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的传统节日
水族简介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黎平、榕江、从江等县,少数散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部。
水族的居住地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的苗岭山脉以南、都柳江和龙江上游。森林密布,山水如画,适于农林业的发展,是贵州高原的鱼米花果之乡。
水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语支。水族先民曾创制过自己的文字,称为“水书”,其形状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是一种已经有2000年历史的古老文字,但只有400多个单字,仅限于宗教活动中使用。这些文字全靠誊写抄录,没有刻版印刷,但各地的水书基本一致。大部份水族人不认识。他们日常生活中通用汉文。水族有自己的历法,水历与夏历基本一致,但以夏历八月为岁末,九月为岁首。从夏历八月底到十月初有四个亥日,是水族各寨轮流过年的日子。水族过年称“借端”,十分隆重热闹。届时敲响锣鼓,吹响芦笙,还举行赛马、歌舞等娱乐活动。
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了岭南,水族先民逐渐向北往黔桂边境迁移;隋唐时统称“溪峒蛮”;宋代在该处设置“抚水州”,被通称“抚水蛮”;州这一地名暗示以“水”为自称的人群已经形成。13世纪中期,有大规模的汉族人移到此处;13-17世纪,又有大量的汉族士兵被调到此处戍守,设屯安家,他们的后代也逐渐融合于水族。
水族的传统节日
端节
端节又称瓜节,水语称“借端”,贵州将水族节日,时间在水历正月上旬到三月下旬的某个亥日。传说水族从南方迁到三都一带时,与当地民族发小冲突,常躲到山上,后虽下山居住,但每到水历正月上旬至三月下旬的某个亥日,都要上山游玩,回来后祭祖,这样便沿袭为端节。祭祖是节日的主要内容。祭祖时,早上只吃鱼,午后才开荤。据说古代水族居住地鱼虾丰富,北迁后很难吃到鱼,只好在节日里吃一点鱼以示怀念。击打铜鼓是节日中重耍活动,有的将铜鼓高悬于房梁上,由两个人击打;有的则十几面铜鼓并排,由几个人同时击打,并以皮鼓指挥和伴奏。午后在端坡赛马。赛前,由一位德岛望重者骑马绕端坡一圈,然后赛手们才跃马驰骋。男女青年则在端坡上随乐跳铜鼓舞和斗角舞。入夜,家家户户欢宴。水族有句谚语:“汉族节日算存节大,水族节日以端节大。”端节是水族最隆重的节日”
回量
回量,水语意为敬供田土与谷神,贵州省三都县水族民间祭祀节日,每隔一年在插秧后举行。届时,以村寨为单位,由量头主持,各户集资买两头肥猪,再自备糯米饭和酒放在提篼内交给量头。量头先杀一头猪在寨中敬供一会,然后连同各户送来的糯米饭和酒一起,送到寨外田坝荒坪上一块祭石(水语叫“尼量”)前。在宰杀另一头猪时;先绑住其后腿,让猪头拖在地面,这样抬到尼量处再杀。装有酒饭的提篼按宗支围尼量摆好,巫师祈祷念祭词,再向尼量酹酒。祭毕,大家就地进餐,剩余的祭品均分后又用提篼带回到自家田边祭祀,并制作开口竹竿,上贴白纸条,插在田中。在这个节日中,严禁外人进寨以免惊扰了谷神。整个祭祀过程只允许男性参加。回量意在祈求丰收。
祭岩神
祭岩神是贵州省水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水历五月十五日(农历正月)举行。水族信仰多神,岩石、怪石、枯井、古树、池泽等都可以是水族崇拜的对象。在野外巨岩怪石旁,人们都要搭一个岩神棚,作为祭祀岩神的固定场所。届时,各家各户要杀鸡宰鸭,还要准备刀头肉、豆腐、红纸、香烛,到岩神棚献贡祭祀,目的多为求神保佑能生儿育女,生活平安,也求招财进宝。
叫儿魂
叫儿魂,水语称“借夜”,贵州省水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水历十二月酉日(农历八月)举行。在荔波一带水族中,叫儿魂相当盛行,最初的仪式非常简单,是日母亲在自家台阶上摆点供品叫儿魂即可,后来儿童也参加,母亲们在酉日前几天就开始准备各种食品,有鱼、豆腐、南瓜和甜酒,还要把家里厨房用具都擦洗干净,到酉日傍晚,将准备好的食品放在一个圆形的竹编器皿中,然后再放到大门前的梯坎上,家里年长的妇女要喊儿孙的魂,以示收回走散的魂魄,使孩子们无病无灾。
借额
