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切尔诺贝利事故/事件
外文名:Чорнобильська катастрофа
地 点:苏联乌克兰普里皮亚季
死伤情况:31人因巨量辐射当场死亡,320万受到超量辐射的人有17万在事故发生后十年内死亡
发生时间: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
外文名:Чорнобильська катастрофа
地 点:苏联乌克兰普里皮亚季
死伤情况:31人因巨量辐射当场死亡,320万受到超量辐射的人有17万在事故发生后十年内死亡
发生时间: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乌克兰语Чорнобильськая катастрофа)或简称“切尔诺贝利事件”,是一件发生在苏联统治下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子反应堆事故。该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第二例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福岛县的福岛核事故)。普里皮亚季城因此被废弃。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UTC+3),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邻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连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并散发出大量高能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这些辐射尘涵盖了大面积区域。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二战时期爆炸于广岛的原子弹的400倍以上。
这场灾难总共损失大概两千亿美元(已计算通货膨胀),是近代历史中代价仅次于福岛核事故 [10] 的损失惨重灾难事件之一。
2014年11月29日,通过无人机航拍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遗址,在镜头中荒废的切尔诺贝利静谧如鬼城。
1、概况
简介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于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境内的普里皮亚季市(俄语:Припять; 英语:Pripyat),该电站第4发电机组,核反应堆全部炸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成为核电时代以来最大的事故。辐射危害严重,导致事故后有31余人当场死亡,200多人受到严重的放射性辐射,之后15年内有6-8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方圆30公里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为消除辐射危害,保证事故地区生态安全,乌克兰和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
1986年4月25日,4号反应堆计划关闭以做定期的维修和测试,并借此机会来测试反应堆的涡轮发电机能力——检查在电力损失的情况下是否仍有充足的电力供应给反应堆的安全系统(特别是水泵)。
切尔诺贝利的反应堆设计有一对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力供应,但是柴油发电机无法瞬间启动,此时反应堆将使用转动的涡轮作为能量来源,涡轮会和反应堆分离并在自身的惯性下转动。测试为了确定在柴油发电机尚未启动时,涡轮是否能在电力减少阶段仍充足地供应能量给水泵。该类测试早先在其它单位已执行成功(所有安全供应起动),但结果不尽人意(涡轮产生的力量不足以在减少阶段供给水泵动力)。
为了在更安全、更低功率情况下进行测试,操作人员首先断开了反应堆的安全系统,以保证安全系统不会因为实验操作而自动触发。此时,切尔诺贝利的4号反应堆的能量输出从正常功率的3,200兆瓦(即国际通用单位MW,旧称为320万千瓦)减少至700兆瓦。但是,由于在实验开始时,反应堆操作人员对能量输出的降低过快,此时实际功率输出降至只有30兆瓦,生成的裂变产品氙-135增加(该产品会吸收中子)。功率下降的速度虽然已接近安全章程允许的最大值,但操作人员仍选择继续实验。实验决定将功率上升200 兆瓦。为了克服剩余氙-135对中子的吸收,操作人员从反应堆中拔出了安全章程所规定的控制棒数。在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05分,涡轮发电机推动的水泵启动,水的流量超出了安全规定量。凌晨1点19分,水流量继续增加,由于水也会吸收中子,因此在水流量的进一步增加时,需要手动撤除控制棒以增加中子反应速率,成为了一个极其不稳定的危险操作。当能量输出已经低于规定最小值时,工程师们选择拆除反应堆的控制杆,保留211个控制杆中的6个,来加快反应堆的运行速率。安全章程要求控制杆的最少数量为30个,但自认为经验极其丰富的操作人员深信6个控制杆就够用了,所以才导致这一大悲剧。
工程师们认为自己已经重新稳定了反应堆,便在凌晨1点23分04秒开始他们的实际试车实验。反应堆的不稳定状态没有在控制板上显示出来,并且所有工程师们也未意识到危险。此时水泵的电力关闭,水流靠涡轮发电机的惯性推动,流动速率减低。涡轮从反应堆分离,反应器核心的蒸汽量增加。由于在切尔诺贝利的RBMK石墨缓和反应堆特殊设计有一个高正面空系数,因此在水流减缓时,反应堆内对中子吸收的作用减弱使反应堆的功率迅速增加。凌晨1点23分40秒操作人员按下了命令“紧急停堆”的AZ-5(“迅速紧急防御5”)按钮—所有控制棒准备重新插入反应堆中。另一方面,总工程师Anatoly·Dyatlov,在事故时身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他在他的书上写到:
“在1点23分40秒,集中化控制系统之前……没有登记能辩解紧急停堆的任何参量变动。依照陈述委任……会集和分析很多材料,在它的报告,没确定原因为什么命令了紧急停堆。并没有需要寻找原因。反应堆简单地在实验完成时被关闭。”
由于控制棒的插入机制(18至20秒的慢速完成)和设计结构,控制棒底端设计有石墨,石墨与水冷却剂接触瞬间导致反应堆反应速率增加,功率的瞬间增大导致管道变形,控制棒在插入管道的三分之一就被卡住了,无法有效地停止反应。凌晨1点23分45秒,反应堆功率急升至33,000兆瓦,这已达到十倍正常功率值。燃料棒开始熔化,蒸汽压力迅速地增加,导致蒸汽爆炸,反应堆顶部移位并被破坏,冷却剂管道爆裂并将屋顶炸开一个洞。由于前苏联为了减少建设费用,反应堆以单一保护层的方式修建。于是放射性污染物在主要压力容器发生蒸汽爆炸破裂之后进入了大气,氧气流入并与极端高温的反应堆燃料和石墨慢化剂结合—引起了石墨火。火灾令放射性物质扩散并污染更广的区域。
由于目击者的报告和站内记录不一致,有一些争论者认为事故发生在当地时间1点22分30秒。基于这种理论,第一次爆炸发生在大约1点23分45秒,操作员在七秒以后命令了“紧急停堆”。
主要损失
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1点23分,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原本以列宁的名字来命名)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一直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外泄的辐射尘随着大气飘散到苏联的西部地区、东欧地区、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受污染最为严重,由于风向的关系,据估计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的土地。此事故引起大众对于苏联的核电厂安全性的关注,事故也间接导致了苏联的瓦解。苏联瓦解后独立的国家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等每年仍然投入经费与人力致力于灾难的善后以及居民健康保健。因事故而直接或间接死亡的人数难以估算,且事故后的长期影响仍是个未知数。
