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条 (油炸食品)
油条,是一种古老的中式面食,长条形中空的油炸食品,口感松脆有韧劲,中国传统的早点之一。
《宋史》记载,宋朝时,秦桧迫害岳飞,民间通过炸制一种类似油条的面制食品(油炸桧)来表达愤怒。类似的油炸面食,其起源远远早于宋朝,可追溯到唐以前,具体时期不得考证。
早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其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就记录了油炸食品的制作方法。《齐民要术》曰:“细环饼,一名寒具,翠美”。
唐朝时期,诗人刘禹锡在《佳话》中也提及寒具。《苕溪渔隐丛话》中提到:“东坡于饮食,作诗赋以写之,往往皆臻其妙,如《老饕赋》、《豆粥诗》是也。又《寒具诗》云:‘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寒具乃捻头也,出刘禹锡《佳话》。”然而这种叫“寒具”的食物应该形似女子佩戴的缠臂金,类似撒子,并非油条。油条应是南宋以后对油炸面食的又一创新。
油条的叫法各地不一,”东北和华北很多地区称油条为“馃子”;安徽一些地区称“油果子”;广州及周边地区称油炸鬼;潮汕地区等地称油炸果;浙江地区有天罗筋的称法(天罗即丝瓜,老丝瓜干燥后剥去壳会留下丝瓜筋,其形状与油条极像,遂称油条为天罗筋)。
制作原理
首先是发面,即用鲜酵母或老面(酵面)与面粉一起加水揉和,使面团发酵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适量纯碱、食盐进行揉和,然后切成厚1厘米,长10厘米左右的条状物,把每两条上下叠好,用窄木条在中间压一下,旋转后拉长放入热油锅里去炸,使膨胀成一根又松、又脆、又黄、又香的油条。在发酵过程中,由于酵母菌在面团里繁殖分泌酵素(主要是分泌糖化酶和酒化酶),使一小部分淀粉变成葡萄糖,又由葡萄糖变成乙醇,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有机酸类,这些有机酸与乙醇作用生成有香味的酯类。
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产生许多小孔并且膨胀起来。有机酸的存在,就会使面团有酸味,加入纯碱,就是要把多余的有机酸中和掉,并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进一步膨胀起来;同时,纯碱溶于水发生水解;后经热油锅一炸;由于有二氧化碳生成,使炸出的油条更加疏松。
从上面的反应中,我们也许会担心,在炸油条时不是剩下了氢氧化钠吗?含有如此强碱的油条,吃起来怎能可口呢?然而其巧妙之处也就在这里。当面团里出现游离的氢氧化钠时,原料中的明矾就立即跟它发生了反应,使游离的氢氧化钠经成了氢氧化铝。氢氧化铝的凝胶液或干燥凝胶,在医疗上用作抗酸药,能中和胃酸、保护溃疡面,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常见的治胃病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就是氢氧化铝,因此,有的中医处方中谈到:油条对胃酸有抑制作用,并且对某些胃病的一定的疗效。
油条发起的原理是:当油条进入油锅,发泡剂受热产生气体,油条膨胀。但是由于油温度很高,油条表面立刻硬化,影响了油条继续膨胀,于是油条采用了每两条上下叠好,用竹筷在中间压一下的方案,两条面块之间水蒸汽和发泡气体不断溢出,热油不能接触到两条面块的结合部,使结合部的面块处于柔软的糊精状态,可不断膨胀,油条就愈来愈蓬松。
油条是否能炸得又松、又脆、又黄、又香,制作要领是:每两条上下叠好,用竹筷在中间压一下;不能压得太紧,以免两条粘连在一起,两条面块的边缘绝对不能粘连;也不能压得太轻,要保证油条在炸得时候两条不分离;旋转就是为了保证上述要求,同时在炸得过程中,容易翻动。双手轻捏两头时,应将两头的中间轻轻捏紧,在炸的时候两头也不能分离。
食用指南
选择健康油条
食品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最健康的油条是无铝(矾)油条。
