计划,进攻莫斯科,企图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德军的进攻兵力是F·博克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总兵力大约180万人,共78个师,有各种火炮1.4万门,坦克1700辆,飞机1390架。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全力保卫莫斯科,为此,集中了苏军当时全部作战兵力的近1/3,并先后在莫斯科以西建立了纵深300千米的3道防线;同时组织游击队,在德军后方进行袭扰;苏军准备尽量阻止德军向莫斯科推进,在这过程中大量杀伤德军。为集聚力量反攻创造条件。苏军调集保卫莫斯科的总兵力是三个方面军,共125万人,装备有各种火炮7600门,坦克990辆,飞机677架。在战役初期,苏军的损失很大,据德方的材料,到10月初,苏军被俘达65万人,也就是说,超过半数的守军被俘。但是,苏军立即作了部署调整,并从外地调来一些兵力。10月15日,由于形势越来越严峻,苏联政府机关和外交使团撤出莫斯科,但斯大林仍坐镇莫斯科进行指挥。10月中下旬,德军一支先头部队突入到距莫斯科仅65千米的地方。11月7日,苏联在德军逼近莫斯科的情况下,照例在红场举行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的阅兵式,受阅部队实弹接受斯大林检阅,穿过红场,直接开赴前线。11月中下旬,德军加强了进攻,苏军进行了英勇抵抗,终于粉碎了德军的进攻,并耗尽了德军的预备队。
1941年12月5日,苏军转入反攻。到次年1月初,德军被迫向西撤退100~250千米,莫斯科的直接威胁被解除。希特勒十分恼怒,撤换了陆军总司令,自任陆军总司令,下令不准撤退。1月上旬,苏军利用德军进攻受挫惊慌失措和防寒准备差的有利时机,从三个方向向德军发起总攻。到4月中旬,苏军向西推进100~350千米,收复了大片失地。在这次战役中,德军损失了50万人,其中冻死冻伤10万多人,损失坦克1300辆,火炮2500门,各种车辆1.5万辆;但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得以逃脱。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
[b][size=3]战役背景[/size][/b]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进入苏联。德国的战略企图是:集中兵力,以“闪电战”从数个方向对苏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将苏军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联腹地长趋直入,粉碎苏军抵抗,进抵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一线,用空军摧毁乌拉尔工业区,瘫痪苏联经济,从而击败苏联。
战争爆发前,德国总兵力约730万人,侵苏兵力550万人(含罗马尼亚、匈牙利和芬兰军队)。计有190个师(内有19个坦克师、14摩托化师、坦克约4300辆、火炮4.72万门);空军作战飞机4980架;海军作战舰艇192艘。德军的部署是:以“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团军群分别向列宁格
[ 此帖被路易十四°在2016-03-09 17:4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