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文明(Mayan),是古代分布于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5个国家的丛林文明。虽然处于新石器时代,惟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与印加帝国及阿兹特克并列为美洲三大文明(阿兹特克与玛雅文明位于中美洲;印加帝国位于南美洲安地斯山一带)。
依据中美洲编年,玛雅历史分成前古典期、古典期及后古典期。前古典期(公元前2600年-公元250年)也称形成期,历法及文字的发明、纪念碑的设立及建筑的兴建均在此时期;古典期是全盛期(约3世纪-9世纪),此时期文字的使用、纪念碑的设立、建筑的兴建及艺术的发挥均在此时期达于极盛;后古典期(约10世纪-16世纪),此时期北部兴起奇琴伊察及乌斯马尔等城邦兴起,文化也逐渐式微(衰弱)。玛雅从来不像中国、罗马及埃及等文明拥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全盛期的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但因为没有冶金术,农业技术薄弱,无法支撑起庞大的人口,帝国在10世纪之后又逐步回到分散部落的型态。16世纪时,玛雅文化的传承者阿兹特克帝国被西班牙帝国带来的瘟疫消灭了大量居民,唯一的美洲文字也被基督徒视为宗教异端而加以抹除,侵略者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直到19世纪遗址才被重新发现,今天的玛雅原住民已经不知道过去的文明历史。
1.历史分期
依照中部美洲编年法(英语:Mesoamerican chronology),玛雅文明的历史被划分为三个时期:前古典期、古典期和后古典期。在此之前的时期称为远古期,最早的定居村落和农业进展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现代学者认为这种三分法较为随意,并不强调玛雅文化的盛衰表征。各个时期间的界限也并不明晰,取决于研究者的界定,不同的分界点间可相差达一个世纪。前古典期大概在公元前2000年开始,持续到250年;随后是古典期,从250年持续至约950年;接着是后古典期,开始于950年,到16世纪中期结束。各时期具体细分如下:
2.前古典期
玛雅人在前古典期(前2000年至公元250年)创造了其文明的最早雏形。前古典期的确切开始时间仍处在学界的争论当中,曾有学者以放射性碳定年法测定出奎略遗址的最早人类活动时间在前2600年,而太平洋海岸的索科努斯科地区出现最早定居者的时间则是在前1800年左右,那时玛雅人已经开始耕种玉米、豆类、南瓜和辣椒等主要作物。玛雅人在这一时期走向定居生活,同时习得制作陶器及黏土雕塑,是为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
到前古典期中期,小型的玛雅村落逐渐发展为城市。到公元前500年,这些城市已经建有大型的神庙建筑,以灰泥精心粉饰,供奉玛雅神话诸神。今危地马拉佩滕地区的纳克贝(英语:Nakbe)是玛雅低地最早有详尽记载的城市,其大型建筑的建成时期可追溯至前750年。纳克贝人已经开始建造大型的砖石纪念建筑、堤道以及带有铭文的纪念碑,这些都是后来玛雅低地城市主要的建筑特点。在这一时期,玛雅人亦广泛定居于北方的尤卡坦低地。到前400年左右,前古典期中期临近末尾,早期的玛雅统治者开始建造纪念石碑,用以彰显其功绩、证明其统治权。
2005年,考古学家在危地马拉佩滕地区的圣巴尔托洛遗址(英语:San Bartolo (Maya site))发现了一些写有发达文字的前3世纪壁画遗骸,直接将玛雅文字的起源回推了数百年,表明玛雅人在前古典期就已经发展出完善的书写系统。到前古典期晚期,米拉多尔城(英语:El Mirador)获得了长足发展,已涵盖了16平方公里的土地,建有可追溯至公元前150年左右的大型三重金字塔(英语:triadic pyramid)建筑群,铺设了平坦的道路,还设有广场,其上建有纪念碑和祭坛。这一地区之所以能够较早地吸引大量住民,可能是因为米拉多尔盆地肥沃的沼泽湿地。蒂卡尔是后来的古典期的重要城市——早在前350年,蒂卡尔也已是地位重大的城市,尽管规模并不庞大,不能和米拉多尔相比。前古典期晚期的文化繁荣局面在1世纪终结,许多这一时期的大城市陷入荒废,原因仍然未知。
在高地地区,卡米纳尔胡尤(英语:Kaminaljuyu)借由莫塔瓜河融入了太平洋沿岸地区的贸易网络,成长为晚期前古典期的主要中心城市。卡米纳尔胡尤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控制了向西通向墨西哥湾海岸、向北的高地,以及向南通向太平洋沿岸、特万特佩克地峡和萨尔瓦多地区的商路,从而掌控了玉石、黑曜石和朱砂等重要资源的贸易。在这个庞大的贸易网中,塔卡利克-阿巴赫和卡米纳尔胡尤是两大贸易中心。带有玛雅早期风格的雕塑也随着贸易网的运转而流通。塔卡利克-阿巴赫和乔科拉(英语:Chocolá)是太平洋海岸最重要的城市,科姆琴(英语:Komchen)成为北尤卡坦地区的重镇。
3.古典期
玛雅文明的古典期(约250年至900年)基本上可以定义为低地玛雅人树立记载有长纪历日期的石碑的时代。在古典期,玛雅人的建设工程规模达到巅峰,城市文明发展至全盛,镌刻纪念碑文的习惯成为典型时代特征,学术和文化领域亦取得重要成果,以南部低地地区的成就最为显著。古典期玛雅世界的政治版图和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和古典时代的希腊类似,主要的政治实体是城邦,城邦间结成复杂的政治联盟,敌我分明。
玛雅文明在古典期达到了各个领域的繁荣巅峰。玛雅人发展出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中心的城市文明,政治上组成了大量独立的城邦,有些城邦沦为其他城邦的附庸。在古典期早期,远在墨西哥谷地的特奥蒂瓦坎文明对玛雅城市有着深刻影响。378年,特奥蒂瓦坎人入侵玛雅城邦蒂卡尔及邻近城市,废黜原君主,扶植亲近特奥蒂瓦坎统治的新王朝,给当地政治带来决定性变化。率领入侵军的将领西亚赫·卡克(英语:SiyajKʼakʼ)于378年初抵达蒂卡尔,根据记载,当时在位的蒂卡尔君主查克·托克·伊查克一世(英语:ChakTokIch'aakI)同期死亡,所以他很有可能被特奥蒂瓦坎人推翻,且因此丧命。一年后,西亚赫·卡克扶植亚什·农·阿因一世(英语:YaxNuunAhiinI)即位。亚什·农·阿因一世的父亲名为掷矛者猫头鹰(英语:SpearthrowerOwl),这是墨西哥谷地常见的君王名,可能是特奥蒂瓦坎或卡米纳尔胡尤的君主。新王朝自此统治蒂卡尔,蒂卡尔城邦也一度成为玛雅中部低地实力最为强大的城邦,左右当地政治局势。
蒂卡尔到古典期晚期已经达到了10万人口的规模。蒂卡尔城邦的最大对手是位于佩滕盆地的卡拉克穆尔。蒂卡尔和卡拉克穆尔各自领导着庞大的盟友及属邦网络,作为自身的势力范围。加入这种主从网络的小城邦能因而获得声望,且和网络内成员维持友好关系。为争夺势力范围,蒂卡尔和卡拉克穆尔相互争斗。在整个古典期内,二者的交锋互有胜负,一方胜利,败者便会一度陷入衰落,胜者则进入一段时间的繁荣期。
629年,蒂卡尔君主基尼奇·穆万·霍尔二世(K'inichMuwaanJolII)派子嗣巴拉赫·钱·卡维尔(英语:B'alajChanK'awiil)前往距卡拉克穆尔不远的佩泰斯巴通湖(英语:PetexbatúnLake)一带,在当地建立多斯皮拉斯(英语:DosPilas)城邦,显然将之作为和卡拉克穆尔相对抗的前哨。多斯皮拉斯使用蒂卡尔的象形文字作为自己的标志,以彰显其渊源。在随后的二十年内,巴拉赫·钱·卡维尔作为蒂卡尔统治家族的一员,在此和卡拉克穆尔人展开长期战斗。648年,卡拉克穆尔君主尤克诺姆·琴二世(英语:YuknoomCh'eenII)攻陷多斯皮拉斯,俘获了巴拉赫·钱·卡维尔;蒂卡尔的君主也在同一时期丧命。尤克诺姆·琴二世将巴拉赫·钱·卡维尔释放,迫使其改弦易辙,转而忠于卡拉克穆尔。巴拉赫·钱·卡维尔又变成了卡拉克穆尔的忠实盟友、蒂卡尔的死敌,这对于一位出身蒂卡尔王族的君王来说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背叛行为。
科潘是古典期东南部最为重要的城邦[38],其统治王朝由基尼奇·亚什·库克·莫于426年创立,亦同佩滕盆地中部地区的城邦及特奥蒂瓦坎文明有着密切联系。科潘在瓦沙克拉洪·乌巴·卡维尔(英语:UaxaclajuunUb'aahK'awiil)统治期间(695年-738年)步入文化和艺术发展的全盛期。其统治被科潘的属邦基里瓜的统治者卡克·蒂利乌·钱·约帕特推翻,他本人被带到基里瓜,并遭斩首。由于科潘是蒂卡尔的强大盟友,基里瓜的入侵行为或许得到了卡拉克穆尔的支持。帕伦克和亚斯奇兰位于乌苏马辛塔河流域,是当地的两个重要城邦。在高地地区,危地马拉谷地的卡米纳尔胡尤自300年起一直处于蓬勃发展之中;科巴则是玛雅世界北部的重镇。
不同玛雅城邦的中心城区规模相差很大,这和这一城邦下属的附庸数目有关。一个仆从众多的强大城邦能够管辖更多的劳力,同时也能掌控更多的贸易收入和贡品。玛雅陶器上描绘的最主要的贡品形式有可可豆、布匹(英语:Mayatextiles)和毛皮。规模庞大的政治和贸易网络是古典期玛雅社会形成的基础,其长途商路遍布玛雅世界,甚至延伸到中部美洲的其他地区。在古典期,地位最为显赫的城邦都坐落在中部低地,古典期的南部高地和北部低地在文化、经济和政治上可以视为中部低地的外延区。核心地区和外延地区之间的贸易枢纽成为重要的商贸中心。
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纪念建筑便是建于城区中心的金字塔神庙和宫殿。在纪念碑上镌刻象形文字的作法广泛流行于古典期玛雅世界,这些碑文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包括君主世系、联盟关系以及其他的城邦交流史。铭文石碑和低矮的圆形祭坛被视为古典期玛雅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古典期,几乎每个中部低地城邦都会在城区中央建造石碑。金石学家大卫·斯图尔特(英语:DavidStuart(Mayanist))最早提出,玛雅人将石碑称为“石树”(tetun),不过后来他将这一说法修改为“旗石”(lakamtun)。根据斯图尔特的说法,旗石所指的正是玛雅城区中央树立的石碑,亦体现于当时的涂鸦艺术中。树立石碑的主要目的是赞颂君主。
玛雅人参与长途贸易,玛雅人的主要商路从莫塔瓜河出发,延伸至加勒比海、北达尤卡坦半岛海岸;另有商路从危地马拉的贝拉帕斯地区出发,沿着帕西翁河到达商港坎昆(英语:Cancuén),自此向东延伸至伯利兹,向北到达佩滕地区,并继续延伸到墨西哥湾沿岸和尤卡坦半岛的西岸。在这一贸易体系中流通的奢侈货物包括玉石、精美陶器以及格查尔鸟的羽毛。一些更为实用而基础的货品包括黑曜石、盐和可可豆。
4.古典期大衰落
从9世纪起,古典期处于繁荣的中部低地地区陷入集体衰败,纪念碑文的记载戛然而止,统治王朝纷纷倒台,大量城邦遭到荒废,称为古典期崩溃。其原因至今不明,也仍然没有任何原因假说得到广泛认可,但这一衰败事件很可能由多方原因共同导致,包括人口过剩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以及战乱、瘟疫、旱灾等。中部低地的人口大量向北迁移,尤卡坦半岛北部的城邦奇琴伊察和乌斯马尔因而崛起,未受到低地地区衰落事件波及而保持繁荣。
有证据表明,当时玛雅地区的人口已经超越了自然环境承载力所能负担的临界值,带来水土流失、植被退化以及过度捕猎等不良现象。同一时期亦发生了达两个世纪的漫长旱灾。古典期玛雅文明的社会组织建基于统治者的宗教权威,而非对贸易体系或粮食分配体系的控制。这一社会体系的结构趋于僵化,难以应对种种变动。统治者的行为被传统仪式禁锢,建设、祭典和战争行为都要严格依传统照办,如此只会令社会的系统性问题不断恶化。
到9世纪和10世纪,这一统治体系走入末路,在尤卡坦北部,贵族精英的集体领导替代了个人专制;在尤卡坦南部和佩滕中部,古典城邦走向集体衰落;在佩滕西部和其他地区,城邦大量废弃,人口集体迁出。在数个世代内,玛雅世界的中部地带几乎全部荒废。玛雅地区的南部包括尤卡坦半岛南部、恰帕斯地区北部和危地马拉,以及洪都拉斯的科潘周边地带,这些地区经历了相对迅速而突然的衰败,当地较大城市的人口从5万到12万不等,却都在50至100年内成为废城。
