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控疫情,我国已开始大规模的接种新冠疫苗。疫苗被称为隔离病毒的“防火墙”,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有了疫苗,能够有效地控制各种重大疾病。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疫苗接种法是西方最早发明出来的,其实,疫苗和疫苗接种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最早是我国发明的,并在治病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在我国的许多古籍中,都有过我国古人发现和接种疫苗的记载。
宋代发明了对抗天花病毒的“时苗”天花疫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疫苗,是我国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时称“痘苗”。我们的祖先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些患过传染病而康复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样的疾病,于是他们用物理方法(如捣碎、研磨)处理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制成最原始的疫苗。正是在这种“以毒攻毒”的思维方式指导下,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人痘接种术来对抗天花病毒的侵袭。
据清代医学家朱纯嘏在《痘疹定论》中记载:“宋仁宗时丞相王旦,生子俱苦于痘,后生子素,召集诸医,探问方药。时有四川人清风,陈说:峨眉山有神医能种痘,百不失一。不逾月,神医到京。见王素,摩其顶曰:此子可种!即于次日种痘,至七日发热,后十二日,正痘已结痂矣。”说的是宋代丞相王旦,因苦于自己的孩子们均有出天花之疾,遂请峨眉山神医为其幼子王素种痘,王素种痘7日后发热,12日后结痂。这是见于史料记载的、最早的一次天花疫苗人痘接种获得成功的例子。
在清代官编医书《御纂医宗金鉴》中也提到,最早的天花疫苗接种方法,是利用天花患儿身上的痂或脓汁直接作为痘苗,吹到接种者的鼻孔内,使之感染天花病毒,出一次症状略轻的痘,从而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这种接种法也叫作“人痘法”,跟后来的“牛痘法”有区别。作为痘苗的痂或脓汁,叫作“时苗”,跟后来的“熟苗”也不完全一样。
明代发明了更为安全的“熟苗”“时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毒性也很大,“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只八存。”无法确保对被接种者全部有效,且风险较高。所以在明代隆庆年间,人们又发明了比“时苗”更为安全的“熟苗”接种之法。所谓“熟苗”,指的是以接种发出来的痘作为种苗,经过“养苗”“选炼”,连续种7代后火毒汰尽,再用来给健康的人接种,这样就非常安全了。
在隆庆年之前,明朝暴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天花瘟疫:“嘉靖甲午年春,痘毒流行,病死者什(十)之八九。”致死率竟然高达80%以上。正是这场天花的大流行,促成了熟苗种痘法的推广。明代医生在大规模接种痘苗的过程中,通过正反方面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发明了“熟苗”接种法。1727年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中写道,“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家之传,由此蔓延天下……当日异传之家,今日尚留苗种,必须三金,方得一丹苗。”说的是宁国府太平县的一位医生,从神医世家得到了熟苗接种法,使这种接种法流传天下。这种提炼出来的熟苗“苗种”,须“三金”才可购买一苗。《种痘新书》记载:“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就是说用熟苗接种,八九千人中不能救治的仅有二三十人。显示出这种接种技术对预防天花的安全高效。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伏尔泰高度赞扬明代的人痘接种术:“我听说100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样的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18世纪初,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被引入欧洲。英国医师爱德华·金纳通过用牛痘豆浆或痘痂接种预防天花,创造了第一个生物制品——牛痘疫苗。由于牛痘比人痘更安全简便,牛痘接种术逐渐取代了人痘接种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运用物理、化学和微生物传代等方法,制作出更加有时效的现代疫苗,给人接种达到预防目的。虽然大规模的现代疫苗制剂是由西方发明普及的,但疫苗和接种疫苗最初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我们祖先发明的。
来自:中国科普网
有了疫苗,能够有效地控制各种重大疾病。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疫苗接种法是西方最早发明出来的,其实,疫苗和疫苗接种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最早是我国发明的,并在治病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在我国的许多古籍中,都有过我国古人发现和接种疫苗的记载。
宋代发明了对抗天花病毒的“时苗”天花疫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疫苗,是我国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时称“痘苗”。我们的祖先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些患过传染病而康复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样的疾病,于是他们用物理方法(如捣碎、研磨)处理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制成最原始的疫苗。正是在这种“以毒攻毒”的思维方式指导下,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人痘接种术来对抗天花病毒的侵袭。
据清代医学家朱纯嘏在《痘疹定论》中记载:“宋仁宗时丞相王旦,生子俱苦于痘,后生子素,召集诸医,探问方药。时有四川人清风,陈说:峨眉山有神医能种痘,百不失一。不逾月,神医到京。见王素,摩其顶曰:此子可种!即于次日种痘,至七日发热,后十二日,正痘已结痂矣。”说的是宋代丞相王旦,因苦于自己的孩子们均有出天花之疾,遂请峨眉山神医为其幼子王素种痘,王素种痘7日后发热,12日后结痂。这是见于史料记载的、最早的一次天花疫苗人痘接种获得成功的例子。
在清代官编医书《御纂医宗金鉴》中也提到,最早的天花疫苗接种方法,是利用天花患儿身上的痂或脓汁直接作为痘苗,吹到接种者的鼻孔内,使之感染天花病毒,出一次症状略轻的痘,从而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这种接种法也叫作“人痘法”,跟后来的“牛痘法”有区别。作为痘苗的痂或脓汁,叫作“时苗”,跟后来的“熟苗”也不完全一样。
明代发明了更为安全的“熟苗”“时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毒性也很大,“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只八存。”无法确保对被接种者全部有效,且风险较高。所以在明代隆庆年间,人们又发明了比“时苗”更为安全的“熟苗”接种之法。所谓“熟苗”,指的是以接种发出来的痘作为种苗,经过“养苗”“选炼”,连续种7代后火毒汰尽,再用来给健康的人接种,这样就非常安全了。
在隆庆年之前,明朝暴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天花瘟疫:“嘉靖甲午年春,痘毒流行,病死者什(十)之八九。”致死率竟然高达80%以上。正是这场天花的大流行,促成了熟苗种痘法的推广。明代医生在大规模接种痘苗的过程中,通过正反方面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发明了“熟苗”接种法。1727年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中写道,“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家之传,由此蔓延天下……当日异传之家,今日尚留苗种,必须三金,方得一丹苗。”说的是宁国府太平县的一位医生,从神医世家得到了熟苗接种法,使这种接种法流传天下。这种提炼出来的熟苗“苗种”,须“三金”才可购买一苗。《种痘新书》记载:“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就是说用熟苗接种,八九千人中不能救治的仅有二三十人。显示出这种接种技术对预防天花的安全高效。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伏尔泰高度赞扬明代的人痘接种术:“我听说100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样的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18世纪初,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被引入欧洲。英国医师爱德华·金纳通过用牛痘豆浆或痘痂接种预防天花,创造了第一个生物制品——牛痘疫苗。由于牛痘比人痘更安全简便,牛痘接种术逐渐取代了人痘接种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运用物理、化学和微生物传代等方法,制作出更加有时效的现代疫苗,给人接种达到预防目的。虽然大规模的现代疫苗制剂是由西方发明普及的,但疫苗和接种疫苗最初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我们祖先发明的。
来自:中国科普网
[ 此帖被易璟涵在2023-07-28 19:2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