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要考工商管理,书本很厚知识点很杂,以下是自己总结的知识点,基本上一句话概括书上的一段话,希望能帮到也在考试的朋友。
我还有个小心得,不仅这个考试别的文字性考试应该也有帮助。我有用QQ阅读听小说的习惯,现在自己整理的这些重点,放到TXT上用QQ阅读来听,无意识间也可以帮助记忆。
第一部分 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 管理的历史发展
大纲: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2、法约尔--管理职能及一般管理
3、马克思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
4、巴纳德--一般组织管理理论
6、梅奥--人际关系学说
7、管理理论中的主要流派
8、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9、管理涉及的层次和侧面
10、管理思想演进的主要线索
习题: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泰罗的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一般管理理论的提出人是 法约尔
3、被誉为管理学之父的是 韦伯
4、最早提出人际关系学说的是 梅奥
5、奠定了管理过程思想基础的是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6、在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和数量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张,侧重分析和说明管理中科学、理性的成分和可数量化的侧面是指 管理科学流派
7、通过揭示组织的形成、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探讨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的流派,主要致力于组织过程的研究,是指组织管理流派
8、法约尔的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
9、巴纳德在管理理论上的主要思想是:组织论的管理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组织平衡、管理人员职能
10、当代管理过程流派把管理的职能概括为:计划职能、组织职能、人员配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11、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是:企业文化理论、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
12、管理过程学流派致力于说明:管理的职能、管理做什么
13、管理思想演进的主要线索有:科学化、理性化线索,人道主义线索,管理过程线索、实证分析线索
第二章 组织管理原理
大纲
1、个体假设的意义
2、行为与学习
3、学习过程
4、心理能量
5、正式组织及其要素、
6、非正式组织
7、组织的正式侧面与非正式侧面
8、组织内部平衡
9、组织与环境的平衡
10、组织动态平衡
11、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
12、组织三要素理论和组织平衡理论基础上的管理职能
13、管理职能学派丰富和发展了管理职能的内容
习题
1、以完全追求个人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假设,被称为经济人假设
2、时而按经济人假设方式行事,时而变现为一种社会的存在,时而按满意准则行事这样的个体可以称为复杂人假设
3、在个体层次的基本要素中,对个体的学习起决定因素的是 心理力量
4、正式组织基本要素是: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
5、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6、组织内部平衡是 整体与个人的平衡
7、企业组织中,一切有共同情感和共同兴趣爱好的人组成的小团体被称作 非正式组织
8、组织动态平衡最关键的是解决稳定和变更的矛盾
9、构成管理学中个体层次的基本要素的是 行为
10、从组织管理的角度讲,需求、行为、理性能力、学习过程构成了管理学中个体层次的基本环节
11、下列属于正式组织基本要素的是 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
12、组织内部平衡与个人的需求、动机及其标准、诱因的分配过程、组织的效率因素直接相关
13、按照组织三要素的理论和组织平衡理论,管理的主要职能是:领导、组织目标的设定和转化、确立和维持信息沟通系统、确保必要的活动
14、管理学家对个体行为作出几种不同的假设,传统的人性假设、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管理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15、组织与环境的平衡取决于组织目标和环境状况的适应性、目标实现程度
16、管理的基本点包括:管理是组织的特殊器官、管理的实质是协调、管理协调是有意识的协调、管理是维持计提协作延续发展的行为
17、制约个体层次基本要素行为的因素有:目标、知识、思维方式
18、个人在组织学习中的特点是:实践中学习、学习的模仿性、学习的稳定化、学习的定型化
19、心理能量解释:是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主体性,驱使人采取适当行为的心理力量
20、正式组织解释: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的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
21、非正式组解释: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无意识的体系化、类型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22、管理解释: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协调行为
23、组织内部平衡:指由单独个体行为到集体化协作行为的环节,个体与组织整体之间的平衡。组织内部平衡是诱因与贡献的平衡,即组织提供给个人的可用来满足个人需求、影响个人动机的诱因必须等于或大于个人对组织的贡献。
第三章 企业和企业制度
大纲
1、企业的特征:一个经济组织、财产支配关系、企业的目的、企业的职能
2、企业的多面性
3、所有权
4、产权及其功能
5、区分企业制度和企业形态的标准
习题
1、股份有限公司的最根本特征是 资本证券化
2、有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负责任的企业法人是指:有限责任制
3、私营企业包括:个人企业、合伙企业、两合公司、有限责任公司
4、既可以通过无限责任股东的存在保护债权人、取得外界信任,又可以通过有限责任股东吸引大量资金的企业形态是指 两合公司
5、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公司账目公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有限责任制、资本证券化