8世纪晚期,佩滕地区的佩特什巴通(英语:Petexbatún)地区发生了长期的战乱,使得当地城邦多斯皮拉斯和阿瓜特卡(英语:Aguateca)遭到荒废。古典城邦的纪念碑文接连中断。帕伦克、黑石(英语:PiedrasNegras(Mayasite))和亚斯奇兰的最后一个纪念碑建于795年至810年之间;数十年后,卡拉克穆尔、纳兰永、科潘、卡拉科尔和蒂卡尔都陷入衰亡。最后的长纪历记载出现在托尼那的石碑上,日期为909年。当地人不再树立纪念石碑,荒废的王宫被平民占据;中部美洲的贸易网络也就此改道,绕过荒芜的佩滕盆地。
5.后古典期
尽管文明成就和古典期相比有所逊色,玛雅人的文明在经历古典期衰落后仍取得延续,进入后古典期(约950年–1539年)。曾经支配佩滕地区的强大城邦在10世纪初陷入衰亡,是为古典期衰落的一部分。古典期,南方低地的主要城市衰败后,玛雅人主要移居至永久水源附近。古典期玛雅文明范围变化的周期律也被打破,后古典期的玛雅人并不会在先前荒废的土地上重新定居。玛雅文明的重心转移至北方低地和玛雅高地,这可能和来自南方低地的移民活动有关,因为许多后古典时期的玛雅族群都拥有移民神话。北部的奇琴伊察在8世纪步入鼎盛,同时南方的低地城邦却正经历灾难和衰败,这凸出了古典期衰落的政治和经济原因。奇琴伊察在当时成为整个玛雅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城邦。奇琴伊察和邻近的普克(英语:Puuc)城邦在11世纪衰败,或许代表着古典期衰落的尾声。奇琴伊察衰败后,玛雅文明一度没有支配性的强权城邦,到12世纪玛雅潘崛起成为强权,这一局面终于改变。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沿岸出现了新的城邦,新的贸易网络亦因而形成。
后古典期玛雅文明和此前古典期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城邦分布变化,这也是后古典期的重要特点之一。危地马拉谷地曾一度强盛的卡米纳尔胡尤销声匿迹,其近两千年历史在后古典期终结。在高地和太平洋沿岸地区,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居于暴露地带,因战乱而发生迁移。新的城址大多处于山沟环绕的山顶位置,四周建有沟渠和城墙,构成易守难攻的防御配置。北部的许多城邦也建有防御用的城墙,包括查克乔布(Chacchob)、奇琴伊察、库卡(Cuca)、埃克巴拉姆(英语:EkBalam)、玛雅潘、穆纳(Muna)、图卢姆、乌斯马尔和亚舒纳(英语:Yaxuna)[84]。库马尔卡赫(英语:Q'umarkaj)是后古典期危地马拉高地的重要城邦之一,是好战的基切王国(英语:K'iche'kingdomofQ'umarkaj)的都城。后古典时期的玛雅城邦,北起尤卡坦半岛,南至危地马拉高地,通常由一组精英施行集体统治,但实际上在这一集体中常常会有地位最高的统治角色,其他成员仅担当顾问。
玛雅潘在1448年遭到废弃,表征和古典期崩溃相似,皆是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政治、社会和生态混乱。玛雅潘衰落后,当地陷入长期的战乱、瘟疫和自然灾害之中,在1511年西班牙人到访前夕才告一段落。这一时期,玛雅文明已不存在居支配地位的地区强权,但西班牙探险家仍在海岸地区发现了富庶的城池和繁荣的集市。
在后古典时代晚期,尤卡坦半岛分裂为许多分立的政体,他们文化相通,但内部的社会政治组织各异。当地地位最为重大的两个政体是马尼(英语:Maní,Yucatán)和索图塔(英语:Sotuta),两者很有可能是敌对的关系。在西班牙人到来时,尤卡坦半岛北部的城邦包括马尼、切佩奇(英语:Cehpech)、查坎(英语:Chakan(Mayaprovince))、阿金切尔(英语:AhKinChel)、库普尔(英语:Cupul)、奇金切尔(英语:Chikinchel)、埃卡布(英语:Ecab)、韦米尔(英语:Uaymil)、切图马尔、科丘阿(英语:Cochuah)、塔塞斯(英语:Tases)、霍卡巴(Hocaba)、索图塔、钱普通和阿卡兰(英语:Acalan)。也有许多城邦和民族坐落在尤卡坦半岛的南部,涵盖了佩滕盆地、伯利兹及周边地带,包括凯哈切人(英语:Kejache)、伊察人(英语:PetenItzaKingdom)、科沃赫人(英语:Kowoj)、亚拉因人(英语:Yalain)、奇纳米塔人(英语:Chinamita)、伊凯切人(Icaiche)、曼切乔尔人(英语:MancheChʼol)和莫潘人(英语:Mopanpeople)。使用乔尔语(英语:Chʼolanlanguages)的拉坎东乔尔人(英语:LakandonChʼol)控制了乌苏马辛塔河在恰帕斯东部和佩滕西南部的支流流域地区。
在西班牙征服的前夕,危地马拉高地存在多个城邦强权。基切人(英语:K'iche'people)在此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帝国,领土涵盖高地西部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邻近的太平洋沿岸平原。不过在西班牙人入侵前的数十年内,卡克奇克尔人(英语:Kaqchikelpeople)崛起,正逐渐蚕食基切人的土地。其他高地民族还包括阿蒂特兰湖周边的楚图希尔人(英语:Tzʼutujilpeople)、高地西部的马姆人(英语:Mampeople),以及高地东部的波科马姆人(英语:Poqomampeople)。恰帕斯的中央高地分布有许多玛雅民族,包括索西人,建有多个不同城邦,以及托霍拉巴尔人(英语:Tojolabalpeople)。
6.接触期和西班牙征服
1511年,一艘西班牙帆船于加勒比海遇难,十余名幸存者在尤卡坦半岛的海岸着陆,一位玛雅领主将这些船员抓获,并以其充当人祭祭品,仅有两人逃脱。这一事件开启接触期(1511-1697)——西班牙人发现玛雅文明的踪迹,并逐步将分散的玛雅城邦征服,是玛雅文明史的尾声。从1517年至1519年,有三支西班牙探险队在尤卡坦半岛展开探索,并和当地的玛雅人产生多次冲突。
1521年,埃尔南·科尔特斯率众攻陷阿兹特克文明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控制墨西哥中部。科尔特斯派佩德罗·德·阿尔瓦拉多南下危地马拉,后者率180名骑兵、300名步兵、4门火炮和数千名同盟的原住民勇士,在1523年抵达索科努斯科。1524年,阿尔瓦拉多的军队攻陷了基切人的都城库马尔卡赫。卡克奇克尔人很快宣布与阿尔瓦拉多结盟,阿尔瓦拉多的军队得以进驻卡克奇克尔人的都城伊希姆切(英语:Iximche)。入城后,他们向卡克奇克尔人索要大量黄金,双方关系恶化而兵戈相向,伊希姆切在数月后陷入废弃。1525年,马姆人的都城扎库洛陷落。
随后自1527年起,弗朗西斯科·德蒙特霍(英语:FranciscodeMontejo)和其子小德蒙特霍(英语:FranciscodeMontejotheYounger)针对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城邦发起持续数十年的连番进攻,终于在1546年完全征服半岛北部。至此,仅剩佩滕盆地的玛雅城邦未被西班牙人征服。1697年,马丁·德乌尔苏阿(英语:MartíndeUrsúa)攻陷伊察人都城诺赫佩滕,这本是仅存的最后一座玛雅城邦,至此西班牙人完全瓦解玛雅人的古典城邦政治,其文明区域全境被纳入新西班牙总督辖区,成为西班牙殖民帝国的一部分。
7.蒂卡尔
蒂卡尔(Tikal,现代玛雅语言正写法中写为Tik'al,古时可能叫做Yax Mutal)是前哥伦布时期玛雅文明中最大的遗弃都市之一。它坐落于危地马拉佩腾省的雨林中,北纬17°13′19″ 西经89°37′22″。蒂卡尔位于危地马拉的蒂卡尔国家公园,并于1979年成为世界遗产。
蒂卡尔曾是古代玛雅时期最强盛国家之一的首都。蒂卡尔的纪念碑可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而它在约公元200年到900年间到达了顶峰。在这段期间,玛雅城邦(英语:Maya City)从政治、经济、军事上控制了玛雅地区,同时它也和位于中部美洲墨西哥谷的特奥蒂瓦坎等大都市。有证据显示蒂卡尔在4世纪时遭到特奥蒂瓦坎的占领。 后经典时期结束后,蒂卡尔没有再出现新的纪念碑,宫殿也被烧毁。这些事件和人口的逐步下降一起,导致10世纪末时蒂卡尔遭到废弃,这也是古典期玛雅文明崩溃的一部分。
蒂卡尔是低地玛雅城邦中探索程度最高的城邦,它有着长长的统治者(英语:Maya rulers)列表,许多统治者的陵墓、纪念碑、神庙和宫殿。
(1)历史
蒂卡尔是玛雅文明的文化和人口中心之一。这里最早的纪念碑建造于公元前四世纪。城市在玛雅古典时期——大约公元200年到公元850年左右,达到顶峰。
蒂卡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年,起先她只是个二流城邦,奉北部城邦米拉多为盟主,蒂卡尔可能从公元二世纪开始奉行与中美洲当时的大国提奥提华坎友好的政策,并取得成功使自己国力大涨,从而成为玛雅世界最强大的城邦之一。
公元292年,Balam Ajaw(传统上译为"Decorated Jaguar",被装饰过的美洲虎)继位为蒂卡尔国王,开始了强大的蒂卡尔王朝。在一块刻有他形象的石碑上记录有公元292年7月8日的日期。这个时间也通常被历史学家当作玛雅古典文明的开始之日。
公元360年,Chak Tok Ich'aak I 美洲虎之爪一世(Jaguar Paw I)为国王之时,蒂卡尔空前强大,“美洲虎之爪一世”的弟弟“吸烟的青蛙”于公元378年1月16日征服邻邦乌夏克吞(Uaxactun),并成为乌夏克吞的君主。
美洲虎之爪一世以后的蒂卡尔国王叫做Nun Yax Ayin,(King Curl-Nose 蜷鼻王) 是一个来自提奥提华坎的贵族,于379年继位,尚不清楚这场王位变故是什么原因,可能是战争也可能是联姻造成的,蜷鼻王虽来自提奥提华坎,但却也是个地道的蒂卡尔国王,保持着蒂卡尔的强大与繁荣。
公元411年至公元456年,Siyah Chan K'awil II 暴风雨天空二世(Stormy Sky II) 为国王。从美洲虎之爪一世到暴风雨天空二世的一百年间是蒂卡尔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时期。
此后蒂卡尔以北的城邦卡拉克穆尔强大,蒂卡尔出现了一个衰落时期,直到公元7世纪,Jasaw Chan K'awiil I(阿赫卡王,双月,巧克力领主Double Moon or Lord Chocolate 682年-734年在位),蒂卡尔重新强大,打败卡拉克穆尔,使得蒂卡尔重新成为玛雅中部地区的霸主。以后是Yik'in Chan Kawil(雅克金王,734年-766年在位)和 Yax Nuun Ayiin II 奇坦王(Chitam 768年-790年在位),在这一百年间是蒂卡尔第二次鼎盛时期。今天蒂卡尔壮丽的遗迹主要也是这三位国王在位期间筑成。
奇坦王之后,与同一时期其他玛雅城邦一样,蒂卡尔迅速衰落,已知可考的最后一位国王是Jasaw Chan K'awiil II (869年-889年在位)
在这之后,没有建造什么主要的纪念碑。一些宫殿也被焚毁。人们逐渐离开了这座城市。在10世纪末,蒂卡尔被彻底遗弃在丛林中。
蒂卡尔控制着玛雅低地的中心,经常发生战争。根据碑铭记载,蒂卡尔常和一些玛雅城邦结盟或打仗,包括乌夏克吞(Uaxactun),卡拉科尔(Caracol),纳兰永(Naranjo)和卡拉克穆尔(Calakmul)。
估计蒂卡尔人口最多时可能有十万到二十万。
(2)统治者
目前已知的蒂卡尔统治者:
Yax Ehb' Xook c. 90左右在位,王朝的创立者。
Foliated Jaguar 在位期间不明。
Animal Headdess 在位期间不明。被记载在 El Encanto 遗址的 Stela 1。妻子是Lady Skull。
Sihyaj Chan Kawiil I 307年在位,为Animal Headdress之子。被记载在 El Encanto 的 Stela 1。也被记载为王朝的第11位君主。
Une' B'alam 317年前后在位
K'inich Muwaan Jol - 死于359年5月23日。并且被记载为王朝的第13位统治者。妻子为Lady Balam Way。
Chak Toh Ich'aak I 360-378在位,与K'inich Muwaan Jol 是父子关系。被称为王朝的第14位统治者。378年1月15日死亡,与Siyaj K'ak 率军进入蒂卡尔同日。
Nun Yax Ayin(英语:Nun Yax Ayin) 一个来自特奥提华坎的贵族,于379年被Siyah K'ak'(英语:Siyah K'ak')安插到蒂卡尔,他统治到411年
Siyah Chan K'awil II 暴风雨天空二世(Stormy Sky II) 411-456
K'an-Ak 坎公猪(Kan Boar) 458-486
