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能够体现我们文化深厚可不仅仅是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还有极富中国特色的冷兵器,什么刀熗剑戟,斧钺钩叉,什么镋棍槊棒,鞭锏锤抓,还有什么拐子和流星锤,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器了,但其实这十八种武器仅仅是中国传统冷兵器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我们很常见,但是并不知道具体名字的武器,就比如说腰刀。
腰刀,一般来说是刀长为三尺,并且佩戴在腰间的一种单面长刃的短兵器。而腰刀中最出名的就是保安腰刀了,保安腰刀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折花刀"更是保安腰刀中的上上品。当然我们普通人还是少见到真正的精品保安腰刀的,我们常见的是古装电视剧的皇宫侍卫身上佩戴的腰刀。
► 反戴腰刀的清朝
不过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一样的朝代,不仅侍卫的服侍不一样,就是他们佩带腰刀的方式也不一样,其中佩戴方式最特殊的朝代就是清朝了。
一般来说,侍卫身上佩戴的腰刀都是刀柄在前,刀鞘在后,并且佩戴在侍卫身体的左侧的。这样在作战的时候,左手扶刀,右手拔刀就会很顺畅,侍卫可以迅速投入到战争中。但是自从清朝乾隆帝开始,侍卫们就开始反戴腰刀了,也就是说佩戴时是刀鞘在前,刀柄在后的。
这就很令人迷惑了,这刀柄在后面,让人咋拔刀啊?不是会很麻烦吗?这乾隆皇帝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求反戴腰刀呢?
实际上我们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仅仅只能知道有反戴腰刀这么一回事儿,但是究竟为何要这么做,史书上实际上并没有记载。现有的说法都只是我们后人的一种猜测而已,毕竟谁也没办法穿越到过去问问乾隆。
► 反戴原因众说纷纭
最令人信服的一种说法是因为清朝骑兵的作战需要。众所周知,满清的人精于骑射,江山是在马背上打下来的,骑兵也是大清最出色的一支军队,因此他们凡是上马作战,就一定会佩戴上弓箭。
有弓有箭,自然就少不了放箭的箭囊了,而清兵的习惯是将箭囊放在自己身体左侧的,但是腰刀也是在左边佩戴的。很明显,如果清兵佩戴腰刀还是刀柄在后的话,取箭就困难了,所以就把腰刀的佩戴方向调换了。
那么为什么不是改变箭囊的位置,反而是改变腰刀的摆放方向呢?
这就又关系到清朝入主中原后生活习俗的汉化了。满清凭借着自己强大的武力取得了江山,但就像老话说的那样,可以在马背上得天下,但是不能在马背上守天下,元朝的教训还在那儿摆着呢。可在没有入主中原之前,女真人都生活在草原上,人数也比较少,用武力治理效果就挺不错的,因此满清贵族其实蛮习惯用武力来治理的。
但是在中原疆域极大,人数又众多的情况下,武力治国的方法就不适用了,那咋整啊?于是清朝的皇帝就想到了借助汉人原先的统治方法,汉化也从此开始了。也是因此,虽然满清在很多事情上都延续了自己少数民族的传统,但是汉族的习性他们也学了不少。
佩戴腰刀其实本来是一种汉族习惯,满清的骑马传统是只佩戴弓箭和一把短匕首,腰刀什么的是没有的。但是汉人戴啊,清朝的官兵试了试,发现腰刀也挺好用的,就也开始佩戴腰刀了。
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们的腰刀也是刀柄在前的,但是试想一下,如果是在马上作战的话,右手从身前拔出腰刀,很容易就会伤着战马的头部,并且因为和箭囊挂在一起,非常不利于士兵迅速弯弓搭箭。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他们发现只要反戴腰刀,那这一系列的问题就解决了。况且在骑马过程中,刀鞘在前,腰刀就会不自觉地向前移动,因此实际上在马上拔刀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不方便。
于是为了骑兵作战方便,腰刀就改成了刀柄在后,刀鞘在前的佩戴方法。后来这股风气慢慢地从军中传到了宫里,宫里的侍卫也就开始反戴腰刀了。
► "太平腰刀"的由来
另一种说法的认同度也很高,那就是这种咋都不方便的佩戴方式,其实就只是为了表达一种友好的态度,是一种礼仪形式。毕竟如果刀柄在前的话,确实会容易让人觉得刀随时都有可能拔出来,令人感觉不是那么的友好,反戴腰刀就看起来就好多了。也正因如此,这种佩戴方法还有了一个专门的称呼——太平腰刀。
但这个说法其实有点站不住脚,宫中侍卫最主要的职责就是保护皇帝的安全,而这种佩戴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拔刀非常不方便,保护皇上的时候不是很容易就会出现疏漏吗?
