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也有一段时间了,我发觉真正开始上班以后,有一些事情是和之前上学的时候所认为的,还是很不一样的。 今天我来说说我在这边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感想吧,可以跟正在实习中或者即将参加工作的同学分享一下。不过可能每个行业有所不同,仅供参考吧. 【1】问太多问题,未必是好事。 上学的时候我们总是非常鼓励问问题,老师说不懂就要及时问。 但是其实在工作中,并不是特别鼓励有什么事情都要马上去问别人。 最近我们组新来了一个实习生,其实是态度很主动的一个小男生,也很想和周围人搞好关系,但是真的就是太爱问问题了,而且主要是他问的大部分问题其实都可以自己私下找到答案。 内部的架构在公司的confluence上可以查,技术型的问题现在上网搜索也很容易就能找到思路。 所以即使他态度是很积极的,但是领导对他的评价并不算特别高。 其实以前我也没意识到这个事儿,我最开始工作的时候也是有点啥事儿就喜欢跑去问别人,以为这样会显得自己很积极很好学。但是后来我的manager跟我说,这样一方面会打断影响别人工作,一方面也说明你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为毕竟现在都这个时代了,查询信息整合资源已经相当方便了,“独立解决问题”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技能。 不过,当然也不是说遇到问题什么都不问。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的来说就是,该问的问,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 【2】可以说“做不到“。 这个也是和我最开始没有意识到的事儿,那时候我理解的就是,领导给你安排了什么,你就必须得做什么,哪怕干不下来咬着牙也得干。 其实很多时候,安排给你工作的领导也不一定完全了解你的能力和情况,偶尔也会有任务安排不妥当的时候的。 当然如果你非常有信心自己能够在理想时间内拿下,并愿意多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在那上面,挑战一下自己,再好不过了。 但如果你发现这份工作安排实在超出了能力范围或者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话,是要及时说明并要求调整的。 我最开始想的是,我这要说了这活我干不了,不就显得我很不努力很不积极吗? 其实不是的,公司里那么多任务了。A干不了你就及时去做B,对于公司来说,你把B做好了,也比一直把时间耗在A上却啥也没做出来强,这样公司也能及时安排更合适的人去把A顶上。 毕竟公司看的是你为它创造了多少价值,有多少力出多少力。 【3】没有结果的努力不值得标榜。 我之所以说到上一点,就是我有一阵子就接到了超出我能力范围的任务,因为我没有太多的相关经验。 但是当时我想的是,我咬着牙也得做啊! 那阵子我过的非常痛苦,每天晚上都要熬到两三点看code base,白天效率也降低了,最后做的也不是很好。 我们每两周一次领导谈话,我说我真的很努力了,每天晚上回家都加班加点。 他对我说,虽然我能理解你。但是,一个好的结果是1,那些努力是后面的0,没有1,后面的0都是没用的。 说起来其实是有点残酷的,但在工作中确实是这样的,你只有做出了结果,努力才值得被认可。 在工作里,没有那么多”精神可嘉“安慰鼓励奖。 后来我也发现,相比较那些每天在公司里耗得很晚很晚却做不出成果来的实习生,我也确实更喜欢那些能利利索索地很快把交代的工作做好的实习生。 我也发现了,很多时候,所谓”努力“也不过是一些人的挡箭牌罢了。 【4】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这个是我私人的一点小想法,可能有点政治不正确。但是我觉得,在现在这个已经没有”铁饭碗“的时代,要积极面对工作,但最好也不要把工作当作你生活的全部,还是要或多或少地给自己准备一些退路,可以适当发展点副业或者其他精神寄托。 因为我说真的,其实工作很多时候也讲究运气和机遇,并不全是你全心全意地付出了,就能有100%的回报。很多时候你能否升职加薪,也和你参与的项目是否被公司重视,和上司的关系,和市场风向等等很多因素有很大关系。 因为我不是没见过那些运气不太好的,全身心投入了工作却不那么顺意的人,精神很容易被击垮的。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人不能靠一条腿走路。 所以,适当给自己准备点后路也是好的(比如我写写微博有时候赚点推广稿费也算是一种。 万一,我是说万一工作辜负了你的真心,至少你还能从其他地方找点一点快乐,也不会太痛苦。 以上是我的一些小想法,以后想到什么也会再继续补充一些的。 我是挺喜欢上班的,确实是能从工作中学到很多的,也能有机会交到新朋友,每天过得虽然累但是充实。 我觉得随心所欲的生活当然是很理想的,但是我们大部分人还是得努力工作才能慢慢创造出理想的生活。 如果不能爱一行干一行,那就争取干一行爱一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