6、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特征:公司不公开订购股份,不公开发行股票,不允许股份上市交易,股东凭公司签发的出资证明书,强佑公司权益,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公司股份不能自由转让,公司账目不像社会公开
7、所有权的基本特点:依照严格的法定方式取得;具有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四项权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使用任何一项权能;所有权具有排他性,在法律限定的范围内排除他人对所有权行使过程的干预;可部分地转让给他人,但处分权只能由所有者行使;所有者在所有权遭到侵害时,可以诉诸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8、企业的特性包括:独立的经济组织、财产支配关系、企业的目的是获得并不断增加盈利、企业必须向社会提供适销产品和优质服务
9、一项产权的基本内容包括:行为主体对资源的使用权、转让权、收入的享有权
10、企业的特征:是一个经济组织;财产支配关系;目的是过得并不断增加盈利;只能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章 决策
大纲
1、管理职能与决策
2、决策人的管理模式
3、决策过程得四个阶段
4、决策的准则
5、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
6、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7、非程序化决策的决策技术:传统、现代
8、决策的行为
习题
1、制定程序化决策的全部技术中最为普遍和最盛行的技术是 习惯
2、在进行非程序化决策时,通常用到的传统技术是 判断
3、针对那些新颖、例外的问题所做出的决策时非程序化决策
4、针对例行问题作出的决策时程序化决策
5、程序话剧侧的传统技术是:习惯、标准操作规程、组织结构
6、在决策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决策者
7、管理就是决策这是西蒙的观点
8、程序化决策类型是:重复的、理性的、由组织制定其决策的具体程序
9、“决策”模式把学习、记忆、习惯方面的心理因素作为其行动的基础
10、群体决策的优点是:能够提供完整的信息、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所指定的决策
11、要及时有效的做出正确决策,应遵循的原则有:整体协同原则、目标原则、权变原则
12、下列属于非程序化决策的传统技术是:经经理人员的选拔和培训、直觉、创造性
13、决策过程包含的阶段有:收集信息阶段、拟定计划阶段、选定方案阶段、对已选定的方案进行评价
14、按照关于人的假设把管理理论分为:机械人模式、动机人模式、决策人模式
15、满意决策的原则:整体血统原则、目标原则、权变原则
第五章 计划与控制
大纲
1、计划:是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规划和安排。
2、控制: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偏离时予以调整和修正的过程。
3、事先计划和事后控制
4、计划与控制系统:为了促进、约束和调整企业组织中复杂而多样的计划和控制过程而形成的管理体系或框架
5、计划和控制的基础:信息
6、计划和控制系统的核心内容:确定组织的信息流结构
7、制定计划的意义
8、计划系统设计 计划制定过程的基本问题和范围:计划制定者、计划范围、与资源配置的协调、与业绩评价的协调、计划形式
9、控制形式:直接控制(由操作者自己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即影响控制,最主要的控制是业绩评价)
10、直接控制过程:采取某种控制行动;对控制行动的结果进行观察测定;将观察测定的结果与应有的标准比较评价
11、间接控制过程:确定应达到的目标标准;作业人员对工作进行控制;一定时期后,管理者对作业人员的成果进行观察、测定;管理者将观测到的成果与标准比较、评价;在比较、评价的基础上决定奖惩措施
12、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项目:目标变量;确定目标变量的测定方法;确定事前标准;测定结果的沟通方式;事后评价标准的确定
13、评价标准的确定:制定业绩标准时最近本的问题;事前标准和事后标准的制定;业绩、事前标准、事后标准以及应由的控制努力和技巧;事前标准的重要意义
14、控制与计划的协调:密切相关、相互依存
习题
1、计划和控制的基础是信息
2、控制活动应该在计划工作之后进行
3、由具体的操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进行的控制是直接控制
4、计划活动的范畴:目标、策略、预算
5、计划工作是各级管理人员都要从事的工作
6、控制的基本形式有:直接、间接
7、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项目:目标变量、确定目标变量的测定方法、确定事前标准化、测定结果的沟通方式、事后评价标准的确定
8、计划系统涉及共同的、基本的方面是:计划制定者、计划范围、与资源配置的协调、与业绩评价的协调、计划形式
9、计划控制系统是指:从事计划控制工作的组织系统、实施计划和控制过程而形成的管理体系或框架
10、制定计划的意义:对个人或本部门:加深对环境的认识,减少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和实物,明确工作目标,确定当时必须采取的行动;对企业组织的意义:是信息沟通相互了解互相协调的过程,形成企业总体计划,通过各级管理者相互作用为管理者加强影响提供手段,统一协调形成有机整体
第六章 组织
大纲
1、分工关系
2、部门化
3、权限关系
4、集权与分权
5、沟通与协商
6、制约组织结构的因素
7、组织结构的调整
8、理想组织结构
9、各组织结构的特点
10、制度规范的种类
11、制度规范的特点
12、制定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13、制度规范的制定与调整
14、制度化管理的主要特征
15、制度化管理的优越性
16、制度化与人性
习题
1、协作的前提是:分工
2、影响和制约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信息沟通、技术特点、管理体制
3、军队式的组织结构形式是指:直线制
4、集中决策,分散经营是指:事业部制
5、具有双通道命令系统的组织结构形式的是:矩阵制
6、一个是职能部门系列,一个是为了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小组系列,纵横家查的组织结构是指:矩阵制
7、制度化管理是由法约尔提出来的
8、存在双重领导关系的是:矩阵制
9、为确立分工协作的基本框架,必须确定的问题是:分工关系、部门化、权限关系、沟通与协调、程序化
10、组织结构的形式有: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子公司和分公司
12、制度规范的种类有:企业基本制度、管理制度、业务规范、技术规范
13、制度规范的特点:权威性、系统性、科学性、无差别性、借助强制性
14、制度化管理的优越性体现在:个人与权力相分离,是理性精神、合理化精神的体系,适应现代大型企业需要
15、分工给组织带来的利益有:使各种工作简单化,由于从事专业化的工作使得每个工人都掌握专业化的操作技术
16、分工给组织带来的弊端:单调化,分工会阻碍组织内部人员流动,专业化会助长组织内部的冲突
17、信息沟通体现在组织结构上,具体要求:通过明确公平做内容和性质、职权和职责的关系;沟通渠道要短捷、高效;信息必须按既定路线和层次进行有序传递;要在信息练习中心设置称职的管理人员;保持信息的联系性
18、组织结构解释:是指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