毕竟清朝民间可是一直有"反清复明 "的声音,皇帝并不见得有多安全,比起这种比较虚无缥缈的礼仪,不是明显皇帝的安全更重要吗?因此为了礼仪反戴腰刀这个说法,在笔者看来不是很可信。
还有种说法说,这样是为了防止侍卫的突然刺杀。正如前文所说,皇帝也是时时刻刻都在面对危险的,反戴腰刀的话,如果要侍卫想要拔刀刺杀皇帝,那他的动作幅度就会很大,也会更容易察觉,也算是在一定程度降低了皇帝遇害的危险吧。虽然一般来说,想害皇上的人应该不会选择直接拔刀刺向皇上这种成功率极低,自己也会暴露的做法。
最后一种说法就比较少见,说这样做,是出于皇帝想警醒自己的目的,提醒皇帝要记住征战的不易,警戒自己要居安思危,不要懈怠。这种说听起来倒是很有可能,毕竟主要就是反佩腰刀的骑兵来为大清守卫江山,而皇帝为了提醒自己,要求宫里的侍卫也这么做也不是没可能。
► 小结
如今清朝早已成为史书上的一段段的文字,属于冷兵器的时代也早已过去了,现代的宝刀,相比起作为一件有实际用处的武器,更多的则是作为一件价值不菲的藏品,或是人们眼中古代文化历史的见证者和记述者了。这真是让人不得不感慨世事无常啊。
腰刀,一般来说是刀长为三尺,并且佩戴在腰间的一种单面长刃的短兵器。而腰刀中最出名的就是保安腰刀了,保安腰刀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折花刀"更是保安腰刀中的上上品。当然我们普通人还是少见到真正的精品保安腰刀的,我们常见的是古装电视剧的皇宫侍卫身上佩戴的腰刀。
► 反戴腰刀的清朝
不过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一样的朝代,不仅侍卫的服侍不一样,就是他们佩带腰刀的方式也不一样,其中佩戴方式最特殊的朝代就是清朝了。
一般来说,侍卫身上佩戴的腰刀都是刀柄在前,刀鞘在后,并且佩戴在侍卫身体的左侧的。这样在作战的时候,左手扶刀,右手拔刀就会很顺畅,侍卫可以迅速投入到战争中。但是自从清朝乾隆帝开始,侍卫们就开始反戴腰刀了,也就是说佩戴时是刀鞘在前,刀柄在后的。
这就很令人迷惑了,这刀柄在后面,让人咋拔刀啊?不是会很麻烦吗?这乾隆皇帝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求反戴腰刀呢?
实际上我们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仅仅只能知道有反戴腰刀这么一回事儿,但是究竟为何要这么做,史书上实际上并没有记载。现有的说法都只是我们后人的一种猜测而已,毕竟谁也没办法穿越到过去问问乾隆。
► 反戴原因众说纷纭
最令人信服的一种说法是因为清朝骑兵的作战需要。众所周知,满清的人精于骑射,江山是在马背上打下来的,骑兵也是大清最出色的一支军队,因此他们凡是上马作战,就一定会佩戴上弓箭。
有弓有箭,自然就少不了放箭的箭囊了,而清兵的习惯是将箭囊放在自己身体左侧的,但是腰刀也是在左边佩戴的。很明显,如果清兵佩戴腰刀还是刀柄在后的话,取箭就困难了,所以就把腰刀的佩戴方向调换了。
那么为什么不是改变箭囊的位置,反而是改变腰刀的摆放方向呢?