Ma'Kin-na Chan 5世纪晚期
Chak Tok Ich'aak 巴鲁姆头骨爪(Bahlum Paw Skull) 486-508 他的妻子是手夫人(Lady Hand)
Ix Yo K'in 蒂卡尔夫人(Lady Tikal) 511-527
Kalomte' Balam 卷头或第19领主(Curl-Head or 19th Lord) 511-527
Wak Chan K'awil 双鸟(Double-Bird) - 537-562 - 562年 在和卡拉科尔的战斗中战败
蜥蜴头二世(Lizard Head II)
K'inich Waaw 593-628
K'inich Wayaan - 7世纪中前期
K'inich Muwaan Jol II - 7世纪中前期
Jasaw Chan K'awiil I(英语:Jasaw Chan K'awiil I) 双月或巧克力领主(Double Moon or Lord Chocolate) 682-734 - 被葬在一号神庙中;他的皇后十二金刚鹦鹉夫人(Lady Twelve Macaw)葬在二号神庙中;在695年打败卡拉克穆尔。
Yik'in Chan Kawil; 他的妻子Shana'Kin Yaxchel Pacal 墙上的绿鸟(Green Jay on the Wall)是拉卡姆哈(Lakamha) 734-766年间的领主
六号神庙统治者(Temple VI Ruler) 766-768
Yax Nuun Ayiin II 奇坦(Chitam) 768-790
黑暗太阳(Dark Sun) c. 810
卡维尔的宝石(Jewel K'awil) 849
Jasaw Chan K'awiil II 869-889
8.帕伦克
帕伦克(西班牙语:Palenque,西班牙语发音:[pa'leŋke]; 犹加敦马雅语: Bàakʼ /ɓàːkʼ/,古代名称:Lakamha (直译:“大水”)),是7世纪的玛雅城邦,位于今墨西哥恰帕斯州境内的尤卡坦半岛上。帕伦克是玛雅文明古典时期最重要的城邦之一。而以帕伦克城为首都的城邦则可能称作“B'aakal”。
至2005年,帕伦克被发掘完毕的区域约到2.5 km2 (1 sq mi),但这不足其总体面积的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的结构仍然被雨林所覆盖。2017年共有920470次游客来访帕伦克。
(1)历史
早期的帕伦克历史可以追溯到奥尔梅克文明时期,奥尔梅克文明可能在此建立过一个王朝。玛雅文明古典时期,帕伦克是玛雅西部地区一个大邦,已知最早的统治者是K'uk B'alam I,他于公元431年3月11日登上帕伦克的王位。
帕伦克曾于公元599年和公元611年两次被卡拉克穆尔打败。公元615年,十二岁的巴加尔二世登基成为帕伦克国王,巴加尔在位时间长达68年。在巴加尔二世统治期间,帕伦克从衰弱中恢复过来,走向强大,进而成为玛雅西部地区政治上的霸主,因此现在历史学家也把巴加尔二世称作“巴加尔大帝”。令巴加尔在今天得以非常著名的另一件事1952年考古学家发现了巴加尔陵墓以及其中巴加尔本人的遗骸,位于一座高高的玛雅金字塔的地下,本来公认的玛雅金字塔的用途是神庙,与埃及作为陵墓的金字塔的用途完全不同,1952年的发现使得今天的历史学家开始重新审视玛雅金字塔的意义。而巴加尔石棺上的神话图案中类似于宇宙飞船的图案也曾经令许多人惊讶不已。(许多人以此为依据相信玛雅人拥有飞行器,或者是与外星人有着某种联系,不过一般严肃的历史学家仍然认为那只是个普通的神话图案。)
巴加尔以后,他的两个儿子强·巴鲁姆二世和K'inich K'an Joy Chitam II 相继继位,把帕伦克王朝的兴盛时期又延续了四十年。巴加尔陵墓本身就是强·巴鲁姆二世时修筑而成。从巴加尔开始的一百年间,是帕伦克的鼎盛时期,今天帕伦克遗迹中的主要建筑物均于此时候建成。
进入9世纪以后,同古典时期玛雅文明的其他城邦一样,帕伦克城市步入古典期崩溃,迅速衰落,并永远地被遗弃在了丛林之中。
(2)统治者
已知的帕伦克城邦的统治者
K'uk B'alam I 431年3月11日至 435年
"Casper" (昵称; 其古时名字未译; 又被称作 "十一兔") 435年8月10日 至 487年
B'utz Aj Sak Chiik 487年7月29日至501年
Ahkal Mo' Naab I 501年6月5日 至 504年12月1日
空缺?
K'an Joy Chitam I 529年2月25日 至 565年2月8日
Ahkal Mo' Naab II 565年5月4日 至 570年7月23日
空缺?
K'an B'alam I 572年4月8日 至 583年2月3日
Yohl Iknal (女王) 583年至604年
Aj Ne' Ohl Mat 605年至612年
巴加尔一世 612年
Sac-Kuk (女王) 612年-615年 卒于 640年
巴加尔二世( K'inich Janaab' Paka, 巴加尔大帝) 615年7月19日至683年 妻子:查克布阿浩,可能为出土的朱砂皇后
强·巴鲁姆二世(Chan Bahlum II, 或 K'inich K'an B'alam II ") 683年至702年
K'inich K'an Joy Chitam II 702年至711年 或 722年?
Xoc ( Kan-Joy Chitam II时摄政?) 711年?至722年
K'inich Ahkal Mo' Naab III ("Chaacal III") 722年1月3日 至 729年以后
K'inich Janaab' Pakal ("Pacal III") 盛年约742年
K'inich K'uk B'alam II 765年3月8日至 ?
Wak Kimi Janhb' Pakal ("Pacal IV") 799年11月17日至?
9.卡拉克穆尔
卡拉克穆尔(Calakmul或Kalakmul)遗址,在今墨西哥坎佩切州境内,面积约三十平方公里。卡拉克穆尔是玛雅文明古典时期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在玛雅的时代,她是城邦“Kana”(玛雅语意为“蛇”)的首都。因此卡拉克穆尔的王朝也被称为“蛇之王朝”。
(1)历史
玛雅古典期历史以卡拉克穆尔和蒂卡尔的竞争为主,就像是两个玛雅“超级大国”之间的斗争。根据纪录,卡拉克穆尔可能于公元411年时立国,514年出现一位非王室城邦统治者。公元六世纪之前,蒂卡尔强大,是中部玛雅地区的实际霸主。562年Sky Witness国王继位,与邻国卡拉科尔(Caracol)结成同盟,大败蒂卡尔,卡拉克穆尔一跃成为中部玛雅地区新的霸主。579年Uneh Chan(Scroll Serpent)国王继位,与Lakam Chak结成同盟,于599年进攻帕伦克,击败帕伦克女王Yohl Iknal并洗劫该城;611年年4月7日,在Uneh Chan的指示下再次洗劫帕伦克。不久以后,帕伦克在国王巴加尔二世统治下,重新强大,限制了卡拉克穆尔向西的发展。
从Tajoom Uk'ab' K'ak'王(622年至630年在位)、Yuknoom Head(630年至636年在位)到Yuknoom the Great(636年至686年在位)是卡拉克穆尔的鼎盛时期。Tajoom Uk'ab' K'ak'为王时,于公元626年两次与邻国纳兰永(Naranjo)交战,均获大胜,631年,Yuknoom Head在位时,再次大败纳兰永,极尽羞辱后处死了纳兰永的国王。七世纪起,蒂卡尔重新强大,卡拉克穆尔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公元695年,被蒂卡尔的阿赫卡王打败,蒂卡尔重新成为中部玛雅地区的霸主。卡拉克穆尔政权迅速衰败,但作为一个玛雅城邦,直至九世纪至十世纪才与其他玛雅城邦一样,作为古典期崩溃的一部分,不明原因地被永远遗弃在丛林之中。
(2)统治者
与同一时期的其他玛雅城邦不同,卡拉克穆尔的纪念碑基本上不使用长纪年历法,这使得今天的历史学家重构卡拉克穆尔王表时非常困难。 下面是已知的卡拉克穆尔的统治者列表,由于上述原因,这张王表是不连续不全面的。
名字(或绰号) 在位时间
Yuknoom Ch'eenI 不明
Tuun K'ab' Hix 约520年至546年
Sky Witness 约561年至572年
Yax Yopaat 572年至579年
Scroll Serpent 579年至约611年
Yuknoom Ti'Chan 约619年
Tajoom Uk'abK'ahk' 622年至630年
Yuknoom Head 630年至636年
Yuknoom Ch'eenII 636年至686年
Yuknoom
Yich'aak K'ahk' 686年至约695年
Split Earth 约695年
Yuknoom Took'K'awiil 约702年至约731年
Wamaw K'awiil 约736年
Ruler Y 约741年
Great Serpent 约751年
B'olon K'awiil 约771年至约789年
Chan Pet 约849年
Aj Took' 约909年
10.科潘
科潘(Copán)遗迹位于洪都拉斯西部的科潘省,靠近危地马拉边境。科潘是玛雅文明古典时期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在当时,它是玛雅诸邦中最靠南的一个。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遗产。
科潘王国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2世纪,在公元5世纪到公元9世纪达到鼎盛,然后同其他古典时期各个玛雅城邦一样,步入古典期崩溃,突然衰落并被彻底遗弃在丛林之中。古代,科潘可能称作“Xukpi”。
(1)历史
早于公元前1100年,科潘河谷地就有人居住,但是人们难以了解到早期的统治者。
公元5世纪早期,来自蒂卡尔的政权来到科潘,并使它成为玛雅城邦中最有力量的一个,同时也在玛雅南部区域产生了影响。
考古学家在科潘发现一座圣坛,称之为“圣坛Q(英语:Altar Q)”。它上面刻画有十六位人物的形象,起先考古学家觉得好像是十六位祭司环坐一起讨论问题似的,后来的研究表明这是十六位科潘国王的形象。
公元426年亚克库毛开始了强大的科潘王朝,他也是“圣坛Q”上所刻画的第一位国王。虽然他可能并不是科潘真正的第一位国王,但是他在后来肯定有着极崇高的地位。到了公元628年,“烟豹王”即位,他在位时间长达67年,是科潘王朝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控制着周围很大面积的地方,成为一个“帝国”。
“烟豹王”以后“十八兔王(英语:Uaxaclajuun Ub'aah K'awiil)”即位,在位时间长达43年,“十八兔王”虽继续扩张与征服,但是科潘已到了强弩之末之时。“十八兔王”在小国基里瓜安插的统治者考阿克天在即位后的第13年反叛,打败了“十八兔王”,并于公元738年5月3日将之斩首。“十八兔王”被斩首后,科潘的王权受到很大影响。“烟壳王”于公元749年继位后,努力挽救政权,他同玛雅西部的大城邦帕伦克联姻,并且在科潘大兴土木,兴建了大量的纪念碑。今天的考古学家正是通过这些纪念碑,得以了解科潘的历史。
到了公元763年6月,年约9岁的雅克斯潘(英语:Yax-Pasaj Chan Yoaat)继位[10],他仍然试图通过炫耀祖先的功绩,通过把自己刻画成英勇武士的形象来挽回王朝,但是科潘王朝的没落已经无法挽回。他至少在位至公元820年。此后一位叫做乌斯特图克的人“登基”,但遗留下来的铭文没有说清楚他“登”的是不是王位──纪念他“登基”的圣坛没有完工就废弃了。公元8-9世纪的科潘人口大幅减少,约从20000名城邦居民下降至5000名。经过了四个世纪,科潘人口才出现了减少的趋势,这也显示了即使是在王朝败落之后,科潘仍有强大的稳定性。进入公元9世纪的科潘,同玛雅文明古典时期的所有其他城邦一样,突然衰落并且永远的被遗弃在了丛林之中。
当公元16世纪西班牙人来到科潘遗迹时,仪式中心已被长久废弃,科潘谷中只有一些残留的农村。
公元1839年,美国考古学家史蒂芬斯(John Stephens )和英国画家加瑟伍德(Frederick Catherwood )循着传说发现科潘,这2位冒险家将他们对科潘这座荒城的印象记载下来:它横列在我们眼前,就像汪洋中一艘破碎的船,他的桅杆不见了,船员也消失了,谁也不知它何时来的,也不知摧毁它的是何物,一切都是谜。
(2)科潘王朝前的历史
