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农历新年,是大多数人人生中最特别的一个新年,因为新冠肺炎,大多数中国人在一个月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大多数人无法出门,网友们在家玩出的花样,在家玩套娃的,在家手工做一个电影院的,在家练武的等等,完全能写出一本书《论一个人可以无聊到什么程度?》
但也是因为这一次疫情,医生群体被推到了我们所有人面前。钟南山院士出征、李文亮医生去世、剃头出征的女医生、流产之后上战场的医护人员、在方舱医院给病人跳舞的新疆医生、不幸感染去世的医护人员等等。
我们能在家上网刷段子是因为前线医生用血肉之躯堵住病毒扩散。
很应景的,大年初三上线了一部中国第一部以医生为主角的大型纪录片《中国医生》,目前九集已经全部播完,豆瓣评分高达9.3!是今年最良心的国产医疗纪录片。
《中国医生》拍摄了20多为医生,来自6家三甲医院妇产科、急诊科、整形烧伤科、麻醉科、手术时,ICU等科室。
而《中国医生》播出时,其中跟拍过的20多位医生里,其中有3位医生已经奔赴武汉一线支援。
导演承诺不煽情不摆拍,并不是单纯的唱赞歌,希望能打破知识壁垒,让普通人了解医生的日常,了解医生如何看待患者。
没有把医生拍成一个圣人形象,必须道德完美无缺,《中国医生》里的每一个人都像普通人。
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主任医师朱良付,他跟我们大多数影视作品的医生形象完全不同,没有帅气的出场配乐,也没有一辆车,他唯一的代步车是一辆小电驴,每天上班的时候跟人潮走在一起,绝对不会想象得到他是一位心血管疾病专家。
心血管疾病里时间就是金钱,医生设计了24小时绿色通道,当有病人来时,不管发生什么事,朱良付接到电话都必须赶往医院,经常忙完已经第二天五点了。
长期的生活作息不规律,他觉得自己很容易猝死,但又不敢死,他这样的主任医师,25年才培养出一个,他已经算是国家隐形资源的一种,死亡对他来说愧对于国家的支持。
南京鼓楼心胸外科主任王东进,他被称为心脏拆弹专家。
有时候一台手术就要站立十几个小时,长期以往得了严重的脊椎病,甚至一度必须带颈托才能上手术台。
这还没完,他因为严重的静脉曲张,必须穿弹力袜,他结束手术之后躺在椅子上休息,会感叹自己快残疾了。
南京鼓楼医院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魏嘉,别人眼中的天才少女,15岁考上南京大学,25岁博士毕业,35岁已经是最年轻的博士导师。
她丈夫也是骨科主任,俩人是有名的学霸夫妻,白天在医院工作,晚上回家研究课题,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甚至会错过孩子第一次开口说话。
肿瘤很多病人在后面已经没有办法可以治疗了,但病人信任你来找你,患者年纪轻轻,愿意百分百信任你,愿意花费金钱和所有精力,这时候你就得逼迫自己找一些方法,所以如果说其他医院说没有办法,然后来找你,你说你还有点办法,这是一生最大的成就感。
烧伤科被称为最帅医生徐晔,28岁,刚刚博士毕业。他在烧伤科治疗过一位患者。
因为煤气爆炸而造成了全身95%皮肤的烧伤,治疗费用已经达到了20万,后期植皮这个费用会更高。
求助于基金会,但基金会更倾向于救治更有救治希望的患者,年轻救治后良好的患者是他们的首选。
这个60岁老人,因为救治他家里已经一下拿出三十万。他的案例其实更值得我们大多数人思考。
患者是农村的,儿子好不容易有点出息,开了一家小厂,钱刚投进去,这时候父亲和母亲双双因为煤气爆炸需要手术,父亲烧伤面积95%,母亲70%。
植皮后有各种各样的感染风险,后续治疗并不能确定。你家里还有小孩,这时候你是选择卖掉工厂救助,还是为了下一代考虑保守治疗?
最后患者选择了出院,医生反而是最可惜的,他说有时候医术还没有到达瓶颈,但人心已经到达了。
有一个胃癌晚期患者,唯一的治疗手段是切除卵巢和子宫,但想要受孕的患者选择了保守治疗,她还想要一个自己孩子。
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为了一个孩子让自己处于这种风险到底值不值得?
