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很多人都有外出的计划,但是对晕车族来说,出门坐车实在是太难受了。那么,该如何预防晕车,缓解身体不适呢?
什么是晕车?
晕车在医学上称作“晕动病”,是指乘坐交通工具时由于摇摆、颠簸、旋转、加速运动等各种因素,导致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是晕车、晕船、晕机等的总称。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很多理论和学说,通常认为是由于大脑对于运动视觉判断与耳朵内前庭系统感知不一致引起的。
如何合理使用晕车药?
目前防止晕车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服用晕车药,晕车药包括以下几类:
1.抗组胺药。这类药物主要有苯海拉明、茶苯海明(晕海宁)、异丙嗪等,也是晕车首选药物。抗组胺药一般吸收较快,在服用30分钟后起效,建议在乘车前半小时至1小时服药,每4小时服用一次,短途出行可选择。
2.抗胆碱药。这类药物主要有东莨菪碱、苯环壬酯,主要通过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而发挥作用。一般起效慢,作用时间长,推荐长距离出行选用。建议启程前半小时服用,症状明显可每6小时1次,一天内最多服3次。东莨菪碱也可制成透皮贴,贴剂使用后至少4小时后才会发挥抗晕动病作用,药效持久,可维持2—3天。
3.拟交感神经药。代表药物为盐酸地芬尼多,它通过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调节前庭神经系统,阻断前庭神经末梢传出的前庭眩晕性冲动,抑制呕吐中枢和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从而发挥抗眩晕及镇吐的作用。在出发前30分钟服药,每次口服1到2片,一日3次,长途、短途均可使用。
合理使用药物是关键,晕车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便服用的,妊娠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尤其需要注意。晕车药不可和感冒药、镇静药、祛痰药等并用,也应避免合用胃肠镇痛、镇痉药。在服晕车药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询问医生或者药师,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服用晕车药后感到困倦想睡觉,这种情况属于药物正常的药理作用,当药物被身体代谢排泄后,不适感就会消退。如果服用晕车药后感到不适,出现眩晕、呕吐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预防晕车的“小妙招”
对于一些轻微晕车症状的朋友,可采取一些“小妙招”预防或避免晕车。
1.尽量不玩手机或看书。乘车玩手机或看书时,视线范围缩小,眼睛看到的完全是相对静止的物体,这极大增强了脑内运动信息的冲突,很容易诱发或者加重晕车症状。可进行远眺,面向左右两边看窗外快速移动的物体。
2.闭上眼,开启“睡眠模式”。调整好坐姿合上眼,如果能睡着更不错,这样能一定程度上减少视觉器官和内耳器官的冲突,减弱晕车症状。
3.保持车内空气的流通。开窗空气流通较好,呼吸顺畅。坐副驾驶前方视野开阔,晃动频率相对较小,大脑视觉信息和内耳感受器冲突不明显。
4.不宜过饱也不能空腹。吃太饱或摄取难消化食物,容易引发呕吐,而空腹会使胃部更难受。
5.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可提高对运动刺激的抗衡能力,疲惫时更容易晕车,因此旅行前尽量不要熬夜。
6.使用生姜、桔皮、风油精等。容易晕车的人可以随身携带这些物品,适时使用可起到缓解晕车的作用。
7.加强锻炼。平时多做转头、弯腰转身和下蹲等动作,以增加前庭器官的耐受性。还可以经常参加秋千、滑梯、单双杠等有助于调节人体平衡的活动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