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与和珅
刘墉与和珅的关系,人们习惯于把他们的关系描述为忠奸对立、水火难容。的确,刘墉不阿附和珅,采取的是独善其身的做法。朝鲜官员徐有闻说,“和珅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惟王杰、刘墉、董诰、朱珪、纪昀、铁保、玉保等诸人,终不依附。”当刘墉入京任职之后,他首先调整了自己的为官处事策略,变刚直方正为行为模棱,所以不可能和权势遮天的和珅做正面抗衡。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乾隆皇帝“龙驭上宾”之后,已是体仁阁大学士的刘墉却积极参加了对和珅的处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乾隆驾崩后的没几天,嘉庆帝就撤去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职务,并任刘墉为上书房总师傅,入内当差,以供随时咨询。随后各省督抚及给事中,纷纷开始弹劾和珅,要求将和珅执行斩决。不过刘墉等人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毕竟是先朝的重臣,不得不考虑先帝的面子,请从次律,于是嘉庆帝赐和珅自尽,以保其全尸。
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打击报复,避免案件扩大化,刘墉等人又向嘉庆皇帝谏言,做好善后事宜。结果,在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圣旨,申明和珅一案已结,借以安抚人心。
和珅之案结束后,嘉庆帝封刘墉为太子太保,以示对他的肯定。和珅之案的处理,颇得时人的称赞。由此也可见,刘墉并未因一己之私泄愤,充分体现了一位群臣领袖应该有的风范。
刘墉和纪晓岚
刘墉与和珅的关系虽然不怎么好,但与纪晓岚的关系却十分融洽。纪晓岚是刘墉之父刘统勋的门生,与刘墉有师兄、师弟之谊。据《恩福堂笔记》中记载,纪晓岚和刘墉关系极好,纪晓岚才思敏捷,刘墉字写得很漂亮,所以纪晓岚常请刘墉为自己写对联,比如“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是纪晓岚非常喜欢的诗句,曾将此诗作为自挽联。
刘墉和纪晓岚都喜欢收藏砚台,两人也常常相赠送唱和。乾隆五十七年,刘墉赠给正任都御史的纪晓岚一方砚台,还特意在上面题字:纪晓岚喜欢我的黻(fú)文砚,因此我把它送给他,而书之以铭文,“石理缜密石骨刚,赠都御史写奏章,此翁此砚真相当”。蒋师瀹(yuè)也题此砚说:
城南多少贵人居,歌舞繁华锦不如。
谁见空斋评砚史,白头相对两尚书。
嘉庆八年,刘墉又曾送给纪晓岚砚一方,称:“送上古砚一方,领取韩稿一部。砚乃朴茂沉郁之格,譬之文格,为如此也。”纪晓岚也记载到:刘墉送我砚一方,左侧有“鹤山”字,认为是宋代的东西,但我并不以为然。但刘墉又说,“专诸巷所依托,不过苏黄米蔡数家耳。彼乌知宋有魏了翁哉?”大意是说,仿照宋代的古董,一般都宣称是苏东坡、米芾等人的东西,怎么会假冒魏了翁的名号呢?纪晓岚承认,刘墉所言,“是或一说矣”。
嘉庆九年,刘墉去世之前,还给纪晓岚送过砚,纪晓岚在砚上题词说,“余与石庵(刘墉)皆好蓄砚,每互相赠送。亦互相攘夺,虽至爱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为意也。太平卿相,不以声色货利相矜,而惟以此事为笑乐,殆亦后来之佳话欤?”
除了赠砚写诗,两人还经常在一起畅谈佛法。由此可见,刘墉和纪晓岚感情之深,私交之好。
刘墉与乾隆
民间有流传说,刘墉是太后的干儿子,是乾隆的干兄弟。还有“和珅使计,刘墉参万岁”的传说,这个传说还被编入了传统相声《官场斗》之中。总之,把刘墉说成是个胆大妄为,连皇帝都敢捉弄的人物。当然这些事是没有什么依据,不可当真。那么,历史上的刘墉与乾隆是怎样的关系呢?
刘墉是乾隆年间大学士刘统勋的儿子,他前期在官场中的荣辱进退在很大程度上与其父有关。而刘统勋是乾隆皇帝颇为信任的大臣,所以这个时期乾隆对还是比较关照刘墉。刘墉被外放到安徽和江苏做学政,乾隆都有以诗相赠,可见关注与期许。后来,刘墉因阳曲知县亏空案本应该被判斩决,乾隆看在刘统勋的面子上才对其从轻发落并重新起用。
刘墉作为臣子,当然知道要和乾隆搞好关系。乾隆四十二年,当时任江苏学政的刘墉向乾隆皇帝奏请自行刊刻乾隆的《御制新乐府》、《全韵诗》,使之在江苏全省传播,并建议敕发各直省刊刻。这一提议让乾隆皇帝觉得很舒服,此后一段时间里刘墉的仕途顺风顺水。
刘墉入朝为官后,虽然多次因懒于职事、行事模棱受到乾隆皇帝申饬,但官位还算平稳。据说乾隆六十年,乾隆禅位于嘉庆时发生过一件“争大宝”事件。当时一位参加过禅位大典的朝鲜官员给其国君的报告说,临当受贺时,乾隆皇帝不肯交出印玺,刘墉于是制止群臣向新皇帝道贺,自己入内向太上皇乾隆追索大宝。“半日力争,卒得大宝而出,始行贺礼”。如果此记载属实,则证明刘墉在大事上依旧保持着“劲直”之风,并非一味模棱。同时也隐约看出,做了很长时间上书房总师傅的刘墉,与嘉庆的关系似乎更亲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