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其实沈山山本不叫沈山山。
我俩相识早,我想起问他名字的时候,他可得意地沾了茶水在桌案上写共我看,还说那出自什么什么诗。
我不比他五岁识千字、六岁能作诗,不过是个破大孩子,眼睁睁瞧着桌案上,尚认不得那俩字儿,
听他念出来又拗口,故就只点了我认得的部位唤他。
那是六岁还是七岁的光景,沈山山这名字一喊出来,谐音似个姑娘。
定安侯府寿宴上的小辈全都笑了。
沈山山气得撅了梅树枝来揍我,我俩小包子似的打作一团,滚了一身的雪泥巴。
而这名字被我一喊就是二十年。
——主受第一人称非线性叙事,但是真的好看,真的,看我诚挚的眼睛。
内容标签: 阴差阳错 青梅竹马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搜索关键字:主角:稹清 ┃ 配角: ┃ 其它:
不知道从哪里看的推荐贴,搜到这本《山色有无》,很久没看过文笔这么出彩的小说了,从第一篇起,就认认真真的在读,小说中遣词造句无不优美,第一人称的写法,仿佛跟着男主又活过了一遭,如果要剧透的话,大概就是一个自以为是叛臣贼子的后人与皇帝两情相悦的庸俗故事,然而在作者的笔下,这样一个俗不可耐的剧情又吸引人细细的阅读…… 两人的缘起在当时还是太子的皇帝一念之间,稹清父亲是当朝太傅,教育太子时太过严厉,于是太子选侍读时选了稹太傅的儿子,想看看一朝太傅儿子有多出色,没想到稹清那么的与众不同,完完全全是一个不知世事的小屁孩,天天只知道斗蛐蛐放风筝,每每回家必挨打,一脸鼻青脸肿也是一大奇迹。而对于稹清来说,接近皇帝算是他为数不多的一点小心机,坊间盛传自己父亲早晚是要造反的,而小时候无意中听到的自己父亲与别人的对话也印证了造反的言论,于是小小年纪就在为造反后的父亲发愁,正巧太子选侍读给了他一个机会能接近未来太子,在他草包的心里唯一想到的办法也就是讨好太子,也许能在未来自己父亲造反失败后能给家人留一个好的结局。稹清被所有人蒙在鼓里二十几年,直到最后反贼出来,才终于明白,然而也分不清到底是真相,还是自己父亲真造反更让人心痛。 也许在这场阴差阳错中,稹清唯一的收获就是与皇帝的爱情了,虽然这爱情走的坎坷,中间又掺杂了太多的别人……在整篇小说中,对皇帝着墨不多,因为是第一人称文,基本都是从稹清角度来描述的,皇帝的爱是内敛而又霸道的,三次放稹清走,也存了给稹清机会的意思吧,就是不知道如果稹清真的选择离开的话,皇帝会如何,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沈山山在稹清心里的地位远没有皇帝来的重,其实最后一次,真想让稹清放下一切与沈山山一起畅游江南,再也不要回京。 获得皇帝的爱是沉重的,要承受他的爱的同时,还要接受他的三宫六院,眼不见心不烦的时候还要劝谏皇帝生育子嗣。而小时候太子承诺的会好好保护稹清,不让他受委屈的说辞果然大多只是童言无忌一纸戏言。其实很为稹清不争,在皇帝冠冕堂皇的说为了让稹清以后不要不圆满放稹清走而大婚的时候,稹清就应该将这一段感情断的干净,也好过后来一次次的受伤。这篇小说最让人不喜欢的地方就在于把女子写的太过低贱,就像形婚一样,至于小说中说道如果没有子嗣的的人生就不圆满,更像是皇帝为自己大婚找的托词,稹清终身未娶成全了自己的爱情,包括沈山山明知道造反的后果,还娶妻,整部小说可怜的也许就是这些不能自我做主的女子了,权利之下的女子太让人心疼,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许权势加身总要付出一些什么,这些女子也许并不那么无辜,毕竟没有稹清,后宫争斗也只会更激烈,只是苦了稹清……
作者这段写的真好,私以为把这篇小说的精髓都写在了这段话里,古代”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皇权让人可恨又无奈,然而继位的太子有何错,忠良的太傅何错,多年隐忍终反的将军又何错,不过只是想争一个舒坦的未来罢了。而失败者就注定了悲惨的结局。很喜欢沈山山,“豫章楩柟之可以大斫者,必在夫大山穹谷、孱颜峟峿之区……“,沈山山也没有错啊,可他的结局从出生起就注定了不完满。很想让作者续写一个番外,给这么美好的沈山山一个未来…… 仔细看了一遍《山色有无》,感觉很多地方还是不能好好的领悟,作者的文字功底让人叹服,等空闲了,一定要再次阅读一遍。 |
本帖提到的人: @zy32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