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载沣的为政举措
载沣,全名爱新觉罗·载沣,是中国清朝末年最后一位监国摄政王。字伯涵,晚年自号“书癖”,改名“载静云”。其先祖为清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祖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载沣是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第五个儿子,为光绪帝载恬同父异母的弟弟,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亲生父亲。他8岁承袭其父奕的醇亲王爵位,成为第二代醇亲王。后迎娶荣禄之女瓜尔佳氏。幼兰为福晋,生下后来的宣统皇帝溥仪。
1901年被委派充任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谢罪,拒绝德皇跪拜要求,坚持大义。1908年任军机大臣,同年因其子溥仪入承大统,任监国摄政王,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被迫辞去摄政王职,闭门家居,次年他被迫同意儿子溥仪退位。
后来日本人成立伪满洲国,载沣拒绝日本人劝降之要求,并怒斥其子溥仪投靠日本,之后返回关内居住。解放后,载沣将醇王府贡献给人民政府以作公用。
1951年初,因多年老感染风寒病故。成为大清最后一位亲王,也是最后一位监国摄政王。作为大清帝国最后三年的实际统治者的载沣,他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首先,载沣是一个宽厚善良,讷于言词,不擅交际的人。清王朝从小就不爱说话,与亲戚兄弟们在一起的时候,往往只是沉默的坐在一边听,很少发言。他也不善交际,或者可以说是不喜交际,凡是来醇王府的人,无论呆多久,他一般不轻易留饭,照例是淡淡漠漠、敷敷衍衍的。可是据说他在清王朝倒台后,闭门不出,经常接济穷困百姓。
载沣是一个坚守“中庸之道”的人,他的儿子溥杰曾说:“父亲载沣明哲保身 没有安邦定国的大计”幼时的溥杰,曾在其祖母的念叨下,了解了自家的祖训,而这祖训正是载沣的处世之道。“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儿孙祸也大。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财也少,产也少,后来儿孙祸也少。若问此理是若何?儿孙钱少胆也小,些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载沣最大的一个性格特点就是循规蹈矩,无论什么季节,他的饮食、穿戴、发式,甚至有病吃什么药,下人都不用请示,因为他们知晓,王爷的回答一定还是照例。在肩负国家重任,手握王权时,载沣是如此,遵循旧制——“照例”行事,不越雷池半步。对王府的生活开支费用,他也是如此,“照例”不闻不问,府中一切大小事物皆由其母刘佳氏管理。周总理曾说载沣:“到了民国时代,载沣还一直在王府里坚持实行前清的旧礼,好象是要永远坚持下去。但是到解放以后他就把它全取消了,这是他思想开通进步的表现。”
另一方面,载沣还是一个有民族大义之人,坚守原则。义和团运动爆发,德国驻华大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随后成为八国联军侵华的导火索。战败后,清朝与西方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第一个条款就是要求清廷派人向德国道歉。载沣在前往德国之后,面对德国皇帝要求他下跪拜见的要求,严词拒绝,坚持大义。而后日本成立伪满洲国政府,他也坚决拒绝日本的受降条件,并且还对担任伪满洲国皇帝的溥仪大加训斥。
载沣在溥仪继承帝位的那一年,担任军机大臣,他上台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宗室的支持下,废黜袁世凯。第二年担任陆海军大元帅,在军事方面有所施政。统一全国军政大权;任用满人载泽、毓朗、善耆等掌握建立新军事务;任命桂良、风山为江宁、广州将军,荫昌为陆军大臣。这些都是他听取德国人建议,归拢军权的表现。不过他任用的这一批人,大多都是庸才,所以后人才说载沣实际上在为政方面并无建树。
看到载沣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觉得熟悉,好像在哪里看见过,可是又觉陌生,因为想不起他是谁。可若是说到末代皇帝溥仪,大家都会有一个戴着圆圆眼镜的男人印象。而载沣,便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生父。
