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派小说
猴岛论坛
用户登录
注册账号
登录后才能发帖
0
写作素材
点翠工艺最全科普
[物品器具]
点翠工艺最全科普
刷新数据
阅读:
235
回复:
1
回复楼主
发消息
举报
使用道具
加好友
引用
收藏本帖
易璟涵
(内阁元老)
楼主
2023-07-28
点翠
一 、点翠工艺说明
1.点翠工艺
点翠工艺,是一项产生自汉代的中国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它是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工种,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
点翠是中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的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
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而且永不褪色。点翠工艺的发展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其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2.制作工艺
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而且永不褪色 。它的制作工艺极为繁杂,制作时先将金、银、铜、纸片按花形制作成一个底托,再用金丝沿着图案花形的边缘焊上,在中间部分涂上适量的特制胶水,将翠鸟的羽毛巧妙地粘贴在金银制成的底托上,形成吉祥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上一般还会镶嵌珍珠、翡翠、红珊瑚、玛瑙等宝玉石,越发显得典雅而高贵。
3.历史发展
汉代已有。它是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工种,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自古的帝王服装王后的凤冠,就采用翠鸟鸟羽作为装饰,经历漫长岁月仍是鲜艳闪亮。所以,羽毛点翠工艺这项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在中国流传久远,其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发展到乾隆时代已达顶峰。
4.点翠原料
翠,即翠羽,翠鸟之羽。记述当年收复明代皇后的凤冠时,用了十万只翠鸟。虽然没有宝石的炫亮华丽,但是点翠制成的饰物,自有一种艳丽拙朴之美,就算清代点翠,也值十几万,体现了东方饰品注重细节,讲求工艺的精细、含蓄之美。
翠鸟,又叫翡翠。它全身翠蓝色,腹面棕色,平时以直挺姿势,栖息在水旁,很长时间一动不动,等待鱼虾游过,每当看到鱼虾,立刻以迅速凶猛的姿势,直扑水中,用嘴捕取。有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它鼓翼飞翔距离水面5—7米,好像悬挂在空中,俯头注视水面。翠鸟的巢常筑在田野堤岸的沙土中,掘成隧道,深为60厘米左右。翠鸟的翠羽由于折光缘故,翠色欲滴、闪闪发光,翠鸟因此而得名,也正因这绮丽夺目的羽毛而美名远播。
点翠的羽毛以翠蓝色和雪青色的翠鸟羽毛为上品。由于翠鸟的羽毛光泽感好,色彩艳丽,再配上金边,做成的首饰佩带起来可以产生更加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翠鸟毛光泽好颜色鲜亮,再配上金光闪闪的凸边,衬托古代仕女乌黑如云的绣发,犹如幽幽湖水上点点灵动的浮光魅影。然而翠鸟娇小,羽毛柔细,即使制一朵精巧的头花却要牺牲许多美妙的小生灵,因此后世出现了多种仿点翠的饰品。由于翠鸟来源减少,加上工艺复制,再则现代工业对传统手艺的冲击,还有就是当今社会审美和古代有差别,导致手艺人转型,会此工艺的人已经很少。近年来国家号召大国工匠,复兴手工艺,点翠逐渐回到大众视野。
5.仿点翠
仿点翠一般常见有点蓝绸,染色鹅毛,孔雀羽,蓝色纸,这样的饰品基本都是戏装,汉服头饰,很好分别,羽枝粗软,胎体一般较厚,整体做工不会很好,一般也不会有很好的保存,民国时期比较常见的蓝色进口粗纹纸,这种纸比较厚,也有一定的防水性,可作为替代品,因为翠羽难得,而且用纸张粘贴的难度要比粘羽毛简单得多,这几种在市场上细心一点还能见到。虽然这些廉价的仿制品不能与珍贵翠羽制成的饰品媲美,但却从另一方面表现出人们对点翠饰品的喜爱。
6.工艺特点
翠羽根据部位和工艺的不同,可以呈现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加之鸟羽的自然纹理和幻彩光,使整件作品富于变化,生动活泼,光泽感好,色彩艳丽,这也是其他羽毛不能代替的原因之一,有“日看黄金夜看翠”的说法。制作时麻花丝沿着在金、银片按花形制作成的底托中间部分涂上适量的特制胶水,将翠鸟的羽毛巧妙地粘贴在金银制成的金属底托上,形成精美的图案。点翠的羽毛以翠蓝色和雪青色的翠鸟羽毛为上品。做成的首饰佩带起来之前,一般还会镶嵌珍珠、翡翠、珊瑚、玛瑙、碧玺、琉璃、料器、象牙、红蓝宝等宝玉石,越发显得更加雍容华贵。
7.工艺价值
翠羽汲禽鸟之灵,鲜绿欲滴;黄金浴火而生,千年不朽。
点翠的珍贵与华美在古时一直被赞颂,早在春秋时期《禽经》就有提到:“今王宫之家以妇人首饰,其羽值千金。”而后唐代诗人牛峤在诗句中咏点翠之美:“绿云高髻,点翠匀红时世,月如眉。浅笑含双靥,低声唱小词。”点翠首饰,将璀璨夺目之金,藏于充满灵性的翠羽之下,集生物之灵与器物之美于一身,精巧奢华。时光荏苒,点翠这种宫廷传统技艺,随着清朝皇室的衰落,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大部分点翠首饰也都被博物馆束之高阁,而散落民间,且保存如此完好的可谓少之又少。君若细品,不妨遥想当年,这些点翠首饰,陪伴着深宫中的绝世佳人,经历了怎样的风花雪夜、悲欢离合。
二 、历史文献
1.春秋战国
以翠羽用于装饰历史相当悠久,或许追溯到战国时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曾描述“买椟还珠”故事,其所提及的“辑以羽翠”的盒子就应是指用翠鸟羽毛做装饰。
《楚辞·招魂》:“砥室翠翘,絓曲琼些。”王逸注:“翠,鸟名也;翘,羽也。”
2.汉
翡翠最初是指的一种鸟 ,《说文解字 》云:“翡,赤羽雀也,出郁林。”又云:“翠 ,青羽雀也,出郁林 。”此二字皆从羽,是典型的形声字,可知,“翡”与“翠”人们或认为是红 、绿两种颜色羽毛的同一种鸟,或认为是两种不同的鸟。要之,翡翠以其毛羽鲜丽闻名,翡翠羽毛遂成为一种珍稀的装饰物。《汉书 ·贾山传》引贾山《至言》描述秦始皇陵地宫日:下彻三泉,合采金石冶铜固其内,漆涂其外。被以珠玉,饰以翡翠。这里的翡翠 ,汉唐注家皆以为是翡翠鸟的羽毛,至于汉代文人如班固、张衡等 ,皆在其作品《西都赋》、《两京赋》中,将翡翠与其他有机装饰品并列例举 。在古代翠鸟的羽毛是十分珍贵而美丽的装饰物,常常与玫瑰 、玳瑁 、珍珠 、象牙等物连类相称 。
记载翡翠的早期文献不多,研究者们常使用的主要有 :《汉书》、《三国志》、《禽经》、《韩非子》、《淮南子》、《文选》等。《史记》中 “翡翠”一共出现二次 ,《汉书》中出现五次 ,其中《汉书 ·司马相如传》源自《史记》。《后汉书》出现六次 ,《三国志》出现三次。大家对这些史部典籍里的翡翠之义没有分歧 ,都承认是翠鸟羽毛。《汉书》载,南海赵佗,曾献文帝翠鸟。《汉书》记成帝宠妃所居之昭阳舍,内壁以明珠、翠羽为饰。《后汉书》西南夷传云:“哀牢(今云南)出孔雀,翡翠。”
3.魏
曹植《洛神赋》则云:“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4.晋
《晋书》、《南 齐书》谓太子远游冠以翠羽为冠 。
5.唐
唐代文献中出现的“翡翠”大多是指的翠鸟 ,如《通典》卷一百九十七《夷传》云 :尾濮,汉魏以後在兴古郡 (今云 南郡地)…… 多盐井 ,饶犀象,有弓矢革铠 ,以赤猱猴皮 、垂锡珠 、翡翠为冠帻 。与猴皮并列似乎这里的翡翠仍是指翠鸟,不知垂锡珠是何物。
唐《异物志》中载:“南蛮巢居鼻饮,射翠取毛,割蚌求珠为业”。
唐韦应物《长安道》诗:“丽人綺阁情飘颻,头上鸳釵双翠翘。”
唐代诗人李峤的诗句:“谁家窈窕住园楼,五马千金照陌头。罗裙玉佩当轩出,点翠施红竞春日。佳人二八盛舞歌,羞将百万呈双娥。”其生动的描绘出唐初旭旭春光里,女子淡施红妆,身穿罗裙,佩戴点翠饰品的春日场景。
唐代诗人王维曾经写诗《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绛愤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可见当时的点翠不单单是用在饰品之上,甚至被皇室用来制作礼服。
唐代诗人元稹《青云驿》中“手持凤尾扇,头戴翠羽笄”
6.宋
及至宋代,此风益盛。但比起清代,宋代的点翠还未泛滥成灾。
北宋词人晁端礼《清平乐·琐窗朱户》中“只有余香留得住,满地花钿翠羽。”
北宋词人苏轼《减字木兰花·胜之》写“双鬟绿坠,娇眼横波眉黛翠”。所描绘的亦是女子发间“翠翅金雀”的光彩。
《宋史·舆服志》载:徽宗大观元年,郭天信乞中外并罢翡翠装饰,帝曰:“先王之政,仁及草木禽兽。今取其羽毛,用于不急,伤生害性,非先王惠养万物之意。宜令有司立法禁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团行)条谓当时杭州有(官巷方梳行、销金行、冠子行)等行,而工役之人则有(碾玉作、钻卷作、篦刀作、腰带作、金银打作、裹贴作、铺翠作)等作分。其又谓(最是官巷花作,所聚奇异飞鸾走凤、七宝珠翠、首饰花朵、冠梳及锦绣罗帛、销金衣裙、描画领抹,极其工巧,前所罕有者悉皆有之。)又《太常因革礼》、《武林旧事》载有(珠翠冠),验诸南薰殿旧藏的宋代皇后像上凤冠所用点翠,可知其时所谓之(铺翠)、(珠翠)即指点翠而言。
