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持续加大在中国市场投资及研发力度,过去十年已累计在华投资500亿元。仅2022年,博世在中国研发费用就多达100亿元。”第六届进博会期间,博世中国区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目前,中国已经是博世最大的单一市场。在徐大全看来,进博会见证了博世在中国的持续投资与成长。
他表示,进博会为中外企业提供了充分交流、深入了解彼此,共同推动适合本土需求的技术创新与行业发展的国际性开放平台。对于博世而言,通过参加进博会等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本土市场需求的认知,同时进一步加强与生态伙伴间的互动交流,推动合作。
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以来,博世已经连续第六年搭建双展台参展。在二号馆汽车展区,博世展出了面向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800V系统的新一代电驱系统方案、智能解耦制动系统和氢燃料电池应用解决方案等;在五号馆消费品展区,博世则带来了亚洲首发的全新accentline大师蒸烤系列等智能产品。
从产品本土化到中国研发反哺全球
徐大全提到,中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博世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根植本土,服务本土”是博世长期以来的理念,也正是基于这个理念,博世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他指出,“博世的本土化不仅仅是产品的本土化,而是研发、管理、生产制造的本土化齐头并进,发展很快,这是十分值得我们自豪的。”
基于对中国市场的巨大信心,博世的本土化水平持续提升。
徐大全认为,中国的汽车产量和保有量持续增加,加之自主品牌引领全球的电气化、智能化水平以及出口大幅增长等亮点,这都为博世等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据介绍,今年3月,博世总投资额约70亿元的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在苏州奠基;今年9月,合资公司联合汽车电子实现了800V电桥的首次批产,进一步加强了本土制造能力。
在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今年年初,博世首条高产量膜电极生产线在无锡投产;3月,博世与无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氢燃料电池关键部件本土化开发和商业化应用;11月初,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新工厂投入使用,该工厂配备了博世最大的甲类燃料电池(总成)研发中心。
徐大全强调说,博世在中国现有员工约5.8万人,其中研发人员达1万多人。在强大研发能力的支撑下,博世中国不仅可以满足中国自主品牌快速的开发和生产周期,还会用中国研发的技术来反哺博世全球。
响应技术变革,汽车业务重组
近期,博世中国的重大业务调整受到业内广泛关注。
10月20日,博世中国宣布现任博世中国区总裁陈玉东将于2024年1月1日任期届满退休,现任博世中国区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将接替出任博世中国区总裁。
同时,汽车业务进行重组并将更名为博世智能交通业务。博世智能交通业务中国区董事会将正式成立,统筹管理旗下在华事业部和团队。
针对汽车业务的调整,徐大全表示,这是博世对于技术变革、客户需求的积极响应。
他透露,其实从三年前开始,博世汽车业务就围绕着电气化、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软件定义汽车等趋势展开了调整。
具体来看,博世将电动车电控、电驱系统业务从动力驱动系统业务中独立出来,成立全新事业部;成立自动驾驶与控制事业部,整合了此前的动力控制域、智能驾驶域、智能座舱域、车身控制域的功能。
据介绍,重组后的博世智能交通业务将在其新的董事会的领导下运营。智能交通业务将于2029年实现超过800亿欧元的全球销售收入。
自主品牌为博世中国贡献六成汽车销售额
在专访中,徐大全也从一名行业老兵的角度分享了他对于汽车行业的看法。
对于目前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态势,徐大全点评说,过去两三年中,已经有不少品牌倒下,但其实车企数量仍旧过于庞大,“三到五年内,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倒下。”
他指出,市场上过多的车企数量其实并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首先是市场规模在一定时期内不会突然扩大来满足如此庞大的产能,企业自身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在此基础上,车企的盈利能力就难以保障,目前国内新能源车企能够实现盈利的屈指可数。
对于中国车企的未来,徐大全表示出了十足的信心。他认为,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中国自主品牌保持着先发优势带来的引领地位,近年来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同时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上份额下降,这给国际品牌带来不小的危机感。这种情况下,也就衍生出了大众投资小鹏等新的合作模式,国际品牌希望通过与自主品牌合作,让他们的车能够更快速地面向中国市场,同时,他们也在持续加大自身在中国的研发能力。
“过去,博世在中国的销售额中,合资品牌占比更高,但从大概三年前,这一状况开始反转。目前博世中国的汽车业务销售额,有60%来自自主品牌,未来这一比例还会增加。”徐大全表示。
他表示,“博世一直坚持对自主品牌车企的支持,不遗余力地在研发、产能上持续投入,以满足对自主品牌需求的快速响应。所以当自主品牌增长的时候,我们的销售额也随之增长。”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242396