在公元前9世纪第一座石制建筑物在科潘地区被建造之前,富饶的科潘河谷就是优良的农耕之地。在被一位外来精英重修之前,科潘的地位举足轻重。在石碑的文本上有对于王朝前历史的记载,然而这些记载均在公元426年的重建之后。其中的一段铭文提到了公元前321年,但并没有解释这个日期的重要性。科潘曾发生的一件大事与另一件发生在公元159年的208天之前的一件大事有关,发生的地点也在蒂卡尔的一块石碑上被提到过,人们猜测是在佩滕省盆地的某处,或许是在玛雅大城邦El Mirador(英语:El Mirador)。这个日期也在其他数块石碑的文本上被提及,并与一位被称为“叶状统治者”的未知人物有关。在坟墓1号中找到的西猯的颅骨雕刻品上记载到此人曾于公元376年说“要用石碑来作出行动”。
(3)亚克库毛与K'inich Popol Hol
科潘被亚克库毛重新修建,被其看作为新玛雅王国的首都。这场发动自蒂卡尔的政变明显是精心计划的。据石碑记载,一位名叫K'uk' Mo' Ajaw的战士于公元426年登上王位,并授予自己新的王名亚克库毛(K'inich Yax K'uk' Mo')和称号ochk'in kaloomte(“西部之王”)。此称号曾被一位来自特奥蒂瓦坎的大将军Siyaj K'ak'所用,他曾果断介入佩滕中心区域的政治。亚克库毛可能来自蒂卡尔并受到蒂卡尔第16位统治者Siyaj Chan K'awill二世的支持。根据亚克库毛的假定遗孀的残骸发现,亚克库毛也许通过与前代科潘王朝联姻的方法来使他的政变合理化。该遗孀的遗骸表明她是土生土长的科潘人。在新王国建立之后,科潘仍与蒂卡尔保持了紧密的同盟关系。圣坛Q(英语:Altar Q)石碑上的象形文字显示了亚克库毛被授予王位的仪式过程,也包括了科潘王朝的建立仪式和在基里瓜的部署。
蒂卡尔的一块于公元406年创建的石碑中提到了库毛(K'uk' Mo'),此时离他建立科潘新王朝还有20年之久。或许两个名字指代的都是来自蒂卡尔的同一人。尽管没有在描述科潘新王朝建立的石碑上发现关于亚克库毛到达科潘的记载,但有间接证据表明他动用军队占领了科潘。据圣坛Q(英语:Altar Q)石碑,他被描述为一位来自特奥蒂瓦坎的戴着护目镜的战士,同时也被描述为战争蛇盾(war serpent shield)。在他到达科潘之后,他立刻发起了多种建筑物的建造,并有采用特奥蒂瓦坎和蒂卡尔的建筑风格。这表示他至少是一名墨西哥化玛雅人,甚至是来自特奥蒂瓦坎的人。新王朝统治科潘长达4个世纪之久,经历了16位国王和一位疑为国王的人的统治。一些为亚克库毛和他的继承人所作的纪念碑被保留了下来。
亚克库毛死于公元435-437年之间。1995年一群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talud-tablero风格下掩埋的坟墓。墓中有年长男性的遗骸,遗骸上有贵重的附葬品和伤迹。最终该遗骸被确认为是亚克库毛之遗骸,此遗骸也显示该人并非科潘本地人。
亚克库毛之子K'inich Popol Hol继承了王位,他着手重修科潘的核心区域。Popol Hol并非为他的本名,而是基于他特奥蒂瓦坎风格的名字所产生的绰号。K'inich Popol Hol见证了科潘第一座美索美洲蹴球场的初步建成,而该蹴球场由绯红金刚鹦鹉装饰。他最伟大的建造行动是关于他父亲的场所,在他父亲下葬后,他在掌权初期便迅速修建了墓地。
(4)其他的早期统治者
第3位到第6位统治者的事迹鲜为人知。8世纪的圣坛Q上有对第3位统治者的描述,但他的标志处已经破损。Ku Ix是第4位统治者,他重建了10L-26神庙,并树立了石碑。即使其他的石碑上也记载了这位国王,但都没有记载他的名字。后来的两位统治者的顺序只能通过圣坛Q(英语:Altar Q)来得知。
B'alam Nehn (又称“豹镜”王)是第7位国王。15号石碑显示截止公元504年,他已经成为了科潘的统治者。B'alam Nehn是唯一一位被玛雅南部区域外所记载的科潘的统治者。他的名字出现在卡拉科尔的16号石碑上,此石碑于公元534年被创作,然而文字记载未能被完全解读。B'alam Nehn主导建造了许多的建筑物。
第8位统治者Wil Ohl K'inich也是一位只被圣坛Q(英语:Altar Q)记载的统治者。他的后继者于公元551年上台,此人的即位过程被记载了下来,然他的统治时长不足2年。
第10位统治者被称为“月豹”王,他是第7位统治者B'alam Nehn之子。他于553年5月上台,有关他的纪念碑在今日的科潘遗迹附近被找到。
(5)K'ak' Chan Yopaat与“烟豹”王
K'ak' Chan Yopaat是科潘的第11位统治者,他于578年“月豹”王死后24天上台。在那个时期,科潘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长。他统治了49年,直到628年2月5日去世。他的后任者们树立的4块石碑中记载了他。
K'ak' Chan Yopaat去世16天后,“烟豹”王上台执政。他被认为是统治科潘事件最长的君主,从628年-695年均由他执政。他被推测出生于612年,年仅15岁便登上王位。考古学家几乎没能了解到他执政的前26年间的历史,但在652年,一场建筑活动突然爆发,2座石碑在大广场中被树立起来。这些纪念碑都是为了庆祝一个卡盾的结束。652年,他也在12千米开外的圣丽塔树立了纪念碑,目的也是为了庆祝一个卡盾的结束。人们认为他尝试以此来巩固他在科潘谷的王权。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洪水之后,“烟豹”王继续执政,直到7世纪末期;他主持建立了其他9座未知的纪念碑,并为科潘的建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烟豹”王统治科潘长达67年,最终在695年6月15日去世,终年79岁。他的墓早已在26号神庙中被挖好,在他去世2天后即被埋葬。
(6)Uaxaclajuun Ub'aah K'awiil
Uaxaclajuun Ub'aah K'awiil于695年7月上台,他是科潘的第13位统治者。他见证了科潘的最盛世和科潘最惨重的政治危机之一。在他执政期间,建筑风格成了圆形。公元718年,科潘打败了Xkuy城邦。公元724年,Uaxaclajuun Ub'aah K'awiil在小国基里瓜(Quirigua)安插了统治者考阿克天(K'ak' Tiliw Chan Yopaat)。Uaxaclajuun Ub'aah K'awiil充满了统治4个最强大的玛雅城邦之一科潘的信心。(另外3个为蒂卡尔,卡拉克穆尔和帕伦克。)比起前任的统治者们,Uaxaclajuun Ub'aah K'awiil更关注在科潘中心区域建立他的纪念碑;他的第一块石碑在702年被建立起来,位于科潘的东部入口处。
直到736年,他都在不断建立高质量的石碑,这些石碑也被认为是玛雅文明最为经典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们也都具有宗教意义。十八兔王也致力于其他的建筑工程,包括26号神庙的整修。他也修整了蹴球场。
738年,在Uaxaclajuun Ub'aah K'awiil修整蹴球场不久之后,一场始料未及的灾难降临了科潘。“十八兔王”在小国基里瓜安插的统治者考阿克天在即位后的第13年反叛, 734年时塔克开始称呼自己为“神圣的国王”。考阿克天(K'ak' Tiliw Chan Yopaat)与蒂卡尔的死敌卡拉克穆尔结盟,科潘则坚定地与蒂卡尔结盟。
纵使详细经过无人可知,但K'ak' Tiliw Chan Yopaat在公元738年4月抓获了Uaxaclajuun Ub'aah K'awiil并烧毁了两座科潘的守护神像。6天后Uaxaclajuun Ub'aah K'awiil被斩首,死于基里瓜。这场政变似乎没有对科潘或基里瓜产生影响,似乎也没有任何受害者被人们祭奠。这一切似乎表明K'ak' Tiliw Chan Yopaat用某种方式暗中抓获了Uaxaclajuun Ub'aah K'awiil,而不是在公开的战役中打败他的。Uaxaclajuun Ub'aah K'awiil当时或许是在准备攻击一座城邦以捕获战俘来作宗教仪式并修建新的蹴球场。
后来,与卡拉克穆尔结盟就和军事保障扯上了关系。一个比基里瓜强大太多的科潘城邦最终却遭受失败。卡拉克穆尔离基里瓜很远,以至于K'ak' Tiliw Chan Yopaat并不担心会被其完全控制。这次结盟似乎实现了双赢:卡拉克穆尔成功削弱了蒂卡尔的强大援助,而基里瓜也获得了独立。科潘的这场灾难所带来的后果是持久性的;后来的17年间都没有重要的建筑物出现。
(7)后来的统治者
Uaxaclajuun Ub'aah K'awiil被处决39天后的738年6月7日,K'ak' Joplaj Chan K'awiil上台,他是科潘的第14位统治者。因缺乏纪念碑的记载,关于他的事迹鲜为人知。科潘的败北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包括国土的丧失和交易受挫,基里瓜则在后来建立了更多的纪念碑和建筑物,科潘甚至快沦为基里瓜的附属国了。K'ak' Joplaj Chan K'awiil于749年1月去世。
接着上台的是K'ak' Yipyaj Chan K'awiil,他是K'ak' Joplaj Chan K'awiil之子。在他执政的早期,科潘破裂,但后来他又尝试让科潘从灾难中重新振作起来。他重建了26号神庙,5座先前统治者的人物像被建立起来。K'ak' Yipyaj Chan K'awiil在8世纪60年代早期去世,推测下葬于11号神庙。
Yax Pasaj Chan Yopaat(雅克斯潘)是第16位统治者,即使他似乎不是前任统治者的后裔。他于763年上台,此时他可能只有9岁。他没有主持修建纪念碑,而是在科潘的建筑物和圣坛上加入文字记载。据文字记载,他的父亲仍然不清不楚,但他的母亲是一位从遥远的帕伦克来的高贵女性。769年,他在11号神庙上修建了平台。776年,他完成了对16号神庙的修建。在神庙底部,他放上了著名的圣坛Q(英语:Altar Q)上面记载了从亚克库毛到Yax Pasaj Chan Yopaat的科潘统治者。 到了8世纪后期,贵族变得更有权势。到Yax Pasaj Chan Yopaat执政末期,科潘正在人口过多和资源不足中间挣扎,人们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Yax Pasaj Chan Yopaat在802年庆祝了他任内的第二个卡盾,并建立了他自己的纪念碑,然而810年国王庆祝卡盾结束的仪式是在基里瓜举行的,而非科潘。当时科潘的人口超过2万人,需要外部的长期支援。
(8)亚克库毛
亚克库毛(K'inich Yax K'uk' Mo' [jaʃ k’uk’ moʔ],意为“伟大的太阳”,426–437年执政)在玛雅文字中被称为第一位统治者(k'ul ajaw),他是前哥伦布时期玛雅南部城邦科潘的一位统治者。
科潘被亚克库毛重新修建,被其看作为新玛雅王国的首都。这场发动自蒂卡尔的政变明显是精心计划的。据石碑记载,一位名叫K'uk' Mo' Ajaw的战士于公元426年登上王位,并授予自己新的王名K'inich Yax K'uk' Mo'和称号ochk'in kaloomte(“西部之王”)。此称号曾被一位来自特奥蒂瓦坎的大将军西亚赫·克阿克(Siyaj K'ak')所用,他曾果断介入佩滕中心区域的政治。亚克库毛可能来自蒂卡尔并受到蒂卡尔第16位统治者Siyaj Chan K'awill二世的支持。根据亚克库毛的假定遗孀的残骸发现,亚克库毛也许通过与前代科潘王朝联姻的方法来使他的政变合理化。该遗孀的遗骸表明她是土生土长的科潘人。在新王国建立之后,科潘仍与蒂卡尔保持了紧密的同盟关系。圣坛Q石碑上的象形文字显示了亚克库毛被授予王位的仪式过程,也包括了科潘王朝的建立仪式和在基里瓜的部署。
蒂卡尔的一块于公元406年创建的石碑中提到了库毛(K'uk' Mo'),此时离他建立科潘新王朝还有20年之久。或许两个名字指代的都是来自蒂卡尔的同一人。尽管没有在描述科潘新王朝建立的石碑上发现关于亚克库毛到达科潘的记载,但有间接证据表明他动用军队占领了科潘。据圣坛Q石碑,他被描述为一位来自特奥蒂瓦坎的戴着护目镜的战士,同时也被描述为战争蛇盾(war serpent shield)。在他到达科潘之后,他立刻发起了多种建筑物的建造,并有采用特奥蒂瓦坎和蒂卡尔的建筑风格。这表示他至少是一名墨西哥化玛雅人,甚至是来自特奥蒂瓦坎的人。新王朝统治科潘长达4个世纪之久,经历了16位国王和一位疑为国王的人的统治。一些为亚克库毛和他的继承人所作的纪念碑被保留了下来。
亚克库毛死于公元435-437年之间。1995年一群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talud-tablero风格下掩埋的坟墓。墓中有年长男性的遗骸,遗骸上有贵重的附葬品和伤迹。最终该遗骸被确认为是亚克库毛之遗骸,此遗骸也显示该人并非科潘本地人。