宋太祖于开宝五年(972年)六月,下诏“禁铺翠”。史载北宋初魏国大长公主(?-1008)着“贴绣铺翠襦”入宫,太祖责之曰:“主家服此,宫闱戚里相效,翠羽价高,小民逐利伤生,实汝之由。”不过宋政府之所以“禁铺翠”,还有另外一个考虑,那就是反对奢侈消费风尚。南宋初年,民间奢华之风竞起,“士庶家竞以胎鹿皮制妇人冠,山民采捕胎鹿无遗。时去宣和未远,妇人服饰犹集翠羽为之”。胎鹿,即怀孕母鹿的胎胞。以胎鹿制成女性的皮帽,竟被当时的上流社会视为“高大上”的时尚表现。宋高宗很看不惯这种侈靡之风,他说:“销金翠羽为妇人服饰之类,不惟麇损货宝,残杀物命,而侈靡之习实关风化,朕甚矜之。”(宋初,永庆公主一日“衣贴绣铺翠襦入宫”,铺翠即点翠。宋太祖看到了,对她说:“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饰。”你将这件点翠饰品交给我,以后不要再用点翠了。公主笑着说:“此所用翠羽几何!”不就一件饰品吗?能用多少翠羽?太祖说:“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辗转贩易,伤生浸广。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宋太祖为什么会认为公主用了点翠就是“造恶业”呢?这是不是上纲上线?不是。因为点翠必须使用翠鸟的羽毛,一只翠鸟身上可供采用的羽毛只有二十八根,一枚光彩照人的点翠饰品,背后其实沾满无数只翠鸟的血迹。而以公主的身份,佩戴点翠饰品,很容易造成示范效应,引发时尚潮流,结果必然是“伤生浸广”,不知有多少翠鸟因此遭殃。今天人们希望女明星带头拒穿皮草,理由也差不多。)
大观元年(1107年),宋徽宗接受郭天信的意见重申“禁铺翠”的禁令:“今后中外并罢翡翠装饰。”宋徽宗说:“先王之政,仁及草木禽兽,皆在所治。今取其羽毛,用于不急,伤生害性,非先王惠养万物之意。可令有司立法闻奏。”但成效甚微 。在宋人看来,杀翠鸟取其羽毛,跟宰羊取肉的性质并不一样,人们吃肉是为了维持生命,而点翠是奢侈消费,是“不急”之事,为“不急”之事而“伤生害性”,显然有悖于传统的“仁政”理念。
绍兴年间,无论皇室宫闺,抑或士庶之家,妇人服饰、首饰均以翠羽、黄金为尚 。都城临安商业繁荣,百业兴旺,有碾玉作、铺翠作等各色作坊 。“京城内外有专以打造金箔及铺翠、销金为业者不下数百家,列之市肆,藏之箧盝。通贩往来者往往至数千人”。京城翠羽因此价高,小民逐利,残杀物命,辗转贩易,相沿成习。高宗认为此风不惟奢靡,亦有关风化。
为“示崇尚朴索、弓履俭约”,于绍兴五年(1135)、七年颁布“铺翠”、“销金”之禁令。
绍兴二十七年(1157)三月,高宗下诏:“朕惟崇尚俭素,实帝王之先务,祖宗之盛德。比年以来,中外服饰过为侈靡,虽累行禁止,终未尽革。朕躬行敦朴以先天下,近外国所贡翠羽六百余只,可令焚之通衢,以示百姓。行法当自近始,自今后,宫中首饰衣服并不许铺翠销金。”并严禁广州、福建采捕翠鸟。现有的销金、翠羽服饰限三日内销毁。明知故犯或知情不报者受罚,举报则受赏。重申“自今后,宫中首饰衣服,并不许铺翠、销金”。为此,皇室首先垂范,同年八月十九日为懿节皇后生日,按以往的仪式,需要用到“翠毛浮动罗花五十枝,系铺翠镂金,真金纸制造”。现在因为禁用铺翠、销金,高宗批准用“药玉假翠叶、漆金纸充代”,类似于用琉璃仿制替代点翠制品、用镀金纸替代真金叶。又立为惯例:今后庆贺皇后生辰,“并依此例”。
乾道五年(1169)临安府官员还上奏“结断铺翠销金” 。铺翠在宋代的屡禁不止,正说明其在当时的盛行。宋朝的铺翠之风亦为北方的金朝及其后的元朝所沿袭。据《金史》,皇后花株冠“用铺翠、滴粉、镂 金,装珍珠结造” 。
后来宋宁宗时,皇帝也下诏书说,“销金铺翠,并不许服用。除先将宫中首饰衣服等令内东门司日下拘收,焚之通衢。其中外士庶之家,令有司检照前后条法,严立罪赏禁止。贵近之家,尤当遵守。如有违犯,必罚无赦。”还是先烧宫内的点翠首饰衣服,还是强调“贵近之家,尤当遵守”。
在“禁用铺翠”一事上,宋政府的治理逻辑是这样的:“宫中禁之甚急,久当民俗自化,不必过为刑禁也。”对民间侈靡风尚,不必太苛严,皇室、政府与官员先带个头禁奢,老百姓自然会跟随。尽管事实上,南宋民间的铺翠工艺品是屡禁不绝的,如杭州城中,制作点翠饰品的“铺翠作”,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宋政府也承认“虽屡有约束,终未尽革”。
而我想特别指出的是,宋政府的“禁用销金铺翠”,有一点却值得称道:率先施行于宫廷,以带动民间风气;从严要求贵戚之家,从宽要求一般平民。这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一般都是禁止平民,准许皇室。
如果禁用点翠确实有必要,那么我觉得应该赞同宋政府的做法:从自身禁起。历史上,诸多盛行一时的服饰时尚,通常都始于宫廷,然后波及上层社会,最后被全民所竞相仿效。晚清—民国之时,几乎所有女性都以点翠为荣,这跟清朝皇室的示范脱不了干系。
《宋史》卷四百九十《外国传》载 :(于阗)熙宁以来 ,远不逾一二岁,近则岁再至 。所贡珠玉、珊瑚 、翡翠 、象牙、乳香 、木香 、琥珀 、花蕊 、布硇砂 、龙盐 、西锦玉 、揪辔马、腽肭脐 、金星石 、水银 、安息 、鸡舌香 。翡翠鸟分布广泛 ,其中蓝翡翠最常见 ,从东北的南部,西至甘肃 ,南至云南南部 、广东 、台湾。
宋元“铺翠”之风十分盛行,史料多有记载。不过也许是因为翠羽难以保存,所以并未有实物留存,只能从画里一睹其风采。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仁宗、徽宗、钦宗皇后像所绘的凤冠,以青、绿两色翠羽为基调,饰以结珠。
北宋时期承袭前唐旧制,但在與服制度中,在皇后冠上添加了龙、凤,而妃制则将龙改为翚(五色雉)。将龙凤纹作为一种皇权的象征,通过国家颁行的律令等级化、制度化,使得宫廷对凤冠点翠及其他礼仪性首饰产生了固定的需求。恰好在此情况下,点翠本身采用羽族翎毛作为装饰的特点正好与凤凰形象吻合,这种工艺自然成为制作凤冠的不二之选。
7.元
元《新编事文类聚启札青钱》有“金银匠、珠翠匠”、“某人结珠铺翠妙夺造化”等语,可见元时珍珠、翠羽在首饰上使用普遍,铺翠、结珠业已成为金银首饰制作中的一道专门工序。
元人帽上装饰点翠,更为考古实物所印证。一九六四年苏州发掘的元末张士诚母曹氏墓中出土有张士诚父母冠帽各一顶,曹氏七梁金线女冠上即饰有点翠,出土时色彩尚为鲜艳(苏州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等:《苏州吴张士诚母曹氏墓清理简报》,《考古》一九六五年第六期)。
元代高丽汉语教科书《朴通事》卷上载午门外操马的一个舍人打扮,谓其头上戴「八瓣儿铺翠真言字妆金大帽上,指头来大紫鸦忽顶儿,傍边插孔雀翎儿」(《朴通事谚解》,《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第一册,页二二九,中华书局,二〇〇五年)。
(元末曹氏七梁金线女冠及细节)
(元末曹氏七梁金线女冠及细节)
8.明
至于明代,点翠工艺应用益广。《大明会典》卷六十载皇后、皇太子妃凤冠上(冒以翡翠)并洪武三年所定皇后常服所用(首饰钏镯,金玉、珠宝、翡翠随用),皇太子妃常服所用(首饰钏镯,用金玉珠宝)」(《大明会典》(二),页二一二上栏、页二一四下栏,页二一九下栏、页二二〇上栏,《续修四库全书》七九〇·史部·政书类,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五),此处(翡翠)、(翠)皆指点翠而言,故张瀚在其《松窗梦语》中说:(翡翠珠冠、龙凤服饰,惟皇后王妃始得为服。)(张瀚《松窗梦语》卷七(风俗纪),上海古籍出版社,页一四〇,一九八六年)点翠之用,其时又不仅限于宫廷,民间所用亦广。
“点翠”作为专有名词最早见于明代文献。虽然明代舆服制度中并未明言凤(翟)冠有点翠之饰,但明中晚期皇后、藩王妃、士大夫夫人墓葬出土的点翠凤(翟)冠 却不乏其例。最著名的是定陵孝端、孝靖两位皇后棺中出土的四件点翠凤冠〔图二〕。
其他如江西南城 出土的益宣王朱翊鈏继妃孙氏(1543-1582)翟冠,其上的祥云以翠羽粘贴在裱绫硬纸上作饰;南昌西山出土的宁靖王妃吴氏(?-1504)翟冠冠顶数只银翚,鸟体、鸟翅用硬纸剪成,其上点翠。士绅阶层夫人的用翠情况,可以嘉靖年间浙江安吉吴麟(1485-1553)夫妇墓出土的一组六件的点翠镶嵌银鎏金花簪为例。
明中晚期皇后、藩王妃、士大夫夫人墓葬出土的点翠首饰也不乏其例。最著名的是定陵孝端、孝靖两位皇后棺中出土的四件点翠凤冠。
严嵩一家被抄后,专门记录其财产的《天水冰山录》就罗列了不少点翠首饰,如“金厢玉点翠珠宝首饰一副”。又《天水冰山录》录有银点翠杏叶壶二十把、点翠满池娇银山一座。可见在明代,点翠亦施于器皿及日常陈设。
(明代定陵孝端皇后的三龙六凤冠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孝端皇后的九龙九凤冠 国家博物馆藏)
(九龙九凤冠细部)
9.清
清诗人李渔《蜃中楼·训女》:“终朝阿母梳云髻,甚日檀郎整翠翘。”
《建宁府志》称,(嘉靖十一年)岁办上供“翠毛一百一十 个”;《广东新语》载“粤产翠羽”等› ,可以为证。
《红楼梦》有两次提到点翠。一是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众道士看了宝玉的玉之后,回赠以各人传道的法器,其中有一件赤金点翠的麒麟,宝玉见了便伸手翻弄。这麒麟后来千里伏线,与湘云有关,与湘云婚姻有关,此是后话。另一是七十二回,夏太监托小太监来借一二百两银子(当然是有借不还),凤姐要平儿把两个金项圈拿出去暂押了四百两银子,一半给了小太监。那两个金项圈,一个金累丝攒珠的,那珍珠都有莲子大小;一个点翠嵌宝石的。两个都与宫中之物不离上下。赤金,纯金。因颜色赤黄故称赤金。
清宫内务府设有“皮库”,负责收集、管理翠羽,专司承造宫中的点翠活计。翠鸟羽毛的收集,则由皮库专责。所以甄嬛才能够佩戴点翠头饰。除宫中造办处外,北京、上海都有作坊承接点翠。晚清杞庐主人《时务通考》载, “广州翠羽,北京、上海点翠金、银、铜、纸胎首饰等物”。似乎暗示广州并不生产点翠制品,而仅供应翠羽。清早期屈大均《广东新语》载:“粤产翠羽而人不珍,妇女不以为首饰。故语曰:南海之羽出疆始珍。羽,翠羽也,其大者毛充贡”,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或者至少清早期情况若此。然而,美国麻省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Peabody & Essex)收藏的一幅清代广东通草画中绘有一间首饰铺,铺内货架上除陈设冠、首饰外,也倒挂着两只翠鸟。近门口柜台上立一长方木牌,上墨书“本店自办软翠花发客”。门口一人手提翠鸟一羽来售。铺内一男子倚曲尺柜台而立,左手执簪首形物,右手拈一长细管状 物指向前方台面上的长方匣内。其右前方台面放置一小炉,炉上置敞口小执壶一〔图三〕。
通观整幅画作,实则浓缩了供、产、销整个流程。无独有偶,该馆还收藏清末关联昌(庭瓜,1809-?)绘制的一套百工技艺线描稿,其中有一幅标题“点翠花”,描绘的正是点翠 的具体制作场景:一女子坐于长条案前,右手执长细条状物,指向案上的花形物。其右侧有小炉一, 上置一小圆盆。女子前方案上立一小罩(推测用于挡风,拢住易飞飘的翠羽),其左为小盅及小剪刀各一〔图四〕。
