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英文如何翻译?相信还有人给出“One Belt One Road”这样的误译,而正式译法应为“The Belt and Road”。2015年9月在“一带一路”提出两周年之际,国家发改委会同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对“一带一路”英文译法进行了规范,在对外公文中,统一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英文全称译为“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一带一路”简称译为“the Belt and Road”,英文缩写用“B&R”。
“一带一路”自诞生之日,英文就出现了“One Belt One Road”这样的误译,而其他语种翻译错误逻辑相同。这个僵硬的表述,英国《经济人》最近刊文称其“丑陋”。更严重的是,它未能精准体现“一带一路”之要义。英文的“One”重数量而淡属性,“One Belt One Road”给人的感觉只涉及两条沿线,与其他国家关联不大。笔者在多个国家采访,当地懂英语的专家学者也觉得这个表述有些语焉不详。实际上,即便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在空间上也不是狭隘意义上的“一”条路,而是“四路”并进,即经新疆通往中亚、西亚、波斯湾和地中海的“沙漠丝绸之路”,经云贵通往南亚的“茶马古道”,经蒙古和俄罗斯的“草原丝绸之路”以及经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在这“四路”中,还有数不完的众多分支。今天的“一带一路”,外延更宽泛,内涵也更丰富。
“一带一路”在汉语表述上似乎具有区域指向性,但这仅就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而言。在实施层面,“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合作倡议,没有明确的地理界限,不囿于“一”带“一”路,而是敞开胸襟,拥抱所有志同道合的国家和地区。
翻译不是字对字的“硬译”和简单的“传声筒”,而是要充分理解原文的内涵和主旨。这也是传统的翻译原则使然。略去了两个“One”的“the Belt and Road”不仅表述简洁,而且也避免了数字“One”带来的误导,可谓一石双鸟。
在标准英文译法中,统一将“一带一路”全称57个字母简称译为“the Belt and Road”,英文缩写用“B&R”3个字母。在与其他表述搭配时,还可进一步简化为2个字母“BR”,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简称即为“BRF”。“倡议”一词译为“initiative”,且使用单数;不使用“strategy”“project”“program”“agenda”等措辞。
“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的英文全称是“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在使用其简称“Belt and Road Forum”时,需要特别注意,不能图一时之快再进一步简称为“BARF”或“Barf”。这个简称只有一个音节,更易发音,但其含义却是“呕吐”(义同vomit、puke)。英语随便一个包含3到4个字母的简称,都可能是几十个全称的缩略,还原后就可能出现贬义。“Belt and Road Forum”的简称“BRF”,就可上溯到80多个全称,笔者迄未发现有贬义。“BARF”的全称虽然只有30多个,却出现了例外。对此,压缩过程中需要慎之又慎,以免“高大上”沦为“三俗”。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标志也是其名称的准确英文简写。在“一带一路”被误翻“One Belt One Road”期间,其简称“OBOR”也被一些国外朋友使用。在笔者采访的国外专家学者中,他们大都在“熟练”地使用“OBOR”。至于有人声称这个简称中的两个“O”形象饱满,书写美观,汇聚智慧,并体现了“一带一路”立场中立云云,则有些牵强。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的召开,“OBOR”最终会让位于“B&R”,但二者肯定会并肩前行一段时间。
“一带一路”译写的规范,折射出对外传播必须遵循的若干重要原则,也为媒体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范本。
“一带一路”自诞生之日,英文就出现了“One Belt One Road”这样的误译,而其他语种翻译错误逻辑相同。这个僵硬的表述,英国《经济人》最近刊文称其“丑陋”。更严重的是,它未能精准体现“一带一路”之要义。英文的“One”重数量而淡属性,“One Belt One Road”给人的感觉只涉及两条沿线,与其他国家关联不大。笔者在多个国家采访,当地懂英语的专家学者也觉得这个表述有些语焉不详。实际上,即便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在空间上也不是狭隘意义上的“一”条路,而是“四路”并进,即经新疆通往中亚、西亚、波斯湾和地中海的“沙漠丝绸之路”,经云贵通往南亚的“茶马古道”,经蒙古和俄罗斯的“草原丝绸之路”以及经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在这“四路”中,还有数不完的众多分支。今天的“一带一路”,外延更宽泛,内涵也更丰富。
“一带一路”在汉语表述上似乎具有区域指向性,但这仅就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而言。在实施层面,“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合作倡议,没有明确的地理界限,不囿于“一”带“一”路,而是敞开胸襟,拥抱所有志同道合的国家和地区。
翻译不是字对字的“硬译”和简单的“传声筒”,而是要充分理解原文的内涵和主旨。这也是传统的翻译原则使然。略去了两个“One”的“the Belt and Road”不仅表述简洁,而且也避免了数字“One”带来的误导,可谓一石双鸟。
在标准英文译法中,统一将“一带一路”全称57个字母简称译为“the Belt and Road”,英文缩写用“B&R”3个字母。在与其他表述搭配时,还可进一步简化为2个字母“BR”,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简称即为“BRF”。“倡议”一词译为“initiative”,且使用单数;不使用“strategy”“project”“program”“agenda”等措辞。
“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的英文全称是“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在使用其简称“Belt and Road Forum”时,需要特别注意,不能图一时之快再进一步简称为“BARF”或“Barf”。这个简称只有一个音节,更易发音,但其含义却是“呕吐”(义同vomit、puke)。英语随便一个包含3到4个字母的简称,都可能是几十个全称的缩略,还原后就可能出现贬义。“Belt and Road Forum”的简称“BRF”,就可上溯到80多个全称,笔者迄未发现有贬义。“BARF”的全称虽然只有30多个,却出现了例外。对此,压缩过程中需要慎之又慎,以免“高大上”沦为“三俗”。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标志也是其名称的准确英文简写。在“一带一路”被误翻“One Belt One Road”期间,其简称“OBOR”也被一些国外朋友使用。在笔者采访的国外专家学者中,他们大都在“熟练”地使用“OBOR”。至于有人声称这个简称中的两个“O”形象饱满,书写美观,汇聚智慧,并体现了“一带一路”立场中立云云,则有些牵强。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的召开,“OBOR”最终会让位于“B&R”,但二者肯定会并肩前行一段时间。
“一带一路”译写的规范,折射出对外传播必须遵循的若干重要原则,也为媒体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