有人曾经提到过,晚清的后几位皇帝都子嗣不丰,甚至到了后来干脆是不育。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晚清气数将近,无龙脉护佑。这种说法,放在现在来看,就是迷信,不可信。可是晚清几位皇帝子嗣不丰,却是事实。
同治帝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子嗣,慈禧太后不顾众位大臣反对,从醇亲王府过继了光绪,继承皇位。光绪帝又因为自身身体孱弱的原因,活了那么多年,也没有留下后代。光绪死后的第二天,慈禧也去世了,在去世前下旨让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继承皇位。载沣也因此成了晚清的摄政大臣,掌握国家大权。
载沣,全名爱新觉罗·载沣,满族,清摄政王。其先祖为清宣宗道光帝之孙,是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与庄顺皇贵妃乌雅氏的后代。载沣为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第五子,光绪皇帝载湉是他的异母哥哥,宣统帝溥仪是他的亲生儿子,后来继承爱新觉罗·奕譞的醇亲王爵位。公元1883年,即清光绪九年,载沣在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出生。
光绪十六年,即公元1890年,载沣八岁。在现代,8岁的孩子还在母亲怀里撒娇,坐在课堂上学习加减乘除,又或者为了不上学而哭诉。但是载沣八岁的时候,却已经承袭了父亲的爵位,成为第二代醇亲王。
后来义和团运动爆发,中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为了平息西方的怒火,载沣于1901年被委派充任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谢罪。克林德之死被西方史学界普遍认定为导致八国联军入侵的导火线,而克林德事件让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为大为震怒。所以在八国联军侵华中,德国军队被派往中国时,都被告知要毫不留情地教训中国人。因此,虽然德国抵达北京时战争早已结束,但德军依然对北京及周边地区进行了残酷的扫荡。
后来八国联军与清王朝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第一个条款就是要求清廷派人向德国道歉。清王朝选择的是派载沣前去,并在克林德被杀地点修建一座品级相当的石牌坊,为德国人“涤垢雪侮”,这个差事可谓吃力不讨好。
抵达德国,在拜访德国皇帝的时候,愤怒的威廉二世要求他跪拜,但19岁的载沣有礼有节,坚持大义,拒不跪拜,从而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西方称其“慎重外交,不辱君命”。
绪三十四年,载沣任军机大臣,同年11月其子溥仪入承大统,载沣任监国摄政王。宣统元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在清王朝灭亡的最后三年里,他是整个中国实际的最高统治者。
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迫于各界压力,隆裕皇太后与众位大臣商议之后,颁布退位诏书。载沣随后便辞去摄政王职,闭门家居,次年他被迫同意儿子溥仪退位。后来日本人成立伪满洲国,溥仪为伪满洲国皇帝,载沣对其大为愤恨,怒斥其为汉奸。
解放后,载沣将醇王府贡献给人民政府以作公用。
1951年,已经六十八岁的载沣,因为年老体衰,在感染风寒之后,于2月3日病故。
载沣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生父,其嫡福晋为瓜尔佳氏。幼兰,同时瓜尔佳氏。幼兰也是溥仪的生母。说到载沣和瓜尔佳氏之间的婚姻,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慈禧。这两人之间的婚姻,完全是慈禧一手策划而成,为的就是满足她的权利欲望。