意外发生后,马上有203人立即被送往医院治疗,其中31人死亡,当中更有28人死于过量的辐射。死亡的人大部分是消防队员和救护员,因为他们并不知道野外中含有辐射的危险。为了控制核电辐射尘的扩散,当局立刻派人将135,000人撤离家园,其中约有50,000人是居住在切尔诺贝利附近的普里皮亚季镇居民。卫生单位预测在未来的70年间,受到5–12艾贝克辐射而导致癌症的人,比例将会上升2%。另外,已经有人因为此次意外而受到辐射,并死于癌症。
到2006年,绿色和平组织,基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的数据研究发现,在过去20年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害者总计达9万多人,随时可能死亡。因此,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官方统计的结果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造成的死亡人数少了至少9万人,这个数字是官方统计数字的20倍。对于绿色和平组织的“估计”缺乏理论支持。
死亡人数:9.3万人
致癌人数:27万人
经济损失:180亿卢布
原因分析
关于事故的起因,官方有两个互相矛盾的解释。第一个于1986年8月公布,完全把事故的责任推卸给核电站操纵员。第二个则发布于1991年,该解释认为事故是由于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应堆(RBMK)的设计缺陷导致,尤其是控制棒的设计。双方的调查团都被多方面游说,包括反应堆设计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职员及政府在内。
另一个促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是职员并没有收到关于反应堆问题报告。根据Anatoli Dyatlov—一名职员所述,设计者知道反应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危险,但蓄意将其隐瞒。这种情况是因为厂房主管基本由不具备RBMK资格的员工组成造成的:厂长V.P. Bryukhanov,只具有燃煤发电厂的训练经历和工作经验,基本上是负责政战的主管,事发半夜演习时并不在场,但主导演习的副厂长是核能专业。他的总工程师Nikolai Fomin亦是来自一个常规能源厂。3号和4号反应堆的副总工程师Anatoli Dyatlov只有“一些小反应堆的经验”。
第二个“有缺陷的设计之解释”是由Valeri Legasov于1991所公布,把事故的原因归咎于RBMK反应堆设计的缺陷,特别是由于控制棒的缺陷。
反应堆有一个危险的空泡系数(void coefficient)。空泡系数是一种衡量反应堆安全程度的数据,用于测量水冷却剂中蒸汽气泡的形成与增加对于反应堆的影响。大部分的反应堆设计会在水温升高时产生较少的能量。这是因为如果冷却剂含有蒸汽气泡,则能被减速的中子数量将会下降。速度快的中子一般不易造成铀原子的裂变,所以反应堆会产生较少的能量。然而,切尔诺贝利的RBMK反应堆,使用固体石墨当作中子慢化剂来降低中子的速度[8],且用吸收中子的轻水来冷却核心。因此尽管水中有蒸汽气泡产生,仍有大量中子被慢化。此外,因为蒸汽吸收中子不像水那样的容易,因而增加RBMK反应堆的温度,就会有更多的中子能够铀原子裂变,增加反应堆的能量输出。这种设计导致RBMK在低功率时非常不稳定,在温度上升时存在输出能量在短时间内达到危险水平的倾向。这对于工作人员而言是难以理解和预见的。
在这个系统中更重大的缺陷是控制棒的设计。在控制反应堆时,操纵员通过将控制棒插入反应堆来降低反应速度。在RBMK反应堆的设计中,控制棒的尾端是由石墨组成,延伸部份(在尾端区域超出尾端的部份,大约是一米或三英呎长度)中空且充满水;而控制棒的其他部份由碳化硼制成,是真正具有吸收中子能力的部分。因为这种设计,当控制棒一开始插入反应堆的时候,石墨端会取代冷却剂,反而大大地增加了核分裂的反应速度,因为石墨能够吸收的中子比沸腾的轻水少。因此一开始插入控制棒的前几秒钟,反应堆的输出功率反而会增加,而不是预期的降低功率。反应堆操纵员对于这一特点也不知晓,且无法预见。
水的管道垂直地穿过堆芯,当水温增加时水位将会上升,在核心之中产生温度的梯度效应。如果在顶端的部份已经完全地变为蒸汽,则效应会更恶化。因为顶端部份此时已无法被足够冷却,且反应会明显增强(相反地,CANDU反应堆设计中,水的管道水平地穿过核心,相邻的管道则是相反方向的流向,因此核心部分的水温变化较小)。
因为反应堆有巨大的体积,所以,为了降低成本,建造电厂时反应堆周围并没有建筑任何作为屏障用的安全壳。这使得蒸汽爆炸造成反应堆破损后,放射性污染物得以直接进入环境之中。
反应堆已经持续运转超过一年以上,储存了核裂变的副产物。这些副产物增强了不受控制的反应,使事故更难以控制。
当反应堆温度过热,设计的缺陷使得反应堆容器变形、扭曲和破裂,使得插入更多的控制棒变得不可能。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操纵员闭锁了许多反应堆的安全保护系统——除非安全保护系统发生故障,否则是技术规范所禁止的。
1986年8月出版的政府调查委员会报告指出,操纵员从反应堆堆芯抽出了至少205只控制棒(这类型的反应堆共需要211只),留下了六只,而技术规范是禁止RBMK-1000操作时在核心区域使用少于15只控制棒的。
紧急灭火
凌晨1点25分,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第二消防站接到火灾警报,当班值勤的28名消防队员立即出动。当时他们没被告知是反应堆爆炸,有的还以为是一场普通火灾“没人告诉我们是反应堆的事”。
Grigorii Khmel,一名救火车驾驶员回忆:
我们在凌晨1:45-1:50时到了那里....看到了散落的石墨屑米沙问那是不是石墨。我踢开了它,一个消防员捡起来看了一下,说“这是热的”它们有大有小,小的能够拿在手里……
我们对辐射了解得不多,即使是在那里工作的也是如此。卡车上没有水,米沙开启了一个消防栓然后我们把水对准了房顶。那些上了房顶然后死了的小伙子们……瓦契克、柯利亚和其他人,还有沃洛迪亚-普拉维克……他们爬上了梯子,然后我就再没看到他们……
另一位消防员Anatoli Zakharov则回忆:“我还记得当时向队友开玩笑:‘如果我们都能活到早晨那是非常幸运了’”
后续处理
爆炸发生后,并没有引起苏联官方的重视。在莫斯科的核专家和苏联领导人得到的信息只是“反应堆发生火灾,但并没有爆炸”,因此苏联官方反应迟缓。在事故后48小时,一些距离核电站很近的村庄才开始疏散,政府也派出军队强制人们撤离。当时在现场附近村庄测出了是致命量几百倍的核辐射,而且辐射值还在不停地升高。但这还是没有引起重视。专家宁愿相信是测量辐射的机器故障也不相信会有那么高的辐射。可是居民并没有被告知事情的全部真相,这是因为官方担心会引起人民恐慌,甚至在普里皮亚季还在举行有乌克兰第一书记参加的五一节庆祝。许多人在撤离前就已经吸收了致命量的辐射(若能立即撤离,则可大幅减少受害者数量及程度)。
事故后3天,莫斯科派出的一个调查小组到达现场,可是他们迟迟无法提交报告,苏联政府还不知道事情真相。终于在事件过了差不多一周后,莫斯科接到从瑞典政府发来的信息。此时辐射云已经飘散到瑞典。苏联终于明白事情远比他们想的严重。
之后数个月,苏联政府派出了无数人力物力,终于将反应堆的大火扑灭,同时也控制住了辐射。但是这些负责清理的人员也受到严重的辐射伤害;原因之一为遥控机器人的技术限制,加上严重辐射线造成遥控机器人电子回路失效,因此许多最高污染场所的清理仍依赖人力。火灾扑灭后,接下来担心的是反应堆核心内的高温铀与水泥融化而成的岩浆熔穿厂房底板进入地下,苏联政府派出大批军人、工人,给炸毁的四号反应堆修建了钢筋混凝土的石棺,把其彻底封闭起来。
苏联政府把爆炸反应堆周围30公里半径范围划为隔离区,撤走所有居民,用铁丝网围了起来,入口设有检查站,隔离区内只有定期换班的监测人员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其它三个还在发电的核反应堆工作人员。特别是与爆炸的四号反应堆在同一主厂房建筑物内,两座反应堆中间共用排放放射性废气高烟囱的三号反应堆,又正常工作了19年。事故二十周年后,四号反应堆的石棺外表面的照射度仍有750毫伦琴,远高于20毫伦琴的安全值,加固石棺的焊接工人工作两个小时就要轮换。隔离区内的平均照射度仍大于100毫伦琴。
