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公关牛人,但我算是个公关老人。 我想聊的是我毕业到现在11年来的职场规划, 也就是,我是如何走上公关这条路。 11年前,因为感觉到了互联网的强进势头(说白了就是喜欢QQ),进入了腾讯网站部实习,半年内面试了三个部门,最后终于在广告部下设的市场推广中心谋得了一个市场助理的职位。 那会儿因为团队新成立人很少,我极其荣幸的可以接触到市场营销的三大工种:活动、公关、调研。 这里直接说公关。我那时的市场总监,是个极其优秀的公关天才。我最幸运的,就是一入行就遇到各个领域的精英,那会儿我就像一个海绵体,疯狂的学习、模仿、吸收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 11年了,依然记得我第一次写Q&A,对那个领域了解度为0的我,只能各种百度,求助媒体前辈... 还记得那天晚上我在工位上一筹莫展,总监走过来说:早点下班吧,我们这儿可不鼓励加班啊~我表面答应,心里却苦,自己能力差,加班也是活该... 后来专访时,媒体说想看下Q&A,我就傻乎乎的给人家了...总监知道了批评我,这是给领导看的,怎么能拿给媒体...我赶紧又跑过去从记者手里“抢”了回来... 第一次的媒体答谢活动我搞丢房卡,订错机票,鼓动记者参加额外娱乐项目导致公司支付额外消费... 和平媒对接发稿,结果给杂志发的配图数据是错的,印刷出来后才发现问题... 那会儿做内刊,经常夜里去印刷厂盯打样儿,结果不是封面的“QQ公仔”少了一只眼睛,就是把客户的名字写错,比如“百胜集团”写成“百盛集团”... 像这种不职业不专业的事情我干了不下百件。 当助理三个多月的时候,总监拉我谈心,非常委婉的表达了“我的能力不足”,具体怎么说早已忘记,只记得自己哭的稀里哗啦,总监心一软,又留下了我。那之后我就小宇宙爆发了,也可能是傻逼事儿干的也差不多了,我开始上道儿了。 但是当时的压力是我从来没有承受过的。 我就像一个被关在笼子里足足22年的“金丝雀”,突然就被放生了。高速发展的“腾讯”为了赶超新浪、网易,整个公司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光我一个人。我的同事、领导就像一群雄鹰对抗着猛烈的暴风雨,而那其中一个不起眼的小麻雀,就是我。 没有人能帮我,这种时候只能靠我自己挺住,我努力地第一件事,是不拖累这个团队的快速前进。其次,是尽量帮助其他人,减轻他们的压力。 终于有一天晚上,我窝在家里的沙发上,突然就喘不过气,心慌心跳感觉一只大手掐住了我的喉咙。我无法呼吸了。 爸妈迅速送我去了医院看急诊。全身检查之后医生说,身体没问题,不是病理上的,你是不是最近遇到什么事压力比较大? 话音未落,我眼泪像瀑布一样就喷涌而出... 医生笑了,跟我妈说,带她去吃点东西,好好谈谈心吧。 之后,我终于转正了,然后一路从助理到专员,再到华北区市场公关主管... 这是我对第一份工作的规划。过程很痛苦,但现在却格外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 最近流行一句话,“当你面对人生多个选择的时候,请选择那条最艰难的路”。 那会儿不懂这么高深的道理,但当我妈妈极力劝说我进国企,我亲爱的一位亲戚都替我铺好了路的时候,我依然坚定的选择在腾讯被碾压。 因为我知道选择工作的三个维度,先看行业,互联网是朝阳产业,前景无限,吸金无限;再看企业,腾讯网那会儿还比较弱,但靠着客户端,终有一天是老大;最后看团队,我呆的这个市场团队,每一个人都是我的最爱。 所以一个“舒适的”国企职位,怎么可能吸引我。 ———— 第二个规划,是我对未来职业的选择。 市场营销里的调研、活动、公关,我想专攻哪一个? 那会儿思维依然很简单,我有时喜欢和人打交道,有时又喜欢安静的一个人呆着。于是我选择了“动静两相宜”的公关...它既可以让我静下心来写稿子,又可以有机会认识很多的媒体、合作伙伴、和各个部门的人打交道... 而公关又分为撰稿、媒介、公关活动。其中门槛最高的就是撰稿。 当时我发现,很多人都“逃避”写稿子,很害怕写文字。 