该油条新技术利用麦曲(小麦粉)发酵技术进行了酸菌菌体存活率和产酸活力的研究,利用酵母预处理技术研究了物化方法预处理酵母面团中酵母发酵流变学特性的改善作用,为制作无铝健康油条产品质量提供了理论信息和实践依据。健康油条的新技术配方包括一定比例的小麦粉、鸡蛋、植物油等,炸好的油条成品外酥里嫩,膨松良好,大小均匀,无异味,营养丰富,不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用新型复合油条粉代替了传统的盐、碱、矾膨松剂试制油条,同时在面团中添加12%的鸡蛋,改善油条的质感和色泽,成品油条各项指标都优于传统方法的制品,具有色泽金黄、外酥内软、松泡膨大、柔韧有劲的特点。尤其是在配料中加入了一定量的鸡蛋,营养价值也较普通油条有所提高。由于这种油条在制作中未加明矾及臭粉,因此不会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铝和其他成分。
各种吃法
在天津流行使用煎饼卷油条制成的小吃煎饼果子。
在上海,油条和大饼、豆浆、糍饭团并称上海传统早餐的“四大天王”或“四大金刚”。上海人用油条和糯米制成的粢饭,更传至香港。
在广东、香港流行用肠粉卷著油条制成炸两,淋上酱油食用,可随意再加上辣椒酱和甜酱,也有直接拌粥作早餐的吃法。广东人亦喜欢把以瓦砵把油条和鸡蛋及鱼肠焗熟食用,称砵仔焗鱼肠。
杭州有一种特色小吃“葱包桧”,是用薄饼卷油条和葱段,在平底锅上压扁并烤制而成。食用时涂抹上甜面酱或辣椒酱。
在河南,人们喜欢以新炸好的油条配合糊辣汤或豆腐脑等食用,作为早餐。
在台湾,油条通常夹入烧饼或切段裹入饭团里,或搭配杏仁茶、豆浆当早餐吃,有时亦会加入粥里做为配料。
在马来西亚,油条是人们吃肉骨茶时不可缺少的配料之一,普遍的吃法是把油条撕细后放进肉骨茶内吸满汤汁后食用。每当吃粥时,也时常看到油条是配料之一。还有比较的地方口味:油条配红豆沙(糖水)和油条配咖啡乌(无奶黑咖啡)。
在山东,早餐的油条和粥、辣汤可是绝配。俗话说:吃油条喝辣汤,东瞧瞧西望望!
由来故事
油条起初的名字叫做“油炸桧”
传说油条是临安人发明的。 相传在南宋年间,当朝宰相秦桧和他和老婆王氏因妒嫉及贪婪,外通金国,在东窗定下了毒计,以莫须有的罪行使用十二道金牌把正在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时刻的岳飞害死在风波亭。消息传开来,老百姓个个义愤填膺,酒楼茶馆,街头巷尾,都在讨论这件事。 那时,在从安桥河下,有两个食品摊,一家卖芝麻葱烧饼,一家卖油炸糯米团。
这一天,刚刚散了早市,做烧饼的王二通通火炉,理好灶上卖剩的最后一迭葱烧饼,看看没有买主,就坐在条凳上休息。这时,做糯米团的李四,也已收拾好油锅,蹲在那里歇会。两人彼此打过招呼,就一起聊起了天,谈来谈去,就谈到秦桧害死岳飞的事情上来了。两人都非常愤懑,就想用一种方法来抒发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想来想去,王二想到了一个办法,只见他从面板上弄了两个面疙瘩,揉揉捏捏,捏捏团团,不久就捏成了两个面人。
一个吊眉无赖,一个歪嘴刁婆。他抓起切面刀,往那吊眉无赖的颈项上打横一刀,又往那歪嘴刁婆的肚皮上竖着一刀。 李四看到后,认为还不是恰到好处,他跑回自己摊子去,把油锅端到王二烤烧饼的炉子上来,将那两个斩断切开了的面人重新捏好,背对背地粘在一起,丢进滚烫油锅里去炸。一面炸面人,一面叫着,“大家来看油炸桧罗!大家来看油炸桧罗!”
过往行人听见“油炸桧”,觉得好新鲜,都围拢来。大家看着油锅里有这样两个丑人,被滚油炸得吱吱响,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也跟着喊起来;“看呀看呀,油炸桧罗!看呀看呀,油炸桧罗!” 恰巧,秦桧坐着八抬大轿,正从皇宫里退朝回府,经过从安桥。秦桧在轿子里听见吵杂的喊声,觉得这声音直刺向自己的心窝,就叫停下轿子,立刻派出亲兵去抓人。亲兵挤进人群,把王二和李四抓来,连那油锅也端到轿前,秦桧看见油锅里炸得焦黑了的两个丑人,气得络腮胡子根根都朝上,走出轿来大声嚎叫:“好大的胆子!你们想要造反?” 王二心里异常平静的回答说:“我们是做小生意的,对造反不敢兴趣?”