隔离区以外是较重污染的撤离区,平均照射度在60毫伦琴左右,个别地方可达150-200毫伦琴。再往外是轻度污染的准撤离区,平均照射度在30毫伦琴。
2、主要影响
国家影响
由原子炉熔毁而漏出的辐射尘飘过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也飘过欧洲的部分地区,例如:土耳其、希腊、摩尔多瓦、罗马尼亚、立陶宛、芬兰、丹麦、挪威、瑞典、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波兰、瑞士、德国、意大利、爱尔兰、法国(包含科西嘉)和英国。在最早发生意外的时候,有人认为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是来自瑞典而不是俄国
1986年4月27日,瑞典Forsmark核电厂工作人员发现异常的辐射粒子粘在他们的衣服上,该电厂距离切尔诺贝利大约1100公里。根据瑞典的研究,发现该辐射物并不是来自本地的核能电厂,他们怀疑是俄国核电厂出了的问题。当时瑞典曾透过外交渠道向苏联询问,但未获证实。另外,法国政府宣称辐射尘只飘到德国及意大利的边界。因为辐射尘的关系,意大利规定部分农作物禁止人们食用,例如蘑菇。法国政府为了避免引发民众的恐惧,所以没有作出类似的测量。
切尔诺贝利灾难不只污染了周围的乡镇,它还借由气流的帮助,因此能够没有规律地往外面散开。根据俄国及西方科学家的报告指出:掉落在俄国的辐射尘有60%在白俄罗斯。而由TORCH 2006的报告指出有一半的易挥发粒子掉落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及俄罗斯以外的地方。在俄罗斯联邦布良斯克(Bryansk)的南方极大的区域和乌克兰北方的部分地区,都被辐射物质污染。
苏联当局在事件发生之后36小时,就开始疏散住在切尔诺贝利反应堆周围的居民。在1986年5月,即事件发生后一个月,约116,000名住在核子厂方圆30公里(相当于18英里)内的居民都被疏散至其他地区。因此,这个地区经常会被称为疏散区域(Zone of alienation)。然而辐射所影响的范围其实能散播至超过方圆30公里外的地方。
核电厂爆炸事故对切尔诺贝利居民造成的长期影响一直备受争议,有超过300,000人脱离了灾难的威胁,但仍然有数百万人继续居住在污染区内。然而,那些受到低剂量辐射所影响的人,几乎没有死亡率增加、癌症或先天缺陷的症状。但是仍不能够确定其原因与放射性污染的关联。同时,苏联当局在灾难中设置了障碍:科学研究也许因为缺乏民主的透彻性而受到限制。在白俄罗斯、一个受官方质疑的科学家Yuri Bandazhevsky,因为错误评估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马力(1000 Bq/kg) ,而被国家监控组织所拘留。
食物限制1986年4月,一些欧洲国家(除法国以外)已经强制实行食物限制,特别是菌类和牛奶。在灾难过后20年,主要限制制造、运输、消费过程中来自切尔诺贝利放射性尘埃的的食物污染、尤其是对铯-137指标的控制,以防止它们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在瑞典和芬兰的部分地区,部分肉类产品受到监控,包括在自然和接近自然环境下生活的羚羊等等。在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瑞典,芬兰,立陶宛和波兰的某些地区,野味〔包括野猪、鹿等〕,野生蘑菇,浆果以及从湖里打捞的食肉鱼类的铯-137含量达到每千克几千贝克。在德国一些野生蘑菇的铯-137含量甚至达到了40,000贝克/千克。按照2006年TORCH报告,这些地区的平均水平约为6,800贝克/千克,是欧盟规定的600贝克/千克的10倍以上。由此欧盟委员会已经表示:“对于从这些成员国进口的某些食物的限制必须在未来维持多年”。
在英国,根据1985起实行的食物和环境保护条例(Food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ct、FEPA),从1986年起限制了放射行指标超过1000贝克/千克的绵羊的迁移和销售。这项安全措施是根据欧盟委员会专家组第31项报告的建议而作出的。但是从1986年以来,受限制区域已经减少了96%: 从一开始限制区域几乎包括了9000个农场和400万头绵羊,到2006年已经递减到374个农场大约750平方公里的地区和约20万头绵羊。只有坎布里亚、北威尔士和苏格兰西南部的一些区域仍然受到限制。
在挪威,萨米人受到被污染的食物的影响,有些驯鹿因为吃了地衣而受到污染,因地衣在从空气中获取养分的过程中吸收了放射性微粒。
环境影响
在事故后,隔离区内变成部分野生动物的天堂。虽然动物也饱受辐射之苦,但比起人类对它们的伤害是非常轻微的,所以对它们而言事故的发生反而是好事。在隔离区内的动物比如老鼠已适应了辐射,它们和没受辐射影响地区的老鼠寿命大约相同。下列为隔离区内再度出现或被引入的动物:山猫、猫头鹰、大白鹭、天鹅、疑似一只熊、欧洲野牛、蒙古野马、獾、河狸、野猪、鹿、麋鹿、狐狸、野兔、水獭、浣熊、狼、水鸟、灰蓝山雀、黑松鸡、黑鹳、鹤、白尾雕。切尔诺贝利论坛的报告于2005年九月份,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政府以及其他联合国团体,一起合作完成了一份关于核事故的总体报告。报告指出事件死亡人数共达4000人,世界卫生组织更包括了死于核辐射的47名救灾人员,和九名死于甲状腺癌症的儿童。联合国于2006年四月份公布世界卫生组织的结果,也许有另外5000多名受害者死于辐射尘地区(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等地)。所以,总数达约9000名受害者。
欧洲议会议员(绿党)一位来自绿党的欧洲议会会员(member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名叫Rebecca Harms。她受联合国的委托,于2006年撰写一份关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报告,报告名为TORCH。内容说明: “从辐射尘飘散的分布来看,白俄罗斯(其国土约22%)和奥地利(13%)是最受辐射尘污染的地区。其他国家,例如乌克兰 (5%)、芬兰和瑞典皆受到高程度上的污染 (污染程度:>40,000 Bq/m,铯-137)。更有80%的辐射尘飘至摩尔多瓦,和欧洲的土耳其、斯洛文尼亚、瑞士。而斯洛伐克则受到较低程度上的污染 (污染程度:>4,000 Bq/m,铯-137)。另外,德国44%和英国34%境内地区均受辐射尘的污染。”
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ited Nations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UNSCEAR)认为TORCH所报告里的污染地区不够全面,认为还有更多地区的污染程度会超过40,000或4,000 Bq/m,铯-137。
人体影响
TORCH报告于2006年另外指出“预计将会有更多,因这次事故而导致出的放射性物质碘-131(增加引起甲状腺癌的主要物质),会散布至苏联之外等地。有机会患上甲状腺癌的地区,例如捷克和英国,他们均提出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解决西欧方面的癌症问题。”此次报告主要预计会额外有30,000至60,000人死于癌症,还预计当中会有18,000至66,000名白俄罗斯人患上甲状腺癌。此外,当局表示这些病症当中,还会有很多潜在因素。因此,当局将无法于2006年初期准确地预计出正确的资料。不仅如此,当局更指出“大部份固体癌症的潜伏期大约是在20至60年”。意外发生后的二十年,平均有约40%的癌症个案于白俄罗斯地区上升,即当年最受辐射尘所污染的地区。”从2005年的讨论会更显示,有45岁以下女性患上乳癌的案亦有所上升。另外,TORCH报告也说明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与两项非癌症疾病有关,它们是白内障和心血管疾病。”按照刚才的报告,人类自然组织写了一段文字,内容是:“众所周知,辐射能够更改变以及破坏人类的基因和染色体。”“基因变种以及未来疾病的演变和伤害是有关联的,但结果则较难预测。从另一方面来探讨这问题,有人研究过由事故所影响的基因演变。结果显示,白俄罗斯人的germline minisattelite干细胞里的确有着双重的增长。”