两图中小炉上的容器,应是用来盛装动物胶,炉内文火可保持温度使之不致凝固。而细长条 形物,应是用来粘取翠羽。两图不约而同地定格在点翠工艺中最独特的“点”这一动作上:前者利用细长条形工具将翠羽“点”起,后者则将“点”起的翠羽“点”到托底表面。当代传统点翠艺人依然沿用类似的方法,以毛笔或竹签头粘取经剪裁的翠羽,然后放在已涂满骨胶或鹿胶的饰物上。由此可见,至少晚清时期的广州,不仅有翠羽出产,亦制作点翠制品出售。此外,隆庆年间刊刻的《临江府志》载当地有银匠、铺翠匠 。临江府约当今日江西的清江、新干、新余等地。
在清代宫廷中就大量使用点翠首饰,这套《月曼清游图》册共有12幅,描绘的是乾隆时期宫廷嫔妃们一年12个月的深宫生活。无论是封面图中的“围炉博古”活动,还是寒夜探梅、闲亭对弈、水阁梳妆...每幅画中的美人们皆戴点翠头饰,造型十分别致亮眼,几乎真实地还原了清宫女子流行的首饰风格。
代 陈枚《月曼清游图》之十一月“围炉博古”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寒夜探梅 局部)
(闲亭对弈 局部)
(水阁梳妆 局部)
除了前文提到的乾隆朝《月曼清游图》,在《雍正十二美人图》中,那些消夏赏蝶、竹下缝衣、桐荫品茶的画中美人便个个头戴点翠簪钗,足见其风靡。
《雍正十二美人图》之裘装对镜(局部),画中人头上所戴即点翠首饰。
(立持如意 局部)
(消夏赏蝶 局部)
(桐荫品茶 局部)
(雍正《十二美人图》中头戴点翠簪钗的美)
(清代 仕女图 局部 绢本设色)
(美国伯克利艺术博物馆与太平洋电影资料馆藏)
光绪皇帝大婚时,皇后所用的首饰清单里,就有金点翠凤钿、金点翠钿尾练、金点翠大挑、金点翠长寿花寻常钿等,点翠制品几乎达到了一半。尤其是宫廷的后妃们更是“戴金翠之首饰,缀珠以耀躯”,以满头的珠翠宝石为荣。
点翠工艺在清朝出现高峰,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金工技艺。清代满族女子素有“金头天足”之称,“天足”指不裹脚,而“金头”则是十分重视头饰。贵族妇女更是戴得满头珠翠,并以此为荣。华贵典雅且永不褪色的点翠头饰,便深得宫廷后妃和贵族女子的喜爱,几乎所有的饰品都出现了点翠的身影。
存世的清代点翠实物仍以凤冠、首饰居多。此外,尚见点翠挂屏、屏风、金质器皿(如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金瓯永固杯)、扇具等。
(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
由于点翠饰品的需求量太大,到了民国时,用于点翠的翠羽开始绝市,后来就用烧蓝工艺代替。
10.当代
1933年,中国最后一家点翠工厂关闭,除却历史发展的原因外,和当时社会动荡有关。有时间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当时的国情,这个时间段信息量特别大,这里就不展开说明。网上总说关闭的原因是翠鸟绝迹,这是很误导大众的行为,以讹传讹,不是外行,就是不愿意去考察,别人怎么写,他就怎么写。还有就是商人为了突出点翠价值。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官方仅在1958年对定陵出土的两件凤冠软翠修复时进行过大型采集翠羽活动。每件凤冠需要两百只翠鸟的软翠,根据色泽筛选,每百只翠鸟可选取五至六只,材料的淘汰比高达95%,两件凤冠修复所筛选翠鸟总数接近万只。其他无类似的修复事件,并无记载,但是本人看到很多博物馆的都是新翠修复的。
三 、古今翠鸟产地
古代: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谓:“翡,赤羽雀也,出郁林(今广西地区);翠,青羽雀也,出郁林。”清代 文献又将翠鸟分水翠和山翠。翠鸟主要出产于四川、两广及东南亚地区。如《新唐书》所载陆州玉山郡土贡银、翠羽;《华阳国志》 载(“ 益州西部)金银、琥珀、犀象、翠羽所出” ;《建宁府志》称,(嘉靖十一年)岁办上供“翠毛一百一十 个” ;《广东新语》载“粤产翠羽”等,可以为证。历代文献亦不乏安南(今越南) 、真蜡(今柬埔寨)、暹罗(今泰国)、交趾(今越南北部)、占城(今越南境内)、榜葛剌(今孟加拉国)等地出产或向中原王朝入贡翠羽的记载。捕捉到翠鸟后方能获取翠羽,唐诗对罗翠不乏记载。例如韩偓(844-923)《翠碧鸟》“天长水远网罗稀,保得重重翠碧衣”;马戴(?-869)《送从叔赴南海幕》“炎州罗翠鸟,瘴岭控蛮军”。当时多活体取翠,以镊拔取脊背之羽,然后“纵之去”。唐、宋时期,翠羽的计量单位为合,通常两只翠鸟脊背上的毛为一合。《通典》记天宝年间安南都护府年供翠羽两百合,岭南道玉山郡(今广西境内)供三百合,即相当于集四百、六百只翠鸟之羽。南宋商贾所撰《百宝总珍集》记载当时翠羽价格每合可卖到三千。十合为一串,六合佳者配搭四合质逊者一并销售。
现代:
一是在国内违法狩猎所得,然后通过黑市交易。二是从东南亚进口,或者走私。
所有供货渠道就两种:1.国内捕猎活得。基本就是游走法律边缘。通过匿名交易,当然这里面还有骗子,黑吃黑。2.国外进口。又分正规渠道和走私渠道。国家每年会特批进口,部分企业会拿到相应份额,比如戏剧院,非遗项目,知名企业等。当然,量是肯定用不完的,所以剩下的汤就给了相关没有资格的企业和个人。
四 、点翠冠饰的检测及结果
西北工业大学杨军昌教授(原任职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领导的团队,对咸阳旬邑县清代名门“三水唐家”的银鎏金点翠冠〔图五〕进行了检测。
检测利用三维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显微红外光谱、生物学分析等方法手段,对点翠所用羽毛种类、胶粘剂及制作程序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三维视频显微镜可观察到,翠羽是经过剪裁后粘黏于累丝边框内的。所饰翠羽分蓝色和深蓝色两种,蓝色翠羽排列紧密整齐,直径约为0.04-0.06毫米〔图六〕
深蓝色翠羽排列疏松,羽枝两端带有未清除的羽小枝,直径约为0.06-0.08毫米
扫描电镜下观察到深蓝色羽枝内部为蜂窝状结构〔图八〕
这种特殊的物理结构使光在羽毛内部发生干涉而显现深蓝色——即结构色,不同于色素沉积的化学性颜色。因此,只要翠羽的内部结构不被破坏,翠羽就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鲜亮。将饰件上的翠羽与标准鸟类羽毛比对进行生物学分析排比,推测羽毛来源于翠鸟科Alcedinidae的普通翠鸟(Alcedo atthis)和蓝翡翠(Halcyon pileata)。这两类翠鸟为中国南北各地常见翠鸟科种类,目前在我国境内仍多有发现。翠鸟科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不同部位,毛羽的颜色不尽相同。点翠所用羽毛多来自于正羽羽片部分。由于鸟类对环境的适应性变化,在鸟类分类学界,毛色通常不作为鸟类分类学鉴定的唯一依据。本次分析样品中的蓝色羽毛,可能来源于普通翠鸟(Alcedo atthis)或是蓝翡翠(Halcyon pileata)成年上体羽毛 (即背部、腰部或尾上覆羽)及尾羽。对饰件〔图九〕
翠羽下面木质底板上面的黄色和黑色胶结物〔图十〕
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黄 色和黑色胶结物红外光谱图与明胶的红外光谱标准谱一致〔图十一、图十二〕
说明底板上的胶结物为
明胶
,即翠羽是通过明胶粘贴在底板上。
五 、点翠产品种类
1.头饰:凤冠、钿子、发釵、发簪、步摇等。
2.首饰:耳环、戒指、手镯、吊坠、胸针等。
3.生活用品:团扇、屏风、摆件、盆景等。
4.文创用品:手包、靠枕、鞋、梳子、镜子、手机壳,化妆品,彩妆等
六 、点翠材料工具
材料:金银胎,翠羽,胶水
工具:镊子,酒精灯炉,手术刀,笔刷,宣纸
七 、点翠步骤
钉翠-扎翠-表翠-点翠-阴干
八、点翠底胎种类
有金,银,铜,纸胎。各有优缺点,价值更偏工艺价值。
金胎造价高,一般皇室使用。但是重量基本是银的两倍,所以不适合做凤冠,太重,穿戴不舒适。
古代都是银铜混合体,没有纯银,纯铜做胎。这样一来造价相对便宜,产品也比较坚固,韧性好。现代多用纯银,k金做底胎。
纸胎多用在古代,用在凤冠,头饰,发饰上,轻巧,面具大。但是造型单一,可塑性不如金属底胎。
九、点翠翠鸟种类
目前用到的翠鸟就两种:白胸翡翠,蓝翡翠。
十、点翠翠羽种类
1.硬翠,软翠。2.蓝翠,紫翠。
硬翠:是指翅膀和尾巴的翠羽,翠鸟之间翅膀上各十根(行话称“大条”)、尾部羽毛八根(行话称“尾条”),因此一只翠鸟身上一般只采用大约二十八根羽毛。真正能用作点翠的部分,也是相当少的。硬翠的特点是光泽感比较强,一片一片的,毛的感觉也略粗一些。
软翠:是指翠鸟背上的羽毛,一根毛也就一个尖可以用,量非常非常少,而且比起硬翠一片片的贴,它几乎是一丝丝的贴,更费功夫,所以一般软翠更贵一些,而且质地上感觉也更为细腻。
十一、点翠相关疑问?
1.有资料称,多是采用将其他首饰上的羽毛拆下补到要修复的文物上。
这句话也是错的,根本没办法把旧翠拆下来用来修补。更多的是商人,手艺人为了应付“动物保护爱心人士”,然后所有文章也就这跟着复制粘贴。
2.翠羽的获取,据《珠翠光华》中摘录 “用小剪子剪下活翠鸟脖子周围的羽毛,轻轻地用镊子把羽毛排列在图上粘料的底托上。
据我所知,捕杀的翠鸟身上取毛应不至于影响羽毛质感,没有必要活拔,老点翠工艺师也并不知有活拔羽毛一事。
从史料来看,古代也是在已捕杀的死亡翠鸟上取羽。宋代皇帝曾屡次禁过点翠,《宋会要》记载的其中一次:[绍兴]二十七年三月二十一日,内降诏曰:朕惟崇尚俭素,实帝王之先务,祖宗之盛德。比年以来,中外服饰过为侈靡,虽累行禁止,终未尽革。朕躬行敦朴以先天下,近外国所贡翠羽六百余只,可令焚之通衢,以示百姓。行法当自近始,自今后,宫中首饰衣服并不许铺翠销金,仰干办内东门司常切觉察,如违,以违制论。
肆意“伤生害性”是宋代禁绝点翠品的重要原因,如果是等待活拔毛的翠鸟,直接放生即可,为何要当街焚烧?必是死鸟无疑。何况这些翠鸟还是梯山航海来自外国,存活可能性也是极低的。
清代宫廷点翠用羽也多是以“翠鸟皮”的方式论张数通过朝贡、粤海关进入,这些在清代宫廷档案里有记载,可见同样并非活鸟拔毛。制作最为精美考究的宫廷点翠品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民间了。
活拔翠鸟毛的说法可能是想渲染点翠工艺背后的血腥,价值极高,点翠工艺大量残害翠鸟是事实,古人也多有论及和反对,不应编造谣言,以讹传讹。
3.1933年,中国最后一家点翠工厂关闭,除却历史发展的原因外,最重要的原因是用于点翠的翠鸟已几近绝迹。
首先,点翠使用的翠鸟,遍布亚欧大陆,就算当时中国翠羽用量大,也不可能导致翠鸟几近灭绝。更多的是历史因素造成的,信息量比较大,这里不展开说明。而且现在翠鸟整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数量庞大。我们现在翠羽多是从东南亚进口过来的。
4.翠鸟是保护动物吗?