史料记载,载沣最开始议亲的对象,并不是瓜尔佳氏。幼兰。在瓜尔佳氏。幼兰之前,载沣曾有两个议亲对象。第一个姓名家世不详,不过在很早以前就定下来了,可惜后来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逃离北京。高位统治者是逃走了,但是仍然还有许多贵族留在北京城内。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一路烧杀掳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为了保全祖宗的颜面,保存自己的尊严,外国兵的污辱,当时北京城内许多世家贵族和官员都选择了自尽。一个个家庭满门自尽,这其中就有与载沣议亲的那位姑娘家。这位姑娘全家殉难之后,载沣的生母刘佳氏又亲自主持,给儿子订了第二门亲事,并且已经放了大定,只待选择吉日迎娶过门。这次订婚虽是按着封建的老办法由载沣的母亲作主的,而载沣本人也对那姑娘十分中意。
可是这样的安排,显然不是慈禧太后想要看见的。对于载沣的婚事,慈禧太后另有安排,而这一切也是为了她能牢牢掌控国家大权。尽管载沣已经议定了亲事,只等择日成亲了,但是霸道的慈禧,完全不顾,悍然毁弃了既定的婚约,下旨将瓜尔佳氏。幼兰指给载沣为妻。
对于慈禧的这一做法,醇亲王府自然极为不满。特别是载沣的母亲刘佳氏,为此气得精神失常,背地里千遍万遍地咒骂慈禧,而载沣也对此大为不满。但是慈禧是清王朝实际的掌权者,是这个国家地位最高的人,再不喜她的旨意,也必须装作满心欢喜的领旨谢恩。
慈禧是为了达到一举控制和笼络两个显要家庭的政治目的,载沣自然知道,但太后指婚是极大的荣耀,决无拒绝或谢辞,而且他个人也缺乏谢辞的勇气。因此十九岁的载沣遵照慈禧旨意,同比他小一岁的瓜尔佳氏举行了隆重的、介乎皇子和亲王之间的高规格的婚礼。
瓜尔佳氏。幼兰,满洲正白旗人,军机大臣荣禄之女,载沣的嫡福晋,是溥仪的生母。她在溥仪年幼时就与他分离,和他很少有机会见面。1921年,溥仪与瑾太妃爆发激烈冲突,她被瑾太妃召入宫中,受到训斥,从宫里回去后就吞鸦片自尽,年仅37岁。瓜尔佳氏的父亲荣禄是慈禧的亲信,也是满族最后一位大佬,慈禧将瓜尔佳氏指给载沣,一是为了笼络住两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监视光绪帝的本族。这一步走得,不可谓不精明,不可谓不狠。
除了瓜尔佳氏。幼兰,载沣还有一位侧福晋邓佳氏,不过其名号不详,只知道她十八岁的时候和载沣成亲。
儿子:
长子爱新觉罗·溥仪,字耀之,号浩然,母瓜尔佳氏。幼兰。
次子爱新觉罗·溥杰,字俊之,娶嵯峨浩,生两女,母瓜尔佳氏。幼兰。
三子爱新觉罗·溥倛
四子爱新觉罗·溥任
女儿:
长女爱新觉罗·韫媖,嫁郭布罗·润良,母瓜尔佳氏。幼兰。
次女爱新觉罗·韫龢,嫁郑广元,改名金欣如,母瓜尔佳氏。幼兰。
三女爱新觉罗·韫颖,字蕊秀,嫁郭布罗·润麒,母瓜尔佳氏。幼兰。
四女爱新觉罗·韫娴
五女爱新觉罗·韫馨
六女爱新觉罗·韫娱
七女爱新觉罗·韫欢
1901年被委派充任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谢罪,拒绝德皇跪拜要求,坚持大义。1908年任军机大臣,同年因其子溥仪入承大统,任监国摄政王,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被迫辞去摄政王职,闭门家居,次年他被迫同意儿子溥仪退位。
后来日本人成立伪满洲国,载沣拒绝日本人劝降之要求,并怒斥其子溥仪投靠日本,之后返回关内居住。解放后,载沣将醇王府贡献给人民政府以作公用。
1951年初,因多年老感染风寒病故。成为大清最后一位亲王,也是最后一位监国摄政王。作为大清帝国最后三年的实际统治者的载沣,他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首先,载沣是一个宽厚善良,讷于言词,不擅交际的人。清王朝从小就不爱说话,与亲戚兄弟们在一起的时候,往往只是沉默的坐在一边听,很少发言。他也不善交际,或者可以说是不喜交际,凡是来醇王府的人,无论呆多久,他一般不轻易留饭,照例是淡淡漠漠、敷敷衍衍的。可是据说他在清王朝倒台后,闭门不出,经常接济穷困百姓。
载沣是一个坚守“中庸之道”的人,他的儿子溥杰曾说:“父亲载沣明哲保身 没有安邦定国的大计”幼时的溥杰,曾在其祖母的念叨下,了解了自家的祖训,而这祖训正是载沣的处世之道。“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儿孙祸也大。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财也少,产也少,后来儿孙祸也少。若问此理是若何?儿孙钱少胆也小,些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载沣最大的一个性格特点就是循规蹈矩,无论什么季节,他的饮食、穿戴、发式,甚至有病吃什么药,下人都不用请示,因为他们知晓,王爷的回答一定还是照例。在肩负国家重任,手握王权时,载沣是如此,遵循旧制——“照例”行事,不越雷池半步。对王府的生活开支费用,他也是如此,“照例”不闻不问,府中一切大小事物皆由其母刘佳氏管理。周总理曾说载沣:“到了民国时代,载沣还一直在王府里坚持实行前清的旧礼,好象是要永远坚持下去。但是到解放以后他就把它全取消了,这是他思想开通进步的表现。”