2018年4月25日,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发布了最新一份白皮书,对白俄罗斯全境、乌克兰全境以及俄罗斯四个受污染最严重的州1991年至2015年的2万例甲状腺癌病例进行评估,认为约5000例可能是辐射照射引起的。
绿色和平组织乌克兰卫生局局长于2006年,发现有约240万的乌克兰人(包括428,000名儿童)受到这次事故的辐射尘,而导致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又指境内流徙人士亦受到同样的问题。 另一项研究指称,瑞典的死亡率有提高的倾向, 根据切尔诺贝利清理协会的报告指出,组织里大约有600,000名清理人,当中就有10%清理人牺牲,165000名残废。另外,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于2006年四月份报告,主题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释放出的辐射尘,所导致在欧洲癌症人士的资料统计”。但是,他们又称癌症人士的统计数目,较难做出一个较准确的统计表。当然,结果显示出的是,现今欧洲癌症人士并没有任何上升的趋势。另外,例如在污染地区患上甲状腺癌症的话,就一定是被事故里的辐射尘所感染。但其实最终的是,按照线性无门槛模型(linear no threshold model)在癌症方面上的研究,说出可能会在2065年之内,额外会有16,000多人死于癌症。他们的预计方针,是根据95%信赖区间而定的。
意外发生之后,人们的健康问题主要被放射性物质“碘-131”所影响。有人担心20年前的锶-90和铯-137还会对土壤造成污染。而且,植物、昆虫和蘑菇最表层的土壤会吸收铯-137。所以,有些科学家担心核辐射会对当地人造成几个世纪的影响。
苏联当局一开始认为事故可控制,因此仍然在当地进行大规模五一庆典。
同时,苏联当局在灾难中设置了障碍:科学研究也许因为缺乏民主的透彻性而受到限制。在白俄罗斯、一个受官方质疑的科学家Yuri Bandazhevsky,因为错误评估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马力(1000 Bq/kg) ,而被国家监控组织所拘留。
俄国科学家报告指出,切尔诺贝利4号机反应炉总共有180至190吨的二氧化铀以及核反应产生的核废料。他们也估计这些物质大约有5%-30%流到外面。但根据曾经到过石棺反应炉做后续处理的清理人(例如Usatenko和Karpan博士)说反应炉内只剩大约5%-10%的物质。反应炉的照片里显示了反应炉完全是空的。因为大火引发的高温,让许多辐射物质冲向大气层高空,并向外四面八方扩散。
在灾难中,负责复原及整理的工作人员,我们将他们称为“清理人”。清理人在清理的过程中接受到非常高剂量的辐射。根据俄罗斯的估计,大约有300,000到600,000的清理人在灾变后的两年内,进入离反应炉30公里的范围内清除辐射污染物。
在被辐射污染的地区里,有许多小孩的辐射剂量高达50戈雷(Gy)。这是因为他们在喝牛奶的过程中吸收了当地生产而被辐射污染的牛奶,当地牛奶是被碘-131所污染,碘-131的半衰期为8天。许多研究发现白俄罗斯、乌克兰及俄罗斯的小孩也罹患甲状腺癌比例快速增加。根据日本原子弹爆炸的事后调查统计预期,在切尔诺贝利地区的白血病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增加。但白血病病例的增加数量还不足以在统计学上推断,并和辐射外泄有关。但是,事实证明了在切尔诺贝利地区里,畸形婴儿的出生率的确是升高了,有调察显示证实是由辐射灾难余后的辐射尘,所导致的结果。
植被影响
美国2013年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当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当地的树木造成了持续不利的影响。
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等多家机构的联合研究显示,由于长期暴露在辐射中,切尔诺贝利地区许多树木都出现了十分反常的形态,这是因为树木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而不断增加的基因突变明显影响了树木的生长、繁殖和存活率等。此外研究发现,事故发生后幸存下来的树木、尤其是相对年轻一点的树木,越来越难以承受干旱等环境压力。
这是首次大规模研究辐射泄漏造成的生态影响。参与这一研究的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专家蒂姆·穆索说:“我们的成果参考了之前许多小规模的研究结果和关于该区域树木基因受到影响的报告。”
研究人员指出,他们希望依循本次研究经验,在日本福岛核泄漏地区进行类似的研究,以衡量核辐射造成的生态和经济影响。
3、防御措施
切尔诺贝利电厂并没有因为4号机组出问题而停止运作,只是封闭了电厂的4号机,并且用200米长的水泥与其他机组隔开,但由于缺乏能源,所以乌克兰政府让其他三个机组继续运作。1991年在2号机组发生一场火灾,乌克兰政府当局随后宣布2号机组无法修复,必须终止运作。1996年11月,在乌克兰政府与国际原子能总署的协议下,1号机组停止运作。2000年11月乌克兰政府总统列昂尼德·丹尼洛维奇·库奇马,在一个正式典礼上关闭了3号机组的运作。至此,整个切尔诺贝利发电厂就停止发电,永远不再运作。
损毁的4号机组现正使用石棺水泥围墙保护着以阻止辐射扩散,但这并非是一个永远安全的做法。原因是在于当时以工业遥控机器人搭建的石棺正在严重地变旧。如果石棺倒塌的话,有可能会导致机组释放出有辐射性的尘埃。这些石棺脆弱程度连一阵小型的地震,或一阵强烈的大风,都也可能引至其屋顶倒塌。因此,当局曾经研究出好几种帮助围墙的方案。
根据官方估计,发生事故后的反应炉内大约还有95%的燃料(180公吨),该批燃料的总放射性达约1800万Ci(670 PBq)。 现时残留在内的放射性物质已经硬化成陶瓷状物质。它们主要在事故发生初期时,反应堆的核心碎片能在反应炉内四处流窜,并且和其他灰尘和熔岩状的“燃料覆盖物质”(fuel-containing materials, FCM)构成。现时仍不能够确定这些陶瓷状物质何时会延缓释放放射性物质。
透过秘密的估计,在该核电厂里有至少有4公吨的放射性尘埃。不过,最新的估计已经调查了关于燃料的数量,并保持在反应堆中的份量。一些估计指出,安置在燃料反应堆内的总数量,大约只有原先燃料的70%。由于爆炸,国际原子能机构因此失去了那5%的燃料。而且,一些清算人估计原先的燃料5 V10%,只装在这个石棺里面。
至于其他方面,水继续漏入反应炉。在整个反应堆大楼内,被淹没的环境散播出放射性物质。而反应堆大楼的地下室,同时也缓慢地充满被核燃料所污染的物质,并且释放出有放射性的废物水。虽然已经修补了在屋顶上形成的洞口,但是该洞口也只能够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恶化。
当这个石棺不能透气时,加热比加冷更加容易,这提升了在该核电厂的湿度水平。同时亦在反应炉的高湿度当中,继续腐蚀这个石棺里的混凝土和钢。
反应炉的废墟楼顶正是由该反应堆大楼所建造。两个所谓“庞大的梁”,不单是支撑了反应炉的屋顶,还支援了其他倚赖架构的反应堆大楼墙。如果反应堆大楼的墙和反应炉的屋顶倒塌,惊人数量的放射性灰尘和粒子将会被直接释放到空气中,令辐射物质毁灭周围的环境。
对反应炉更进一步的威胁的是石棺位置本身就已经很不安全,因为瓦砾正在差不多垂直的位置中,才能够支持它。如果石棺的倒塌,将会进一步加重核电厂的压力,同时散播出放射性物质。
这个石棺除了覆盖已破坏的反应堆,也包含在4号反应堆上的残余放射性物质。当提出一个新的石棺设计时,只能预期最多只有100年的寿命。所以,永久的石棺建设将无疑对工程师来说,是一项具挑战未来多代的工程。
据俄新社2012年12月4日报道,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承诺将为乌克兰提供1.9亿欧元额外资金,帮助乌克兰完成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新防护罩建造工作。建造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新防护罩共需要资金7.4亿欧元。2011年4月,在基辅举行的国际捐赠大会上,40多个国家已经承诺提供5.5亿欧元资金。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新防护罩将进一步减少辐射污染。乌克兰第一副总理瓦列里·霍洛斯科夫斯基说:“新防护罩建造完成后,一系列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有关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也将得到解决。”2.9万吨重的新防护罩将于2015年完工,届时高达100米的围墙会将切尔诺贝利4号核反应堆围住,将其转变成一个安全的环保系统。
