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帝重辅权臣一朝悲喜长剧 清代历任直隶总督的悲喜人生
七十四人九十九任一百九十年历史 内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
在直隶总督署大门两侧,一副黑底金字对联分外引人注目。上联是:北吞大漠,南亘黄河,中更九水合流,五州称雄,西岳东瀛一屏障;下联是:内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
历任直隶总督在总督署留下了很多亲自执笔的对联和匾额,但大门前的这副对联却是今人所作。上联点明了直隶贯通南北的重要军事地位,它是京都的一个屏障。下联写的是总督们在国家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因为直隶在地理上接近京城,所以清代选择的总督多为朝廷信任和倚重的大臣,位列各地总督之首,这使得直隶总督位高权重。
事实上,清代直隶总督中也出现了许多著名人物,他们在这个职位上,演出了一幕幕人生悲喜剧。
总督概况
平均两年换个总督
清代直隶总督任职比较复杂,有实授、署理而未实授、署理、护理、协办等五种。总起来说,这五种情况都在直隶总督的统计数目之内。因此,直隶总督共经历了74人、99任。
从雍正年间总督一职定制到清帝逊位,8位皇帝统治期间,直隶总督存在时间总共只有190多年,就经历了74人,平均两年多就换一个总督,调换不能说不频繁。
如果以实授为例,其中任期在十年以上的只有三人,他们是乾隆年间的方承观、道光至咸丰年间的讷尔经额以及同治至光绪年间的李鸿章。
著名总督
李鸿章:任期最长毁誉参半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晚清中国社会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几乎都与他有关。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也是功过皆存,毁誉参半。
从47岁第一次任直隶总督起,李鸿章先后三次出任这一职务,时间长达近25年,是历任总督中任期最长的一位。
在直隶总督任上,李鸿章经历了人生最风光的时期。1870年,李鸿章接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一身份使得他御辱、自强的设想,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李鸿章亲手创建北洋水师、扩建天津机器局制造军事武器;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支持我国自行修筑第一条铁路;重视教育,开办各类学堂,派留学生出国等等。这些活动,历史上称之为洋务运动,在当时则使得他在国内外的威望日益高涨。然而,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惨败、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使李鸿章的声誉一落千丈,而且让他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因为,这两个条约都是他签订的。
签订辛丑条约时,李鸿章已是将近八十高龄,仍以直隶总督、全权大臣的身份与八国联军谈判。条约签订后,俄国代表还对他痛加斥责。又气又恨的李鸿章回到住所后大量吐血,不久后去世,当时身边只有极少数的亲人,场景十分凄凉。
李鸿章去世后,清廷给了他十分荣耀的追念,谥号“文忠”。加上他生前所得的各种荣誉头衔,他个人的头衔至少在二十个以上,称得上是总督中头衔最多的一个。
曾国藩:右眼失明事必躬亲
曾国藩是晚清另一名臣,他是李鸿章的前任,也被李鸿章视为老师。李鸿章早年入过曾国藩幕府,深受赏识。直隶总督署门前对联上写的“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说的就是他们两个前后任总督,以及存在师生之谊的渊源。相比之下,李鸿章后来在朝中的地位是老师不能及的,但是曾国藩的许多思想和做法,对李鸿章有很大影响。
曾国藩任总督时,直隶受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一派破败景象。曾国藩整顿吏治、清理讼案、赈济灾荒,还治理了永定河,使得直隶一度出现了“百废俱举”的局面。他在右眼失明的情况下,依然尽心政务,公务大多事必躬亲,深受百姓爱戴。
袁世凯:乡试落第废除科举
李鸿章的后任,即是近代另一著名人物袁世凯。有一种说法是,李鸿章在临终之前保荐了他,称“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但也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保荐的事情。但是无论如何,直隶总督位置的李终袁继,使得袁世凯成为重要的地方大员,这对此后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
袁世凯上任后,认为直隶的当务之急就是练兵,所以他筹集资金、仿德国制度筹练北洋新军。北洋新军成为袁世凯后来争权夺利的重要筹码。袁世凯还在直隶创办了警政制度,在保定创设警务总局,开办巡警学堂。