白胸翡翠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并非所有翠鸟科的翠鸟都是保护动物、三有动物或者濒危物种,比如白胸翡翠,既不是三有,也不是保护动物,地位还没麻雀(国家二保)和壁虎(三有动物)高。
蓝翡翠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5.翠鸟羽毛是用的创汇时期剩下的吗?
这里很明确的可以告诉各位:不是。翠羽都是新的。说这话的都是骗子。
6.掐丝用的银丝到底比头发细吗?
头发通常直径在60微米以下称为细发,60~90微米为普通发,90微米以上为粗发。黄种人的头发一般比较粗,普通为80~90微米。小孩子的大概就在0.04毫米左右,成年以后的一般都在0.07毫米左右。人的头发粗细各异,一般情况男的比女的头发粗。 男性的一般在0.08--0.4毫米之间 女性的一般在0.04--0.2毫米之间。而目前掐丝用的银丝最细的为100微米(0.10毫米),且打算部分制作产品的都在0.15-0.25毫米之间。意味着其实并没有头发细。第一是用的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形容手艺人的技术牛逼;第二,这样也不够严谨,制作产品对于各种数据要求是很严谨的。
来自匠宝工坊:花丝镶嵌传承人孔悦
点翠
宋朝禁止“点翠”:点翠不是时尚是犯罪
导读:点翠,指的是中国的一种汉族传统金银首饰的工艺。看过《甄嬛传》的粉丝应该会发现,华妃娘娘与甄嬛头上的那些,就是点翠首饰。点翠工艺在汉代已有,但是到了康乾盛世,这项工艺才达到了顶峰。
在古汉语中,翡翠并非指玉石,这两个字均从羽旁,原义肯定跟鸟有关,《说文解字》称:“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原来,翡翠就是漂亮的羽毛。
先提个问题:成书于西汉的《淮南子》记载:“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请问这四种宝物中,哪一种跟动物无关?
如果你答“翡翠”,那么恭喜你,你答错了。在古汉语中,翡翠并非指玉石,这两个字均从羽旁,原义肯定跟鸟有关,《说文解字》称:“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原来,翡翠就是漂亮的羽毛。大自然中,有些鸟类的羽毛,绚丽多彩、光华夺目。而古人捕捉这种美丽的小鸟又极不容易,因而一根翡翠羽毛,价同黄金。这些羽毛经能工巧匠之手,又可以制成华丽而贵重的饰品——这就是“点翠”,一门已退出江湖很多年的古老工艺(1933年,中国最后一家点翠工场关闭)。
今天的网友,如果不是看到京剧程派大青衣刘桂娟晒点翠头饰的微博:“这一头点翠头面,十几年前买的,花了12万银两,今天即使是40多万人民币也买不到了,80只翠鸟翅膀下的一点点羽毛,经过点翠师傅的加工,变成有流动光泽的头面,永不褪色。每次演出,后台总会有化妆师或同行爱好者,专注的看它,赞不绝口。”恐怕很少人会知道原来还有“点翠”这玩意儿。
当然,一部分《甄嬛传》的粉丝可能例外,心细的观众应该注意到了,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华妃娘娘与甄嬛都是一头闪耀的点翠首饰。清代是点翠工艺的兴盛期,钿子、簪钗、头花、耳环都时兴采用点翠工艺,从宫廷到演艺界都风行点翠首饰。不过,甄嬛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清朝,如果在宋代,嫔妃宫女使用点翠首饰就要受到责罚了,因为宋朝是禁用点翠的。
那么宋政府为什么要禁用点翠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宋初,永庆公主一日“衣贴绣铺翠襦入宫”,铺翠即点翠。宋太祖看到了,对她说:“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饰。”你将这件点翠饰品交给我,以后不要再用点翠了。公主笑着说:“此所用翠羽几何!”不就一件饰品吗?能用多少翠羽?太祖说:“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辗转贩易,伤生浸广。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
宋太祖为什么会认为公主用了点翠就是“造恶业”呢?这是不是上纲上线?不是。因为点翠必须使用翠鸟的羽毛,据说一只翠鸟身上可供采用的羽毛只有二十八根,而且要活鸟取毛,才可保证翠羽的鲜艳颜色。一枚光彩照人的点翠饰品,背后其实沾满无数只翠鸟的血迹。而以公主的身份,佩戴点翠饰品,很容易造成示范效应,引发时尚潮流,结果必然是“伤生浸广”,不知有多少翠鸟因此遭殃。今天人们希望女明星带头拒穿皮草,理由也差不多。
因而,宋太祖于开宝五年(972年)六月,下诏“禁铺翠”。大观元年(1107年),宋徽宗重申“禁铺翠”的禁令:“今后中外并罢翡翠装饰。”宋徽宗说:“先王之政,仁及草木禽兽,皆在所治。今取其羽毛,用于不急,伤生害性,非先王惠养万物之意。可令有司立法闻奏。”在宋人看来,杀翠鸟取其羽毛,跟宰羊取肉的性质并不一样,人们吃肉是为了维持生命,而点翠是奢侈消费,是“不急”之事,为“不急”之事而“伤生害性”,显然有悖于传统的“仁政”理念。
宋政府出于“惠养万物之意”,立法禁用“翡翠装饰”,正如今天有的国家(如斯洛文尼亚)基于动物保护的人道主义立场,立法禁止皮草养殖、毛皮狩猎。动物保护者应该能理解“禁铺翠”的立法。
不过宋政府之所以“禁铺翠”,还有另外一个考虑,那就是反对奢侈消费风尚。南宋初年,民间奢华之风竞起,“士庶家竞以胎鹿皮制妇人冠,山民采捕胎鹿无遗。时去宣和未远,妇人服饰犹集翠羽为之”。胎鹿,即怀孕母鹿的胎胞。以胎鹿制成女性的皮帽,竟被当时的上流社会视为“高大上”的时尚表现。宋高宗很看不惯这种侈靡之风,他说:“销金翠羽为妇人服饰之类,不惟麇损货宝,残杀物命,而侈靡之习实关风化,朕甚矜之。”
为刹住这股以侈靡为荣的审美风气,宋高宗时代的法律出现了一条罪名,叫做“销金为服罪”,以黄金装饰衣服是触犯法律的。“采捕翡翠及贩卖并为服饰”,则依“销金为服罪”处置。绍兴年间,有关部门还建议:“应士庶贵戚之家,限三日毁弃(点翠服饰)。如违,并徒二年。”高宗批准了建议。
以今天的立场来看,政府出手禁止民间的侈靡时尚,恐怕有多管闲事之嫌。不过,考虑到那是八百年前,那时候的政府还未确立“侈靡也是消费权利”之类的观念,所以时有“禁奢”之举,今人不妨同情理解之。
而我想特别指出的是,宋政府的“禁用销金铺翠”,有一点却值得称道:率先施行于宫廷,以带动民间风气;从严要求贵戚之家,从宽要求一般平民。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三月,高宗下诏:“朕惟崇尚俭素,实帝王之先务,祖宗之盛德。比年以来,中外服饰过为侈靡,虽累行禁止,终未尽革。朕躬行敦朴以先天下,近外国所贡翠羽六百余只,可令焚之通衢,以示百姓。行法当自近始,自今后,宫中首饰衣服并不许铺翠销金。”为垂范百姓、展现决心,宋高宗叫人将外国进贡的六百多尾翠羽,拉到闹市上销毁掉。
同年八月十九日为懿节皇后生日,按以往的仪式,需要用到“翠毛浮动罗花五十枝,系铺翠镂金,真金纸制造”。现在因为禁用铺翠、销金,高宗批准用“药玉假翠叶、漆金纸充代”,类似于用琉璃仿制替代点翠制品、用镀金纸替代真金叶。又立为惯例:今后庆贺皇后生辰,“并依此例”。
后来宋宁宗时,皇帝也下诏书说,“销金铺翠,并不许服用。除先将宫中首饰衣服等令内东门司日下拘收,焚之通衢。其中外士庶之家,令有司检照前后条法,严立罪赏禁止。贵近之家,尤当遵守。如有违犯,必罚无赦。”还是先烧宫内的点翠首饰衣服,还是强调“贵近之家,尤当遵守”。
在“禁用铺翠”一事上,宋政府的治理逻辑是这样的:“宫中禁之甚急,久当民俗自化,不必过为刑禁也。”对民间侈靡风尚,不必太苛严,皇室、政府与官员先带个头禁奢,老百姓自然会跟随。尽管事实上,南宋民间的铺翠工艺品是屡禁不绝的,如杭州城中,制作点翠饰品的“铺翠作”,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宋政府也承认“虽屡有约束,终未尽革”。但比起清代,宋朝的点翠还未泛滥成灾。
如果禁用点翠确实有必要,那么我觉得应该赞同宋政府的做法:从自身禁起。历史上,诸多盛行一时的服饰时尚,通常都始于宫廷,然后波及上层社会,最后被全民所竞相仿效。晚清—民国之时,几乎所有女性都以点翠为荣,这跟清朝皇室的示范脱不了干系。清宫内务府设有“皮库”,负责收集、管理翠羽,又置“点翠匠”三名,专门承造宫中点翠物件。所以甄嬛才能够佩戴点翠头饰。由于点翠饰品的需求量太大,到了民国时,用于点翠的翠羽终于绝市,点翠工艺遂被烧蓝工艺取代。
据说翠羽在不同光线下,可以呈现出皎月、湖色、深藏蓝等不同色泽。这是再精湛的烧蓝工艺也无法替代的。
其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虽然是点翠是一道残忍又华丽的工艺,但是我们却不能否认其中的艺术创造力它以及所蕴含的艺术价值。这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技巧和智慧。但是这道工艺终究是残忍的,宋朝禁点翠,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点翠
点翠工艺特征详解及在现代的传承发展
来自吕明星《点翠工艺在现代首饰的继承和发展》
点翠工艺的特征
点翠的含义
《 红楼梦》 中记载, 贾家浩浩荡荡去道观, 张道士呈上一盘子珠玉。 贾母看见一个赤金点翠的麒麟挂件, 便伸手拿起来, 笑说, “这件东西好像是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一个的。”这里所说的麒麟是古时候小孩子常戴的一种吉祥挂件,其作用是用来求子、 保平安的, 所用的工艺就是“点翠” 了, 从字面意义上看,似乎是说“金镶玉” 般嵌着翡翠, 实际却并非如此, 而是一种极为精致完美的传统手工艺, 其制作方法是将翠鸟的羽毛沿着纹理,细细地贴在金银制作的底托上, 制成精美的首饰作品, 经数百年光阴的洗礼而不黯淡,色泽光鲜亮丽, 寓意丰富吉祥, 这样制作的首饰, 叫“点翠首饰”。 去过故宫博物馆的人,或许能看到明清皇室的皇后头冠、 太妃冠, 花样极繁复精美的镂金底托上, 呈现着一汪汪既明丽又深沉的翠蓝。 这精美的装饰正是点翠工艺带来的完美视觉冲击。 这便是点翠首饰能够在众多首饰中脱颖而出的奥秘, 也是在古代乃至现代受到人们热捧的原因所在。
也许这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将生物之灵(羽毛)与器物之美(金银器)结合起来,又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的首饰作品。 这种首饰在中国传统的首饰制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点翠首饰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深受达官贵族的喜爱。 点翠的含义, 我们可以简单的概括为: 点翠工艺是中国一项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 它结合了中国的金属工艺和传统的羽毛工艺, 使用珍贵稀有的翠鸟羽毛贴于金银制品之上, 是极耗时耗力的艺术精品。
点翠的工艺用材