19、管理幅度解释:受认识和情报处理能力的制约,管理者的有效协调人数有一个客观的限度,我们称之为管理幅度
20、制度规范解释: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的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标准、办法的总称
21、制度化管理解释: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
22、直线职能制解释: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领导下设置相应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23、业务规范解释: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办法的事务所制订的作业处理规定
24、论分工给组织带来的利益和弊端:利益:使工作简单化,提高了工人操作技能;弊端:单调化,阻碍组织内部人员流动,降低其对组织变化的适应能力,专业化会助长组织内部的冲突。组织结构要解决全面权衡分工的利弊,决定组织分工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个人的职务
25、信息沟通体现在组织结构中的要求:通过明确工作内容、性质、职权和权责关系,使每个人都了解各自的沟通对象、内容、方式和渠道,并视之为责任范围内的事;沟通渠道要短捷高效;信息必须按既定路线和层次进行有序传递;要在信息联系中心设置称职的管理人员;保持信息联系的连续性;重视非正式组织在信息沟通中的作用
26、组织结构的形式:直线制:按垂直系统监理,不设专门职能机构,优点: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高;缺点:缺乏专业化分工,经营管理事务依赖于少数几个人。
直线职能制:以直线制为基础,早厂长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知道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是一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保留了直线制统一指挥优点的基础上。引入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做法。
事业部制:是一种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总原则,实行集中决策领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和客户等标志将企业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各事业部在经营管理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付盈亏,并根据经营需要设置相应职能部门。
矩阵式结构:由纵横两个管理系列组成,一个是职能部门系列,另一个是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纵横两个系列交叉,构成矩阵;最大特点在于其具有双道命令系统,小组成员既要服从小组负责人的指挥,又要受原有部门的领导,折旧突破了一个员工只受一个直接上级领导的传统管理原则。
子公司:是指受集团公司或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独立的法人企业。
分公司:是母公司的分支机构,在法律和经济上均无独立性。
27、简述制度化管理的特性:在劳动分工基础上明确每个岗位的权利和责任,并把这些权力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按照机构各层次不同职位权力大小,确定其在企业中的地位,形成一个有序的指挥链或等级系统,并以制度形式巩固下来;以文字形式规定职位特性以及该职位对人应由素质、能力等要求;在实行制度管理的企业中,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有三个特点,一是因事设人原则,二是每个管理者均拥有执行自己职能所必要的权利,三是管理者拥有的权利要收到严格控制;管理者的职务是管理者的职业,有固定报酬,具有按资历才干晋升的机会,应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人。
28、简述制度化管理与人性: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写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其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极端的制度化管理既不可能也不理想,要处理好下述两种矛盾的平衡关系:“经”与“权”的关系;他律与自律的关系
29、组织活动中经常出现且需及时调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分工不合理、权责不明确、工作互相干扰;信息系统不流畅,沟通不良;决策周期长,行动迟缓,效率低下;机构臃肿手续繁琐;本位主义严重,部门间协调困难,不能有效协作;多头领导无统一指挥;授权不当权责不对等;组织缺乏创新性难以发展;三种解决策略,一是局部调整,二是整体调整,三十抛弃策略。必须根据企业内外制约因素的变动情况和要求,针对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真确把握其性质、作用范围及其严重程度选择调整策略。
30、事业部制的优点:权力下放,有利于高管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于研究外部环境,制定长远战略规划,成为强有力的决策中心;各事务部主管摆脱了事事请示汇报的框框,自主各种日常工作,有助于增强责任感,更好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经营适应能力;各事业部可集中力量从事某一方面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使整个企业可容纳若干经营特点差别大的事业部,行程大型联合企业;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状况密切挂钩。
31:矩阵制结构的优点:最大特点是双道命令系统,共四个优点,一是将企业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较好地结合了起来,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间的协作和配合,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二是在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前提下,将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集中在一起,组建方便;三是较好的解决了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和管理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使一些临时性、跨部门性工作执行编的不再困难;四是为企业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结构结合提供了组织结构形式。缺点:组织关系复杂,一旦产生矛盾,小组成员左右为难,且小组人员会被原有工作分散精力,受临时工作观念影响。