日前,荒弃多年的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出现坍塌,法新社消息,正在那里进行建筑施工的法国公司预防性疏散80名工人。1986年该核电站发生重大核泄漏,之后反应堆上盖上了厚厚的“石棺”。法国公司正在进行加固工程。12日发生的部分顶部坍塌,当局表示不会出现核泄漏。
4、事故评价
堵住污染源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清除核辐射尘埃则是另一项艰巨的任务。一年之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中最先遇难的核电站工作人员和消防员被转移在莫斯科一处公墓内,安葬他们用的是特制的铅棺材。因为他们的遗体成为了足以污染正常人的放射源。
核尘埃几乎无孔不入。核放射对乌克兰地区数万平方公里的肥沃良田都造成了污染。
乌克兰共有250多万人因切尔诺贝利而身患各种疾病,其中包括47.3多万名儿童。
据专家估计,完全消除这场浩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至少需要800年,而持续的核辐射危险将持续10万年。
在经济上,苏联损失了约90亿卢布:善后处理费用40多亿卢布,农业和电力生产损失40多亿卢布。专家估计,除核电站本身的损失外,仅清理一项就得花几十亿美元,如果全部加起来,可能达数百亿美元。
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区将对游客开放(但必须穿防护服)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部长巴洛加2010年12月12日宣布,从2011年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地区将对普通游客开放,乌紧急情况部计划组织前往该地区参观的经常性、系统性旅游线路。
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长巴洛加在陪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克拉克考察切尔诺贝利地区时宣布,切尔诺贝利方向仅限于极限旅游,不是大众旅游类型,只针对几家私人公司组织的外国游客开放。巴洛加认为,切尔诺贝利地区领土应当向广大普通游客开放,乌紧急情况部正在进行大量工作,计划到2011年年底前汇报工作成果,争取在2012年1月份使这种参观成为经常性和系统性的旅游形式。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克拉克支持乌克兰紧急情况部的旅游倡议,她表示,参观切尔诺贝利地区可以让人们了解悲剧历史,再次认识核设施安全的重要性。虽然这是一段非常悲伤的历史,但这种旅游吸引力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经济潜力。
乌紧急情况部长巴洛加指出,用于全部覆盖第4机组的新“掩体”将在2015年全部建成,这是一个长150米,宽260米,高105米拱形建筑,用于全部遮盖第4机组连同此前建造的临时性防护设施“石棺”。“掩体”项目由国际社会捐助支持,建设资金由八国集团和欧洲委员会成员国共28个国家负责筹措,建设基金由欧洲复兴和开发银行管理。该项目经过10多年的选择和论证,正在加紧建设,它应当切实有效地保护事故地区周围环境,同时确保可部分安装和拆卸有故障的和不可靠的结构,相信这套综合性防护设施能在2015年建成并使用。此前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克柳耶夫宣布,由于安全要求大幅提高,“掩体”项目总造价已由2004年的5.05亿欧元提高到8.7亿欧元。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克拉克承诺,联合国今后仍将继续全面支持该项目建设,乌政府也应和国际伙伴就此继续对话。
5、事故区开放
2011年1月1日消息,乌克兰政府日前宣布,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现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废墟周围地区将变成一个新的旅游景点。切尔诺贝利周围地区将向游客开放。
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的一座核反应堆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力把反应堆上重达2000吨的盖子炸飞,释放出来的放射性微尘比广岛原子弹多400倍。
事故亲历者、工程师尤里·科尼夫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天空色彩缤纷,非常明亮,有橘色、红色、天空蓝、鲜血般的红色犹如彩虹非常美丽。
俄新社摄影记者伊戈科斯汀:当我们靠近第四区,并在上头盘旋,我完全不知道其中的危险,我们飞到第四区上空时,我打开直升机窗户,我当时并不知道犯下大错。我只设法拍了12张照片,回到基辅后,我开始处理照片,我看到底片全都是黑的,没什么色彩,我当时并不知道这些照片全都暴露在放射线中。
切尔诺贝利当地居民尤莉亚玛琪:我记得幼儿园的老师给我们吃碘片,然后父母亲都前来接孩子,大家都跑来跑去,但是并不慌张,我们以为顶多离开3天而已,他们要我们上巴士,我清楚记得我得挑选要带走的玩具,我有很多洋娃娃,我想全部带走却不行。我们甚至来不及带保暖衣物。
关于游客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参观是否还有被辐射的危险以及乌克兰政府为什么开发这一旅游项目等问题,中央台记者张加宁、费磊、实习记者张雅佼为此专访了国家核电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环保部核安全和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郁祖盛。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虽然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是惨痛的记忆像是仍在隐隐作痛的伤疤,没有被人们遗忘。核安全专家郁祖盛认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影响远未消除。
郁祖盛:这是全人类第一次大面积的放射性的释放,跑到环境里面去,当时正好刮东风,所以大量的放射性就跑到欧洲去了,欧洲在经过空气对流沉降,大量的放射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漂移以后落下来,当时东西德还没有合并,西德就发现牧草上沾染了放射性牛吃了牧草产生的奶也带有放射性,两个礼拜的牛奶全部倒掉,这是在周边的影响。对当地切尔诺贝利电站当地的影响就是以核电站为中心,30公里范围内几十万人全部迁走,事过二十年了,人们仍然没有回来,那个地区近乎变成死城。有统计数据表明为了挽救消除这个事故的后果,所花的钱和人力物力大概是建这个核电站的100倍。
有评论认为,乌克兰政府把切尔诺贝利设为一个新的旅游景点是想要促进经济发展,郁祖盛认为,如果把这里作为核安全教育基地,在引导下进行参观,还是安全的。
郁祖盛:应该说他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来进行这种旅游,而这个旅游的目的是要告诉人们核能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不能再出现核事故,实际上是一种安全的教育,从这个意义来讲,我觉得它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不管怎么样所有旅客的安全还是在这个国家的标准范围之内,应该说没有问题,因为事过20年了,真正的核心部位实际上是去不了的,只能到周围看一看,看看二十多年来当时的一遍一遍惨象,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都变成死城,茅草长的比房子还高,在保留安全情况下搞特定路线的参观应该是可以的,至少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安全问题。