另一方面,载沣还是一个有民族大义之人,坚守原则。义和团运动爆发,德国驻华大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随后成为八国联军侵华的导火索。战败后,清朝与西方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第一个条款就是要求清廷派人向德国道歉。载沣在前往德国之后,面对德国皇帝要求他下跪拜见的要求,严词拒绝,坚持大义。而后日本成立伪满洲国政府,他也坚决拒绝日本的受降条件,并且还对担任伪满洲国皇帝的溥仪大加训斥。
载沣在溥仪继承帝位的那一年,担任军机大臣,他上台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宗室的支持下,废黜袁世凯。第二年担任陆海军大元帅,在军事方面有所施政。统一全国军政大权;任用满人载泽、毓朗、善耆等掌握建立新军事务;任命桂良、风山为江宁、广州将军,荫昌为陆军大臣。这些都是他听取德国人建议,归拢军权的表现。不过他任用的这一批人,大多都是庸才,所以后人才说载沣实际上在为政方面并无建树。
看到载沣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觉得熟悉,好像在哪里看见过,可是又觉陌生,因为想不起他是谁。可若是说到末代皇帝溥仪,大家都会有一个戴着圆圆眼镜的男人印象。而载沣,便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生父。
有人曾经提到过,晚清的后几位皇帝都子嗣不丰,甚至到了后来干脆是不育。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晚清气数将近,无龙脉护佑。这种说法,放在现在来看,就是迷信,不可信。可是晚清几位皇帝子嗣不丰,却是事实。
同治帝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子嗣,慈禧太后不顾众位大臣反对,从醇亲王府过继了光绪,继承皇位。光绪帝又因为自身身体孱弱的原因,活了那么多年,也没有留下后代。光绪死后的第二天,慈禧也去世了,在去世前下旨让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继承皇位。载沣也因此成了晚清的摄政大臣,掌握国家大权。
载沣,全名爱新觉罗·载沣,满族,清摄政王。其先祖为清宣宗道光帝之孙,是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与庄顺皇贵妃乌雅氏的后代。载沣为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第五子,光绪皇帝载湉是他的异母哥哥,宣统帝溥仪是他的亲生儿子,后来继承爱新觉罗·奕譞的醇亲王爵位。公元1883年,即清光绪九年,载沣在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出生。
光绪十六年,即公元1890年,载沣八岁。在现代,8岁的孩子还在母亲怀里撒娇,坐在课堂上学习加减乘除,又或者为了不上学而哭诉。但是载沣八岁的时候,却已经承袭了父亲的爵位,成为第二代醇亲王。
后来义和团运动爆发,中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为了平息西方的怒火,载沣于1901年被委派充任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谢罪。克林德之死被西方史学界普遍认定为导致八国联军入侵的导火线,而克林德事件让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为大为震怒。所以在八国联军侵华中,德国军队被派往中国时,都被告知要毫不留情地教训中国人。因此,虽然德国抵达北京时战争早已结束,但德军依然对北京及周边地区进行了残酷的扫荡。
后来八国联军与清王朝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第一个条款就是要求清廷派人向德国道歉。清王朝选择的是派载沣前去,并在克林德被杀地点修建一座品级相当的石牌坊,为德国人“涤垢雪侮”,这个差事可谓吃力不讨好。