目前,中国已经是博世最大的单一市场。在徐大全看来,进博会见证了博世在中国的持续投资与成长。
他表示,进博会为中外企业提供了充分交流、深入了解彼此,共同推动适合本土需求的技术创新与行业发展的国际性开放平台。对于博世而言,通过参加进博会等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本土市场需求的认知,同时进一步加强与生态伙伴间的互动交流,推动合作。
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以来,博世已经连续第六年搭建双展台参展。在二号馆汽车展区,博世展出了面向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800V系统的新一代电驱系统方案、智能解耦制动系统和氢燃料电池应用解决方案等;在五号馆消费品展区,博世则带来了亚洲首发的全新accentline大师蒸烤系列等智能产品。
从产品本土化到中国研发反哺全球
徐大全提到,中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博世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根植本土,服务本土”是博世长期以来的理念,也正是基于这个理念,博世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他指出,“博世的本土化不仅仅是产品的本土化,而是研发、管理、生产制造的本土化齐头并进,发展很快,这是十分值得我们自豪的。”
基于对中国市场的巨大信心,博世的本土化水平持续提升。
徐大全认为,中国的汽车产量和保有量持续增加,加之自主品牌引领全球的电气化、智能化水平以及出口大幅增长等亮点,这都为博世等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据介绍,今年3月,博世总投资额约70亿元的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在苏州奠基;今年9月,合资公司联合汽车电子实现了800V电桥的首次批产,进一步加强了本土制造能力。
在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今年年初,博世首条高产量膜电极生产线在无锡投产;3月,博世与无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氢燃料电池关键部件本土化开发和商业化应用;11月初,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新工厂投入使用,该工厂配备了博世最大的甲类燃料电池(总成)研发中心。
徐大全强调说,博世在中国现有员工约5.8万人,其中研发人员达1万多人。在强大研发能力的支撑下,博世中国不仅可以满足中国自主品牌快速的开发和生产周期,还会用中国研发的技术来反哺博世全球。
响应技术变革,汽车业务重组
近期,博世中国的重大业务调整受到业内广泛关注。
10月20日,博世中国宣布现任博世中国区总裁陈玉东将于2024年1月1日任期届满退休,现任博世中国区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将接替出任博世中国区总裁。
同时,汽车业务进行重组并将更名为博世智能交通业务。博世智能交通业务中国区董事会将正式成立,统筹管理旗下在华事业部和团队。
针对汽车业务的调整,徐大全表示,这是博世对于技术变革、客户需求的积极响应。
他透露,其实从三年前开始,博世汽车业务就围绕着电气化、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软件定义汽车等趋势展开了调整。
具体来看,博世将电动车电控、电驱系统业务从动力驱动系统业务中独立出来,成立全新事业部;成立自动驾驶与控制事业部,整合了此前的动力控制域、智能驾驶域、智能座舱域、车身控制域的功能。
据介绍,重组后的博世智能交通业务将在其新的董事会的领导下运营。智能交通业务将于2029年实现超过800亿欧元的全球销售收入。
自主品牌为博世中国贡献六成汽车销售额
在专访中,徐大全也从一名行业老兵的角度分享了他对于汽车行业的看法。
对于目前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态势,徐大全点评说,过去两三年中,已经有不少品牌倒下,但其实车企数量仍旧过于庞大,“三到五年内,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倒下。”
他指出,市场上过多的车企数量其实并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首先是市场规模在一定时期内不会突然扩大来满足如此庞大的产能,企业自身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在此基础上,车企的盈利能力就难以保障,目前国内新能源车企能够实现盈利的屈指可数。
对于中国车企的未来,徐大全表示出了十足的信心。他认为,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中国自主品牌保持着先发优势带来的引领地位,近年来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同时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上份额下降,这给国际品牌带来不小的危机感。这种情况下,也就衍生出了大众投资小鹏等新的合作模式,国际品牌希望通过与自主品牌合作,让他们的车能够更快速地面向中国市场,同时,他们也在持续加大自身在中国的研发能力。
“过去,博世在中国的销售额中,合资品牌占比更高,但从大概三年前,这一状况开始反转。目前博世中国的汽车业务销售额,有60%来自自主品牌,未来这一比例还会增加。”徐大全表示。
他表示,“博世一直坚持对自主品牌车企的支持,不遗余力地在研发、产能上持续投入,以满足对自主品牌需求的快速响应。所以当自主品牌增长的时候,我们的销售额也随之增长。”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242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