32、制定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制定;建立在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系统和配套;合情合理;先进性。
33、他律与自律的关系:借助于约束、强制手段规范个体行为叫做他律;依靠个人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来约束个体行为叫做自律。个体自觉性和自我约束程序有限,许多组织活动紧靠个体自觉无法按部就班、协调一致的进行,所以需要充分依靠他律,发挥制度管理的作用;在保证组织活动正常进行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发挥自律的作用,缩小他律的范围。
34、“经”与“权”的关系:经指规范、原则、制度;权指权宜、全变,即衡量是非轻重。经与权即所谓原则性与灵活性,坚持按制度办事与适当变通之意。处理矛盾需要以下两点,一是根据我国企业组织中的实际情况,应加强经的一面,推行制度化管理,及时牺牲部分灵活性也在所不惜,二是在基本的方面,关系全局的方面应坚持原则不动摇,而在局部的无关宏旨的方面可以适当放宽,多些灵活性。
35、制度化管理的优越性:个人与权利相分离;体现了理性精神合理化精神;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36、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是正确处理决策权的基本原则,二者不是必居其一的关系,不是绝对的,二是相辅相成的。集权的优点是政令统一、上下左右行动协调;缺点是所有事情必须征得上级许可,决策周期长,缺乏第一手资料,决策科学性差,排除下级对决策的参与是下级有被冷落感。分权的优点是决策速度快、员工参与意识强,缺点是协调困难。集权和分权都存在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受制于多种因素,如企业工作性质、组织战略、企业规模、企业传统等。
第七章 人员配置
第一节 人员配置概论
一、重要性
1、充分开发企业人力资源
2、有效发挥组织结构功能
3、提高群体质量,形成最佳工作组合
4、强化管理职能,完善企业管理体系
二、人员配置计划
1、工作系统分析
2、人力资源计划
3、人事工作计划
第二节 管理人员配置
一、管理职位的设计与评价
1、比较法
2、职务系数法
3、时距判定法
二、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1、从事管理工作的愿望
2、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
3、组织协调能力
4、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能力
5、专业技术能力
第三节 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评
1、实践中锻炼和培养
(1)有计划地提升
(2)职务轮换
(3)委以助手职务
(4)临时提升
2、系统的教育和训练
第八章 激励
第一节 激励的作用机制
一、激励的实质和功能
1、激励的实质(名词解释):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
2、激励的功能
(1)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有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导向实现企业目标的轨道
(3)有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
二、激励的心理机制
1、需要的基本形式
(1)多样性
(2)结构性
(3)社会制约性
(4)发展性
2、动机:实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
动机在激发行为过程中的具体功能表现形式:
(1)始发功能
(2)导向和选择功能
(3)维持于强化功能
3、目标:目标是行为所要实现的结果
三、激励的过程
第二节 激励理论模式
1、需要激励模式
马斯洛需求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理论:不能直接起到激励作用,例如公司政策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工作安定等;激励因素理论:可以使员工获得满足感,例如工作成就、提升、人物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职务上的责任感。
2、动机—目标激励模式: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3、权衡激励模式: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
4、强化激励模式: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消退
第三节 激励工作系统设计
1、激励原则
(1)系统性原则
(2)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3)差异化原则
2、激励方法
(1)工作丰富化
(2)员工参与管理
(3)奖酬
第九章 领导
第一节 领导的含义与功能
1、领导名词解释:较为直接、具体的管理工作,是管理者运用权利和影响力引导和影响下属按照企业目标要求努力工作的过程。
2、领导的功能
主要功能首先在于能够给下属以有效的激励
鼓舞能力,既能够激发下属自动地的才能和力量用于起工作目标
提高企业组织的运转水平
3、领导权力
法定权
奖励权
强制权
统御权
专长权
4、影响方式
(1)外在影响方式
传统观念的影响
利益满足的影响
恐惧心理的影响
(2)内在影响
理性崇拜的影响
感情的影响
5、领导环境的五个构成因素
集权程度和对工作的评价
企业组织构成的复杂性以及与此相应的对成员的技术、知识水平的要求
企业组织的整体规模
工作群体的构成
企业组织的层次和信息传递
6、领导的有效性
下级的支持
相互关系
员工的评价
激励程度
沟通效果
工作效率
目标实现
7、领导者的素质
品德高尚
个性完善
富于进取心和创新意识
博学多识
多谋善断
知人善任
沟通协调能力强
8、领导方式
集权型
民主型
任务型
关系型
兼备型
9、沟通名词解释:是指为了设定的目标、凭借一定的符号载体、在个人与群体间传达思想、交流感情与互通信息的过程
10、人际沟通的特殊性:
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进行的
不仅是信息的交流,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的交流
心理因素有着重要意义
会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
11、组织沟通的形式
(1)正式沟通名词解释:是通过组织正式结构或层级系统运行、由组织内部明确的规章制度所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例如组织间的信函往来,组织内部的文件传达、召开会议、上下级的定期情报交换以及组织正式颁布的法令、规章、公告等。正式沟通渠道包括上行沟通、下行沟通、横向沟通、斜向沟通。
(2)斜向沟通名词解释:是指在正式组织中不同级别又无隶属关系的组织、部门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3)正式沟通的优点:效果好,比较严肃、约束力强、易于保密、保持权威性
(4)正式沟通的缺点:刻板、速度慢、存在失真和扭曲的可能
(5)非正式沟通名词解释:是不按组织结构中正式沟通的沟通系统传达消息而让消息在组织结构中任意流动。
12、组织沟通的原则
关注准确性
保持完整性
