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
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译文
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此词写于苏轼被贬在黄州时,作者居在乡间,闲时是赏景写词游玩,通过这片词充分感受到作者雨后赏景的欢乐闲适心情。 上片写景,包括树林、翠竹、高山、屋舍、小池塘、蝉鸣、小鸟以及荷花。这副景观从远到近,作者描写得很详细,也生动的在读者面前画出了一副栩栩如生的景观,彷若随著作者一起感受到这片细致的风景。远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尽头可见高山,光看这描写就知道这该是一处隐居的好地方。走到近处,翠竹围绕屋舍,院落里有一个池塘,池边都是枯草,时常能听见蝉鸣。抬头看,更有小鸟时不时的经过;低头看,池塘中种满了荷花,散发出香味。这片词从听觉视觉嗅觉多方面描写,具有很丰富立体的画面感,把读者带入了作者身处的环境里。 上片写景下片转而抒情,作者在身处这个空间,在乡郊野外,他手拄藜杖慢步徘徊,从这里可以见到他的休闲姿态,因美景因有闲暇时间所以慢慢观赏,转瞬已然是夕阳。夕阳西下,肯定是另一番的景观有另一种的心境。作者感叹天公作美下微雨,让他能享受一日的凉爽。 苏轼在仕途上的不顺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心情,他的文学作品反而有另一种的出世感,从词里充分感受到他的悠闲自在乐观,或许美好的景物可以洗涤他的心灵,或者多点见到蓝天白云绿草翠竹能舒缓作者在事业上的郁闷,反而能让他以另一种心情去看这个世界,也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他的路,不管是从政的路或者是从学的路,在不同的时间里都有不同的启发。 这片词跟定波风的感觉也很相似,都反映出一种舒服清爽的感受,偷得浮生半日闲,虽然人漂泊在外,虽然不知何时又会到何处,但是在一处生活便享受一日的乐适,这是苏轼为人很豁达的一面,也正是因为如此,读他的词都能感受到正面积极的心境。不管快乐或郁闷,他都抱着过好当下的良好境,正正跟他表达的「也无风雨也无晴」相映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