借额,水语意为吃额,也称过额节,贵州省荔波一带水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水历正月(农历九月)的第一个戌至亥日举行。届时,人们从戌日晚至亥日辰必须素食,不得食用禽、畜、兽的肉或油,但可食用鱼虾等水产品,并将其作为祭祖之物。在节日期间,各家各户皆以素席祭祖,祭品多为清蒸鱼包韭菜、清炖鱼以及炕鱼等,此外还有糯米饭、甜酒、南瓜等。在亥日午餐之后,各家各户纷纷开荤忌并设宴招待宾客。旧时,人们还在节日期间举行赛马和击铜鼓等娱乐性活动,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后,因铜鼓被毁,击鼓者少见。借额,具有祭祀祖先,庆贺丰收、辞旧迎新之意。
敬霞节
“霞”,水语意思是水神,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独山县,荔波县水族节日,时间在水历丑未年或子年的九月或十月间,大部分地区在子年举行,十二年一次。在丑未年举行的则六年一次。仪式在霞井或霞潭举行。主持者由各支系或村子推选,或轮流执事。同时还选一位熟悉水书、会念古老巫咒的老先生执坛。每个村寨或支系要为活动承担一定义务,九阡霞的古檩寨负责祭祀用的公鸡,在祭坛上还要按水书的指点引鸡鸣叫;板甲乡夯合寨负责祭坛主祭席的大篾席编织;有的地方负责耕作公田,以供祭祀用的一些谷物。祭坛主席左右的十二个祭点摆设各村寨或支系的祭品。祭品不论多少,摆上祭坛时,必须平均分成十二份。进入霞堂的队伍由德高望重者带路,中间为乐队,后边是抬祭品和提戽水工具的人。仪式开始时由识水书的老先生念诵祝词。之后有人骑猪,或故意让猪叫喊。老先生接着念诵,然后要大家关伞摘帽,等待霞神降雨沐浴。所祭霞神为一尺长的石头,祭之前立在地上,诵词念毕,人们用酒浇霞神,从头到脚直到霞神根基的泥巴松软而“醉倒”为止。认为这样霞神才停留本地,保佑本地农作物苗壮。霞神醉倒后人们聚餐庆贺。
麻坡歌节
麻坡歌节是贵州省独山县、平塘县和都匀市毗邻地区的布依族、苗族、水族、侗族民间节日。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十五结束。原来只是主月初三一天,后因这段时间正好是春节,便改为从初一到十五,初一,人们三五成群向当地的麻坡进发,在麻坡找地方坐下来,派人联络,协商赛歌事宜。经双方同意便开始对软。由一两名歌头起歌寻找对手。其他异性以歌作答,先是一对一、后是二三人对唱。歌声优美、出口成章、内容贴切又不重复的,会获得拉拉队和听众的赞美,反之则被轰笑。对歌到一定时候,男女相互有意者可以离开歌场,双双到别处去单独对唱和叙谈。情投意合则可以互赠信物。苗族和水族男女青年除了唱歌外,还吹芦笙、跳芦笙舞。当地传说布依族姑娘孟红在麻坡被财主表哥看中,想娶为妾,他以表哥身份百般诱逼,孟红死活不同意,表哥勾结官府前来威逼,孟红在逃跑途中遇到武艺高强、好打抱不平的苗族后生杨阳。杨阳率苗族群众打退官兵。就在孟红杨阳准备成婚的时候,表哥带领众兵袭击,打死了杨阳和孟红。当地群众特别足靑年人,非常同情这对有情人,故每年在他们遇难的地方阳红关(麻坡)、集聚祭奠,唱歌。
卯节
卯节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洽县和荔波县水族节日,每年水历九、十月内的辛卯日举行。水族认为,过卯节的日子与年成丰歉、人畜兴旺有直接关系。九、十月是绿色生命最旺盛时节,而辛卯日是最顺利的日子,故多选这个吉日。十月的癸卯、乙卯日子一般,而丁卯是凶日,故尽量避开,节日要在四个不同地方举行,有顺序口诀为:“第一卯,水利的卯;第二卯,洞蛇的卯;第三卯,水扒水浦卯;第四卯,九阡卯。”此节日吋间长、人数多,规模仅次于端节。
节日活动丰富,届时以鱼肉酒饭祭祖,盛情宴客,击打皮鼓、铜鼓和对歌。对歌在卯坡上进行,在对歌以及其他活动开始之前,有德髙望众者发表一番演说:古父老留下这个节日,让我们欢乐唱歌。午日没有忌,未日也吉利,卯日最吉祥。未婚的青年男女,今天是你们美好的时光。自家的媳妇要管束,不必参加对歌惹祸殃。古代这样兴,我们照着办。卯节实际上是一个歌节,青年男女要在节日中以歌传情达意,“不会唱歌别上卯坡,不会游水别厂河”。白天在卯坡唱,晚上转到歌堂里进行。过去有不少卯坡,后来逐渐取消,只留下经过取土样卜占之后才决定开辟的九阡卯的怒腊坡。人们认为,过了卯节,四面八方各村寨才能共同兴旺,人寿年丰。
水年