确保及时性
充分运用非正式组织
我还有个小心得,不仅这个考试别的文字性考试应该也有帮助。我有用QQ阅读听小说的习惯,现在自己整理的这些重点,放到TXT上用QQ阅读来听,无意识间也可以帮助记忆。
第一部分 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 管理的历史发展
大纲: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2、法约尔--管理职能及一般管理
3、马克思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
4、巴纳德--一般组织管理理论
6、梅奥--人际关系学说
7、管理理论中的主要流派
8、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9、管理涉及的层次和侧面
10、管理思想演进的主要线索
习题: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泰罗的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一般管理理论的提出人是 法约尔
3、被誉为管理学之父的是 韦伯
4、最早提出人际关系学说的是 梅奥
5、奠定了管理过程思想基础的是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6、在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和数量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张,侧重分析和说明管理中科学、理性的成分和可数量化的侧面是指 管理科学流派
7、通过揭示组织的形成、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探讨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的流派,主要致力于组织过程的研究,是指组织管理流派
8、法约尔的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
9、巴纳德在管理理论上的主要思想是:组织论的管理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组织平衡、管理人员职能
10、当代管理过程流派把管理的职能概括为:计划职能、组织职能、人员配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11、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是:企业文化理论、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
12、管理过程学流派致力于说明:管理的职能、管理做什么
13、管理思想演进的主要线索有:科学化、理性化线索,人道主义线索,管理过程线索、实证分析线索
第二章 组织管理原理
大纲
1、个体假设的意义
2、行为与学习
3、学习过程
4、心理能量
5、正式组织及其要素、
6、非正式组织
7、组织的正式侧面与非正式侧面
8、组织内部平衡
9、组织与环境的平衡
10、组织动态平衡
11、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
12、组织三要素理论和组织平衡理论基础上的管理职能
13、管理职能学派丰富和发展了管理职能的内容
习题
1、以完全追求个人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假设,被称为经济人假设
2、时而按经济人假设方式行事,时而变现为一种社会的存在,时而按满意准则行事这样的个体可以称为复杂人假设
3、在个体层次的基本要素中,对个体的学习起决定因素的是 心理力量
4、正式组织基本要素是: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
5、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6、组织内部平衡是 整体与个人的平衡
7、企业组织中,一切有共同情感和共同兴趣爱好的人组成的小团体被称作 非正式组织
8、组织动态平衡最关键的是解决稳定和变更的矛盾
9、构成管理学中个体层次的基本要素的是 行为
10、从组织管理的角度讲,需求、行为、理性能力、学习过程构成了管理学中个体层次的基本环节
11、下列属于正式组织基本要素的是 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
12、组织内部平衡与个人的需求、动机及其标准、诱因的分配过程、组织的效率因素直接相关
13、按照组织三要素的理论和组织平衡理论,管理的主要职能是:领导、组织目标的设定和转化、确立和维持信息沟通系统、确保必要的活动
14、管理学家对个体行为作出几种不同的假设,传统的人性假设、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管理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15、组织与环境的平衡取决于组织目标和环境状况的适应性、目标实现程度
16、管理的基本点包括:管理是组织的特殊器官、管理的实质是协调、管理协调是有意识的协调、管理是维持计提协作延续发展的行为
17、制约个体层次基本要素行为的因素有:目标、知识、思维方式
18、个人在组织学习中的特点是:实践中学习、学习的模仿性、学习的稳定化、学习的定型化
19、心理能量解释:是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主体性,驱使人采取适当行为的心理力量
20、正式组织解释: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的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
21、非正式组解释: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无意识的体系化、类型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22、管理解释: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协调行为
23、组织内部平衡:指由单独个体行为到集体化协作行为的环节,个体与组织整体之间的平衡。组织内部平衡是诱因与贡献的平衡,即组织提供给个人的可用来满足个人需求、影响个人动机的诱因必须等于或大于个人对组织的贡献。
第三章 企业和企业制度
大纲
1、企业的特征:一个经济组织、财产支配关系、企业的目的、企业的职能
2、企业的多面性
3、所有权
4、产权及其功能
5、区分企业制度和企业形态的标准
习题
1、股份有限公司的最根本特征是 资本证券化
2、有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负责任的企业法人是指:有限责任制
3、私营企业包括:个人企业、合伙企业、两合公司、有限责任公司
4、既可以通过无限责任股东的存在保护债权人、取得外界信任,又可以通过有限责任股东吸引大量资金的企业形态是指 两合公司
5、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公司账目公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有限责任制、资本证券化
6、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特征:公司不公开订购股份,不公开发行股票,不允许股份上市交易,股东凭公司签发的出资证明书,强佑公司权益,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公司股份不能自由转让,公司账目不像社会公开