秦桧说:“既然如此,怎敢乱用本官的名讳?”
王二说:“啊呀,宰相大人,你是木旁的‘桧’,我是火旁的‘烩’哩!“这时,围观的众人都叫起来,“对呀,对呀,音同字不同!”秦桧无话可说。他看看油锅里浮起的那两个丑人,喝道:“不要啰嗦!这炸成黑炭一样的东西,如何吃得!分明是两个刁民,聚众生事,欺蒙官府!” 听秦桧这么一说,人群中立刻站出两个人来,说:“就要这样炸,就要这样炸!”一面把油锅里的面人捞起来。
还连声说:“好吃,好吃!我越吃牙齿越畅快,真想一口把它吞下去哩!”这一来,气得秦桧脸象紫猪肝,他只好瞪瞪眼睛,往大轿里一钻,灰溜溜地逃了。 无赖秦桧被当众吃瘪,这件事情一下哄动了临安城。人们纷纷赶到从安桥来,都想吃一吃“油炸桧”,王二和李四索性两人合伙做起了“油炸桧”生意。 后来,由于捏面人很费工夫,让顾客老排长队,因此王二和李四想出了一个简便的法子,他们把一个大面团揉匀摊开,用刀切成许多小条条,拿两根来,一根算是无赖秦桧,一根算是刁婆王氏,用棒儿一压,扭在一起,放到油锅里去炸,仍旧叫它“油炸桧”。
老百姓当初吃“油炸桧”是为了消消心中的愤懑。但一吃味道真是不错,价钱也便宜,所以吃的人就越来越多。一时间临安城里城外很多摊位,都学着做起来,以后就渐渐的传到了外地,天长日久,就把这些根长条条称作了“油条”。
相关俗语
1、 铁锅盖上炸油条——干炸
【注释】铁锅盖子上存不住油,要炸油条,只能干(gān)着炸。故为“干着”。比喻客观条件有限,再干前途也不乐观。利用一词多义,表示还在干(gàn) 着,即正努力地工作着。
【例句】以我看,别看早阳庄今年这样神气,明年别社稍一加劲就超过了,不要忘记他们是铁锅盖上炸油条——干着哩。(崔复生《太行志》)。
2、豆浆里的油条——软了
【注释】软了:双关,本指油条放到豆浆里变软了,借指人心虚胆怯。
【例句】听说最关键的证据已落到了警察手里,这个罪犯就如豆浆里的油条——软了。
3、就着猪肉吃油条——腻透了
【注释】本身油条的制作过程就是在油锅里进行的,已经满是油腻,而以前的炒菜油最先取自猪肉(即猪油),所以比喻是倍上加倍的油腻.
4、盲人做油条——瞎咋乎(炸糊)
5、吃着油条唱歌 ———— 油腔滑调
6、滚油锅里炸油条 ———— 翻来覆去
7、卖油条的拉胡琴 ———— 游(油)手好闲(弦)
8、油条泡汤 ———— 软瘫了
9、吃看油条唱歌 ———— 油腔滑调
10、吃了油条问香臭 ———— 明知故问
11、从汤里撩起的油条 ———— 硬不起来
12、隔夜油条 ———— 炸不大
13、狗吃油条 ———— 油嘴滑舌
14、锅里的瘦油条 ———— 受煎熬
15、锅里的炸油条 ———— 翻来覆去;翻来复去
16、锅里炸油条 ———— 翻来覆去;翻来復去;翻来复去
17、黄狼拉油条 ———— 对色
18、黄鼠狼吃油条 ———— 一顺色
19、黄鼠狼拖油条 ———— 对色了;一路货色;一道色
20、黄鼠狼衔油条 ———— 对色
21、回锅的油条 ———— 又老又硬
22、就子猪肉吃油条 ———— 腻透啦
23、懒家伙炸油条 ———— 没有劲
24、两只黄鼠狼衔一根油条 ———— 毛色相对
25、盲人做油条 ———— 瞎炸糊;瞎咋乎;瞎咋呼;瞎诈唬
26、泡在开水里的油条 ———— 软绵绵
27、熟食店里的油条 ———— 下了矾;下了凡
28、挑着大粪吃油条 ———— 不知香臭;闻不着香臭
29、铁锅盖上炸油条 ———— 干着
油条,是一种古老的中式面食,长条形中空的油炸食品,口感松脆有韧劲,中国传统的早点之一。
《宋史》记载,宋朝时,秦桧迫害岳飞,民间通过炸制一种类似油条的面制食品(油炸桧)来表达愤怒。类似的油炸面食,其起源远远早于宋朝,可追溯到唐以前,具体时期不得考证。
早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其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就记录了油炸食品的制作方法。《齐民要术》曰:“细环饼,一名寒具,翠美”。