依据中美洲编年,玛雅历史分成前古典期、古典期及后古典期。前古典期(公元前2600年-公元250年)也称形成期,历法及文字的发明、纪念碑的设立及建筑的兴建均在此时期;古典期是全盛期(约3世纪-9世纪),此时期文字的使用、纪念碑的设立、建筑的兴建及艺术的发挥均在此时期达于极盛;后古典期(约10世纪-16世纪),此时期北部兴起奇琴伊察及乌斯马尔等城邦兴起,文化也逐渐式微(衰弱)。玛雅从来不像中国、罗马及埃及等文明拥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全盛期的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但因为没有冶金术,农业技术薄弱,无法支撑起庞大的人口,帝国在10世纪之后又逐步回到分散部落的型态。16世纪时,玛雅文化的传承者阿兹特克帝国被西班牙帝国带来的瘟疫消灭了大量居民,唯一的美洲文字也被基督徒视为宗教异端而加以抹除,侵略者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直到19世纪遗址才被重新发现,今天的玛雅原住民已经不知道过去的文明历史。
1.历史分期
依照中部美洲编年法(英语:Mesoamerican chronology),玛雅文明的历史被划分为三个时期:前古典期、古典期和后古典期。在此之前的时期称为远古期,最早的定居村落和农业进展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现代学者认为这种三分法较为随意,并不强调玛雅文化的盛衰表征。各个时期间的界限也并不明晰,取决于研究者的界定,不同的分界点间可相差达一个世纪。前古典期大概在公元前2000年开始,持续到250年;随后是古典期,从250年持续至约950年;接着是后古典期,开始于950年,到16世纪中期结束。各时期具体细分如下:
时期 | 细分 | 年份 |
远古期 | 前8000年–2000年 | |
前古典期 | 早期前古典期 | 前2000年–1000年 |
中期前古典期 | 早期中前古典期 | 前1000年–600年 |
晚期中前古典期 | 前600年–350年 | |
晚期前古典期 | 早期晚前古典期 | 前350年–1年 |
晚期晚前古典期 | 前1年–公元159年 | |
终端前古典期 | 159年–250年 | |
古典期 | 早期古典期 | 250年–550年 |
晚期古典期 | 550年–830年 | |
终端古典期 | 830年–950年 | |
后古典期 | 早期后古典期 | 950年–1200年 |
晚期后古典期 | 1200年–1539年 | |
接触期 | 1511年–1697年 |
2.前古典期
玛雅人在前古典期(前2000年至公元250年)创造了其文明的最早雏形。前古典期的确切开始时间仍处在学界的争论当中,曾有学者以放射性碳定年法测定出奎略遗址的最早人类活动时间在前2600年,而太平洋海岸的索科努斯科地区出现最早定居者的时间则是在前1800年左右,那时玛雅人已经开始耕种玉米、豆类、南瓜和辣椒等主要作物。玛雅人在这一时期走向定居生活,同时习得制作陶器及黏土雕塑,是为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
到前古典期中期,小型的玛雅村落逐渐发展为城市。到公元前500年,这些城市已经建有大型的神庙建筑,以灰泥精心粉饰,供奉玛雅神话诸神。今危地马拉佩滕地区的纳克贝(英语:Nakbe)是玛雅低地最早有详尽记载的城市,其大型建筑的建成时期可追溯至前750年。纳克贝人已经开始建造大型的砖石纪念建筑、堤道以及带有铭文的纪念碑,这些都是后来玛雅低地城市主要的建筑特点。在这一时期,玛雅人亦广泛定居于北方的尤卡坦低地。到前400年左右,前古典期中期临近末尾,早期的玛雅统治者开始建造纪念石碑,用以彰显其功绩、证明其统治权。
2005年,考古学家在危地马拉佩滕地区的圣巴尔托洛遗址(英语:San Bartolo (Maya site))发现了一些写有发达文字的前3世纪壁画遗骸,直接将玛雅文字的起源回推了数百年,表明玛雅人在前古典期就已经发展出完善的书写系统。到前古典期晚期,米拉多尔城(英语:El Mirador)获得了长足发展,已涵盖了16平方公里的土地,建有可追溯至公元前150年左右的大型三重金字塔(英语:triadic pyramid)建筑群,铺设了平坦的道路,还设有广场,其上建有纪念碑和祭坛。这一地区之所以能够较早地吸引大量住民,可能是因为米拉多尔盆地肥沃的沼泽湿地。蒂卡尔是后来的古典期的重要城市——早在前350年,蒂卡尔也已是地位重大的城市,尽管规模并不庞大,不能和米拉多尔相比。前古典期晚期的文化繁荣局面在1世纪终结,许多这一时期的大城市陷入荒废,原因仍然未知。
在高地地区,卡米纳尔胡尤(英语:Kaminaljuyu)借由莫塔瓜河融入了太平洋沿岸地区的贸易网络,成长为晚期前古典期的主要中心城市。卡米纳尔胡尤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控制了向西通向墨西哥湾海岸、向北的高地,以及向南通向太平洋沿岸、特万特佩克地峡和萨尔瓦多地区的商路,从而掌控了玉石、黑曜石和朱砂等重要资源的贸易。在这个庞大的贸易网中,塔卡利克-阿巴赫和卡米纳尔胡尤是两大贸易中心。带有玛雅早期风格的雕塑也随着贸易网的运转而流通。塔卡利克-阿巴赫和乔科拉(英语:Chocolá)是太平洋海岸最重要的城市,科姆琴(英语:Komchen)成为北尤卡坦地区的重镇。
3.古典期
玛雅文明的古典期(约250年至900年)基本上可以定义为低地玛雅人树立记载有长纪历日期的石碑的时代。在古典期,玛雅人的建设工程规模达到巅峰,城市文明发展至全盛,镌刻纪念碑文的习惯成为典型时代特征,学术和文化领域亦取得重要成果,以南部低地地区的成就最为显著。古典期玛雅世界的政治版图和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和古典时代的希腊类似,主要的政治实体是城邦,城邦间结成复杂的政治联盟,敌我分明。
玛雅文明在古典期达到了各个领域的繁荣巅峰。玛雅人发展出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中心的城市文明,政治上组成了大量独立的城邦,有些城邦沦为其他城邦的附庸。在古典期早期,远在墨西哥谷地的特奥蒂瓦坎文明对玛雅城市有着深刻影响。378年,特奥蒂瓦坎人入侵玛雅城邦蒂卡尔及邻近城市,废黜原君主,扶植亲近特奥蒂瓦坎统治的新王朝,给当地政治带来决定性变化。率领入侵军的将领西亚赫·卡克(英语:SiyajKʼakʼ)于378年初抵达蒂卡尔,根据记载,当时在位的蒂卡尔君主查克·托克·伊查克一世(英语:ChakTokIch'aakI)同期死亡,所以他很有可能被特奥蒂瓦坎人推翻,且因此丧命。一年后,西亚赫·卡克扶植亚什·农·阿因一世(英语:YaxNuunAhiinI)即位。亚什·农·阿因一世的父亲名为掷矛者猫头鹰(英语:SpearthrowerOwl),这是墨西哥谷地常见的君王名,可能是特奥蒂瓦坎或卡米纳尔胡尤的君主。新王朝自此统治蒂卡尔,蒂卡尔城邦也一度成为玛雅中部低地实力最为强大的城邦,左右当地政治局势。
蒂卡尔到古典期晚期已经达到了10万人口的规模。蒂卡尔城邦的最大对手是位于佩滕盆地的卡拉克穆尔。蒂卡尔和卡拉克穆尔各自领导着庞大的盟友及属邦网络,作为自身的势力范围。加入这种主从网络的小城邦能因而获得声望,且和网络内成员维持友好关系。为争夺势力范围,蒂卡尔和卡拉克穆尔相互争斗。在整个古典期内,二者的交锋互有胜负,一方胜利,败者便会一度陷入衰落,胜者则进入一段时间的繁荣期。
629年,蒂卡尔君主基尼奇·穆万·霍尔二世(K'inichMuwaanJolII)派子嗣巴拉赫·钱·卡维尔(英语:B'alajChanK'awiil)前往距卡拉克穆尔不远的佩泰斯巴通湖(英语:PetexbatúnLake)一带,在当地建立多斯皮拉斯(英语:DosPilas)城邦,显然将之作为和卡拉克穆尔相对抗的前哨。多斯皮拉斯使用蒂卡尔的象形文字作为自己的标志,以彰显其渊源。在随后的二十年内,巴拉赫·钱·卡维尔作为蒂卡尔统治家族的一员,在此和卡拉克穆尔人展开长期战斗。648年,卡拉克穆尔君主尤克诺姆·琴二世(英语:YuknoomCh'eenII)攻陷多斯皮拉斯,俘获了巴拉赫·钱·卡维尔;蒂卡尔的君主也在同一时期丧命。尤克诺姆·琴二世将巴拉赫·钱·卡维尔释放,迫使其改弦易辙,转而忠于卡拉克穆尔。巴拉赫·钱·卡维尔又变成了卡拉克穆尔的忠实盟友、蒂卡尔的死敌,这对于一位出身蒂卡尔王族的君王来说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背叛行为。
科潘是古典期东南部最为重要的城邦[38],其统治王朝由基尼奇·亚什·库克·莫于426年创立,亦同佩滕盆地中部地区的城邦及特奥蒂瓦坎文明有着密切联系。科潘在瓦沙克拉洪·乌巴·卡维尔(英语:UaxaclajuunUb'aahK'awiil)统治期间(695年-738年)步入文化和艺术发展的全盛期。其统治被科潘的属邦基里瓜的统治者卡克·蒂利乌·钱·约帕特推翻,他本人被带到基里瓜,并遭斩首。由于科潘是蒂卡尔的强大盟友,基里瓜的入侵行为或许得到了卡拉克穆尔的支持。帕伦克和亚斯奇兰位于乌苏马辛塔河流域,是当地的两个重要城邦。在高地地区,危地马拉谷地的卡米纳尔胡尤自300年起一直处于蓬勃发展之中;科巴则是玛雅世界北部的重镇。
不同玛雅城邦的中心城区规模相差很大,这和这一城邦下属的附庸数目有关。一个仆从众多的强大城邦能够管辖更多的劳力,同时也能掌控更多的贸易收入和贡品。玛雅陶器上描绘的最主要的贡品形式有可可豆、布匹(英语:Mayatextiles)和毛皮。规模庞大的政治和贸易网络是古典期玛雅社会形成的基础,其长途商路遍布玛雅世界,甚至延伸到中部美洲的其他地区。在古典期,地位最为显赫的城邦都坐落在中部低地,古典期的南部高地和北部低地在文化、经济和政治上可以视为中部低地的外延区。核心地区和外延地区之间的贸易枢纽成为重要的商贸中心。
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纪念建筑便是建于城区中心的金字塔神庙和宫殿。在纪念碑上镌刻象形文字的作法广泛流行于古典期玛雅世界,这些碑文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包括君主世系、联盟关系以及其他的城邦交流史。铭文石碑和低矮的圆形祭坛被视为古典期玛雅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古典期,几乎每个中部低地城邦都会在城区中央建造石碑。金石学家大卫·斯图尔特(英语:DavidStuart(Mayanist))最早提出,玛雅人将石碑称为“石树”(tetun),不过后来他将这一说法修改为“旗石”(lakamtun)。根据斯图尔特的说法,旗石所指的正是玛雅城区中央树立的石碑,亦体现于当时的涂鸦艺术中。树立石碑的主要目的是赞颂君主。
玛雅人参与长途贸易,玛雅人的主要商路从莫塔瓜河出发,延伸至加勒比海、北达尤卡坦半岛海岸;另有商路从危地马拉的贝拉帕斯地区出发,沿着帕西翁河到达商港坎昆(英语:Cancuén),自此向东延伸至伯利兹,向北到达佩滕地区,并继续延伸到墨西哥湾沿岸和尤卡坦半岛的西岸。在这一贸易体系中流通的奢侈货物包括玉石、精美陶器以及格查尔鸟的羽毛。一些更为实用而基础的货品包括黑曜石、盐和可可豆。
4.古典期大衰落
从9世纪起,古典期处于繁荣的中部低地地区陷入集体衰败,纪念碑文的记载戛然而止,统治王朝纷纷倒台,大量城邦遭到荒废,称为古典期崩溃。其原因至今不明,也仍然没有任何原因假说得到广泛认可,但这一衰败事件很可能由多方原因共同导致,包括人口过剩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以及战乱、瘟疫、旱灾等。中部低地的人口大量向北迁移,尤卡坦半岛北部的城邦奇琴伊察和乌斯马尔因而崛起,未受到低地地区衰落事件波及而保持繁荣。
有证据表明,当时玛雅地区的人口已经超越了自然环境承载力所能负担的临界值,带来水土流失、植被退化以及过度捕猎等不良现象。同一时期亦发生了达两个世纪的漫长旱灾。古典期玛雅文明的社会组织建基于统治者的宗教权威,而非对贸易体系或粮食分配体系的控制。这一社会体系的结构趋于僵化,难以应对种种变动。统治者的行为被传统仪式禁锢,建设、祭典和战争行为都要严格依传统照办,如此只会令社会的系统性问题不断恶化。
到9世纪和10世纪,这一统治体系走入末路,在尤卡坦北部,贵族精英的集体领导替代了个人专制;在尤卡坦南部和佩滕中部,古典城邦走向集体衰落;在佩滕西部和其他地区,城邦大量废弃,人口集体迁出。在数个世代内,玛雅世界的中部地带几乎全部荒废。玛雅地区的南部包括尤卡坦半岛南部、恰帕斯地区北部和危地马拉,以及洪都拉斯的科潘周边地带,这些地区经历了相对迅速而突然的衰败,当地较大城市的人口从5万到12万不等,却都在50至100年内成为废城。