水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水族节日,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到十八日,十五日水历为年三十。节日里各家各户杀猪宰鸭、做豆腐,炸油果,写贴对联。外出子女和外嫁姑娘,一般都要回家。这天,各家要吃年饭,因正值汉族中秋节,年饭后,长者把月饼切成与人数相等的份数,瓜果则自择所爱随便享用。按照传统习俗,已出嫁的女儿大年夜不准在娘家住,距夫家近的由兄弟送回,距夫家远的就在祠堂的厢房瑞安铺,现在没有祠堂就在本村非水族人家借宿。当晚用过的碗筷、刀具、锅盆,得全用灰水洗干净,不让粘油。大年初一全吃素。开餐之前,大年夜留下的鸡腿或鸭腿,第二天给最小的儿童吃。传说水族祖先生活艰苦,有一年过节时,全家的荤菜只有一只鸡,大年初一就没有荤菜了。长者出于疼爱幺子,把一只鸡腿留下来,留到大年初一给他吃.后来,子女们都跟父母勤劳持家,日子才一年比一年好起来。为了不忘记过去艰苦的日子,保持勤俭持家的精神,一代传一代,在大年初一都吃素,这种餐规一直传到今天。
洗澡节
洗澡节是贵州省独山县温泉一带水族节日,时间在农历六月初六。节日里,人们到温泉洗澡,饮用神水,男女青年还要对歌谈情。节前,人们准备节日的吃食、穿戴,特别要备好装神水的葫芦。节日那一天,人们到温泉后,把糯米饭摆在井边,斟上三杯酒,点燃九炷香,分插三处,并向井里丢硬币或铜钱,然后用新碗舀水,全家每人喝一口,再舀点装进葫芦里。舀水结束,便开始洗澡,洗时,井上岩头挂花围腰,示为女性所在地,而男性所在地挂头帕。据说这天洗澡可洗去百病。洗毕,老人们回家,年轻人留下唱歌。有的妇女,采一把芭茅草挽成“龙头脑壳”插在小孩屁股后,打伞遮住小孩,以示擒住龙怪或避邪。这天的对耿与平时不同,要以村为单位,男女对阵,在集体对歌中,若找到心上人,还要通过介绍人介绍并同意后,双方才可到僻静地方去对歌。在唱谈中若两人觉得适意,便约定下次对歌的时间地点。
荐节
水语叫“解(吃)荐(正月)”,就是汉族的春节。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地区有几个村寨,还有周覃地区、阳安地区一些水族居民,既不过“端”也不过“卯”,而跟汉族一样过春节。历史较久的要数阳安的谢姓水族居民。据传,他们原是唐代应州刺史谢元琛的后裔。在丧葬和语言方面也有自己特点,可能是早期水族中一个单独的民族群体,习俗不同,这是水汉两族人民长期共同生活、相互交融、文化影响的结果。
苏宁喜
苏宁喜,水语意为水历四月丑日过节,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节日,当地和勇一带吴姓人过此节比较隆重。节日起源于水族供奉生母娘娘的原始宗教活动。节日主要活动是祭祀神灵。祭祀时设主位敬供生母“尼杭”,设副位供奉野鬼“牙却”。“尼杭”是传说中的四位送子赐福的仙女,祭品主要是鸡、鸭、猪肉、花糯米饭、红鸡蛋、豆腐和米酒。还用红绿纸剪一排纸人贴在墙上,有的还用竹条缠上彩纸条做成花桥插在供桌上。此外,还用竹箩装上妇女儿童的衣服首饰摆在一边。“牙却”在传说中是一位心胸狭窄,最容易闹别扭和作祟的野鬼,她常常给儿童带来病灾。敬供“牙却”是让她接受供品,不再作祟。“牙却”的供品设在地上的簸箕里,有鸡、鸭、酒、猪肉。供尼杭和牙却的两个供席分别摆上一大碗灰,上面放竹筒卜具和从小孩衣服上扯下来的布丝。祭祀时请人念诵巫词,祈祷“尼杭”赐福,希望“牙却”开恩。主持祭祀活动的往往是家中年岁最高的女性。祭毕,妇女儿童进餐。这一天男人们往往小心行事,规规矩矩。孩子们还结队提着小竹篼挨家挨户讨吉利饭。每到一家,人们都热情接待,散发花糯米饭、肉块、豆腐干或红鸡蛋。
田神祭
田神祭又称米魂祭,水族民间农祀节日,每年在插秧前、插秧后和农历十月初十日举行三次。当地民间相传:田神可保佑禾苗茁壮成长,故举行专门祭祀。第一次祭祀在田边举行,用竹笋、鸡蛋、米饭作供品,祈求田神保佑禾苗生长茂盛。第二次祭祀用猪肉、米饭等作供品,并在小木条上捆几根鸡毛和一张白纸,插人田中,祈求田神保佑五谷丰登。第三次祭祀则请鬼师收米魂,以酬田神保佑庄稼之劳。届时,用猪肉、鸡、鸭等作供品,并将谷穗用红纸条捆好,插在一碗糯米饭内,置于盛满谷米的箩筐上,三日后将其撤掉。
迎春雷
迎春雷是贵州省水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春天第一声春雷响时举行。水族对雷既崇拜又畏惧,春雷响过之后,万物复苏,严冬酷寒的日子逐渐逝去,所以,每当第一声春雷一响,人们纷纷走出房屋,或是欢呼,或是鸣熗,或是赶走鼠雀,或是在果树丫上放块石头,或是大家欢聚一处,击鼓鸣锣歌舞一番。水族民间有一首歌谣唱道:“炸春雷,春神起,没有革鼓敲,也要拍簸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