不过,不同地点的“放射性强度”存在很大变化。从禁区放射性最小的地方到放射性最大的地方,其差距高达1:1000。游客必须在严格的指导下参观,因为科学界关于核事故对人体的影响的研究还没有完成。
郁祖盛:因为放射性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是生态基本上都恢复了,不管动物也好植物也好还是很繁茂的,那么它整个的消除的核放射,核的后果消没消除,这个估计可能不一样。有人说放射性好比说在这个反应堆当中会产生一些二系元素,长周期的放射性元素,所有的放射性无害化主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衰变,二级衰变周期非常长,虽然量很少,30公里范围之内还没有恢复人类居住,那么对周边的影响和对30公里以外应该说到2030年以后没什么影响了,这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际卫生组织发表过很多文章,比说对人类疾病,对于癌症做过统计,究竟有多大影响,应该说对于当时切尔诺贝利周围儿童的白血病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其他的癌症并没有做对照并没有明显的自增加,切尔诺贝利长期对人类和生物的后果应该说还没法得出一个非常严谨的细分。
我们走进了最危险的无人区。红灯亮了:我们所受的核辐射超标了。
6、纪念活动
25周年纪念
俄罗斯活动
2011年4月26日是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泄漏事故的25周年纪念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25日表示,计划在26日当天到访切尔诺贝利,同时呼吁日本当局披露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实情。
据报道,梅德韦杰夫25日在克里姆林宫一次会议上表示,他26日将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与乌克兰官员举行会面,并会见那些当年负责清理、打扫核泄漏现场的工作人员。
报道指,这将是梅德韦杰夫一次“里程碑”式的访问。此外,莫斯科将为纪念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默哀三天。
乌克兰活动
2011年 4月26日,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25周年,乌克兰有纪念仪式。数百名民众在距离核电站四十公里外的斯拉武季奇出席纪念仪式。仪式在当地时间凌晨零时廿三分开始,就是当年核电站四号反应堆爆炸的一刻。民众向为当年救火和清理而牺牲的工人,献花及燃点蜡烛。其中一名仍然在生、现年61岁的工人也有到场,他说每年的纪念都相当重要,因为是他们冒生命危险,阻止核灾难恶化,对于日本的福岛核事故,他认为只是自然灾害,与切尔诺贝利事件不同。核电站附近的普里皮亚季市当年要强制疏散数以十万计居民,斯拉武季奇就是为安置居民而兴建。
一名乌克兰儿童手捧点燃的蜡烛站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设立的纪念碑前参加纪念活动。当天,乌克兰民众在这里举行纪念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5周年活动。
法国活动
法国多个地方的民众25日走上街头,悼念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福岛核电站事故死难者,并呼吁关停使用年限过长或危险系数过高的核电站。
法国数千人和德国的民众当日聚集在连接法国斯特拉斯堡和德国凯尔的欧洲桥上,举行悼念人类历史上两次最严重核事故死难者的纪念活动。参与纪念活动的民众拉响警笛,并躺在桥面上进行拟死示威。随后,人们往莱茵河中投放鲜花以示追念逝去的生命。
示威者还要求关闭位于法德边境阿尔萨斯地区法国服役最久的的法森海姆核电站,并不忘嘲弄一下当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法国专家的说辞。当时法国专家曾断言辐射云 “飘到法国边境后将停止飘动”。
除此之外,在莱茵河沿岸瑞士巴塞尔到斯特拉斯堡之间的其他五座桥上也同时举行类似的纪念活动和反核示威。在离德国和卢森堡不远的法国第二大核电站——卡特侬核电站附近,当天也有2000多反核人士举行活动。
除了法德边境之外,大约600到1000名反核人士在法国西南部阿基坦地区的布莱耶核电站举行“野餐示威”。参与示威的当地反核组织称,该核电站是法国“最危险的核电站之一,因为有可能被洪水淹没”。
法国西部布列塔尼也有大约800人组成游行队伍前往当地的布雷尼力核电站举行同样主题的示威游行。该核电站是法国上世纪60年代建设的实验性重水反应堆,该反应堆1985年就停止运转,但由于拆卸工作过于繁杂,反应堆仍然矗立不倒。
据法国媒体报道,25日法德两国共有14万人在各大核电设施附近举行了纪念活动及反核示威。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爆发后,核电站的安全性在欧洲重新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27周年纪念
当地时间2013年4月23日,乌克兰即将迎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7周年纪念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新掩体建造工程持续进行中。
2013年4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天通过其发言人发表声明,呼吁国际社会继续帮助在那次事故中受影响的地区恢复正常。
36周年纪念
当地时间2022年4月26日,乌克兰斯拉夫蒂奇,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6周年,民众点燃蜡烛和放置献花,悼念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死难者。
7、相关视频
国家地理频道灾难调查节目——《重返危机现场》还曾针对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及其后的调查工作制作了一档节目。
美国HBO电视台与英国天空电视台联合制作《切尔诺贝利》。
以此事件为原型而改编的的德国电影《那些云彩》在2006年上映。
其他内容:和平精英海岛地图原型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地
从2010年起,波兰纪录片摄影师Arkadiusz Podniesiński便执着于记录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变化。
随着记录的深入,他想拍摄限制地区的状况。通过几个月的联系,他终于在2021年4月,获得了进入核电站内部的许可证。
8、HBO迷你剧《切尔诺贝利》
《切尔诺贝利》(Chernobyl)是由乔韩·瑞克执导,克雷格·麦辛编剧,杰瑞德·哈里斯、斯特兰·斯卡斯加德、艾米丽·沃森、杰西·巴克利等主演的电视迷你剧集。
该剧讲述了在1986年的乌克兰,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了切尔诺贝利事故,以及当年勇敢的众人是如何牺牲自己拯救处于灾难中的欧洲的故事。
该剧于2019年5月6日在HBO电视网首播。
剧情简介
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普里皮亚季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爆炸事故。瓦列里·列加索夫(杰瑞德·哈里斯饰),作为一个杰出的苏联核物理学家,成为了处理这场事故的应急小组的一员,同时也成为最先了解并着手组织处理这场事故的负责人之一。
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苏联能源局领导鲍里斯·谢尔比纳(斯特兰·斯卡斯加德饰)在事故发生数小时后被指派领导事故调查委员会,但当时政府还没意识到反应堆已经爆炸。作为这史无前例人为灾难的高级应对官员,他发现自己身陷政治体系问题,以及得面对这场核灾难不停攀升的伤亡人数。