唐朝时期,诗人刘禹锡在《佳话》中也提及寒具。《苕溪渔隐丛话》中提到:“东坡于饮食,作诗赋以写之,往往皆臻其妙,如《老饕赋》、《豆粥诗》是也。又《寒具诗》云:‘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寒具乃捻头也,出刘禹锡《佳话》。”然而这种叫“寒具”的食物应该形似女子佩戴的缠臂金,类似撒子,并非油条。油条应是南宋以后对油炸面食的又一创新。
油条的叫法各地不一,”东北和华北很多地区称油条为“馃子”;安徽一些地区称“油果子”;广州及周边地区称油炸鬼;潮汕地区等地称油炸果;浙江地区有天罗筋的称法(天罗即丝瓜,老丝瓜干燥后剥去壳会留下丝瓜筋,其形状与油条极像,遂称油条为天罗筋)。
制作原理
首先是发面,即用鲜酵母或老面(酵面)与面粉一起加水揉和,使面团发酵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适量纯碱、食盐进行揉和,然后切成厚1厘米,长10厘米左右的条状物,把每两条上下叠好,用窄木条在中间压一下,旋转后拉长放入热油锅里去炸,使膨胀成一根又松、又脆、又黄、又香的油条。在发酵过程中,由于酵母菌在面团里繁殖分泌酵素(主要是分泌糖化酶和酒化酶),使一小部分淀粉变成葡萄糖,又由葡萄糖变成乙醇,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有机酸类,这些有机酸与乙醇作用生成有香味的酯类。
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产生许多小孔并且膨胀起来。有机酸的存在,就会使面团有酸味,加入纯碱,就是要把多余的有机酸中和掉,并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进一步膨胀起来;同时,纯碱溶于水发生水解;后经热油锅一炸;由于有二氧化碳生成,使炸出的油条更加疏松。
从上面的反应中,我们也许会担心,在炸油条时不是剩下了氢氧化钠吗?含有如此强碱的油条,吃起来怎能可口呢?然而其巧妙之处也就在这里。当面团里出现游离的氢氧化钠时,原料中的明矾就立即跟它发生了反应,使游离的氢氧化钠经成了氢氧化铝。氢氧化铝的凝胶液或干燥凝胶,在医疗上用作抗酸药,能中和胃酸、保护溃疡面,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常见的治胃病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就是氢氧化铝,因此,有的中医处方中谈到:油条对胃酸有抑制作用,并且对某些胃病的一定的疗效。
油条发起的原理是:当油条进入油锅,发泡剂受热产生气体,油条膨胀。但是由于油温度很高,油条表面立刻硬化,影响了油条继续膨胀,于是油条采用了每两条上下叠好,用竹筷在中间压一下的方案,两条面块之间水蒸汽和发泡气体不断溢出,热油不能接触到两条面块的结合部,使结合部的面块处于柔软的糊精状态,可不断膨胀,油条就愈来愈蓬松。
油条是否能炸得又松、又脆、又黄、又香,制作要领是:每两条上下叠好,用竹筷在中间压一下;不能压得太紧,以免两条粘连在一起,两条面块的边缘绝对不能粘连;也不能压得太轻,要保证油条在炸得时候两条不分离;旋转就是为了保证上述要求,同时在炸得过程中,容易翻动。双手轻捏两头时,应将两头的中间轻轻捏紧,在炸的时候两头也不能分离。
食用指南
选择健康油条
食品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最健康的油条是无铝(矾)油条。