8世纪晚期,佩滕地区的佩特什巴通(英语:Petexbatún)地区发生了长期的战乱,使得当地城邦多斯皮拉斯和阿瓜特卡(英语:Aguateca)遭到荒废。古典城邦的纪念碑文接连中断。帕伦克、黑石(英语:PiedrasNegras(Mayasite))和亚斯奇兰的最后一个纪念碑建于795年至810年之间;数十年后,卡拉克穆尔、纳兰永、科潘、卡拉科尔和蒂卡尔都陷入衰亡。最后的长纪历记载出现在托尼那的石碑上,日期为909年。当地人不再树立纪念石碑,荒废的王宫被平民占据;中部美洲的贸易网络也就此改道,绕过荒芜的佩滕盆地。
5.后古典期
尽管文明成就和古典期相比有所逊色,玛雅人的文明在经历古典期衰落后仍取得延续,进入后古典期(约950年–1539年)。曾经支配佩滕地区的强大城邦在10世纪初陷入衰亡,是为古典期衰落的一部分。古典期,南方低地的主要城市衰败后,玛雅人主要移居至永久水源附近。古典期玛雅文明范围变化的周期律也被打破,后古典期的玛雅人并不会在先前荒废的土地上重新定居。玛雅文明的重心转移至北方低地和玛雅高地,这可能和来自南方低地的移民活动有关,因为许多后古典时期的玛雅族群都拥有移民神话。北部的奇琴伊察在8世纪步入鼎盛,同时南方的低地城邦却正经历灾难和衰败,这凸出了古典期衰落的政治和经济原因。奇琴伊察在当时成为整个玛雅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城邦。奇琴伊察和邻近的普克(英语:Puuc)城邦在11世纪衰败,或许代表着古典期衰落的尾声。奇琴伊察衰败后,玛雅文明一度没有支配性的强权城邦,到12世纪玛雅潘崛起成为强权,这一局面终于改变。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沿岸出现了新的城邦,新的贸易网络亦因而形成。
后古典期玛雅文明和此前古典期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城邦分布变化,这也是后古典期的重要特点之一。危地马拉谷地曾一度强盛的卡米纳尔胡尤销声匿迹,其近两千年历史在后古典期终结。在高地和太平洋沿岸地区,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居于暴露地带,因战乱而发生迁移。新的城址大多处于山沟环绕的山顶位置,四周建有沟渠和城墙,构成易守难攻的防御配置。北部的许多城邦也建有防御用的城墙,包括查克乔布(Chacchob)、奇琴伊察、库卡(Cuca)、埃克巴拉姆(英语:EkBalam)、玛雅潘、穆纳(Muna)、图卢姆、乌斯马尔和亚舒纳(英语:Yaxuna)[84]。库马尔卡赫(英语:Q'umarkaj)是后古典期危地马拉高地的重要城邦之一,是好战的基切王国(英语:K'iche'kingdomofQ'umarkaj)的都城。后古典时期的玛雅城邦,北起尤卡坦半岛,南至危地马拉高地,通常由一组精英施行集体统治,但实际上在这一集体中常常会有地位最高的统治角色,其他成员仅担当顾问。
玛雅潘在1448年遭到废弃,表征和古典期崩溃相似,皆是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政治、社会和生态混乱。玛雅潘衰落后,当地陷入长期的战乱、瘟疫和自然灾害之中,在1511年西班牙人到访前夕才告一段落。这一时期,玛雅文明已不存在居支配地位的地区强权,但西班牙探险家仍在海岸地区发现了富庶的城池和繁荣的集市。
在后古典时代晚期,尤卡坦半岛分裂为许多分立的政体,他们文化相通,但内部的社会政治组织各异。当地地位最为重大的两个政体是马尼(英语:Maní,Yucatán)和索图塔(英语:Sotuta),两者很有可能是敌对的关系。在西班牙人到来时,尤卡坦半岛北部的城邦包括马尼、切佩奇(英语:Cehpech)、查坎(英语:Chakan(Mayaprovince))、阿金切尔(英语:AhKinChel)、库普尔(英语:Cupul)、奇金切尔(英语:Chikinchel)、埃卡布(英语:Ecab)、韦米尔(英语:Uaymil)、切图马尔、科丘阿(英语:Cochuah)、塔塞斯(英语:Tases)、霍卡巴(Hocaba)、索图塔、钱普通和阿卡兰(英语:Acalan)。也有许多城邦和民族坐落在尤卡坦半岛的南部,涵盖了佩滕盆地、伯利兹及周边地带,包括凯哈切人(英语:Kejache)、伊察人(英语:PetenItzaKingdom)、科沃赫人(英语:Kowoj)、亚拉因人(英语:Yalain)、奇纳米塔人(英语:Chinamita)、伊凯切人(Icaiche)、曼切乔尔人(英语:MancheChʼol)和莫潘人(英语:Mopanpeople)。使用乔尔语(英语:Chʼolanlanguages)的拉坎东乔尔人(英语:LakandonChʼol)控制了乌苏马辛塔河在恰帕斯东部和佩滕西南部的支流流域地区。
在西班牙征服的前夕,危地马拉高地存在多个城邦强权。基切人(英语:K'iche'people)在此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帝国,领土涵盖高地西部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邻近的太平洋沿岸平原。不过在西班牙人入侵前的数十年内,卡克奇克尔人(英语:Kaqchikelpeople)崛起,正逐渐蚕食基切人的土地。其他高地民族还包括阿蒂特兰湖周边的楚图希尔人(英语:Tzʼutujilpeople)、高地西部的马姆人(英语:Mampeople),以及高地东部的波科马姆人(英语:Poqomampeople)。恰帕斯的中央高地分布有许多玛雅民族,包括索西人,建有多个不同城邦,以及托霍拉巴尔人(英语:Tojolabalpeople)。
6.接触期和西班牙征服
1511年,一艘西班牙帆船于加勒比海遇难,十余名幸存者在尤卡坦半岛的海岸着陆,一位玛雅领主将这些船员抓获,并以其充当人祭祭品,仅有两人逃脱。这一事件开启接触期(1511-1697)——西班牙人发现玛雅文明的踪迹,并逐步将分散的玛雅城邦征服,是玛雅文明史的尾声。从1517年至1519年,有三支西班牙探险队在尤卡坦半岛展开探索,并和当地的玛雅人产生多次冲突。
1521年,埃尔南·科尔特斯率众攻陷阿兹特克文明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控制墨西哥中部。科尔特斯派佩德罗·德·阿尔瓦拉多南下危地马拉,后者率180名骑兵、300名步兵、4门火炮和数千名同盟的原住民勇士,在1523年抵达索科努斯科。1524年,阿尔瓦拉多的军队攻陷了基切人的都城库马尔卡赫。卡克奇克尔人很快宣布与阿尔瓦拉多结盟,阿尔瓦拉多的军队得以进驻卡克奇克尔人的都城伊希姆切(英语:Iximche)。入城后,他们向卡克奇克尔人索要大量黄金,双方关系恶化而兵戈相向,伊希姆切在数月后陷入废弃。1525年,马姆人的都城扎库洛陷落。
随后自1527年起,弗朗西斯科·德蒙特霍(英语:FranciscodeMontejo)和其子小德蒙特霍(英语:FranciscodeMontejotheYounger)针对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城邦发起持续数十年的连番进攻,终于在1546年完全征服半岛北部。至此,仅剩佩滕盆地的玛雅城邦未被西班牙人征服。1697年,马丁·德乌尔苏阿(英语:MartíndeUrsúa)攻陷伊察人都城诺赫佩滕,这本是仅存的最后一座玛雅城邦,至此西班牙人完全瓦解玛雅人的古典城邦政治,其文明区域全境被纳入新西班牙总督辖区,成为西班牙殖民帝国的一部分。
7.蒂卡尔
蒂卡尔(Tikal,现代玛雅语言正写法中写为Tik'al,古时可能叫做Yax Mutal)是前哥伦布时期玛雅文明中最大的遗弃都市之一。它坐落于危地马拉佩腾省的雨林中,北纬17°13′19″ 西经89°37′22″。蒂卡尔位于危地马拉的蒂卡尔国家公园,并于1979年成为世界遗产。
蒂卡尔曾是古代玛雅时期最强盛国家之一的首都。蒂卡尔的纪念碑可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而它在约公元200年到900年间到达了顶峰。在这段期间,玛雅城邦(英语:Maya City)从政治、经济、军事上控制了玛雅地区,同时它也和位于中部美洲墨西哥谷的特奥蒂瓦坎等大都市。有证据显示蒂卡尔在4世纪时遭到特奥蒂瓦坎的占领。 后经典时期结束后,蒂卡尔没有再出现新的纪念碑,宫殿也被烧毁。这些事件和人口的逐步下降一起,导致10世纪末时蒂卡尔遭到废弃,这也是古典期玛雅文明崩溃的一部分。
蒂卡尔是低地玛雅城邦中探索程度最高的城邦,它有着长长的统治者(英语:Maya rulers)列表,许多统治者的陵墓、纪念碑、神庙和宫殿。
(1)历史
蒂卡尔是玛雅文明的文化和人口中心之一。这里最早的纪念碑建造于公元前四世纪。城市在玛雅古典时期——大约公元200年到公元850年左右,达到顶峰。
蒂卡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年,起先她只是个二流城邦,奉北部城邦米拉多为盟主,蒂卡尔可能从公元二世纪开始奉行与中美洲当时的大国提奥提华坎友好的政策,并取得成功使自己国力大涨,从而成为玛雅世界最强大的城邦之一。
公元292年,Balam Ajaw(传统上译为"Decorated Jaguar",被装饰过的美洲虎)继位为蒂卡尔国王,开始了强大的蒂卡尔王朝。在一块刻有他形象的石碑上记录有公元292年7月8日的日期。这个时间也通常被历史学家当作玛雅古典文明的开始之日。
公元360年,Chak Tok Ich'aak I 美洲虎之爪一世(Jaguar Paw I)为国王之时,蒂卡尔空前强大,“美洲虎之爪一世”的弟弟“吸烟的青蛙”于公元378年1月16日征服邻邦乌夏克吞(Uaxactun),并成为乌夏克吞的君主。
美洲虎之爪一世以后的蒂卡尔国王叫做Nun Yax Ayin,(King Curl-Nose 蜷鼻王) 是一个来自提奥提华坎的贵族,于379年继位,尚不清楚这场王位变故是什么原因,可能是战争也可能是联姻造成的,蜷鼻王虽来自提奥提华坎,但却也是个地道的蒂卡尔国王,保持着蒂卡尔的强大与繁荣。
公元411年至公元456年,Siyah Chan K'awil II 暴风雨天空二世(Stormy Sky II) 为国王。从美洲虎之爪一世到暴风雨天空二世的一百年间是蒂卡尔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时期。
此后蒂卡尔以北的城邦卡拉克穆尔强大,蒂卡尔出现了一个衰落时期,直到公元7世纪,Jasaw Chan K'awiil I(阿赫卡王,双月,巧克力领主Double Moon or Lord Chocolate 682年-734年在位),蒂卡尔重新强大,打败卡拉克穆尔,使得蒂卡尔重新成为玛雅中部地区的霸主。以后是Yik'in Chan Kawil(雅克金王,734年-766年在位)和 Yax Nuun Ayiin II 奇坦王(Chitam 768年-790年在位),在这一百年间是蒂卡尔第二次鼎盛时期。今天蒂卡尔壮丽的遗迹主要也是这三位国王在位期间筑成。
奇坦王之后,与同一时期其他玛雅城邦一样,蒂卡尔迅速衰落,已知可考的最后一位国王是Jasaw Chan K'awiil II (869年-889年在位)
在这之后,没有建造什么主要的纪念碑。一些宫殿也被焚毁。人们逐渐离开了这座城市。在10世纪末,蒂卡尔被彻底遗弃在丛林中。
蒂卡尔控制着玛雅低地的中心,经常发生战争。根据碑铭记载,蒂卡尔常和一些玛雅城邦结盟或打仗,包括乌夏克吞(Uaxactun),卡拉科尔(Caracol),纳兰永(Naranjo)和卡拉克穆尔(Calakmul)。
估计蒂卡尔人口最多时可能有十万到二十万。
(2)统治者
目前已知的蒂卡尔统治者:
Yax Ehb' Xook c. 90左右在位,王朝的创立者。
Foliated Jaguar 在位期间不明。
Animal Headdess 在位期间不明。被记载在 El Encanto 遗址的 Stela 1。妻子是Lady Skull。
Sihyaj Chan Kawiil I 307年在位,为Animal Headdress之子。被记载在 El Encanto 的 Stela 1。也被记载为王朝的第11位君主。
Une' B'alam 317年前后在位
K'inich Muwaan Jol - 死于359年5月23日。并且被记载为王朝的第13位统治者。妻子为Lady Balam Way。
Chak Toh Ich'aak I 360-378在位,与K'inich Muwaan Jol 是父子关系。被称为王朝的第14位统治者。378年1月15日死亡,与Siyaj K'ak 率军进入蒂卡尔同日。
Nun Yax Ayin(英语:Nun Yax Ayin) 一个来自特奥提华坎的贵族,于379年被Siyah K'ak'(英语:Siyah K'ak')安插到蒂卡尔,他统治到411年
Siyah Chan K'awil II 暴风雨天空二世(Stormy Sky II) 411-456