点翠工艺前面提过, 是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 那么它的主要用材无非就是用来当做底托的金属和充当主要装饰物的羽毛了。 点翠的工艺用材大致可分为底托用材、 翠羽、 宝石装饰物等。
(1)翠羽
: 说到翠羽,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为我们提供珍贵原材料的翠鸟。 翠鸟,又叫翡翠鸟, 是生长在中国福建南部和广东一带的侯鸟, 它全身翠蓝色, 腹面棕红色, 平时以直挺姿势, 栖息在水边, 它可以保持很长时间一动不动, 静静地等待鱼虾游过, 每当看到鱼虾到来, 立刻以迅速的姿势, 直扑水中, 用嘴捕取。 翠鸟的翠羽由于折光缘故, 翠色欲滴、 闪闪发光, 翠鸟因此得名, 也正因这绮丽夺目 的羽毛而美名远播。 自古的帝王服装、 王后的凤冠, 就采用翠鸟鸟羽作为主要装饰物, 所以, 点翠工艺这项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在我国流传久远。 唐代诗人钱起咏翠鸟曾这样写道: “有意莲叶间, 瞥然下高树。 擘波得潜鱼, 一点翠光去。” 翠鸟轻巧掠过的盛荷满塘的湖面, 悠然停于一株才露芳华的幼荷之巅, 袅袅婷婷, 静列的如处子般凝之于画中, 忽地一阵涟漪, 青光一现, 一颗莹莹翡翠投入水中, 刹那红鱼翠鸟一同跃起, 一闪已不见去向。 这天然灵秀的景致, 这“回顾生碧色, 动摇扬缥青” 的精灵已在千百年的岁月里幻化成历代女儿们绾起的缕缕青丝间点点的翠色, 点点的光华。 这样唯美的画面, 是任何的仿翠品也不能替代的。 翠羽之灵,成就了翠鸟之名, 却也给它们带来杀身之祸。 由于翠鸟娇小, 羽毛柔细, 即使制做一朵精巧的头花也要牺牲许多美妙的小生灵, 因此后世出现了多种仿点翠的饰品。
随着人们越来越喜爱点翠首饰, 翠鸟的数量也就疯狂的锐减, 到现在基本已经绝迹。 这种可怜的小鸟, 在为人们提供美丽的同时, 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制作“点翠” 首饰时, 采用的翠羽要求非常严格, 非常地讲究: 左右翅膀上各十根, 行话称“大条”; 尾部羽毛八根, 行话称“尾条”。 因此, 一只翠鸟身上一般只采用大约二十八根羽毛。 翠羽还必须“活取”, 因为翠鸟一旦生病或死亡, 其羽毛便会丧失那层魅影般的光泽——这种色泽差的羽毛, 在行话中称作“暗条”。 一支小小的点翠金簪, 或许就要用上数只乃至十数只翠鸟的羽毛; 那些大件的首饰、 摆件更不用多言, 造价固然是极高的, 光从这点来看, 点翠首饰的价值连城可见一斑, 最令人惋惜的是这些生灵的无辜牺牲。
(2)底托:
传统点翠首饰的底托一般分为金属和纸质底托两种, 关于这两种底托的材质特征后面会有所提及, 在这里主要谈一下两种底托的造型特征。 古代点翠首饰的底托一般都为较为珍贵的金银制成, 不光是因为金银自有的价值, 更多的是由于金银的延展性较好, 可以通过铸造、 煅烧、 敲打等多种方法来达到造型的特征。 这样在造型方面就有很大的空间, 可以做出不同的造型特征, 为点翠首饰提供了第一步的保障。 另一种底托就是纸底底托, 纸底底托是在清末的时候出现的, 跟金属底托相比, 纸托更加轻便, 更容易成型。 随着首饰的尺寸越来越大,纸托也越来越受到首饰制作者的欢迎。
(3)宝石装饰物:
在很多点翠首饰中, 一般都会镶上珠宝玉石等装饰物, 使其显得更加珍贵稀有。 这些宝石一般都包括各种彩色宝石 、 珍珠、 翡翠、 珊瑚、碧玺等。 点翠首饰通过这些宝石的点缀, 愈发显得高贵典雅了。
点翠首饰的制作方式及造型特征
点翠的制作方法
点翠工艺是中国一项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 它是首饰制作中的一个极具特色首饰工种, 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 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 色彩鲜艳华丽, 光泽感好, 而且可以保持永不褪色。 点翠工艺的发展在清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 我们现在看到的好多点翠器物和首饰的精品都是在清朝的时候制作的。 点翠是我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 制作时先用金或银等金属做成不同造型的底座, 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翠蓝色的羽毛仔细地黏贴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 器物, 以此达到金银和羽毛的完美结合。
“点翠” 制作工艺极为繁杂: 制作时先用金、 银片按设计好的花形制成一个底托, 再用金丝随图案花形的边缘焊起圈凸起的槽。 在中间凹下去的部分涂上适量黏贴剂待用, 用小剪子按照底托的形状剪下翠鸟的羽毛, 轻轻地用镊子把羽毛排列在涂了黏贴剂的底座上形成精美吉祥的图案, 再镶嵌珍珠、 翡翠、 碧玺等珠宝玉石, 用这种方法制作的首饰, 显得高贵典雅。 更绝妙的是, 翠鸟的羽毛有一种奇妙的金属光泽, 会随着光线、 角度的不断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点翠首饰戴在人的 头上时, 会随着光线的变化, 人的活动而华彩流动, 层次分明, 华彩流动, 美不胜收。 点翠之美, 在于它的精美图案, 在于它的特殊工艺, 让它美到极致的, 则在于它所镶嵌的羽毛, 点翠之美, 不是几张平面的图片能够尽显的。因为点翠工艺制作极其复杂, 制作出的饰品如此完美, 所以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真正的点翠是拿羽毛上的细毛一根根粘不是把羽毛剪个合适的形状整个粘贴,工艺很复杂。”
据史料记载, 翠羽必须由活的翠鸟身上拔取, 才可保证颜色的鲜艳华美。 奇妙的是, 翠鸟的羽毛因为折光的缘故, 翠色欲滴、 闪闪发光。 翠羽根据部位和工艺的不同, 可以呈现出蕉月、 湖色、 深藏青等不同色彩。 点翠的羽毛以翠蓝色和雪青色为上品, 加之鸟羽的自然纹理光泽, 使整件首饰富于变化, 富丽堂皇又不失生动活泼。 古代云南等地每年都要向宫廷朝贡几百对翠鸟皮, 而皇家所用的点翠是当鸟头回转时, 头部上较亮较闪的那个部分。 后来, 由于近几百年翠鸟珍贵稀少加之环保需求及制作工艺的残忍而在清末民初由烧蓝工艺取代。 当然, 从纯工艺的角度看, 两者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而中国女性传统的黑发与色彩变幻的点翠首饰相互映衬, 体现出东方女性优雅端庄之美。 而烧蓝, 本身的釉色不是与发色相得益彰, 反有喧宾夺主之虞。 所以当今市面上保存完整的点翠工艺首饰就变得弥足珍贵, 价值连城, 是无价之宝。
传统点翠工艺的首饰类型及特征
清朝新娘嫁箱中常有的首饰就是点翠首饰, 包括头饰、 簪子、 步摇、 钗, 耳饰、 指甲套等; 清朝首饰制作工艺的大力发展, 为点翠工艺在首饰上的运用提供了基础。 现在所见的点翠工艺的首饰以发饰最多。 头饰根据不同的用途有可分为钿子、 发釵、 发簪和步摇。
(1)发饰
1)、 点翠钿子
钿子一种类似冠的头饰, 是满族八旗妇女在穿彩服的日子里常佩戴的。 钿子分为凤钿、 满钿、 半钿三种。 钿子前如凤冠, 后加覆箕, 上穹下广; 以铁丝或藤做胎骨, 网以皂纱; 或以黑绒及缎条制成胎, 前后均饰以点翠珠行。 凤钿装饰珠石九块, 满钿八块, 半钿五快。
2)、 点翠发釵、 发簪和步摇
发钗、 发簪和步摇是女子盘髻必不可少的首饰。 这是运用点翠工艺制作的首饰中最常见的款式, 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都运用自如, 任何题材均可展现, 其中多数首饰都为点翠工艺中登峰造极之作, 其精美程度令后人惊讶。 鎏金、 花丝、 镂空等首饰制作工艺与点翠工艺的完美结合, 使发簪、 发钗和步摇等首饰栩栩如生, 灵活精美, 无不使后人叹服当时的制作工匠如有妙手回春之力。清代步摇大多采用了 明代焊接制作新工艺方法。 如图 3-3 “点翠嵌珠凤凰步摇”, 就是使用了金属焊接作底托, 凤身用翠鸟羽毛装饰, 其眼与嘴巴用红色宝石、 雪白的米珠镶嵌, 两面嵌红珊瑚珠。 凤身呈侧翔式, 尖巧的小嘴上衔两串十多厘米长的小珍珠, 坠角是一颗颗翠做成的小葫芦。 整个步摇造型轻巧别致. 选材精良, 实为罕见。
(2) 耳饰
耳饰分为耳钉和耳坠, 由于造型的需要以点翠工艺制作的耳饰绝大部分都为耳坠。 其造型多为具象结构的亭台、 楼阁、 花篮和宫灯等, 也有少部分的花卉造型, 做工十分精巧且面面俱到。 如图 3-4 这对龙形点翠耳饰, 无论在造型还是工艺上, 都可称得上是点翠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3) 饰片
点翠工艺的饰片大多为纸底点翠饰片, 因其重量相对较轻, 易于固定且韧度较好, 所以多用于装饰大面积的头饰和隆重华丽的服饰。 现在世面上可见的点翠工艺饰片多为头
饰的装饰饰片和戏曲用装饰饰片。 饰片常见的是不镶嵌的款式, 即使镶嵌也是以独粒宝石居多,其目的是为了 充分展现翠鸟羽毛艳丽的色彩和独特的光泽以及用翠片完成的饰品造型。 虽然从古代出土衣服的残片上面已难辨翠鸟羽毛艳丽的色彩和独特的光泽, 如图 3-5, 点翠饰片的遗迹清晰可见。
(4) 其他装饰品
除了以上所说的运用点翠工艺制作的首饰,还有许多其他的点翠工艺装饰品, 虽然在现代生活中已经很少能看见或使用了 , 但是在古代却是人们喜爱并且象征着身份、 地位的重要装饰物品。如图 3—6 点翠抹额, 就是古代年长女子戴在额前的装饰品。
传统点翠工艺的器物类型及特征
(1) 生活用品
点翠工艺作为一种起到装饰作用的辅助工种, 很少作为主体以单独的形式存在。 大多数是为了点缀、 美化、 装饰其他饰品而出现的。 因此, 翠鸟羽毛大多用于特别订制的装饰性用品, 例如扇子或豪华的实用性器皿。 可见图 3—7 古代女士团扇。
当用点翠工艺装饰古代女士团扇时, 大多会以绘画图案的方式出现在扇面表面, 如花卉、 禽鸟、 蝴蝶、 昆虫等。 翠鸟羽毛特有的光泽与绸缎的亚光形成鲜明对比, 仿佛扇面上的图案有了活气, 变得生动、 精致。湖色的翠羽 点缀在或白或黄的扇面上显得淡雅、 清新, 却又不失华美。而在男士折扇上, 点翠则多出现在扇柄的位置, 使整个折扇显得贵气十足, 同时也突出扇主人尊贵的身份和地位。
在很多收藏家所收藏的豪华实用性器皿中, 也经常可见点翠工艺的身 影。 点翠工艺完美精致的镶嵌在富丽堂皇的豪华器皿上, 突显古代皇家真正的奢华。
(2) 画屏、 插屏
屏风在古代家具中主要起遮蔽的作用, 小插屏则放置案上, 起陈设的作用,因此在插屏的画面上, 更讲究装饰材料和表现内容。 翠羽作为极为高档的装饰材料, 与象牙、 珐琅彩、 珊瑚相结合, 粘于屏上, 以增加色彩效果, 使之更加碧色醒目。 在实用的基础上大大增加了其观赏性与艺术性。
(3) 陈设及盆景
陈设及盆景都属装饰性的摆件类, 点翠工艺在其上的运用多种多样, 设计新颖。 有大面积的花纹铺设或底部构型, 也有用来装点成树叶或花草。 与珊瑚、 大颗粒宝石相互点缀衬托, 颜色艳丽丰富, 极具观赏性。 如图 3—9 点翠葫芦架盆景, 点翠制作的叶子和宝石制作的葫芦等相互映衬, 美不胜收。 此处所指的盆景与现在人们惯常所说的盆景有些许不同, 虽然都是植物盆造型, 但是用材有所不同。 现代的盆景是用有生命的
