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宦官”两码事
很多人都把“太监”和“宦官”当成了一回事,其实在清朝之前,“宦官”和“太监”是两个概念。首先,“太监”和“宦官”出现的时间不同。“宦官”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太监”直到辽代才出现。
战国时期的“宦官”可以不是阉人,宦官“悉用阉人”是东汉以后的事情。太监本是古代官职的名称,晚至唐宋时期,朝廷中仍有太监官职的设置,所任者并非都是阉人。在明朝,太监是高级宦官,他们直接管理普通宦官。所以,太监和宦官的关系可以这样界定:太监必须是宦官,而宦官却不都是太监。(摘编自《旧闻新说》)
延伸阅读:何谓“太监”
唐代设内侍省,其长官为监及少监。《辽史·百官志》载,辽代南面官诸“监”职名,有“太监”之称,但在具体称呼上,仅称监,如太府监。元代的太府和各监,多有“太监”一官(如仪文监、典牧监、典室监、太府监等均设太监)。
[color=#333333][font=Verdana,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宋体][backcolor=#f7eee0] [/backcolor][/font][/color]
何谓“宦官”
在中国,商朝时的甲骨文中曾出现“凸刀”字,其义与阉字相通,可见当时已有将人阉割;但未见有将他们作宫庭内侍的记述。西周时开始有使用阉人的记载,《周礼》内有“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当时的阉人被用来作“寺人”、“内竖”、“阍人”等职,但是人数不多且地位低下,只是负责杂役、传令等工作,是家臣的一种。随着专政王权的发展,到了战国、秦朝时,受宫刑的人大量增加,使用阉人的机构亦增多,阉人当政亦开始出现。到了汉朝,侍候皇帝的人统一被叫作“宦者”或“宦官”。据说此名是出自拱卫在天帝星旁一个叫“宦者”的星座。至东汉时,规定宦官全部要用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