该油条新技术利用麦曲(小麦粉)发酵技术进行了酸菌菌体存活率和产酸活力的研究,利用酵母预处理技术研究了物化方法预处理酵母面团中酵母发酵流变学特性的改善作用,为制作无铝健康油条产品质量提供了理论信息和实践依据。健康油条的新技术配方包括一定比例的小麦粉、鸡蛋、植物油等,炸好的油条成品外酥里嫩,膨松良好,大小均匀,无异味,营养丰富,不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用新型复合油条粉代替了传统的盐、碱、矾膨松剂试制油条,同时在面团中添加12%的鸡蛋,改善油条的质感和色泽,成品油条各项指标都优于传统方法的制品,具有色泽金黄、外酥内软、松泡膨大、柔韧有劲的特点。尤其是在配料中加入了一定量的鸡蛋,营养价值也较普通油条有所提高。由于这种油条在制作中未加明矾及臭粉,因此不会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铝和其他成分。
各种吃法
在天津流行使用煎饼卷油条制成的小吃煎饼果子。
在上海,油条和大饼、豆浆、糍饭团并称上海传统早餐的“四大天王”或“四大金刚”。上海人用油条和糯米制成的粢饭,更传至香港。
在广东、香港流行用肠粉卷著油条制成炸两,淋上酱油食用,可随意再加上辣椒酱和甜酱,也有直接拌粥作早餐的吃法。广东人亦喜欢把以瓦砵把油条和鸡蛋及鱼肠焗熟食用,称砵仔焗鱼肠。
杭州有一种特色小吃“葱包桧”,是用薄饼卷油条和葱段,在平底锅上压扁并烤制而成。食用时涂抹上甜面酱或辣椒酱。
在河南,人们喜欢以新炸好的油条配合糊辣汤或豆腐脑等食用,作为早餐。
在台湾,油条通常夹入烧饼或切段裹入饭团里,或搭配杏仁茶、豆浆当早餐吃,有时亦会加入粥里做为配料。
在马来西亚,油条是人们吃肉骨茶时不可缺少的配料之一,普遍的吃法是把油条撕细后放进肉骨茶内吸满汤汁后食用。每当吃粥时,也时常看到油条是配料之一。还有比较的地方口味:油条配红豆沙(糖水)和油条配咖啡乌(无奶黑咖啡)。
在山东,早餐的油条和粥、辣汤可是绝配。俗话说:吃油条喝辣汤,东瞧瞧西望望!
由来故事
油条起初的名字叫做“油炸桧”
传说油条是临安人发明的。 相传在南宋年间,当朝宰相秦桧和他和老婆王氏因妒嫉及贪婪,外通金国,在东窗定下了毒计,以莫须有的罪行使用十二道金牌把正在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时刻的岳飞害死在风波亭。消息传开来,老百姓个个义愤填膺,酒楼茶馆,街头巷尾,都在讨论这件事。 那时,在从安桥河下,有两个食品摊,一家卖芝麻葱烧饼,一家卖油炸糯米团。
这一天,刚刚散了早市,做烧饼的王二通通火炉,理好灶上卖剩的最后一迭葱烧饼,看看没有买主,就坐在条凳上休息。这时,做糯米团的李四,也已收拾好油锅,蹲在那里歇会。两人彼此打过招呼,就一起聊起了天,谈来谈去,就谈到秦桧害死岳飞的事情上来了。两人都非常愤懑,就想用一种方法来抒发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想来想去,王二想到了一个办法,只见他从面板上弄了两个面疙瘩,揉揉捏捏,捏捏团团,不久就捏成了两个面人。
一个吊眉无赖,一个歪嘴刁婆。他抓起切面刀,往那吊眉无赖的颈项上打横一刀,又往那歪嘴刁婆的肚皮上竖着一刀。 李四看到后,认为还不是恰到好处,他跑回自己摊子去,把油锅端到王二烤烧饼的炉子上来,将那两个斩断切开了的面人重新捏好,背对背地粘在一起,丢进滚烫油锅里去炸。一面炸面人,一面叫着,“大家来看油炸桧罗!大家来看油炸桧罗!”
过往行人听见“油炸桧”,觉得好新鲜,都围拢来。大家看着油锅里有这样两个丑人,被滚油炸得吱吱响,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也跟着喊起来;“看呀看呀,油炸桧罗!看呀看呀,油炸桧罗!” 恰巧,秦桧坐着八抬大轿,正从皇宫里退朝回府,经过从安桥。秦桧在轿子里听见吵杂的喊声,觉得这声音直刺向自己的心窝,就叫停下轿子,立刻派出亲兵去抓人。亲兵挤进人群,把王二和李四抓来,连那油锅也端到轿前,秦桧看见油锅里炸得焦黑了的两个丑人,气得络腮胡子根根都朝上,走出轿来大声嚎叫:“好大的胆子!你们想要造反?” 王二心里异常平静的回答说:“我们是做小生意的,对造反不敢兴趣?”