K'an-Ak 坎公猪(Kan Boar) 458-486
Ma'Kin-na Chan 5世纪晚期
Chak Tok Ich'aak 巴鲁姆头骨爪(Bahlum Paw Skull) 486-508 他的妻子是手夫人(Lady Hand)
Ix Yo K'in 蒂卡尔夫人(Lady Tikal) 511-527
Kalomte' Balam 卷头或第19领主(Curl-Head or 19th Lord) 511-527
Wak Chan K'awil 双鸟(Double-Bird) - 537-562 - 562年 在和卡拉科尔的战斗中战败
蜥蜴头二世(Lizard Head II)
K'inich Waaw 593-628
K'inich Wayaan - 7世纪中前期
K'inich Muwaan Jol II - 7世纪中前期
Jasaw Chan K'awiil I(英语:Jasaw Chan K'awiil I) 双月或巧克力领主(Double Moon or Lord Chocolate) 682-734 - 被葬在一号神庙中;他的皇后十二金刚鹦鹉夫人(Lady Twelve Macaw)葬在二号神庙中;在695年打败卡拉克穆尔。
Yik'in Chan Kawil; 他的妻子Shana'Kin Yaxchel Pacal 墙上的绿鸟(Green Jay on the Wall)是拉卡姆哈(Lakamha) 734-766年间的领主
六号神庙统治者(Temple VI Ruler) 766-768
Yax Nuun Ayiin II 奇坦(Chitam) 768-790
黑暗太阳(Dark Sun) c. 810
卡维尔的宝石(Jewel K'awil) 849
Jasaw Chan K'awiil II 869-889
8.帕伦克
帕伦克(西班牙语:Palenque,西班牙语发音:[pa'leŋke]; 犹加敦马雅语: Bàakʼ /ɓàːkʼ/,古代名称:Lakamha (直译:“大水”)),是7世纪的玛雅城邦,位于今墨西哥恰帕斯州境内的尤卡坦半岛上。帕伦克是玛雅文明古典时期最重要的城邦之一。而以帕伦克城为首都的城邦则可能称作“B'aakal”。
至2005年,帕伦克被发掘完毕的区域约到2.5 km2 (1 sq mi),但这不足其总体面积的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的结构仍然被雨林所覆盖。2017年共有920470次游客来访帕伦克。
(1)历史
早期的帕伦克历史可以追溯到奥尔梅克文明时期,奥尔梅克文明可能在此建立过一个王朝。玛雅文明古典时期,帕伦克是玛雅西部地区一个大邦,已知最早的统治者是K'uk B'alam I,他于公元431年3月11日登上帕伦克的王位。
帕伦克曾于公元599年和公元611年两次被卡拉克穆尔打败。公元615年,十二岁的巴加尔二世登基成为帕伦克国王,巴加尔在位时间长达68年。在巴加尔二世统治期间,帕伦克从衰弱中恢复过来,走向强大,进而成为玛雅西部地区政治上的霸主,因此现在历史学家也把巴加尔二世称作“巴加尔大帝”。令巴加尔在今天得以非常著名的另一件事1952年考古学家发现了巴加尔陵墓以及其中巴加尔本人的遗骸,位于一座高高的玛雅金字塔的地下,本来公认的玛雅金字塔的用途是神庙,与埃及作为陵墓的金字塔的用途完全不同,1952年的发现使得今天的历史学家开始重新审视玛雅金字塔的意义。而巴加尔石棺上的神话图案中类似于宇宙飞船的图案也曾经令许多人惊讶不已。(许多人以此为依据相信玛雅人拥有飞行器,或者是与外星人有着某种联系,不过一般严肃的历史学家仍然认为那只是个普通的神话图案。)
巴加尔以后,他的两个儿子强·巴鲁姆二世和K'inich K'an Joy Chitam II 相继继位,把帕伦克王朝的兴盛时期又延续了四十年。巴加尔陵墓本身就是强·巴鲁姆二世时修筑而成。从巴加尔开始的一百年间,是帕伦克的鼎盛时期,今天帕伦克遗迹中的主要建筑物均于此时候建成。
进入9世纪以后,同古典时期玛雅文明的其他城邦一样,帕伦克城市步入古典期崩溃,迅速衰落,并永远地被遗弃在了丛林之中。
(2)统治者
已知的帕伦克城邦的统治者
K'uk B'alam I 431年3月11日至 435年
"Casper" (昵称; 其古时名字未译; 又被称作 "十一兔") 435年8月10日 至 487年
B'utz Aj Sak Chiik 487年7月29日至501年
Ahkal Mo' Naab I 501年6月5日 至 504年12月1日
空缺?
K'an Joy Chitam I 529年2月25日 至 565年2月8日
Ahkal Mo' Naab II 565年5月4日 至 570年7月23日
空缺?
K'an B'alam I 572年4月8日 至 583年2月3日
Yohl Iknal (女王) 583年至604年
Aj Ne' Ohl Mat 605年至612年
巴加尔一世 612年
Sac-Kuk (女王) 612年-615年 卒于 640年
巴加尔二世( K'inich Janaab' Paka, 巴加尔大帝) 615年7月19日至683年 妻子:查克布阿浩,可能为出土的朱砂皇后
强·巴鲁姆二世(Chan Bahlum II, 或 K'inich K'an B'alam II ") 683年至702年
K'inich K'an Joy Chitam II 702年至711年 或 722年?
Xoc ( Kan-Joy Chitam II时摄政?) 711年?至722年
K'inich Ahkal Mo' Naab III ("Chaacal III") 722年1月3日 至 729年以后
K'inich Janaab' Pakal ("Pacal III") 盛年约742年
K'inich K'uk B'alam II 765年3月8日至 ?
Wak Kimi Janhb' Pakal ("Pacal IV") 799年11月17日至?
9.卡拉克穆尔
卡拉克穆尔(Calakmul或Kalakmul)遗址,在今墨西哥坎佩切州境内,面积约三十平方公里。卡拉克穆尔是玛雅文明古典时期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在玛雅的时代,她是城邦“Kana”(玛雅语意为“蛇”)的首都。因此卡拉克穆尔的王朝也被称为“蛇之王朝”。
(1)历史
玛雅古典期历史以卡拉克穆尔和蒂卡尔的竞争为主,就像是两个玛雅“超级大国”之间的斗争。根据纪录,卡拉克穆尔可能于公元411年时立国,514年出现一位非王室城邦统治者。公元六世纪之前,蒂卡尔强大,是中部玛雅地区的实际霸主。562年Sky Witness国王继位,与邻国卡拉科尔(Caracol)结成同盟,大败蒂卡尔,卡拉克穆尔一跃成为中部玛雅地区新的霸主。579年Uneh Chan(Scroll Serpent)国王继位,与Lakam Chak结成同盟,于599年进攻帕伦克,击败帕伦克女王Yohl Iknal并洗劫该城;611年年4月7日,在Uneh Chan的指示下再次洗劫帕伦克。不久以后,帕伦克在国王巴加尔二世统治下,重新强大,限制了卡拉克穆尔向西的发展。
从Tajoom Uk'ab' K'ak'王(622年至630年在位)、Yuknoom Head(630年至636年在位)到Yuknoom the Great(636年至686年在位)是卡拉克穆尔的鼎盛时期。Tajoom Uk'ab' K'ak'为王时,于公元626年两次与邻国纳兰永(Naranjo)交战,均获大胜,631年,Yuknoom Head在位时,再次大败纳兰永,极尽羞辱后处死了纳兰永的国王。七世纪起,蒂卡尔重新强大,卡拉克穆尔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公元695年,被蒂卡尔的阿赫卡王打败,蒂卡尔重新成为中部玛雅地区的霸主。卡拉克穆尔政权迅速衰败,但作为一个玛雅城邦,直至九世纪至十世纪才与其他玛雅城邦一样,作为古典期崩溃的一部分,不明原因地被永远遗弃在丛林之中。
(2)统治者
与同一时期的其他玛雅城邦不同,卡拉克穆尔的纪念碑基本上不使用长纪年历法,这使得今天的历史学家重构卡拉克穆尔王表时非常困难。 下面是已知的卡拉克穆尔的统治者列表,由于上述原因,这张王表是不连续不全面的。
名字(或绰号) 在位时间
Yuknoom Ch'eenI 不明
Tuun K'ab' Hix 约520年至546年
Sky Witness 约561年至572年
Yax Yopaat 572年至579年
Scroll Serpent 579年至约611年
Yuknoom Ti'Chan 约619年
Tajoom Uk'abK'ahk' 622年至630年
Yuknoom Head 630年至636年
Yuknoom Ch'eenII 636年至686年
Yuknoom
Yich'aak K'ahk' 686年至约695年
Split Earth 约695年
Yuknoom Took'K'awiil 约702年至约731年
Wamaw K'awiil 约736年
Ruler Y 约741年
Great Serpent 约751年
B'olon K'awiil 约771年至约789年
Chan Pet 约849年
Aj Took' 约909年
10.科潘
科潘(Copán)遗迹位于洪都拉斯西部的科潘省,靠近危地马拉边境。科潘是玛雅文明古典时期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在当时,它是玛雅诸邦中最靠南的一个。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遗产。
科潘王国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2世纪,在公元5世纪到公元9世纪达到鼎盛,然后同其他古典时期各个玛雅城邦一样,步入古典期崩溃,突然衰落并被彻底遗弃在丛林之中。古代,科潘可能称作“Xukpi”。
(1)历史
早于公元前1100年,科潘河谷地就有人居住,但是人们难以了解到早期的统治者。
公元5世纪早期,来自蒂卡尔的政权来到科潘,并使它成为玛雅城邦中最有力量的一个,同时也在玛雅南部区域产生了影响。
考古学家在科潘发现一座圣坛,称之为“圣坛Q(英语:Altar Q)”。它上面刻画有十六位人物的形象,起先考古学家觉得好像是十六位祭司环坐一起讨论问题似的,后来的研究表明这是十六位科潘国王的形象。
公元426年亚克库毛开始了强大的科潘王朝,他也是“圣坛Q”上所刻画的第一位国王。虽然他可能并不是科潘真正的第一位国王,但是他在后来肯定有着极崇高的地位。到了公元628年,“烟豹王”即位,他在位时间长达67年,是科潘王朝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控制着周围很大面积的地方,成为一个“帝国”。
“烟豹王”以后“十八兔王(英语:Uaxaclajuun Ub'aah K'awiil)”即位,在位时间长达43年,“十八兔王”虽继续扩张与征服,但是科潘已到了强弩之末之时。“十八兔王”在小国基里瓜安插的统治者考阿克天在即位后的第13年反叛,打败了“十八兔王”,并于公元738年5月3日将之斩首。“十八兔王”被斩首后,科潘的王权受到很大影响。“烟壳王”于公元749年继位后,努力挽救政权,他同玛雅西部的大城邦帕伦克联姻,并且在科潘大兴土木,兴建了大量的纪念碑。今天的考古学家正是通过这些纪念碑,得以了解科潘的历史。
到了公元763年6月,年约9岁的雅克斯潘(英语:Yax-Pasaj Chan Yoaat)继位[10],他仍然试图通过炫耀祖先的功绩,通过把自己刻画成英勇武士的形象来挽回王朝,但是科潘王朝的没落已经无法挽回。他至少在位至公元820年。此后一位叫做乌斯特图克的人“登基”,但遗留下来的铭文没有说清楚他“登”的是不是王位──纪念他“登基”的圣坛没有完工就废弃了。公元8-9世纪的科潘人口大幅减少,约从20000名城邦居民下降至5000名。经过了四个世纪,科潘人口才出现了减少的趋势,这也显示了即使是在王朝败落之后,科潘仍有强大的稳定性。进入公元9世纪的科潘,同玛雅文明古典时期的所有其他城邦一样,突然衰落并且永远的被遗弃在了丛林之中。
当公元16世纪西班牙人来到科潘遗迹时,仪式中心已被长久废弃,科潘谷中只有一些残留的农村。
公元1839年,美国考古学家史蒂芬斯(John Stephens )和英国画家加瑟伍德(Frederick Catherwood )循着传说发现科潘,这2位冒险家将他们对科潘这座荒城的印象记载下来:它横列在我们眼前,就像汪洋中一艘破碎的船,他的桅杆不见了,船员也消失了,谁也不知它何时来的,也不知摧毁它的是何物,一切都是谜。
(2)科潘王朝前的历史
