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古人当年,没电没空调,遇到寒潮可怎么办呀? 别担心,老祖宗自有老祖宗的避寒保暖大法 着寒衣,穿棉靴,帽子手套戴起来 兽皮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御寒物,汉字里很早就出现了以“裘”为代表的专指兽皮衣服的字。“鸡鸣狗盗”的典故,就与裘衣有关。《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国孟尝君出使秦国,被秦昭王扣留,孟尝君手下的一个门客装狗钻入秦宫,偷出白狐裘献给秦昭王的爱妃,结果妃子大喜,她说情后,秦王就将孟尝君放了。 3000年前的陶靴,靴面和靴筒上还有彩绘,青海乐都柳湾遗址出土,都是辛店文化的史前遗物,是不是很像今天的雪地靴? 在有靴子后,至迟周汉时期也有了袜子,又称足衣(《说文》)。与袜子同期出现的就有手套。 考古发现证实,古代中国在战国时代就有手套,湖北江陵藤店1号楚墓发掘出土越王剑的同时还发现有一双皮手套。皮手套长28.5厘米,五指分开,套口稍长,与现代手套的通常样式非常接近。 长沙马王堆汉墓也有出土绢丝手套。墓中随葬的一件九子漆奁里,就装着三副手套。其中一副“朱色菱纹罗手套”,长26.5厘米,直筒露指头形,大拇指套分缝,掌面为朱红色菱纹罗,掌部上下两侧饰“千金绦”,绦上有篆书白文“千金”字样。 古人称手套为“尉”,尉,按《通俗文》说,“火斗曰尉”。火斗就是熨斗,这个尉就是熨。手套取名为尉,可想而知在古人严重手套有多暖和。 烧火炕,建椒房,火炉火盆烤起来 火炕,我国北方的居民一定不陌生,这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取暖方式。民居的卧室设有火炕,与厨房的炉灶相通,灶坑柴火燃烧产生的热量进入炕内通道来给室内加温,保持屋内温暖。 古代的皇宫采暖更为高级了。工匠们将宫殿的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俗称“火墙”。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于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里烧上木炭火,热力就可顺着夹墙温暖到整个大殿。 除了火墙,古人在保温材料上也有研究。古书《三辅黄图》记载,汉代在未央宫中设有椒房殿,以花椒和泥涂墙壁做保温材料,“取其温而芬芳也”,有御寒保暖之效。 皇家就是豪横啊,这得费多少花椒啊!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先生道出了两个古人御寒的小秘诀,喝酒和火炉取暖。 “围炉而坐”是在古代常见的冬日景象,有条件的用精致点的铜制火盆,没条件的用泥盆 我们还经常在影视剧里还会看到古人捧手炉取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