苏联核物理学家乌拉娜·霍缪克(艾米丽·沃森饰)致力于调查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真相,好让未来不会再发生同类事件。但在调查期间她与想埋葬可怕秘密的人产生了未曾预料的冲突,为了真相她得冒着失去自由,甚至生命的危险。
分集剧情
第1集 1:23:45
萧条的小城,一位黑衣老人在昏暗的房间里,把自己的话语录到录音带中。话语中,透露着各种各样复杂的情感。他把一盒又一盒的录音带小心翼翼地包扎在一起。他把这捆录音带带出家门,左顾右盼了一下。附近的小车,好像坐着监视他的人。他把录音带藏好后,把垃圾扔进垃圾桶。他回到家中,给小猫准备了几盆猫粮,看着时钟。此时,是深夜一点多。他深深地把最后一口烟抽完,看了看周围。小猫吃得差不多了,它望厅里看了看,主人的双脚已经离开了地板。小猫舔了舔毛,看来不知道自杀意味着什么,两年前的今天,发生了什么。两年前,这夜这刻此时此分,一声巨响,震彻了一个小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爆炸。这一切十分突然,所有人都始料未及。所有实验员呆住了几秒,立即部署起来,去勘测问题所在。高级工程师、官员也随即召开了会议。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苏联的核试验站,是关乎着苏联整个民族抵御美方入侵的重要工程。官员们分析了一轮,认为这个情况是可控的,向上报告了情况,让上头不用担心。民族的荣耀凌驾在一切之上。荣耀凌驾在真相之上,凌驾在生命之上。这是总工程师都认为的原则。他们已经在错上加错的道路上,一去不回头了。实验员布卡诺夫报告,现在探测到的伦琴值有一千多,而测量表的最大值只有两百。测量表爆表了,这一切根本不再可控。副总工程师迪亚特洛夫还想为结果辩解,但他话未出口,身体便倒在地上了。无论他们怎么辩解,怎么自欺欺人,核辐射的威力是骗不了人的。多少实验员在基地里,皮肤已经感染了,很多都走不出这个大铁笼。距离核电站大约一公里左右的地方,一群干着清洁工、基层职业的人,在看着核爆形成的光柱。灰尘扬起的场景,震撼又美丽。核的理论离他们太远了。他们不知道,这股美丽的光,已经让他们的生命随之而消逝。斯特尼考夫走进会议室,看见摊在地上的副总工程师。他继续把核爆的数值报告给负责人。负责的官员沉默一会儿。他发号命令,数值对外公布为3.6伦琴。有的人可以选择继续自欺欺人,而有的人没有选择,只能死亡。
第2集 请保持镇定
爆炸后7小时,周六。核专家乌拉娜教授在白俄罗斯核能源所彻夜工作,累得在桌子上趴着。她听见官方发布的消息后,对此表示不可置信。熟悉核的她,对于现在的种种现象,认为绝不止是3.6伦琴的指数这么简单。很多消防员、实验员都受了伤。一名护士帮忙搬运着他们的核防护服,搬着搬着,她突然感觉双手有点不对劲。低头一看,她的双手开始溃烂。列加索夫教授看着核电站的报告,忐忑不安地走进委员会办公室。会议室的官员们,全都冷静地分析着目前的形式。气氛呈现得一片和谐。这十分诡异,且不对劲。在列加索夫看来,眼前这一圈桌边上,正坐着一群权力极高,却又自欺欺人的人。在总书记宣布休会时,列加索夫出声阻止了休会。他激动地阐述着真正的情况:堆芯被炸开了,现在的辐射绝不仅仅是3.6伦琴。如果他们不采取正确的措施,人员伤亡将会十分惨重。总书记听后,认为眼前这个陌生的男人在危言耸听,且在基于自己认为的事情在臆想。谢尔比纳也阻止列加索夫继续。列加索夫锲而不舍地继续解释,总书记总算感到有点不妥。他命令谢尔比纳和列加索夫一起前往现场,亲眼看看真相。乌拉娜找到书记办公室,要求他向市民发放碘片,不然很多人会患癌。但书记一脸不屑地看着她。面对无知的人掌握着极大的权力,她只好无可奈何地离开办公室。谢尔比纳和列加索夫在直升机上,看见了堆芯爆炸后形成的灰黑巨型烟柱。谢尔比纳让飞行员开到柱子上方看个清楚,列加索夫立即阻止。谢尔比纳随即扬言要熗毙他,列加索夫看见跟野蛮人完全无法谈,他跟驾驶员说,如果他飞到柱子上,那么之后他会宁愿被熗毙。驾驶员立即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他选择理性,而不是盲从,把飞机驶开,渐渐远离柱子。到了地面,谢尔比纳依旧不相信事实,他让军队的人进入看看真正的伦琴读数。军方一名军官自告奋勇进入,回来汇报时的读数,让谢尔比纳不知如何面对。目前的辐射指数是,15000伦琴。在谢尔比纳的认知中,现在发生的是火灾,只要把火灭了就好了。列加索夫无法判断自己的方法是否有效,但目前,也只能先试一试。谢尔比纳调来了硼和沙袋,让直升飞机往堆芯那儿扔进去。但直升飞机刚靠近堆芯,就在他们眼前断裂了。亲眼看见了辐射的恐怖后,谢尔比纳沉默了。然而,此举并不可行,乌拉娜连夜赶到切尔诺贝利,把自己的见解告诉了列加索夫。现在的举措,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麻烦,因为水箱是满的,如果他们用硼和沙袋的方法“灭火”,可能和水结合,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当务之急,需要先抽干水箱的水。对策会议再一次召开。切尔诺贝利的事件,已经传到其他国家了。他们无法再隐瞒,只能想办法解决。按照乌拉娜的提议,目前需要有三个人,去执行这件事。水受到重度污染,执行抽水任务的人,一周左右便可能会死亡。他们向总书记选择,为国捐躯的人选。谢尔比纳和列加索夫找来了一批工人,以每年四百卢布的津贴作为条件,让工人们自行选择。但工人们不是傻的,他们知道水污染的严重性。看着一个个冷漠的眼神,谢尔比纳把家国情仇都搬出来,希望眼前有人能以大局为重,为国效力。安纳楠科、拜兹帕罗夫、巴拉诺夫。三名工人先后报了自己的名字,自告奋勇执行这项足以改变许多人命运的任务。
第3集 敞开吧,大地
安纳楠科、拜兹帕罗夫、巴拉诺夫穿好防护服,三人结伴,在军队人员的目送下,暂别被灰尘遮掩的阳光,进入到被污水灌满的地下室。其实,大伙儿都知道,这些防护服起不了什么作用,包括这三位。他们紧紧挨着彼此,在这满是要夺人性命的污水中,他们就是彼此唯一的勇气,还有手上的手电筒。他们靠着微弱的灯光摸索前行,慢慢地,手电筒开始有频率地闪烁起来。频率越发地急促,也意味着,他们在慢慢接近水管的开关。也意味着,他们距离夺人性命的辐射源咫尺之遥。手电筒似乎和他们一样,有着顽强的意志,哪怕辐射和黑暗正在侵蚀他们,他们也依靠闪烁的电筒光找到了源头。列加索夫和谢尔比纳在地面焦急地看着出口。三位勇士下去太久了,久到他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突然,出口处有了动静,三位勇士迈着兴奋的步伐回到地面。大伙儿为他们欢呼,为他们高兴,丝毫没想起,他们很可能因为辐射而即将迎接的死亡。一名消防员的妻子来到医院,不惜一切代价都要见见自己从灾区出来的丈夫。她找到丈夫的病床,看见满身疮痍的丈夫,心里既激动又难过。日子每过一天,他丈夫的模样便再陌生一分。他痛苦地呻吟着,把最后的一丝温柔和坚强留着面对妻子。乌拉娜溜进医院,找到当日核电站的实验员。他们现在的模样早已被辐射弄得面目全非。她也极不情愿去打扰这几位将死之人的安宁,但真相,对她来说太重要了。害死民众的不仅仅是辐射,还有迂腐无能不可一世的官员。她问到实验员列昂尼德时,列昂尼德吐着痛苦的气息,告知她那天的真相。他向阿基莫夫汇报了核电站的情况后,阿基莫夫确实在他面前按了紧急按钮,他亲眼看见的。听了病床上之人的一席话后,乌拉娜震惊异常。假若列昂尼德说的是真的话,那么负责的官员就等于是知情不报的刽子手了。乌拉娜被护士发现后,被赶出了病房。她激动地向医护人员诉说着一切,突然间,一个冷冰冰的声音打断了她。乌拉娜被关押了,列加索夫十分焦急。第二天的会议上,他找到了克格勃的负责人,想救出乌拉娜。但对方一脸义正言辞的模样,让他知道自己无能为力。他来到关押乌拉娜的地方,幸好她安然无恙。乌拉娜把自己问到的情况告诉了列加索夫,然而这并没有证据,列加索夫和乌拉娜只好叹息着,一时间陷入了迷茫。消防员和他的几位同僚熬不过了。她的妻子怀着他的孩子,看着丈夫被放进铅棺材中。
第4集 全人类的幸福