袁世凯早年不爱读书,两次乡试均落第,所以才进入军队谋发展。他做了直隶总督后,却十分注意发展教育,在保定等地兴办了新式学堂。办学过程中,他深感科举制对新式教育的阻碍作用。1905年8月,由他起草并联络张之洞等人上奏折,请求停止科举。清廷批准了这一奏折,下旨从1906年开始,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废。李卫:创办著名的莲池书院
提起直隶总督,人们印象比较深的是晚清的几位。事实上,前清也出了许多知名总督。比如李卫,他深得雍正、乾隆两位皇帝信任,任直隶总督期间也有不错的政绩。他擅长治盗,还赈济灾民,对贪官毫不留情,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背景。因此,在保定当地,关于他的故事被演绎成许多版本,有人说他长了和项羽一样的板肋;还有故事说李卫专爱挑朝中权臣的毛病,比如雍正宠臣田文镜派人为他母亲贺寿时,他却不买账,并当众将礼物丢到门外。
李卫虽然识字不多,但对文人十分尊敬。他还在保定创办了莲池书院,又称“直隶书院”,后来成为北方最著名的书院之一。
刘墉:任期短故事广流传
刘墉的故事在百姓中流传很广,他曾短暂署理过直隶总督,前后只有二十余天,称得上是任期最短的总督之一。但是在保定地区,关于他在任期间的故事却不少。比如他刚正不阿,曾智斗权贵;还曾智破双钉案等疑难案件。
“个性”总督
首任:贪官总督
李维钧是直隶总督定制之后首位出任总督的官员,他曾在直隶推行“摊丁入亩”。后来因为与年羹尧案件有牵连,并且侵吞公银,被判“斩监候”,不久后病死。
末任:“短命”总督
末任总督张镇芳,是袁世凯二哥袁世敦的妻弟。他署理直隶总督只有10天,清帝便宣布退位,这个总督也名存实亡了。
一字不识的总督
雍正曾任命不识字的宜兆熊为总督,并对他很赏识,称他“一字不识,但操守尚优,心术亦正,蔼然有忠爱之诚”。
参倒和珅的总督
人们都知道嘉庆皇帝继位不久,便将乾隆的宠臣和珅治罪。参倒这个大人物的,就是当时的直隶总督胡季唐。和珅在京师、直隶有多处房产和店铺、银号等。这些都成为胡季唐的证据,他上本参奏,告了和珅几大罪状,正合嘉庆心意。
绘棉花图的总督
乾隆时期的总督方承观,很重视农业生产,推广棉花种植,并且亲手绘制了棉花图。乾隆南巡时,方承观把它献上。皇帝看了十分高兴,并亲自在上面题诗一首。
无钱入殓的总督
唐执玉是另一位深得雍正赏识的总督。他不仅治理地方很有成绩,而且与皇帝保持着非常融洽的关系,他所上的奏折,几乎未受到驳回。因此即使在他病重期间,雍正仍坚持让他出任直隶总督。
唐执玉最被人称道的是他的“勤”和“廉”,他亲自手书“将勤补拙,以俭养廉”作为座右铭挂在墙上。唐执玉平时布衣粗食,他病逝之后,继任总督带人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箧无一物”,都没有钱为他装殓。后来雍正下令拨发银两,加上其他官员出资帮助,才得以将遗体装殓运回原籍。(特别感谢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在直隶总督署大门两侧,一副黑底金字对联分外引人注目。上联是:北吞大漠,南亘黄河,中更九水合流,五州称雄,西岳东瀛一屏障;下联是:内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
历任直隶总督在总督署留下了很多亲自执笔的对联和匾额,但大门前的这副对联却是今人所作。上联点明了直隶贯通南北的重要军事地位,它是京都的一个屏障。下联写的是总督们在国家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因为直隶在地理上接近京城,所以清代选择的总督多为朝廷信任和倚重的大臣,位列各地总督之首,这使得直隶总督位高权重。
事实上,清代直隶总督中也出现了许多著名人物,他们在这个职位上,演出了一幕幕人生悲喜剧。
总督概况
平均两年换个总督
清代直隶总督任职比较复杂,有实授、署理而未实授、署理、护理、协办等五种。总起来说,这五种情况都在直隶总督的统计数目之内。因此,直隶总督共经历了74人、99任。
从雍正年间总督一职定制到清帝逊位,8位皇帝统治期间,直隶总督存在时间总共只有190多年,就经历了74人,平均两年多就换一个总督,调换不能说不频繁。
如果以实授为例,其中任期在十年以上的只有三人,他们是乾隆年间的方承观、道光至咸丰年间的讷尔经额以及同治至光绪年间的李鸿章。
著名总督
李鸿章:任期最长毁誉参半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晚清中国社会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几乎都与他有关。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也是功过皆存,毁誉参半。
从47岁第一次任直隶总督起,李鸿章先后三次出任这一职务,时间长达近25年,是历任总督中任期最长的一位。
在直隶总督任上,李鸿章经历了人生最风光的时期。1870年,李鸿章接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一身份使得他御辱、自强的设想,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李鸿章亲手创建北洋水师、扩建天津机器局制造军事武器;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支持我国自行修筑第一条铁路;重视教育,开办各类学堂,派留学生出国等等。这些活动,历史上称之为洋务运动,在当时则使得他在国内外的威望日益高涨。然而,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惨败、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使李鸿章的声誉一落千丈,而且让他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因为,这两个条约都是他签订的。