在公元前9世纪第一座石制建筑物在科潘地区被建造之前,富饶的科潘河谷就是优良的农耕之地。在被一位外来精英重修之前,科潘的地位举足轻重。在石碑的文本上有对于王朝前历史的记载,然而这些记载均在公元426年的重建之后。其中的一段铭文提到了公元前321年,但并没有解释这个日期的重要性。科潘曾发生的一件大事与另一件发生在公元159年的208天之前的一件大事有关,发生的地点也在蒂卡尔的一块石碑上被提到过,人们猜测是在佩滕省盆地的某处,或许是在玛雅大城邦El Mirador(英语:El Mirador)。这个日期也在其他数块石碑的文本上被提及,并与一位被称为“叶状统治者”的未知人物有关。在坟墓1号中找到的西猯的颅骨雕刻品上记载到此人曾于公元376年说“要用石碑来作出行动”。
(3)亚克库毛与K'inich Popol Hol
科潘被亚克库毛重新修建,被其看作为新玛雅王国的首都。这场发动自蒂卡尔的政变明显是精心计划的。据石碑记载,一位名叫K'uk' Mo' Ajaw的战士于公元426年登上王位,并授予自己新的王名亚克库毛(K'inich Yax K'uk' Mo')和称号ochk'in kaloomte(“西部之王”)。此称号曾被一位来自特奥蒂瓦坎的大将军Siyaj K'ak'所用,他曾果断介入佩滕中心区域的政治。亚克库毛可能来自蒂卡尔并受到蒂卡尔第16位统治者Siyaj Chan K'awill二世的支持。根据亚克库毛的假定遗孀的残骸发现,亚克库毛也许通过与前代科潘王朝联姻的方法来使他的政变合理化。该遗孀的遗骸表明她是土生土长的科潘人。在新王国建立之后,科潘仍与蒂卡尔保持了紧密的同盟关系。圣坛Q(英语:Altar Q)石碑上的象形文字显示了亚克库毛被授予王位的仪式过程,也包括了科潘王朝的建立仪式和在基里瓜的部署。
蒂卡尔的一块于公元406年创建的石碑中提到了库毛(K'uk' Mo'),此时离他建立科潘新王朝还有20年之久。或许两个名字指代的都是来自蒂卡尔的同一人。尽管没有在描述科潘新王朝建立的石碑上发现关于亚克库毛到达科潘的记载,但有间接证据表明他动用军队占领了科潘。据圣坛Q(英语:Altar Q)石碑,他被描述为一位来自特奥蒂瓦坎的戴着护目镜的战士,同时也被描述为战争蛇盾(war serpent shield)。在他到达科潘之后,他立刻发起了多种建筑物的建造,并有采用特奥蒂瓦坎和蒂卡尔的建筑风格。这表示他至少是一名墨西哥化玛雅人,甚至是来自特奥蒂瓦坎的人。新王朝统治科潘长达4个世纪之久,经历了16位国王和一位疑为国王的人的统治。一些为亚克库毛和他的继承人所作的纪念碑被保留了下来。
亚克库毛死于公元435-437年之间。1995年一群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talud-tablero风格下掩埋的坟墓。墓中有年长男性的遗骸,遗骸上有贵重的附葬品和伤迹。最终该遗骸被确认为是亚克库毛之遗骸,此遗骸也显示该人并非科潘本地人。
亚克库毛之子K'inich Popol Hol继承了王位,他着手重修科潘的核心区域。Popol Hol并非为他的本名,而是基于他特奥蒂瓦坎风格的名字所产生的绰号。K'inich Popol Hol见证了科潘第一座美索美洲蹴球场的初步建成,而该蹴球场由绯红金刚鹦鹉装饰。他最伟大的建造行动是关于他父亲的场所,在他父亲下葬后,他在掌权初期便迅速修建了墓地。
(4)其他的早期统治者
第3位到第6位统治者的事迹鲜为人知。8世纪的圣坛Q上有对第3位统治者的描述,但他的标志处已经破损。Ku Ix是第4位统治者,他重建了10L-26神庙,并树立了石碑。即使其他的石碑上也记载了这位国王,但都没有记载他的名字。后来的两位统治者的顺序只能通过圣坛Q(英语:Altar Q)来得知。
B'alam Nehn (又称“豹镜”王)是第7位国王。15号石碑显示截止公元504年,他已经成为了科潘的统治者。B'alam Nehn是唯一一位被玛雅南部区域外所记载的科潘的统治者。他的名字出现在卡拉科尔的16号石碑上,此石碑于公元534年被创作,然而文字记载未能被完全解读。B'alam Nehn主导建造了许多的建筑物。
第8位统治者Wil Ohl K'inich也是一位只被圣坛Q(英语:Altar Q)记载的统治者。他的后继者于公元551年上台,此人的即位过程被记载了下来,然他的统治时长不足2年。
第10位统治者被称为“月豹”王,他是第7位统治者B'alam Nehn之子。他于553年5月上台,有关他的纪念碑在今日的科潘遗迹附近被找到。
(5)K'ak' Chan Yopaat与“烟豹”王
K'ak' Chan Yopaat是科潘的第11位统治者,他于578年“月豹”王死后24天上台。在那个时期,科潘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长。他统治了49年,直到628年2月5日去世。他的后任者们树立的4块石碑中记载了他。
K'ak' Chan Yopaat去世16天后,“烟豹”王上台执政。他被认为是统治科潘事件最长的君主,从628年-695年均由他执政。他被推测出生于612年,年仅15岁便登上王位。考古学家几乎没能了解到他执政的前26年间的历史,但在652年,一场建筑活动突然爆发,2座石碑在大广场中被树立起来。这些纪念碑都是为了庆祝一个卡盾的结束。652年,他也在12千米开外的圣丽塔树立了纪念碑,目的也是为了庆祝一个卡盾的结束。人们认为他尝试以此来巩固他在科潘谷的王权。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洪水之后,“烟豹”王继续执政,直到7世纪末期;他主持建立了其他9座未知的纪念碑,并为科潘的建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烟豹”王统治科潘长达67年,最终在695年6月15日去世,终年79岁。他的墓早已在26号神庙中被挖好,在他去世2天后即被埋葬。
(6)Uaxaclajuun Ub'aah K'awiil
Uaxaclajuun Ub'aah K'awiil于695年7月上台,他是科潘的第13位统治者。他见证了科潘的最盛世和科潘最惨重的政治危机之一。在他执政期间,建筑风格成了圆形。公元718年,科潘打败了Xkuy城邦。公元724年,Uaxaclajuun Ub'aah K'awiil在小国基里瓜(Quirigua)安插了统治者考阿克天(K'ak' Tiliw Chan Yopaat)。Uaxaclajuun Ub'aah K'awiil充满了统治4个最强大的玛雅城邦之一科潘的信心。(另外3个为蒂卡尔,卡拉克穆尔和帕伦克。)比起前任的统治者们,Uaxaclajuun Ub'aah K'awiil更关注在科潘中心区域建立他的纪念碑;他的第一块石碑在702年被建立起来,位于科潘的东部入口处。
直到736年,他都在不断建立高质量的石碑,这些石碑也被认为是玛雅文明最为经典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们也都具有宗教意义。十八兔王也致力于其他的建筑工程,包括26号神庙的整修。他也修整了蹴球场。
738年,在Uaxaclajuun Ub'aah K'awiil修整蹴球场不久之后,一场始料未及的灾难降临了科潘。“十八兔王”在小国基里瓜安插的统治者考阿克天在即位后的第13年反叛, 734年时塔克开始称呼自己为“神圣的国王”。考阿克天(K'ak' Tiliw Chan Yopaat)与蒂卡尔的死敌卡拉克穆尔结盟,科潘则坚定地与蒂卡尔结盟。
纵使详细经过无人可知,但K'ak' Tiliw Chan Yopaat在公元738年4月抓获了Uaxaclajuun Ub'aah K'awiil并烧毁了两座科潘的守护神像。6天后Uaxaclajuun Ub'aah K'awiil被斩首,死于基里瓜。这场政变似乎没有对科潘或基里瓜产生影响,似乎也没有任何受害者被人们祭奠。这一切似乎表明K'ak' Tiliw Chan Yopaat用某种方式暗中抓获了Uaxaclajuun Ub'aah K'awiil,而不是在公开的战役中打败他的。Uaxaclajuun Ub'aah K'awiil当时或许是在准备攻击一座城邦以捕获战俘来作宗教仪式并修建新的蹴球场。
后来,与卡拉克穆尔结盟就和军事保障扯上了关系。一个比基里瓜强大太多的科潘城邦最终却遭受失败。卡拉克穆尔离基里瓜很远,以至于K'ak' Tiliw Chan Yopaat并不担心会被其完全控制。这次结盟似乎实现了双赢:卡拉克穆尔成功削弱了蒂卡尔的强大援助,而基里瓜也获得了独立。科潘的这场灾难所带来的后果是持久性的;后来的17年间都没有重要的建筑物出现。
(7)后来的统治者
Uaxaclajuun Ub'aah K'awiil被处决39天后的738年6月7日,K'ak' Joplaj Chan K'awiil上台,他是科潘的第14位统治者。因缺乏纪念碑的记载,关于他的事迹鲜为人知。科潘的败北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包括国土的丧失和交易受挫,基里瓜则在后来建立了更多的纪念碑和建筑物,科潘甚至快沦为基里瓜的附属国了。K'ak' Joplaj Chan K'awiil于749年1月去世。
接着上台的是K'ak' Yipyaj Chan K'awiil,他是K'ak' Joplaj Chan K'awiil之子。在他执政的早期,科潘破裂,但后来他又尝试让科潘从灾难中重新振作起来。他重建了26号神庙,5座先前统治者的人物像被建立起来。K'ak' Yipyaj Chan K'awiil在8世纪60年代早期去世,推测下葬于11号神庙。
Yax Pasaj Chan Yopaat(雅克斯潘)是第16位统治者,即使他似乎不是前任统治者的后裔。他于763年上台,此时他可能只有9岁。他没有主持修建纪念碑,而是在科潘的建筑物和圣坛上加入文字记载。据文字记载,他的父亲仍然不清不楚,但他的母亲是一位从遥远的帕伦克来的高贵女性。769年,他在11号神庙上修建了平台。776年,他完成了对16号神庙的修建。在神庙底部,他放上了著名的圣坛Q(英语:Altar Q)上面记载了从亚克库毛到Yax Pasaj Chan Yopaat的科潘统治者。 到了8世纪后期,贵族变得更有权势。到Yax Pasaj Chan Yopaat执政末期,科潘正在人口过多和资源不足中间挣扎,人们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Yax Pasaj Chan Yopaat在802年庆祝了他任内的第二个卡盾,并建立了他自己的纪念碑,然而810年国王庆祝卡盾结束的仪式是在基里瓜举行的,而非科潘。当时科潘的人口超过2万人,需要外部的长期支援。
(8)亚克库毛
亚克库毛(K'inich Yax K'uk' Mo' [jaʃ k’uk’ moʔ],意为“伟大的太阳”,426–437年执政)在玛雅文字中被称为第一位统治者(k'ul ajaw),他是前哥伦布时期玛雅南部城邦科潘的一位统治者。
科潘被亚克库毛重新修建,被其看作为新玛雅王国的首都。这场发动自蒂卡尔的政变明显是精心计划的。据石碑记载,一位名叫K'uk' Mo' Ajaw的战士于公元426年登上王位,并授予自己新的王名K'inich Yax K'uk' Mo'和称号ochk'in kaloomte(“西部之王”)。此称号曾被一位来自特奥蒂瓦坎的大将军西亚赫·克阿克(Siyaj K'ak')所用,他曾果断介入佩滕中心区域的政治。亚克库毛可能来自蒂卡尔并受到蒂卡尔第16位统治者Siyaj Chan K'awill二世的支持。根据亚克库毛的假定遗孀的残骸发现,亚克库毛也许通过与前代科潘王朝联姻的方法来使他的政变合理化。该遗孀的遗骸表明她是土生土长的科潘人。在新王国建立之后,科潘仍与蒂卡尔保持了紧密的同盟关系。圣坛Q石碑上的象形文字显示了亚克库毛被授予王位的仪式过程,也包括了科潘王朝的建立仪式和在基里瓜的部署。
蒂卡尔的一块于公元406年创建的石碑中提到了库毛(K'uk' Mo'),此时离他建立科潘新王朝还有20年之久。或许两个名字指代的都是来自蒂卡尔的同一人。尽管没有在描述科潘新王朝建立的石碑上发现关于亚克库毛到达科潘的记载,但有间接证据表明他动用军队占领了科潘。据圣坛Q石碑,他被描述为一位来自特奥蒂瓦坎的戴着护目镜的战士,同时也被描述为战争蛇盾(war serpent shield)。在他到达科潘之后,他立刻发起了多种建筑物的建造,并有采用特奥蒂瓦坎和蒂卡尔的建筑风格。这表示他至少是一名墨西哥化玛雅人,甚至是来自特奥蒂瓦坎的人。新王朝统治科潘长达4个世纪之久,经历了16位国王和一位疑为国王的人的统治。一些为亚克库毛和他的继承人所作的纪念碑被保留了下来。
亚克库毛死于公元435-437年之间。1995年一群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talud-tablero风格下掩埋的坟墓。墓中有年长男性的遗骸,遗骸上有贵重的附葬品和伤迹。最终该遗骸被确认为是亚克库毛之遗骸,此遗骸也显示该人并非科潘本地人。
[ 此帖被吾。茗止°在2023-08-14 16:2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