转眼间,爆炸过了四个月。眼看着丈夫从身溃烂到死亡再到被掩埋,寡妇已经怀着丈夫留下的孩子在政府被安排的地方生活着。农舍老妇在自己破旧的牛棚里,给自己的奶牛挤牛奶。突然间,闯入一名士兵,说要带她走。老妇听后,不以为然地继续自己手里的工作,她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无论是战争、变故,都与她无关,无论谁离开了,她依旧都守在这个地方。“嘭”地一声,牛随即倒地。士兵不打算和老妇多言。士兵严肃地执行着自己不可违抗的任务,老妇要死,也不能死在这个地方。一车的新兵被运送至核爆灾区进行生物清理工作。此时的灾区满地狼藉,到处已无人烟,只有寥寥的几声鸟叫犬吠马鸣,在为这片荒地喘息。草丛中,稀稀落落地跑过几只野狗。老兵二话不说,举熗击毙。新兵看在眼里,少不免呆住了半分。老兵去过战场杀敌,十分双手早已沾满鲜血,但新兵还停留在军校的阶段,未曾接触死亡和手刃敌人的事。更何况这回要杀的并不是敌人,而是手无缚鸡之力、流离失所的动物。老兵警告他,假若他完不成任务,那么就把他就地正法,新兵只好硬着头皮,唯唯诺诺地起了人生中第一次的杀意。有了第一次后,新兵胆子大了不少,他到处摸索着,突然,他闯入了一个废弃的民宅。这里有一只母犬和一群小奶狗。他们正在啃食着已经死亡的主人尸体。新兵愣住了,老兵此时来到,对着眼前的场景咒骂了一声,随即把新兵轰了出房间。屋内传来了几声熗响。乌拉娜继续潜伏在医院中,她总算接触到阿基莫夫,也问到了从阿基莫夫口中的答案。乌拉娜认为,AZ-5按钮(紧急停止按钮),的确被按下了,而这次的事故,也是人为的疏忽。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按钮无效,爆炸依旧会发生的话,到底当初,为什么上级要应允这个核电站的建设。乌拉娜和列加索夫试图讨论出答案,但始终只有一个又一个的疑团。消防员的妻子突然腹痛,被送进医院。过后,她被安排在产妇的病房中休养。周围的床位,都是母亲和刚出生的婴儿,只有消防员的妻子身边,是一张空的婴儿床。
第5集 永恒的记忆
列加索夫在维也纳的作证结束了。在会上,他依照国家的意志说了官方想要他说出的证词。然而,这些证词谎话连篇。乌拉娜这段时间走访了很多事发时的当事人,认为真相与现在对外公布的事实十分相违。庭审即将开始,苏联政府要对总工程师迪亚特洛夫进行审判,打算让他为这件事负上主要责任。乌拉娜清楚迪亚特洛夫虽然有错,但是真正的主要责任人,却欺骗世人,这实在不公平。她希望列加索夫能把真相在庭审时说出来。到时陪审团会在庭上听着,至于会不会被承认,这得另当别论。但没有人把真相说出来,那么事情可能还会继续发生。犯了错不去修正,这个错只会一直犯下去。庭审开始,乌拉娜把当时走访涉事工程师获取的证词于庭上说出。当日,是一场测试。迪亚特洛夫必须在这天完成测试任务。这是第四次测试,测试停电状态时的状态。此前的三次测试都失败了,为了完成正常的测试,他们把功率降至1600兆瓦。那天半夜,因为遇到了交班,所以测试的工作却落在了一个年仅25岁的初级工程师列昂尼德身上。他没什么实操经验,操作十分不熟练,全是一位资深工程师阿基莫夫在一旁指导进行。这次的测试,还诸多状态。在测试时,阿基莫夫获得的测试流程中,有很多项都被无故划掉了。他想了解原因,却被迪亚特洛夫大骂一顿,让他不要这么多嘴,该干啥就干啥。酿成灾难的连锁反应第一环节就这么开始了。列加索夫继续作证。他先解释了核爆的原理,随后介绍了核爆反应前,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法官等人都听得云里雾里,但他依旧要解释着。因为这对他接下来要介绍的证词十分重要。列昂尼德在操作时,数值十分不对劲,阿基莫夫只好小心翼翼地操作,却遭到迪亚特洛夫的谩骂,认为他们工作效率低下。数值越来越不对劲,他们的反应炉开始不在安全状态,他报告迪亚洛夫,想要停止测试。但迪亚洛夫坚持把功率提升到700兆瓦。他认为必须完成测试。对于阿基莫夫的质疑,他反骂到,他就是规定,他说安全就是安全,随后威胁在场的工程师,如果有人再有异议,他就让他们在这个国家再也找不到工作。在庭审现场的迪亚特洛夫听后,否认了这个指控,声称自己在厕所。但证据确凿,他是主责人,加上各个工程师吻合的证词。迪亚特洛夫正是操作不当的罪人。借着,列加索夫在法庭上解释,应激装置的使用方法。总的来说,是通过控制棒去停止反应炉的运行。然而,当时在其他区域的工程师,没有人告诉他们测试的事,也没有人知道控制棒根本不够了。这时的装置已经处于一个完全绷紧的状态,随即功率猛增。中控室已经进入一个十分危险的状态了。列昂尼德迫不得已,按下了AZ-5按钮(紧急停止按钮),插入控制棒,想要停止这种连锁反应。说到这儿,在场的官员,包括法官在内都想休庭。列加索夫知道他即将要说的话足以葬送他的职业生涯,但他思前想后,决定要继续说下去。控制棒的尖端不是硼,而是石墨。用石墨制作尖端的材料并不符合国际标准,正常用料是硼,然而因为石墨比较便宜,苏联政府在当前核电站中,都是使用石墨这种材质制作控制棒的尖端。石墨加速了核反应,终酿成这次的惨剧。列加索夫认为,真正酿成大祸的原因,是石墨水冷式,导致了反应炉炉心的爆炸。列加索夫马上被关押起来,但因为他在维也纳发言过,政府不能处决他,不然会引起国外势力的注意。他可以保留头衔和办公室,但他不再是科学家。两年后,列加索夫自缢身亡。他留下的一段段录音流传于后世,成为了挖掘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真相的重要依据。(全剧终)
9、改编电影《那些云彩》
《那些云彩》是Gregor Schnitzler执导的科幻惊悚片,宝拉·卡伦贝格和弗兰茨·丁达出演。
该片根据德国作家古德伦·鲍瑟王的小说《穿过云朵的少女》改编,讲述了16岁的少女汉娜与18岁的少年埃尔曼被卷入灾难中,埃尔曼不肯放弃汉娜,他要把她带到远离法兰克福的疗养院去的故事。
剧情简介
法兰克福附近的核电站发生泄漏,巨大而危险的放射云层几乎笼罩了整个天空,核电站附近的几座小镇迅速被污染,几天之内已有3.8万人死亡。距核电站较远地区的人们纷纷逃亡,希望能躲过这场灾难。
16岁的少女汉娜与18岁的少年埃尔曼是一对小情侣,他们刚刚确定感情就被卷入这场灾难中,两人完全失去了应变能力。但是更糟的事情发生了,汉娜感染了核污染,命在旦夕。埃尔曼不肯放弃汉娜,他要把她带到远离法兰克福的疗养院去,那里可以医治汉娜的病。然而这段旅程却异常艰难,汉娜的病情不断恶化,而埃尔曼也没有更多的钱,支撑他们走下去的除了求生的信心,还有无尽的爱。
10、俄罗斯同名电影
《切尔诺贝利》是丹尼拉·科兹洛夫斯基执导的,丹尼拉·科兹洛夫斯基、奥莎娜·阿金什那、菲利普·阿德耶夫主演的灾难片,于2021年4月5日在(俄罗斯)上映。
剧情简介
这是俄罗斯第一部大型电影,讲述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后果以及为避免全球灾难付出生命代价的人们的复原情况。并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变成一个巨大的异地区和无人居住的沙漠。主角是消防队员阿列克谢,初看起来不像英雄。瓦莱尔卡工程师和鲍里斯的潜水员自愿同他一起去进行危险的突袭。 几乎没有时间制定详细的计划。由于熔化的堆芯临近,反应堆容器内的水每小时都变得越来越热。该小组面临着一个致命的任务,一个最危险的任务-去地狱,也许是最可怕的灾难后果。
11、相关书籍创作
《切尔诺贝利》是2020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书籍,作者是沙希利·浦洛基
内容简介
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事件是震惊世界的核泄漏事故,成为意义复杂的全球性文化符号。然而无数虚构、非虚构作品对这一灾难的哀悼和演绎——即便是2019年的HBO历史神剧——都未能还原这一事件的复杂真相。
哈佛大学乌克兰史讲席教授沙希利·浦洛基在《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一书中,利用新近公开的政府档案结合大量目击者的访谈素材,详尽而富有条理地叙述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背景、起因、过程、后续,及其对人类与自然、对国际社会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全书涉及400多个人物,上至国家领导人,下到平民百姓,所有被卷入这场核灾难的各色人等都被描述,所有响亮和微弱的声音均被记录,所有模糊和片面的认识都被厘清……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英雄主义故事,也是我们迫近真相的一次智性探险。
作者简介
【美】沙希利·浦洛基(Serhii Plokhy)
哈佛大学乌克兰史米哈伊洛·赫鲁舍夫斯基讲席教授、哈佛大学乌克兰研究中心主任,生于俄罗斯,成长于乌克兰,专攻东欧思想、文化、国际关系史,著有《雅尔塔: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等十余部专 著,获奖众多,包括非虚构类两大标杆奖项莱昂内尔·盖尔伯奖与贝利·吉福德奖,以及俄罗斯研究领域的权威奖项普希金图书奖,他也是唯一两获普希金图书奖的获奖者。
[ 此帖被陌峥在2023-07-17 16:4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