这就又关系到清朝入主中原后生活习俗的汉化了。满清凭借着自己强大的武力取得了江山,但就像老话说的那样,可以在马背上得天下,但是不能在马背上守天下,元朝的教训还在那儿摆着呢。可在没有入主中原之前,女真人都生活在草原上,人数也比较少,用武力治理效果就挺不错的,因此满清贵族其实蛮习惯用武力来治理的。
但是在中原疆域极大,人数又众多的情况下,武力治国的方法就不适用了,那咋整啊?于是清朝的皇帝就想到了借助汉人原先的统治方法,汉化也从此开始了。也是因此,虽然满清在很多事情上都延续了自己少数民族的传统,但是汉族的习性他们也学了不少。
佩戴腰刀其实本来是一种汉族习惯,满清的骑马传统是只佩戴弓箭和一把短匕首,腰刀什么的是没有的。但是汉人戴啊,清朝的官兵试了试,发现腰刀也挺好用的,就也开始佩戴腰刀了。
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们的腰刀也是刀柄在前的,但是试想一下,如果是在马上作战的话,右手从身前拔出腰刀,很容易就会伤着战马的头部,并且因为和箭囊挂在一起,非常不利于士兵迅速弯弓搭箭。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他们发现只要反戴腰刀,那这一系列的问题就解决了。况且在骑马过程中,刀鞘在前,腰刀就会不自觉地向前移动,因此实际上在马上拔刀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不方便。
于是为了骑兵作战方便,腰刀就改成了刀柄在后,刀鞘在前的佩戴方法。后来这股风气慢慢地从军中传到了宫里,宫里的侍卫也就开始反戴腰刀了。
► "太平腰刀"的由来
另一种说法的认同度也很高,那就是这种咋都不方便的佩戴方式,其实就只是为了表达一种友好的态度,是一种礼仪形式。毕竟如果刀柄在前的话,确实会容易让人觉得刀随时都有可能拔出来,令人感觉不是那么的友好,反戴腰刀就看起来就好多了。也正因如此,这种佩戴方法还有了一个专门的称呼——太平腰刀。
但这个说法其实有点站不住脚,宫中侍卫最主要的职责就是保护皇帝的安全,而这种佩戴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拔刀非常不方便,保护皇上的时候不是很容易就会出现疏漏吗?
毕竟清朝民间可是一直有"反清复明 "的声音,皇帝并不见得有多安全,比起这种比较虚无缥缈的礼仪,不是明显皇帝的安全更重要吗?因此为了礼仪反戴腰刀这个说法,在笔者看来不是很可信。
还有种说法说,这样是为了防止侍卫的突然刺杀。正如前文所说,皇帝也是时时刻刻都在面对危险的,反戴腰刀的话,如果要侍卫想要拔刀刺杀皇帝,那他的动作幅度就会很大,也会更容易察觉,也算是在一定程度降低了皇帝遇害的危险吧。虽然一般来说,想害皇上的人应该不会选择直接拔刀刺向皇上这种成功率极低,自己也会暴露的做法。
最后一种说法就比较少见,说这样做,是出于皇帝想警醒自己的目的,提醒皇帝要记住征战的不易,警戒自己要居安思危,不要懈怠。这种说听起来倒是很有可能,毕竟主要就是反佩腰刀的骑兵来为大清守卫江山,而皇帝为了提醒自己,要求宫里的侍卫也这么做也不是没可能。
► 小结
如今清朝早已成为史书上的一段段的文字,属于冷兵器的时代也早已过去了,现代的宝刀,相比起作为一件有实际用处的武器,更多的则是作为一件价值不菲的藏品,或是人们眼中古代文化历史的见证者和记述者了。这真是让人不得不感慨世事无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