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案和书名,看不出什么东西来,但是袖侧是一个让人印象颇深的作者。所以入坑。
读完之后,发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写个推荐,顺带赚点派币。
-==========涉及剧透分界线=========
这是一篇都市童话,男俊女美,男女双方都是家庭美满,顺顺利利成长。男主石天富二代,高大英俊,程序猿,能赚钱;女主杜绡乖乖女,温柔漂亮,父母双方都是老师,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哥哥。男女主对双方都是一见钟情,互相是对方的初恋。
以上,看起来都非常的完美,但是完美之下,确实种种现实,不如人意。
这文里没有极品,很现实向,所有的角色都有血有肉,不会出现智商不在线这种情况。
总的看下来,感觉作者将现实中某一部分人群的特性进行放大,投射到一个角色上。
因此看起来,戏剧性很高。同时也会让读者有一种共鸣。文中角色的部分共性,在自己身边也能找到。
现实生活就是这么无奈,所以即使很讨厌某个角色的行为,也很难以此去讨厌他/她。
比如:文中杜妈妈的角色是有点令人厌恶的。她掌控欲强,导致家人都不敢或者不愿反驳她的意见,丈夫儿子女儿都采用逃避、顺从等方式图清净。严禁杜绡早恋,即使工作后也设立门禁,等恍然女儿已经25了,再急急忙忙的安排相亲。读者周围很多家庭中母亲的角色都有点这种特性。但是也很难因此去责备她,她的出发点是为了家庭。因为只有一套房子,在孙子出生,全家越来越挤的情况下,她选择委屈女儿,把房子过户给儿子儿媳后,但愿意把所有的家庭存款给女儿,并在杜绡和石天分手之后大力支持,在现实中已经非常难得了。
杜绡的嫂子--于丽清,也是文中大力刻画的一个角色。高智商高情商,和杜妈妈相处的很融洽。可是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北京的高房价,无力购买另外一套住房,在不愿带着儿子出去住的情况下,她选择将小姑子挤出去,看起来很残忍,但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去考虑,也无可辩驳。也不能说她是一个坏人,对杜绡出去租房,高情商的她知道因此公公婆婆丈夫心中有不满,因此支持丈夫负担杜绡的房租,积极给杜绡介绍好的相亲对象。哪怕后来丈夫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和父母的存款一起给杜绡买婚前小房子,为了婚姻,她也只能在私下争吵哭泣后,默认事实。
在比如杜绡,基本上没有什么缺点,作者描写的非常好。在嫂子于丽清生了侄儿之后,她一直很忍耐。可即使同为女人,姑嫂关系好,这个被保护的很好的乖乖女,也从未在嫂子于丽清的立场上想过问题。和同事聊天中可以看出,她下意识的默认,生完孩子后会有于丽清在家带孩子。心疼自己的哥哥晚上睡沙发,泡奶粉,认为该有嫂子来做这些事情,因为还在产假中的于丽清在白天是可以补眠的。
但是吧,也不能说杜绡不好,她只是没有这个意识。在她的同事想她指出:只要杜绡搬走,嫂子于丽清完全可以回到职场,并用自己二分之一的工资雇一个保姆,保姆带着孩子住她的房间,那他的哥哥也不用继续睡沙发,一切都可以解决。从未经历过外界风雨的杜绡,对生活的艰辛一无所知,所以生活很快狠狠的给了她一巴掌。为了平息儿子儿媳的离婚风波,杜爸爸杜妈妈默认了这个方法。
通篇看下来吧,就是做女人难。 比如杜爸爸杜妈妈都是开明人事,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还是怀着内疚委屈了女儿。在比如升职机会来临的时候,上司找杜绡和另一个同事谈话,直白的问近期有无生育计划,资历、工作能力相当的情况下,年纪轻未结婚的杜绡得到了这个机会;杜绡的女上司,有能力有权利,赚得来过得潇洒,可因为单身,也经常被公司里的男性职员私底下诟病。
文中的杜绡、于丽清在女性中都属于或者生的好,或者学历高,有能力,同时嫁的也不错的,现实生活中很多女孩子未必有她们这么好的条件。如果不是作者为了写篇甜文,硬生生给杜绡加了石天这个外挂,可能女主未必会过的如意。反而是于丽清这个角色,比较坚强,应该走哪儿都过得不错。即使这样,也面临着一辈子买不起房,差点失去职业生涯等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