秦桧说:“既然如此,怎敢乱用本官的名讳?”
王二说:“啊呀,宰相大人,你是木旁的‘桧’,我是火旁的‘烩’哩!“这时,围观的众人都叫起来,“对呀,对呀,音同字不同!”秦桧无话可说。他看看油锅里浮起的那两个丑人,喝道:“不要啰嗦!这炸成黑炭一样的东西,如何吃得!分明是两个刁民,聚众生事,欺蒙官府!” 听秦桧这么一说,人群中立刻站出两个人来,说:“就要这样炸,就要这样炸!”一面把油锅里的面人捞起来。
还连声说:“好吃,好吃!我越吃牙齿越畅快,真想一口把它吞下去哩!”这一来,气得秦桧脸象紫猪肝,他只好瞪瞪眼睛,往大轿里一钻,灰溜溜地逃了。 无赖秦桧被当众吃瘪,这件事情一下哄动了临安城。人们纷纷赶到从安桥来,都想吃一吃“油炸桧”,王二和李四索性两人合伙做起了“油炸桧”生意。 后来,由于捏面人很费工夫,让顾客老排长队,因此王二和李四想出了一个简便的法子,他们把一个大面团揉匀摊开,用刀切成许多小条条,拿两根来,一根算是无赖秦桧,一根算是刁婆王氏,用棒儿一压,扭在一起,放到油锅里去炸,仍旧叫它“油炸桧”。
老百姓当初吃“油炸桧”是为了消消心中的愤懑。但一吃味道真是不错,价钱也便宜,所以吃的人就越来越多。一时间临安城里城外很多摊位,都学着做起来,以后就渐渐的传到了外地,天长日久,就把这些根长条条称作了“油条”。
相关俗语
1、 铁锅盖上炸油条——干炸
【注释】铁锅盖子上存不住油,要炸油条,只能干(gān)着炸。故为“干着”。比喻客观条件有限,再干前途也不乐观。利用一词多义,表示还在干(gàn) 着,即正努力地工作着。
【例句】以我看,别看早阳庄今年这样神气,明年别社稍一加劲就超过了,不要忘记他们是铁锅盖上炸油条——干着哩。(崔复生《太行志》)。
2、豆浆里的油条——软了
【注释】软了:双关,本指油条放到豆浆里变软了,借指人心虚胆怯。
【例句】听说最关键的证据已落到了警察手里,这个罪犯就如豆浆里的油条——软了。
3、就着猪肉吃油条——腻透了
【注释】本身油条的制作过程就是在油锅里进行的,已经满是油腻,而以前的炒菜油最先取自猪肉(即猪油),所以比喻是倍上加倍的油腻.
4、盲人做油条——瞎咋乎(炸糊)
5、吃着油条唱歌 ———— 油腔滑调
6、滚油锅里炸油条 ———— 翻来覆去
7、卖油条的拉胡琴 ———— 游(油)手好闲(弦)
8、油条泡汤 ———— 软瘫了
9、吃看油条唱歌 ———— 油腔滑调
10、吃了油条问香臭 ———— 明知故问
11、从汤里撩起的油条 ———— 硬不起来
12、隔夜油条 ———— 炸不大
13、狗吃油条 ———— 油嘴滑舌
14、锅里的瘦油条 ———— 受煎熬
15、锅里的炸油条 ———— 翻来覆去;翻来复去
16、锅里炸油条 ———— 翻来覆去;翻来復去;翻来复去
17、黄狼拉油条 ———— 对色
18、黄鼠狼吃油条 ———— 一顺色
19、黄鼠狼拖油条 ———— 对色了;一路货色;一道色
20、黄鼠狼衔油条 ———— 对色
21、回锅的油条 ———— 又老又硬
22、就子猪肉吃油条 ———— 腻透啦
23、懒家伙炸油条 ———— 没有劲
24、两只黄鼠狼衔一根油条 ———— 毛色相对
25、盲人做油条 ———— 瞎炸糊;瞎咋乎;瞎咋呼;瞎诈唬
26、泡在开水里的油条 ———— 软绵绵
27、熟食店里的油条 ———— 下了矾;下了凡
28、挑着大粪吃油条 ———— 不知香臭;闻不着香臭
29、铁锅盖上炸油条 ———— 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