7、所有权的基本特点:依照严格的法定方式取得;具有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四项权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使用任何一项权能;所有权具有排他性,在法律限定的范围内排除他人对所有权行使过程的干预;可部分地转让给他人,但处分权只能由所有者行使;所有者在所有权遭到侵害时,可以诉诸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8、企业的特性包括:独立的经济组织、财产支配关系、企业的目的是获得并不断增加盈利、企业必须向社会提供适销产品和优质服务
9、一项产权的基本内容包括:行为主体对资源的使用权、转让权、收入的享有权
10、企业的特征:是一个经济组织;财产支配关系;目的是过得并不断增加盈利;只能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章 决策
大纲
1、管理职能与决策
2、决策人的管理模式
3、决策过程得四个阶段
4、决策的准则
5、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
6、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7、非程序化决策的决策技术:传统、现代
8、决策的行为
习题
1、制定程序化决策的全部技术中最为普遍和最盛行的技术是 习惯
2、在进行非程序化决策时,通常用到的传统技术是 判断
3、针对那些新颖、例外的问题所做出的决策时非程序化决策
4、针对例行问题作出的决策时程序化决策
5、程序话剧侧的传统技术是:习惯、标准操作规程、组织结构
6、在决策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决策者
7、管理就是决策这是西蒙的观点
8、程序化决策类型是:重复的、理性的、由组织制定其决策的具体程序
9、“决策”模式把学习、记忆、习惯方面的心理因素作为其行动的基础
10、群体决策的优点是:能够提供完整的信息、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所指定的决策
11、要及时有效的做出正确决策,应遵循的原则有:整体协同原则、目标原则、权变原则
12、下列属于非程序化决策的传统技术是:经经理人员的选拔和培训、直觉、创造性
13、决策过程包含的阶段有:收集信息阶段、拟定计划阶段、选定方案阶段、对已选定的方案进行评价
14、按照关于人的假设把管理理论分为:机械人模式、动机人模式、决策人模式
15、满意决策的原则:整体血统原则、目标原则、权变原则
第五章 计划与控制
大纲
1、计划:是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规划和安排。
2、控制: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偏离时予以调整和修正的过程。
3、事先计划和事后控制
4、计划与控制系统:为了促进、约束和调整企业组织中复杂而多样的计划和控制过程而形成的管理体系或框架
5、计划和控制的基础:信息
6、计划和控制系统的核心内容:确定组织的信息流结构
7、制定计划的意义
8、计划系统设计 计划制定过程的基本问题和范围:计划制定者、计划范围、与资源配置的协调、与业绩评价的协调、计划形式
9、控制形式:直接控制(由操作者自己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即影响控制,最主要的控制是业绩评价)
10、直接控制过程:采取某种控制行动;对控制行动的结果进行观察测定;将观察测定的结果与应有的标准比较评价
11、间接控制过程:确定应达到的目标标准;作业人员对工作进行控制;一定时期后,管理者对作业人员的成果进行观察、测定;管理者将观测到的成果与标准比较、评价;在比较、评价的基础上决定奖惩措施
12、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项目:目标变量;确定目标变量的测定方法;确定事前标准;测定结果的沟通方式;事后评价标准的确定
13、评价标准的确定:制定业绩标准时最近本的问题;事前标准和事后标准的制定;业绩、事前标准、事后标准以及应由的控制努力和技巧;事前标准的重要意义
14、控制与计划的协调:密切相关、相互依存
习题
1、计划和控制的基础是信息
2、控制活动应该在计划工作之后进行
3、由具体的操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进行的控制是直接控制
4、计划活动的范畴:目标、策略、预算
5、计划工作是各级管理人员都要从事的工作
6、控制的基本形式有:直接、间接
7、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项目:目标变量、确定目标变量的测定方法、确定事前标准化、测定结果的沟通方式、事后评价标准的确定
8、计划系统涉及共同的、基本的方面是:计划制定者、计划范围、与资源配置的协调、与业绩评价的协调、计划形式
9、计划控制系统是指:从事计划控制工作的组织系统、实施计划和控制过程而形成的管理体系或框架
10、制定计划的意义:对个人或本部门:加深对环境的认识,减少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和实物,明确工作目标,确定当时必须采取的行动;对企业组织的意义:是信息沟通相互了解互相协调的过程,形成企业总体计划,通过各级管理者相互作用为管理者加强影响提供手段,统一协调形成有机整体
第六章 组织
大纲
1、分工关系
2、部门化
3、权限关系
4、集权与分权
5、沟通与协商
6、制约组织结构的因素
7、组织结构的调整
8、理想组织结构
9、各组织结构的特点
10、制度规范的种类
11、制度规范的特点
12、制定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13、制度规范的制定与调整
14、制度化管理的主要特征
15、制度化管理的优越性
16、制度化与人性
习题
1、协作的前提是:分工
2、影响和制约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信息沟通、技术特点、管理体制
3、军队式的组织结构形式是指:直线制
4、集中决策,分散经营是指:事业部制
5、具有双通道命令系统的组织结构形式的是:矩阵制
6、一个是职能部门系列,一个是为了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小组系列,纵横家查的组织结构是指:矩阵制
7、制度化管理是由法约尔提出来的
8、存在双重领导关系的是:矩阵制
9、为确立分工协作的基本框架,必须确定的问题是:分工关系、部门化、权限关系、沟通与协调、程序化
10、组织结构的形式有: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子公司和分公司
12、制度规范的种类有:企业基本制度、管理制度、业务规范、技术规范
13、制度规范的特点:权威性、系统性、科学性、无差别性、借助强制性
14、制度化管理的优越性体现在:个人与权力相分离,是理性精神、合理化精神的体系,适应现代大型企业需要
15、分工给组织带来的利益有:使各种工作简单化,由于从事专业化的工作使得每个工人都掌握专业化的操作技术
16、分工给组织带来的弊端:单调化,分工会阻碍组织内部人员流动,专业化会助长组织内部的冲突
17、信息沟通体现在组织结构上,具体要求:通过明确公平做内容和性质、职权和职责的关系;沟通渠道要短捷、高效;信息必须按既定路线和层次进行有序传递;要在信息练习中心设置称职的管理人员;保持信息的联系性
18、组织结构解释:是指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
19、管理幅度解释:受认识和情报处理能力的制约,管理者的有效协调人数有一个客观的限度,我们称之为管理幅度