我不怕啊,于是我又给自己的定位细分了一步:撰稿。 理由很简单,别人不爱干的,我来干,就更容易“被需要”... 我一个学了四年法学,只会写案例分析的人,开始从头学写稿。 我每天翻《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还有各种营销类杂志。写到这里,都感觉闻到了报纸那种特有的墨香... 我练习写作的方式是,先看一眼标题,不看内容,然后自己写大纲,如果这个选题分给我了,我会从哪个角度切入,我要采访谁,我需要哪些数据作支撑...然后试着写一篇。写完了再去看文章,学习人家是怎么写的,比我的好在哪里。 每周坚持至少写一篇。这对于一个因为懒的起床能坚持一天不吃饭的我来说,已经非常不易了... 然而我依然写的很一般。永远比不了那些优秀的媒体前辈。但这个过程让我了解了媒体写稿时需要什么,让我更了解我服务的这个群体,更好的去做一名合格的公关。 两年后,我的标杆人物市场总监离职回家生宝宝了。这个时候我不安分的心萌动了。 我去了互联网财经垂直门户,去了互联网房产垂直门户,现在又在互联网汽车垂直门户,都是业内NO.1。我一直认为任职公司的品牌影响力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职位、薪水等。 我不介意做一个底层的小职员。慢慢积累、不拔苗助长,不吹牛逼过度包装自己,让我内心踏实,干的有底气。 后来的路依然不平坦,2011年的时候,我所在的房产门户与SOHO中国联手试水网上卖房,那会儿在网上卖房子是一件闻所未闻的事儿。 我承担了写稿的任务。两篇稿子之后,这件事以我没想到的速度火了。很快多家房地产巨头都参与了进来。传统媒体也闻风而动,我一个人,赶稿子的同时,一天打几十个电话,联系几十家媒体,安排发布会的接待,开始频繁出差,并且荣幸的和各个高层领导开会,当时的总裁就是房产策划出身,他年轻时靠自己的才能挽救了很多即将倒闭的房产公司,所以人脉非常广。每次开会,我坐在靠墙的最后一排,都会拿笔记录偷学他身上的“特殊才能”... 当时负责内广的同事离职,我主动去承担了她的工作,我知道做内广排期、审核这类事情是个苦差事,但这也是每一家互联网媒体离不开的重要工作。亲自执行意味着真正的了解,有这样一个好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终于,那一年跟着我们总监处理了N个公关危机,打了无数口水仗,身处炮火连天的前线拼杀之后,我有了自己的小团队,升为了“高级公关广告经理”。 —————— 跳槽来现在任职的这家公司,是我“事业”上最近的一次重大规划。 因为社交媒体的迅速兴起。 以前我都是更偏重传统媒体,我的经验,知识都是针对传统媒体的,可未来是社交媒体的天下,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会逐渐转移到更便捷、更实时、更具互动性的社交媒体上。 于是我来到了这家公司下面,一个新成立的,专门针对社交媒体做公司品牌、做用户影响力的团队。各种吹牛逼的话就不说了,以免有拍马屁之嫌,只想说这是一家我愿意”扎根“的公司。 我现在负责的工作内容就像社交媒体,瞬息万变。没有一天我是踏实的,这是我做过的让我危机意识最强的一份工作。因为一个社交平台的兴起、繁盛到衰落的周期如此之短,而我的工作就是仰仗着这些平台。 我只能不停的学习,尤其是跟我手下的90后们学习。 而我也终于可以说我找到了自己事业上的真爱。 “在互联网行业,做社交媒体运营与推广。” 最后我想说的是, 我一直信奉,生活要以过程为目标,工作要以结果为目标。 我工作上没少犯错,有些是我个人能力问题,有些是外界因素导致,但是当领导指责的时候,绝不辩解,错了就是错了,再多的理由,结果不好也没意义。 而我接触过一些人,他们恰恰相反,生活以结果为目标,为了结婚而结婚,为了赚钱而赚钱,工作上却以过程为目标,做不好事情就找一大堆的理由,觉得自己各种委屈.... 这样做什么都好不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