植株或植物根茎部分作造型, 植入盆中, 且让其继续生长, 修剪。 然而当时所谓的盆景是拿贵金属(如金、 银) 与翠羽、 宝玉石、 珊瑚、 象牙、 珍珠等仿造植株的造型, 和经过雕琢、 修饰的盆一起形成整体, 构成盆景。 无论是盆还是植株都经过精 心的点缀和装饰, 造型生动自然, 其色彩显得无比华丽、 精美。
点翠工艺的分类
按材质分类
(1)根据点翠工艺的底托材质种类不同, 点翠工艺大致可以分为纸底点翠以及金属底托点翠。
1)纸底点翠
纸底点翠又称纸胎(也可以叫纸托) 点翠, 点翠工艺是与银胎、 金胎相同的,其胎所用纸张是要经过加厚、 加筋、 防水等特殊工艺处理, 不仅牢固而且可塑性与韧度是优于其他材质的, 这是纸胎点翠在清中晚期出现的原因之一。 另外纸胎与翠羽的粘接牢固程度远远优于金银, 可以相对减少出现普遍存在的翠羽脱落情况。 其次由于审美观点的不断变化, 首饰的尺寸越变越大、 份量也越来越重, 纸胎点翠却可以既美观、 又减少首饰重量。 加之纸胎点翠材料价值低于金银, 可以在保证工艺效果的基础上减少成本。 纸胎可以代替堆叠、 镶嵌、 平面垒丝等工艺, 而对于中空立体的垒丝造型, 还是只能使用金属丝完成, 所以也会出现纸胎点翠与金属垒丝相混合的首饰。 纸底点翠因其重量相对较轻, 易于固定且韧度较好, 因此多用于装饰大面积的头饰和隆重华丽的服饰。 在清代戏曲中, 常见的装饰也是这种纸底点翠。 这也对其保存增加了难度。因而他们能保存下来很大程度是因为在老戏园子里有一种职业就是专门修理行头、 首饰的, 所以首饰经常得到维护, 但是一般修理过的点翠装饰, 翠毛排列都是错乱、 无序的。
2)金属底托点翠
金属底托点翠又称金属胎点翠, 点翠工艺所用的金属多为金、 银等贵金属材料。 由于金属可以通过焊接、 拔丝等技术实现立体垒丝、 宝石镶嵌、 鎏金、 掐丝等工艺, 所以金属底托点翠要比纸底点翠的造型更加繁复, 更加多样化, 层次感也较之纸底点翠更加强烈、 突出。金属底托点翠作为古代首饰, 因其牢固、 结实,大多被做成发簪、 耳饰、 步摇等饰品。 金属底托点翠饰品很少以单独的形式出现, 多与珍珠、 珊瑚、 蜜蜡、 宝玉石以珠镶、 串镶、 包镶的形式结合在一起, 作为衬托的材料, 通过色彩、 质地、 大小以及形状的对比, 突出首饰的华贵与美丽。 金属底托点翠由于其金属特性, 比纸底点翠更易于保存, 这也就是为什么存于现代的金属底托点翠比纸底点翠数量多的原因之一。
(2)、 硬翠和软翠
根据翠鸟羽毛使用的不同可分为硬翠和软翠, 其中, 采自翠鸟脖子周围和胸脯的羽毛制成的点翠饰品称作软翠, 其余地方如腹部的羽毛制成的点翠饰品称作硬翠。 我们在市面上见到的大部分都是硬翠作品。 前文提到, 点翠采用的翠鸟羽,左右翅膀上各十根(行话称“大条”)、 尾部羽毛八根(行话称“尾条”), 所以一只翠鸟身上一般只采用大约二十八根羽毛, 且病死的翠鸟羽毛首饰一般还不用(行话称“暗条”, 色泽不行), 所以点翠造价可想而知。 南方的点翠一般用脖子处的,北方的一般用腹部。 脖子上的羽毛粗, 但是较有光泽, 腹部虽然光泽稍逊, 但是非常的细腻, 这种的细腻程度, 是现在新仿的后来修补的点翠怎样也无法比拟的。人们狂热的追捧点翠饰品, 导致翠鸟的数量急剧下降, 保护翠鸟受到越来越多环保人士的重视, 现在翠鸟是国家级保护动物, 不能随便杀了, 随意捕杀会承担很严重的后果, 为了不让这门精美的工艺失传, 点翠工艺的传承者们会用其他的材料代替。
按图案分类
按照点翠工艺的图案种类不同, 点翠工艺可以分为动物点翠、 植物花卉点翠、人物点翠以及其他图案点翠等。
(1) 动物图案
动物图案可谓点翠工艺饰品中运用最为精妙的图案。 现实中的动物有喜鹊、 鹦鹉、 蝙蝠、 蝴蝶、 松鼠、 金鱼、 梅花鹿等。 而神话传说中的灵兽也经常出现在点翠工艺饰品中, 比方说祥龙、 凤凰、 麒麟等。 这些动物图案都表达了 当时人们的美好意愿。
(2) 植物图案
植物图案算得上点翠工艺饰品中运用最多的图案。 各式花卉, 各种茎蔓, 千奇百态, 无所不能, 有的植物造型起到连接的作用, 而有的就构成饰品的主体。 如图 3—13 这款“点翠钱芯重瓣菊花簪”, 造型精美, 工艺细腻, 充满了立体感。
(3)人物图案
人物图案在点翠工艺饰品中鲜有出现, 造型以古代传说人物居多, 八仙、 观音等, 一组点翠工艺饰品叙述出古代传说故事。 而其他图案的点翠工艺饰品, 还有亭台楼阁、 吉祥汉字、 抓周挂件等, 造型奇特, 做工精细, 经常给人以极大惊喜。
按年代分类
根据制作的年代不同, 点翠可分为古代首饰类和现代装饰类戏曲点翠, 古代首饰类点翠前面已提及很多, 这里不再重复, 接下来主要说一下现代装饰类戏曲点翠。 戏曲旦角所用的各种头饰统称为头面。 包括头花、 边凤、 簪子等等, 一整套头面大约 44-46 件。 早年舞台上用的头面基本分为三种: 点翠、 水钻和银头面,点翠头面是用生长在中国福建闽南地区的翠鸟的羽毛点制而成。 因为翠鸟羽毛在阳光下有变色的效果, 所以在舞台上会格外的好看, 富于变化, 多是剧中性格娴静、 端重的贵族妇女所佩戴, 包括顶花,面花,后三条等。 青衣行中的大家闺秀,如京剧《宇宙锋》 中赵艳容、《宝莲灯》 中王桂英等,都戴这种头面。
现在舞台上的点翠头面非常少见了 戏剧中用到的头面点翠部分用绸缎代替, 叫做点绸, 就是用绸子染色采用点翠工艺方法制成的点绸头面。 本来绸子是不会变色的, 但只要制作精良, 在台上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只要灯光用的合适, 点绸的头面也会呈现出深浅两种颜色, 舞台上看应该是绝对可以乱真了。 如图3—14, 就是戏曲演员佩戴的整套点翠头面。还有一种就是使用特殊处理的纸制作的点翠饰品。 但舞台效果远不如真实的点翠漂亮。 以上两种代替点翠的饰品, 虽然没有点翠灵动, 但是也很漂亮, 至少没那么残忍,可以不用再牺牲那些无辜的翠鸟。 但代替品和点翠的区别是工艺不如以前精细了, 制作方法也没有以前繁复了, 原来让人们为之惊叹的魔幻光彩也变得大众平庸, 更多的是为道具需求使然, 其艺术与工艺的价值也大大降低。
点翠的美学特征
(1)点翠是一种制作精良的工艺综合体, 它结合了 很多的制作工艺, 在一件小小的点翠首饰中,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工艺在里面, 除了点睛之笔的点翠工艺外,一般还常接工艺、 垒丝工艺、 镶嵌工艺和黏贴工艺在里面。
(2)点翠首饰是一种极为精美的首饰品种, 在一件小小的首饰中, 它集合了 极为精美的翠羽、 玲珑剔透的宝石、 绚烂的红珊瑚、 圆滑光润的珍珠、 绚烂多姿的珐琅彩、 珍贵稀有的象牙, 这么多宝石出现在一起, 而是材质美的集中体现。
(3) 在很多点翠首饰中, 不同的图案、 造型和寓意都表达了 人们美好的愿望,每件点翠首饰都在讲述一个不同的故事, 都是人们寄予美好希望、 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文化内涵丰富。
点翠工艺的现状
点翠工艺发展到今天, 几乎已经绝迹, 如何把这项传统的手工艺用现代的方法继承和发展下去成了我们现代人最大的难题和挑战。 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王殿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珠宝首饰行业现在很红火, 但是值得警惕的是, 一些传统工艺却慢慢被舍弃, 并且后继无人, 面临失传的危险。 王殿祥说, 现在流行简洁明快的欧式首饰, 因而首饰加工业存在着机器生产代替人工制作的趋势, 一个较好的设计出来之后, 被同行用蜡模一套, 做出个模子, 然后就可以用机器大批克隆了, 这不光造成首饰同质化、 无个性, 更重要的是厂家都去追逐利润, 却忽略了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保护。 在历史上, 已经有不少金银器传统工艺失传了 ,比如点翠工艺, 将翠鸟羽毛粘在金银器的底托上, 工艺极为繁复。 传统工艺当然要进步, 通过与现代科技和现代理念相融合, 用现代的方法和工艺重新演绎。 但当务之急, 要对传统工艺进行发掘和保护, 不能让传统金银工艺消失在首饰热卖中。
传统点翠工艺消失的原因
点翠工艺为什么会几近绝迹, 固然有历史方面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它已经不能符合现代人对首饰审美的需求, 已经不能顺应历史的潮流, 古代的点翠首饰, 到了现代更多的是被当做工艺品来收藏。 点翠首饰在现代看来已经不能符合现代人对首饰的要求。 这其中原因很多, 涉及到材质、 造型、 工艺、 审美、 环保等方面。
(1)、 首饰的用材:
上文提过, 点翠首饰就是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那么它的主要用材就是用来充当黏贴物的羽毛和用来当做基衬的金属。 首先说用作底托的金银现在已视为价值连城的贵金属, 若是再用其制作底托, 将会无形中抬升点翠工艺首饰的价格并且掩盖金银自身的价值, 其次, 用来制作“点翠”首饰的翠鸟已几乎绝迹, 精美的翠鸟羽毛更是难以得到, 所以仅从材料获取方面来看, 制作点翠首饰已十分困难。
(2)、 造型的特征:
传统点翠工艺首饰饰品通常都以花的蝶、 楼阁、 昆虫、 龙凤等古代传统造型为主, 且都为单面, 层叠相加。 这样的造型在现代来说显得繁冗复杂, 已满足不了现代人对首饰造型的需求, 人们开始喜欢开始喜欢简洁的、 明快的, 线条流畅的首饰。
(3)、 工艺运用:
传统的点翠首饰所用的工艺基本就是黏贴工艺, 这种工艺的缺点就是牢固程度不够高, 遇湿遇潮易脱落, 古代所用的胶水为有机物熬制, 从这两点来看首饰的保存就有一定的问题。 现代人要求对首饰的佩戴和保存都具有长久性, 而传统点翠工艺似乎满足不了 现代人对首饰永久佩戴的要求。 传统的点翠首饰制作过程繁复, 耗时耗力, 不能批量生产, 对于首饰工厂来说,无形中增加了制作成本, 再以获取利润为第一位的现代社会, 无疑中加速了点翠首饰的消失。
(4)、 环保要求:
用来提供翠羽的翠鸟现在濒临灭绝, 已被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近年来, 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动物保护法》 和《环保法》, 因此从动物环保方面来说, 点翠首饰缺乏了用来制作的原材料——翠羽。
(5)、 审美与佩戴:
古人认为身体发肤授之父母, 所以无论男女都喜欢飘逸的长发, 而且喜欢把头发高高的盘起, 做成发髻。 根据发式的需求, 古代人做了许多关于头上的装饰物, 比如簪、 钗、 步摇等等。 笔者认为这些首饰的最初用意一定是用来固定发髻的, 随着审美的发展, 美化和装饰功能不断地加强。 现代人更喜欢明快利索的短发, 就算是长发, 也很少有人再梳起啦! 所以古代的这些首饰从佩戴方式来看对现代人来说已无用武之地了。 如图 4—2 这款古代点翠指甲套, 在现代只能当做工艺品来收藏。 人们穿什么样的衣服, 决定了戴什么样的首饰, 古代人喜欢着华丽的衣服, 对首饰的要求也比较讲究, 所以古代人做了 各种的头饰来与华服相匹配, 已达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现代人从穿衣打扮来看, 都崇尚简洁大方。 很显然,点翠首饰并不适合现代人佩戴了。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 传统的点翠首饰在现代人看来, 大部分只能当做工艺品来收藏, 但是有句话说的好“没有过时的工艺, 只有过时的设计”! 如图 4—3这款“紫檀点翠嵌牙渔家乐” 在古代起美化和装饰作用的插屏, 如今却成了价值连城的工艺藏品。 首饰的三要素是“美丽、 稀有、 耐久”,现代人对首饰的要求基本上也是以这三个方面为标准的, 他们要求首饰首先是样式美观、要稀有, 所谓“物以稀为贵”, 佩戴起来还要长久, 要易于保存。 从这几点来看, 传统的点翠首饰确实符合美丽和稀有, 但说到耐久, 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依现代人生活需求与审美的眼光设计的点翠首饰, 无论从材质的运用, 设计的种类、 造型的要求、 色彩的种类和佩戴方式上都应该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所以说点翠首饰在现代看来, 工艺本身并不所过时, 只要我们对传统的工艺进行重新的演绎和发展, 同时与现代首饰设计相接合, 一定会制作出符合现代人需求的“点翠首饰”。
