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1楼做梦有点难于2023-08-23 12:23发表的 :
我去了个假的甘南吗?上面的食品一个都没吃过
转载自知乎
在西北地区有一片绮丽的风景地——甘南。甘南不是甘肃南部的简称,全名叫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边边缘。现在的"大甘南",穿插跳跃于甘、青、川三地,串起了沿途诸多的奇骏景观。
甘南美食与传统认知的西北美食不同,身为藏族聚居区,饮食更偏向藏族特色的饮食习惯。所以除了牛肉拉面、羊肉串、手抓羊肉外,还有很多藏族特色的西北美食哦。
今天小钰就带大家解锁甘南,品味藏族风情饮食,感受最淳朴的民族气息~
蕨麻米饭
蕨麻系高寒地区的一种草本植物,俗称"长寿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将大米、蕨麻分别煮熟之后,将蕨麻盛于大米之上,而后浇上酥油汁,加上白糖。肉眼可见的红色即为蕨麻,白色的是大米,而黄色则是油润咸香的酥油了。
蕨麻米饭口感特别,具有甜而不涩,油而不腻的特点。食用蕨麻米饭时,用调羹边搅边吃。而它也是群众视之为团圆和睦的象征性食品,设宴待客时首先上桌。
火烧蕨麻猪
而与蕨麻相关的甘南美味,还有甘南草原的特产,食用蕨麻为生的蕨麻猪。而制作方法历史悠久,源于周代"八珍"之一的"炮豚","炮豚"之法,是"实枣于其腹中";"火烧"之法则是涂调料于腹,而且投入锅中煮"三日三夜"。
甘南藏族人民炙烤火烧蕨麻猪有独特的工艺和韵味。除去猪的内脏和头蹄后,在猪内吐调料,外裹泥巴,而后埋在无烟的牛粪火堆中炙烤,至泥呈褐黄时,猪毛随泥巴脱落,即可放入大盘,配以佐料,用藏刀切割而食。
蕨麻猪炙烤后的外表焦香中带有淡淡的脂肪香,口感香脆,而草原上的蕨麻猪瘦肉含量更多,肉质紧实不柴、无腥不腻。在这里,体会一把西北人民无肉不欢的豪爽。
刀什哈
刀什哈是藏族牧区的说法,它又叫"石炙肉",是在夏河桑科和甘加牧区独有的野外食肉方法,最早源于民间游牧生活和马帮生涯,简便易做,反映了草原民族丰富的饮食文化内涵。
牧人们先将石头在篝火中烧红,然后将羊宰杀后取出羊胃翻洗干净。将羊肉剔骨切碎,和烧红的石头一起装入羊肚,扎紧羊肚两头,不让里面的热气漏逸,而羊肉在肚内自然受热煮熟。
由于羊肉在肚内受热煮沸,羊肚逐渐膨胀,此刻用刀尖或其他利器轻轻戳洞放气,直至羊肚不再膨胀,割开羊肚,内里的羊肉炖得软烂多汁,和羊肚一起食之,鲜美无比。
夏河蹄筋
蹄筋向来为筵席上品,食用历史悠久。在古代食谱中,曾有将"参、翅、骨、肚、窝、膜、筋、唇"列为"八珍"之说。甘南畜牧业发达,这里的"筋",自然指羊筋。
夏河蹄筋以羊筋为主料,放入木耳、黄花等素菜,调料为胡椒粉、花椒粉、食盐等,通过去腥膻味后炒制的做法而成。炒制后蹄筋色如琥珀,油汪汪的,很有食欲。
炒制后蹄筋色如琥珀,油汪汪的,很有食欲。据有关史料记载,明代大将徐达西征吐蕃时,对夏河蹄筋非常欣赏,"常单车就舍而食,"自此夏河蹄筋声誉更高,闻名遐迩。
藏包
去甘南游历,别错过了当地藏民心爱的"牛眼睛"包子——藏包。藏包因为个大且圆,形如牛眼睛而得名。
甘南藏包子始于何时,史无记载。但相传最早的藏包子是以当地特产青稞面为皮,牛羊肉为馅蒸制而成。现在,又以白面为皮,以羊肉为主馅,加适量羊板油,调以葱花、酱油、味精、花椒水等佐料,上笼蒸制而成。
甘南的藏包子蒸制后,外表和吃法略像灌汤包。它外皮薄亮、软糯晶莹,包子里的汤汁特别多,吃时可以先吸吮包子顶端,然后再一口咬下。肉馅儿鲜嫩多汁,油香不腻,甚是好吃。
