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对水果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除了甘甜多汁、酸甜适口之外,还要方便食用,最好不用吐核。于是,各种无籽水果应运而生,前有无籽西瓜,后有米核荔枝,很多水果的种子都逐渐消失了。
但是,也有些水果种子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比如说石榴,口感味道都是绝佳,但是那些咯到牙齿的种子会让吃石榴的爽快感大打折扣。为什么园艺学家就不能培育出无籽石榴呢?
要想获得无籽水果,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去培育或者筛选出那些种子发育不良的个体。无籽西瓜就是利用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无法有效产生种子的三倍体个体,从而免除了我们吃西瓜吐西瓜籽儿的麻烦事儿;至于无籽儿的香蕉和荔枝,则是通过种植吸芽或者进行嫁接,“克隆”那些种子发育不良的个体,从而得到无籽儿水果。
但是,以上这些方法对石榴并不适用,如果用这些方法来培育石榴,我们最终就只能去啃苦涩的石榴皮了。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猜到了。之所以没有无籽石榴,那是因为我们吃的就是石榴的种子。
通常来说,植物的种子都是由胚、子叶、胚乳和种皮组成的。在大多数被子植物的种子中,种皮的存在感都是最低,这层薄薄的外套只能帮助种子锁住水分,对真菌进行一些防御(注:植物分类中,种子植物分祼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但是石榴的种子并非如此,果皮如此丰满,在植物界并不多见。
石榴的种子是由种子和种皮组成的,只不过石榴的种皮分成了两层——骨质的内种皮和肉质的外种皮。这层外种皮就是我们最喜欢的石榴“果肉”了。这下问题就清晰了,如果我们真的培育无籽石榴,那这个石榴也不用吃了。
问题来了,那有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呢?
那就需要从内种皮的质地入手来解决问题。石榴内种皮的硬度与细胞中的木质素含量直接相关,这有点像竹笋变竹子的过程,两者的硬度增加都与木质素的积累有关。而积累木质素的目标都是为了保护自身,对抗动物的啃食。
在研究中发现,在石榴生长过程中,种子内种皮中的木质素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在突尼斯软籽石榴和蒙自软籽石榴中,这种现象表现尤其突出。在未来育种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基因组分析和分子原位杂交技术,筛选出那些种皮木质素积累表达缺陷的个体,这样就能得到优秀的软籽石榴了。
只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吃的软籽石榴,仍然来自于长期筛选软籽的芽变材料,并通过嫁接技术扩繁的结果。根据种子硬度,中国鲜食石榴品种划分为软籽品种 (种子硬度 <3.67 千克每平方厘米)、半软籽品种 (种子硬度为 3.67~4.20 千克每平方厘米)和硬籽品种(种子硬度 >4.2 千克每平方厘米)。
除了培育特别的品种,改进种植技术也可以帮我们获得口感更佳的石榴。在实验中发现,光照强度会影响石榴种子的硬度,在同一棵石榴树上,位于树冠西侧和南侧的石榴种子硬度要明显高于树冠北侧和树冠内侧石榴种子的硬度。这就提示我们,通过控制光照强度,有可能控制石榴籽儿的硬度。
由此看来,吃石榴不用吐石榴籽儿的日子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感想:大自然一直控制着他们的根本所系,他们却从未停止尝试改造自然的脚步,有软籽石榴已经很知足了,只要我牙口够硬,那石榴就是无籽的。
转自科普中国
但是,也有些水果种子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比如说石榴,口感味道都是绝佳,但是那些咯到牙齿的种子会让吃石榴的爽快感大打折扣。为什么园艺学家就不能培育出无籽石榴呢?
无籽水果,吃的是哪儿
我们先了解一下无籽水果的食用部位。
西瓜的可食用部位是胎座,这个部位的使命类似于动物的胎盘,就是为种子提供着生位置和营养;
图片来源:pixabay
荔枝的可食用部位是假种皮,它们的使命是成为引诱动物取食并传播种子的诱饵;
图片来源:pixabay
香蕉的可食用部位是果皮和胎座的混合体;
图片来源:pixabay
至于说菠萝蜜,我们吃下的其实是它们肉质的花被片。
图片来源:pixabay
为什么无法吃到无籽石榴
要想获得无籽水果,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去培育或者筛选出那些种子发育不良的个体。无籽西瓜就是利用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无法有效产生种子的三倍体个体,从而免除了我们吃西瓜吐西瓜籽儿的麻烦事儿;至于无籽儿的香蕉和荔枝,则是通过种植吸芽或者进行嫁接,“克隆”那些种子发育不良的个体,从而得到无籽儿水果。
但是,以上这些方法对石榴并不适用,如果用这些方法来培育石榴,我们最终就只能去啃苦涩的石榴皮了。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猜到了。之所以没有无籽石榴,那是因为我们吃的就是石榴的种子。
通常来说,植物的种子都是由胚、子叶、胚乳和种皮组成的。在大多数被子植物的种子中,种皮的存在感都是最低,这层薄薄的外套只能帮助种子锁住水分,对真菌进行一些防御(注:植物分类中,种子植物分祼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但是石榴的种子并非如此,果皮如此丰满,在植物界并不多见。
石榴的种子是由种子和种皮组成的,只不过石榴的种皮分成了两层——骨质的内种皮和肉质的外种皮。这层外种皮就是我们最喜欢的石榴“果肉”了。这下问题就清晰了,如果我们真的培育无籽石榴,那这个石榴也不用吃了。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吃石榴不用吐籽的日子,可能不远了!
问题来了,那有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呢?
那就需要从内种皮的质地入手来解决问题。石榴内种皮的硬度与细胞中的木质素含量直接相关,这有点像竹笋变竹子的过程,两者的硬度增加都与木质素的积累有关。而积累木质素的目标都是为了保护自身,对抗动物的啃食。
在研究中发现,在石榴生长过程中,种子内种皮中的木质素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在突尼斯软籽石榴和蒙自软籽石榴中,这种现象表现尤其突出。在未来育种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基因组分析和分子原位杂交技术,筛选出那些种皮木质素积累表达缺陷的个体,这样就能得到优秀的软籽石榴了。
只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吃的软籽石榴,仍然来自于长期筛选软籽的芽变材料,并通过嫁接技术扩繁的结果。根据种子硬度,中国鲜食石榴品种划分为软籽品种 (种子硬度 <3.67 千克每平方厘米)、半软籽品种 (种子硬度为 3.67~4.20 千克每平方厘米)和硬籽品种(种子硬度 >4.2 千克每平方厘米)。
除了培育特别的品种,改进种植技术也可以帮我们获得口感更佳的石榴。在实验中发现,光照强度会影响石榴种子的硬度,在同一棵石榴树上,位于树冠西侧和南侧的石榴种子硬度要明显高于树冠北侧和树冠内侧石榴种子的硬度。这就提示我们,通过控制光照强度,有可能控制石榴籽儿的硬度。
由此看来,吃石榴不用吐石榴籽儿的日子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感想:大自然一直控制着他们的根本所系,他们却从未停止尝试改造自然的脚步,有软籽石榴已经很知足了,只要我牙口够硬,那石榴就是无籽的。
转自科普中国