20、制度规范解释: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的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标准、办法的总称
21、制度化管理解释: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
22、直线职能制解释: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领导下设置相应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23、业务规范解释: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办法的事务所制订的作业处理规定
24、论分工给组织带来的利益和弊端:利益:使工作简单化,提高了工人操作技能;弊端:单调化,阻碍组织内部人员流动,降低其对组织变化的适应能力,专业化会助长组织内部的冲突。组织结构要解决全面权衡分工的利弊,决定组织分工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个人的职务
25、信息沟通体现在组织结构中的要求:通过明确工作内容、性质、职权和权责关系,使每个人都了解各自的沟通对象、内容、方式和渠道,并视之为责任范围内的事;沟通渠道要短捷高效;信息必须按既定路线和层次进行有序传递;要在信息联系中心设置称职的管理人员;保持信息联系的连续性;重视非正式组织在信息沟通中的作用
26、组织结构的形式:直线制:按垂直系统监理,不设专门职能机构,优点: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高;缺点:缺乏专业化分工,经营管理事务依赖于少数几个人。
直线职能制:以直线制为基础,早厂长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知道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是一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保留了直线制统一指挥优点的基础上。引入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做法。
事业部制:是一种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总原则,实行集中决策领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和客户等标志将企业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各事业部在经营管理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付盈亏,并根据经营需要设置相应职能部门。
矩阵式结构:由纵横两个管理系列组成,一个是职能部门系列,另一个是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纵横两个系列交叉,构成矩阵;最大特点在于其具有双道命令系统,小组成员既要服从小组负责人的指挥,又要受原有部门的领导,折旧突破了一个员工只受一个直接上级领导的传统管理原则。
子公司:是指受集团公司或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独立的法人企业。
分公司:是母公司的分支机构,在法律和经济上均无独立性。
27、简述制度化管理的特性:在劳动分工基础上明确每个岗位的权利和责任,并把这些权力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按照机构各层次不同职位权力大小,确定其在企业中的地位,形成一个有序的指挥链或等级系统,并以制度形式巩固下来;以文字形式规定职位特性以及该职位对人应由素质、能力等要求;在实行制度管理的企业中,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有三个特点,一是因事设人原则,二是每个管理者均拥有执行自己职能所必要的权利,三是管理者拥有的权利要收到严格控制;管理者的职务是管理者的职业,有固定报酬,具有按资历才干晋升的机会,应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人。
28、简述制度化管理与人性: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写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其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极端的制度化管理既不可能也不理想,要处理好下述两种矛盾的平衡关系:“经”与“权”的关系;他律与自律的关系
29、组织活动中经常出现且需及时调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分工不合理、权责不明确、工作互相干扰;信息系统不流畅,沟通不良;决策周期长,行动迟缓,效率低下;机构臃肿手续繁琐;本位主义严重,部门间协调困难,不能有效协作;多头领导无统一指挥;授权不当权责不对等;组织缺乏创新性难以发展;三种解决策略,一是局部调整,二是整体调整,三十抛弃策略。必须根据企业内外制约因素的变动情况和要求,针对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真确把握其性质、作用范围及其严重程度选择调整策略。
30、事业部制的优点:权力下放,有利于高管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于研究外部环境,制定长远战略规划,成为强有力的决策中心;各事务部主管摆脱了事事请示汇报的框框,自主各种日常工作,有助于增强责任感,更好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经营适应能力;各事业部可集中力量从事某一方面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使整个企业可容纳若干经营特点差别大的事业部,行程大型联合企业;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状况密切挂钩。
31:矩阵制结构的优点:最大特点是双道命令系统,共四个优点,一是将企业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较好地结合了起来,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间的协作和配合,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二是在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前提下,将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集中在一起,组建方便;三是较好的解决了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和管理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使一些临时性、跨部门性工作执行编的不再困难;四是为企业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结构结合提供了组织结构形式。缺点:组织关系复杂,一旦产生矛盾,小组成员左右为难,且小组人员会被原有工作分散精力,受临时工作观念影响。
32、制定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制定;建立在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系统和配套;合情合理;先进性。