点翠工艺的继承和发展
据以上分析, 点翠首饰在很多方面都不符合现代人们首饰对其的基本要求,谈到它的继承和发展, 首先要问, 我们为什么要继承和发展它? 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点翠工艺是我国古代一项传统的手工艺, 是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首饰制作过程中慢慢摸索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首饰制作的装饰方法,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继承并把它发扬光大。
其次, 我国政府现在特别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 团体、 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 表演、 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 实物、 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 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 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 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既然点翠是我们的传统工艺, 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几百年创造出来的完美工艺, 所以我们有必要把它传承和发展下去, 并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创新。
再次, 如果能把点翠这种工艺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下去, 找到更好的适合现代生活与审美需求的代替品, 不得不说是对现代首饰的一种补充和丰富。 现代首饰大都由贵金属和合金制成, 线条大都显得简单流畅, 整体给人机械的、 僵硬的、冰冷的感觉, 层次感不够丰富。 翠羽虽然没有了, 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替代品, 把点翠工艺充分运用到现代首饰中去, 将点翠工艺不失本色的继承和发展下去, 那么对现代的首饰发展是一个极大的补充和丰富。
现代点翠首饰设计
传统的点翠工艺, 实际上就是羽毛的黏贴艺术, 如果把点翠工艺比作一副精美的画卷, 那么翠羽绝对是里面的点睛之笔, 缺了这翠羽, 画卷也就失去了活力。没有过时的工艺, 只有过时的设计和运用。 如何把传统的点翠工艺用现代的方法演绎是本文着重探讨的一个方面。
人们喜爱点翠首饰的原因
点翠首饰在历代的发展中都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在清代甚至达到了高峰, 人们为什么会如此喜爱这种工艺的首饰呢? 笔者总结了以下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与影响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 不仅仅只是和田玉、 翡翠等玉石文化, 还有青金石、绿松石等宝玉石。 纵观我国的历史, 各朝代的统治者对红、 绿、 黄、 蓝这几种颜色都有不同的定位, 有些平民百姓喜欢的颜色因阶级地位不同却不能使用, 只能膜拜。 在藏族文化中, 绿松石更是被推崇至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笔者分析认为, 古代人以“天” 和“地” 为上。“天” 为人们提供一切物质保障的条件, 如果风调雨顺, 人们就会有好收成, 就能为人们提供好收成。 所以在图腾崇拜中, 出现了 用以降雨的龙、 魑等祥兽。“地” 为人们提供了 一切物质保障的基础, 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取之于地、 用之于地。 因为天是蓝色, 地是绿色。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除了红和黄色, 蓝和绿色同样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所以有了绿松石和青金石文化。 当这些文化逐渐融入首饰当中, 随着工艺不断发展, 适时出现了适应人们喜爱的点翠首饰。 这点也符合了人们对首饰色彩文化的追求。 真正的点翠又是碧蓝、 松石绿, 泛着金属光泽的细羽与雕金镂银交织相应, 色彩绚烂之极, 也富丽堂皇之极。
点翠首饰本身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从古代来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点翠首饰具有很高的价值, 一直是人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不用说点翠首饰具有的高贵典雅之美, 光是从制作来看, 就已经是价值连连, 前面提过, 制作点翠首饰, 一只翠鸟身上一般只采用大约二十八根羽毛。 还必须“活取”, 一支小小的点翠金簪, 或许就要用上数只乃至十数只翠鸟的羽毛; 那些大件的首饰、摆件更不用多言, 造价固然是极高的,一个用点翠工艺制作的凤冠, 光是翠鸟的数量, 就可能达到成百上千只, 更不用说再配上些名贵宝石、 珍珠等。 可谓真的是价值连城。如图 5—1 点翠镶宝珠花, 珍珠、 红色宝石、 珊瑚等穿插在点翠之间, 美丽至极。所以说, 够拥有一件点翠首饰, 成了古代女性最大的追求, 很长一段时间里,点翠一直是宫廷之物, 直到后来, 才慢慢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但可能只是很小的首饰, 再后来, 顺时地出现了仿翠的首饰。 仿翠首饰的出现解决了当时大部分人的需求。
从现代来看, 点翠首饰早已超越了其本身价值, 人们更加注重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古代遗留的点翠首饰, 被现代人当做价值连城的宝物收藏。 其文化价值和市场定位都无法以金钱来衡量, 因为流传世上的数量有限, 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 无法复制, 所以一直是收藏家投资保值之宝。
点翠首饰独特的色彩搭配
从色彩搭配上来讲, 金色和翠色是绝配,金饰与翠羽遂成为了 近千年来不离不弃的搭档。 光鲜亮丽的翠羽, 配上金光闪耀的底托、精细凸边和精美的镂刻花纹, 真正体现了形美、色美、 光泽美。 如图 5—2 这款想彩色宝石的点翠首饰, 红色的宝石、 金色的底托和翠蓝的点翠构成了美的视觉感受。 点翠首饰的翠色特别适合中国人的乌发, 古代女性在高高挽起的发髻上面装饰上几款翠色欲滴的点翠首饰, 中国女性倍显高贵典雅和雍容大方的东方气质! 古代人一直很讲究色彩学的搭配, 点翠的出现, 并且深受人们的喜爱, 不得不说, 是人类向美丽迈进了很大的一步。
现代首饰设计对点翠的要求
前面分析分析过, 传统的点翠首饰从首饰用材、 造型特征、 工艺运用、 审美观念、 环保要求及佩戴方式等方面都已经不符合现代人对首饰的要求, 那么点翠要想继承和发展, 就必须在这些方面得到创新, 用现代的设计造型观念对传统的点翠首饰进行全新的更换, 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 使传统和现代相结合, 使传统的手工艺得到继承和发展, 同时对现代的首饰设计进行补充和丰富, 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首饰的用材
古代传统的点翠工艺首饰, 其底托材质基本均为贵金属或特别处理的硬纸,而粘贴物则为翠鸟羽毛, 经常也会在底托中间位置或是周边镶嵌宝玉石、 珍珠、象牙、 蜜蜡等有机、 无机宝石。 然而在现代, 这种首饰材料的搭配与运用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市场需求与审美需要。
首先, 用来制作“点翠” 首饰的翠鸟已几乎绝迹, 精美的翠鸟羽毛更是难以得到, 所以仅从材料获取方面来看, 制作点翠首饰已十分困难。 就算找到翠羽, 制作出点翠工艺首饰, 也会因其首饰价格昂贵, 配戴后难以保存而市场需求有限。 如图 5—2, 就是现代人用代替物制作的仿点翠首饰。
其次, 制作“点翠” 首饰底胎的金银, 如今已被视为价值连城的贵金属, 若是再用其制作底托, 将无形中抬升点翠工艺首饰的市场价格, 并且掩盖金银自身的价值。 而如果采用纸底底托, 则首饰造型较平面化, 且不适宜日常佩戴和保存。因此, 点翠工艺首饰在继承其精美工艺的同时, 在材质方面需要有新的发展和创新。 寻求更多的材质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无机材质的运用使得点翠工艺更加易于保存, 同时降低了成本。
在底托和黏贴物方面要找到物美价廉、 适合现代首饰设计的材料。
首先, 在底托方面, 较为廉价的易于成形又有一定延展性的材料可以尝试使用。 本文设想, 如不锈钢材料、 新型塑料材质以及表面经过处理的铜材等, 既保持了 原有底托的优良特性, 又廉价、 轻便且容易成形, 可以成为贵金属底托良好的替代品。
其次, 在粘贴物方面, 无机物的代表是民国时期比较常见的蓝色进口粗纹纸, 这种纸比较厚,有一定的防水性, 但色泽不如翠羽光鲜亮丽。 另一种是用色泽鲜艳的绸缎为材料代替点翠工艺制作, 然而这种替代物几乎失去翠羽的纹路肌理,降低了 其观赏性。 清末出现的孔雀羽毛制作的点翠工艺饰品, 是最忠于原有点翠工艺饰品的有机物替代品。 而雀羽的防水性远不如翠羽, 遇湿气会起翘脱落不易保存。 在现代, 已出现仿照点翠粘贴工艺的饰品,绝大多数都以装饰画的形式出现。 如布艺画、 桦皮粘贴画、 实木粘贴画、 芦苇画、麦秆画、 秀华砂岩粘贴画、 土家粘贴画等等。 但是首饰与装饰画不同, 需要考虑人们佩带起来的舒适感, 过重或过于粗糙都将使佩戴者受伤。