在西北地区有一片绮丽的风景地——甘南。甘南不是甘肃南部的简称,全名叫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边边缘。现在的"大甘南",穿插跳跃于甘、青、川三地,串起了沿途诸多的奇骏景观。
甘南美食与传统认知的西北美食不同,身为藏族聚居区,饮食更偏向藏族特色的饮食习惯。所以除了牛肉拉面、羊肉串、手抓羊肉外,还有很多藏族特色的西北美食哦。
今天小钰就带大家解锁甘南,品味藏族风情饮食,感受最淳朴的民族气息~
蕨麻米饭
蕨麻系高寒地区的一种草本植物,俗称"长寿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将大米、蕨麻分别煮熟之后,将蕨麻盛于大米之上,而后浇上酥油汁,加上白糖。肉眼可见的红色即为蕨麻,白色的是大米,而黄色则是油润咸香的酥油了。
蕨麻米饭口感特别,具有甜而不涩,油而不腻的特点。食用蕨麻米饭时,用调羹边搅边吃。而它也是群众视之为团圆和睦的象征性食品,设宴待客时首先上桌。
火烧蕨麻猪
而与蕨麻相关的甘南美味,还有甘南草原的特产,食用蕨麻为生的蕨麻猪。而制作方法历史悠久,源于周代"八珍"之一的"炮豚","炮豚"之法,是"实枣于其腹中";"火烧"之法则是涂调料于腹,而且投入锅中煮"三日三夜"。
甘南藏族人民炙烤火烧蕨麻猪有独特的工艺和韵味。除去猪的内脏和头蹄后,在猪内吐调料,外裹泥巴,而后埋在无烟的牛粪火堆中炙烤,至泥呈褐黄时,猪毛随泥巴脱落,即可放入大盘,配以佐料,用藏刀切割而食。
蕨麻猪炙烤后的外表焦香中带有淡淡的脂肪香,口感香脆,而草原上的蕨麻猪瘦肉含量更多,肉质紧实不柴、无腥不腻。在这里,体会一把西北人民无肉不欢的豪爽。
刀什哈
刀什哈是藏族牧区的说法,它又叫"石炙肉",是在夏河桑科和甘加牧区独有的野外食肉方法,最早源于民间游牧生活和马帮生涯,简便易做,反映了草原民族丰富的饮食文化内涵。
牧人们先将石头在篝火中烧红,然后将羊宰杀后取出羊胃翻洗干净。将羊肉剔骨切碎,和烧红的石头一起装入羊肚,扎紧羊肚两头,不让里面的热气漏逸,而羊肉在肚内自然受热煮熟。
由于羊肉在肚内受热煮沸,羊肚逐渐膨胀,此刻用刀尖或其他利器轻轻戳洞放气,直至羊肚不再膨胀,割开羊肚,内里的羊肉炖得软烂多汁,和羊肚一起食之,鲜美无比。
夏河蹄筋
蹄筋向来为筵席上品,食用历史悠久。在古代食谱中,曾有将"参、翅、骨、肚、窝、膜、筋、唇"列为"八珍"之说。甘南畜牧业发达,这里的"筋",自然指羊筋。
夏河蹄筋以羊筋为主料,放入木耳、黄花等素菜,调料为胡椒粉、花椒粉、食盐等,通过去腥膻味后炒制的做法而成。炒制后蹄筋色如琥珀,油汪汪的,很有食欲。
炒制后蹄筋色如琥珀,油汪汪的,很有食欲。据有关史料记载,明代大将徐达西征吐蕃时,对夏河蹄筋非常欣赏,"常单车就舍而食,"自此夏河蹄筋声誉更高,闻名遐迩。
藏包
去甘南游历,别错过了当地藏民心爱的"牛眼睛"包子——藏包。藏包因为个大且圆,形如牛眼睛而得名。
甘南藏包子始于何时,史无记载。但相传最早的藏包子是以当地特产青稞面为皮,牛羊肉为馅蒸制而成。现在,又以白面为皮,以羊肉为主馅,加适量羊板油,调以葱花、酱油、味精、花椒水等佐料,上笼蒸制而成。
甘南的藏包子蒸制后,外表和吃法略像灌汤包。它外皮薄亮、软糯晶莹,包子里的汤汁特别多,吃时可以先吸吮包子顶端,然后再一口咬下。肉馅儿鲜嫩多汁,油香不腻,甚是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