33、他律与自律的关系:借助于约束、强制手段规范个体行为叫做他律;依靠个人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来约束个体行为叫做自律。个体自觉性和自我约束程序有限,许多组织活动紧靠个体自觉无法按部就班、协调一致的进行,所以需要充分依靠他律,发挥制度管理的作用;在保证组织活动正常进行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发挥自律的作用,缩小他律的范围。
34、“经”与“权”的关系:经指规范、原则、制度;权指权宜、全变,即衡量是非轻重。经与权即所谓原则性与灵活性,坚持按制度办事与适当变通之意。处理矛盾需要以下两点,一是根据我国企业组织中的实际情况,应加强经的一面,推行制度化管理,及时牺牲部分灵活性也在所不惜,二是在基本的方面,关系全局的方面应坚持原则不动摇,而在局部的无关宏旨的方面可以适当放宽,多些灵活性。
35、制度化管理的优越性:个人与权利相分离;体现了理性精神合理化精神;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36、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是正确处理决策权的基本原则,二者不是必居其一的关系,不是绝对的,二是相辅相成的。集权的优点是政令统一、上下左右行动协调;缺点是所有事情必须征得上级许可,决策周期长,缺乏第一手资料,决策科学性差,排除下级对决策的参与是下级有被冷落感。分权的优点是决策速度快、员工参与意识强,缺点是协调困难。集权和分权都存在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受制于多种因素,如企业工作性质、组织战略、企业规模、企业传统等。
第七章 人员配置
第一节 人员配置概论
一、重要性
1、充分开发企业人力资源
2、有效发挥组织结构功能
3、提高群体质量,形成最佳工作组合
4、强化管理职能,完善企业管理体系
二、人员配置计划
1、工作系统分析
2、人力资源计划
3、人事工作计划
第二节 管理人员配置
一、管理职位的设计与评价
1、比较法
2、职务系数法
3、时距判定法
二、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1、从事管理工作的愿望
2、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
3、组织协调能力
4、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能力
5、专业技术能力
第三节 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评
1、实践中锻炼和培养
(1)有计划地提升
(2)职务轮换
(3)委以助手职务
(4)临时提升
2、系统的教育和训练
第八章 激励
第一节 激励的作用机制
一、激励的实质和功能
1、激励的实质(名词解释):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
2、激励的功能
(1)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有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导向实现企业目标的轨道
(3)有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
二、激励的心理机制
1、需要的基本形式
(1)多样性
(2)结构性
(3)社会制约性
(4)发展性
2、动机:实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
动机在激发行为过程中的具体功能表现形式:
(1)始发功能
(2)导向和选择功能
(3)维持于强化功能
3、目标:目标是行为所要实现的结果
三、激励的过程
第二节 激励理论模式
1、需要激励模式
马斯洛需求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理论:不能直接起到激励作用,例如公司政策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工作安定等;激励因素理论:可以使员工获得满足感,例如工作成就、提升、人物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职务上的责任感。
2、动机—目标激励模式: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3、权衡激励模式: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
4、强化激励模式: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消退
第三节 激励工作系统设计
1、激励原则
(1)系统性原则
(2)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3)差异化原则
2、激励方法
(1)工作丰富化
(2)员工参与管理
(3)奖酬
第九章 领导
第一节 领导的含义与功能
1、领导名词解释:较为直接、具体的管理工作,是管理者运用权利和影响力引导和影响下属按照企业目标要求努力工作的过程。
2、领导的功能
主要功能首先在于能够给下属以有效的激励
鼓舞能力,既能够激发下属自动地的才能和力量用于起工作目标
提高企业组织的运转水平
3、领导权力
法定权
奖励权
强制权
统御权
专长权
4、影响方式
(1)外在影响方式
传统观念的影响
利益满足的影响
恐惧心理的影响
(2)内在影响
理性崇拜的影响
感情的影响
5、领导环境的五个构成因素
集权程度和对工作的评价
企业组织构成的复杂性以及与此相应的对成员的技术、知识水平的要求
企业组织的整体规模
工作群体的构成
企业组织的层次和信息传递
6、领导的有效性
下级的支持
相互关系
员工的评价
激励程度
沟通效果
工作效率
目标实现
7、领导者的素质
品德高尚
个性完善
富于进取心和创新意识
博学多识
多谋善断
知人善任
沟通协调能力强
8、领导方式
集权型
民主型
任务型
关系型
兼备型
9、沟通名词解释:是指为了设定的目标、凭借一定的符号载体、在个人与群体间传达思想、交流感情与互通信息的过程
10、人际沟通的特殊性:
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进行的
不仅是信息的交流,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的交流
心理因素有着重要意义
会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
11、组织沟通的形式
(1)正式沟通名词解释:是通过组织正式结构或层级系统运行、由组织内部明确的规章制度所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例如组织间的信函往来,组织内部的文件传达、召开会议、上下级的定期情报交换以及组织正式颁布的法令、规章、公告等。正式沟通渠道包括上行沟通、下行沟通、横向沟通、斜向沟通。
(2)斜向沟通名词解释:是指在正式组织中不同级别又无隶属关系的组织、部门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3)正式沟通的优点:效果好,比较严肃、约束力强、易于保密、保持权威性
(4)正式沟通的缺点:刻板、速度慢、存在失真和扭曲的可能
(5)非正式沟通名词解释:是不按组织结构中正式沟通的沟通系统传达消息而让消息在组织结构中任意流动。
12、组织沟通的原则
关注准确性
保持完整性
确保及时性
充分运用非正式组织
[ 此帖被dlkmef在2019-03-21 11:3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