抵达德国,在拜访德国皇帝的时候,愤怒的威廉二世要求他跪拜,但19岁的载沣有礼有节,坚持大义,拒不跪拜,从而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西方称其“慎重外交,不辱君命”。
绪三十四年,载沣任军机大臣,同年11月其子溥仪入承大统,载沣任监国摄政王。宣统元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在清王朝灭亡的最后三年里,他是整个中国实际的最高统治者。
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迫于各界压力,隆裕皇太后与众位大臣商议之后,颁布退位诏书。载沣随后便辞去摄政王职,闭门家居,次年他被迫同意儿子溥仪退位。后来日本人成立伪满洲国,溥仪为伪满洲国皇帝,载沣对其大为愤恨,怒斥其为汉奸。
解放后,载沣将醇王府贡献给人民政府以作公用。
1951年,已经六十八岁的载沣,因为年老体衰,在感染风寒之后,于2月3日病故。
载沣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生父,其嫡福晋为瓜尔佳氏。幼兰,同时瓜尔佳氏。幼兰也是溥仪的生母。说到载沣和瓜尔佳氏之间的婚姻,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慈禧。这两人之间的婚姻,完全是慈禧一手策划而成,为的就是满足她的权利欲望。
史料记载,载沣最开始议亲的对象,并不是瓜尔佳氏。幼兰。在瓜尔佳氏。幼兰之前,载沣曾有两个议亲对象。第一个姓名家世不详,不过在很早以前就定下来了,可惜后来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逃离北京。高位统治者是逃走了,但是仍然还有许多贵族留在北京城内。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一路烧杀掳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为了保全祖宗的颜面,保存自己的尊严,外国兵的污辱,当时北京城内许多世家贵族和官员都选择了自尽。一个个家庭满门自尽,这其中就有与载沣议亲的那位姑娘家。这位姑娘全家殉难之后,载沣的生母刘佳氏又亲自主持,给儿子订了第二门亲事,并且已经放了大定,只待选择吉日迎娶过门。这次订婚虽是按着封建的老办法由载沣的母亲作主的,而载沣本人也对那姑娘十分中意。
可是这样的安排,显然不是慈禧太后想要看见的。对于载沣的婚事,慈禧太后另有安排,而这一切也是为了她能牢牢掌控国家大权。尽管载沣已经议定了亲事,只等择日成亲了,但是霸道的慈禧,完全不顾,悍然毁弃了既定的婚约,下旨将瓜尔佳氏。幼兰指给载沣为妻。
对于慈禧的这一做法,醇亲王府自然极为不满。特别是载沣的母亲刘佳氏,为此气得精神失常,背地里千遍万遍地咒骂慈禧,而载沣也对此大为不满。但是慈禧是清王朝实际的掌权者,是这个国家地位最高的人,再不喜她的旨意,也必须装作满心欢喜的领旨谢恩。
慈禧是为了达到一举控制和笼络两个显要家庭的政治目的,载沣自然知道,但太后指婚是极大的荣耀,决无拒绝或谢辞,而且他个人也缺乏谢辞的勇气。因此十九岁的载沣遵照慈禧旨意,同比他小一岁的瓜尔佳氏举行了隆重的、介乎皇子和亲王之间的高规格的婚礼。
瓜尔佳氏。幼兰,满洲正白旗人,军机大臣荣禄之女,载沣的嫡福晋,是溥仪的生母。她在溥仪年幼时就与他分离,和他很少有机会见面。1921年,溥仪与瑾太妃爆发激烈冲突,她被瑾太妃召入宫中,受到训斥,从宫里回去后就吞鸦片自尽,年仅37岁。瓜尔佳氏的父亲荣禄是慈禧的亲信,也是满族最后一位大佬,慈禧将瓜尔佳氏指给载沣,一是为了笼络住两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监视光绪帝的本族。这一步走得,不可谓不精明,不可谓不狠。
除了瓜尔佳氏。幼兰,载沣还有一位侧福晋邓佳氏,不过其名号不详,只知道她十八岁的时候和载沣成亲。
儿子:
长子爱新觉罗·溥仪,字耀之,号浩然,母瓜尔佳氏。幼兰。
次子爱新觉罗·溥杰,字俊之,娶嵯峨浩,生两女,母瓜尔佳氏。幼兰。
三子爱新觉罗·溥倛
四子爱新觉罗·溥任
女儿:
长女爱新觉罗·韫媖,嫁郭布罗·润良,母瓜尔佳氏。幼兰。
次女爱新觉罗·韫龢,嫁郑广元,改名金欣如,母瓜尔佳氏。幼兰。
三女爱新觉罗·韫颖,字蕊秀,嫁郭布罗·润麒,母瓜尔佳氏。幼兰。
四女爱新觉罗·韫娴
五女爱新觉罗·韫馨
六女爱新觉罗·韫娱
七女爱新觉罗·韫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