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2023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氢能绿色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编写的《国际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正式发布。报告中表示,去年是全球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元年”,世界各国热情高涨,全球氢能领域的直接投资达到了2500亿美元,未来10年将是我国氢能产业的“黄金发展期”。
政策护航 万亿赛道引竞逐
近年来,国家接连出台鼓励政策,为中国氢能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信心。2022年《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发布标志着氢能发展正式纳入国家发展规划,进入到全产业链协同的系统化全面平衡发展阶段。今年7月,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预计氢能行业相关标准的制定将加速,行业产品推广效率有望提升。
在地区层面,50余个城市及地区发布了氢能发展规划及百余项氢能相关鼓励政策,其中北京、上海、内蒙古、陕西、山东、河南、浙江等地明确2025年氢能产业规模将超千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全国多地政策 “加码”,重点项目接连落地,氢能赛道成为投资“新宠”。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至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将超10%,产业链年产值将达12万亿元。
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降本增效 制氢技术显突破
随着技术发展,我国在制氢工艺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最近,紫金矿业联手华南理工,通过加入一种含铯元素的新材料,可使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的产氢速率较传统电解水制氢技术得到较大提升,而这种方式制备的正是绿氢。
何为绿氢?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低碳氢、清洁氢与可再生氢的标准与评价》中将氢气分为低碳氢、清洁氢与可再生氢三类,俗称灰氢、蓝氢和绿氢。
灰氢是使用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制备的氢,是目前的主流,占全球商业产量的95%以上。蓝氢也是使用化石燃料制备的,但会利用碳捕获系统来减少排放。绿氢则是通过使用清洁电力来电解水,将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氧原子分离而制成,优点是制备过程中几乎不排放温室气体,缺点是成本高昂。
行业专家认为,绿氢已成为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的关键支柱,有助于减少15%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是深度去碳化的解决方案之一。
目前,我国的绿氢已从关键技术研发逐步转向产业发展阶段,接下来要大幅降低成本,增加效能,推进规模化应用。
8月30日,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宣布全面建成投产,这标志着我国绿氢规模化工业应用实现零的突破,也被业界认为是我国绿氢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制氢厂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氢能发展的重视,以及绿氢对灰氢、蓝氢的替代趋势,氢能“蓝海”市场格局有望被打开。受益于出口拉动和成本优势,我国绿氢产业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助力氢能规模化市场化发展。
交通先行 氢能汽车正蓄力
交通被视为氢能应用的“先导领域”。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到2022年底,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2682辆,加氢站358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数据分别为2495辆和2410辆,同比增加38.4%和73.5%。
尽管目前需求量有限,但是氢动力对交通能源结构的转型至关重要。在重载卡车、城际物流、航运和航空等领域,氢能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资料图片
然而,氢能发展仍面临一些现实挑战。有业内人士表示,“过去氢能产业链多将关注点放在燃料电池、氢能车和加氢站上,而在氢能要大规模推广时,才意识到氢能储运是大问题。”随着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技术不断成熟,氢能储运成为当下整个氢能产业的短板,降低储运环节的成本是推动氢能产业实现商业化的重要一环。
在政策、技术、市场、资本等多方合力下,全球氢能产业链各环节将实现全方位突破发展。在未来10年,氢能作为推动全球绿色新能源低碳转型的新动能,将撬动下一个万亿级新能源市场。
http://www.news.cn/auto/20230928/adaab9225c324c8b984e33f1b8dfd6f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