签订辛丑条约时,李鸿章已是将近八十高龄,仍以直隶总督、全权大臣的身份与八国联军谈判。条约签订后,俄国代表还对他痛加斥责。又气又恨的李鸿章回到住所后大量吐血,不久后去世,当时身边只有极少数的亲人,场景十分凄凉。
李鸿章去世后,清廷给了他十分荣耀的追念,谥号“文忠”。加上他生前所得的各种荣誉头衔,他个人的头衔至少在二十个以上,称得上是总督中头衔最多的一个。
曾国藩:右眼失明事必躬亲
曾国藩是晚清另一名臣,他是李鸿章的前任,也被李鸿章视为老师。李鸿章早年入过曾国藩幕府,深受赏识。直隶总督署门前对联上写的“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说的就是他们两个前后任总督,以及存在师生之谊的渊源。相比之下,李鸿章后来在朝中的地位是老师不能及的,但是曾国藩的许多思想和做法,对李鸿章有很大影响。
曾国藩任总督时,直隶受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一派破败景象。曾国藩整顿吏治、清理讼案、赈济灾荒,还治理了永定河,使得直隶一度出现了“百废俱举”的局面。他在右眼失明的情况下,依然尽心政务,公务大多事必躬亲,深受百姓爱戴。
袁世凯:乡试落第废除科举
李鸿章的后任,即是近代另一著名人物袁世凯。有一种说法是,李鸿章在临终之前保荐了他,称“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但也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保荐的事情。但是无论如何,直隶总督位置的李终袁继,使得袁世凯成为重要的地方大员,这对此后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
袁世凯上任后,认为直隶的当务之急就是练兵,所以他筹集资金、仿德国制度筹练北洋新军。北洋新军成为袁世凯后来争权夺利的重要筹码。袁世凯还在直隶创办了警政制度,在保定创设警务总局,开办巡警学堂。
袁世凯早年不爱读书,两次乡试均落第,所以才进入军队谋发展。他做了直隶总督后,却十分注意发展教育,在保定等地兴办了新式学堂。办学过程中,他深感科举制对新式教育的阻碍作用。1905年8月,由他起草并联络张之洞等人上奏折,请求停止科举。清廷批准了这一奏折,下旨从1906年开始,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废。李卫:创办著名的莲池书院
提起直隶总督,人们印象比较深的是晚清的几位。事实上,前清也出了许多知名总督。比如李卫,他深得雍正、乾隆两位皇帝信任,任直隶总督期间也有不错的政绩。他擅长治盗,还赈济灾民,对贪官毫不留情,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背景。因此,在保定当地,关于他的故事被演绎成许多版本,有人说他长了和项羽一样的板肋;还有故事说李卫专爱挑朝中权臣的毛病,比如雍正宠臣田文镜派人为他母亲贺寿时,他却不买账,并当众将礼物丢到门外。
李卫虽然识字不多,但对文人十分尊敬。他还在保定创办了莲池书院,又称“直隶书院”,后来成为北方最著名的书院之一。
刘墉:任期短故事广流传
刘墉的故事在百姓中流传很广,他曾短暂署理过直隶总督,前后只有二十余天,称得上是任期最短的总督之一。但是在保定地区,关于他在任期间的故事却不少。比如他刚正不阿,曾智斗权贵;还曾智破双钉案等疑难案件。
“个性”总督
首任:贪官总督
李维钧是直隶总督定制之后首位出任总督的官员,他曾在直隶推行“摊丁入亩”。后来因为与年羹尧案件有牵连,并且侵吞公银,被判“斩监候”,不久后病死。
末任:“短命”总督
末任总督张镇芳,是袁世凯二哥袁世敦的妻弟。他署理直隶总督只有10天,清帝便宣布退位,这个总督也名存实亡了。
一字不识的总督
雍正曾任命不识字的宜兆熊为总督,并对他很赏识,称他“一字不识,但操守尚优,心术亦正,蔼然有忠爱之诚”。
参倒和珅的总督
人们都知道嘉庆皇帝继位不久,便将乾隆的宠臣和珅治罪。参倒这个大人物的,就是当时的直隶总督胡季唐。和珅在京师、直隶有多处房产和店铺、银号等。这些都成为胡季唐的证据,他上本参奏,告了和珅几大罪状,正合嘉庆心意。
绘棉花图的总督
乾隆时期的总督方承观,很重视农业生产,推广棉花种植,并且亲手绘制了棉花图。乾隆南巡时,方承观把它献上。皇帝看了十分高兴,并亲自在上面题诗一首。
无钱入殓的总督
唐执玉是另一位深得雍正赏识的总督。他不仅治理地方很有成绩,而且与皇帝保持着非常融洽的关系,他所上的奏折,几乎未受到驳回。因此即使在他病重期间,雍正仍坚持让他出任直隶总督。
唐执玉最被人称道的是他的“勤”和“廉”,他亲自手书“将勤补拙,以俭养廉”作为座右铭挂在墙上。唐执玉平时布衣粗食,他病逝之后,继任总督带人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箧无一物”,都没有钱为他装殓。后来雍正下令拨发银两,加上其他官员出资帮助,才得以将遗体装殓运回原籍。(特别感谢直隶总督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