医院有太多的生老病死,也意味着在医院这个场合,所有的道德伦理都比其他地方复杂的多,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讲清楚的。
病人觉得医生冷血、麻木,没有人的感情。
朱良付接受采访时讲了一个例子,有个病人他尽力抢救了,他跟这个病人关系也不错,但病人家属对他说:我想把你撕成碎片。
病人家属知道医生尽力而为,也感激医生,但并不妨碍他们投诉。
肿瘤科大夫魏嘉她不敢跟病人做朋友,害怕自己投入太多感情,不然最后你会很难走出来。
中国医院每天会有2000万人就医,但医生却只有400万左右。张建珍导演说:“中国医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医生能承受这样的压力。”
同组医院的护士也说,太高强度的工作强度,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当医生,这也是网上那句段子,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稀缺的医疗资源和医疗压力下,不管是医患都情绪都崩到一个临界点。每次讨论医疗问题都是一场糊涂账,这里也不敢深入讨论,但要知道可以骂制度问题,但千万不要让医生寒心。哪有什么白衣天使,都是普通人的父母孩子。
但也是因为这一次疫情,医生群体被推到了我们所有人面前。钟南山院士出征、李文亮医生去世、剃头出征的女医生、流产之后上战场的医护人员、在方舱医院给病人跳舞的新疆医生、不幸感染去世的医护人员等等。
我们能在家上网刷段子是因为前线医生用血肉之躯堵住病毒扩散。
很应景的,大年初三上线了一部中国第一部以医生为主角的大型纪录片《中国医生》,目前九集已经全部播完,豆瓣评分高达9.3!是今年最良心的国产医疗纪录片。
《中国医生》拍摄了20多为医生,来自6家三甲医院妇产科、急诊科、整形烧伤科、麻醉科、手术时,ICU等科室。
而《中国医生》播出时,其中跟拍过的20多位医生里,其中有3位医生已经奔赴武汉一线支援。
导演承诺不煽情不摆拍,并不是单纯的唱赞歌,希望能打破知识壁垒,让普通人了解医生的日常,了解医生如何看待患者。
没有把医生拍成一个圣人形象,必须道德完美无缺,《中国医生》里的每一个人都像普通人。
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主任医师朱良付,他跟我们大多数影视作品的医生形象完全不同,没有帅气的出场配乐,也没有一辆车,他唯一的代步车是一辆小电驴,每天上班的时候跟人潮走在一起,绝对不会想象得到他是一位心血管疾病专家。
心血管疾病里时间就是金钱,医生设计了24小时绿色通道,当有病人来时,不管发生什么事,朱良付接到电话都必须赶往医院,经常忙完已经第二天五点了。
长期的生活作息不规律,他觉得自己很容易猝死,但又不敢死,他这样的主任医师,25年才培养出一个,他已经算是国家隐形资源的一种,死亡对他来说愧对于国家的支持。
南京鼓楼心胸外科主任王东进,他被称为心脏拆弹专家。
有时候一台手术就要站立十几个小时,长期以往得了严重的脊椎病,甚至一度必须带颈托才能上手术台。
这还没完,他因为严重的静脉曲张,必须穿弹力袜,他结束手术之后躺在椅子上休息,会感叹自己快残疾了。
南京鼓楼医院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魏嘉,别人眼中的天才少女,15岁考上南京大学,25岁博士毕业,35岁已经是最年轻的博士导师。
她丈夫也是骨科主任,俩人是有名的学霸夫妻,白天在医院工作,晚上回家研究课题,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甚至会错过孩子第一次开口说话。
肿瘤很多病人在后面已经没有办法可以治疗了,但病人信任你来找你,患者年纪轻轻,愿意百分百信任你,愿意花费金钱和所有精力,这时候你就得逼迫自己找一些方法,所以如果说其他医院说没有办法,然后来找你,你说你还有点办法,这是一生最大的成就感。
烧伤科被称为最帅医生徐晔,28岁,刚刚博士毕业。他在烧伤科治疗过一位患者。
因为煤气爆炸而造成了全身95%皮肤的烧伤,治疗费用已经达到了20万,后期植皮这个费用会更高。
求助于基金会,但基金会更倾向于救治更有救治希望的患者,年轻救治后良好的患者是他们的首选。
这个60岁老人,因为救治他家里已经一下拿出三十万。他的案例其实更值得我们大多数人思考。
患者是农村的,儿子好不容易有点出息,开了一家小厂,钱刚投进去,这时候父亲和母亲双双因为煤气爆炸需要手术,父亲烧伤面积95%,母亲70%。
植皮后有各种各样的感染风险,后续治疗并不能确定。你家里还有小孩,这时候你是选择卖掉工厂救助,还是为了下一代考虑保守治疗?
最后患者选择了出院,医生反而是最可惜的,他说有时候医术还没有到达瓶颈,但人心已经到达了。
有一个胃癌晚期患者,唯一的治疗手段是切除卵巢和子宫,但想要受孕的患者选择了保守治疗,她还想要一个自己孩子。
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为了一个孩子让自己处于这种风险到底值不值得?
医院有太多的生老病死,也意味着在医院这个场合,所有的道德伦理都比其他地方复杂的多,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讲清楚的。
病人觉得医生冷血、麻木,没有人的感情。
朱良付接受采访时讲了一个例子,有个病人他尽力抢救了,他跟这个病人关系也不错,但病人家属对他说:我想把你撕成碎片。
病人家属知道医生尽力而为,也感激医生,但并不妨碍他们投诉。
肿瘤科大夫魏嘉她不敢跟病人做朋友,害怕自己投入太多感情,不然最后你会很难走出来。
中国医院每天会有2000万人就医,但医生却只有400万左右。张建珍导演说:“中国医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医生能承受这样的压力。”
同组医院的护士也说,太高强度的工作强度,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当医生,这也是网上那句段子,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稀缺的医疗资源和医疗压力下,不管是医患都情绪都崩到一个临界点。每次讨论医疗问题都是一场糊涂账,这里也不敢深入讨论,但要知道可以骂制度问题,但千万不要让医生寒心。哪有什么白衣天使,都是普通人的父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