前面提及杜静尝试了采用将玉兰树叶经过浸泡,使其叶肉腐烂, 自然脱落, 擦干后呈现完整的叶脉的方法, 获得一种新的有机材料。 这种有机材料容易获取,非常廉价, 经过脱水和腐蚀处理后不会腐烂, 易于黏贴,容易上色, 且经过透明涂料的处理, 不仅有防水效果还可以使其非常有光泽。 此有机材料虽然不能完全代替翠羽, 但是基本上已弥补了翠羽作为粘贴物在现代首饰中的缺陷。 作者也试着尝试了几款材质来进行试验, 比如说使用较为廉价的家禽的羽毛来代替翠羽, 这种材质一是比较容易获取, 二是经过染色可以仿出翠羽的颜色, 最重要的是保留了羽毛的纹理, 笔者认为是比较忠于翠羽的替代品。 经过研究前人的制作及自己的尝试本人认为, 点翠工艺的材质替换不必完全符合翠羽的风貌, 无论是有机材料还是无机材料, 只要能使点翠工艺适用现代的市场需求与审美需要, 都应该尝试使用。
造型特征
从造型上看, 传统点翠工艺首饰饰品通常都以花碟、 楼阁、 昆虫、 龙凤等古代传统造型为主, 且都为单面, 层叠相加。 这样的造型在现代来说显得繁冗复杂, 搭配现代简洁的服饰又显得格格不入, 所以说传统的造型已满足不了现代人对首饰造型的需求, 现代人喜欢简洁的服装, 从服饰搭配角度来看, 人们更多的开始欣赏夸张的, 简洁的, 立体的, 全方位的构型,要求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看, 首饰都是完美的。便于佩戴, 本文认为, 点翠工艺单面的片状结构可以由旋转曲面来代替, 并且由翠单面翠羽变为双面翠羽, 这样既满足了现代人对首饰造型的需求, 又基本保留了传统点翠工艺首饰的原貌, 可谓一举两得。 最重要的是把这项传统的手工艺制作运用到现代造型的首饰中去, 用现代的造型观念演绎点翠首饰的精髓。 笔者试着设计了 几款简洁的符合现代人佩戴的首饰造型, 同时结合传统的点翠工艺, 来达到符合现代人审美的艺术效果。
审美观念
时代不同, 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会随之变化。 古代人较现代相比, 生活节奏较慢, 社会关系也比较简单, 贵族小姐们基本上“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 衣食住行基本都有专门的人服侍, 所以她们可以穿宽袍大袖的衣服, 佩戴多见夸张精美的首饰。 现代的生活节奏不断地加快, 人们对首饰的要求不会那么的严格, 只要是简洁的、 符合现代审美观的、 易于保存的都会被大众所接受, 当然, 在崇尚自我的今天, 有很大一部分人追求个性的张扬, 他们喜欢标新立异的非主流首饰,以此来体现自身的价值。 但说到底可以总结为: 现代人对首饰的要求基本是除了美丽和稀少之外, 就是简洁、 佩戴方便, 它不但要易于保存, 还要佩戴长久, 最好还有升值的空间。 不要像古代人那样每天摘摘戴戴, 点翠首饰所谓的长久, 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水, 如何做到防水的作用, 在工艺的运用上将有进一步的探讨。
工艺的运用
对点翠首饰来说, 真正做到防水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为毕竟是通过黏贴工艺制作的首饰, 无论使用什么样的黏贴剂, 日子长了遇水都会遭到一定的破坏。 所以现代的点翠首饰设计, 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到防水, 避免与水做到直接接触, 因此在佩戴和设计的时候都应该以胸针和头饰为主的饰品造型。 本文尝试在家禽的羽毛上涂上一层透明的指甲油,以此来达到隔离防水的效果, 再通过染色来代替翠羽。 如图 5-7 中这款设计独特的手表就是运用了传统的点翠工艺和现代镶嵌工艺的完美结合,这样既突出了 手表的时尚元素, 又凸显了 复古风, 可谓点翠工艺在现代首饰中的成功运用, 点翠工艺与手表相结合, 有效地阻止了传统点翠工艺遇潮怕脱落的诟病。
颜色的丰富
在色彩方面, 传统的点翠工艺首饰大多均为统一的蓝色系, 记载中的点翠分“宝蓝” 和“翠蓝” 两种基本色泽, 与所用翠羽的品种以及不同部位的羽毛有关, 至于深浅搭配的也有不少, 但整体色泽还是统一的, 另外也有“花翠”, 是使用了 其他色泽的翠鸟羽或者其他鸟羽的缘故, 一般不大面积使用, 是间镶在蓝色翠羽中的, 但很少见。从整体上来看依然以蓝色为主。 这样一来,传统“点翠” 首饰就将无法实现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 对多元色彩的追求。 寻求多种颜色对传统点翠的丰富是本文的一个出发点。 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的染色技术将黏贴物染成不同的颜色, 把“点翠” 真正扩充丰富到“点彩”, 这样不仅保留了点翠工艺的制作方法, 又将其颜色单调性这一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补充。 这一点可以通过对多种多样的材质的运用以及染色或刷色的方式来解决。 如图 5—8,这款手表的装饰就是由均一的蓝色丰富到了五颜六色。 前面提及杜静尝试在叶脉材料上涂抹指甲油的方法为其上色。 在干净的叶脉上先涂抹一层透明的指甲油,使其包裹整个叶脉, 这样既形成一个无空隙的平面又起到保护叶脉的作用。 然后在叶脉的背面涂抹想要的指甲油颜色, 这时会发现想要的指甲油颜色已均匀的呈现在叶脉上, 并且由之前透明指甲油所保护的叶脉完好的呈现在颜色的上方, 形成叶脉特有的肌理效果。 这样一来增强了本文所尝试的新材料在颜色上的可行性。
环保要求
如果说现在再屠杀翠鸟来做点翠首饰不环保的话, 那么用饲养的家禽的羽毛来代替就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 多年来, 我国家禽生产位居世界第一位, 羽毛资源十分丰富, 然而, 笔者调查发现, 有不少的羽毛没有被利用, 特别逢年过节, 可见到许多羽毛到处堆积、 飞扬、 不仅影响环境卫生, 而且是很大的浪费。 家禽羽毛分为小羽和大羽两类。 小羽也称彩色羽色, 主要来源于家鸡。 大羽是扁嘴禽所产的羽毛, 主要来源于鹅、 鸭。 本文尝试用这些家禽的羽毛, 通过染色和喷色的处理, 来代替翠鸟的羽毛。 这样既解决了环保的问题, 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羽毛原有的肌理,应该是最忠于原物的替代品。
佩戴方式
古代人穿衣方面都比较保守, 宽袍大袖, 全副武装。 她们基本上只有头和手露在外面, 所以用来装饰的也只有这两个地方了 !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人用来装饰头部经过染色的家禽羽的首饰比较多的缘故。 现代人就完全的不同了, 现代人人穿衣也讲究简洁大方,追求个性, 所以首饰在任何的地方都可以体现。 但说到点翠首饰, 却受到了佩戴方面的局限, 因为点翠首饰就算是找到了合适的黏贴物和底托, 但在工艺方面还是少不了一个“黏” 字, 所以防水还是点翠首饰的第一要务。 因此, 在设计的时候应多设计与皮肤间接接触和日常佩戴可以少接触水的首饰。 在款式的设计方面, 应多以胸针、 头饰为主。
现代点翠首饰需要解决的问题
黏贴剂的选择
运用点翠工艺制作的首饰, 就是将特别挑选的翠鸟羽毛, 按照设计造型以及结构的要求, 剪成各个小块之后用特殊的胶粘剂贴在贵金属(如金、 银) 或者经过处理的硬纸上, 制成的各种首饰饰品。 古代匠人结合多种金属工艺和传统羽毛工艺来实现“点翠” 首饰的各种独特造型。 在这种首饰饰品上可见的金属工艺主要包括花丝工艺、 镶嵌工艺、 鎏金工艺、 掐丝工艺等。 这些工艺在现代中国首饰的造型和制作中也时常拿来运用, 并有所发展。 但运用点翠工艺制作的首饰真正与众不同之处是在于其传统羽毛工艺中的粘贴工艺。 所以黏贴工艺在这里起到了 很重要的作用。 说到黏贴工艺,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大到房屋的装修黏贴壁纸, 小到我们简历上黏贴的照片,说道首饰, 黏贴工艺大都充当方面的作用, 比如荷兰有一种装帧布, 就是由布与特殊纸张黏贴而成, 其表面平整, 适用于历久弥新的各种精装书籍、 笔记薄、 文件夹、 相薄以及各种尊贵高雅的珠宝、 首饰、 香水、 手表、 酒类等包装。
黏贴工艺用在首饰方面, 其要求就比较严格了 , 首先要保证首饰的美观性, 其次要考虑到首饰的长久性。“点翠” 的黏贴是将一定方向, 整齐排列的翠鸟羽毛平展的按底托的轮廓粘贴在用贵金属制作的周边焊有金属丝的金属片上。 因为金属底托有一定的延展面, 所以对翠羽粘贴的要求很高, 不能打乱翠鸟羽毛自然的生长方向, 也不能在底托上出现缝隙, 更不能因为顾及底托形状或是排列方向使整个翠片显得杂乱无章。 古代用来粘结翠羽和底托(包括金属底托和纸胎底托) 的粘结剂多为白笈水, 驴皮等专门熬制的透明天然粘接剂。 但是在现代, 由于以上所说的粘贴剂使用起来并不方便也不实用, 以至于被新的高科技的粘贴剂所取代。 本文试图采用固体胶棒、 液体胶水以及强力胶(502 胶和 AB胶) 试图将羽毛粘贴到金属片上, 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固体胶棒的粘贴力不足以将羽毛牢固的粘贴到金属片上, 大约半天之后羽毛自然翘起或与金属之间出现空隙。而液体胶水对羽毛的要求较高, 虽然其粘贴力足以稳固的粘贴住羽毛, 但稍微不平整或缝隙较大的羽毛都难与金属粘合, 并且由于液体胶水可流动, 对其量的控制也不易于掌握。 而对于粘贴力极强的 502 胶和 AB 胶而言, 虽不担心其粘贴力, 但是其均为化学工业试剂, 腐蚀性强, 极为容易损伤羽毛, 因此也不是适合成为点翠工艺的粘贴剂。 如图 5—12, 作者尝试着用液体胶水将染色的羽毛黏贴的铜质的底托上面。
通过不同尝试, 本文认为点翠工艺在现代首饰中的重新演绎, 难点并不在于其粘贴工艺, 现代的粘贴剂足以达到点翠工艺的粘贴要求, 真正的难点在于寻找新的粘贴物。 新的粘贴物的出现,取代翠鸟羽毛, 弥补翠羽取材稀少, 价格昂贵, 色泽单一, 不易粘贴, 难以保存等缺点。
翠羽代替物的寻找
其实点翠工艺如果底托方面解决的话, 难就难在如何找到更符合现代的黏贴物了 , 找到了新的黏贴物, 就能够解决传统点翠首饰那些原有的诟病。 本文所提到的点翠工艺已超出传统点翠工艺的概念, 所相同的只是对传统点翠工艺制作方法的一种借鉴, 然而在造型、 材质以及颜色等各方面都对点翠有了新的理解与改观。 通过这些方面的探讨, 使点翠进入一个新时代, 有了新的发展。 颜色差可拟, 灵动实不如。 无论孔雀羽还是点绸, 均失去“点翠” 那种仿佛流动于羽毛上的神秘光华, 再没有那样仿佛来自于另一个时空般的恍惚和悸动, 而这也是现代点翠首饰需要考虑的。
色彩的丰富
代替物找好以后就是要解决色彩的问题了, 为丰富点翠首饰的颜色, 笔者将尝试多种颜色对传统的颜色进行丰富和扩充, 把“点翠” 演变成“点彩”, 真正实现颜色的多元化, 笔者尝试以家禽的羽毛做为基本材料,在上面作出不同的颜色, 以此来实现颜色的多元化, 在色彩处理方面,通过尝试浸泡染色和喷色的方法,进行比较, 以找出比较适合且简单易行的一种。
[ 此帖被易璟涵在2023-07-30 11:12重新编辑 ]
分享
liumeiling
2023-07-30
+10 派派币
我很赞同
茗日夏末
2023-07-30
+10 派派币
我很赞同
倒序阅读
只看楼主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发消息
举报
使用道具
加好友
引用
茗日暮影
(派派版主)
沙发
2023-07-29
已审核
点翠美是美的,就是有些残忍啊!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